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

時間:2024-09-23 15:58:40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桂花雨》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花雨》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花雨》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桂花雨》教學反思1

  一節(jié)課究竟應該怎么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zhuǎn)。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新課程提倡,教師應遵循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的特點,設計“教”的方式,讓“教”為“學”來服務。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jīng)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笨梢哉f這句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如生字表中的生字對學生來說并不一定都是生字,就可以讓學生說說哪些字已經(jīng)認識了,怎么認識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來調(diào)整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使教與學相互轉(zhuǎn)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地融為一體。其它生字則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作業(yè),把記法巧妙的字說一說,把認為難記的字動手寫一寫,把難讀的字重點讀一讀,把難查的字在字典里親自找一找……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情況,將難點拋出,目的是為了讓教師的指導能對癥下藥,教學有的放矢。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苯虒W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獨立識字。為了實現(xiàn)學生獨立、主動識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找規(guī)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边@樣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更在于引導學生“學”,學生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

  “掃除‘攔路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讓每個學生在充分讀書、思考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古人陸九淵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蕴岢鰡栴}比回答問題更有價值。學生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善于提問的習慣,邊讀邊想,用“發(fā)現(xiàn)疑問”的眼光多問幾個為什么。對讀音不準、長句子不知如何斷句的,要問個“怎么樣”。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疑”或“惑”,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精心組織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學目標集中,方向明確,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假如教師自己占用了課堂全部時間分析講解,一點也不給學生留下自我活動的時間,學生怎么會享受成功?“理解詞語”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課堂“讓”給了學生,把學生引入“提出問題—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學生自始至終都在興味盎然地、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只以“主持人”的身份“設引”一下,讓學生直奔重點。相信學生,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思考、記憶、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扎實牢固。

  “說自然段的意思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加入是根據(jù)大綱對中年級的要求設計的。這也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學要從重視教師“教”的構(gòu)思,轉(zhuǎn)向重視學生“學”的引導。教師應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能夠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教真正為學服務,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桂花雨》教學反思2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xiāng)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边@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學生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在引導學生感受“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是,我緊抓“纏”字,讓學生說說什么是纏?你什么時候回纏著媽媽?聯(lián)系自己當時的心情,與老師配合演一演,從這個過程中,學生知道了“我”對搖桂花這件事的重視。在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問題:你淋過雨嗎?雨絲飄落在頭發(fā)、頸脖上有什么感受,與桂花雨的飄落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發(fā)言熱烈,覺得感受很深。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于是我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

《桂花雨》教學反思3

  《桂花雨》是五年級上冊一篇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散文,濃烈的情感隱藏于樸實的文字背后,游弋于淡淡的敘說之中。這節(jié)課,我的任務就是帶著學生一起把文章由淺入深地讀進去,走進這芬芳的“桂花雨”,走近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作者寄托在桂花雨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在默讀思考“桂花給我?guī)砹四男┛鞓贰边@個環(huán)節(jié),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與昨日的課堂相比,學生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抓住那些毫不起眼的隱藏在平凡文字中語句,深切地感受著童年時桂花帶給“我”的種種快樂。我也因此而精神大振,一個勁兒地夸他們會讀書,有見識。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礎,因此當體會“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暢所欲言,于是對這個句子含義的理解迎刃而解。

  我先請孩子們抓住這句話提問。問題提得很好,如“為什么杭州小山上的花更多,媽媽卻感到怎么也比不上院子里的桂花呢?”“桂花的香氣都差不多,母親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了,高舉著小手,兩眼放光,唯恐不能在課堂上回響自己的聲音。于是有了這樣精彩的交流:

  “因為作者回憶了童年時桂花給他帶來了許多快樂,家鄉(xiāng)的桂花對于他是美好的回憶,母親也一樣,所以她覺得家鄉(xiāng)的.桂花更香,那是一種香甜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桂花樹是媽媽親手為它澆水、施肥的,家鄉(xiāng)的桂花樹有媽媽的辛勞和愛,所以感到更香!

  “媽媽是為了我上中學才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的,當她客居在杭州時,非常思念家鄉(xiāng),所以覺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香!

  我適時地插進一句“母親想念的只是桂花樹嗎?還有別的什么嗎?”在我的暗示下,孩子們急切地在書中的字里行間搜尋著、閱讀著。在我的引導下,閱讀的范圍擴大了,發(fā)現(xiàn)更有深度了。

  “在家鄉(xiāng)時,媽媽每年都會把搖下的桂花送給鄰居做糕餅,她和村子里的人相處多么和睦啊。我想,因為母親想念那些鄰居了,所以便覺得故鄉(xiāng)的桂花最香。”

  “母親和人們還一起用桂花泡茶、做糕餅,這種快樂是在杭州沒有的,所以杭州的桂花樹再多,母親也覺得沒有家鄉(xiāng)的桂花香!

  “我覺得這樣說體現(xiàn)了母親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

  好一個眷念之情!這樣的感受居然出自頑劣的周煜人之口,好久未曾激動過的我也禁不住心熱起來。

  此刻的我,在林立的高舉的小手間穿梭,把話筒遞向每一個臉漲得通紅的急著表達的學生,聽著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我也仿佛沐浴在桂花雨的芬芳中。

  課終,我鄭重地說:“謝謝你們精彩的發(fā)言,我今天的教學后記會因為你們不俗的表現(xiàn)而豐富、精彩!”

《桂花雨》教學反思4

  在設計《桂花雨》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案時,根據(jù)教學大綱,“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

  我先讓學生讀,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桂花雨》教學反思5

  《桂花雨》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思鄉(xiāng)”。學生在學習了前兩篇文章《古詩詞三首》和《梅花魂》的基礎上,再學習第三篇略讀文章《桂花雨》,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明顯增強,并且敢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在本節(jié)課上,我將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先獨立思考喜歡的原因,再和小組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最后進行分享。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用課件幫助學生提升感官感受。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所致,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桂花,更不要說搖桂花、喝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了。那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感官感受,調(diào)動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的強大功能。在重點講解搖桂花的樂趣的時候,我設計了動畫效果,讓桂花的花瓣紛紛飄落,樹下面的'小姑娘和小蝴蝶隨之舞蹈,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效果感到很新鮮,并且立即就身臨其境,覺得自己也站在桂花樹下一樣;在講解桂花的用途,可以泡茶做糕餅的時候,我運了希沃5軟件里的橡皮擦功能,當教師一邊擦拭展示屏,屏幕上一邊出現(xiàn)桂花茶和桂花糕的時候,孩子們別提有多興奮了。這些現(xiàn)代化多媒體功能的運用,實在為我的課程助力了不少。

  當然,除以上兩點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之外,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針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桂花的幾件事情?”這個答案不應該給學生硬性規(guī)定是四件。畢竟文章中除了“搖桂花”這件事情講的比較具體之前,其他的都是一帶而過。

  其次:在講解品桂花茶和吃桂花糕餅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運用了希沃5 軟件的橡皮擦功能。課堂上,這個效果的展示是我來操作的,F(xiàn)在想想,這個操作如果是學生來做的話,應該會更加增強學生的興奮度。

  最后:在課堂練習的環(huán)節(jié),我應該給學生做些適當?shù)奶嵝,提醒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你可以從景色、人物、事件等多方面來寫。家鄉(xiāng)之所以稱之為家鄉(xiāng),那一定是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只要寫出來,就是最好的。經(jīng)過這樣的提示,學生的思路應該會變得更加開闊,下筆應該會更加容易一些。

  我一直都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字詞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對文字的感受力和表達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語文服務于學生的生活,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

《桂花雨》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文章,發(fā)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親說的“外地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边@句話的含義。

  3、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今,正是金秋十月,桂子飄香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將再一次和作家琦君一起走進她那美好的童年時代,一起感受那飄香的桂花雨。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桂花的香貫串了全文,還記得描寫桂花香的句子嗎?誰能試著有感情的背一背?

  3、桂花真香啊!那桂花的香和搖桂花有什么關系呢?

  二、體會“搖花樂”。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 “搖桂花”的快樂?請你找出關鍵的詞語體會體會,再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2、生自由交流以下內(nèi)容。(在學習方法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和聯(lián)系上下文來說體會)

  “我”的樂: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課件出示這句話)體會“我”急切的心情。

 。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課件出示這句話)

 。▋蓚“幫著”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樂乎的心情。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使勁”一詞中能體會那份高興勁。這便是兒童快樂,正所謂“兒童解得搖花樂”。練習讀中體會。)

 。3)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那飄香的桂花雨。演示桂花飄落的情景。師朗讀

  這桂花雨美嗎?美在哪?

  當你享受著這飄香的.桂花雨時,你會怎么喊呢?誰來讀讀這句話?

  父母、鄉(xiāng)親之樂:

  1、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飄向空中,連風打的旋兒都是香香的了,這正是“細細香風淡淡煙”。)

  2、于是父親詩興發(fā)了,即時口占一絕。(課件出示詩)父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樂?(父親用詩表達了一份豐收之樂)

  3、母親樂嗎?(這是一份濃濃的鄉(xiāng)情,母親在分享勞動成果的同時感受了一份快樂)

  4、為什么“全年,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正是“競收桂子慶豐年”的歡樂場面。)

  三、感悟“思鄉(xiāng)情”。

  當我把外地的桂花捧給她時,母親深情地說……課件出示母親說的話。

  師:多年以后,我遠離了家鄉(xiāng),住進了城市,過上了優(yōu)裕舒適的生活,領略到了更多的名山大川,欣賞到了更多的奇花異草,每每我回到母親身邊,總是把我的經(jīng)歷講給母親聽。有一回,我游覽了桂林的山水后,我說:“桂林的山真秀!”可母親說:“ !蹦赣H說:“外地的 再 ,也 !保ㄕn件出示填空練習,學生進行練筆。)

  師小結(jié):再香不如家鄉(xiāng)桂,再甜不如家鄉(xiāng)水,再濃不如家鄉(xiāng)情,再好不如家鄉(xiāng)人。每當我聽到母親說這些話時,我就會想起(引讀)

  四、拓展閱讀。

  1、師述:許多年過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別了童年,早已離開了母親,早已遠離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歲的高齡,可是她仍然喜歡用自己的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土。別人問她為什么,她說了這樣一段話……(師朗讀)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推薦余光中的詩《鄉(xiāng)愁》(課件出示),進一步體會濃郁的鄉(xiāng)情。

  3、推薦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五、板書設計。

  桂花香 迷 人濃 郁

  桂花雨 思鄉(xiāng)情

  “我”幫 著 使 勁

  母 洗 凈 撮 放

  搖花樂 父 口占 一 絕

  村 沉 浸

《桂花雨》教學反思7

  從時間分配上看,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約x分鐘,自學時間(含練習、朗讀等)約x分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約x分鐘,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間達到xx分鐘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分配,可見本節(jié)課留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遠遠不夠。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表現(xiàn)為老師課上講得太多,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太少,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影響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造成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是什么?

  我們從各個細項逐一分析:

 。ㄒ唬┙處熤v解

  一節(jié)課理想的講解時間應為8分鐘左右,本節(jié)課教師講解時間為13′18〞,遠超過合理講解時間。

 。ǘ⿴熒鷨柎

  一節(jié)課中師生問答時間根據(jù)課型可長可短,本次課師生問答時間為8′24〞,問答過程中問題的質(zhì)量不夠高,對學生啟發(fā)、引導不夠,導致很多問題學生沒能快速答出。

 。ㄈ┖献鲗W習

  本節(jié)課最大的失誤在于沒有安排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對一篇自讀課文來說,課堂大部分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讀、自悟來解決問題的,而本節(jié)課屬于典型的“滿堂灌”。

 。ㄋ模⿲W生自學

  學生自學的時間只有7分鐘,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對知識進行鞏固,也就無法形成相應的技能。

 。ㄎ澹┓墙虒W時間

  本節(jié)課的非教學時間為10′45〞,除了操作電腦展示課件時的時間耽擱外,還有在課堂上對自己的教學流程的淡忘,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腦一片空白,無法進展下去的情境,可見在課堂調(diào)控方面的能力較為欠缺(課堂調(diào)控包括對學生學習激情的調(diào)控和老師自己的心理調(diào)控)使得課堂不夠緊湊。

  二、課堂問題情況

  (一)問題的類型

  本節(jié)課提問較少,只有16個問題。其中課堂常規(guī)性問題占12.5%,記憶性問題占18.75%,推理理解性問題占43.75%,創(chuàng)造綜合性問題占25%,沒有評價性問題。

 。ǘ⿲W生回答的類型

  學生回答問題的類型:機械判斷是否的占18.75%,認知、記憶性回答占18.75%,理解、推理性問題占37.5%,創(chuàng)造綜合性回答占25%。

 。ㄈ┗卮鸬姆绞

  從回答的方式看,提問后讓舉手者回答占50%,提問后齊答的占50%。對于未舉手的學生沒有關注,降低了學生的參與面。另外,提問后齊答的問題占一半,不僅降低了提問的有效性,而且由于反饋的信息不明確,也容易使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無法及時調(diào)整、改進自己的教學。

 。ㄋ模┙處煹睦泶鸱绞

  對于學生的回答,重復學生答案的占43.75%,鼓勵、贊揚學生的占56.25%,一般能做到發(fā)揮情感激勵作用,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交流氛圍,但鼓勵語言平淡,不利于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復學生答案的情況也占了43.75%,既浪費時間,降低了課堂效率,而且打擊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沒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ㄎ澹┨釂柡蟮耐nD(圖9)

  在課堂上,適時的教學等待是增強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使學生反應長度增加,回答時間延長,答題正確率提高,增強學生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更加活躍,思維結(jié)果更為完善。這節(jié)課中停頓3—5秒的占50%,停頓6秒以上的占12.5%,停頓不足3秒的占25%。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常常等不及說出,也有時反應快的學生會在我問完之后馬上回答,影響其他學生的思考,這也是課堂常規(guī)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反思

  《桂花雨》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寫了作者兒時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第二單元是課文都是與懷念家鄉(xiāng)的游子心情有關,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結(jié)合單元導讀和之前學過的古詩詞引導學生了解了借景、敘事抒情的表達方法,并引相關詩詞讓學生體會通過景物和敘事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方法。進而帶著對這種寫法的認識來學習《桂花雨》這一課,思考作者通過那些景物和事情來表達思想之情。這是學習本單元的重點,掌握了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先讀課文前的導讀部分,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桂花帶給“我”哪些快樂?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香”?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都有一定難度。課文中桂花帶給我的快樂有些地方比較明顯,有些地方比較含蓄,所以學生較為容易找出搖桂花的快樂,但是無法尋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的引導不夠充分。后來聽鐘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她這一點做得很充分。她讓學生找到描寫桂花的句子,再帶著感情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接著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課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這是我在課堂上做得不夠的地方,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少,學生聽老師說,懶得去思考,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我在教學中對于課文中重點詞語的品讀不夠。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學生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蔽覝蕚渥プ≈攸c詞語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來強調(diào)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這里可以嘗試學生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來代替“浸”字,通過他們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比可培養(yǎng)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語言習慣。有人說語文教學應該少一點知識的灌輸,少一點理性的分析,把教學的重點轉(zhuǎn)移到指導并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上來,這是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我覺得這話說得好,我今后的教學在這方面一定要加強,才能避免課堂教學蜻蜓點水。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描繪的生活情境。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墒窃趯W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詞語的含義學生體會得不夠深。而我用自己的講解讓學生理解,而沒有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導學生體會“搖花樂”時,如果讓學生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接著說“那伴著陣陣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維,去深入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喊”時的心情,再次加上動作來喊一喊,相信學生們的情感就能徹底激發(fā)出來了。當然,這需要激情和熱情,而我就是缺乏這個。

  課文最后我試圖通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墒沁@么多的問題一個個套給學生,卻始終沒能達到學生與文本的共鳴。于是,還是我自己自說自話解釋了母親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其實,對于這些深刻難懂的問題,可以留給學生小組討論,在交流中體會、思考。

  另外,在時間安排上,我要盡量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把時間都留給學生,而是要有老師適當有效的引導和監(jiān)督。在提問內(nèi)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復答案或者簡單的鼓勵,而是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引導、激勵性的評價。在備課時,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nèi)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提問質(zhì)量。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但是看了視頻才知道原來是張苦瓜臉,從頭到尾沒有笑過,因為一直覺得自己笑起來很丑,以后要注意課堂上多一些微笑。課堂上從容了許多,但還不夠淡定,對于課堂中出現(xiàn)的冷場不能有效地扭轉(zhuǎn),常因為緊張忘記了課堂程序。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前對于自己的教學沒有清醒的認識,如今看了視頻會發(fā)現(xiàn)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和根本性問題,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對照自己,努力改進。

《桂花雨》教學反思8

  講桂花雨這篇文章提前看過優(yōu)質(zhì)課,但是引導的還是不夠。

  那桂花樹的花好看嗎?學生有些愣,他們自然而然覺得文章是寫桂花,那么必然桂花的任何方面都是好的,所以習慣性就說好看,最后導致完全不看文本按照習慣回答,這是我們班學生的一個比較差的習慣,不從文本里找依據(jù)。

  圈畫文章中表現(xiàn)桂花雨香的句子: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字是什么旁?三點水。淹沒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見,摸得著嗎?看得見,摸得著。桂花的香氣看得見,摸得著嗎?看不見,摸不著,F(xiàn)在用了一個“浸”。香氣就變得好像看得見,摸得著了。一個“浸”字,使得香氣不但聞得到,還能感覺得到了。所以這個“浸”用得恰當,用得傳神。讀這句話的時候,注意要把“浸”字讀得輕一些、柔一些。反復品讀。還有一句話也有“浸”字。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中秋節(jié)前后才是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其他季節(jié)的香氣是從哪里來的呢?讀第六自然段。想象,桂花酒里有——桂花糕里有——桂花茶里有——怪不得作者琦君說——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原本想為思鄉(xiāng)情做鋪墊,“不說香飄萬里”和“才是香飄萬里”進行對比,其實在母親心里不是桂花的香濃比較,而且情的濃與淡,但由于前面學生兩次那種習慣性思維,導致拖了一些時間,所以沒有完成。

  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激情澎湃的鼓勵,整個課堂慢悠悠的,效率極低。本來可以十分鐘解決的問題,被我活生生拖延到了一節(jié)課,其實很多問題學生已經(jīng)略知一二了,我只需要順勢而為就能引出重點,這是其一;其二,不要為了極個別學生耽誤了整個班的學生,不值得。其三,課堂語言一定要準確,這節(jié)課我在不同的香氣上花了太多太多時間,意義不大,效率不高,其實我只需要說不同香氣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學生一下子就能聚焦到重點。

《桂花雨》教學反思9

  初讀《桂花雨》這篇美文,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隨后,又讀了作者琦君的其他幾篇散文,感覺如飲甘泉,清洌甘醇,被她的文章中透出來的幽幽情思所感動。所以我決定把這篇課文作為我的教研課,讓一場桂花雨飄落孩子們的心田。上完這堂課,我久久沐浴在那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中。我覺得今天的課成功之處主要有這幾點:

  1.賞出喜愛。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制了《桂花雨》課件,大連的孩子賞過槐花,但從來沒有見過桂花,那一張張桂花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他們異常地興奮,看得出他們喜愛桂花。于是到文中去體會“我喜歡的是桂花”。課件的運用恰到好處,淡化了教學的難點。

  2.讀出快樂。課文的'第3、4、5自然段是重點,母親的“助人樂”,我的“搖花樂”盡在其中。我讓孩子們盡情地讀,入境的讀,想象著讀,讀出快樂,在讀中體會童年的樂趣,思鄉(xiāng)的情感。

  3.悟出真情。作者僅僅在寫搖落的桂花雨嗎?母親的話,讓你感覺到了什么?在反復的體會中悟出真情——思念故鄉(xiāng)!教學過程中,學生從“搖花樂”到“思鄉(xiāng)情”情感需一個轉(zhuǎn)折過渡,才能漸漸沉浸文本,體會真情。為此,我收集了有關琦君簡介、還配了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還補充了了作者另外一部作品《煙愁》中的話,讓學生從提供的資源中獲得信息,通過自讀自悟,有層次地階梯狀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親那份思鄉(xiāng)情。

  盡管如此,仍有遺憾:其一、個別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到位,如:母親的“助人樂”一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可是,沒有讓學生放開去談,就草草收尾。其二、母親的話是點睛之處,由于時間把握不好,也草草結(jié)束,使得升華之處覺得缺了點什么。

《桂花雨》教學反思10

  《桂花雨》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作者回憶童年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的情景,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無比懷念。由于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設計時我比較注重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反復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

  鑒于以往課堂上效率不高,并且教學語言過于拖沓的毛病,這次我特別提醒自己在語言上盡量簡潔,不過多重復同一個問題或答案,而且在把握課文重點段落上,把目光注視在“搖桂花”這一段。這個段落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本節(jié)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讀,從開始的師生合作讀,到小組賽讀、自由讀、默讀,再到“搖桂花”時的想象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感悟。

  在學習中,我認識到一個好的板書對教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于是我在這節(jié)課上,考慮能否讓板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想到桂花的形狀是四個花瓣的,于是我把板書設計成一朵桂花的形狀,果然學生一看板書就覺得耳目一新,對課文的理解也容易得多。這節(jié)課在板書設計上的嘗試,讓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

  話說回來,反思這節(jié)課,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去關注。例如:對重點字詞的挖掘不夠深。如“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睂Α敖弊值睦斫庖龑Р蛔,使得學生理解不夠透徹,進而對桂花香也感悟不到深處。又如最后一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對“又”字的理解,可以引申到體會作者感情,但在教學中我沒有把握好。在體會詞語的含義,在以后的教學上,我更應該培養(yǎng)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種對重點語句的挖掘習慣。

《桂花雨》教學反思11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可是這種鄉(xiāng)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shù)?批注。之后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xiàn)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樣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我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境,我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斑@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弊寣W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桂花雨》教學反思12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xiāng)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边@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學生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在讀通讀順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钡脑颍瑢W生帶著問題讀懂了作者最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為桂花香味迷人,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體驗有感情朗讀,學生從朗讀中如真地聞到桂花香。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边@一句話。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經(jīng)過品讀感悟,能通過“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香飄十里”重點詞句體會桂花香得遠;通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與“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換句式訓練,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學生懂得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感情深厚可不一樣,指導并幫助學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語言。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我試圖用回憶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講“纏“字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接著用同桌分角色讀和師生分角色讀的方式來引導。終于可以搖桂花了,這可把“我”樂壞了,我怎么樂壞了,學生入情境朗讀,讀好詞語“使勁”,讓孩子們站起來加上動作搖一搖。學生從使盡地搖到動情地讀,真的感受到搖桂花的樂趣。當桂花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等方式體會如雨般的桂花飄落的美麗情景。

  課文最后我試圖通過母親心思的討論,母親話語的品讀,以及課外補充填空訓練來加深學生對母親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作者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這篇文章的教學主要通過多種形式地有感情朗讀,品詞、品句、品段,讀中悟語、讀中悟情,基本上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另外,我還鼓勵學生摘抄課文精美的詞句,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桂花雨》教學反思13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墒沁@種鄉(xiāng)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那么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反復參考了很多名師的教學設計,結(jié)合著本班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為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并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shù)呐。之后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xiàn)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著母親問:“媽,怎樣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我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啟發(fā)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為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境,我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2)“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弊寣W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3)“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運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撒桂花,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在又蹦又跳、又笑又叫中感受到搖桂花的歡樂。而提示語的填寫則更加讓學生領悟到了作者三句短短語言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蹦赣H說的這句話是全文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到介紹故事背景讓學生深入體會母親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濃淡,比的是感情,與其說母親談的是桂花,不如說母親在表達自我的思鄉(xiāng)之情。

  而學生創(chuàng)作小詩,則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故鄉(xiāng)情》的音樂聲中學生更進一步走近了琦君,走近了她的情感世界,感受著她淡淡的鄉(xiāng)愁。所以詩句的誕生自然而然。今日課堂上馬昊天創(chuàng)作出的“風景還是故鄉(xiāng)的美”則出人意料地給這首古詩添加了一個總結(jié)句一樣。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因為少數(shù)學生的活躍以及精彩的發(fā)言給課堂增添了很多亮麗的風景,可是我明白這種熱鬧的背后還有很多默默地靜坐著一言不發(fā),甚至連腦筋都沒有動一下的學生,他們從這節(jié)課中究竟學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也許正是我長期以往在課堂中一貫的教學風格,導致了這個班級的兩極分化。我必須深入思考,怎樣樣做到抓中間,促兩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上我前進的步伐。

《桂花雨》教學反思14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著濃濃鄉(xiāng)情的優(yōu)美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xiāng)情緒和對故鄉(xiāng)美好的回憶。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边@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學生讀后,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xiāng)桂花的懷念。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nèi)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nèi)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桂花雨》教學反思15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十分優(yōu)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一樣得從字里行間細品方見。所以必須要將自我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xiāng)情,童年樂。下方就是我這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資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情緒。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并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然后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資料,再從文中找出描述圖畫資料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后劃出重點語句,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情緒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主角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淋雨的生活經(jīng)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后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情緒,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我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潛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對于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當學生劃出了描述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孤零零地那么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jié),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狀況就不一樣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明白,這方面只有以后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透過這次上課,我發(fā)現(xiàn)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蛟S,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桂花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桂花雨教學反思02-09

《桂花雨》教學反思02-10

桂花雨教學反思06-08

《桂花雨》教學反思【實用】09-28

桂花雨教學反思【優(yōu)秀】09-12

【優(yōu)秀】桂花雨教學反思12-29

【精】《桂花雨》教學反思07-02

(優(yōu)選)桂花雨教學反思07-10

【精華】《桂花雨》教學反思07-10

桂花雨教學反思(熱)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