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哲理故事 推薦度:
- 兒童哲理故事 推薦度:
- 兒童哲理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熱門)兒童哲理故事15篇
兒童哲理故事1
兩只小青蛙在池塘邊玩耍時,一頭公牛走到水邊去喝水,結(jié)果不小心踩扁了其中一只小青蛙,使其當場斃命。
青蛙媽媽發(fā)現(xiàn)小青蛙不見了,便問另一只小青蛙,他的兄弟到哪里去了!皨寢專懒。”
小青蛙說,“今天上午有一個長著四只腳的巨型怪物來到水塘邊,把我的.兄弟踩進了泥巴里。”
“巨型獸?是不是這么大?”青蛙媽媽一邊問,一邊盡力鼓氣,讓自己盡量變大一些。
“嗯,是的,比這還要大!毙∏嗤苷f。青蛙媽媽再鼓了鼓氣,問道:“是不是這般大小呢?”“對,媽媽,比這個還要再大一些!毙∏嗤苷f。
于是,青蛙媽媽又使勁鼓氣,幾乎快成了一個圓球!坝羞@么大……”還沒等她說完,就把肚子脹破了。
兒童哲理故事2
曾國藩夜讀
曾國藩小時候,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fù)朗讀了不知多少遍,還是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曾國藩還是翻來復(fù)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中國近代最有大本事的人。
兒童哲理故事3
農(nóng)夫正在播種,種子剛?cè)龅教锢,就被飛來的鳥兒們一顆一顆吃光了。農(nóng)夫很生氣,決定在田邊張網(wǎng)逮住這些貪吃的家伙。烏鴉最先撞到網(wǎng)里被逮住了,“嘎嘎,救命!”他拼命地亂撲騰。就在他掙扎想要逃命的時候,農(nóng)夫跑來了!坝憛挼臑貘f!”農(nóng)夫拎起粘在網(wǎng)上的烏鴉,掐住他的脖子。烏鴉難受極了,流著眼淚說:“求求你,善良的農(nóng)夫,放了我吧!我再也不敢偷吃種子了,嘎嘎!”農(nóng)夫見到烏鴉的眼淚,緊握著的手松開了些。“你要是能信守諾言,我就放你一條生路,快逃命去吧!睘貘f聽了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接著,做了一件很愚蠢而且十分多余的事情!盀閳竽牟粴⒅,我將把飛在田地里的伙伴們設(shè)計騙到這里。那樣,您的網(wǎng)里就會有十只,接著會有一百只、二百只的鳥!鞭r(nóng)夫聽了更加生氣,說道:“你這只沒有良心的壞家伙。自己剛能活命,本應(yīng)該勸誡伙伴們不要再被網(wǎng)捕到,你竟然想設(shè)計騙自己的同伴。原來你的眼淚是騙人的啊,像你這樣的狡猾家伙,肯定還會偷吃種子的!闭f完,手上一用勁兒,烏鴉便一命嗚呼了。
小朋友,平時生活中,要做善良的人,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忠于自己的朋友。
兒童勵志有哲理的故事:伯啟自省
傳說夏朝時候,一個背叛朝廷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的'都城,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jié)果伯啟被打敗了。伯啟的部下很不服氣,就對伯啟說:“有扈氏使用詭計,否則我們怎么會輸,F(xiàn)在如果我們繼續(xù)進攻,一定會贏。”但是,伯啟卻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原因?赡苁俏业牡滦胁蝗缢,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睆拇艘院,伯啟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親自操練軍隊。此外,他還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為求得賢良的輔佐,親自上門求教。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小朋友,遇到失敗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啟這樣,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虛心地檢討自己,并能馬上改正自己的不足,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屬于你的。
兒童哲理故事4
偷雞賊
有個人專門偷鄰居的雞。有人勸告他:“快不要偷了,這是不道德的!彼f:“我決心痛改前非,不過我偷癮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難。這樣吧,從今天起我減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應(yīng)及早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簡要分析]
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dǎo)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錯的,為什么不及時改正、還要等到明年呢?
兒童哲理故事5
鄭板橋習(xí)字
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自幼愛好書法,反復(fù)臨摹名家字貼,可進步不大。但他依然很用功,甚至于晚上睡覺時還在妻子的肚子上寫字,一次妻子對他說:“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么?”鄭板橋聽后,猛然醒悟:書法貴在獨創(chuàng),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貼怎么行呢!從此以后,他力求創(chuàng)新,摸索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shù)中,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并一直流傳至今,為世人學(xué)習(xí)。
兒童哲理故事6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
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
漢克問道:“為什么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
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這個兒童哲理小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
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兒童哲理故事7
人和魚雁
齊國有一戶田姓人家,在家大擺筵席?腿酥杏蝎I上魚和雁作為禮物的。主人看了很高興:“上天對我們真優(yōu)厚。∧憧,這些魚兒、雁兒,不都是為我們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嗎?”客人們聽了隨聲附和。座中有一位鮑家小孩,才十二歲,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人也是天地萬物中的一種。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強食的情況,但并沒有什么上天注定誰為誰生的道理。人類選擇可吃的東西做食品,這些東西難道是上天特地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難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來給它們做食物的么?”
[簡要分析]
唯心主義和有神論者總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認人類社會的客觀物質(zhì)性。而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是客觀世界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是物質(zhì)世界發(fā)展的高級階段。鮑家小孩的話,難道不能有力地說明這一點嗎?
兒童哲理故事8
在網(wǎng)上遇到一個失獨媽媽,一年前獨女在一場車禍中離去。但在提及她女兒時,我并沒有覺得她有多悲痛,反倒有一絲樂觀。開始我以為她對女兒的感情很淡薄。
我邊聊邊翻看她的心情記錄。
有一條大概是她女兒剛離去時發(fā)的吧!芭畠,你怎么忍心丟下我?媽媽很想你。”怕又重新揭開她的傷疤,我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你當時是不是很悲傷?”
她發(fā)來一段話:“我的悲傷早死了。看到骨灰的那一刻,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傾倒了。我不知道自己抱著骨灰盒哭了多少天,根本無法接受。后來的一個月我一看到女兒的照片就崩潰!
我頓時愧疚起來,自己不懂那種痛,還自以為是地猜測。
她開始和我主動談起之后的心路歷程。
一個月后,她干脆把照片藏起來,把所有和女兒相關(guān)的東西都鎖起來。很多人勸她:時間就是治愈傷心的.良藥,慢慢就忘了,睹物思人只會越陷越深。但是她并沒有被時間一點點治愈,反而更加絕望,心像被大火灼燒著,好幾次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她又把女兒的照片拿出來,一直凝視,一直流淚。她看著女兒永遠定格的笑容,哭著哭著就笑了。她說她不能讓女兒看到媽媽這么消沉,她要振作,要活下去。
“女兒的笑容拯救了我。我現(xiàn)在想開一點了!彼f。以后她每天都看女兒的笑容。曾經(jīng),那可是她的雷區(qū)。
在我們的觀念里,悲傷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觸景生情。但一個人究竟靠什么才能從悲傷中解脫出來?刻意的忘記和忽視就可以消除一切嗎?不一定吧。開始的時候,它讓你悲痛,最后,它卻讓你解脫。
如海明威所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使我們悲傷的東西,時間久了,我們卻要靠它解脫。悲傷與解脫,兩者激烈沖突,又溫和地達成協(xié)議。什么讓你悲傷,你就得靠什么解脫。讓你悲痛的東西,往往就是解藥。
兒童哲理故事9
笨笨豬家來客人了,爸爸媽媽忙得不亦樂乎。笨笨豬一看:哇,好多客人呀!有大象伯伯,水牛爺爺,還有麻狗叔叔……
咦,怎么咪咪貓沒有來呀?笨笨豬到處找都沒有找到咪咪貓,哎呀,他怎么還不來呀?笨笨豬可想念他了。
“哎,真是,該來的不來。”笨笨豬找不到咪咪貓玩,心里急得慌。
“什么?難道我們不該來嗎?”水牛爺爺聽到了他的話很不高興,甩甩頭走了。
“瞧你干的.好事!眿寢屔鷼獾睾鹬勘控i。
“我,我可沒有讓水牛爺爺走。”笨笨豬著急地說,“哎,不該走的走了!
“什么?水牛爺爺不該走,那就是我該走了?”大象伯伯頭也不回地走掉了。
“真是的,該留的不留!北勘控i著急了。
那些客人們一聽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一個個都走了。
“笨笨豬,你怎么盡添亂呀!”爸爸媽媽氣得鼻子冒煙,“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會說話呢?”
笨笨豬知道自己闖禍了,可他究竟應(yīng)該怎樣說呢?
兒童哲理故事10
有個女人,家庭很幸福,不但生活富裕,先生也很疼愛她。
有一天,她認識了一位年輕人,這年輕人的甜言蜜語使她心動了,兩人發(fā)生不正常的感情。
后來年輕人對她說:“偷偷摸摸的不自由,我們干脆離開家鄉(xiāng),到新天地建立屬于我們的'家!迸寺犃擞X得很有道理。
就趁先生外出時,拿了家里所有最值錢的財物,到港口與年輕人會合。
年輕人說:“你先把東西給我,等我運到對岸再回來載你,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設(shè)想!
女人也認為有理,就把所有財寶交給他,自己留在原地等待。
沒想到,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年輕人就這樣一去不回。
她又餓又冷,可是不敢回去,實在萬般無奈。
突然,她看到一只狼狗銜著一只鳥從她面前跑過去,那只鳥還在奮力掙扎。
狼狗跑到水邊,看到水中有一條魚,就把鳥放下,要去咬魚;結(jié)果魚游走了,鳥也飛走了。
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說:“這只狼狗真傻,已有一只這么好的鳥,居然放棄而去咬魚,結(jié)果鳥和魚都得不到,真是傻啊!”
狼狗回頭說:“我的傻,只不過讓我挨一頓餓;你的傻,卻誤了你一生!”
此時這愚癡的女人才如夢初醒,懊悔地說:“我居然為了那種人,放棄愛我的先生及穩(wěn)定的家庭,毀了一生幸福,這都是貪欲害的啊!”
凡夫總是縱心所欲,雖有短暫的快樂,終究會害了自己。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境界而心動,但是要趕緊提起正念化解貪欲,才不會一時迷失而招來無盡的煩惱折磨。
兒童哲理故事11
“如果在30歲以前,最遲在35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么我就沒戲了!
“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存款吧?”
“要有什么樣的房,要有什么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shù)目可觀呢?”
“這……我還沒認真想過……”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對話。那是一所比較著名的大學(xué),我被邀做講座。對話是在五六百人之間公開進行的。我覺得,他的話代表了不少學(xué)子的人生志向。
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話只不過意味著一種“往高處走”的愿望,但我覺出了我們這個社會,我們這個時代,近十年來,一直所呈現(xiàn)著的種種文化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國還只不過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階段,在國人還不能真正過上小康生活的情況下,中國的當代文化,未免過分“熱忱”地兜售所謂“不平凡”人生的招貼畫了。
而最終,所謂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質(zhì)量,在如此這般的文化那兒,差不多又總是被歸結(jié)到如下幾點——住著什么樣的房子,開著什么樣的車子,有著多少資產(chǎn),于是社會給予怎樣的敬意和地位。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樣怎樣的.女人……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也盛行過同樣性質(zhì)的文化傾向,體現(xiàn)于男人,那時叫“五子登科”,即房子、車子、位子、票子、女子。一個男人如果都追求到了,似乎就擺脫平凡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這一傾向仿佛漸成文化的主流。這一種文化理念的反復(fù)宣揚,折射著一種耐人尋味的邏輯——誰終于擺脫平凡了,誰理所當然地是當代英雄;誰依然平凡著甚至注定一生平凡,誰是狗熊。
一點兒也不夸大其詞地說,此種文化傾向,是一種文化的反動傾向。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下一代,如果他們普遍認為最遠35歲以前不能擺脫平凡便莫如死掉算了,那是毫不奇怪的。
中國古代,稱平凡的人們亦即普通的人們?yōu)椤霸?佛教中形容為“蕓蕓眾生”;在文人那兒叫“蒼生”;在野史中叫“百姓”:在正史中叫“人民”,而相對于憲法叫“公民”。沒有平凡的亦即普通的承認,“公民”一詞將因失去了平民成分而成為荒誕可笑之詞。
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古代的思想家們,關(guān)注體恤“元元”們的記載舉不勝舉。
比如《詩經(jīng)·大雅·民勞》中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太辛苦了,應(yīng)該努力使他們過上小康的生活。比如《尚書·五子之歌》中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币馑际侨绻唤鉀Q好“元元”們的生存現(xiàn)狀,國將不國。而孟子干脆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三國志·吳書》中進一步強調(diào):“財經(jīng)民生,強賴民力,威恃民勢,福由民殖,德俟民茂,義以民行!泵裾摺傩找玻笆|蕓”也,“蒼生”也,“元元”也,平凡而普通者們是也。
怎么到了今天,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在平民們的某些下一代那兒,不畏死,而畏“平凡”了呢?
于是,我聯(lián)想到了曾與一位“另類”同行的交談。我問他是怎么走上文學(xué)道路的,答曰:“為了出人頭地。哪怕只比平凡的人們不平凡那么一點點,而文學(xué)之路是我唯一的途徑!币娢艺,又說:“在中國,當普通百姓實在太難!庇谑,我又聯(lián)想到曾與一位美國朋友的交談。她問我:“近年到中國,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覺到,你們中國人心里好像都暗怕著什么。那是什么?”我說:“也許大家心里都在怕著一種平凡的東西!彼穯枺骸熬烤故鞘裁?”我說:“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彼@訝地說:“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大多數(shù)美國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們中國人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yīng)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嗎?”
我不禁長嘆了一口氣。我告訴她,國情不同,故所謂平凡之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地位,不能相提并論。我說你是出身于幾代中產(chǎn)階級的人,所以你所指的平凡的人,當然是中產(chǎn)階級人士。中產(chǎn)階級在你們那兒是多數(shù),平民反而是少數(shù)。你們的平凡的生活,是有房有車的生活。而一個人只要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過上那樣的生活并不特別難。而在我們中國,那是不平凡人生的象征。
當時想到了本文開篇那名學(xué)子的話,不禁替平凡著、普通著的中國人,心生出種種悲涼。想那學(xué)子,必也出身于寒門;其父其母,必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然,斷不至于對平凡那么恐慌。
當社會還無法滿足普遍的平凡人的基本愿望時,文化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應(yīng)時時刻刻提醒社會來關(guān)注此點,而不是反過來用所謂不平凡人的種種生活方式刺激前者。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平凡而普通的人們,永遠是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shù)人。
我們的文化,近年以各種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太多太多所謂“不平凡”的人士了,而且,最終對他們“不平凡”的評價總是會落在他們的資產(chǎn)和身價上。這是一種窮怕了的國家經(jīng)歷的文化方面的后遺癥。
而文化如果不去關(guān)注和強調(diào)平凡者們的社會地位——盡管他們看上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費神,那么,這樣的文化,也就只有忙不迭地、不遺余力地去為“不平凡”的人們大唱贊歌了,并且在“較高級”的利益方面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眼睜睜不見他們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
這乃是中國包括傳媒在內(nèi)的文化界,包括某些精英們在內(nèi)的思想界的一種勢利眼病……
兒童哲理故事12
山鷹和狐貍互相結(jié)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于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筑起巢來孵育后代,狐貍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貍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貍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貍回來后,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自己的巢里。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干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并從樹上掉了下來。狐貍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里,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于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fù)他,可神會懲治他。
兒童哲理故事13
每天出門前,刺猬媽媽都要關(guān)照小刺猬穿好刺毛衣,因為外面可怕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有了刺毛衣的保護,小刺猬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天。
晚上,渾身是刺的小刺猬回到家,刺猬媽媽趕緊幫它脫下扎人的刺毛衣,然后大家一起光溜溜地洗手吃飯,別提有多美了。
一天,森林里舉辦舞會,小刺猬也想去。它知道,媽媽肯定又會像平時一樣地嘮叨:“穿好刺毛衣再出門,外面壞蛋多,有了刺毛衣就安全了!”可是,參加舞會怎么能穿刺毛衣呢?穿的話,還怎么和別人手拉手、肩并肩地跳舞?
果然,小刺猬出門前,媽媽又一次叮囑它穿好刺毛衣。小刺猬趁媽媽不注意,把刺毛衣藏在沙發(fā)后面,就溜出去了。
呵,舞會可真熱鬧。『寐牭腵音樂,漂亮的燈光,一切都棒極了!一只小老鼠來到了小刺猬面前。
“能和你一起跳舞嗎?”小老鼠問。
“當然可以了。”小刺猬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小老鼠一邊跳舞,一邊和小刺猬聊天:“你也是一只老鼠嗎?”
“不,我是刺猬。”小刺猬回答道。
“刺猬?你的刺被媽媽剃光了?”小老鼠奇怪地問道。
“不是,我今天沒穿刺毛衣!
“太好了!”小老鼠和小刺猬笑個不停。
小刺猬剛走,刺猬媽媽就發(fā)現(xiàn)了它落下的刺毛衣。刺猬媽媽立刻拿起刺毛衣往舞會現(xiàn)場趕。
朋友們跳啊,唱啊,玩得口渴了。大黃狗說:“那邊有個大西瓜,我去切開大家一起吃!
小刺猬聽到大黃狗把自己當成了西瓜,嚇壞了,正巧這時候刺猬媽媽送來了刺毛衣,小刺猬趕緊穿上。
沒過幾分鐘,就聽到傳來大黃狗的慘叫:“哎喲哇,誰帶來的大仙人球?扎得我痛死了!”
從那以后,小刺猬再也不敢隨便把保護自己的刺毛衣脫下。
兒童哲理故事14
殘腿人的不歸路
湖北省某高中一名學(xué)生手刃同寢室同學(xué),導(dǎo)致一名死亡,五名重傷,而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是:當事人腿有殘疾,總覺得同學(xué)們歧視他,便漸漸和同學(xué)們關(guān)系疏遠,最終選擇了不歸路。兇手只是一個未滿十八歲的少年,來自偏遠的農(nóng)村,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重點中學(xué)——恩施一中,面對大好的`前程,缺陷卻成了一只攔路虎,永遠攔住了他前進的道路。
兒童哲理故事15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yīng)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并給了他們一家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能夠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nèi)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余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jiān)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資的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很多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jié)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觀點決定命運,想法決定活法。
看了以上的小故事,如果你現(xiàn)在還不富有的話,哪說明你需要給你的大腦充電,一個人窮一定是腦袋窮,所謂腦袋空空口袋空空,只有持續(xù)的投資你的大腦銀行,你的口袋才會真正的富有起來!
【兒童哲理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兒童哲理故事01-08
經(jīng)典兒童哲理故事03-06
兒童哲理故事[精選]02-21
兒童哲理故事11-03
[經(jīng)典]兒童哲理故事01-01
【必備】兒童哲理故事03-26
兒童哲理小故事02-21
經(jīng)典的兒童哲理小故事02-21
兒童哲理小故事02-17
優(yōu)秀的蘊含哲理的兒童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