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注釋的幫助,正確理解全文意思。
(二)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代游記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觀,激發(fā)學生崇高的愛國熱情,并學習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游記文學史上,雖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范大成的《石湖居士驂鸞錄》和陸游的《入蜀記》等佳作名篇,其內(nèi)容也是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河,然而論及旅游之專、行程之長、篇幅之巨和內(nèi)容之豐富多彩,《徐霞客游記》則屬同類書中之最。它既是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歷來均給予很高評價。清代錢謙益稱它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今天,就讓我們沿著徐霞客的足跡,流連于北岳恒山的山水之間。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全文,借助書下的注釋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學生可以輕聲跟讀。
3.對文中較難讀好的二、三小段,教師帶讀,學生跟讀。
4.請一位基礎中等的學生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并劃讀音不準處,聽讀完后,學生矯正讀音。
5.齊讀全文,讀準字音。
(三)理解文意
1.學生結合書下的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各自口頭翻譯全文,將難譯處做上記號,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2.學生質(zhì)疑,將做了記號的難譯處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或老師回答。
3.帶著對全文的初步理解,齊讀全文,并思考各小段的主要內(nèi)容。
4.概括各段內(nèi)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第1段略寫出發(fā)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2段詳寫上山登頂?shù)慕?jīng)過。
第3段寫登頂后遠眺所見景物。
第4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鞏固對文意的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是導游,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做好介紹游覽恒山經(jīng)歷的發(fā)言。
2.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外準備關于徐霞客及其游記的介紹。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文,檢查上一課朗讀要求是否達到,也幫助其他學生回憶全文的內(nèi)容。
(二)檢查翻譯
請兩三位學生以徐霞客或是導游的身份,以課文為基礎,向同學和老師介紹游覽恒山的經(jīng)過。其他同學在聽讀時注意該同學講得是否與課文有出入,并在課本上將主要游覽的景點做上記號。
(三)及時矯正
針對剛才“徐霞客”或是“導游”的發(fā)言,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請學生結合課文找出不足或錯誤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意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對學生發(fā)言的語氣和語態(tài)加以指點。
(四)找出游線
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找出作者的'游覽路線,進一步了解熟悉課文,感性地了解游記的一些特點。
明確:上山經(jīng)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等地方。在山頂上看見山北“崩崖亂墜,雜樹陰翳”,還有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西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下山從西峰到寢宮后危崖頂,經(jīng)過松柏林,從山崖縫隙到飛石窟。
(五)學習精神
朗讀全文,讀后指導學生從部分語句中體會作者的精神,此篇游記充實豐滿,不但山景風光盡顯筆下,而且活脫脫刻畫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例如“余時欲躋危崖,……始登其頂”,寫出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求實的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師選擇部分學習小組的代表,上講臺交流介紹有關徐霞客及其游記的材料。
補充:1.徐霞客(公元1586年—公元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省江陰人。徐霞客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自幼“特好奇書,侈博覽古今史籍及輿地志、山海圖經(jīng)以及一切沖舉高蹈之跡,每私覆經(jīng)書下潛玩,神栩栩動!睉囀『,他決心掙脫科舉枷鎖,埋頭于古今史籍、輿地圖經(jīng)之中,向往著“問奇于名山大川”的考察生涯。經(jīng)廣泛閱讀、獨立思考,他不顧異端邪說之譏諷,毅然對圖經(jīng)志籍提出懷疑,又對自古以來奉為經(jīng)典的《禹貢》發(fā)出責難。為了考察祖國大好河山,自22歲起便開始出游。三十多年來,他東渡普陀,北歷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云貴邊陲,足跡遍涉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等十六個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到55歲那年身患重病,才被云南麗江太守派人護送回家鄉(xiāng),第二年便病逝。
2.《徐霞客游記》,以日記體裁詳盡記錄了徐霞客畢生行屐所至,觀察所得。除失散者外,目前保存文字達六十余萬,其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巖石、洞壑、瀑布、溫泉的搜奇剔勝;從動物、植物生態(tài)品種的比較,到礦產(chǎn)、手工業(yè)、居民點、物價的記錄;從民情風俗的觀察,到民族關系、邊陲防務的關注……都充分地說明他經(jīng)歷艱苦卓絕的實踐,結出了豐碩的科學之果!缎煜伎陀斡洝芳仁强茖W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游記。作為徐霞客探索山川地貌奧秘的忠實記錄,它將大自然之雨、霧、晴、晦的千姿百態(tài),山、水、樹、巖的萬般安排,再現(xiàn)于徐霞客的筆端,處處融匯著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深情。
(七)布置作業(yè)
課后查閱徐霞客的《游雁宕山日記(后)》和明代喬宇《恒山游記》,試與本文在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上做一些比較。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能正確描寫6個生字;認識“皿”。
2.能熟練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盤”和“滋”。
3.能熟練地朗讀全文,并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
4.能讀懂父親要說這段話的目的。
重點和難點:
1.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能記住“嘗、委、那、樣”這四個生字;認識“皿”。
2.能讀懂父親要說這段話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實物李子核。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學習生字:核(書空)
3.師:除了李子之外,還有哪些水果也是有核的呢?(交流)那么,我們平常吃這些有核的.水果,要注意什么呢?有個叫萬尼亞的孩子,從沒有吃過李子,一天,媽媽買回了一些李子,結果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聽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過渡:母親買了萬尼亞從沒吃過的李子回來,他會怎么呢?
三、學習課文及生字
1.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輕聲自讀,學習生字:算盤嘗滋味
(2)看到母親買回從沒吃過的李子,萬尼亞他想怎么樣呢?
示句子:萬尼亞從沒吃過李于,很想嘗嘗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來走去。當屋里沒有人的時候,他忍不住拿了一個李子吃。(指名學生讀一讀教師適當指導朗讀)
(3)齊讀第一小節(jié)。
2.學習課文2—4小節(jié)。
(1)當父親詢問這件事時,大家都說沒有吃過,萬尼亞怎么說?
出示:萬尼亞的臉漲得像海蝦那樣紅,可他也說:“沒有,我沒吃過!弊宰x,學習生字:漲、那、樣
。ǔ樯x。)此時,萬尼亞的臉為什么漲得像海蝦那樣紅,他會想些什么呢?(指導朗讀,讀出語氣)
(2)沒有人承認吃了李子,那怎么辦呢?聽聽父親是怎么說的?
(3)聽了父親的話,萬尼亞的臉色有什么變化呢?
出示句子:萬尼亞臉色發(fā)白,說道:“我沒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邊去了!蹦信愖x,體會此時萬尼亞的心情
(4)大家都笑了,可萬尼亞卻哭了,他為什么要哭呢?(5)有感情地朗讀2—4小節(jié)
四、描一描,寫一寫
五、復習鞏固
1.“摘李子”游戲,復習生字及詞語。
2.小組分角色演一演。
六、師:學了課文,你想對萬尼亞說些什么呢?(生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一.談話引入
1.大家認識我么?怎么認識的?我喜歡孩子,我愛做老師,這是我小時侯的一個愿望,現(xiàn)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如今我又有一個新的愿望,大家猜猜我想做什么?我想做一片美的葉子(板書)點名讀。美字加點,這幾位同學在讀美的時候特別用情,看來你們對美特別敏感,大家一起讀讀。
2.輕輕地再讀一遍,這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加問號。這些問題課文中都告訴我們了,只要大家細心讀書,問題都能解答。讀之前,我問問大家,遇到不會讀的生字就?句子讀不通就?好,那就放聲讀吧。
二.檢查讀書
1.生字都讀準了么?出示詞語,你會讀哪排就讀哪排,如果讀準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讀一遍。點名讀,齊讀。如果把拼音去掉,你們還能讀準么?好,那就開火車讀,齊讀。把這些詞放到課文中你還能讀準么?那就請大家再讀一遍,要讀準讀通。
2.請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讀書。每人讀三段。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學生讀書。剛才的問題,你們都找到答案了么?別急著回答。請大家再讀讀課文,仔細想想,能不能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可以拿出筆做一些記號,這次讀書要求不出聲。
三.精讀課文
1.問題都解決了吧,我來問問大家,課文哪一段直接寫葉子很美呢?出示文字。齊讀,你們覺得葉子美在哪里?板書:形態(tài)各異,誰知道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形態(tài)各異的葉子你見過么?我?guī)砹耍鍪緢D片,這些葉子有什么不同?雖然都在一棵樹上,但卻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姿態(tài),這就叫……。如果你就是這樹上的一片葉子,你準備長成什么樣?你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這就叫想法各異。你們的想法何這樹葉一樣,各有各的特點,體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美。大家再來讀讀這一段,體會一下。
2.雖然它們形態(tài)各異,但卻做著相同的工作,出示文字,什么工作呢?齊讀,你有什么不懂?加點:生命的乳汁。你喝過哪些乳汁?(給你生命的營養(yǎng),讓你成長的營養(yǎng))現(xiàn)在你一定知道這乳汁是什么了。對,樹葉借助陽光可以產(chǎn)生像乳汁一樣的養(yǎng)料。有了這養(yǎng)料,大樹才會茁壯、蔥翠。看,多美的大樹,遠遠望去,就更美了,看了這大樹,你有什么想法?那就美美地讀讀這句話吧。大樹這么美是誰的功勞?對,沒有葉子的奉獻就沒有大樹的美。板書:無私奉獻這無私的'奉獻就是一種美。齊讀。
3.多好的葉子啊,我忍不住想把另一段介紹給大家,想聽么?師配樂朗讀。聽了我朗讀,你們想讀么?那就一起來讀吧。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邊讀邊想,那就更好了,請女生來讀,男生想,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葉子。現(xiàn)在男生讀,女生想。交流: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樹葉?為什么?(理解“肥美”“飄零”)葉落歸根,這對大樹有什么好處?是啊,即使離開了大樹也要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大樹。板書:為大樹而生學到這兒,你覺得葉子怎么樣?那就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來贊一贊樹葉吧。齊讀。
4.小結:假如你就是樹上的一片葉子,你會對大樹說些什么?你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F(xiàn)在你知道葉子美在哪里了么?它美就美在……,那就讓我們每個人都做一片美的葉子吧!拿起書,讓我們在音樂中把對葉子的感受讀出來吧。
四.下課結束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杏、紅”6個字,1個筆畫“豎鉤”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量詞、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實物卡片生詞卡片。
教學基本思路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習,積極主動地自主合作探究在濃厚的`興趣中完成任務。
板書設計
1比一比:黃貓杏桃蘋紅邊多少群顆堆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導入
二、看圖識詞
三、認識生字
四、看圖
五、自學韻文
六、擴展練習
七、小結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嗎?
2、看看圖,農(nóng)家小院有那些植物?那些動物?
1、實物與卡片對應,學生認讀詞語。
2、學生認讀。
1、教師板書詞語中的生字:黃、貓、杏、桃、蘋、紅、邊、多、少、群、顆、堆。
2、學生觀察分析認記。
(1)小組合作
(2)全班交流
(3)再讀生詞
1、比大小
(1)認識量詞“顆”。
(2)讓學生再舉出用顆做量詞的幾個例子。
2、比多少
(1)看圖,比較一下鴨子和鳥的多少。這么多的鴨子我們怎么稱呼它們呢?
板書:一群一只多少
(2)上述方法比較杏和桃子的多少,理解“堆”的意思。
(3)讓學生舉出用“堆”“群”做量詞的幾個例子
借助拼音自讀韻文。
教師出示一組數(shù)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
一(個)西瓜
一(群)大雁
小朋友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會比較大、小、多少,也會說很多表示數(shù)量的詞,回家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語文教案 篇5
通過學習《出塞》,理解詩句大意,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意境,體味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簸”字,會寫“昌”“齡”“簸”3個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古詩《出塞》。
3.理解詩句大意,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意境,體味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誦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句的意思,展開聯(lián)想,體會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1.整理已經(jīng)學過的邊塞詩。
2.掛圖、古詩朗讀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國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一首邊塞詩嗎?
。▽W生背誦古詩,可以稍微提示一下:邊塞詩是指以邊塞自然風光或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古詩,如以前學過的王翰和王之渙的同名詩《涼州詞》等。)
2.“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边@是盛唐詩人王翰的著名詩句,反映了人們對邊塞戰(zhàn)爭生活的`厭倦與無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齡的《出塞》。
板書課題:出塞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范讀古詩,了解詩人,老師邊板書邊指導書寫詩人名字——王昌齡。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詩人,當時所作七言絕句成就最高,人稱“七絕圣手”。這首《出塞》曾經(jīng)被后人推為七絕中的壓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邊塞詩常用的題目。
2.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通讀懂。
3.借助工具書、注釋,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詩大意。
4.指名誦讀,給多音字正音。
“教”字讀去聲,“還”讀“huán”。
5.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這里的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應該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叭f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是虛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
不教:不讓。
胡馬:指侵擾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說全詩大意,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補充。
大意歸納: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遠征萬里之外的戰(zhàn)士還沒有回來。
要是鎮(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陰山。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
1.無奈與悲憤。
、僦该x前兩句古詩。
、凇扒、漢”二字說明什么?(連年戰(zhàn)爭)“萬里”說明什么?(征戰(zhàn)之苦)
、邸叭恕睘槭裁础拔催”?戰(zhàn)士不想回家嗎?結合“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談談你的理解。
、苊鎸疫B年征戰(zhàn),生靈涂炭,詩人的心情怎么樣?(引導學生揣摩詩人的無奈與悲憤。)
、輲е銓υ娋涞睦斫饫首x這句詩。
2.懷念與希望。
、冽R讀三、四句。
、谠鯓硬拍苁谷藗償[脫戰(zhàn)爭的侵擾呢?請談談你的理解。
、弁ㄟ^對漢代名將李廣和往日邊塞平靜生活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將來抵御胡馬的侵擾;另一方面也飽含著戰(zhàn)勝敵人、保衛(wèi)祖國的信心。
、苤笇Ю首x。
四、總結方法,指導背誦
1.根據(jù)本節(jié)課和以往的學習方法,試著總結古詩的學習方法。
2.復述全詩大意,指導背誦。
五、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從軍行
。ㄌ疲┩醪g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六、作業(yè)
搜集四首邊塞詩,自主積累古詩。
板書:出塞(唐·王昌齡)
秦漢人未還無奈與悲憤
但使不教 懷念與希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邊塞詩。
2.復述古詩《出塞》大意。
3.總結古詩學習方法:誦讀全詩——理解大意——體會情感
二、自主學習,讀懂全詩
1.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出示學習要求
、倩ハ嘟涣髻Y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趯⒐旁娮x正確,讀流利。
、弁ㄟ^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全詩大意。
、芨形蛟姷囊饩场
2.集體反饋。
、僦该x,糾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讀第四聲bò;讀bǒ時,是指用簸箕上下顛動,揚去糠秕、塵土等雜物。在詩中讀第三聲,是指風浪上下激蕩。
指導書寫“簸”字,利用拆字法識記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詩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彎彎曲曲,有時也專指黃河。
浪淘風簸:大風蕩起波浪,大浪沖走泥沙,形容風大浪大。
天涯:天邊。
古詩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黃河黃沙萬里,大風大浪裹挾著泥沙從天邊奔流而下。現(xiàn)在,沿著黃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銀河去,到牛郎織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詩意境。
①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lián)系在一起,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出體現(xiàn)黃河雄偉壯觀的詞語嗎?
②自由朗讀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織女的家是什么樣子。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導誦讀全詩。
5.背誦全詩。
三、作業(yè)
任選一首古詩,以古詩大意為背景,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自由編寫故事。故事情節(jié)要合理,語言要生動。
板書設計:
浪淘沙(唐·劉禹錫)
1.朗讀全詩九曲黃河萬里沙,
2.理解大意浪淘風簸自天涯。
3.體會感情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zhàn)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征人未還,多少兒男戰(zhàn)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xiàn),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煅煉學生口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感
過程與方法:小組學習、自主閱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文章的主題,啟發(fā)與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獨特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性格。
把握金錢與親情的關系,啟發(fā)與鼓勵學生自我表達。
教學設計:
一、導入:首先談話導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預習情況,理清人物關系(課件出示)
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各自口述撰寫的于勒這個人物的小傳。
于勒身世浮沉,際遇坎坷,少年浪蕩,中年得意,老年淪落,你能給這個人物寫一個名片嗎?
于勒的名片
姓名: ( )
國別: ( 法國)
生活年代:( 19世紀后期 )
主要事跡:少年浪蕩,中年得意,老年淪落
獲得榮譽:正直的人、有良心的,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 這個家伙
這個小子,這個賊,這個流氓
2、學生自由結合文本,了解于勒的際遇。
3、圍繞于勒的個人際遇 ,對他個人的稱呼,或者評價是怎樣的,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來嗎?
4、結合對于勒這個人物的平價,讓學生圍繞于勒地評價展開對課文人物形象地分析,勾畫圈點人物描寫,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設問:人們對待于勒的態(tài)度有什么樣的不同?
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從文章中找出向?qū)恼Z句,加強師生的對話。
三,賞析人物的描寫
分組討論揣摩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緊緊結合語言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抓住神態(tài)描寫,分組討論,具體分析。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
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說-------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
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
父親指著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學生根據(jù)討論,探究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并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神態(tài)。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小結:古往今來,人們對金錢物欲的渴望,往往會超越真理、良知的防線,我國古代蘇秦也有這樣一段富有戲劇性的際遇。(補充蘇秦的事例)
2、 課內(nèi)小練習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___;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_____;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____;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____;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3、下面幾則關于金錢的名言,或許讓我們理智的看待金錢,千萬不能淪為金錢的奴隸。
1.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無間起來,迫使互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馬克思)
2.金錢是一個無底的大海,榮譽,良心,和真理都可以滅在其中。
3.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了上帝,它就像魔鬼一樣折磨你。(出示小黑板)
四:課外作業(yè)設計
假如時過境遷,于勒又發(fā)達了,他給菲利普夫婦又來信了,請你以“于勒叔叔又來信了 ”為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并能從字形結構上分辨這些漢字的特點。
2、能通過平時的積累,按要求填寫詞語;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語將句子補充完整。積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語。
過程與方法通過平時的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yōu)勢解決學習中的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將平時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中。
教學重點:能按要求寫詞寫句
教學難點:動手收集資料,積極參與語文活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讀、寫、議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二、走進“寫字板”
1、學生先認讀“睜、掙、凈”和“形、影、彩”這兩組漢字
2、師指名學生讀,及時糾正錯音。
3、提問:這兩組漢字從形體上看有什么特點?
4、學生討論、交流,師點撥。
5、學生試著給六個漢字組詞,并指導進行書寫
三、走進“我能寫”
1、學生讀題目,弄清題意。
2、指名學生說,師點撥。
3、學生根據(jù)老師的點撥,利用學過的'知識自己填寫。
4、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名將學習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評議
四、走進“我能說”
1、學生復習本單元內(nèi)容。
2、學生自由讀題目,弄清題意。指名學生說,師點撥。
3、學生試著補充句子。指名學生展示成果。
五、走進“讀讀背背”
1、學生先自由讀詞語,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讀自悟,弄懂這些詞語的特點和大意。
3、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再指名學生說
4、學生自由讀,體會、背誦。
六、課堂
學生背誦“百寶箱”里的詞語,并試著再列舉一些流行詞語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了解課文大意。
2.從“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中知道愛心會讓一切變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手拿一枚硬幣。(你知道一元硬幣能干什么嗎?)
2.可是有一個小男孩,他拿著一元錢,卻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3.板書課題:26、購買上帝的男孩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他究竟買到了上帝嗎?故事是怎樣的呢?
2.請同學結合拼音自讀課文,用自身喜歡的符號勾畫生字。
3.抽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進行評價。
4.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讀課文
1.解決問題一:小男孩為什么要去購買上帝?(同學找出第2段)
(1)同學自由讀第2段。
。2)出示句子:A:一個小男孩捏著1元硬幣,沿著商店一家一家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B:一個小男孩捏著1元硬幣,沿街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ㄍ瑢W讀句子比較,從加點詞語體會到邦迪此時的心情怎樣?還可以從哪些句子看出來?)
。3)老人的眼圈濕潤了,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2.解決問題二:他購買到上帝了嗎?
(1)同學自由讀3、4段。邦迪買到了上帝,十分高興。此時,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他的心情?勾畫出來,如:喜出望外、興沖沖、開心。
。2)朗讀1、2、3、4段,再次體會邦迪前后感情的變化。
。3)談談這位老人給你的.印象?小聲讀5、6段。
3.解決問題三:是誰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呢?(齊讀7段)
小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是醫(yī)生,采用最先進的醫(yī)療技術,治好了叔叔的傷;
是小男孩,不辭勞苦為叔叔購買“上帝”;
是老人,受了小邦迪的感染,伸出援手,付出一大筆醫(yī)藥費;
所以,俺們說不是上帝,是醫(yī)生,是邦迪,是老人的愛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
收集體現(xiàn)人們愛心的故事,講一講。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準備:
課件。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到了,細心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過渡:春天多美啊,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郊游,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唱著《春天在哪里》出發(fā)吧。
3、教師彈奏,學生全體起立唱歌踏步。
4、好了,我們來到了一片青草地。(貼小朋友的圖)
(1)小朋友,快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認真看黑板上的圖,說清圖意。
。ǘ⿲W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1)過渡: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清清的小池塘顯得格外可愛。小朋友,讓我們輕輕地打開課本,一起來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閃動,池塘邊的蘆葦隨風飄動,多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寫的這個美麗畫面,請小朋友們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說說自己的理由,然后通過朗讀,把小池塘的美讀出來嗎?
(2)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并進行評議。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們能看到些什么呢?請你接著讀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誰來說說看?
。4)指名讀課文。并把相對應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去。
。5)美麗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還會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劉老師讓小朋友來動手畫一畫,誰想來展示展示?
。6)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圖,貼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說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現(xiàn)在的小池塘美嗎?對呀,引讀“美麗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裝點得格外漂亮。讓我們拿起書,把小池塘的美景看個夠吧!
(2)齊讀課文。
6、時間不早了,我們就要離開小池塘了,此時此刻,你想對小池塘說些什么呢?
7、在我們偉大祖國廣闊的土地上,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很多,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更多的美!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教案07-20
語文小學教案02-21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下冊教案12-29
語文備課教案01-21
語文關懷教案03-04
語文《影子》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