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滩膬热菖c地位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也就是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小說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的內容最為豐富,謳歌美好、神圣、莊嚴,鞭撻丑陋、污穢、邪惡。閱讀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chuàng)作的一篇諷刺小說。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與虛偽,批判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tǒng)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與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ǘ、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小說教學的要求,結合小說《變色龍》具體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習小說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俄國沙皇走狗的諷刺之情。
。ㄈ┙虒W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導學目標與學生對小說所反映的俄國十九世紀社會現(xiàn)實缺乏了解的實際情況,本文導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則本文是導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他們對小說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小說情節(jié),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表情、對話表演小說的情節(jié)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并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說中的人物。
2.教學方法運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特色與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課的導學過程中,我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入情地演,盡情扮好學習主人這一角色。
、懦浞值刈x: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币虼,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
、谱杂傻刈h: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給課文另擬的題目、分析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性格等環(huán)節(jié)中讓他們充分交流,自由地議論,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求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
、侨肭榈匮荩罕硌菔菍W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描寫生動的特點,我將在學生充分領會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組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小說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三、說教學設計
。ㄒ唬、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激發(fā)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不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節(jié)目?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段《動物世界》節(jié)目曾經播出過的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痹诓シ沤榻B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后引導:“錄像中的蜥蜴叫什么名字?變色龍給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通過對話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題目就是《變色龍》,既然小說寫的是人,作者為什么要用變色龍這種動物的名字來做為小說的題目呢?下面請同學默讀小說全文,想一想,根據您對小說情節(jié)與人物的理解,重新給本文擬一個題目。”
這則導語,借助多媒體導學手段,通過觀看介紹變色龍?zhí)卣鞯匿浵,形象直觀地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分析小說主人翁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旨。
。ǘ、給課文另擬題目,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在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后,讓學生根據各自對小說的初步理解,另給本文擬一個題目,并說說擬題的原因。
由于學生在擬題時著眼點不一樣,有的學生可能從情節(jié)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可能從人物角度去命題,有的學生從小說的主題方面去命題,即使是從同一角度去命題的同學,由于學生對小說的理解不一樣,所命的題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自圓其說,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讓學生另擬題目的目的有三:①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理解并領會小說的主題。②,在學生重新給課文起一個題目,對所命的題目進行解釋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通過另擬題目,教師從中發(fā)現(xiàn)可以學生對哪些內容了讀懂了,哪些地方還不完全讀通,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指導,為下一步有針對地導學調查摸底。
。ㄈ⒎纸巧首x,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通過直觀形象的語言,感受到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品味小說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讀結束后,我給學生時間,引導學生去自主評議分角色朗讀的優(yōu)劣,談談各自對小說的內容的體會與感悟
。ㄋ模、啟發(fā)點撥,導引學生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我設想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小說的主題:
1、從剛才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中,我們清楚地看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斷案過程中是怎么變的?
2、他這五次變化的依據又是什么?從他五次變化的語言中,同學們可以歸納出他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3、小說結尾的這句話“普洛訶爾喊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帶著它從木柴廠走了。那群人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闭l能說說那群人笑什么呢?為什么笑呢?
4、你們看,狗走了,奧楚蔑洛夫也走了,從他對將軍家的狗的態(tài)度中,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奧楚蔑洛夫也是一條走狗,同學們想一想,他是誰的走狗?是什么樣的走狗?哪位同學能給這條狗加上適當的定語?
5、那么,是什么樣的社會,使奧楚蔑洛夫這位執(zhí)法者變成了一條走狗呢?
這五個層次提問設計,一問把學生閱讀的注意誘引到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的奇特之處——根據主人身份判案上引導學生想象;二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歸納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性格特征;三問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當時在廣場上的人較雜,由于社會地位的不同,對所遇見的奧楚蔑洛夫警官處理案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因此,雖然同樣的笑,但笑的內涵卻大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奧楚蔑洛夫這樣的警官,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一幅統(tǒng)治者奴才的嘴臉;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這樣一條狗,如果這狗的主人不與將軍沾上邊,結果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可能笑當時窮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等等,因此,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四問引導學生認識奧的走狗本質;五問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小說所揭示的社會意義。這五個層次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與主題。
四、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與依據
為了隨著《變色龍》一文導讀過程,概括小說情節(jié),歸納出其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性格特征,指出這一形象的走狗本質,為學生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這一人物的深遠的社會意義提供了幫助。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變色龍》
情節(jié):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
變:狗主人不同,斷案結果不同
不變:趨炎附勢、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的性格
本質:沙皇的走狗
整個板書結構簡潔美觀,板面達意流暢,揭示了小說中的人物、情節(jié)、性格、本質的關系。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中學語文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xx》。
本次說課我將分以下5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介紹,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
首先,我介紹本次說課的第一個部分;
一、說教材分析
《 》選自人教版7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 ”為主題,意在讓學生.......,培養(yǎng)學生.......。
《 》是作家寫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記敘了.....,語言......,學好本篇課文對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三維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朗讀、探究,讓學生感受重要語句的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人生觀。
基于以上對本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由于七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相對欠缺,社會閱歷較淺,再加上他們的理解相對片面缺乏深刻性,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后,下面我介紹本課說課的第二部分:
二、說教法分析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因此本堂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以及點撥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指導
同時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我還要對學生的學法加以指導。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指導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以及勾畫圈點讀書法。
那所有的教法和學法都要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接下來我將介紹本次說課的重點部分: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我主要從以下5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首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圖片。同時這樣問學生: 。 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創(chuàng)設了課文學習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圍繞問題進入本堂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然后針對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進行指導。這樣就為后面課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之后讓學生介紹作家作品的有關知識,在學生總結完后,我會進行補充歸納,這樣便于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解決了字詞障礙和作家作品的常識之后,我會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勾畫圈點出文中的關鍵詞句。 在學生讀完之后,我會邊引導學生集體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至于閱讀的主體地方,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為了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對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
3.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和內容表達高度統(tǒng)一的寫作手法,我將設計以下幾個思考題:
讓學生圍繞以上幾個問題,再一次進入文本默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與討論,得出答案,進一步加深了對文章中心的了解。受到了情感的陶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同時也就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課堂小結
在解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后,第四環(huán)節(jié),我將引導學生圍繞“ ”做一個課堂小結。
學生在反復朗讀之后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與體驗,所以在學生總結完之后,我會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人見解,也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的良好習慣。
布置作業(yè)
為了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我會布置以下作業(yè):
請學生以“ ”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讀寫結合,一方面使所學的知識生活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堂課的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以及難點突出,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是繼前兩個單元的敘事、寫人的記敘文之后的一個寫景散文單元。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正如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于春。有了《春》的優(yōu)美開篇,才有接下來《濟南的冬天》的溫情敘述,竹鄉(xiāng)的美麗富饒、樹林和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
此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認知性朗讀,目的是讀準字音,疏通字詞。還有感知性朗讀,目的是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下面是我對第二課時的設計詳細說明。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目標就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xiàn)美。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洞骸吩谶x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據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A、掌握課文寫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B、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C、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引導同學們掌握學習寫景散文的方法并運用于寫作中。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來表現(xiàn)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fā)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xiàn)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3、重點、難點:
根據初一同學們的學情分析,他們雖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同學們懂得寫景散文的寫法要求。所以知識目標1、2設為重點,引導同學們自主合作來探究文章的語言特色是文章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難點,一是要指導同學們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同學們領會。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同學們聽,那么同學們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同學們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chuàng)造美。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同學們從課文出發(fā),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三、說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漸進。探究合作,構建新課堂。
(一)導語設計,激發(fā)美。(1分鐘)
先播放一組春光圖,在優(yōu)美旋律的中,教師激情導入: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春景,會讓你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本堂課我們繼續(xù)走入朱自清的春,細細賞讀作者的生花妙筆奇在何處。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導語通過音樂、圖畫、詩般的`語言把同學們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發(fā)對文質優(yōu)美,簡潔明快的散文學習興趣。將同學們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同時也交代了學習要點。
。ǘ┨x課文、理清思路、歸納課文提綱。(2分鐘)
[說明]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此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同學們通過把握關鍵語句來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在教學處理上要簡明扼要。這2個環(huán)節(jié)是3分鐘。
(三)同學們自讀,體會景物特點,體會春色美。(10分鐘)
在初一階段,同學們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
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同學們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盡可能讓每個同學們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同學們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設一些質疑,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用幻燈片出示,作為對同學們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yǎng)同學們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fā),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tài)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同學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讓同學們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1。
。ㄋ模┘氉x課文、品味語言美。(10分鐘)
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了,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洞骸返恼Z言非常精美,準確生動,樸實鮮活,意味雋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動詞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口語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這一個步驟,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
我設計的問題是作者用了哪些優(yōu)美、貼切的詞、句、比喻來描寫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歡哪些?
在同學們回答差不多時,教師可依據回答情況挑選下面的問題給以點撥、提示。
1、提問法提示
。1)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2、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同學們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
、僬{換詞語。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鉆出來。
、谠鰟h詞語。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鄹淖冋Z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百像眼睛,像星星。
④改用平實說法。如不錯的句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落實了知識目標B和能力目標。設計的依據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閱讀是同學們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們的閱讀實踐,珍視同學們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同學們積累知識,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主體性,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同學們就可以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ㄎ澹┘毺幯凶x,感悟寫法美。(10分鐘)
引導同學們討論:你認為草、花、風、雨這四段哪段最難寫?(風景難寫)
此環(huán)節(jié)可引導同學們重點分析春風一段:
如,①特有的性格;②特有的氣味;③特有的音響;④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此環(huán)節(jié)采用讀、賞、析、說相結合的方式,有利激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同學們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六)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總結美、尋找美,創(chuàng)造美。(10分鐘)
引導同學們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主要是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的同學們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
讀完《春》,同學們會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請同學們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yōu)美詞句,并且試著運用它去說一段描述春天的話。
目的是將同學們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教師可用多媒體投出有關詩詞名句。
(七)分層作業(yè),美的訓練,美的遷移。(2分鐘)
1、寫一段描寫家鄉(xiāng)秋景的文字。
2、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3、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教師可引導同學們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可采用詩文朗誦(如《春之聲》詩文朗誦會)等形式引導同學們搞活動,激發(fā)同學們興趣,培養(yǎng)同學們的審美情趣。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同學們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選做題,第二題同學們完成之后貼于作業(yè)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同學們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同學們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板書設計:
昐春 宏觀勾勒: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教師示范完成
繪春(微觀描繪)
特點 層次
春草圖 鉆 鮮嫩
春花圖 繁茂 艷麗 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 和煦 輕盈 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 細密 平和 植物-人
迎春圖 趕趟兒
贊春 新、美、力
此示意圖在教學時由同學們完成。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 大綱對初中閱讀的要求
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2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 .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fā)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引導他們創(chuàng)新寫作。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感情。
2. 《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xiàn)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fā)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課時來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我都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后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后說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初一的學生還處于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了解他們課后查閱資料的情況 :作者的情況,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后,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 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2) 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jié)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進行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huán)節(jié)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如何在這一步里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
首先先讓學生閱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xiàn)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tài)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個話題是:《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xiàn)嗎?并說說這種不一樣說明了什么?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后醫(y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上,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xiàn)嗎?并說說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繼續(x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
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1)在最后一課里韓麥爾先生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后",它們的含義各是什么?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后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激活思想,創(chuàng)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huán)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布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xù)寫。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yōu)美詩文,易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秋天》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jié)。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yōu)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于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老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fā)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jié)課,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盡量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fā)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老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xiàn)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困難,這時老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xiàn)困難的環(huán)節(jié),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huán)節(jié);在“品秋”環(huán)節(jié)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老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ǘ┱b秋(8分鐘)
本環(huán)節(jié)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老師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jié)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學生自讀與賽讀,并在學生中互評,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jié)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為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注,并與同學交流。老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yǎng)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yǎng)中注意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ㄈ┢非铮20分鐘)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老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僬页雒抗(jié)詩的點睛之句。
、谠娭锌坍嬃藥追鶊D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ɡ蠋煾鶕䦟W生的討論發(fā)言,板書。)
、圻@首詩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討論為主,老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xiàn)。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老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并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老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了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老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ㄋ模⿲懬铮15分鐘)
這個環(huán)節(jié)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tài)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并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fā)現(xiàn)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xiàn)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老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布置作業(yè):①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谕瓿烧n后“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
在這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tǒng)教學中以老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為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chuàng)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盡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后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我認為這也體現(xiàn)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lián)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為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詩,這就是我本課的說課內容----《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都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詩人蘊含于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網絡交互→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即興創(chuàng)作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望岳》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讀全詩
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蘊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絡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
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們能談談對《望岳》的了解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
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并說出:為什么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后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
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ㄖ链,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chuàng)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涌。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絡交互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鑒賞;在反復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zhí)行者。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現(xiàn)在我想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春》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洞骸肥且黄娨獍蝗坏膶懢笆闱樯⑽摹W髡咧熳郧逑壬プ〈禾斓闹饕卣,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fā),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贊歌。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情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jié),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jié)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xiàn)力,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跟隨作者的步伐領略春之明媚,文之燦然。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設計將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及學情特點,我確立本課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知文章內容,欣賞作品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提高語言表達及散文寫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學情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領會作者細致生動的抒情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致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難點:
體味景物的細致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結合。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優(yōu)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xiàn)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說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回憶春天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
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筑的一些圖片,在這些圖片的放映中來進行導入:
同學們,當樹葉泛黃、秋風習習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想起那與之相反的綠意盎然的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是婉轉動聽的鳥韻,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燦爛溫暖的陽光,還五彩繽紛的風箏……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隨著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一起走進這幅春天的畫卷。(板書課題、作者)
此導入,意在通過真實的圖片敘述叩擊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F(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散文代表作《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等。
對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加文學知識。
(二)聽讀課文——感受春天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將多次采用不同閱讀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取信息,在讀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我將請同學們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詞,并主動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通過聽錄音范讀,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基調,引起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將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理清文章寫作順序。思考
1.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于春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2.朱自清寫《春》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試著在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品味春天
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分角段讀課文,并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并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四)審美訓練——描寫春天
剛才我們?yōu)槟且黄利惖拇汗馑兆恚瑸槟茄笠绲脑娗樗腥,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天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在我們驚嘆這些作家精彩的文筆的同時,你是否也有一些躍躍欲試,想要小試牛刀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展示自己文采的平臺。
仿寫練筆: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圖畫,以夏、秋、冬為話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課堂小結: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春天是美麗的,大自然中美麗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美,用你的筆去描繪美!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了,美觀大方,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又突出了重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8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yǎng)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yǎng)作為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tài)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yōu)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yǎng)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說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說學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活動目的導入導語引人。展示課題。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整體感知范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復述課文。
7、表演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3)多媒體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并作強調。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并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復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tǒng)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質疑提出問題。
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yǎng)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
(1)出示問題。
(2)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原文。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里學到了什么?歸納出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tǒng)一對問題的認識。
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里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于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xiàn)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xiàn)了師生交流,由于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fā)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后“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言。使整個課堂凸現(xiàn)“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yè)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語文說課稿初中】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說課稿03-11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11-07
初中語文《觀潮》說課稿03-13
初中語文《散步》說課稿03-14
初中語文《愛蓮說》說課稿12-05
初中語文說課稿11-22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07-09
《孔乙己》初中語文說課稿03-12
《背影》初中語文說課稿03-14
初中語文《在山的那邊》說課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