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作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快與慢高中議論文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作文1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其變化之快,令人眼花繚亂。然而,就在這快速發(fā)展中卻也有不少問題讓人思考:在發(fā)展時,我們不僅僅要快,也要兼顧到慢。
快,是前進的動力。
蒸汽時代的來臨,推動了世界工業(yè)化的進程。然而這正是因為瓦特發(fā)明了蒸汽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能在相同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物品,賺取更多利潤。
正是由于人們?yōu)榱俗非蟾嗟氖挛,才會追求快,也只有快速發(fā)展才能夠滿足人們各種物質、精神方面的需求。特別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社會節(jié)奏加快,人們也只有不斷地追求快,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明。所以,快,是前進的動力。
慢,是成事的基礎。
建國初期,中國人民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但是,由于剛剛起步,在理論和思想上沒有深刻認識,急于求成,導致“大躍進”的泛濫,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欲速則不達,大躍進一味強調快速發(fā)展而忽視當時社會的情況,沒有結合實際,導致最后意外的結果。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事,一把鈍的刀起始只有慢慢將其磨礪了,照樣不耽誤砍柴功;相反,如果起始就將鈍刀拿去砍柴,其結果也許就會事倍功半了,這哪比得上磨刀之后的有效呢?所以,慢,是成事的基礎。
一場戰(zhàn)爭要想贏得完全的.勝利,事先就必須要精心準備,慢慢準備好一切,等待時機的來臨。當時機來臨時,一定要把握機會,迅速出擊,占領對方。兵貴神速,在敵方毫無防備情況下,給對方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一拳就能奪得勝利。慢就是戰(zhàn)前的充分準備,以此來增加自己的機會,為接下來的戰(zhàn)事做好基礎?炀褪菓(zhàn)爭中的迅速出擊,打敵方一個措手不及,不給敵方喘氣的機會,把握瞬間的機會,一舉消滅對方。
由此可見,戰(zhàn)前的充分準備,是慢;行軍迅速,是快:這是戰(zhàn)爭中取勝的關鍵。而慢與快的辯證關系大抵也是如此的。
慢是成事的基礎,快是前進的動力。快與慢緊密結合,也就為事業(yè)成功增加一份機會。要在這信息爆炸、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中生存,尤當要注意快與慢的有機結合。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作文2
快與慢,他們各具特色。在生活中,我們既不能盲目地追求快,也不能執(zhí)著于慢,選擇快還是慢,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眾所周知,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爬行的速度很慢,但他最終能爬到終點,贏得比賽;而白兔跑的速度很快,最后卻輸了。這則故事也不是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反省機會嗎?
細細想來,中國的經濟已位于世界前茅了,而為什么中國的人民卻感受不到在如此龐大的經濟下感到幸福呢?我想,這應歸咎于中國只想著GDP的快速增長,而沒有好好的慢下來,想想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如道德、社會救助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問題,我們的社會道德水平跟不上經濟發(fā)展水平,小悅悅事件,18個路人經過,也無一人把小悅悅抱起來;黑心豆腐、毒奶粉,危害百姓;還有裸體求助,只為500元的住院費,我們的社會救助制度不完善……這一些是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經濟快速,而沒有感到百姓疾苦的腳步,是不是該慢下來,完善各種制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步伐也是不是應該快起來呢?而我真心希望中國能把握這種快與慢的節(jié)奏,統(tǒng)籌全局,讓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強國。
再者,在社會上,其實也有那么一些人懂得把快與慢控制得很好。朱德庸,他以前是一個一味追求快生活的人,一天干十四五個小時工作,結果患上了因勞動過度所引起的疾病,但后來,他意識到“他活在世上,只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忙忙碌碌地過日子!比欢,他過上了一種慢生活,并且做的事比以前更好,自己生活的很舒服,過這樣的慢生活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有一些慢,我們是不可取得。近日,中菲因南海黃巖島的歸屬引發(fā)主權爭議,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政府一直對此事采取溫和手段,想通過和平手段解決,而菲方采取快速“進攻”,把島嶼包圍,中國的軍艦也不能靠近,而黃巖島本來就是中國的!中國為什么要這么慢,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而在外交政策上卻顯得太慢了,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是否要進行修改了。這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快與慢,要想把握住它,就必須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好快與慢這個“度”,你就能通向成功的大門了!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快與慢的議論文11-08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07-10
高中關于快與慢的議論文05-16
快與慢議論文03-28
快與慢的議論文05-23
快與慢高中議論文【必備13篇】08-01
高中快與慢的議論文4篇(薦)01-06
[必備]快與慢議論文11-07
快與慢的議論文[精品]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