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

時間:2024-06-17 12:04:0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tài)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tài)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4)、觀察圖片,任選一種松樹,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3、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二、說教學策略

  1、提煉主線以“黃山奇松”奇在哪兒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進入“旅游”境地,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3、朗讀感悟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對關(guān)鍵詞句的品味、聯(lián)想,感受黃山松樹的瀟灑、挺秀。

  4、化語為畫學生讀懂文本語言、浮現(xiàn)語言形象,用電腦繪制名松形象。

  5、讀寫結(jié)合仿照課文寫法,自選一種松樹試著寫一寫。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哪些聞名中外的風景區(qū)和旅游勝地?

  【設(shè)計意圖】[調(diào)動學生直接、間接的經(jīng)驗,喚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去看一看,好嗎?(板書:黃山)打開網(wǎng)頁,進入“黃山旅游”觀看錄象和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shè)計意圖】[兒童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網(wǎng)絡(luò)的視頻播放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chǎn)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則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仔細觀賞一下這些奇特的松樹吧。(補充完整題目:奇松)

  【設(shè)計意圖】[據(jù)題提出閱讀專題一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系列活動]

  4、據(jù)題質(zhì)疑:黃山松奇在哪兒?

  二、初讀感知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xiàn):

  【設(shè)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落實自主學習理念,人人參與讀書活動,圍繞閱讀專題,接觸文本語言,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松樹之奇,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1)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結(jié)合上下文初步領(lǐng)會生字詞的意思,不能解決的加下劃線

 。2)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3)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自學課文

  3、讀后檢測交流

  4、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5、小結(jié):黃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讓我們再讀課文,細細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讀第一節(jié)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xiàn):

 。1)默讀第一節(jié),想想黃山松奇在哪兒?

 。2)聯(lián)系課文說說“四絕”、“情有獨鐘”的意思,有困難的可以訪問“說文解字”

  【設(shè)計意圖】[訪問“說文解字”,可讓學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指點幫助,是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xiàn)]

  2、學生返回首頁自學

  3、同桌討論

  4、學生顯示網(wǎng)頁內(nèi)容進行交流。

 。1)學生讀第二句,抓住“瀟灑”、“挺秀”體會,并點擊第二句話,出現(xiàn)黃山全景圖,展示黃山松瀟灑挺秀的身影,體會黃山松的奇特。

  【設(shè)計意圖】[語文姓“語”,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同樣十分注重語意的領(lǐng)悟和把握]

 。2)讀好第二句

  (3)學生點擊第一句話,聯(lián)系“說文解字”,展示“黃山四絕”的圖片,理解“四絕”的詞意。

  (4)打開“說文解字”,理解“情有獨鐘”的意思。

 。5)讀好第一句話,讀出人們的喜愛之情。

  5、齊讀第一節(jié),再次完整地感受黃山松的奇特。

  四、精讀第二節(jié)

  1、進入“閱讀指南”的“第二節(jié)導讀”,呈現(xiàn):

  (1)讀讀描寫三大名松的語句,想想從哪些重點詞語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劃線,并說說是怎么體會到的。

  (2)聯(lián)系課文說說“飽經(jīng)風霜”和“郁郁蒼蒼”的意思,并用“郁郁蒼蒼”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過想象任選一種名松,把它的形象畫下來嗎?你可以進入“創(chuàng)造天地”試一試。

  【設(shè)計意圖】[利用網(wǎng)絡(luò)優(yōu)勢,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空間學生自瀆自悟,感受三大名松瀟灑、挺秀的身影,語感得到培養(yǎng)在感受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電腦繪畫這一學生極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描繪“內(nèi)心視像”,在相互評價中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2、學生自學,同學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3、學生顯示網(wǎng)頁內(nèi)容進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勁”、“飽經(jīng)風霜”、“郁郁蒼蒼”、“斜伸”等詞體會,并點擊這句話展示“迎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優(yōu)秀的畫作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

  C、讀好這段話,讀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們的贊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綠色巨人”體會,并展示“陪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畫好的陪客松的畫發(fā)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C、讀好這句話。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學生讀寫“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體會奇特,并點擊這段話出示“送客松”的圖片進一步體會。

  B、學生把畫好的送客松的圖片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進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設(shè)計意圖】[展示是最好的學習為了展示,學生會以自己最大的負責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發(fā)布自己作品的同時,學生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fā)起內(nèi)心的創(chuàng)造欲望,有利于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的養(yǎng)成]。

  C、讀好這段話

 。4)齊讀寫三大名松的句子,整體感受他們的奇特。

 。5)看圖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學生把造的句子發(fā)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五、精讀第三節(jié)

  1、進入“閱讀指南”之“第三節(jié)導讀”,呈現(xiàn):

  1)默讀第三節(jié),想想“千姿百態(tài)”是什么意思?文中列舉了哪些不同的姿態(tài)?可以進入“圖片集錦”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松樹。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選擇一種最喜歡的松樹,學習第二節(jié)的寫法,給它配上幾句話嗎?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寫一寫,并發(fā)布到網(wǎng)上,把作品展示給大家充分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實現(xiàn)了讀與寫的完美結(jié)合]

  2、學生自學。

  3、學生打開網(wǎng)頁交流。

  【設(shè)計意圖】[利用網(wǎng)頁,展示更多的黃山松的形象,加深學生對黃山松樹之奇的感受]

 。1)展示圖片理解“千姿百態(tài)”、“屹立”、“斜出”、“仰”、“俯”等詞,體會松樹姿態(tài)之奇。

 。2)部分學生把寫好的片段發(fā)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3)讀好這一節(jié)。

  六、總結(jié)全文

  1、讀了《黃山奇松》,請你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讀了《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你是否覺得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黃山奇松的贊嘆之情?如果是,請你瀏覽全文,舉例說說。

  【設(shè)計意圖】[整體感知—部分精讀回歸整體,這一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則能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課外延伸

  讀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nèi)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受到關(guān)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guān)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chǔ)。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guān)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著自己轉(zhuǎn),孩子們在那么多人的關(guān)注下似乎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guān)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fā),進而也學會關(guān)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閱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后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后學習其他方法的臺階。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jié)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jié)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jié)構(gòu)是:故事導入——質(zhì)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導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后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于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guān)的文章。

  2、(質(zhì)疑導向)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發(fā)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后,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zhì)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通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自己說、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么由“熱鬧——沉默——熱鬧”發(fā)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通過一個問題:“不說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說話練習:教室里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我沉默著,心里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jīng)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diào)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升華)引導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結(jié)合自身進行現(xiàn)身說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后行動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么?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lián)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xiàn)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伙伴們討論一下,說說以后你打算怎么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guān)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說板書設(shè)計及說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無價 偉大 無私

  愛

 。ǹ鞓罚 ( 慚愧 ) (享受)

  感受 思索 回報

  設(shè)計說明:

  1、課題“可貴的沉默”置于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了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么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后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六、說教學預計

  1、相信通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fā),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么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guān)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后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3

  一、介紹說課的內(nèi)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冀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本解讀:

  《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xiàn)得尤為寬容與克制。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

  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guān)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ǘ┙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guān)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設(shè)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通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fā)展語言。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zhàn)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贊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不單是從的內(nèi)容去理解,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的結(jié)構(gòu),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shù)剡M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jù)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tài)、穿著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zhì),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lǐng)悟了理解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zhì)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tài)、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tǒng)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yōu)化組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jié)合,扶與放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設(shè)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苯虒W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tài)、動作、衣著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為了從側(cè)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zhì)。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zhì),從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shè)計

 。ㄒ唬┯深}入文,設(shè)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后,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么?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著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么?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么的?這為體現(xiàn)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zhì)埋下了伏筆。于是我又問道: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shè)置么懸念,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的內(nèi)容。

 。ǘ┢饰稣n文,理解中心。

  贊揚的是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lǐng)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xiàn)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xiàn)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guān)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并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zhèn)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后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么軍需處長穿得這么單。俊边@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

  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zhàn)友。我緊接著說:“這么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著這么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tài)為什么這么鎮(zhèn)定,這么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zhèn)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么鎮(zhèn)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么鎮(zhèn)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并進行配樂范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cè)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zhàn)士時,將軍為什么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么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zhàn)士發(fā)棉衣,以至凍死。

  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后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xiàn)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zhàn)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么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復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nèi)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

  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區(qū)別;“抽動”和“抖動”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扎扎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后,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著問道:“課文為什么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tài)、動作、衣著和詳寫將軍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中心思想關(guān)系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后習作作鋪墊。

  五、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zhàn)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

  在講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zhàn)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zhàn)士們一定能經(jīng)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zhàn)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六、總結(jié)課文,熏陶情感。

  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zhàn)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jié)合”。在總結(jié)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七、布置作業(yè),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yè):

 。1)用“濕潤”“晶瑩”造句;

 。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5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y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chǎn)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疟经h(huán)節(jié)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zhì)。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么?為什么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后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么感受?

 、窃陂喿x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么?(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里,你體會到媽媽的什么品質(zhì)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jié)果會怎樣?等。

 、赡銖倪@件事中體會到什么?現(xiàn)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么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shè)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里。

  5、課堂小結(jié):本環(huán)節(jié)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qū)W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后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huán)節(jié)。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wù)。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睂W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學難點。為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設(shè)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zhì),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歡樂的音樂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家。接著,引出課題:有一首很美的詩,題目就叫家(板書課題:家ji。

  指名讀課題。

  并設(shè)疑:詩里的家究竟是怎樣的。

 。ǘ┛磮D識字,整體感知

 。ǔ鍪緯喜鍒D)這里的景色美嗎?你看到了什么?再引導學生認識“白云、種子”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并相機正音,接著通過提問“他們的家在哪里?”引出課文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互動交流,然后我結(jié)合學生回答,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教師:藍藍的天空白云飄,鳥兒在樹林里歡快地歌唱,魚兒在小河里自由地游來游去,種子在泥土里慢慢地生根發(fā)芽,多么優(yōu)美的景色呀!書上是怎樣寫的呢?自己讀一讀課文。并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連貫。讀完后老師加以檢查,指名讀。

 。ㄈ┣稍O(shè)情境,突破難點

  1、第一句

 。1)白云的家在哪兒?(出示白云圖)練習

  說話:藍天是——的家。(出示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圖)說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2)把(四幅圖)它們送回家(貼圖),“送回家”時需說一句話:——是——的`家。

 。3)自由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云的家?白云的家怎么樣?指導讀第一行:指名讀、范讀,學生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齊讀。練習用“藍天是——的家”說話。

 、诔鍪镜诙校喝绻闶且恢恍▲B,會在樹林里干什么?你和小伙伴會說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開心的讀第二行。練習用“樹林是——的家”說話。

 、鄢鍪镜谌校海@示動畫)魚兒在干什么?魚兒能離開水嗎?學著魚兒游動,讀句子。練習用“小河是——的家”說話。

 、艹鍪镜谒男校海ǹ磮D)猜一猜種子在泥土里會慢慢地怎么樣?讓我們來做一粒種子,演一演你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呀!種子從生根發(fā)芽到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提供的營養(yǎng),讀句子,練習用“泥土是——的家”說話。

 。4)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笔侨牡闹攸c句。由于低年級學生對祖國了解甚少,我預計理解本詩句的精確得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調(diào)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guān)的知識儲備,創(chuàng)設(shè)“我對祖國知多少”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由交流課前了解的知識。接著在音樂的渲染下,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激發(fā)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最后再出示句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敝该x,齊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師:這首詩仿佛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了解到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么你們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在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chǔ)上,請學生仿照課文,實現(xiàn)遷移,創(chuàng)設(shè)“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更積淀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而且體現(xiàn)大語文觀教學。

 。ㄎ澹┳R寫生字,探究入微

  重點教學生字白、云。出示生字卡片:白、云,指名讀準字音,組詞。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再讓孩子們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最后老師師范寫,學生描紅。

關(guān)于小學語文的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組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五個環(huán)節(jié)說教學設(shè)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課文的段落以空行為標志,共分五段。課文先寫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接著觸景生情地轉(zhuǎn)入對伯父生前的點滴回憶,分別敘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談《水滸傳》啟發(fā)教育“我”認真讀書;伯父在笑談“碰壁”中抨擊舊社會;伯父熱情地救護和幫助黃包車車夫;伯父關(guān)心女傭阿三。最后總結(jié)伯父是一個怎樣的人,呼應開頭,點明主題。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后半學段,學生已基本適應高年級閱讀教學,已能夠初步養(yǎng)成獨立或合作學習課文的閱讀能力,對人物描寫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許多陌生的詞語,加之一些語句的表達形式與現(xiàn)在的表達習慣不同,所以,需要老師提前安排學生查資料。

  三、學習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愛撫、團聚、情節(jié)、記性、保存、陰暗、深奧、囫圇吞棗、張冠李戴、恍然大悟、飽經(jīng)風霜”等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zhì)。

  2.能結(jié)合上下文并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五、教學過程及設(shè)計意圖

  設(shè)計思路是根據(jù)六年級學生已積累一定的自學能力,《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設(shè)計,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加強默讀、自瀆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yǎng)語感,并在感悟語言的基礎(chǔ)上,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魯迅畫像,揭示一半題目,簡介魯迅。了解魯迅生平,再揭示題目的另一半“我的伯父”明確作者與魯迅的關(guān)系。我們?yōu)樽髡哂羞@樣偉大的伯父而自豪,讓我們?yōu)樗院赖母吆耙宦暋獙W生讀題。

  (二)字詞處理

  檢查學習情況

  1、開火車式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字音。

  2、小黑板出示要求會讀,會寫的生字詞語。教師及時點撥正音。

  3、與生字有關(guān)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設(shè)計意圖: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預習情況,并進行整理,對后文的學習作一個很好的鋪墊!

  (三)整體感知

  1、概括主要內(nèi)容

  默讀課文,按照課文寫了幾件事的方法來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2、歸納小標題

  周曄在伯父逝世九周年之際回憶寫下的紀念性文章,文中字里行間均飽含她對伯父的無限懷念與敬佩。周曄于文中主要回憶了伯父生前的幾件事情,分別段?師生共同提煉小標題并板書;

  【設(shè)計意圖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文本脈絡(luò),以順利且輕松進入文本重點內(nèi)容學習!

  (四)提出問題,設(shè)計方法

  1、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大問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怎么樣一個人?伯父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同時可以提出不懂得問題

  2、解決方法:

  對于敘事寫人的文章,我們閱讀時首先就要抓住文章寫了哪些人的哪些階段的哪些事,再就是抓住文章是如何寫人和如何敘事的。一句話,就是要通過閱讀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設(shè)計意圖:都說“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已至高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加之教師的任務(wù)驅(qū)動,相信學生能讀好、學好,這樣課堂上就可節(jié)省許多時間,為研讀重點部分留有時間與空間】

  (五)品析文本,落實目標

  學習2、3兩段

  接下來將重點學習伯父與我相處的兩件事,學生讀文思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怎么樣一個人?

  學生相機匯報,我適時追問。

  1、說說我哪兒張冠李戴了?什么原因造成張冠李戴?伯父有跟我說“看書不能否囫圇吞棗嗎”那是怎么說的,為什么這樣說?從而體會魯迅幽默風趣,對下一代的愛護。

  2、說說我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出示伯父的`話)伯父的鼻子真是碰扁嗎?那你是怎樣理解伯父的話?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出示魯迅碰壁的資料幫助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

  3、總結(jié)學習方法:

  學習4、5段

  用學習談“水滸“和趣談”碰壁“的方法學習救助車夫和關(guān)心女傭兩件事。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情來體會人物的形象。

  預設(shè)學生的回答

  1、受傷的車夫,引:車夫傷得重嗎?特別從——讀出?待學生找出相關(guān)語句后,引導學生給“捧”換詞,品味;

  2、飽經(jīng)風霜的車夫,調(diào)侃:飽經(jīng)風霜是說車夫風里來,日里去,吃飽了風和霜嗎?那這個“飽經(jīng)風霜”我們可以怎么理解?待學生交流到一定階段,教師作小結(jié):是的,生活的艱辛、困苦,無形中寫在了車夫的臉上,加上她此時的痛,致使車夫心力交瘁!再讀,感受車夫的痛與苦。

  (六)歸納概括

  1、人文性: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的幾件事(笑談《水滸傳》、趣談“碰壁”,救助車夫、關(guān)心女傭)來反映伯父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工具性: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

  【設(shè)計意圖對培養(yǎng)學生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由特殊到普遍的學習能力,落實“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的進一步強化】

  (七)、拓展應用,生成創(chuàng)新

  1、認真讀課文,質(zhì)疑,寫下來;

  2、收集魯迅的名言:

  1、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2、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設(shè)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即生活”,語文學習要向開放的生活要內(nèi)容】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7-01

小學語文《家》說課稿01-06

小學語文《掌聲》說課稿12-08

小學語文《林!氛f課稿04-03

小學語文《草原》說課稿04-19

小學語文《比尾巴》說課稿03-04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2-05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習作說課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