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憑議論文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憑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憑議論文1
自從社會中有了一種叫“文憑”的東西以后,在人才招聘試場中,許多有真才實學,有實踐能力,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文憑的人都被拒之門外。可以說有好一部分的人都被淹沒了。韓愈曾在《馬說》中說過:“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真正的有用之才祗辱于只認得文憑的“相馬者”之手,駢死于下等階級。那些外強中干所謂的“良馬”都上了“戰(zhàn)場”。從小了說,這對他們公司是不利的,那些沒有實踐操作能力的人只會拖公司的后腿,浪費公司的錢財,對公司造成損失;從大了講,這對社會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當然,既然這個社會會叫“文憑”這個東西出現,自然也有有利的一面。因為文憑是他們努力的結果,是他們勞動以后的“報酬”,是一種智慧的象征,讓誰看了都會不由肅然起敬。擁有高等學府的文憑的基本上都是理論上的高手,絕大部分都是實踐操作的精英。這樣可以使企業(yè)有目標性的去選擇他們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其實,在歷史上也何嘗沒有出生寒微,沒有文憑,但有一番作為的人:愛迪生靠僅有的收入買書籍、器材。在工作之余,偷偷的學習、做實驗,漸漸便從一項項發(fā)明中,被眾人認識,名滿世界;大衛(wèi)奧格威以6000美元白手起家,創(chuàng)辦了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年營業(yè)額達數十億美元……
擁有了文憑的`人,的確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就有了一席之地:公司會優(yōu)先錄用,被老板重視,薪水、高級職稱更不在話下。但是文憑,它僅僅只代表過去的成就,過去的成就能夠代替現在以及將來的成績嗎?文憑,我想固然不可取消,因為它告訴我們,它的主人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是當公司在錄取人才時,是否應當把此僅當作參考考慮酌情放寬學歷限制,增加面試、筆試的考核。
文憑議論文2
在大多數人眼中,文憑就是一種證明,一種象征。雖然只是一張紙,但卻代表了一個人,代表了在那個人身上的一切。于是很多人便把文憑放在了首要位置。
我不禁要問:“文憑真的那么重要么?”
現代社會,競爭如此強烈,用文憑來選擇用人的確是一個方便又快捷的方法。但是,能否保證了你選到的人就是你要的那種人呢?我認為,能力還是要重于文憑的。
首先一個人如果拿到了很高的文憑,當然要承認他是一個人才。通過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考試,最終拿到這幾張證明自己的紙,無疑是很艱難的工程。擁有越高的文憑,擁有的考試經驗便越豐富,在眾多的競選中便越易脫穎而出。這種人的的確確擁有很強的理論知識,但是否就保證了他就一定擁有很強的實踐技能?
不一定。就拿我爸爸的一次應聘經歷來說吧。他是個高中生,跟一個大學生(在我爸爸眼中無論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在他口中統(tǒng)一稱為“大學生”)一起應聘。都說是要等電話,可我爸爸等了一個多禮拜了還不見有電話打來。于是他去應聘地點看,一看就正好看見了跟他一起應聘的那個大學生在里面。他心里想著沒戲了,哪知一個月以后那地方打電話來,說是要我爸爸過去一趟。這一去,就直接把他用上了。不管那大學生的'專業(yè)是多么對口,最終不還是沒用他用了我爸爸嗎?還白白損失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就是能力!那大學生固然有文憑,但卻做不好事;我爸爸雖然沒文憑,卻擁有很高的實踐技能,經驗值很高。雖然依靠文憑選人十分快捷,他們也可以講得頭頭是道,滿嘴的專業(yè)術語?烧嬲搅烁蓪嵤碌臅r候,他們便沉默了。挺身而出的就是這些有能力有經驗的人。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比或許不公平。我想說這確實也不公平。也許這個社會本身就存在了太多的不公平。有文憑的沒經驗,有經驗的沒文憑。正是所謂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誰打從一生下來就會有經驗?但我覺得這種現象也只會出現在這種魚龍混雜的狀況下。他們老一輩的干勁沒退,新一代的早就蠢蠢欲動了。新老混雜在一起,又怎么能只憑幾張紙就斷定誰好誰壞呢?
誰都沒有個絕對的好壞之分。這種現象在幾十后肯定會消失。憑紙斷人,只適合于在同一輩人中的競爭,之后便是能力說話了。
當然了,也不能完全迷信文憑這個東西。中國不能說是一個完全誠信的國家,至少現在還不是。就我看來,能力,永遠都重要,心更重要,無心,即使擁有再強的能力都沒用。
【文憑議論文】相關文章:
議論文溫暖在人間議論文09-16
讓的議論文12-28
考試議論文05-25
議論文經風雨方見彩虹議論文09-19
創(chuàng)新的議論文03-03
友善議論文03-02
有關議論文03-12
樂觀的議論文03-01
創(chuàng)新議論文02-25
挫折的議論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