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07-22 08:44:52 教案

(集合)語文教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語文教案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默讀課文,并能有條理的講述這個故事。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安培專心研究科學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會講述“黑板”跑了這個故事。

  學會默讀課文(動嘴,不動聲)。

  教學難點:

  課題上,黑板兩字,為什么要加引號,黑板指什么;

  通過讀課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專心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有關安培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能讀正確、流利;學會默讀(動嘴不動聲);書寫生字:數(shù)搞 考 始 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 14 “黑板”跑了

  學生齊讀課題

  2黑板沒有腳,怎么會自己跑了呢?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1自讀

  要求:準字音,通句子,給課文標上自然段。

  2檢查

  安培 物理學家 搞科學研究 聚精會神

  思考 計算 演算 豎著 粉筆

  移動 掏出 開始 結果 車廂

  熱鬧 準備 繼續(xù) 車輛 只顧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學生默讀課文

  做到:動眼(拼音和字一目雙行)、動腦、不動聲。(教師檢查)

  4分段指名讀全課文

  5齊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6討論交流

  三學習生字:數(shù) 搞 考 始 計

  1齊讀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師范寫。 3學生完成《習字冊》。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這個中心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課文講了誰的故事?

  板書:安培

  二討論理解課文

  課文用一句話來介紹安培。請找出來讀一讀。

  1學第一段

  (1) 學生自由讀

 。2) 指名讀

  (3) 怎樣讀好這句話?

  (4) 相機圈出: 法國 著名 物理學家

  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課文就舉了一件事,來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什么事?

  討論;

  對,安培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是黑板。所以,課題黑板跑了,其實是------------跑了。所以課題上加了引號。用來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馬車車廂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課文的哪些句子能說明安培搞科學研究的的確確非常專心。

  2學習二--五段

  分小組討論,找出句子讀一讀。(在課文的第二--五段中)

  全班交流討論,并隨機指導朗讀。

  安培這樣專心,用課文中的一個成語來說,叫---------聚精會神

  陸老師還送給大家一個成語:全神貫注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學習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生字:備 粉 移 精;練習講故事;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講故事

  1齊讀

  2出示題綱:

  介紹安培

  講清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怎樣把馬車車廂的后壁誤認為黑板。

  3同桌互講

  4指名講(評議)

  二補充練習

  1做口算時題時,我們常常需要( )。[心算 計算 演算]

  2愛迪生是世界上( )的科學家。[著名 獨一無二]

  3上課時,我們應該( )聽老師講課。[仔細 專心]

  4我下定( )把字練好。[小心 決心]

  三學生書寫生字:備 粉 移 精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帶有木字旁的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許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聯(lián)系起來記。 2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字,激發(fā)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主動識字的興趣。 3、學會比較形近字,并能認真書寫。 4 、通過讀句子和朗誦古詩,達到鞏固積累語言文字的目的。

  二、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利用漢字偏旁表意的特點提高識字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玩一個有趣的轉(zhuǎn)盤游戲。(顯示“木”)小朋友們認識這個字嗎?

  二、“我會認”

  出示轉(zhuǎn)盤 過渡:聽到同學們的回答,“木‘字的朋友也來了,你們瞧。(點出轉(zhuǎn)盤) A、你們認識嗎?(引導學生自由認讀) B 、請3—4位同學大聲認讀。(注意讀準字音) C、學習小組開火車認讀。 D 、這8個字里藏著一個秘密,聰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導學生觀察轉(zhuǎn)盤上的8個字與木的關系) E、為什么這些字里都有個“木”字呢?請各小組的同學討論。如“機”,原來的意思是織布機,后沿用為機器!靶荨保梢岳斫鉃槿*在樹旁休息。 F、做游戲“玩轉(zhuǎn)盤”,猜字謎。 G 、課外延伸:除了老師帶來的這些字以外,你還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想一想,找一找,記一記。)

  三、“我會讀”

  1 、激趣導入;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ヒ粋有趣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有許多小朋友們常見的字。(點出“我會讀”) A 、小男孩在讀什么?(出示電影院)你會讀嗎?你是怎么會讀的?(引導學生說) B 、引導學生觀察:標牌大都掛在大門邊或大門上,你們注意過嗎?結合圖,出示書中的6個標牌,學生自由讀。 C 、出示6幅圖,學生互相討論,交流選出合適的標牌貼在圖上。 2 、識字比賽。 在展示臺上有很多標牌,請各小組的同學找到自己會認的字后,把它輕輕地摘下來,等一會兒介紹給大家。如果你遇到不認識的字,也可以先問問同學或老師,再把它記下來。最后看哪個小組對的字最多。 A 、分小組活動,討論,認字,摘卡片。 B 、活動交流 C 、教師抽查獎勵 3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發(fā)法。 A 、小朋友們會人這么多字,能不能告訴老師,平時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字? B 、原來,在商店的廣告牌上,路標上,高樓大廈上,我們都可以認識很多很多的字。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 C 、模擬情境表演:現(xiàn)在我們在大街上,這位同學遇到了不認識的字,可以怎么做? 4 、鞏固練習,做游戲“爬好漢坡” A、每小組發(fā)一張空白山坡圖,小組的.每位同學都貼出幾張自己準備的標牌,讀一張上一級,看誰先爬到山頂,誰就是可以拿到山頂?shù)摹昂脻h旗” B、各小組做游戲,教師巡視,檢查。

  四、擴展練習:

  從家中的包裝袋,廢報紙或紙盒上找出漢字,剪貼到自己的識字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區(qū)分字形相近的字,力求書寫美觀、工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寫一寫

  1 、出示生字。 A 、請小朋友們仔細比一比,這些排在一起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選擇說一組。 B 、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由說,教師巡視、參與?梢砸龑W生用猜字謎的形式說。如:多一筆:“十”字下面加一橫“土” “日”字里面多一橫“目”“小‘字去鉤多一撇“少” 變一筆:“天”的捺筆變彎鉤“無” “手”的豎鉤變彎鉤“毛”“田”上出頭下彎鉤“電” 寫字。 A 、強調(diào)關鍵比畫。 B 、注意強調(diào)寫字姿勢,教師巡視。 C 、請同學把自己感覺最滿意的作品擺在實物投影下,讓全班同學欣賞、評價。

  二、我會讀

  1、出示三句話。 A 、看誰讀得最認真,能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話中相同的地方。 B、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相讀。 2、教師抽查。 A、指名學生讀。 B、這樣的句子我們好象在哪里見到過,考考誰的記性好?(南瓜越老皮越黃) C、擴展 加入幾幅電腦動畫,如:刮風的畫面,風越來越大,小朋友的個子越長越高。夏天到了,越來越熱。

  三、讀讀背背

  1 、激發(fā)背古詩的積極性。 過渡:同學們平時都很愛背古詩,現(xiàn)在就請把自己愛背的古詩展示給同學們,看看哪位同學記住得最多。 A 、學生自愿參與。 B 、背完后,評選出背古詩的小能手。 2、今天又要介紹一首新的古詩《鋤禾》,一定有同學聽到過這首古詩,會的同學可以跟著老師一起讀。 A、出示掛圖,配樂,范讀。 B 、吸、引學生并激發(fā)他們讀的興趣,引導學生自發(fā)跟讀。 C、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古詩讀正確。(自己讀,與同桌互讀,4人小組和讀) D、教師抽查。 E 、學生評議,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 3、感悟詩意。 A 、學生反復朗讀后,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并根據(jù)個人感悟做動作。 B 、學生做擦汗的動作,可以借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詩意。(天人、活重) C、知道背誦,注意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避免拖腔拉調(diào)的齊讀。

  四、課后延伸

  找一找還有哪些詩或兒歌是寫農(nóng)民伯伯的,讀一讀,背一背,看誰記得多。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復韻母ao ou iu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復韻母“ao、ou、iu”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過程與方法:會在四線格內(nèi)抄寫ao ou iu 3個復韻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普通話,學好拼音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復韻母“ao ou iu”的發(fā)音;了解“iu”的標調(diào)。

  教學難點:

  “ao”“iu”的發(fā)音,口型唇位到位,才能正確發(fā)音

  教學準備:

  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哪三個音?(ɑi ei ui)

  2.我們把ɑi ei ui叫什么?(復韻母)

  3.抽讀卡片,重點區(qū)別ɑi ei的發(fā)音。

  二、學習新知

  1.激趣導入

  (1)出示單韻母卡片:a、o、e、i、u、ü。(齊讀)

  (2)從這六張卡片中找出二張拼成我三個復韻母。

  請學生上臺拼卡片并指導說話

  a和i在一起ai、ai、ai

  e和i在一起ei、ei、ei

  u和i在一起ui、ui、ui

 。3)導入:單韻母的本領可真大呀!除了能組成“ai、ei、ui”外,還可以組成另外的新朋友呢!

  2.初步認形。

  學生翻開書本漢語拼音第10課。認識ao ou iu

  師板書:ao ou iu

  3.讀準音。

 。1)指名讀。

  (2)不會讀的小朋友,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圖來猜出讀音。

  像第一張圖,圖上畫的是五環(huán)旗,是奧運會的標志!皧W”字就是“ao”的第四聲。

  第二張圖上畫的是海鷗,“鷗”就是“ou”的第一聲。

  第三張圖畫的是鯨在游泳,我們就可以推出這個復韻母念“iu”。

 。3)聽錄音讀→同桌互聽互讀→全班抽查→正音。

  4.讀讀四聲。

  自由讀→同桌指讀。

  師任意寫“ao”的`四聲,學生讀,開火車讀。

  生標“ou”的四聲→糾正→各種方式讀。

  生標“iu”的四聲,注意與“ui”比較,兒歌記憶——小i在前iu、iu、iu,小i在后ui、ui、ui,同時強調(diào)“iu”的聲調(diào)標在“u”上。

  5.做手勢齊讀板書,抽讀。

  6.“比耳朵”游戲:師讀帶調(diào)韻母,生上臺指出韻母,

  課間操。

  iū ,iū ,什么iū ,語文寫字得了優(yōu);

  iú ,iú ,什么iú,魚兒魚兒水中游;

  iǔ ,iǔ ,什么iǔ ,你是我的好朋友;

  iù ,iù ,什么iù ,上下樓梯要靠右。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讀ao ou iu四聲。

  2.ao ou iu四聲的書寫。

  板書設計:

  āo áo ǎo ào

  ōu óu ǒu òu

  iū iú iǔ iù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1、點撥引導。

  (說明:本文內(nèi)容比較艱深,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難點。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撥、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生互動。

  (說明:通過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篩選文中各種信息,掌握篩選信息的一些技能。)

  媒體設計

  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思路

  一、由題目導入課文

  先簡介導言(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本文文體有一個了解,直接醒目),再請學生介紹達爾文、進化論,教師補充,運用多媒體展示《物種起源》一書及作者的照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二、明確本課學習重點

  1、請學生速讀課文,畫出本文的思路圖,分組交流。

  (說明: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yǎng)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能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學生說出所畫的關鍵句,而后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xiàn)著文章的旨趣,標示著文章的思路,顯示著文章結構的特點。其類型為:①從內(nèi)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提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標示主要事理的語句。第1段“..我之所以說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②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總結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nèi)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說明內(nèi)容的推進。如第4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第5段“因此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這個過渡句提示下文的主要內(nèi)容。③從出現(xiàn)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diào),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層次。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復說“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nèi)容人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人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說明:篩選關鍵句,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不難。但如何篩選得正確、準確,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導。教師可以先試著讓學生總結規(guī)律,然后一定要給學生講明白?捎没脽羝@示出來。)

  3、欣賞品味。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jīng)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這種精神的文字。

  明確:第1段,從“遠航”到“現(xiàn)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時十多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tài)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結合注釋,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zhì)”;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地刊印出來”避免使別人“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tài)度及謙遜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tài)度。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說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很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遜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說明:從對文字表層意義的闡明深入到對文字深層含義的探究,從了解偉大科學家的基本觀點、理論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這不僅是在完成教學目標,也是在教會學生如何解讀文章,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與作者。)

  三、布置作業(yè)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2,請同學們思考達爾文“進化論”的“適者生存”的觀點是否適合于人類社會,它與“關懷底層”是否矛盾? (王岱)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奢侈品、孤芳自賞、蠢蠢欲動、物我兩忘、拘謹、不茍言笑、歪打正著、敝帚自珍”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圍繞“我的第一個筆記本”寫了哪幾件事。

  4.繼續(xù)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文中比喻句運用的好處。

  (二)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以閱讀為主,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和朗讀,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情感的目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升華感悟。

 。ㄈ┣楦、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理解和朗讀,體會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以及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在讀中了解并感悟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以及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和朗讀,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播放歌頌老師的歌曲:《老師我總是想起你》。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能談談你們最喜歡的一件東西或自己最喜歡做什么?

  2.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事兒,有一位作家,他小時候也喜歡一樣東西──硬皮筆記本。而且,他的筆記本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吧!

  設計意圖:這一課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貼近,極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引入課文,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內(nèi)閱讀課文,交流生字的字音和詞語的理解。

  3.班內(nèi)交流字音和詞語的理解。

  4.各小組委派一名組員開火車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

  5.感知提問:這篇課文圍繞著“我的第一個筆記本”

  重點寫了哪幾件事?

 。ㄋ募拢阂皇恰拔摇钡玫焦P記本后勤奮寫作;二是“我”在英文課上寫作,筆記本被沒收;三是班主任不但沒有批評“我”,還把我的筆記本送去展覽;四是“我”的筆記本被偷后,老師激勵我不要灰心,要堅持寫作。)

  設計意圖:這一步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主動學習精神,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提出的感知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出發(fā),把握作者的敘述思路,建立起學生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為后面中心問題的理解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第二課時

  三、品讀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老師提出中心問題:這篇課文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動你?在文中勾畫出來,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自學后,在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最后在全班交流。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閱讀感悟:

 。1)“我想,如果我能將這個筆記本寫滿的話,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書了!我為這個愿望而隱隱激動,自然寫得就越發(fā)勤奮。”

  “筆記本已經(jīng)將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殼的小鳥一樣蠢蠢欲動撲棱棱要飛了!

  這兩句話表現(xiàn)了“我“強烈的寫作欲望,急于想完成自己“創(chuàng)舉”的迫切心情。這個地方要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什么激動,他在激動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英文老師對待筆記本的'態(tài)度:“拿走我的筆記本迅速地翻了翻”、“高聲地質(zhì)問”、“把筆記本‘啪’的一聲扔在講臺桌上”、“頭也不回地離開”,與班主任老師對待筆記本的態(tài)度:“批評了我一句便讓我坐下”、“鼓勵了我一番,說我寫得不錯”、“我想把它送到校史展覽室展覽一下”,讓學生細讀并體會兩位老師的言行,結合自身體驗,評價兩位老師的做法,及對學生的教育作用,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

  (3)“看有老師和同學翻看它,心里漾出一種異樣的感覺,是以后我的第一本書出版時都無法相比的感覺:一種小小成功的感覺,一種自信心像船帆被風鼓滿,輕輕地蕩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覺。”

  這是作者筆記本展出后的一段心理描寫,要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這時的成就感:“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4)“我至今清晰地記得那天老師告訴我筆記本被偷走的消息之后安慰我的話!

  “至今清晰地記得”說明這件事對作者一生的影響,老師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一生都獲益匪淺,終生難忘。老師的這段話一方面肯定了學生的能力“說明你寫得不錯,還有些價值,要不他干嘛偷走”,一方面激勵了學生“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寫了一大半手稿都丟了,可后來仍堅持寫完了,所以你不要灰心”,正是這樣的鼓勵,引導作者走向成功的彼岸。

 。5)“好的老師是好的舵手,總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處地引向?qū)掗煹乃颍畠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

  結尾一段點明了主旨,耐人尋味,意蘊悠長,情感上得到升華。“好的老師是好的舵手,總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處地引向?qū)掗煹乃颉保嬖V人們,好老師給予學生的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可以幫助學生駛過生活的煩惱和障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更好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身價值。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詩句的引用,既表現(xiàn)了老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產(chǎn)生的積極任用,又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贊美之情。正是由于老師的鼓勵,作者才成為了一位有名的大作家。

 。6)作者肖復興文筆清雅,語言質(zhì)樸,文中有幾個比喻句可謂神來之筆,在理解課文遇到時讓學生體會體會。

  “筆記本已經(jīng)將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殼的小鳥一樣蠢蠢欲動撲棱棱要飛了”,生動了寫出了作者急于完成自己的“作品”的迫切心情。

  “筆記本的紙面不住地翻動著,像受驚的小鳥抖動著羽毛”、“我像是一條犯了錯的小狗耷拉著尾巴”,形象寫出了作者犯錯后的惶恐和懊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整合地析讀文本,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借文本去揣度作者的心,既交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又讓學生學會真正地用心去體會一篇文章,這不但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讓學生聯(lián)系有關語句理解,是在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的方法。

  四、情感升華,感情朗讀。

  1.文章都是有感而發(fā),你們覺得作者的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以及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那么,你們就帶著作者的這種情感,把這篇課文再讀讀吧!

  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正確的朗讀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礎,有感情的朗讀是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前提。這一環(huán)節(jié)正是為了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讀表達出來,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朗讀和表達能力。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交流課前搜集的作者資料。

  2.正是由于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作家肖復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小時候這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的觀感,寫出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課前,同學們也談了自己喜愛的東西和事情,我們也學著作者把它寫下來,好嗎?

  3.課下自主賞析。

  推薦作者的其他作品:《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荔枝》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者的語言特色。

  設計意圖:向作者學習,進行仿寫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一誦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二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設想:

  從第五冊開始,文言文集中編排單元。這給學習文言文帶來了方便,也提出了問題。方便的是,集中學習文言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文言語感,以新帶舊,學起來比較容易些;問題是,前面四冊教材的文言文數(shù)量較少,而且與現(xiàn)代文混合編排在一個單元里,可以說,學生對文言文還比較生疏,這又給集中學習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前面的準備不足。

  因此,五六冊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有一個總體設計,由淺入深,遵循學習文言文的規(guī)律,按照教材的規(guī)定,從誦讀訓練開始,在“讀”上下功夫。然后,再逐漸的深入到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去。

  讀文言文,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好停頓,主要指句中的停頓。一個長句中,哪個詞與哪個詞連在一起讀,不該連在一起讀,就決定了句子內(nèi)部的自然停頓。讀好句中的停頓,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讀能夠成誦。背誦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冊教學的重點。所以,加強讀的訓練,有益于背誦。

  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規(guī)定,能夠領會文句的大體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學中,不一定要直譯課文,大體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在這個基礎上,著重指導學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課文中遇到的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意義不同的詞,一詞多義的詞,以至通假字、虛詞等,選擇重點的,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或用法。所謂重點,一般來說,限于課后練習所列的詞語。

  本課教學目的,依照以上的認識而制定。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乃至作業(yè),都從教學目的出發(fā),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讀準下列字音:

  仞懲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齔匱亡(亡以應)厝朔

  二讀好下邊句子中的停頓:

  1、懲山北之塞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5、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三借助教材上的注釋。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教師不予指導。

  二、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fā)現(xiàn)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三、訂正讀音。

  教師逐一出示寫有下列字的卡片(或?qū)⑾铝凶旨袑懺谝粔K小黑板上),請學生個體回答,集體訂正。正音時,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字詞的意思。為后邊了解課文內(nèi)容做準備。

  萬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擔者叩石

  箕畚始齔窮匱亡以應一厝朔東

  四、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放聲讀一遍課文。教師提示:注意讀準字音。

  [說明]至此,學生已經(jīng)讀了三遍課文,聽讀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釋詞),可以說,教師借助“讀準字音”這一要求,基本上實現(xiàn)了熟讀課文的目的。在反復的朗讀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對課文內(nèi)容有所了解,這就為完成后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打好了基礎。但這并不算完全達到了“讀”的要求,下一步,通過指導“讀好句中停頓”,再讀課文的重點語句,并為完成“了解課文內(nèi)容”這一教學目的進一步做鋪墊。

  五、讀好停頓。

  教師逐一出示下列語句(制成卡片,或?qū)懺谛『诎迳希,請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后,對為什么這樣讀作一點解說。其間,隨時提示學生會借助注釋來讀,慢慢培養(yǎng)使用注釋的習慣。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為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壅f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jù)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系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于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里沒有標示出來,是為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為讀好停頓,一是為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著讀文言文數(shù)量的增多,尤其是隨著對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六、試譯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jù)書上注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壅f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了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chuàng)造了較準確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條件。提倡借助注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了解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使后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七、集體討論。

  每一組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全班研究、討論。意見不一致時,教師適時給予點撥。

  待學生沒有問題再提,教師提出下列語句,指定學生說出大意,以檢查剛才學生們自譯的效果,也是將重點突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語句,學生們已提出,此時教師不必再檢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陽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5、叩石墾壤

  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八、聽讀課文。

  教師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不看書。

 。壅f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前面讀、譯、議的基礎上,通過聽讀,回憶強化學生對課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對前面施教內(nèi)容的小結。

  以上,可安排一課時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積累文言常識。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內(nèi)容。(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意思嗎?(本文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認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為什么?

 。ㄓ懻撨@個問題,要緊扣課文內(nèi)容。要點是①愚公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決心移山的——“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②下定了決心移山,就毫不動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結尾,終于感動了天帝,將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說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回答要點: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是聰明。因為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于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聰明。課文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呢?

 。鎸щy,要敢于斗爭,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會取得成功。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聰明的)

  5、怎樣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ㄟ@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6、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

  [說明]這6個討論題,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兩點注意:①學生的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寫參考答案一樣,重要的是看他們的理解。②第5題,學生可能答出反映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局限”這一類內(nèi)容,教師注意引導。

  二、詞語練習。

  學生做課后練習三、四。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文言常識。先個體做,后全班訂正。

  有條件的,可適當補充以下內(nèi)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無)

  一厝朔東(厝——措)

  無隴斷焉(隴——壟)

  三、背誦課文。

  背誦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應”。

  方法:給2—3分鐘自己背;然后,教師讀這段話,學生隨之默讀(不看書);請若干學生站起來試背,全班背。大約5—7分鐘完成。

  四、擴展研討。

  讀練習五第1題。討論“我們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為什么?”

 。壅f明]此題旨在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深化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研討時間不要過長,注意把握討論的話題。

  布置作業(yè)。

  1、再背課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記牢。

  2、寫一篇讀后感。

  參考題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山》有感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700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住在大山的正對面。由于北邊的大山擋路,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一切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往哪兒擱?”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庇谑怯薰暑I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后的幾年,剩下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也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總體說明】

  學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課文讀得不順暢,像字音讀不準,句中停頓讀得不恰當,是不利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的。

  讀課文的方法很多。齊讀、自讀、互讀等等,根據(jù)課文實際和學生實際選擇方法。但是,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我們編寫這課教學方案以及其他文言文教案的重要原則之一。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做過的好事說給大家聽聽,做了好事你的心情怎樣?在遙遠的德國,有姐弟倆也做了一件好事情(板書:一件好事)。想不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的好事?那就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來。

  2.小組學習“開火車”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以讀為本,精讀細品

  l.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你都讀懂了些什么?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懂的.?

  3.誰能把同學了解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說說這是件怎樣的好事。

  4.通過讀課文,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自己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一邊默讀一邊把問題在書上畫下來。

  (1)可能會問:

 、贋槭裁催@是一件好事?

  ②爸爸為什么搖頭?為什么又笑了?

 。2)小組討論交流以上兩個問題,教師巡視參與討論,指導討論。

  例:解決問題:為什么這是一件好事?

 、俳處燑c撥:你從哪些話中可以看出幫助人是件好事?

  課件出示:

  然后我們想,得到我們衣服的孩子一定很快樂,可是他們還有貧窮的父母呢。

  師:我們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得到救助的是一些怎樣的孩子?得到衣服后,孩子們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谡n件2:

  “當然,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克拉拉說。

  師:克拉拉說這些話時心情怎樣?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些話。

  解決問題:爸爸為什么搖頭?為什么又笑了?

  學生討論后指1-2名學生回答爸爸先搖頭后笑的原因。

  [問題是思維火花的閃現(xiàn),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才能自覺自主地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激活思維,感悟文章內(nèi)容,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游戲鞏固識字

  1.“跑火車”活動來認讀田字格中生字并進行組詞。

  2.“提個醒”生字書寫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比較“姐”與“組”,擴展帶“父”的字,如:爸、爺、斧。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學完本課,我們該向克拉拉姐弟倆學習什么呢?你打算今后怎樣做?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 在老師的講解引導下,了解掌握鉛筆字的書寫要領;

  2、 在觀察、比較、臨摩的'基礎上,學會書寫基本筆畫“提”。

  3、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4、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 、新授:

  (一)講解“提”書寫要領。

  1、 老師示范書寫,指名說筆畫名稱。

  老師領讀筆畫名稱。

  2、 講解筆順。

  3、 再次范寫,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點。

  分小組討論,提可以分為平提和斜提。

  4、 教師分析講解:

  提畫寫法是,下筆較重,由重到輕向右上行筆,收筆要出尖。提畫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長短略有不同。書寫時應該注意區(qū)別。

  圖示:

  5、指名說一說提怎樣書寫。

  6、師邊講解邊示范。

 。ǘ⿲W生練習書寫提,師行間巡視輔導。

  展示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

  (三)學習書寫帶提的字。

  1、出示范字。

  蟲、班、江、打、球、拉

  2、指名認讀。

  3、指名說筆順,書空。

  4、帶領學生分析書寫要領。

  江:三點水的字,左窄右寬!敖弊,左長右短,“工”的上橫低于左上點。

  蟲:最后一筆是平提,不能寫成橫。

  打、拉:都是提手旁的字,提需起筆用力,要有尖頭。

  5、演示書寫過程。

  6、學生練習書寫,教師行間巡視。

  三 小結: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貓》教案01-11

語文《夏》教案01-30

語文《石榴》教案02-16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尊嚴教案02-04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小學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