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范文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2、學習兒歌的問答句式,體驗仿編兒歌的樂趣。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課件PPt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2、活動難點:在掌握兒歌問答句式的基礎上,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1、 以情境導入課題
師:今天,有幾只小動物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戲,可是這些小動物不小心露出了尾巴,請你們猜一猜它們分別是誰的尾巴!
提問:這是誰的尾巴呢?它的尾巴長的怎么樣呢?像什么?
2、 指圖問答游戲:誰的尾巴
師:誰的尾巴長?
幼:猴子的尾巴長。
師:誰的尾巴短?
幼:兔子的尾巴短。
師:誰的.尾巴像把傘?
幼:松鼠的尾巴像把傘。
師:誰的尾巴像把扇?
幼: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3、教師指圖完整地示范朗誦兒歌
師:老師把你們和小動物玩的游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做《誰的尾巴》。
提問:老師剛才朗誦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4、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2)分兩組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朗誦兒歌。
5、語詞替換,嘗試仿編兒歌
師:小動物的尾巴真有趣,有長的、有短的,有像把傘的有像把扇。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呢?它長的什么樣?
。1)出示公雞、鴨子、老鼠的圖片
提問:師:誰的尾巴彎?
幼:公雞的尾巴彎
師:誰的尾巴扁?
幼:鴨子的尾巴扁
師:誰的尾巴長?
幼:老鼠的尾巴長
6、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回家把這首好聽的兒歌分享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活動內容目標明確,趣味性強,符合小班年齡特點,教師教態(tài)大方自然,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中學習,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好!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qū)分高矮,掌握區(qū)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課件:數(shù)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游戲,激發(fā)興趣。
老師說“高”,小朋友說“矮”,同時蹲下;
老師說“矮”,幼兒小朋友說“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 學會區(qū)別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請幼兒和伙伴比一比,說出:誰高誰愛?誰和誰一樣高?
(2)數(shù)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
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
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只長頸鹿在地上,一只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
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么?
(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
小結:比較高矮時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數(shù)學卡:3-4比較概念
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
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
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說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3)討論: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4)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4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請幼兒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游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jié)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后,音樂停止,幼兒說出兩人比較的結果。游戲反復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結束
活動評價,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的內容,學習象聲詞“啪嗒啪嗒啪嗒”。
2、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講述故事。
3、體驗大家一起睡覺覺的溫馨感覺。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背景圖;木偶小娃娃,小豬,小羊,小白兔各一個。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理解故事的內容,學習象聲詞。
2、活動難點: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1、完整地講述故事。
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稱叫《睡覺覺》。
提問:晚上,天黑了,有誰在大床上睡覺?
2、感知理解故事。⑴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是白天還是晚上?
你哪里看出是晚上?(星星月亮)
在圖片上你還看到了什么?(一張大床)
晚上睡覺的時候你躺在床上有什么感覺?(舒服)
、浦鹨怀鍪灸九,運用象聲詞和動作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提問:“啪嗒啪嗒啪嗒”誰來了?(按故事中角色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進行講述)
嘟,小娃娃鉆進哪里了?(被窩里)
教師:哇,床上真舒服!……
3、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運用象聲詞講述故事。
老師操作木偶,幼兒跟隨老師練習講述故事。
4、觀看木偶表演,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
小娃娃、小豬、小羊、小白兔在一起睡覺真舒服。∵有許多小動物也想來和大家一起睡覺,回家以后,你們可以學一學小動物們的動作,一邊表演一邊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對幼兒園的生活還比較陌生,開展系列的午睡活動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在活動中一開始我先用動作暗示引導幼兒說出晚上最明顯的特征,讓幼兒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感知白天與晚上的區(qū)別。然后讓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故事情節(jié)做一個猜測,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同一種模式的提問、講述方式造成了幼兒學習疲憊,如果老師用猜謎語方式引出小兔等,通過猜想再次激起幼和學習的興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當幼兒了解故事中的情節(jié)后,教師逐步退位,在講述語分語句時放慢速度,并留有停頓、空白,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自已說”的能力。在最后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有意識地減少故事角色的講述,避免重復講述中幼兒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現(xiàn)象。對于部分只愿意傾聽的幼兒教師用創(chuàng)編角色動作方式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喜歡書、愛看書、愛護書的良好習慣。
2.培養(yǎng)友好合作及交往能力。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的來源是由于教師發(fā)現(xiàn)在我們班級里竟然會有一半以上孩子的家庭里沒有圖書,而從孩子拿到幼兒園的玩具來看,家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重視大大的不夠,所以近階段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開始對圖書產生了興趣,但是由于家長的不重視,孩子看圖書的認識、習慣不好,有的甚至把圖書當作玩具耍著玩,于是教師預設了本次教學活動。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告訴幼兒“書寶寶”的秘密為一條線索,引導幼兒對圖書的認識。在活動中教師還有意識的讓孩子利用同伴的影響使幼兒對圖書產生興趣。在活動中,還較注重對幼兒愛護書寶寶美好情感的培養(yǎng)。
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的書。
教師說明書和小朋友一樣都有一個名字。
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書的名字。
2.認識封面和封底。
教師介紹書寶寶有封面和封底。
看看封面上有什么?
3.閱讀書寶寶。
幼兒集體看自己的書寶寶。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書寶寶的內容。說說自己做喜歡書寶寶的哪一頁?上面畫了些什么?說出這個畫面的'意思。
師:小朋友學會了看書就能知道很多的事,會變得更聰明。
4.互相交換書寶寶。
某某小朋友的書真好看?你想看嗎?那你想個什么辦法呢?
老師肯定互相交換的方法。
建議小朋友回到教室后互相交換書寶寶看。
5.愛護書
以傷心的書寶寶引出,書寶寶怎么會這樣的?
討論:怎么樣是對書寶寶好?
教師:看書的時候要一頁一頁的翻,輕輕拿輕輕翻,別把書寶寶弄壞、弄臟了。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huán)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jù)小班幼兒學習數(shù)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shù)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shù)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ㄒ唬、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文章。出自大?。吧幼。師網(wǎng)。"(想)每個小朋友和一只小雞做游戲。
。ǘ、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里沒有小雞,現(xiàn)在怎么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guī)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蛋?”
sp;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xiàn)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xiàn)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干,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xiàn)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ㄋ模⒅v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xiàn)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反思:
根據(jù)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jīng)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qū)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顒又,老師能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采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并通過反復的游戲,使
幼兒能正確區(qū)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shù)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fā)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
2.知道勞動是光榮的。
活動準備
農民在田間勞動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田野中觀看勞動(如鋤地),讓幼兒講一講,老伯伯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請老農介紹自己的`勞動)看老農鋪稻草,說說他是怎么鋪的,并幫著鋪;看農民挖番薯,也可自己動動手。
2.集體討論:出示農民在田野中勞動的照片,如耕田、拔稻草,說說他們在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蛇@些事?看了他們的勞動有什么想法?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向家長了解更多的勞動內容,并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旋律,學習有節(jié)奏地做動作,感受律動歡快的情緒。
2、借助彩綢,簡單創(chuàng)編,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音樂。
3、樂意用彩綢跳舞,在游戲中表現(xiàn)自己的.快樂。
活動準備:
用人手一份彩綢制作的一朵大花、音樂磁帶、錄音機、風婆婆和花仙子的掌圖。
活動過程:
一、尋找花仙子——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繞圈跑。
二、歡迎花仙子——看花、開花、聞花、歡迎花(聽音樂又節(jié)奏拍手)。
三、在游戲中學習律動第一段。
1、有節(jié)奏地聽著音樂發(fā)彩綢人手一份。
2、用彩綢做開花的動作并結合音樂有節(jié)奏的做往各個方向做開花動作。
3、學習跳轉、揮彩綢動作(利用風婆婆的情節(jié)引導)。
4、揮彩綢轉一圈,結束時用身體動作開花定格。
5、聽音樂嘗試表演第一段。
四、創(chuàng)編律動第二段
1、幼兒自由用彩綢創(chuàng)編動作。
2、教師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提取并集體學習。
3、聽音樂嘗試表演律動第二段(加入幼兒自創(chuàng)的動作)。
五、完整快樂地表演律動:彩綢舞
六、結束活動:整理彩綢。
延伸活動
表演區(qū)愉快地進行表演。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 | 小班陶藝:蘋果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