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高中說課稿

高中說課稿

時間:2022-01-15 02:50: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高中說課稿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高中說課稿集錦六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歐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認識區(qū)域”部分的重要內容,是《東半球地區(qū)》的延展和深入,是學生具體了解本區(qū)某個發(fā)達國家的宏觀印象形成處。本節(jié)教材按總分結構大致可分為四部分,即:發(fā)達國家集中的地區(qū)、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傳統(tǒng)的畜牧業(yè)和繁榮的旅游業(yè)。教材第一部分為歐洲西部總述,后三部分即為第一部分陳述原因。在本節(jié)教材第一課時教學中,主要計劃協(xié)助學生學習第一和第四部分,即“發(fā)達國家集中的地區(qū)”和“繁榮的旅游業(yè)”。

  “發(fā)達國家集中的地區(qū)”首先介紹歐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圍,并主要以“歐盟”為載體,展示歐洲西部的多個發(fā)達國家及其在世界經濟發(fā)展中的舉足重輕地位,同時引發(fā)學生去深入認識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側重對歐洲西部經濟現(xiàn)狀進行整體介紹,為后面分析本區(qū)經濟發(fā)達的原因作好鋪墊。

  “繁榮的旅游業(yè)”重點介紹歐洲西部著名的旅游資源及其所屬的國家,以幫助學生形成“發(fā)展旅游,推動經濟”的意識,從而陶冶學生情操。這部分內容是對歐洲西部“發(fā)達國家集中,經濟實力強盛”的解釋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確定本課時需達成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記住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熟悉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和城市,理解國際組織“歐盟”的重要作用,了解歐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資源和高額的旅游收入。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增強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意識。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編排結構和知識體系,結合學生已有地理學科素養(yǎng),嚴格以《地理課程標準》為指導,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點為:歐洲西部的位置、歐盟的成員國、豐富的旅游資源。

  由于七年級學生對國際比較組織陌生,部分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強等諸多因素,確定本課時教學難點為:建立歐盟的好處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4.教材處理

  本節(jié)教材“活動”較多,如果按照教材編排順序單獨設立“知識傳授”和“活動認知”等環(huán)節(jié),容易讓學生感覺單調乏味。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中,將教材第一部分的兩個活動分解到對歐盟成員國的了解和經濟地位的認識中;同時結合學生興趣,調整教學順序,即提前學習歐洲西部的旅游業(yè)。

  二、說教學方式

  1.教法

  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本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分析”的教學思想,確定以以下教學方法為主:

  欣賞法:為學生提供和展示大量歐洲西部的風光圖片與音樂片段,目的是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

  討論法:課堂教學拓展問題“建立歐盟對其成員國的.好處”對學生個體來說,有一定難度,展開小范圍討論目的是力求教學難點。

  2.學法

  合作學習:本課時正文內容偏少,許多知識點和能力點都融入了教材的活動和圖表中,學生個體對提煉教材活動和圖表信息的水平有限,歸納總結能力欠缺,在尋找歐盟成員國、分析歐盟經濟地位和識記歐洲西部旅游勝地等環(huán)節(jié)都有互幫互助的需要。

  三、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1.“藍色多瑙河”音樂片斷目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烘托教學氛圍

  2.“歐洲西部政區(qū)圖”目的:說明本區(qū)位置及歐盟的成員國

  3.“歐盟進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統(tǒng)計圖”目的:比較歐盟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

  4.“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次圖”目的:強調歐洲西部發(fā)達國家集中

  5.“歐洲西部旅游風光圖片”目的:展示歐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資源

  6.“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的世界比重表”目的:強調歐洲西部旅游收入高

  7.“宜賓旅游風光部分圖片”目的:了解家鄉(xiāng)的旅游資源

  8.“積分榜”目的:激發(fā)學生興趣,實現(xiàn)激勵評價

  四、說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1.“聽一聽”:播放“藍色多瑙河”音樂片斷,組織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導入新課:2.“說一說”:組織學生簡談日常生活中對“歐洲西部”的已有了解;

  學習新課:3.“找一找”:查圖,描述本區(qū)海陸位置,了解歐盟成員國的名稱和分布;

  4.“議一議”:討論“建立歐盟,對其成員國的好處”;

  5.“比一比”:比較歐盟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

  6.“看一看”:欣賞歐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資源,分析其旅游收入;

  總結新課:7.“試一試”:組織學生簡述新知;

  鞏固練習:8.“做一做”:

  課后練習;9.“猜一猜”:地理謎語。

  機動安排:10.欣賞“宜賓風光”。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的內容是對上一節(jié)教學內容的延續(xù),在上節(jié)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這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經濟就是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的活動,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構成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為本單元生產與經營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符合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的。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主要是由一條主線構成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公有制為什么是我國經濟制度的主體,其地位如何體現(xiàn),它的實現(xiàn)形式怎樣→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節(jié)內容主要是一個總—分—總的邏輯結構順序,因此本課也可以采用這種總—分—總的方法進行教學。

  2、重難點以及其確立的依據(jù)

  重點: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有關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我們認識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加社會經濟生活大有裨益。

  難點: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以及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

  學生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為什么股份制會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把握起來有些難度。對與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的問題它涉及到我國的社會性質,我國國情和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基本原理,學生分析的時候會有一定難度,因此也把它作為本課的一個難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要使學生能夠識記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各種經濟成分的含義、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理解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區(qū)分各種經濟成分,并說明它們的作用。

  (2)能力目標:

  重點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一種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及鑒別、思考、判斷等思維能力。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辨證原理,并能用它來解釋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一種知識的遷移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能夠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有利于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fā)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種經濟成分的地位與作用。

  二、說學法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學法研究的起點,根據(jù)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采取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制作學習卡片的方法來進行學法指導。

  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首先,在初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我國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相關知識,以及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辨證原理的基本內容,學生應該能夠掌握本課的內容,高一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在經過了中考的分流之后,學生已經有了擇業(yè)意識和前途意識,因此迫切希望了解各行各業(yè)的一些基本情況。其次,在能力上,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概括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能夠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與內容。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的原理,這一階段的學生希望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有這種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才采用了讓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來讓學生進行學習。制作學習卡片主要是為了強化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方便學生理解與記憶。

  三、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本框內容相對抽象和理論化一些,而且本課知識點比較多,層次多,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的話,必然會造成散亂的印象,重難點容易被弱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問題探究法進行教學。首先,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根據(jù)本課中設置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再利用多媒體實現(xiàn)情景的拓展與回歸,一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在進行問題探究時,通過教學生制作學習卡片進行學習,這樣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方便其記憶。

  四、說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首先,將本框題的主要內容劃分兩塊:其中一塊是六種經濟成分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探究來完成。另一塊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我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這一部分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在為了突破這一部分難點內容時在開展新課之前要給學生介紹生產力、生產關系及兩者聯(lián)系的知識;以及讓學生了解所有制與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區(qū)別。然后,在課前將學生按照位置分為6組,給學生分發(fā)學習卡片,人手一份,最后,準備好多媒體。

  設計意圖:節(jié)約課堂時間,起到一定的預習作用。可以使學生有準備地進入本堂課,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2、情境導入

  多媒體放映各成功人士附有就業(yè)單位的照片,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本框題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新課教學

  在使學生們進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后,積極的引導他們暢想,“自己以后想從事什么工作,為什么”,引出六種經濟成份及各自的含義、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據(jù)課前分好的組和任務,請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倡導學生主動參加與交流合作,變革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識別信息,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好奇心,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和熱愛,形成了自我學習和探索的精神。

  承接過渡:這六種經濟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轉入到所有制結構的學習。

  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學生歸納得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教師要幫學生明確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最后由老師來總結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結合書本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承接過渡:放映關于公有制經濟占優(yōu)勢及控制領域的幻燈片,引導學生進入對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學習。

  設計意圖: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面和知識遷移能力。

  承接過渡:那么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實現(xiàn)形式是什么?為什么?(知識補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的區(qū)別。)

  設計意圖:轉入到對公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學習。

  合作探究: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派代表發(fā)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進行討論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分析問題的實際經驗,通過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并吸收他人和集體的智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教師的引導下加強了對理論的運用和學習,使他們不斷提高進行事實判斷、經驗概括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承接過渡:我國為什么要堅持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牛耕地”、“農業(yè)機械化生產”和“現(xiàn)代化溫室”主要從我國的社會性質,初級階段我國的國情,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客觀規(guī)律來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圖片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掌握分析與綜合、發(fā)散思維多向思維等思維方法。

  4、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對教材高度概括,精心提煉,使人感到簡明準確,一目了然。把課本復雜知識予以簡化,不僅能更直觀的反映本課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此外,學生可以利用板書進行課后復習,縮短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5、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和板書展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綱要,并指出重點和難點。

  設計意圖:不僅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相互連接形成知識網(wǎng)絡,而且進一步強化對重點知識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學生在課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

  6、課堂練習

  利用多媒體展示由易到難的練習。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并把它轉化為讀題解題的能力,在練習中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各類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培養(yǎng)學習本學科的興趣。

  7、課后探究

  聯(lián)系國家鼓勵青年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時政熱點,讓學生課后查閱青年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金的實施項目,鼓勵學生將來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并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樹立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

  五、小結

  本課教學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重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2、重能力:通過合作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集體思考、知識遷移、發(fā)散思維的能力。以市場經濟生活知識來支撐,突出思想政治觀點教育;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自主生成知識,學會學習。

  3.重教學: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憤,激發(fā)學生興趣。精心設計多媒體,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展示,以便于學生記憶、理解、掌握,提高教學效率。

  4、重反饋:通過訓練來強化知識,通過運用來鞏固和提高,把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并形成能力。

高中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首先感謝領導老師們給我這次學習與成長的機會。通過兩次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教材輔導會,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從中得到了啟迪。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道德教育方法的發(fā)展,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解決問題、探究新知、分享參與、價值澄清、角色扮演、辯論說理來形成道德觀念,建構社會知識的方式、方法正日益增多。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我們就要與時俱進,建立新型的、有效學習活動的模式:“接受一習得”、“體驗一交流’’和“探究一發(fā)現(xiàn)’’三維一體的學習活動模式。因此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又符合學生個體不同的認知風格,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通過感官和活動參與學習。

  我在教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中的一個話題《包裝袋上學問多》時,做了大膽嘗試,這節(jié)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精心設計,主題靈活。讓學生感受現(xiàn)代生活中商品的豐富,主動發(fā)現(xiàn),樂于創(chuàng)造。在合作學習時,老師巡視時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回答問題老師恰當?shù)卦u價。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多元化(綜合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方面營造一種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氛圍,F(xiàn)將本課教學過程向各位領導、同仁做以匯報,懇請個位不吝賜教,給予斧正。

  一、設計思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加工、精加工的食品已成為人們的重要食品之一。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到食品包裝,已經關注到了色彩亮麗、美觀精致的食品包裝上有很多信息,但他們不善于或不會有意識地去觀察,也不會深入地思考能從這些信息中獲得些什么?現(xiàn)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食品擺在學生面前,包裝袋就成為學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徑,通過對食物包裝袋的研究活動,學生不僅能對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認識,并能有意識地關注周圍的世界,學會在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想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整個研究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究包裝物上的信息這一過程,學會收集相關信息,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從而幫助他們識別食品信息,有效抵制偽劣食品,用知識改善生活,提高飲食質量,提高生活質量。這節(jié)課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1)收集食品包裝、整理知識。通過自己的親自收集、分析、整理,了解食品包裝袋上蘊含的信息,初步了解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知識;(2)匯報交流。通過小組、大組交流匯報,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食品包裝袋上的相關信息,了解食品配料、條形碼、QS 食品安全標志等知識;(3)深入研究。通過實際調查、查閱資料等手段進一步就某一知識進行深入研究,以求全面正確詮釋與其相關的知識。(4)展示評價。把自己或小組的'研究成果以個性化的形式展示給觀眾,進行評價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選擇商品的有關常識,學會看包裝中的有關信息,能根據(jù)這些信息辨別商品的真?zhèn)巍?yōu)劣。

  2、行為與習慣: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購物品質及購物習慣,并能運用于生活實際。

  3、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二、活動準備:

  學生:每人選購一件商品或收集一個完整的包裝袋、包裝盒(食品、藥品、日常用品任選一種);了解商品包裝上的有關信息。

  教師:課件及部分商品實物。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讓學生穿著用“包裝袋”制作的服飾伴隨著爵士音樂進行服裝秀表演,花花綠綠、形態(tài)各異的服飾會令學生耳目一新。學生在享受著美妙的音樂時,會漸漸進入對“包裝袋”全新感受。這樣把對“包裝袋”有關知識這原本比較枯燥無味的知識內容,以這種鮮活、明亮的服裝秀形式展示出來,會令學生情緒非常高漲,這就更加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興趣昂然地參與學習,活動,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包裝上的知識做了積極鋪墊。

  (二) 愉快參與 尋找包裝袋上秘密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完成一項實踐活動,選購一件商品或尋找一個完整的包裝袋、包裝盒.課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各自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讓學生仔細看看,互相研究研究,看看他們能發(fā)現(xiàn)包裝袋上有哪些信息?( 學生組內互相介紹、研究,老師巡視,參與討論,獲取學生討論信息。 )

  2、看老師這里的商品包裝。讓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圖例,說說從圖例中了解到哪些商品包裝信息呢?在這里可以讓學生對照手里收集到的相關材料進行對比,看看書中所提到的商品包裝信息,和我們收集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的,讓學生補充一些新的商品標識,如:“QS”是質量安全標識,還有服裝標簽上表示可以水洗,或只能干洗等標識符號。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3、小組討論、匯報;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收集到的包裝整理分類,然后派代表介紹有關包裝的知識。主要的是食品、學習用品、藥品等,這些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為今后學生選擇這些商品做了知識的沉淀.

  4、短劇表演:

  為了活躍、輕松課堂氣氛,學生表演情景短劇:“大頭嬰兒”奶粉釀成的悲劇

  短劇后請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是說看了短劇你有什么感受?

  這里讓學生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小品形式,把生活中的熱點新聞“大頭娃娃事件”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材料面前,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理性的思考,增強了學生作為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也較好地體現(xiàn)該課程根植于社會,根植與生活的教學原則。

  (三) 活學活用 鑒別真?zhèn)蝺?yōu)劣大行動

  1、辨一辨

  剛才同學們對于“大頭嬰兒”的認識說得太好了!今天,老師想請大家?guī)臀覀忙。昨天我采購了些商品,也不知是不是合格產品,現(xiàn)在想請同學們幫我鑒別鑒別。你們愿意嗎?我們四人小組一塊兒來仔細鑒別鑒別。(把商品分發(fā)給各小組,四人小組合作鑒別商品是否合格,各小組推薦一位代表介紹鑒別情況。)

  生:各組依次匯報。(不合格的產品有: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中文標識、過期商品、無廠家共五件,其余的產品均為合格產品。)

  2、議一議:

  在選購食品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看包裝袋上的什么呢?

  最后由學生概括總結購買食品和學習用品時要注意的事項.

 。ㄋ模┩卣寡由欤何沂切⌒≡O計師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包裝袋上的學問真不少,你們想不想根據(jù)這些知識,親自設計一個包裝袋呢?老師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個合格、有創(chuàng)意的包裝袋,好嗎?下節(jié)課,我們將評出最佳設計師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以學生直接參與的交流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學習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互相合作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自主學習的主人。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單元教學理念: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借鑒吸收,同時進行適當?shù)姆治鲈u價。因此,要從文章的內容著手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和情感。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二、單元教學思路:

  閱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寫法和語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內容和形式;也可以著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當?shù)脑u價,并從課文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地位與作用: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七課,也就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而老版本教材卻將此課安排在第二冊。從教材體例的系統(tǒng)上來說,第一冊重在“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第二冊將“篩選信息”、“研究探討”、“分析評價”作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要點;從這個角度上看,教材對散文的鑒賞要求有進一步提高,以適應新世紀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從這個方面上來說,《我與地壇》正處在這個訓練體系的較高層級上。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兩篇文章對“整體感知”這一訓練點進行了鋪墊,那么在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層級,它所要求的綜合語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僅僅是一個訓練點這么簡單。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2、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揣摩語言。

 。ㄔO計依據(jù):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解開“我(作者)、地壇、母親”三者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

  (設計依據(jù):課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義,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對“生命”的疑惑而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

  五、文章特點與關鍵:

  《我與地壇》是本學年度最長的一篇課文之一,教材同時將其確定為“自讀”課文,在課時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長度構成了一對矛盾。它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疲勞周期較短的現(xiàn)象;而課文說的是一個相對“沉重”甚至“沉悶”的話題。怎樣在45分鐘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7000字的文章的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關鍵。

  六、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啟發(fā)—討論—評價”的步驟學習課文。

 。ㄔO計依據(jù):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鑒于本篇課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義,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很顯然比教師直接將所謂的“經驗”“教訓”告訴給他們要來得深刻得多。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領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課

 。ㄊ褂靡罁(jù):本文是通過學生默讀、誦讀去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通過討論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利用多媒體將幾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顯示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去思考。)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九、指導學習:課前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設計依據(jù):根據(jù)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課前預習,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通過作者直接的語言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十、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挫折對于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將經歷的。有些人面對命運中的挫折望而卻步,使成功從手中流逝;有些人卻能夠勇敢面對,昂首前行。這些人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為人們所尊敬,例如: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了雙腿。他歷經磨難,經過一番苦苦的掙扎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史鐵生有這樣一句話用來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大向!

  到底他的這些文字是怎樣體現(xiàn)出他的靈魂,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進入作者的內心,去獲得我們自己的`體會。

 。ㄔO計依據(jù):通過作者自己對名字的解釋,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經歷下的特殊情感,使學生感受更為真切。)

  2、讀準下列字詞:

  宿命 坍圮 玉砌雕欄 亙古不變 撅捋 蟬蛻 窸窸窣窣

  嘈雜 熨帖 猝然 倔強 雋永 恪守 焦灼

 。ㄔO計依據(jù):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3、思考問題:

  第一部分:

 、傥闹心膸仔」(jié)是對地壇景物的描寫?

 、谧髡呤窃鯓永斫獾貕囊鈭D?(用文中的話)

 、郾容^3、5兩段的景物描寫,有無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請位同學朗讀課文第5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

 、茉诘貕,作者思考了哪些問題?地壇又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偃绻f地壇是作者精神的家園,那么母親則是作者生命的航標,是母親的愛和理解幫他解決了怎樣活的問題,但這也使得母親成為“活得最苦的母親”請你談談如何理解這一點。

 、诘诙糠帜膸仔」(jié)是對母親的描寫?

 、圩髡咄ㄟ^哪些場景去描寫自己的母親?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心境?

 、芡ㄟ^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討論)

  4、重點研討,總結評價

 、偬釂枺鹤髡咧饾u領悟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領悟到創(chuàng)作也“并不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你認為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

  ②課文最后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睆娜目矗颂幍摹败囖H”“腳印”是可以有象征意義的。那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5、課外拓展:如何面對苦難。(舉例?探討)

  6、作業(yè):有人說寫作是“本于內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堂課的作業(yè)就是以《地壇給我的啟示》或者《父親》為題寫一篇文章,不計長短,關鍵要發(fā)自于你們的內心。

  板書設計:

  附一:

  我與地壇:絕望——思考——希望(怎樣活)

  我、地壇、母親

  我與母親:頹廢——理解——堅強

  附二:

  送“我”——理解——(行為描寫)

  憂“我”——堅忍——(心理描寫)

  找“我”——焦急(關愛)——(側面描寫)

高中說課稿 篇5

  本文選自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論語微子》。全文雖然篇幅短小,僅有134個字,但卻表明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政治態(tài)度,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道兩家的基本主張,可謂言有限而意無窮。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使學生既準確掌握基本字詞句,又能較為深刻地領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就成了本課的一大難點。

  就基本字詞而言,本文的許多地方也不易理解——因語言的長期演變,使得一些字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遠遠不同于先秦時期,這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差異,從而導致不能準確把握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如“丈人”、“仕”、“道”等。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及素質的考查,所以課堂上需盡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使之積極思考、準確表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意識。

  基于以上幾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準確掌握實詞‘為’、‘仕’、‘道’;虛詞‘其’、‘而’、‘以’及詞類活用”,將難點確定為“對儒、道思想的準確闡述”,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能準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闡明儒道思想的分歧,使學生深刻領悟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把握高考命題原則,培養(yǎng)其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中以“文言八字教學法”為原則,以學生閱讀、翻譯、討論、背誦、練習為主要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及時給以糾正。

  1、讀。正確的誦讀是準確理解的基本前提。所以授課之初,首先要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檢查,對需要強調或學生讀錯的字音及時加以糾正。然后讓學生再讀全文,體味人物語言的語氣、節(jié)奏及思想感情。

  2、講。對本課涉及到的重點實虛詞,尤其是那些已發(fā)生了重大語意變化的詞語,須教師明確講解。如、“丈人”“仕”“道”“而”“其”等。做為教師必須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之能準確理解古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如、“仕”在《論語》中多為“做事”而非“當官”。

  3、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起疏通文意的作用,讓學生結合注解及老師所講到的部分字詞通譯全文。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采用每生一句的方法。具體操作是:先讀一句,然后對句內重點字詞加以講解,最后翻譯全句。

  4、評。對學生的譯文教師及時給以評價,指出其譯文的優(yōu)劣所在,并給以明確指導,出示最佳譯法。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5、析。采用譯一段分析一段的方法,配以合適的圖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能進入角色,體悟人物的'心理及思想;通過設計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思考題,充分展開討論,將深奧的儒、道思想寓于形象幽默的講解之中。

  6、背。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法以背誦為主,是有其道理的。古語云“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一個人能將一篇倒背如流,充分體味,把握語氣、節(jié)奏,久而久之,必會對內容準確理解。現(xiàn)在的學生課程多、作業(yè)忙,用于背誦的時間不多是事實,但我們還是應該倡導他們多讀多記,尤其像本文這樣短小精悍的,更應力求做到當堂背誦。

  7、總。新授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總結,這是加深學生印象,突出重點內容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全篇內容教授完畢后,專門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即按高考考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要求分類總結本文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給學生明確出示學習文言文及總結所學文言文知識的基本途徑。

  8、練!爸徽f不練是假把式”,為讓學生做到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必須通過合理的練習,對所學知識強化鞏固。為此,布置作業(yè)一環(huán),要求學生閱讀并翻譯同樣選自《論語》的其他篇章。

高中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美術欣賞課本中第二章中國繪畫藝術第二節(jié)“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繪畫”之《洛神賦圖》。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既要利于學生一般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又要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睹佬g欣賞》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素質教育教材,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凈化他們的靈魂,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是非凡的。

  前一章節(jié)介紹的是遠古到秦漢繪畫,以人物畫的發(fā)展作為教學重點;而后面一個學時內容是山水畫的興起—展子虔之《游春圖》。本課內容為魏晉時期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賞析,在教學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受“魏晉風度”的影響,改變了人物品藻的視角和價值準則,不像漢代那樣重人物的外在功業(yè)、經學造詣,而重于人物內在精神和溢發(fā)于表的風度。顧愷之的美學思想和繪畫風格與此時人物品藻之風有著直接的關系;另一方面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yōu)橹黧w,以獨立畫種的姿態(tài)登上了中國畫壇。以顧愷之為代表的這個時期的畫家們?yōu)樯剿嫷男纬桑冻隽酥卮蟮墓儭?/p>

  欣賞課以“聽、看”為主,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展開教學,營造一種較為輕松和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接受藝術的熏陶,發(fā)覺自身對美的需求。

  2.學情分析:

  說課對象為中職類高一年級室內裝飾專業(yè)學生。中職類學生學習較被動,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知識儲備不足且結構單一。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篩選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特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實施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及時根據(jù)學生課堂反饋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措施。

  3.教材的處理:

 、沤虒W內容的選取要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將復雜的專業(yè)概念和理論簡單化、實用化,易于掌握。情感設定要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做的“以人為本”。

  ⑵教學中所引觀點和論據(jù)要有嚴密的科學性。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xiàn)技法,及作品豐富的背景知識和在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顧愷之人物畫的藝術特點并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

  3、情感目標:學生感受藝術之美,通過優(yōu)美的畫卷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興趣;感受博大精深的國學思想,激發(fā)其愛國主義情懷。

  5.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洛神賦圖》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現(xiàn)技法。

  難點: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6、教學準備:

  欣賞課件、圖片展示、多媒體教學。

  二、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作品,不斷地采用欣賞——設問———討論——啟發(fā)——回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說學法:

  1、自主性探究法:課前提出目標,由學生通過網(wǎng)絡、書刊等信息來源渠道查閱資料,儲備知識、預習課程。

  2、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復習舊知(時間2分鐘)

  通過復習上課時內容《馬王堆一號墓帛畫》,讓學生們回顧魏晉以前人物畫的風格。為對比前后兩個時期(戰(zhàn)國秦漢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風的轉變奠定伏筆。

  環(huán)節(jié)二:創(chuàng)設意境,導入新課(時間8分鐘)

  《洛神賦圖》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畫卷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通過故事導入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教師播放圖片,學生根據(jù)圖片整理并講述畫面上表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

  這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并通過故事情節(jié)獲得一定的背景知識。

  故事展開,《洛神賦圖》全畫可以分為七段:

  第一段:初臨洛水;

  右側,曹植一行由京師洛陽到山東。走了一天,當太陽將要下山時,主仆在洛水邊小憩。

  第二段:洛神初現(xiàn);

  正當曹植一行休息時,朦朧中仿佛看到了洛神宓妃的身影。洛神穿著華麗的薄紗羅衣,高高的發(fā)髻,細長的脖子,白嫩的肌膚,欲語的雙眸,真是漂亮極了!棒嫒趔@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再看看周圍的景象,水面在浮動,紅日在升起,驚鴻在雙飛,游龍在騰空。洛神的身姿愈發(fā)嬌艷了。

  第三段:神人對晤 ;

  曹植坐在座榻上與洛神見面,他們含情脈脈,若即若離,那一絲情柔,似有還無。這是多么美妙的一刻!空氣中的風停息了,河里的波平靜了。各路神仙都來助興。擊鼓的神仙叫馮夷,唱歌的神仙叫女媧。文魚上岸準備駕車。但是曹植無法高興,因為洛神的話太傷人了。那洛神輕啟朱唇,說:“神人阻隔,無法彌補;青春年華,轉瞬即逝;歡樂聚會,彈指一揮。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第四段:離別時刻;

  與洛神的歡聚很快就結束了。洛神坐著六龍駕的云車駕向了洛水。在車的左右有鯨魚和鯢魚護駕,后面有水族怪物送行。云車異常的華麗,華蓋高聳車上,彩帶飄舞。六龍駕車而去,波濤洶涌。那洛神回頭顧盼。戀戀不舍。曹植望著飛逝而去的洛神,無限的惆悵苦悶。

  第五段:心灰意冷;

  洛神已經走遠了,看不見了。但是,曹植一時反應不過來,神情呆滯。仍然枯坐在那里,兩只蠟燭還在燃燒,曹植一絲未動。

  第六段:駕舟追趕;

  左側,曹植終于清醒過來,急忙命人駕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船夫用力劃槳,曹植坐在船頭,心急如焚。大浪翻滾,更能表達曹植的心情。

  第七段:走馬上任。

  在曹植與洛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他萬般的無奈,只好乘車赴任。畫面駟馬疾馳,四騎護駕,奔騰而去。曹植仍然心存僥幸,回頭顧盼,期望洛神的出現(xiàn)。

  需要學生掌握的背景資料:

 、拧堵迳褓x圖》的男主人翁—曹植:曹植 (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也是《洛神賦》的作者!堵迳褓x》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凄婉,動人心魄。

 、啤堵迳褓x圖》的女主人翁—洛神:

  甄氏,《洛神賦》文中的女主角;也是《洛神賦圖》中那位“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踏著碧波,盈盈而來的洛水女神。甄洛,字嫦娥(182或183 - 221),別稱甄宓,廟號文昭甄皇后。

  在本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學生要能對《洛神賦圖》中所表述的故事內容有個大概的認識,并能結合故事內容去挖掘畫面中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

  環(huán)節(jié)三:知識學習(時間20分鐘)

  一、自主學習:

  結束欣賞活動后,對學生提出:“畫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現(xiàn)的很精彩?為什么畫家會這樣畫?有什么目的?”學生經過討論后說出他們的看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的發(fā)掘畫卷中的精彩之處,為進入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二、講授知識

  教師講授知識點,例舉畫面中的實例。

  知識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拧案吖庞谓z描”的運用:

  圖中有大量的對于云和水的寫照。畫家筆下不同的水勢、水態(tài)、水性千變萬化的組合,使這種種波濤律動的江浪之美又與畫中人物的驚訝、激動、惆悵、流連烘托成一體,影響著畫中氣氛,將畫家的情緒傳染給觀者,使觀者一同受到感染,可謂高明之筆。

  本知識點的安排著重使學生對畫卷使用的筆法有一定了解,并能說出使用這些筆法是為了烘托畫面、營造氣氛。

 、飘嫾业钠嫠济钕耄

  畫卷中的神仙和奇禽異獸,這些神獸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象將多種動物的特征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托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感。

  本知識點重點是“奇思妙想”,鼓勵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者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美。

 、恰皞魃駥懻铡钡拿缹W思想

  人物面部的刻畫對傳神十分總要,而面部的傳神最關鍵也是最難的是眼睛的刻畫。寫行事手段,傳神是目的,通過對客體的外在形體的描寫進而把握內在的精神實質。

  本知識點在于使學生了解顧愷之的藝術特點,以及影響其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思想“魏晉風度”。

 、葹橐院笊剿嫷陌l(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漢時期的繪畫沒有真正獨立的山水畫,山水多作為人物畫背景而存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形象由背景轉變?yōu)橹黧w,以獨立畫種的姿態(tài)登上了中國畫壇。在《洛神賦圖》中畫家表現(xiàn)山水的技法: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xiàn)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為以后山水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知識點重在使學生了解本畫卷對山水畫興起的影響,為后面山水畫學習做鋪墊。

 、僧嫾医榻B:

  顧愷之(約344年—405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中國東晉時代的畫家。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癡絕”。他提出“傳神寫照”的美學思想。

  代表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圖》。

  本知識點讓學生全面了解顧愷之這位偉大的畫家,并對他其它的畫作有一定了解。

  環(huán)節(jié)四:知識延伸(時間5分鐘)

  《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的作用。

  本環(huán)節(jié)設定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洛神賦圖》對山水畫興起是起了巨大的作用的;從另一個方面也了解到《洛神賦圖》在我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環(huán)節(jié)五:結束課堂(時間7分鐘)

  欣賞結束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展開綜合評述。讓學生說說學習體會,說說通過學習后,對《洛神賦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地位的看法,起了怎樣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環(huán)節(jié)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使他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化。

  環(huán)節(jié)六:小結(時間3分鐘)

  師生共同總結本堂欣賞的內涵和價值。

  本環(huán)節(jié)重在知識總結,并提出下節(jié)課時內容。

  課堂反思:

  ①教學內容要深入淺出,貼近學生,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層層推進。

 、趧屿o結合,讓學生參與課堂,由學生展開故事。

 、垡龑W生能發(fā)現(xiàn)自我美的需求,才能達到審美的最終目的。

  板書設計:略

【高中說課稿】相關文章:

2023高中說課稿01-07

高中漢語說課稿《我很重要》說課稿06-29

高中地理說課稿12-27

高中體育說課稿04-08

高中音樂說課稿04-27

高中物理說課稿04-27

高中美術說課稿12-07

高中繪畫說課稿07-06

高中體育說課稿07-21

高中美術說課稿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