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總結> 教學案例總結

教學案例總結

時間:2024-11-25 07:32:07 教學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學案例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guī)律,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案例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案例總結

教學案例總結1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由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現有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幅度,也叫做“教學的最佳期”。維果茨基認為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最佳教學,就有可能使學生通過努力達到較高智能的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假如教學過程沒有落實在學生已經達成的發(fā)展水平或超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會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師生之間產生互動障礙。筆者執(zhí)教小學數學已經十余載了,自以為對學生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把握十拿九穩(wěn),但在前段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小數乘法計算練習時卻遭遇了失敗,這才發(fā)覺自己這份自信實在是沒有理由。

  [鏡頭回放]

  師出示3.8×2.5、7.5×5,請學生估計這兩題小數乘法的積是多少(略)

  師:哪一題比較簡便 你能計算出它的正確結果嗎

 。▽W生計算,教師巡視。)

  生:7.5×5=(7+0.5)×5=7×5+0.5×5=37.5

  生:7.5×5=75×5÷10=375÷10=37.5

  生:7.5×5=15+15+7.5=37.5

  生:我是筆算的…

  我表揚了學生能運用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然后請他們繼續(xù)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剩下的乘法算式3.8×2.5。學生蠻有把握地開始計算,然而我在巡視時發(fā)現有部分學生采用了這樣的一種方法:3.8×2.5=3×2+0.8×0.5=6+0.4=6.4,并且這樣計算的學生之多出乎我的意料。著急之中我努力思量學生為什么會這樣計算,細細想后,我也就釋然了:原來學生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7.5×5時,體會到了這種方法的便捷,因此比較樂意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但學生在運用乘法分配律時卻出現了錯誤。這顯然是受到前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是知識的負遷移。面對學生的“錯誤”,我決定根據課堂出現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勇敢地說出這種算法,并把錯因作為重點進行分析討論。(此時的我在暗暗得意自己敏銳的課堂資源捕捉能力)在師生一起分析了3.8×2.5另外幾種正確算法的算理后,我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生1站起來說:“我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樣,是運用乘法分配律算的,結果卻跟估算的結果相差比較遠。我是這樣算的:3.8×2.5=3×2+0.8×0.5=6+0.4=6.4,我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部分學生跟著他表示疑惑不懂)學生的疑惑已經出爐了,“是啊,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問題重新拋回了學生。我試圖想在學生自己的群體中尋找到答案,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解釋,也許效果會更好些。我的眼神期盼地尋找著,這時生2舉手了,一臉蠻有把握的樣子。這是一位思維敏捷的學生,于是我請他為大家解惑:“這樣計算比原來的結果小了。3.8×2.5=(3+0.8)×(2+0.5),我們可以先把(3+0.8)看作一個整體,然后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0.8)×(2+0.5)=(3+0.8)×2+(3+0.8)×0.5,然后再用一次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3×2+0.8×2+3×0.5+0.8×0.5。我們可以與他的3×2+0.8×0.5比較一下,像他那樣計算就會比正確結果小了!睂W生們聽得很專心,他們的敬佩神態(tài)中還是透著厚厚的迷茫。我驚嘆學生2的出色解釋,但是連續(xù)運用兩次的乘法分配律,而且要把一個算式看成一個整體,其他的學生能理解這種解釋嗎?于是我決定自己出手了,我開始引導:“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義 ”教室里一片寂靜,沒有學生響應,個個沉默著。學生啟而不發(fā),我只好填鴨了:“3.8×2.5就是表示3.8的2.5倍是多少。所以3.8×2.5=3.8×2+3.8×0.5,我們可以把這個結果與3×2+0.8×0.5比較一下……”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發(fā)現我的解釋并沒有被學生接受,但我實在是沒有招數了。幸虧練習時也不再有學生采用那種錯誤的計算方法(這是因為那一部分學生對其中的奧秘雖然是不知所以然,但他們還是感覺到了那是錯誤的算法,所以不再選用),但是我知道我原先的自以為是的“出手”卻是失敗的……[惑……]

  “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學生現有發(fā)展水平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橋梁,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本案例中,教師在面對學生學習發(fā)生思維障礙出現錯誤時,成功捕捉到了課堂教學中生成的錯誤資源,教者也意識到應該好好利用這“生成點”,要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深究其錯誤根源,要使學生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理解并解決問題。但是這節(jié)課之后,面對教者那自以為是卻勞而無功的“出手”,筆者不禁疑惑了:

  1、難道教者當時的引導“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義 ”“3.8×2.5就是表示3.8的2.5倍是多少。所以3.8×2.5=3.8×2+3.8×0.5,我們可以把這個結果與3×2+0.8×0.5比較一下……”這樣的解釋不正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嗎?學生為什么不接受他們認知水平可以理解的解釋呢

  2、課堂練習時雖然已經不再有學生采用那種錯誤的計算方法,這是因為那一部分學生對其中的奧秘雖然是迷惘,但他們還是感覺到了那是一種錯誤的算法,所以從大流乖巧地不再選用。這種“不知所以然”的知識狀況的存在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甚至對于后續(xù)的數學課堂教學將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呢 [思……]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主動而富有個性的,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的關注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征。案例中學生們當時的神態(tài)表明他們已經相信3.8×2.5=3×2+0.8×0.5這樣計算,確實是丟了一些“東西”,而生2的精彩發(fā)言顯然離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比較遠。那么怎樣引領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學習數學才是有效的呢?

  一、追根究底,重覓“最近發(fā)展區(qū)”。疑惑中細細思量,發(fā)覺問題就出在沒有正確把握當時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當時的教學情景中,由于生2對乘法分配律的精彩運用,使學生的思維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學生關心的是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他們在積極思考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兩種不同結果?墒羌庇谇蟪傻奈覜]有留給學生消化與評價的時間,卻另起廚灶自以為是地啟發(fā)“大家想一想3.8×2.5表示什么意義 ”結果卻是啟而不發(fā)只好“填鴨”了。如此啟發(fā)顯然是沒有落實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遭遇學生思維冷遇就在所難免了。吃一塹長一智。如果筆者當時能因勢利導,進行這樣的啟發(fā):“生2對乘法分配律理解得很好,如果大家覺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這樣的計算有難度,你可以只拆開一個數,再用乘法分配律,相信你會發(fā)現計算結果確實比正確的小了。”學生肯定能發(fā)現3.8×2.5=3.8×(2+0.5)=3.8×2+3.8×0.5,在這基礎上還可以繼續(xù)引導他們拆分3.8,就可以得到3×2+0.8×2+3×0.5+0.8×0.5。這樣的引導為學生理解生2的解釋降低坡度,應該是更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而且對提出見解的.生2更是一種積極的評價。遺憾的是當時的我雖然是對生2的回答作出了肯定的評價,但卻沒有借機順勢而導,這個學生的失落肯定會波及其他學生,影響他們對問題探究的積極性。

  二、有效引領,探尋“最近發(fā)展區(qū)”。加涅(Gagne)認為,學生學習的所有內部過程是在學習者以外的事物的影響和作用下發(fā)生的,即學習是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不但受原有水平的影響,而且受具體的教學情景的影響。教師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有捕捉的能力。案例中的相當一部分學生采用“3.8×2.5=3×2+0.8×0.5=6+0.4=6.4”這種算法,就是受到前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如果教師不加分析,責難學生,學生的學習情緒就會受到影響,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師生之間的交流就不再順暢,從而就會導致學生參與這種算法錯因分析的積極性不高。而案例中,學生對錯因的“不知所以然”不僅不能使知識得到迅速的成長,而且不利于學生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甚至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長期的如此狀況將會是學習上一個極大的反作用力,不容忽視。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等都影響著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生成。教師要想使師生之間的互動順暢,不僅在課前要認真分析學生知識層面上、解決問題水平上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更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捕捉學生思想的能力,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用心捕捉和篩選學生學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有利于學習者進一步學習建構的生動情境和鮮活的課程資源,及時調整教學行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要堅持在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上,組織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式的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正確把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巧點妙引,給足時間,讓學生深入探究,讓“最近發(fā)展區(q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興奮點。綜上所述,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它既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又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要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善啟善誘,大膽實踐,科學地把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水平轉化為現有發(fā)展水平,又將現有發(fā)展水平引導到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的學習一步一步地向前深化。所以,維果茨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fā)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走在發(fā)展的前面,最終跨越“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新的發(fā)展水平。

教學案例總結2

  一、教學背景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皽囟取笔潜菊轮R結構的核心,本章的教學首先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更重要的是物態(tài)變化圍繞溫度是否變化進行的。因此,“溫度計”這一節(jié)課在本章的地位可見一斑。本課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力爭做出一些努力,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凈勝、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媒體展示,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他們的觀察、想象能力不斷發(fā)展。但是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溫度計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

  會有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通過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4、教學重點

  攝氏溫度的的規(guī)定及其讀法和寫法

  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5、教學難點

  溫度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

  播放視頻《被困火焰山》,提問:視頻中師徒四人到達火焰山之后,感覺怎么樣 (學生回答熱)接著追問他們?yōu)槭裁锤械綗?引出生活中有很多物理冷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物理量——溫度

 。ǘ┳詫W

  學生自制體溫計;觀察實驗室溫度計的結構;回顧長度測量的方法,自學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三)精講

  1、溫度

  我們用溫度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熱的物體溫度(高),冷的物體溫度(低)

  讓學生舉例哪些物體溫度高,哪些物體溫度低

  提問他們是怎么知道物理溫度的高低的(憑感覺)

  反問憑感覺是否可靠,用實驗驗證

  2、溫度計

  感覺不可靠,用什么測量溫度,引出溫度計

  介紹世界上第一支溫度計的由來

  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展示自制溫度計,了解自制溫度計的結構原理

  觀察實驗室溫度計結構,對比自制溫度計

  3、攝氏溫度

  介紹講解攝氏度的規(guī)定原則、標準。

  練習讀溫度計讀數

  讓學生練習一些自然界中的溫度的讀數

  4、溫度計的使用

  回顧對比長度測量,直尺的使用,學習溫度計的使用

  讓學生動手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5、體溫計

  與實驗室溫度計對比,讓學生自己得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提問:為什么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后再讀數

  因為體溫計有一個縮口

  為什么用體溫計之前要甩一下

  為了把水銀甩回到玻璃泡

  五、教學反思

  整堂課沒有把學案和課堂有效的結合,給學生自學的時間相對較短,講解的過場太長,缺少對一標準大氣壓的解釋,體溫計的使用沒有講解詳細,溫度計讀數估讀與不估讀的問題解釋的不夠清楚,在實驗前沒有進行預實驗,導致實驗現象不夠明顯,實驗過程不夠流暢。

教學案例總結3

  近來學校要求我們教師能根據黃海潮的要求寫教育教學案例,尤其是有效提問與有效教學案例。看了部分教師的教學案例之后,發(fā)現有一些案例的寫作方法還沒有掌握,有必要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問題:

  較多教師的教學案例就是教案加分析。

  什么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應該是教學中的一個個案。是對單一的,典型的對象進行非完全的解剖分析。

  特性是什么

  教學案例的第一個特性是具有典型性,是對個別的教學情節(jié)或者教學的事件或者教學的行為的剖析,需要剖析教師,剖析學生,剖析環(huán)境,剖析方法,剖析問題,剖析行為,剖析理念,剖析影響。是解剖“麻雀”式的,因為案例雖小,但也五臟俱全,案例就是這樣。

  教學案例的第二個特性是分析性。分析與反思有相同點但也有不同點,相同點是需要進行理性思考,不同點是反思的角度常常單一化,甚至狹隘化,而分析要求將典型性的特性進行相對全面的分析。

  第三點,教學案例具有真實性。所謂真實,就是教學案例不是假想,不是預設,而是教學行為的真實再現,可以是實錄,可以是回憶,但不能假設。既然是真實的,所以教學案例是優(yōu)缺點的共同體,不一定是一堂有效教學的成功案例。尤其是有成功又有失敗的案例,分析的可能性才更強。所以,案例的基本特性是以事實說話。

  第四點,教學案例具有深入性。教學研究需要能進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這樣的過程就是分析的過程。我在暑期培訓講座中提出的由“想”到“法”的過程,我認為就是案例的深入性過程。對自己的一個案例能深入地去“想”,在“想”之后產生了“法”,這樣就能真切的進行分析。

  第五點,教學案例具有多樣性。所謂的多樣性,一是分析的多樣性,二是形式的多樣性。分析的多樣性,是指教學對象和被教育對象的不同,所以,案例的分析是多樣的。形式的多樣性,是我認為怎樣寫的關鍵。

  怎么寫

  一,敘事追蹤法

  敘事是這類案例的基本行文格式,追蹤是案例敘事的一個過程性,資料性的再現。對一個學生,一種課型,一種文體,一種學法進行系列追蹤。假期中在培訓中聽到的李迪就是這樣的`成功者。

  二,課題研究法

  確立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的統(tǒng)一引領下進行案例的篩選,然后進行綜合的分析。有效提問中可以對課堂問題的確立數量進行研究,可以對問題的提出方式進行研究,可以對問題的呈現方式進行研究,可以對主次問題進行研究。

  三,夾敘夾議法

  案例分析在課堂案例的敘事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插入性反思分析,一邊敘述案例,一邊進行理性分析。這種方法可以利用在課堂實錄性案例中。

  四,實錄反思法

  首先進行教學案例實錄,在實錄過程的最后進行理性反思。注意,不能變成教案加反思這樣的形式。應該是課堂教學案例實錄,然后進行教學案例的反思。

  五,問題引入法

  從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思維的基本模式來進行寫作。在教學中發(fā)現了學生思維的遲緩或者思維注意力的渙散等為問題,然后再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的探索,最后尋找出有效提問的基本路徑。

  六,對話反饋法

  在一個教學行為之后,和學生進行有效提問的對話交流,從對話交流中進行了探究,尋找出有效教學中的反饋評價的探索。這也是一種案例寫作的方法。不知以上所言能否幫助大家寫出案例分析。

教學案例總結4

  一、案例描述:

  晚上準備休息時,突然手機鈴聲響起,心想都這會了,會是誰呢?原來秦優(yōu)揚媽媽著急的給我說:“秦優(yōu)揚被同學打了”。當時一愣,秦優(yōu)揚同學可是班里面的乖乖女,品學兼優(yōu),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安慰完孩子家長后,久久難以入睡,恨不得馬上去班里問清楚事情的原由。

  第二天一大早來到學校,先是叫過來秦優(yōu)揚同學進行“調查”,原來是和同學在一起打鬧過程中,有個脾氣暴躁的同學楊睿珍下手重,踢到秦優(yōu)揚同學的肚子上,然后我問說既然是自習課下課時間,為什么第一時間找老師。 秦優(yōu)揚同學說:“我害怕給老師說了,他們以后不和我玩”,當時我立馬想到孩子的家庭情況,爸爸媽媽離異,現在就跟著奶奶在運城生活。

  同時楊睿珍在和同學玩鬧中為什么情緒變化那么大,與她的家庭環(huán)境也分不開!進行教育后,當時還不敢保證孩子是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第二天,剛來辦公室,就發(fā)現桌上放著楊睿珍的作業(yè)本,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多些引導,多些關注,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簡要案例分析

  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自身的性格特點、學校教育不夠完善等原因,使問題學生越來越多,我個人認為可以對學生本人的引導,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對全班學生的引導三方面著手進行引導,加以幫助。

  1、培養(yǎng)信心是基礎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相信問題生同樣具有良好的本質,并相信通過自己的愛心與堅持,問題生終究能夠得到轉變。有了“信心”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問題生”,并努力尋找恰當的方式教育學生,幫助其漸漸轉變。

  2、師生關愛是秘訣

  在班級教育中“問題生”其實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愛。關心他們,多交流思想,做他們的知心好友;寬容地面對每一次“問題行為”的反復,用真心感化學生的心靈。

  3、耐心與家長是關鍵

  經常和家長聯(lián)系,相互交流在家里、學校的表現,和家長達成共識,齊抓共管,孩子作業(yè)慢慢的開始寫了,課堂上不時的`就到他身邊,經常提問,及時了解學習狀況,和他談心,表揚已經有的進步,共同交換需繼續(xù)督促的事項!

  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問題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會使他們的潛能發(fā)揮出來。

【教學案例總結】相關文章:

教學教案案例09-21

教學反思案例02-05

教學反思案例05-17

教學案例教學反思08-30

化學教學反思案例09-21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05-21

倒數教學反思案例05-14

經典案例教學反思范文10-23

案例教學學習心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