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zhèn)邀,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
(2)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說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四、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痹谶@節(jié)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yōu)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五、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yǎng)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六、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ㄈ┬〗M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
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ㄋ模┠芰ρ由,拓展訓練。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chuàng)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的訓練。)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yōu)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yè)。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yè):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七、板書設計: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描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河北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讓人心生向往,文章優(yōu)美明麗的語言,把我們帶入了那一片一望無際的蘆花蕩中,一同去感受這片土地上令人蕩氣回腸的抗日豪情。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準確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概念,能夠運用小說三要素分析本文。2.區(qū)分人物描寫的不同方法,能夠綜合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來構建人物立體形象。
過程和方法目標:1.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他的妙處,并分析其作用。2.賞析主要人物“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傳奇色彩。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在白洋淀的美麗風光中培養(yǎng)對祖國的熱愛和捍衛(wèi)國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從文中“老頭子”等堅持抗戰(zhàn)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派艱險、豪邁樂觀的英雄性格,讓學生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
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體會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難點:1.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2.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我決定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復述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聯(lián)想拓展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來實現。在人物分析上,我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感受
學生在熟悉課文之后,對其中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已經產生了初步印象。我采用討論探究法來實現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老頭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第二步:具體描摹
人物描寫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除了正面描寫外,還可以進行側面描寫。這些描寫方法在本文中都有大量體現。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以采用品讀法,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指出他們所采用的描寫方法,說說這些句子表現出老頭子怎樣的性格特點。這樣,老頭子這一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成了一個具體可感的立體形象。
第三步:深入挖掘、突出關鍵
這一步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突破難點的過程。在抗日背景之下,老頭子對同胞的愛、對敵人的恨,這些學生都很好理解。難就難在“過于自信和自尊”這一個性特征上,尤其是對于“過于”二字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于”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層,確實有過頭的意思。接著,就引導學生思考,老頭子的自信與自尊為什么過了頭呢?高爾基曾經說過,“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我們要緊緊扣住情節(jié)發(fā)展來分析這一問題。學生不難發(fā)現找出答案。老師總結: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全文情節(jié),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fā)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伴隨著多媒體課件顯示的一幅幅優(yōu)美的白洋淀圖片,這時,傳來了老師的畫外音:
同學們,在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這就是白洋淀。白洋淀,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這里水道縱橫,蘆葦萬頃,撫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深深地陶醉。你們可曾想到,在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這里曾是抗戰(zhàn)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的蘆花叢中,去解讀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
二.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借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淀派”。
三.景物描寫品讀
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淀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后,并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于: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xiāng)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淀深厚的熱愛之情。
四.感知故事情節(jié)
如此美麗的白洋淀,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zhàn)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知。在這片蘆花蕩中,究竟發(fā)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1).要注意情節(jié)的鋪墊和環(huán)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有矛盾沖突和高潮的出現;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五.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蕩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并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課文內容:本文是一篇富于詩情畫意的優(yōu)美散文。作者江口渙是20世紀日本知名的小說家、評論家。他采用紀實的描寫手法,通過二個特定的場景去寫高貴、典雅、溫馴的鶴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擊倉鷹而凸現的精神。
文章托物而言志,盡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對鶴群進行的描寫也是純客觀的,但卻無處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鶴這個載體,構架文章的材料,從而折射和體現人的某種精神。
動物世界這一單元,既讓學生見識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又讓學生通過解讀動物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來解讀人類;透過動物世界看到人的'世界。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本課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2)領會本文細致傳神的描寫;
(3)學會觀察、欣賞、描述,并進行對比閱讀。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整體感知,深入感受。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為:
。1)重點:體會鶴群的形象和理解鶴群的精神;
。2)難點:理解鶴鷹之戰(zhàn)開始時鶴群的驚慌。
二、說教法
關于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么,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苯處煈斣O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采用電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與作品原文進行比較,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并采討論法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寫作訓練作為****口,具體操作步驟為:
一看:教學之初就讓學生觀看一段群鶴飛翔的動畫;
二寫:要求學生對這一場景進行描寫;
三比:通過與原文描寫進行比較,體會進行場面描寫要注意從哪些
方面著手;
四議:鶴群開始時的驚慌與文章所要表現的鶴群的精神有無矛之處;
五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思維首先,由“鶴舞白沙,我心飛翔”這句廣告詞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的空間。然后播放一段鶴群翔空的動畫,要求學生仔細欣賞全過程,準備用十分鐘時間寫作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場面描寫(多媒體展示鶴群翔空的動畫)(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不直接入題,而是先觀看動畫,目的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較快進入角色,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自讀
1、根據所看動畫,寫一段場面描寫。
2、給加橫線的字詞注音、解釋,然后全班同學齊讀1-9段。佇立()綺麗()湮沒()剽悍()盤旋()輕盈()翱翔()
3、選讀2-4篇習作,學生思考比較
A:比較二者在語言和句式運用上哪一個更準確,更生動,更形象;
B:靜靜思量作者的文章與同學的習作,按他們各自的內容在自己頭腦中勾勒畫面,比較其完整,和諧的優(yōu)劣之處;
C:經過比較辯析,思考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才能使場面更加形象生動。(說明:比較閱讀是一教高的閱讀層次,在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設計好適合于學生的“臺階”,讓學生達到自學的效果。這三個問題從具體內容到整體感知再到深入認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加深對問題的分析,體會鶴群的形象。)
(三)討論
1、對課文第二部分教學,我采用討論法進行教學,設置如下問題作為討論要點:
A、從鶴群搏擊蒼鷹和救護同類這一情節(jié)中,你能感受到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B、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因車禍而倒在血泊中的人,或看見寒風中沿路乞討的乞丐,或看見老人顫巍巍立于公共汽車中,人們一般作何反應。與鶴群比較,他們的可貴之處在什么地方?
C、鶴鷹之戰(zhàn)開始后,鶴群的情形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是否破壞了鶴的形象,為什么?(說明: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而設計的,絕大部分同學能準確回答問題A,問題B是由表及里,由鶴轉入對人的思考,托物言志,引導學生對人類社會的某些行為進行思考。問題C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學會辨析,
全面地思考問題,解決理解課文的難點。)
2、得出結論,各項結論均右學生討論得出,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視作正確答案。
。ㄋ模┓答
文章最能打動你心靈的是哪些內容,談談你對這一內容的理解。(說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作業(yè),同學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ㄎ澹┱n外作業(yè)
課后練習第二題
。┌鍟O計
鶴群翔空:場面描寫(生動形象)鶴→人
1、細致深入觀察,形象:優(yōu)美、高貴
2、動靜結合描述,精神:團結精神、友愛精神
3、句式多變表達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Σ豢蓻],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lián)系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犸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yǎng)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jié)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lián)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二關于教法:為此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jié)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贊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lián)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并以優(yōu)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于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聯(lián)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五、教學程序:
一)提前布置好預習: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于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師范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后指學生朗讀。
。ㄗ⒁獗Wo學生的熱情,多發(fā)現朗讀時的優(yōu)點,給予鼓勵。至于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jié)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五)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游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yōu)美動人。(采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 1-2節(jié) :問句引發(fā)想像
收放自如 3-6節(jié):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jié):回應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三)預習檢查:
1、請學生朗讀課文,提示學生易讀錯的字: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 shěn 相,音 xiàng
鏗,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2、請學生說說有關《論語》和孔子的情況,要求用精練的語言歸納。
。ń處熡枚嗝襟w展示有關資料。)
通過預習檢查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更清楚,對孔子的有關情況更明了,為下文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理解能力。
(四)學生自學:
給學生明確自學的要求為:參閱預習材料,借助工具書和課本的注釋,通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劃上線;能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自學,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為熟悉,也能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疑難所在,為后文的師生互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五)導讀課文:
逐段導讀課文,并結合學生的`自學,讓學生逐段提出問題,再由學生相互解答,教師適當點撥。(具體內容略)
通過這個步驟,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逐句逐段理解、翻譯課文,同時達到能基本背誦課文的目的。
(六)總結課文:
首先是理清課文的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并劃分層次,通過討論法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部分(第1段):問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評
(如果分兩層,將一、二合為一部分也可以。)
其次是研討性學習:
1、 用原文說說四個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愿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評價并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謙虛——嘆之
公西華:更謙虛——惜之 曾皙:灑脫——與之
對求、赤兩人的評價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結合課文內容,其實并不難。
3、 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
這是一個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問題,因為曾點的“志”從字面上看,不過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參就這樣翻譯的),其他三人都是從如何治理國家的角度來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們回答他們的政治理想,所以“與點”是令人費解的。弄清這個問題,對全文的理解會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人們已經從積極或消極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做過不少分析,這里姑且不論。 讓 [4] [5] 們先來剖析曾點的回答吧。
“莫春”,陰歷三月,即陽歷四月,從氣候上看,北方(魯國,現山東境內)的天氣還是比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臺上吹風、乘涼恐怕難以解釋得通吧? 何謂“舞雩”?魯國的祈雨臺!!是能隨便上去的地方嗎?王充在《論衡》中解釋曾點的所述是一種祭祀儀式,即舞雩的儀式!抖Y記》中也有解釋:“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結論,曾點講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時,率領人們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從而進一步實現他的治國理想。
下面結合孔子的思想來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即以禮治理國家。
針對子路“率爾”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針對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不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針對公西華的觀點,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國大事,你卻只是“愿為小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看來,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師的意圖,結合“國情”,既陳述了自己的具體治國措施,又靈活地將老師的“禮治”思想體現出來,這樣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師的贊賞呢?
4、你贊同誰的說法呢?讓學生各抒已見。
現代社會恐怕更需要子路對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創(chuàng)敢拼的勇氣。但是謙虛仍然是美德。
再次是理解和掌握如、夫、則、爾、以、而等詞語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1、如、夫、則、爾、以、而等詞語用法(多媒體展示,略)。
2、特殊句式:(1)、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們。(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2)、則何以哉——賓語前置:即“則以何哉”,你們打算做點什么呢?(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
。3)、浴乎沂——介詞結構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4)、為國以禮——介詞結構后置:即“以禮為國”,用禮來治國。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又能啟發(fā)學生結合現實來思考,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七)鞏固練習:
1、解決課后練習(二)、(三)。
2、背誦課文。
3、課外閱讀《論語》中的一篇,做好筆記,準備同學間相互交流。
以上的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也能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
第3題的設計意在使課內知識向課外遷移,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附:板書設計
孔子問志 弟子述志 孔子評志
如或知爾,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哂之 (以其言不讓)
則何以哉 且知方也 (直率、自信)
求,爾何如?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嘆之)唯求則非邦也與?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謙虛)
赤,爾何如? 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 (惜之)非諸侯而何?
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更謙虛)
點,爾何如? 曾皙: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與之)吾與點也。
(灑脫)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七~九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單元,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边@兩個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并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饒,堅持奮斗,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次戰(zhàn)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新詩很有吸引力,在小學他們接觸更多的是格律詩,這首新詩語言美,富有節(jié)奏韻律,會給學生們一個全新的感受,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這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對形成學生的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和深刻的影響。教師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牢牢把握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迸出思維的火花,體驗對人生的感悟,培養(yǎng)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的能力目標定為:
。、初步了解詩歌常識,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理解、積累癡想、凝成、誘惑、喧騰、一瞬間等詞語,學會運用;
3、學習象征的手法。根據新課標要求: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我把本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定為:
。、學會朗讀、品味詩歌語言;
2、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悟詩歌;
3、領會詩中“山”、“!彼囆g形象蘊含的意味。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悟人生,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樹立正確的理想,積極樂觀的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是:新課標中強調了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新課標要求“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反復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本詩的難點是: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在閱讀時能夠了解常用的寫作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為此我特確定本課的關鍵點是:理解文中“山”與“!钡南笳饕饬x。
二、生情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他們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詩的第一節(jié)詩人以一個孩子的語調來寫,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征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四、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導入課文。
。(lián)系地域特點,提問: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而是生活在蒼茫的大山里,同學們會想些什么呢?引發(fā)學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 )
。病⒊鍪緦W習目標。
3、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ǔ跻皇瞧鹗寄昙,一定培養(yǎng)學生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認字、寫字的訓練。)
。、整體感知課文。
。ń處煼蹲x課文,學生仿讀并思考:山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么分為兩節(jié)? )
5、研讀賞析。
。▽W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fā)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體驗反思。
。ㄕ垖W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梁,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
7、布置作業(yè)。
。ㄒ浴拔医K于見到了大!睘轭},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獲表達成文字。)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对谏降哪沁叀酚孟笳魇址ㄕf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么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蹲咸偬}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锻ぁ氛f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zhàn)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zhàn)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發(fā)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著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著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guī)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干勁,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傊,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復述課文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a)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a) 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fā)思考。
b) 學法
反復朗讀培養(yǎng)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yǎng)。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fā)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復述。
1. 自讀以前,提問:復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后,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 復述前,提問:復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復述 。
4.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復述,并進行評價。
5. 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yǎng)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的語句并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么變化呢?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于“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么?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fā)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fā)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獲。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懸崖的經歷 得到的經驗
我的心理變化 父親的指導
毫無信心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在困難面前不應畏懼卻步,
信心大增 而要冷靜分析,化解困難。
每次走一小步 將大困難化小,一個一個
巨大的成就 解決,就能戰(zhàn)勝困難。
設計意圖:
簡明扼要,抓住課文精要,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一厘米》,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一厘米》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 比較與辨微中的第四篇課文。文章講述了一位艱辛的母親為
了讓自己的孩子形成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構造龐大的工程,描繪了這個母親內心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1)記重點字詞,理解并掌握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工具書掌握有關字詞。
。2)復述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把握小說的情節(jié)。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2)學會寬容,努力做一個善良、正直、有責任感的人。
(3)學會體諒父母、熱愛
父母、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
重點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難點
1.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二、學情分析
①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
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后;
、蹖W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yǎng)較低。
三、說教法: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范精美,字里行間飽含著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溫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新課堂中。教師應適時點撥,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9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fā)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與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與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yōu)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與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與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fā)也非常別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弊髡邔⒆约簩隙斓南矏叟c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與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養(yǎng)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與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準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后,用寫來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庇谑俏腋鶕菊n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fā)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fā)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筑讀的平臺,創(chuàng)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fā)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jié)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ㄒ唬、課前準備:主要分為學生準備與教師準備。
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電教平臺、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采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fā)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么?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并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后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fā)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贊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語文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07-09
初中語文《愛蓮說》說課稿12-05
初中語文說課稿11-22
初中語文《觀潮》說課稿03-13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03-14
初中語文說課稿03-11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11-07
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1-22
關于初中語文說課稿11-27
初中語文白楊禮贊說課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