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7-29 10:15:35 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優(yōu)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 幼兒實驗用具每人一套:膠囊、鐵球、一次性碗、其他實驗材料(黃豆、小樹枝、米粒、石頭、碎布條)。

  2、 記錄實驗結果用的表格、筆。

  3、 課件。

  [活動過程]

 。ㄒ唬┯^察比較、引發(fā)猜想。

  1、 教師準備普通膠囊和裝有鐵球的膠囊于幼兒碗內,讓幼兒操作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裝鐵球的膠囊會翻跟頭,普通膠囊只在碗內滾動。

  2、 幼兒進行猜想。

 。ǘ⿲嶒灢僮,探索膠囊內放什么會翻跟頭。

  幼兒嘗試將不同的實驗材料放入膠囊內,讓膠囊翻跟頭,幼兒記錄操作結果,并根據(jù)記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膠囊內放入小鐵球,會讓膠囊翻跟頭。

 。ㄈ┰俅螌嶒灢僮鳎容^鐵球與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兒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鐵球與其它材料的差異,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過程結果。

  小結:因為鐵球是圓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膠囊內滾動、滾動時改變了膠囊的重心,引起膠囊翻跟頭。

 。ㄋ模┯^看課件,進一步感知重心轉移原理。

 。ㄎ澹┩卣顾季S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運用重心轉移原理制作的.物體。

  設計意圖:

  一天早上,我班幼兒朱立輝帶來了一件“麥當勞”小玩具,一個翻跟頭的小丑,小朋友都圍住他,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玩。這時有個孩子問“它為什么會翻跟頭,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因為朱立輝用手將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說是小丑身上有磁鐵…怎樣讓孩子探究到這個科學原理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會翻跟頭的膠囊》,主要是要他們探索物體重心的轉移將改變物體的方向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并通過操作,讓他們了解重心的專轉移將收受到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等的制約。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和操作,感知膠囊翻跟頭的科學原理,從而喜愛科學活動。

  2、 會使用簡單材料進行實驗,并根據(jù)操作記錄結果。

  3、 了解膠囊會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原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張老師的活動是科學活動《身體上的單雙數(shù)》,她將枯燥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情境、游戲、操作等生動有趣的形式,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改變以幼兒為中心的活動方式,將幼兒作為活動主體,讓幼兒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載體,在身體上尋找數(shù)字,激發(fā)幼兒探究自己身體各部分器官的興趣,盡情挖掘與身體所有可能的相關的單雙數(shù),充分刺激幼兒觀察的敏感空間,鞏固孩子的單、雙數(shù)的概念;顒尤缦拢

  活動目標:

  1、嘗試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字,激發(fā)幼兒探究身體秘密的興趣。

  2、能區(qū)分單雙數(shù),進一步感知單雙數(shù)的概念。

  活動重難點:尋找身體上的數(shù)字,區(qū)分單雙數(shù)。

  活動準備:黑板上8、9的兩間房子、1——10的數(shù)字、記錄紙、筆。

  活動流程:引起興趣——操作探索——交流分享

  活動過程:

  一、去數(shù)字王國。

  1、今天我想帶小朋友去數(shù)字王國看看數(shù)字精靈,你們猜猜數(shù)字王國里會有哪些數(shù)字精靈?

  2、哦,小朋友認為有很多數(shù)字精靈在,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8、9)

  3、你們看到了誰?

  4、咦,怎么這么大的數(shù)字王國里只有2個數(shù)字精靈(8、9)呢?那其他的數(shù)字精靈到哪里去了呢?你們猜一猜?

  二、找身上的數(shù)字精靈。

  1、那我們一起去問問這2個數(shù)字精靈:數(shù)字精靈,你能告訴我你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嗎?

  2、剛剛數(shù)字精靈悄悄地告訴我,這些調皮的數(shù)字精靈今天躲到我們身上來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能不能找到它們呢?

  3、這些數(shù)字寶寶中有些是單數(shù),有些是雙數(shù),那我們身體上哪些地方找到的數(shù)字是單數(shù)?又有哪些地方找到的數(shù)字是雙數(shù)?朱老師先找到了,它呆在了我的嘴巴里。我找到了一個雙數(shù)2,我的嘴巴里有2排牙齒,可以用數(shù)字2來表示,2是一個雙數(shù)。小朋友想不想來找找看?(引導幼兒從多角度進行尋找,如:身體衣服上、自己的五官等。要求從身體從上到下按順序尋找入手,)

  4、哦,我們身上有這么多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那請我們的小朋友把在身體上找到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但記錄的時候一定要清楚,讓別人看的'懂你記錄的內容。

  5、那怎樣記錄才能讓別人看得清楚呢?(幼兒討論)

  6、小結:記錄的時候要清楚,是身體上的哪些東西?是哪些數(shù)字精靈?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7、幼兒嘗試操作并進行記錄。

  三、送數(shù)字精靈回家。

  1、誰來介紹一下,你剛剛記錄了哪些內容?

  1)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哪些數(shù)字精靈們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2)你找到了哪個數(shù)字寶寶,你怎么知道它是單數(shù)?

  小結:2個2個圈,最后多了一個的就是單數(shù)。2個2個圈,正好的就是雙數(shù)。(若幼兒找出10以上的數(shù)字,再討論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2、今天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數(shù)字精靈,出來這么久王國里的兩個數(shù)字精靈盼望著朋友早日回家,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好嗎?

  3、(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房間)出示數(shù)字3的卡片把它往雙數(shù)的房間送。真奇怪,數(shù)字精靈怎么回不了家呢,明明這是它們的王國,為什么就回不去呢?什么原因呢?(引導幼兒說出走錯房間了)

  4、這兩個是什么房間?那它應該去哪個房間?為什么?

  5、那剩下的這些數(shù)字精靈該回到哪個房間,才能不走錯呢?(出示數(shù)字1——10)

  6、這些調皮的數(shù)字精靈終于回家了。原來1、3、5、7、9住在這間,2、4、6、8、10住在那間。我們能不能給兩間房子取個名字呢?

  四、活動延伸。

  1、我們認識了單數(shù)和雙數(shù),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我們回去再找找看還有哪里有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明天和小朋友一起來交流一下。

  2、數(shù)字精靈已經(jīng)回家了,我們身上有數(shù)字的秘密,還有什么秘密呢?以后我再一起來探索身體的奧秘了,好嗎?

  兩個活動設計以不同形式將整個活動貫穿,真正體現(xiàn)“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兩個活動的分工,不一樣的教學模式也深深吸引住了孩子,激起了他們的探究的欲望。每次活動過后,細細地回味著,讓自己會有一種付出勞動后有所收獲的喜悅感,也會激勵自己在以后的支教生涯中一如既往地前行。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情景游戲中鞏固練習砌單墻的技能。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引領等方式,嘗試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3.學會觀察、比較,體驗合作砌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分為三組,每組房子模型一個、磚塊若干。

  2.大灰狼、小豬手偶各一個。

  3.砌墻角的課件、大灰狼出現(xiàn)時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節(jié)導入,引出第一次操作:鞏固練習砌單墻。

  1.出示三座房子模型。教師: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聽過沒有?現(xiàn)在三只小豬變得聰明了,他們在小河邊上都為自己造了一座牢固的磚房,三只小豬高興地在一起唱歌跳舞。這時候第三只最聰明的小豬說:"可是我還是有點不放心,怎樣讓我們的家更安全呢?"

  2.教師以小豬的口吻:"對了,上次造房子的時候還多了很多的磚,我們就在家門口再砌一堵墻吧!你們會嗎?"

  3.幼兒分組合作砌墻,鞏固練習砌單墻的技能。

 。ㄔu析: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幼兒參與砌單墻的操作中,提出墻面直、平整的要求。)教師:比較一下這三堵墻,你覺得哪一堵墻砌的最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砌墻的時候磚塊要疊加整齊,墻面要砌的平平的、直直的。"

  4.(播放音樂)教師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說:"哈哈!這堵墻根本擋不住我。我呀可以從邊上鉆進去。(做鉆的動作)咦?小豬不在家,今天晚上我會再來的。"

  二、觀察思考,引出第二次操作:自主探索砌墻角的方法。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1)教師:"哎呀!看來砌一堵墻根本就沒用!怎么辦呢?"

 。2)教師:"圍墻怎么砌呢?"教師:"墻面和墻面連在一起就形成了墻角。那墻角應該怎樣砌呢?現(xiàn)在就請你們去嘗試一下,為小豬家砌圍墻吧!"

  2.幼兒分組合作砌圍墻,自主探索砌圍墻的方法。

  教師:"這么快就為小豬家砌好了圍墻,我們看一下誰家的圍墻最牢固呢?"3.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檢驗圍墻的質量。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從中發(fā)現(xiàn)墻角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三、觀察討論,引出第三次操作:驗證砌圍墻的'正確方法。

  1.教師:"我們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問題,而且我們最關鍵的部位就是砌墻角了,那到底怎樣砌墻角才是最牢固的呢?我們大家一起來看設計圖吧!"

  2.觀看課件,觀察研究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

  3.幼兒體驗操作。

  教師:"你們看懂了嗎?請兩個小朋友來示范一下。"(幼兒示范操作)

  4.教師引導評價:從墻角開始砌,注意磚塊疊放的方法。

  5.幼兒分組合作砌圍墻,驗證砌圍墻的正確方法。

  (評析:幼兒精心觀看課件,并進行體驗操作,探索出砌墻角的正確方法。此過程突出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是幼兒自己學會,而不是教會。)

  四、活動結束,從孩子的問題中引出新的操作要點。

  1.(播放音樂)教師出示大灰狼的手偶,以大灰狼的口吻:"哎呀,這些圍墻真牢固,這下可抓不到小豬了。"

  2. 教師:圍墻擋住了大灰狼,可是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3.幼兒討論回答。

  4. 教師小結:下次我們再試一試如何在墻面上為小豬預留一個門吧。讓我們先一起研究一下施工設計圖再進行!

 。ㄔu析:問題解決后又設置了新的懸念,激發(fā)了幼兒不斷探索,著眼于幼兒的長遠發(fā)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

  2、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活動過程

  1、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2、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干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3、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僭谑稚险狐c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诟傻男茇埣埰荒苷驹谥讣馍。

 、凼稚嫌型僖骸⒑顾材茏屝茇埣埰驹谥讣馍。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诟傻氖痔兹菀状饕踩菀酌摗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褲子尿濕后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后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后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4、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拓展思路

  雨后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與人們的關系。

  2.學習正確使用卷筆刀、刨筆器、訂書機、掃帚、簸箕等工具。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工具的多樣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分類。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兒一起準備分組活動資料:小訂書機6只、刨筆器3只、卷筆刀若干、掃帚6把、簸箕6把、紙、鉛筆若干、起子、小榔頭、木板、鐵釘?shù)取?/p>

  3. 課件

  活動過程:

  1.說說工具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討論:人們?yōu)槭裁匆l(fā)明工具?

  2.使用課件,讓幼兒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兒一起看看幾種工具,討論這些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重點了解卷筆刀、刨筆器、訂書機的正確使用方法。

  3.幼兒分組活動,聯(lián)系使用各種工具。

 。1)用訂書機修補圖書或制作圖書。

 。2)練習刨鉛筆。

 。3)練習用掃帚掃地。

 。4)練習用鞋刷為同伴刷皮鞋。

 。5)練習使用起子,榔頭等工具進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予以幫助指導,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xiàn)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jīng)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其概念不是一個具體的物質,所以只要能使物質發(fā)生改變的物質,相對于那個能被它改變的物質而言就是工具。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11-04

科學活動教案01-09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5-04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07-21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07-21

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7-21

科學活動教案(合集)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