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05 11:07:1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 本文重點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身體很輕,不由得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侯母親抱自己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時的情景,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

  一、本文字里行間蘊含著濃濃的親情,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情,真正走進文本,感悟文字里流淌的親情,情動辭發(fā),讀出感情,寫出心里話。創(chuàng)設情境是很重要的。課堂上我利用一體機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帶動學生的情感,為品讀語言做好情感鋪墊;用動情的語言營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發(fā)揮想象,加深情感體驗。學生感受到了真情,教學效果良好。

  二、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品讀,加深理解,說出感悟,讀出感情。如讓學生體會:“竟然”“翻山越嶺”的意思,并試著造句,做到積累并運用語言。

  三、讀寫結(jié)合,找準訓練點,做到以讀促寫,扎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樸實、真實的語言描寫是精彩之處,要提示學生在作文中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如要給學生提示文中人物說話的提示語,”我趕緊說:“??”護士責怪說??”母親笑了笑說:“?“我突發(fā)奇想地說??

  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當學生體會到文中母親的偉大,進而想到自己

  的母親時,出示問題:“打開記憶的`閘門,回憶媽媽,試著填一填。當我生病時,媽媽_________;當我傷心時,媽媽__________; 當我____時,媽媽________

  最后聽了歌曲《母親》,學生心中充盈著感恩母親的真情,安排小練筆:”同學們,愛需要表達,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什么呢?可以是問候,祝福,也可以是感謝??把你最想說的寫下來吧!

  四、用一體機演示生字筆畫,扎實指導了學生寫字,讓學生在屏幕上找出翹舌音的字,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讀寫習慣。

  不足之處:

  一、在課堂上對課文的寫法指導不夠,沒有對文中精彩的對話描寫進行引導發(fā)現(xiàn),沒有讓學生學習在對話中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二、在課堂上應該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主品讀探究,做到自讀自悟,讀出感情,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講得多一些。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2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這類課文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因為這類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甚遠,要學生入情入境,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此破綄崊s扣人心弦的感人文章,但當我真正開始備課的時候,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并不是一篇容易上好的課文。

  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中的“抱”字,先讓學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對這句話的閱讀理解是教學的關鍵,由此我抓住這句話中的“輕”展開教學,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感受到母親輕的句子。于是找出了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痹趯W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再次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睂W生就有了更深的體會,然后抓住“竟然”理解我心里為什么很難過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能找到相映的句子“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一直不知道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我抓住“重擔”、“翻山越嶺”等詞引導學生感悟母親肩頭所承受的生活的擔子,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尤其是“重擔”一詞,要想學生的理解達到這種深度是比較困難的,這也是我未能處理好的地方,我想縱向深層的理解可用個關聯(lián)詞“不僅…..而且…..”來引導學生,但當時沒能及時應對。學生沒能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學生的朗讀可以看出,學生并未能將感情融入到朗讀中間,感受不深,以致在想象說話時無話可說或者是說得不著邊際。

  此外我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全面。這篇課文不僅僅是字里行間流露著母愛的偉大,同時從第一次抱母親還能深深地感受到“我”對母親的愛,再加上教學時未能準確把握好課堂時間,以致頭重腳輕,對后者的引導感悟只是浮于表面,未能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從而使得課文最感人的兩自然段的學習成了走過場,在感情的高潮部分,學生卻進不了角色,配樂朗讀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上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要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語言的簡潔凝練上下苦功。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3

  4月21日,我上了一堂語文課《第一次抱母親》,感覺這節(jié)課比哪一次試講都成功,非常感謝全組同仁的幫助,如果沒有大家的集思廣益,沒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沒有大家的同籌構(gòu)思,怎么可能有這樣的課堂?一堂高效的課堂是打磨出來的。

  針對道德課堂這一指導思想,在設計教案時,力求簡單,高效,以一個大問題貫穿全文。起先,我先是采取按部就班的`策略,逐段講解,在實施過程中,我發(fā)覺只能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但是文本的精髓走不進學生的內(nèi)心。同時,同組的老師也毫不隱晦的指出,整堂課就是你自己在表演,在陶醉置身,沒有讓文本老師學生三者產(chǎn)生共鳴。

  我思忖著,若是要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打動,產(chǎn)生共鳴,必須要先熟悉課文。這也是我在試講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不少孩子沒有熟讀課文,所以在課堂上就不能順利的引導學生。

  于是,我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先在班級微信圈里動情的朗讀一遍,隨即孩子們紛紛效仿,一時間,微信圈里的精彩的朗讀此起彼伏。熟悉課文是學好文本的基礎。

  在熟讀課文的情況下,就開始設計問題,全文貫穿一個問題:“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我的心里為什么很難過?”全文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都是“我”難過的原因。因為一個機緣巧合而抱母親,由此發(fā)現(xiàn)母親很輕,于是開始難過愧疚,回憶起童年,青年,自責自己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在引導中,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讓學生談感受,契合主題問題,利用文本走進孩子的生活,讓學生談及自己的經(jīng)歷,觸及他們的心靈深處

  全班同學在前期的發(fā)言上都很積極踴躍,但是在小練筆時卻發(fā)現(xiàn)舉手的孩子為數(shù)寥寥,甚至是不少孩子可能是只字未寫。在寫法上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得有些學生感覺無從下筆。同時,也是因為學生平時訓練的少,今后在這個方面還要多加強訓練。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4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真是一個挑戰(zhàn)。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蔽页鍪具@個句子后引導“竟然”是什么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弊プ£P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边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shù)次”?兩個數(shù)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著??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感受并沒有我預想的深刻。也許是由于我的教學手段,也許由于學生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在我記憶中,??。年復一

  年。”一段,僅僅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實踐下來學生感悟并不深,我想如果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場景:“清晨??深夜??寒風中??烈日下??風雨中??”引導學生想象表達,或許會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使得這段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另外,當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背景畫面時,如果配以恰當?shù)慕庹f,使立體的畫面變成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或許更能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觸景生情,想到母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在心意卡上寫上自己最想對媽媽說的話語,送給媽媽。相信學生肯定會有許多感人的`話語躍然于紙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5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多讀、善思、合作討論。教學《第一次抱母親》后,我對讀、想、議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形成了如下幾點認識:

  一、要在情境中讀。學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讀得“深情并茂”。為此,我在教學開始和同學們一起深情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創(chuàng)設了濃濃的親情氛圍;在品讀課文時,我精心預設了一段段唯美的導語,引領著孩子們的精神之旅,并外化為動情用心地朗讀。

  二、要在感悟后讀。感悟是個性閱讀的靈魂,是學生品讀課文,形成個人價值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個性感悟的讀,是無本之木,是不能觸及學生心靈的。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自由感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對母子之間的.愛。如學習課文第二段兒子說的一番話時,學生在感悟了母親為了這個所付出的艱辛,體會到“重擔”“翻山越嶺”等詞語的含義后,孩子們的朗讀已力透紙背,也許孩子們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讀感受母愛呢。

  三、要在讀后加深理解。感悟——朗讀——理解,這是一條引導孩子閱讀學習課文的良性循環(huán)軌跡,在感悟讀后一定要要再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孩子的理解會更為深刻。學習最后一段時,在引領孩子們悟讀到“母親的淚水又苦又甜”時,再次誘發(fā)孩子的情感,讓孩子說說:你想對作者,對母親,或者就對自己說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激情奔放,直抒胸意,情深至切。

  四、要在議中深化理解。讀、想、議三位一體為語文學習有效性途徑,充滿智慧火花撞擊的討論是能深化孩子的理解,讓文本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內(nèi)心協(xié)調(diào)一致,并沉淀在心靈深處。閱讀本課教學設計,處處可見“議”,如在走進“我”的內(nèi)心時,組織小組討論:“愧疚”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或沒有盡到責任而慚愧。想兒子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沒盡到什么責任而對母親感到“難過”、“愧疚”?學生在暢所欲言的討論中形成了共識,更為母子之間的親情感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6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nèi)容簡潔,語言明快,毫不雕飾,但字里行間卻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由于當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知不覺地溺愛,已使孩子們對父愛、母愛的認識變得淡化,因此,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說還真是一個挑戰(zhàn)。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闭Z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diào)。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后?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抱出了幾個沒想到?”這一問題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

 。1)“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摔倒!

  (2)“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3)“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4)“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蔽页鍪具@些句子后引導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边@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制作flash動畫引導學生邊讀邊看邊想,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边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和學生的體型體重進行現(xiàn)場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接著,再引導孩子們說說自己媽媽平時為自己所做的點滴事情,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床沿上,把母親抱在懷里,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那樣?”多么溫馨的一幕,母親落下了“淚水”,這淚水包涵著什么?孩子會說出很多,比如包涵著“感動、激動、幸福??”從而讓孩子知道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所以當我們有一點點回報的時候,母親就很容易感動了?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最后在這動情的時刻,寫一寫此時此刻最想對自己母親說的心里話。

  教學完畢,我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配合得不錯,但感覺并沒有我預想的效果?赡茉谖矣∠笾,語文就該是伴隨著感悟與淚花的吧?我認為這節(jié)課最后寫給媽媽一句話應該是孩子們的感情升華,這兒應該是動情的肺腑心聲,可是,孩子們雖然寫了很多,句子也很美,卻沒有紅了眼睛,流下淚花。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嗎?我想可能還是我之前的引導沒有做到位吧?加之孩子們的閱歷,他們并不能深刻地悟到文章所蘊含的深情,如果在過程上再加點功夫,相信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會更出彩的。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7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課文重點記述了“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寫出了我抱母親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我細讀了課文,特別是沿著“抱”字去讀課文,去追溯作者情感的源,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成年人,對母愛的感受也是膚淺的,對報恩也只是言語多于行動。我想到了我的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想到了母親為我奉獻的質(zhì)樸的母愛,再想想自己為母親所做的,我覺得在我的潛意識中,接受母愛是自然而然的,而回報母愛卻是在各種各樣的借口下所忽略的。文中的母親為“我”的'真情一抱而感到欣慰,而感到幸福,我們做子女的應該行動起來了。于是,我讓學生寫一句話,表達自己心中對母愛的理解,還要求學生在母親節(jié)那天為母親做一張賀卡。

  教學中,讓學生品味文字,感悟母親辛勞一生,揣摩情感,體驗作者的愧疚之情,涵詠“淚水”,感悟母子親情。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接讀、齊讀,學生們對母親的理解就已經(jīng)上升了一個高度。我注重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情感,以情動人,渲染母愛。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從題目中的“抱”字入手,引導學生品悟母親曾無數(shù)次抱過孩子,這種愛是多么的偉大和無私;而兒子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卻讓母親感動得淚流滿面。而我,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被孩子們的真情流露感動著。我想這時不僅僅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交融,更是一個母親與孩子們的心意溝通啊!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8

  伴著《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偉大的母愛已經(jīng)深深地感染著教室里的每一個人。別看他們只有四年級,可是對母愛的感覺并不陌生。因為他們整天都生活其中。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這樣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 100 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 80 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弊x完這段話,頭腦中不知不覺地計算起來“母親 80 多斤,擔子 100 多斤,還有妹妹等!边@一“輕”一“重”讓我深受感動。文中的兩幅插圖也讓我倍受震撼:曾經(jīng),母親那么年輕、美麗、青春、健康;而現(xiàn)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蒼老,絲絲白發(fā)、歷歷深紋 ……讓孩子理解“重擔” ,經(jīng)過挖掘孩子們的想象,來重點體會母親為兒女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在理解了“重擔”之后,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看“翻山越嶺”這個詞,讓孩子們想象母親行走的艱難,想象烈日炎炎的夏日、寒風呼嘯的冬日,母親依然跋涉的身影,理解母親僅僅是翻過那真實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母親的形象更加高大!而在反復的誦讀中,孩子們更加動情。

  課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我的“輕輕地搖動”,護士的“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等。我讓學生想象這一感人的情景。然后說說母親眼角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水,學生有感而發(fā):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

  這節(jié)課上,孩子們用一只眼讀課文,另一只眼感受了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讓我們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9

  第四單元有一篇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主要講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眼淚。

  這是一篇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文章,F(xiàn)在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回報父母,每當有重擔時,父母總是搶先來擔,讓孩子們覺得父母的力氣是很大的,自己干不了的事,或者能干的事,都可以讓父母來干,也會覺得是理所應當?shù)模L此以往,后果很難想像。在學習本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學過的`一些孩子回抱父母的成語,如“舐犢之情”、“烏鴉反哺”,懂得自己也要回抱父母,應該替父母挑起擔子,減輕他們的負擔。最后還讓學生出了一份“媽媽愛我我愛她的”手抄報,表達對父母的敬佩之情,表達自己的一份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0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親情。《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了解到現(xiàn)在的學生對母愛的理解大都是膚淺的,甚至把母愛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付出;谶@樣的認識背景,要學生走進母親的內(nèi)心,感受母愛,進而回報母愛,成為了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朗讀為抓手,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深讀,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建立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中充分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一、想象畫面,整體把握課文。

  中年級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讓學生通讀整篇課文的方式,讓學生在腦海中放放電影,想象眼前浮現(xiàn)了哪些畫面。在朗讀和想象中,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將一些細微之處一一捕捉,例如有關護士的畫面等。

  二、重組課文,抓重點語段

  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因此在理解課文時,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以“文章中哪個畫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打動你”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了文章中最重要最感人的兩幅插圖“母親挑重擔”的畫面和“我為了報答母親恩情而抱著母親入睡”的畫面進行品讀,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品析重點詞句,理解母愛

  在理解“母親挑重擔”畫面時,我以“為什么在我得知母親很輕之后會感到如此愧疚”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關注重點句“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膽子”。在這句話中,理解“重擔”的含義是本段甚至是本文理解的重難點。教學時我進行了如下設計來突破重難點:

  1、理解“重擔是什么意思?母親承受的重擔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關語句和字詞好好品讀體會。

  2、用心思考,聯(lián)系平時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付出,說說母親的重擔除了肩頭的擔子還可能是什么?

  3、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體會“母親之所以表現(xiàn)得力大無窮的原因”,理解母親挑起的是整個家庭的重擔,體會母親的偉大和堅強。

  4、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自己的心情和體會。

  四、感情范讀,感悟母愛

  在理解“我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而抱母親”的畫面時,我進行了感情范讀,并配上了《母愛》的音樂。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也沉醉在這母子情深的一幕中。以讀悟情,感悟母愛是本段主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讀,學生悟出了母親內(nèi)心的想法,悟出了母親那飽含深情的熱淚,悟出了弄弄的母子情。

  五、聯(lián)系自我,升華母愛

  本課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好題材。在充分感悟母愛感悟文章后,我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自己母親平凡的母愛進行了動情描述,學生無不動容。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將心中想對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不少學生從小事回憶,寫出了母親與孩子之間那份獨特珍貴的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1

  本篇課文簡潔生動地記述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課文內(nèi)容簡潔,語言明快,娓娓道來,好不雕飾,但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

  鑒于課文這樣的特點,我在教學時主要抓住兩大環(huán)節(jié)。

  1、以讀為主。

  本篇文章雖然內(nèi)容簡潔,但每一字當中滲透的都是深深的情,滲透著愛。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讀課文,如果學生能夠讀好每一字,每一詞,就足以證明他是真正的讀懂課文,讀到紙背后的情感。后來學生的反應足以證明我的做法還是有效的,不光從學生舉手讀書的人數(shù)來看是有史以來,就連讀書的情感要求這一次也是拿捏的最為準確,我很驚訝,才僅僅是四年級的學生,就能深深地體會到作者的那份對母親的“愧疚”。聽著他們的朗讀,我不禁深感欣慰:誰說他們小,什么也不懂,他們也懂得感恩,也懂得回報。不信就聽一聽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難過”。

  教學時學生對于文本的感受很深,基本上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從文章的一處找到自己對于這篇文章的情感支撐點。都能夠體會到母親對于“我”的付出,都能體會到“我”對母親的感激?墒菍W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的心情!拔摇钡摹半y過”是因為什么呢?大部分學生只能抓住單純的說是母親“輕”的緣故,卻不呢不過很好的聯(lián)系上下文去深挖文本。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品味“我”復雜而單純的“難過”。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談

  這是一篇好課文,昨天拿回家備課時,就有這樣的感覺,黑板上中間是板書,右邊是說話訓練,左邊是寫話訓練,黑板寫滿了,課文也就上完了。

  無數(shù)次

  我第一次抱—母親

  孝愛

  趕緊背拉挑

  難過翻山越嶺年復一年

  逢有重擔叫我們放下自己挑

  回報

  首先是找出課文中描寫護士的`句子,護士是事情的見證者,所謂旁觀者清,輕輕將護士的線索一拎,課文就串聯(lián)起來了,接著進行說話訓練,然后緊緊抓住護士這一條的線索,學習全文,解讀每一段。

  護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

  護士動情地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護士不忍離去,靜靜地站在邊上看著。

  責怪:什么意思?辨別“指責”與“責怪”之不同。什么人為什么事情可以指責?那么,護士呢?她是什么身份?體會用詞之精準。

  動情:一個旁人也會動情?你們看到這段文字,又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挑著一百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擔子!

  交流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板書文字一行一行地猜猜母親有多重?每出現(xiàn)一組詞,就猜,逐層深入。

  指導朗讀時,抓住“年復一年”,反復朗讀,增強效果:

  一天又一天,母親總是();一月又一月,母親總是();一年又一年,母親總是()。

  此外,文中“重擔”的含義深刻,不僅僅指母親肩上所挑的擔子,還需感悟。

  靜靜:

  指名讀第5節(jié)前2句,突出“第一次”與“無數(shù)次”,突出“孝心”回報“愛心”。

  最后可以寫詩,鞏固深化主題:

  母愛,就是();

  母愛,就是()。

  如今,我為母親();

  就像小時候,母親為我()。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2

  今天,我講了《大作家的小老師》一課,課文講了: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在莫斯科訪問時,遇到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娜塔莎,他非常喜歡這個孩子,同她玩了好久。臨別時,蕭伯納想給孩子一個驚喜,讓她高興高興,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痹捳Z中流露出一種驕傲、自豪的味道。然而,這位天真、純樸的小姑娘竟然學著蕭伯納的口吻說道:“請你回去后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lián)小姑娘娜塔莎!笔挷{為之一震,意識到了自己的自夸,他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

  我對教材是這樣理解的:它是在教孩子一種對人的態(tài)度——不卑不亢;谝陨险J識,在引領學生感悟時,我問孩子們:在蕭伯納和蘇聯(lián)小姑娘蘇聯(lián)小姑娘娜塔莎身上各學會了什么?孩子們暢所欲言,感受到了蕭伯納對小姑娘的`敬意,感受到了這位大文豪謙遜自律的寬大胸懷。

  俗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贝髮W者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闭驹谀人牧,孩子們還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名言:一個人無論多么渺小,在巨人面前也不應該自卑,因為你們都是人。當你是一個強者時,不能高高在上;當你是普通人時,要做到不卑不亢。愿孩子們謙虛、自信,挑戰(zhàn)未來!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3

  《第一次抱母親》這課是一篇充滿著深厚感情的一課。我在教授這課的時候主要抓住了第二和第五個段落講解的。在第二個自然段我主要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體會母親的辛勞。我抓住了“翻山越嶺”“年復一年”和“力大無窮”這幾個詞語讓學生體會母親在照顧我們兄弟的時候的艱辛。接著我讓學生總結(jié)這是什么樣的母親。然后母親如此的偉大但是卻感覺到這是很平常的,接著引導到第五個自然段的閱讀。在講解本段之前我故意說這是本課最難讀的一個自然段。而后我?guī)е星榈呐錁纷x了這個自然段,給學生做了示范。此時的.學生完全進入了文本,有十幾個同學這時想到自己的母親而感動的流下了淚水,我趁熱打鐵的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學生都讀的很好。

  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明白了很多。首先,要想講好課,教師首先自己要進入文本。教師只有自己進入了文本才有可能把學生也帶到文本里來。這就需要課前教師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備好課,專研教材。其次,上課的時候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況。根絕學生的掌握程度而制定教學方法。最后要學會用一些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堂課中把學生把握住,其次再有適合的引導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題地位。才能讓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4

  《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經(jīng)歷,表達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對母親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讀(即初讀、再讀、精讀)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難過—愧疚—崇敬、愛戴之情)在讀中感悟母親的艱辛、母愛的偉大。從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母親的崇敬、愛戴和孝敬之情。

  這個片段,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文字,領會文意,真正理解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朗讀,讀出話中意,弦外音,再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讓作者的心靈和學生的心靈進行碰撞,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地釋放。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識(“三八”書信、《游子吟》)進行拓展,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能調(diào)動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能使他們很快地入情入境,從而讓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和學生的獨特體驗融為一體,變?yōu)榫唧w的行動。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5

  內(nèi)容提要: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給了我們?nèi)绱核愕膼,涓涓細流,無法停息。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該獻出自己的一片孝心和愛心。《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能喚醒無知孩子孝心,彰顯母愛偉大的文章。這篇文章讀來令人感動不已,淚流滿面……

  關鍵字:母愛 母親 感動 抱

  有一種愛被世人所贊頌,有一種愛可以讓人每時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溫熱這種愛就是母愛.母愛像火紅的太陽,母愛像黑夜里的油燈,母愛像冬天里的毛衣,母愛更像山間的溪水,一點一滴的細流匯成潺潺的溪流,一點一滴的關懷匯成濃濃的母愛。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深意長、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字里行間飽含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讀來令人感動不已。

  課文記敘了由于母親生病住院,我在醫(yī)院看護她,護士來更換床單,就這樣的一個偶然的抱母親的機會,引發(fā)了母子之間心靈的碰撞。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流淌著子女對母

  親深深的感恩之情。這篇課文的文眼在一個“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語句引導學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整篇文章以作者的心理跌宕起伏,層層推進來推動情感的涌動。“吃驚、難過 愧疚”是作者對母親一生為家庭默默奉獻的情感線索。作者從不了解母親的辛苦,心疼母親獨自一人承擔重擔,到自己成年后沒能為母親分擔重擔而愧疚不已。

  文章中我先以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第一次抱母親感受怎么樣?”這一問題,找出相關的語句,“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 !蔽以僖龑А熬谷弧笔鞘裁匆馑?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繼續(xù)引導:“作者沒想到什么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有超過89斤。為什么母親這么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fā)現(xiàn)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コ惺苣敲粗氐膿。”這段文字,這是本節(jié)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反復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著我+背著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

  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蘊,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么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chuàng)造了奇跡。

  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的去體會母愛的偉大,我出示了一組圖片,并進行解說:剛剛脫離危險的生完孩子的母親,手拿著襁褓中孩子的照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雨漫過了街道,可到處是背著孩子、抱著孩子、馱著孩子、扛著孩子,母親們的身影;漫天風雪,阻不斷母親送孩子們的上學路,那一大一小的背影,讓人唏噓不已;寬厚長滿厚繭的溫暖的大手,握著的是一雙稚嫩的小手,不論是陽光燦爛,還是暴風驟雨,大手牽著小手,不離不棄··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展開想象:“我”左手托住母親的頭,右手緊緊地握著母親的手,看著母親眼角的淚水。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母子間的親情就在這“抱”中交流著、升華著,也感動著我們。

  雖然這節(jié)課我講解的地方很少,但我覺得我上得比較滿意,孩子們也用情在學。我想語文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獨白。這感動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匯流

  而成的生命潤澤。我欣慰我曾經(jīng)與學生一起分享過這份心靈的洗滌和濕潤,我和學生一起穿行在流淚的語文課堂中,用生命的手掬起一捧捧晶瑩的心靈淚花,我們營造著愛的氛圍,一種和諧的人性氛圍。我感動了,學生也感動了。

  我想我們應該感謝這位作者,是他喚起了我們對母親的愛,是他使我們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在接受母愛的同時,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更多的愛吧!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5篇10-28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1-28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案03-05

第一次抱母親說課稿01-16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5-16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4-04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通用)06-04

[優(yōu)選]《第一次抱母親》教案06-02

《第一次抱母親》教案優(yōu)秀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