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21 03:34:11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恐龍滅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

  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著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能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不足之處及今后改進的措施: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么用滅絕而不用死亡!皽缃^”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lián)上系上文中的“十發(fā)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2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的科學性比較強,所以我們在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師生一起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同時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了一些的有關恐龍的圖片,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還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jīng)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fā)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進入課文。并在看圖片的過程中理解“龐大”。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nèi)祟愔挥腥偃f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

  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比如:消失也就是滅絕的意思。在感悟“短多了”的時候,我把這里的`“三百萬年”、“兩億年”轉化為阿拉伯數(shù)學。目的是為什么讓學生在兩個較大的數(shù)字上進行比較,從而十分直觀地感受“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觀看恐龍滅絕的專題紀錄片,擴寬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讓學生對于宇宙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時,我大多采取了齊讀的形式。這就造成了有些識字能力比較欠缺的孩子在里面濫竽充數(shù)。我想,應該更多地采取讓學生個別認讀的方式。對于有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抽幾個來讀,如果不會,再采取小老師幫忙的辦法,可能效果更好,價值更大些。

  2、在認讀完生字后,我雖然有這個意識,讓學生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應該當幾個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讓其他學生當小聽眾,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時困難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練讀一下?赡苄Ч。

  3、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后,針對學生興趣取向,學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課堂上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寫字,本課要寫的字有9個,全都留到第二課時來寫,效果會弱很多。

  另外,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么用滅絕而不用死亡。“滅絕”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lián)上系上文中的“十分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3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了興趣,就會全身心地去投入、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為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先出示幾張恐龍的圖片讓他們看,然后設疑: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從電影、書籍或者博物館里,來回憶恐龍往日的輝煌呢?這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進入課文。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nèi)祟愔挥腥偃f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著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利用這些信息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讀中感悟

  在學習2、3、4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抓住“十分寒冷”“嚴寒”等詞語,結合恐龍自身的外形特點,思考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氣的寒冷,它不能夠抵擋住嚴寒而給凍死的這種說法和“恐龍蛋被偷吃”“傳染病的蔓延”等多種猜測。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學習效果又非常好。

  四、拓展

  課后,我跟孩子一起觀看了“恐龍的記錄片”,他們興趣盅然,一邊看一邊議論,這使孩子們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不過,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在時間的安排上不是很恰當,出現(xiàn)了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另外,沒有進行小組討論,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只有不斷的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地反思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的課堂出現(xiàn)更多的亮點。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4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章第一自然段采用了做比較的寫作方法,讓我們明白恐龍(大約兩億年)比人類(三四百萬年)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要早的多。通過圖片又讓我們感受到了在中生代時期,在遍布恐龍的世界里,有著不同種類的恐龍: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墒窃谌祟惒粩喟l(fā)展的今天,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我?guī)ьI學生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的滅絕”的說法為線索,重點學習了課文第2、3自然段,研讀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教學之后,我認真反思自己的課堂,感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了興趣,就會全身心地去投入、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一只只各式各樣的恐龍讓孩子根據(jù)它們的樣子說出它們的名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還為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服務的,接下來我又把圖片中的一只只恐龍消失,目的就是讓孩子理解“滅絕”的意思。對于詞語教學和課文的閱讀我采用直接檢查的方法式,因為課文我課前布置孩子讀過了,孩子應該比較熟悉,所以我就采用了略處理的方法,在課堂上花時較少。對于詞語意思的理解我也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來解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節(jié)省為了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口頭概況能力

  在檢查學生課文預習情況后,我安排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課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對于第一、二種原因的概況有困難,我引導的也不是很得法,對于孩子的這一種能力還需要平時不斷加強訓練。

  三、抓重點詞學習課文

  在學習2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看畫面想象天氣的寒冷、從想象畫面理解“十分寒冷”“嚴寒”等詞語意思,結合恐龍自身的`外形特點,思考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氣的寒冷,它不能夠抵擋住嚴寒而給凍死的這種說法,另外還抓住“突然”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對于第3自然段,我主要讓學生自由學習,會排列5幅圖片的順序,就基本理清了事物之間的前因后果。

  不過,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在指導學生理解“滅絕”“嚴寒”等詞語時,未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概括總結,僅僅是一帶而過。另外,在時間的安排上不是很恰當,寫字時間不夠,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只有不斷的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地反思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的課堂出現(xiàn)更多的亮點。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5

  一、注重教學趣味,激發(fā)學習熱情

  1、收集資料,激發(fā)探究心理!翱铸垺笔呛⒆觽兎浅8信d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nèi)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jīng)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nèi)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的極好范例。課前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2、播放影片,創(chuàng)設情景。上課伊始,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觀看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的情景。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恐龍的龐大與不可一世。錄象里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xiàn)實中的不復存在,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3、動手操作,感受語言嚴謹。在第二種說法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動手排一排四個詞語的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科普文章嚴密的邏輯性。

  二、關注字詞學習,落實初讀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分散識字的同時,關注組詞現(xiàn)象,揭示近義詞的規(guī)律積累,讓學生找找課文中的詞語類似的詞“躲避”“枯萎”“滅絕”“死亡”等從而使學生牢牢地記住生字。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愉快。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nèi)容有大概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 “兩億年”。盡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沒有概念的。把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比較,學生就明白,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jīng)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即怎么個準確,怎么個簡明,怎么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抓住“突然“慢慢”等詞的教學以及第三自然段排排詞語的順序感知作者一步一步推理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感受科普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長期以往,將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并滋養(yǎng)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力求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個性化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嚴寒說”這一段文字時,出示冰天雪地的畫面并且配以光風呼嘯的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球突然變冷,恐龍無處藏身,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同情,讓學生帶著個體獨特的感受來讀好文章,這樣的朗讀指導還是比較有實效的。當然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力求體現(xiàn)形式多樣、注重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我力求課堂的完美,一遍遍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但是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有不少地方需要優(yōu)化。

  1、識字教學過于單調。由于是分散識字,二三兩個自然段的生字教學形式上有一些雷同,都是指生領讀之后再記一記,雖然記得方法不一,有的用組詞、有的找形聲字等,但是趣味性還不夠。我認為還可以在識字的趣味性、重點強化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如猜字謎呀,(“萎”就可以用謎語法)演一演啊(“避”因為有走之兒就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

  2、整體感知時,可以適時歸納板書恐龍滅絕的說法,適時朗讀某幾個片段,以體現(xiàn)實效性。是否要在整體感知時歸納恐龍滅絕的說法,課前備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當時因為擔心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所以就安排學生學完這段說法后再來歸納,這樣可以水到渠成一些。其實有時候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3、學生整體來說還算投入,但是仍有部分游離在課堂之外,學習氣氛也不夠積極。如何關注學生的學情,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中都能認真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摸索。

  一堂好的課,不僅要精心的備課,設計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課,更重要的還需教師的智慧,高超的分析、理解、處理教材的能力、合理的調控駕馭課堂的能力。雖然有遺憾,但是也要感謝遺憾,因為它讓我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6

  恐龍的滅絕,我本以為書上的種種說法已經(jīng)很有代表性,很難再想出其他的原因了。不過試試看,也許能說出點什么呢。于是,我對學生說:“你覺得曾經(jīng)是那么輝煌的恐龍家族滅絕的原因還有什么?”陳中杰說:“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發(fā)生海嘯,把恐龍都卷到水里了!北M管他不明白海嘯是海底地震所引起一種災難性的海浪。但猜想獨一無二,又能聯(lián)系當今社會時事,所以我對他大加贊賞。緊接著,楊文杰說:“可能當時發(fā)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龍掉到了地底下。”金正抄補充到:“而當時沒有測量地震的地動儀(前面剛學過《數(shù)星星的孩子》)”我聽了,為學生的想象力感到驕傲,但地動儀是人類發(fā)明的,作為動物的'恐龍不僅不會制造這種科學性極強又很精密的工具,又如何能使用呢?所以我又覺得很好笑。不過當然克制住了。只是說:“他們不知道哪里什么時候發(fā)生地震,所以逃脫不了地震的災害,對嗎?”有的學生說:“也許當時火山爆發(fā),恐龍滅絕了!崩钋笃拐f:“他們可能吃了一種有毒的食物,中毒死了!卑l(fā)生集體食物中毒,很有可能,不得不佩服他能想到這一點。雨菡說:“也許是有一次天氣太熱了,龐大的恐龍找不到水喝,渴死了。植物都枯萎了,恐龍又找不到吃的,餓死了!庇羞@種想法的學生真有逆思維,因為課文中的一種說法是:有一次,地球上的天氣突然變得很寒冷,恐龍耐不住嚴寒……李求乒又說:“可能是因為恐龍之間相互殘殺,最終恐龍滅絕了!

  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是個謎,因為很多的科學來往往是源于大膽的猜想。盡管今天學生的猜想沒有考慮那么周全,但在課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學生跳動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有時候覺得學生盡管可氣,可無法掩蓋他們的靈氣。當老師的也許就是靠了這么一點點的對學生的欣賞而支撐他鉆研繁難的教學吧。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7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fā)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二年級的孩子形象記憶遠比抽象記憶及得牢固,理解更透徹。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定標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了一些恐龍的視頻資料。每張幻燈片上都有一只恐龍的`圖片。形象直觀的讓孩子們感受恐龍的龐大、有趣,加深孩子對恐龍的認識。不過由于上課緊張,把沒有剪接的視頻播放出來。這樣一群在沙漠中尋找水源的恐龍突然戛然而止,沒有給人足夠思考的空間。

  二年級的孩子在生字識記上已經(jīng)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以在自學互動的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中,我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自學識字。

  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學”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nèi)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懂得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能始終以讀為本,以讀導學。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意。通過學生的個別讀,集體讀等形式,把課文讀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點知道課文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特別是詳寫的“寒冷說”和“撞擊說”。

  由于學生合作意識不強,很多時候都是以個人的的理解來替代小組的意見。而且很多學生沒有與別人討論的習慣,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小組長的表現(xiàn)欲望很強,能積極的與老師進行互動。因此,兩次的小組合作效果不是很理想。

  達標測試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組練習,讓學生任選一題完成,結果在制作幻燈片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會直接的從第二題開始解答,導致教學有些被動。

  整堂課,教學目標2沒有得到落實,指導書寫生字“亡”“肉”處理得相對簡單,沒有范寫,也沒有展示,只是點到為止。

  在這次的“高效課堂教學范式”比賽中,我的課堂組織能力仍需繼續(xù)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改進。從中也看到了我和其他老師的一些差距,今后,我將再接再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8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打開課文,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中生代時期,漫游在遍布恐龍的世界里?,不同種類的恐龍,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看到這般景象,人們不禁會想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變冷,使它們耐不住寒冷,還是行星的撞擊破壞了它們的食物鏈?是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切斷了恐龍的繁衍之根,還是流行的傳染病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都是至今尚未揭開的.謎團,也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我想和孩子們一起帶著這些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同時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

  經(jīng)過教學實踐,現(xiàn)將反思如下:

  一、單元整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在教學時,嘗試采取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首先,學生進行集中預習了第八單元,集中讀文,讀通讀順,讀準字音,收集本單元相關資料;接著,在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然后,將生字的讀音、字形進行歸類識記,通過各種游戲、競賽加強記憶;最后按照進度進行每課的第二課時教學。每個課時都穿插寫字教學。所以在教學《恐龍的滅絕》一課時,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有所了解,我只需要在課前檢查他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就直接進入文本的對話。課中給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讀書、思考、練習,及時反饋、及時糾錯,真正了解學生的“知”與“不知”。把書寫練習放入課堂,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并養(yǎng)成一定的習慣。在第二課時進行相關文章的閱讀拓展,加大閱讀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這樣的課堂不再匆忙,扎實且有效。

  二、講究教學策略降低學習難度

  在教學中,我把重難點定為讀好“哺、孵”,重點指導“謎、傳、染、寒”;理解“龐大、謎、輝煌、滅絕”的意思;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掌握事物的因果關系。為了攻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1、以“謎”為線索導入課文,先認讀,再弄清書寫的筆順,接著理解“謎”的意思,最后很自然地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來研究一個科學家們還未解開的“謎”。2、通過換詞練習練習理解“滅絕”的意思。3、“人類的歷史三四百萬年”“恐龍的歷史大約兩億年”,學生對3000000、200000000等數(shù)據(jù)比較陌生,教師板書成阿拉伯數(shù)字,讓學生與年齡10歲、100歲比較,體會到恐龍歷史的長遠。4、因為學生知識的有限,對撞擊說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先讓學生默看課文,通過排序的練習,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最后播放了一段有關撞擊說的錄像,加深了學生對撞擊說的理解。5、教學難點是學生對撞擊說的理解,我在學生找出幾種說法后,直接引導他們奔向第3自然段,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自學第2自然段“寒冷說”,給他們時間和空間體會自學的快樂。

  三、課堂資源豐富擴大課堂容量

  光課文里的內(nèi)容恐怕滿足不了學生們的需求,這就需要師生共同提供豐富的課堂資源來擴大課堂的容量。課前學生已經(jīng)收集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資料,對恐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全面。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比绻麑⑺麄冃畔⑦M行交流,他們會獲取更多的知識,于是我給時間讓他們盡情地分享勞動成果,在匯報時,讓他們說出從同伴那里知道了什么,這也培養(yǎng)了他們傾聽的能力。

  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通過自己的了解把恐龍時代往日的輝煌描繪得淋漓盡致,我適時播放了一段恐龍活躍時期的錄像,他們看得目瞪口呆,增加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播放“撞擊說”的錄像讓他們加深對撞擊說的理解,但是由于光線的原因,這段錄像不是很清楚,不過有解說詞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還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對這幾種說法提出質疑,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復雜有待改進

  這節(jié)課由于學生的興趣濃厚,想說的太多,沒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回顧上課的過程,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太過復雜導致教學進度放慢。如:在導入課文時,為了了解學生近段時間學到的課外知識,我設計了一個交流的過程,但是顯得煩瑣,可以省略。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可以先讓學生默看課文,思考為什么撞擊會導致滅絕,通過排序來檢查他們是否弄明白,如果沒有明白可以借助錄像理解。這些是我在今后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不要老擔心學生不會,要多去思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價值所在。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9

  恐龍的滅絕,我本以為書上的種種說法已經(jīng)很有代表性 , 很難再想出其他的原因了。不過試試看 , 也許能說出點什么呢。于是 , 我對學生說:“你覺得曾經(jīng)是那么輝煌的恐龍家族滅絕的原因還有什么 ? ”陳燁濤說:“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發(fā)生海嘯,把恐龍都卷到水里了。” 盡管他不明白海嘯是海底地震所引起一種災難性的海浪。但猜想獨一無二,又能聯(lián)系當今社會時事,所以我對他大加贊賞。緊接著,葛洪剛說:“可能當時發(fā)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龍掉到了地底下!痹丽┭a充道:“而當時沒有測量地震的地動儀(前面剛學過《數(shù)星星的孩子》)”我聽了,為學生的想象力感到驕傲,但地動儀是人類發(fā)明的,作為動物的恐龍不僅不會制造這種科學性極強又很精密的工具,又如何能使用呢?所以我又覺得很好笑。不過當然克制住了。只是說:“他們不知道哪里什么時候發(fā)生地震,所以逃脫不了地震的災害,對嗎?”有的學生說:“也許當時火山爆發(fā),恐龍滅絕了。”李翔說:“他們可能吃了一種有毒的食物,中毒死了。”發(fā)生集體食物中毒,很有可能,不得不佩服他能想到這一點。楊雨潔說:“也許是有一次天氣太熱了,龐大的`恐龍找不到水喝,渴死了。植物都枯萎了,恐龍又找不到吃的,餓死了。”有這種想法的學生真有逆思維,因為課文中的一種說法是:有一次,地球上的天氣突然變得很寒冷,恐龍耐不住嚴寒……葛洪剛又說:“ 可能是因為恐龍之間相互殘殺,最終恐龍滅絕了!

  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是個謎,因為很多的科學來往往是源于大膽的猜想。盡管今天學生的猜想沒有考慮那么周全,但在課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學生跳動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有時候覺得學生盡管可氣,可無法掩蓋他們的靈氣。當老師的也許就是靠了這么一點點的對學生的欣賞而支撐他鉆研繁難的教學吧。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0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兼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fā)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學”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nèi)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懂得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時的教學任務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感悟思考課文所引出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地興趣和愿望。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本,以讀導學。讓學生:

  1、讀中理解文意。通過學生的個別讀,集體讀等形式,把課文讀懂,理解其中的意思,重點知道課文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特別是詳寫的“寒冷說”和“撞擊說”。

  2、讀中積累語言。學會積累和運用詞匯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學習課文時,對“說法、漸漸、慢慢”等詞語通過換詞來理解詞意,從而理解文意。如:“說法”可以換成“看法”、“猜想”等,讓學生明白文章所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猜測的成分,為激發(fā)學生探索恐龍滅絕秘密愿望埋下伏筆。

  3、讀中思考質疑。對課文提出的幾種說法,不但要讓學生讀懂,更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到:要正確處理傳授知識通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要引導思維的途徑、方法,鼓勵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認識水平。既然課文列舉的是還不能完全證實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過學生自己的資料收集、整理,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贊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說充分點,你不贊同的請你說出你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學會提出問題,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全班公開辯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能自圓其說。并引導學生體味其中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分頁標題#e#

  4、讀中遷移內(nèi)化。識字、閱讀、寫作三位一體是我們跨越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通過前面的識字,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拓展閱讀,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對課文引申出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還有很多的說法,他們要寫下自己認為合理的理由;而從恐龍的滅亡想到其他物種的生存情況則是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學會舉一反三,反思人類自己對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視程度,從中悟出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目標。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1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一個小恐龍破殼而出的電影片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接下來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jīng)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fā)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進入課文。并在看圖片的過程中理解“龐大”。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nèi)祟愔挥腥偃f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著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 ”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不足之處:

  1.在認讀完生字后,我雖然有這個意識,讓學生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梢栽谥该膶W生朗讀后,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點他是否讀好,讀不好的應該怎么改正,之后再讀。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時困難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練讀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或者教師就必須范讀,讓學生學習。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依然是我教學中比較薄弱的地方,必須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認真學習。

  2.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后,課堂上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寫字,本課要寫的字有9個,全都留到第二課時去寫了。

  3.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么用滅絕而不用死亡!皽缃^”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lián)上系上文中的“十發(fā)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

  4.整堂課中,教師的過渡語都不夠通順?赡苁蔷o張吧,設計好的過渡語臨場有些遺忘,導致教學偶有卡殼,這是很應該改進的地方。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2

  《課程標準》中指出,我們在努力創(chuàng)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所以,這節(jié)課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開拓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1、興趣是求知的源泉。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比缭趯胄抡n時,我先出示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圖片,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還要求他們看完以后還請他們用一句或者幾句話來說說你最喜歡的那只恐龍,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jīng)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fā)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下進入課文。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如在學習生字詞時,讓學生先交流識字的方法后,再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識字辦法去認識課文中的這些生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生字教學學生是首當其沖的參與者,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和方法,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睂W生是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對同一文本的感受也會各不相同!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此在學生整體感知后讓他們說說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在交流中,學生的理解更深刻了,體會更豐富了。

  3、教學著力體現(xiàn)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適當讓學生練習有條理地說話。這節(jié)課中我設計了兩個句式訓練,通過這個練習,培養(yǎng)學生有條例地說話。

  不足之處:

  1、第二環(huán)節(jié)安排識字教學,教師逐字進行分析交流,學得扎實,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也占了不少時間,個人認為在形式上是否可多樣化,如先讓他們小組進行交流后再反饋。

  2、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后,針對學生興趣取向,學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課堂上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寫字,本課要寫的字有9個,全都留到第二課時來寫,效果會弱很多。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3

  《恐龍的滅絕》這篇文章可說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逼真,展現(xiàn)了在中生代時期,遍布恐龍的神秘世界。最后更引起人們反思: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從電影、書籍或者博物館里,來回憶恐龍往日的輝煌呢?

  恐龍是已經(jīng)不存在的生物了,然而“恐龍”卻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nèi)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課文的內(nèi)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的極好范例。

  抓住孩子們愛恐龍的特點,我在課前布置大家一個課外“收集有關恐龍的知識”這一作業(yè),當引入課文題目時,我先寫了“恐龍”兩字,我問:“誰能來給大家講講恐龍?”“嘩啦”許多只小手都舉起來,爭著想把知識說給大家聽,有的說:“我知道脖子最大的恐龍是長頸龍”;有的說:“最兇猛的恐龍是霸王龍!”“我知道有三角龍……”接著,我又寫上“滅絕”,問:“那恐龍又為什么會滅絕的呢?”馬上,孩子們又興奮起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才滅絕的!薄笆菑娏业牡貧み\動,使恐龍滅絕的。”“那課文里又是怎么說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吧!”

  在《恐龍的滅絕》的教學中,我貫徹“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思想,在孩子已有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準字音,讀懂詞句的含義,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此基礎上積累詞句。本課我著力以探究性學習為主。通過探究的方式來學習,以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師生一起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同時激發(fā)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4

  恐龍的滅絕,我本以為書上的種種說法已經(jīng)很有代表性,很難再想出其他的原因了。不過試試看,也許能說出點什么呢。于是,我對學生說:“你覺得曾經(jīng)是那么輝煌的恐龍家族滅絕的原因還有什么?”黃帥說:“可能是其他星球撞上地球,發(fā)生海嘯,把恐龍都卷到水里了!北M管他不明白海嘯是海底地震所引起一種災難性的海浪。但猜想獨一無二,又能聯(lián)系當今社會時事,所以我對他大加贊賞。緊接著,呂好運說:“可能當時發(fā)生了很大的地震,使山崩地裂,恐龍掉到了地底下。”樊靈鑫補充到:“而當時沒有測量地震的地動儀(前面剛學過《數(shù)星星的孩子》)”我聽了,為學生的想象力感到驕傲,但地動儀是人類發(fā)明的,作為動物的恐龍不僅不會制造這種科學性極強又很精密的工具,又如何能使用呢?所以我又覺得很好笑。不過當然克制住了。只是說:“他們不知道哪里什么時候發(fā)生地震,所以逃脫不了地震的災害,對嗎?”有的學生說:“也許當時火山爆發(fā),恐龍滅絕了!绷中』⒄f:“他們可能吃了一種有毒的食物,中毒死了。”發(fā)生集體食物中毒,很有可能,不得不佩服他能想到這一點。胡勇偉說:“也許是有一次天氣太熱了,龐大的恐龍找不到水喝,渴死了。植物都枯萎了,恐龍又找不到吃的,餓死了!庇羞@種想法的.學生真有逆思維,因為課文中的一種說法是:有一次,地球上的天氣突然變得很寒冷,恐龍耐不住嚴寒……林小虎又說:“可能是因為恐龍之間相互殘殺,最終恐龍滅絕了!

  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是個謎,因為很多的科學來往往是源于大膽的猜想。盡管今天學生的猜想沒有考慮那么周全,但在課堂上我分明感到一些學生跳動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有時候覺得學生盡管可氣,可無法掩蓋他們的靈氣。當老師的也許就是靠了這么一點點的對學生的欣賞而支撐他鉆研繁難的教學吧。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15

  從發(fā)下新書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孩子對《恐龍的滅絕》這篇文章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班上為數(shù)眾多的男孩子。平時也經(jīng)?匆娝麄兡弥铸埖耐婢咴谡J真地玩。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孩子們?nèi)ゲ檎矣嘘P恐龍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圖片、玩具等等。孩子們興趣盎然,看上去勁頭十足,不停地討論著。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心中充滿了期待,又夾雜著不信任?疵魈彀!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來到學校,檢查孩子們的作業(yè)。開始的那幾個,都沒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來,想起了前幾次類似作業(yè)布置后的慘狀,心里哀嘆:難道農(nóng)村孩子的資料就那么難找,教師這樣的教學準備工作就那么難以進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卻讓我大吃一驚,心情也為之好起來。孩子們搜集的資料五花八門:有從幼兒園的書上找來的(原來幼兒園時就專門有一本介紹恐龍的書,非常生動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龍童話;還有一本《恐龍大世界》科學書,省去我好多內(nèi)容的介紹,學生看了書就能明白很多科學知識;甚至還有一副恐龍骨架圖。哦,我的.孩子們,你們給孫老師帶來了意外,帶來了驚喜!

  我馬上大大地夸獎了孩子們一番,瞧他們臉上那高興的神情,我不禁為自己剛才的想法而臉紅。我適時地請學生講講找資料的過程。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為找到資料,翻了五、六本書,又征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業(yè),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真讓我感動。想想自己對學生的不信任,一些該查的資料因為開始幾次的失敗而沒有進行下去,太不應該了。誰說我們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資料,那是教師對孩子不信任才說的話!讓我們給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給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龍滅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恐龍的滅絕》教學反思02-28

《恐龍的滅絕》教學反思15篇03-02

《恐龍的滅絕》教學心得01-21

恐龍的滅絕教案02-25

《恐龍的滅絕》教案07-06

恐龍的滅絕說課稿10篇12-13

恐龍的滅絕教案15篇02-25

《恐龍的滅絕》教案(15篇)03-07

恐龍的滅絕教案(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