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說課稿合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兩位大師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并以孔子為榜樣,善于學習,樂于學習。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犊鬃影輲煛分v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分四部分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情。第一部分寫孔子決意拜師。第二部分寫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品行。作者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探索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2、目標設定
知識與能力目標: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研讀課文深入感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從而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3、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學無止境,為人要謙遜大度、真誠無私。
二、說教法
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孔子為什么拜老子為師”,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學無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為師的經過如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和想象,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品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畫面、結合生活實際都能幫助我們理解詞語和體會句子的意思。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讀賦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鬃优c老子的對話,這部分通過分角色朗讀中感悟讓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有禮和老子的謙和有禮以及對晚輩的愛護。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活動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個熱身運動,一起來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把自己喜歡的多讀幾遍,并試著背下來。
2、(課件出示)指名讀:誰來讀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導入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三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鬃邮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今天,咱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 《孔子拜師》。齊讀課題:“拜”是什么意思?
、僬堃簧f后,我們來看看“拜”的象形字,學生猜測字意,教師總結: (左邊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側。) (右邊是磕頭的樣子),在古代,作揖、磕頭,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帶著動作讀課題嗎?評價:我聽出來了, 孔子對 老師特別尊敬。
、圩屛覀円黄饋硐窨鬃右粯影莅堇蠋煱桑↓R讀課題。
2、昨天我們已經讀過課文,課文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課文寫了孔子為什么要拜師,怎樣拜師,如 何向 老師學習的。
三、課文研讀
㈠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學生: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讀讀這一段嗎?
●出示: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 聞名的 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1、提問:“淵博”是什么意思?你是從哪兒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的?
比較: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2、孔子的知識真得不夠淵博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遠近聞名”
3、是啊,孔子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已經是一個大學者,甚至連當時的國君魯昭公都經常向他請教,但是孔子還要去拜師求學,了解了這些,你想對孔子說點什么?如此有學問的人還在不斷學習,讓我們用朗朗的讀書聲來表達對這位圣人的敬意吧!齊讀第一段。
、孢^渡:曲阜到洛陽遠嗎?多遠?
教師解說:一個在山東,一個在河南。在四通八達的今天,從曲阜到洛陽坐火車最快也要八九個小時,孔子單憑一雙腳出發(fā)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自己用心讀讀這句話,看哪些詞給你印象很深,用小圓點畫下來。)
1、哪個詞打動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學生一起讀詞
2、能說說你的理解嗎?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個詞語吧。
3、同學們,想穿越時空,去看看求學路上的孔子嗎?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畫面?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表達:我仿佛看見----------
是啊,我也看見了,我看見在驕陽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著磨破的鞋,踩著滾燙的石頭,氣喘吁吁地趕路;
在狂風暴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濕透了他的衣服,褲子上已是泥跡斑斑,可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趕路)。
白天餓了,孔子?(掏出隨身攜帶的干糧,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潤潤已發(fā)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樹下,或睡在破廟里)。
5、想著畫面,帶著體會,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
過渡:風塵仆仆的孔子來到洛陽城外,他見到了一心要拜訪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見面,兩個人說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試著讀出他們的語氣。
2、請一組合作讀
3、大家能發(fā)揮想象帶著動作讀一讀嗎?練讀
4、上臺表演:從他們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的謙遜有禮
5、請問老子,您都70多歲了,為什么不在馬車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細細品味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等候”則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個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對一個來向自己討教的三十來歲的年輕人說“迎候”,這是多么的謙遜、大度、有禮。
6、孔子當時很有學問了,但他認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學習就到頭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小結:俗話說“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㈣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讀到這里,你想對孔子或老子說點什么呢?
、槭前,難怪: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看來,知識淵博固然讓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R讀最后一句話)
四、課堂總結
對古人的贊美,可以用一副對聯(lián)——(板書)“孔子拜師學無止境 老子授徒毫無保留”
五、說作業(yè)設計
對聯(lián)也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請大家走進生活,去收集我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
六、說板書設計
17孔子拜師
上聯(lián) 孔子拜師學無止境
下聯(lián) 老子授徒毫無保留
橫批名垂千古
本課時從“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對聯(lián)結束,為課堂涂上一抹中華古文化色彩。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介紹優(yōu)秀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優(yōu)秀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本解讀:
《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xiàn)得尤為寬容與克制。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
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通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ㄒ唬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并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例文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通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fā)展語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三課《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為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指導學生朗讀和發(fā)現(xiàn)語言的美,進行美的教育。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并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
3、抓住不同姿態(tài)的荷花,展開想象,欣賞荷花的美麗,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詞句之美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荷花之美
二、說教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法:展示一個以讀為主線的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2、情境教學法:采用視頻、演示等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并且喜歡直觀、形象的畫面,讓他們動動
手,動動口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運用“看、讀、演”等學習方法來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能力,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養(yǎng)敢于發(fā)言,樂于交流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在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ㄒ唬┲i語導入,引發(fā)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的開始我會以謎語形式導入,我會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老師今天提一個謎語來考一考你們,看誰能最快猜出謎底: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心,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痹谥i語的牽引之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順利過渡到課文。
(二)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通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在學生自讀、自學生詞后,老師抽查學生的認讀情況,隨后讓學生字發(fā)現(xiàn)哪些字詞容易讀錯寫錯,教師作適當?shù)奶嵝,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讓學生初讀課文,談讀后對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后再讀課文第二、三段,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反復誦讀,并讓同桌間交流讀后感受。最后于全班發(fā)表見解。通過上述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定會產生一定的疑惑,這時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并展示圖片,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荷花的美。
。〞捠菂f(xié)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huán)節(jié)。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的計劃。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ㄋ模┭堇[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體會語言美之后,為了加深印象,請學生用手勢演繹課文中合適各樣的荷花。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考慮到教學目標,讓學生進入情境,演繹荷花,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
然后采取齊背、小組比賽,個人挑戰(zhàn)等形式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在學生有一定攝入認識的時候打鐵趁熱,及時背誦,減輕課后學習負擔。
。ㄎ澹┎シ乓曨l,欣賞荷花美
播放相關荷花視頻,讓學生回憶課文中相關句子,讓學生直觀認識白荷花的美,再現(xiàn)荷花的情境美。
最后由學生發(fā)言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
。ǐ@得知識的多少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而取決于學生根據(jù)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可以方便教師檢驗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在下一課時做適當?shù)膹娬{和補充)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撈鐵!,《撈鐵!肥橇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下面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記敘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進河底的淤泥里,和尚懷丙主動提出打撈鐵牛,再講懷丙做了哪些打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最后講懷丙是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的。
本課教學可用兩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詞句的意思,依據(jù)大綱要求,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會認本課的生字詞,并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浮力打撈鐵牛的。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的寫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4、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懷丙是怎樣打撈鐵牛的。
2、教學難點:⑴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⑵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四、說教法與學法
1、以情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向同學們介紹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故事,由他聯(lián)系到懷丙,從而激起同學對懷丙的興趣。
2、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中教給方法。
本課教學中,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jù)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了包括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法,通過讀來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3、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潛能意識,讓學生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交流,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
4、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并及時地教學生要愛科學、學科學。
五、說教學流程
、鍎(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介紹古代科學家張衡發(fā)明地動儀之事,由他聯(lián)系懷丙,激發(fā)學生了解懷丙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纨R讀課題,質疑課題。質疑課題,讓學生的大腦迅速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完課題后能更有目的去讀課文內容。
1、誰去撈鐵牛?
2、究竟為什么要去撈鐵牛?
3、他是怎樣撈鐵牛,撈到了嗎?
、鐜е陨弦蓡栕寣W生初讀課文,整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還要掌握文章的字詞。
1、初讀課文,不會讀的字看課文后字表上的讀音,或查字典。
2、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先要認真想一想,想不好的可以問老師或同學。
3、回答閱讀課題時質疑的前兩個問題。
、杈x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3、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項準備工作,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進一步理解領悟作者按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寫的`,體會作者的言之有序,并設計了以下問題:
1、懷丙為了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打撈鐵牛的工作分為幾步做的?
3、再看看懷丙又有哪些出色的表現(xiàn)?
4、和尚把鐵牛送了回來,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
5、從和尚的所作所為中,讓學生思考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榫氄f話,促進能力轉化。1、學了第3段后,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請同學們就做過的某一件事說幾句話,可以用上課文中的這一組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這樣既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又強化了知識的記憶。2、學習全文后,讓學生說說最喜歡的科學家的一兩個事例。
、暾n后讓學生思考并去實驗:你有沒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第二天給老師匯報。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撈鐵牛
1、時間:宋朝
2、人物:懷丙
3、原因:被水沖走
4、準備:備船裝沙,拴船搽架,拴牛連架
5、打撈。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故事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度溩印肥翘K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由于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這篇課文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閱讀。
我對〈〈三袋麥子〉〉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干”的用法;
2、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我對教學的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重點: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2、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就課文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根據(jù)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材料是:
1、教學掛圖:它顏色鮮艷,直觀形象,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2、三種小動物的頭飾:它能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幫助他們體驗角色。
根據(jù)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
通過“讀”、“比”、“演”、“議”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扎實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課文。 在兩課時的授課時間內,第一節(jié)課以學習生字為主,第二節(jié)課以學習課文內容為主。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開始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的畫像,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提出問題:你腦海里的它們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后用“——的小豬;——的小牛;——的小猴!边@樣的句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引入課文。(多可愛的小家伙呀?它們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爺爺給他們各送了一袋麥子,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這部分時間約三分鐘。
基本環(huán)節(jié):這部分是重點,我主要采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1、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同時感知課文大意,完成教師出示的表格。這樣安排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 精讀訓練。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讓學生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然后完成兩個“比”,一是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shù)柠溩雍螅謩e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上怎么想的
?二是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求抓關鍵詞語,并通過朗讀讀出來。通過比后,教師進行小結,把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同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聯(lián)系起來。)第二部分是
5——9段。讓學生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后找出土地爺爺看到結果后,對三個小動物的評價,并體會土地
爺爺更喜歡誰?這樣的安排,易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 演演說說。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可展開想象。演完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然后,讓學生說說在三個小動物中,最喜歡誰?并說出理由。(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應給予肯定,不強求統(tǒng)一)這部分的目的是讓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 拓展延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讓學生思考后自由說說。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充分發(fā)掘學生思維的`空間,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做到把三個小動物的做法綜合起來。安排這部分的目的是為了培
養(yǎng)學生的自我體驗、創(chuàng)新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這部分時間約35分鐘。
結束部分:總結全文。
我采用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總結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態(tài)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生活方式(消費、節(jié)約、投資)。在這里面,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比這更紛繁復雜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會明白更多更多。
這部分時間約2分鐘。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2-23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04-26
三年級語文《翠鳥》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太陽》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03-12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語文優(yōu)秀說課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