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作文>體裁作文> 獨善其身議論文

獨善其身議論文

時間:2023-11-23 07:33:15 體裁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獨善其身議論文

  在現(xiàn)實的學習、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獨善其身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善其身議論文

獨善其身議論文1

  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一個立志入朝為官,報效祖國的年輕人站在高山上,俯瞰大地,頗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氣勢。他心潮澎湃,雙手高舉,正準備吟詩一首,一抒豪情時,忽然聽見一陣怡然自得的吟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年輕人轉(zhuǎn)過頭,但見一襲白衣不染塵,清瘦的老者悠閑地站在他面前。年輕人心中狂喜,這不正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隱世高人——陶淵明嗎?年起任壓下心中對陶淵明的.敬佩與見到陶淵明的喜悅,用盡量平靜的聲音問道:“您是陶淵明?”陶淵明微微點頭。年輕人對陶淵明早有仰慕之情,卻對他隱居山林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于是開口問道:“您如此博學多才,為何不入仕途,為朝廷效力?”

  陶淵明負手而立,淡淡回應:“既然不能有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我又何必入濁世,一爭長短呢?”

  年輕人依舊不放棄,振振有詞地說道:“好男兒應志在四方,兼濟天下。若覺得世道黑暗,那就更應該披荊斬棘,把一切的不合理,一切的不公正,一切丑惡統(tǒng)統(tǒng)埋葬掉,世界自然會迎來大同,開創(chuàng)世外桃源!

  陶淵明不為所動,只是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絲毫沒有因為年輕人的頂撞而生氣,繼續(xù)不急不緩的說:“我本無心涉足俗世,只求獨善其身,安享歲月。而你的‘社會理想論’有些不切實際,社會發(fā)展的問題,應該徐圖改良,若是毀滅舊的一切,則代價太大!

  “可是……”

  年輕人還想爭辯,一位白發(fā)老者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年輕人忙叫白發(fā)老者來評理。白發(fā)老者聽了年輕人的講述,緩緩說道:“是當以霹靂手段,棄舊而圖新也!

  年輕人一拍巴掌:“此言正合我意。只有驅(qū)除腐朽,盡掃黑暗,才能迎來真正的光明,建立起普遍的幸福!

  陶淵明笑而不語,只是意味深長地鋤著雜草。

  老者沉吟一會兒,接著道:“雄心壯志固然需要,但世事沒有一蹴而就的道理,一動須有一靜,一剛方有一柔,有些時候,是要靜下來才好的。你們二人一人主張獨善其身,一人主張兼濟天下,都是根據(jù)個人志向而定的,不存在誰對誰錯,只有找好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和高度,方可成大器!

  說完,老者飄然而去。此時不僅是年輕人,連陶淵明也是恍然大悟,他們靜靜地佇立在山崖上,心中,思緒萬千……

獨善其身議論文2

  “如果你馴養(yǎng)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你我而言,彼此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了!边@是《小王子》中狐貍對小王子說的話,被小王子所需要,使狐貍的存在更熠熠生輝。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只狐貍,想被需要、想被依靠。

  正如西諺所云:“被人需要與幸福一樣,都是生命盛開的花朵!北恍枰,是我們幸福感與安全感的來源。比之從前,管好自己吃飽穿暖的時代早已過去,我們越來越遵從本心去找尋一種自我實現(xiàn),而這種自我實現(xiàn)從何而來?很大一部分是從給予他人的安慰與鼓勵,從回應他人請求幫助的話語,從感到自己被愛、被需要中所獲得。

  如《悲慘世界》的男主人公冉阿讓一朝從市長之位跌落谷底,是珂賽特的存在始終支撐著他,他的鮮活、他的堅定都來源于一個信念:他被需要著。

  當然,我們對于“被需要”的渴求一部分也出于社會對我們的影響。時代的浪潮不斷推進,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緊密。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沒有一個個體可以脫離群體獨立存在,這也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需要與被需要是必然的。

  然而有時,我們的“相互需要”也會被誤解、被扭曲。前段時間一篇“母親因孩子不寫作業(yè)而鬧著要跳樓”的新聞報道迅速占據(jù)熱搜,交織于我心的不僅僅是詫異、不解,更感到了一種深深的'可悲,什么時候母親的愛成為了一種枷鎖,給孩子莫大壓力的同時也禁錮了自己。或許我們都該問問自己,為什么原本的互助互益會最終演變成雙向的痛苦,而我們又該怎么做。

  首先,我認為最關(guān)鍵的是我們應建立一種向內(nèi)的自我身份認同,如果人沒有自我身份認同,而是單一地從外界獲得自我滿足,那么我們就會過于依賴外化的價值,這也就是所謂的單向人理論。

  其次,我們應該在與他人互相需要的關(guān)系中尋找、思考自身價值,而不只是局限于自我的滿足,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通過這一關(guān)系,挖掘自身更多的價值,就像莎士比亞所說的:“獨善其身,也是一種浪費!崩速M的是自我價值被挖掘的契機,浪費的是洞察外界與其他個體的過程、浪費的是超越自我、創(chuàng)新的機會。

  當我們真正能夠平衡需要與被需要,清晰自我認知與外界聯(lián)系,我們也就能成為小王子眼中,獨一無二的那只小狐貍。

獨善其身議論文3

  “既要腳踏實地于現(xiàn)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xiàn)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說。作為新一代弄潮兒的我們,既要腳踏實地,注重自我的發(fā)展,獨善其身;也應以己之才擔當大義,中流擊水,兼濟天下。實現(xiàn)人格理想和倫理責任的融合,是時代對我輩的呼喚與要求。

  錘煉自身的修養(yǎng),推動個體的發(fā)展,是兼濟天下的必由之路。正如熊培云所說,“一個功能正常的社會,不可能只有解構(gòu),沒有建構(gòu)!泵恳粋發(fā)展自我的你,都是社會建構(gòu)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周國平“讓本身成為一塊詩意的土壤”,進而思考自我和存在的奧秘;抑或是蔣勛用“全力以赴的專注”,使生命“凝塑成一種雕塑般的美”,都體現(xiàn)了他們與自我發(fā)展的交鋒與博弈。正是每一個人的自我發(fā)展,構(gòu)建了社會的有序安定。

  而兼濟天下更應該是我們發(fā)展自我的最終目標。倘若人人皆為在天下苦難面前卷而懷之,閉目養(yǎng)神的隱君子,是魯迅筆下“泰山崩,黃河溢,隱士目無見,耳無聞”的扁平看客,又何來碧波蕩漾,水晏河清的時代讓我們得以安穩(wěn)發(fā)展?正如孔慶東多說,“學者應當具備人文情懷,把人間情懷壓在紙脊,方為第一流的學術(shù)。”在遭遇黑色政治旋風席卷卻甘愿肝膽相照,拋顱灑血,不放過一個“吃人的魑魅魍魎”的五四先賢身上;在以筆為椽,著《1984》剖開社會極權(quán)的陰暗面的喬治·奧威爾身上,我們看到了責任擔當與“修之于天下”的人類情懷熠熠閃光,那是對“對無窮的遠方和無盡的人們”的關(guān)懷,那是叩經(jīng)問史,朝山謁水,以發(fā)展之我兼濟天下的擔當。

  然而,如今卻有部分人只為自我的發(fā)展不擇手段,卻毫無兼濟天下的倫理責任意識,最終成為錢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卻毫不羞愧。我仿佛聽到魯迅在風雨如晦中吶喊“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約翰·多恩疾呼“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又仿佛看到熊培云感慨“真正的.慈悲是對人對己的雙向成全,是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責任!弊⒅刈晕业陌l(fā)展的確無可厚非,當若個體被過分放大,我們終將會如雅克·巴爾贊在《從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橫態(tài)木偶”般,毫無敬畏,毫無熱忱,毫無神圣與崇高,以致失去了大先生筆下“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的熱血與責任感。

  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既要有獨善其身的清醒修為,更應有兼濟天下的大情懷,傲骨錚錚,牢記責任。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獨善其身議論文4

  獨善其身有人說演藝圈是個大染缸,掉進去,就是掉了本色,而社會更是如此。大千世界,魚龍混雜。有坦蕩蕩的君子,有長戚戚的小人,有人單純無邪,有人心思縝密。如若有人能如蓮花般活著,出淤泥而不染,擁有一份寧靜,做到獨善其身,恐怕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孟子說:“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比松耙欢温烦,不得志多余得志,這半程正是要我們獨善其身,充實自己。只有這樣,終有一天如魚得水,就可羽化登仙。

  但是,現(xiàn)實卻是殘酷的。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今天的我們才能靜下心來,獨善其身呢?

  獨善其身,需要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蓮之高潔,因為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玉立,時刻守護者自己的心,不被世間污泥而染。它知不能改變一切,便傾盡所有只守候自己的清白,皭然泥而不滓。瞧那清新秀麗的模樣,就像一塊無瑕的玉,再加上那一圈純正的墨綠陪襯著真如剛出浴的美人,碧空里的星辰,直讓人心生歡喜。蓮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獨善其身演繹得轟轟烈烈!

  獨善其身,需要淡泊寧靜的心,方能致遠。黃昏后,燈盞下,捧一簡書,品一杯茶,守著那份淡定,品讀屬于自己的寂寞。那時的孔明躬耕于南陽,不被世人所知。他想:這是上天賜予他輝煌前的寧靜,用這份寧靜磨礪他的心高氣傲。于是,他便在清風中讀史,在竹林泉邊對弈。日觀風云變幻,夜察星斗轉(zhuǎn)移。不問名利,不求聞達。與山間明月為伴,修身養(yǎng)性,冶煉心智。充實的日子隨著日升日落溜走,韶華在溪水長流中沉淀。淡泊的'生活,寧靜的心緒,是孔明獨善其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成就了一代智慧之神。

  獨善其身,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俗世之所以謂俗,就是因為欲望太多,找不到了心的位置。其實只要靜下心來,撥開眼前層層霧霾,傾聽心靈的召喚,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何況也無需理會他人是否理解,只要能留一片凈土,獨善其身,壯大自己的心靈,何必管世間浮云飄飄。那時的陶潛已幡然醒悟,覺今是而昨非。于是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暇觀。遠離塵世喧囂,只留一雙不畏浮云遮住的眼,在靜謐的夜里思索。欣賞“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美景,品味“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汲取自然賦予他傲視山外的力量,在自己的桃花源中獨善其身,在后世青史中熠熠生輝!

  獨善其身,便是選擇了遠方只顧風雨兼程。人生要“獨”,“獨”青蓮;人生需“獨”,“獨”寧靜淡泊,不畏浮云。剩下的就是“澤加于民,達則兼濟天下”之事了。

【獨善其身議論文】相關(guān)文章:

議論文溫暖在人間議論文09-16

考試議論文05-25

議論文經(jīng)風雨方見彩虹議論文09-19

誠信的議論文02-09

選擇的議論文02-21

友善議論文03-02

創(chuàng)新的議論文03-03

心態(tài)議論文03-06

強國議論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