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數(shù)學教案

小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3 12:12:45 教案

【集合】小班數(shù)學教案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幨占淼男“鄶(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小班數(shù)學教案8篇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小三班幼兒聰明好學,年齡在3歲半—4歲半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數(shù)字比較敏感,在學習中,能感知數(shù)概念的形成,并學習辨認1——10的字形,在游戲活動中,反復記數(shù)、點數(shù),對數(shù)量的感知有了初步的認識。大海報可讓幼兒在輕松、主動的氛圍中學習規(guī)律數(shù)數(shù),從而提高幼兒對數(shù)學的認知能力。我根據(jù)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設計本次數(shù)學探究游戲活動,讓幼兒學習利用數(shù)字卡片、實物卡片、粘貼海報、開火車等游戲活動幫助幼兒認識6、7、8的 字形及辨認6、7、8的數(shù)量。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6、7、8的 字形。

  2、讓幼兒辨認6、7、8的數(shù)量。

  3、體驗數(shù)字游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海報一張、幼兒海報五張

  2、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6、7、8 數(shù)字卡片

  3、實物數(shù)量卡片若干

  4、光碟一盤,故事《動物選美》

  四、活動過程:

 。ㄒ唬、活動導入

  1、觀看故事《動物選美》導入活動;

  2、教師出示海報,引導幼兒觀察;

  3、提出問題:海報上出現(xiàn)的數(shù)字分別像什么?引導幼兒分組討論;

  4、請幼兒從桌面上找出與海報相同的數(shù)字。

 。ǘ、教師依次出示6、7、8數(shù)字卡

  1、引導幼兒認識6、7、8的字形,并說說是什么數(shù)字

  2、說說它們分別像什么?

  3、請幼兒找出與數(shù)字相符的實物卡片。

 。ㄈ⑹种赣螒。教師分別說出6、7、8的任何一個數(shù)字,請幼兒用手指比出與數(shù)字相符的手指;蚍粗,游戲重復進行。

 。ㄋ模、引導幼兒分組學習使用數(shù)字6、7、8粘貼海報

 。ㄎ澹、:讓幼兒在活動中尋找6、7、8數(shù)量的對象,加強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結(jié)合。

  活動延伸:游戲《開火車》

  活動評析:在活動前,小三班幼兒已對數(shù)字1—5認識和掌握,通過認知活動,多數(shù)幼兒能較快地正確地辨認6、7、8的字形,并配合6、7、8的字形,鋪排出正確的數(shù)量,少數(shù)幼兒需在教師引導下完成。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較好,幼兒充分體驗到數(shù)字游戲的樂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拼圖的基本方法。

  2、學習根據(jù)圖案的局部特征和切口形狀,找出圖案缺失的部分。

  3、提升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課分割的動物圖片若干。

  3、花朵、大樹、汽車等兩個半張的`拼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圖案局部特征和切口特點。

  1、教師:請小朋友拿一張圖片(動物圖片散放在桌子中間),看一看,圖片上有一條什么?(線)請你用手指描一描這條線再把它撕開。

  2、教師:現(xiàn)在這張圖片變成了幾張,還是完整的嗎?

  二、根據(jù)切口和圖案進行拼圖。

  1、教師:請你拿起其中一張,摸一摸撕開的這個切口,再摸一摸另一張。

  2、教師:試著拼一拼,看看接口處的兩部分圖案和顏色一樣嗎?是不是又變成一個完整的圖了?

  3、教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拼到一起的?(切口吻合、顏色一樣的拼在一起。)

  三、練習拼圖。

  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圖片,幫他拼一拼。

  四、鞏固拼圖方法。

  1、練習拼背景不同、圖案不同的拼圖。教師:請看,這張圖片是完整的嗎?(出示半張圖片操作卡)我們來找一找它的另一半在哪兒呢?(請幼兒示范操作)教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張圖片,幫它找到另一半,拼在一起。

  2、提供背景相同、圖案不同的材料,步驟同上。

  3、提供背景相同、圖案相同、切口不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

  五、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看一看,說一說。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寶盒是完整的嗎?它們裝的東西一樣嗎

  2、取下圖卡,拼一拼,最后粘貼完成。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2、能比較出2個長度相似的物體的長短。

  3、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活動準備:

  2條顏色不一的彩帶人手一份,2只長頸鹿,不同長短的物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動物模仿操

  二、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商店里有什么呢?

  2、教師出示有長短不一的褲子圖片,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長短是通過比較知道的。

  三、游戲活動——變變變

  老師:出示金箍棒的.圖片,我們和金箍棒做個游戲吧,跟著老師一起做,先吹一口氣,變長變長變長(兩手距離慢慢拉長),再吹一口氣,變短變短變短(兩手距離慢慢縮短)。游戲可以重復兩次。

  四、在生活中找長和短

  教師:小朋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有什么長和短的物體呢,幼兒:大蛇長,小蛇短。大鱷魚長,小鱷魚短。教師:還有呢?(教師模仿火車汽笛和汽車汽笛來引導幼兒。)

  五、給長頸鹿系上神氣的皮帶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有二條長短不一的皮帶,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怎么比較彩帶的長短呢,首先兩條彩帶疊起來,應該怎么疊呢?彩帶一邊對著一邊。這種方法叫做重疊法。還有一種方法是要一邊對一邊,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師: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還缺了一條絲帶,請小朋友幫幫忙,比一比,把長的絲帶給爸爸,短的給寶寶。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結(jié)束部分

  比出后分別把絲帶送給長頸鹿爸爸的筐里,短絲帶送到長頸鹿寶寶的筐里。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幼兒園小班數(shù)學教案:

  寶寶餅干屋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一、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親身參與有趣的情景活動中提高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分類速度。

  三、體驗勞動和工作的快樂。

  四、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五、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電視機、錄放機、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

  實物圖形餅干:

  拱形門、貨架、貨筐;大嘴動物頭;圍裙。

  活動過程:

  一、做個餅干屋小員工。談話引入情景,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

  二、開心分餅干。

  1、按形狀分類。

  (1)觀看采購員到餅干批發(fā)市場上貨的錄像。

  (2)明確第一項工作任務---請小員工將餅干按形狀進行分類。感受分類的'樂趣。

  (3)師生共同檢查按形狀分類的結(jié)果,體驗初獲成功的喜悅。

  2、按顏色及形狀分類。

  (1)接到訂購電話,明確第二項工作任務。

  (2)看實物投影,再次明確顧客的要求,開始分類工作。,大班—紅色包裝的圓形餅干中班—黃色包裝的正方形餅干小班—綠色包裝的長方形餅干托班—藍色包裝的三角形餅干

  (3)師生共同檢查按餅干的形狀及顏色進行分類的結(jié)果。

  3、游戲《我喂動物吃餅干》。請小員工根據(jù)動物嘴巴的不同形狀喂相應的餅干。

  三、神秘禮物。

  請小員工們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禮物,并說出它的形狀。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diào),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學習比較 5 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運用搓揉包等方法制作胡蘿卜,發(fā)展小肌肉的動作的靈活性。

  通過情境游戲,發(fā)展自然跑雙腳平穩(wěn)自然跳躍等動作,促進大肌肉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力量。

  活動準備

  舊報紙橙色玻璃紙。

  活動過程

  形式:小組

  1. 請幼兒說出兔子最愛吃什么食物。

  2. 請幼兒把舊報紙搓成蘿卜狀,用橙色玻璃紙把舊報紙包著,制作成一個“胡蘿卜”。稍后可利用幼兒制作的 “胡蘿卜”玩游戲。

  3. 幼兒分組玩運送“胡蘿卜”游戲,每組最多 5 人,每次由兩組進行比賽,在指定時間內(nèi),幼兒扮演兔子把胡蘿卜運送回家從場地一邊走/跑/跳到另一邊(距離的長短要適合小班幼兒)。

  4. 把胡蘿卜橫排放在地上,請幼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看看哪一組運的胡蘿卜較多,哪一組較少。

  活動評價

  比較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能比較靈活地進行跳躍。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觸摸,讓幼兒認識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的有關(guān)物體。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畫有圖像的大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出相同的圖形。

  1、出示大三角形:請小朋友看看你的桌面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的圖形,把它找出來。鼓勵找得又快又對的幼兒。

  二、認識三角形。

  1、請幼兒仔細觀察手中的三角形,觸摸三角形的邊和角,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2、教師小結(jié)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封閉圖形叫三角形。

  三、給三角形娃娃照相。

  1、出示大三角形:三角形媽媽有很多娃娃,她想請小朋友給她的娃娃們照相,如果別的圖形照進來,其它圖形的媽媽可要生氣的.。

  2、依次出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及其它圖形,如果是三角形讓幼兒作照相的姿勢照相,嘴里發(fā)出“咔嚓”的聲音,如果不是就不照,照了相的圖形就放在大三角形下。

  3、游戲結(jié)束,請幼兒檢查這些圖形是否都是三角形媽媽的娃娃。

  四、說說生活中的三角形。

  請幼兒說說教室里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三角形的物品。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講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nèi)容,正確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并能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在戶外活動場地布置大滑梯、桌子、椅子、樹等場景,小兔子一只。

  學具:各種小動物玩具(多于幼兒人數(shù)),幼兒用書(P36-37)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找在哪里

  教師(出示玩具小兔子):今天小兔子想和我們玩“找找在哪里”的游戲,你們高興嗎?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說說小兔子的位置,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上面”

  教師再次將小兔子放在滑梯下面,請幼兒尋找并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下面”

  二、捉迷藏

  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它們藏在什么地方?誰在樹上?誰在樹下?啟發(fā)幼兒給在下面的小動物涂色。

  觀察畫面,認識漢字:上下,并圈出在下面的小動物。

  請每位幼兒拿一個小動物,把它放在場景的上面或下面,邊放邊說小動物的'位置,大家一起尋找小動物并爍爍。

  請女孩放小動物,男孩尋找,找到后兩人拉手說一說小動物在哪里,然后交換。

  活動評價:

  表揚在活動中積極,完整講述的幼兒。

  請幼兒找找教室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些什么?活動運用游戲的形式小班幼兒易于接受和感興趣參與。

  活動反思:

  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fā)地把心理活動指向?qū)W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yǎng)。今天的活動,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能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運用游戲的形式,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游戲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講述物體的空間位置,正確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

小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點數(shù)3以內(nèi)的數(shù),并能準確說出它的總數(shù)。

  2、學習感知3以內(nèi)的數(shù)量,給數(shù)群匹配相應數(shù)量的圓點。

  3、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操作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活動準備:

  毛絨玩具:一只小熊、兩只小兔、三只小狗

  學具: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數(shù)群操作卡片

  創(chuàng)設“動物做客的情境”、“區(qū)域布置小動物的家”

  三、活動過程:

 。ㄒ唬﹦(chuàng)設小動物做客的情景,練習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

  1、(出示毛絨玩具)師:小朋友們看,今天我們班真熱鬧,來了許多的動物朋友,我們一起拍手歡迎他們的到來。

  2、師:請小朋友們看看,今天,有哪些小動物來做客了呢?

  3、師:有那么多動物朋友來了!

  誰來試試,把一樣的小動物放在一起。請幼兒擺放操作

  4、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來了1只小熊、2只小兔、3只小狗

 。ㄊ挚谝恢碌狞c數(shù))。

 。ǘ┩ㄟ^給小動物送禮物,學習感知3以內(nèi)的數(shù)量。

  請幼兒送禮物,引導幼兒學習等量數(shù)群匹配。

  師:你送給小熊幾個糖果?為什么要送給小熊一個糖果呢?

  用同樣的方法送給兩只小熊,三只小狗相對應數(shù)量的糖果。

  小結(jié):一只小貓送一顆糖果,兩只小熊送兩顆糖果,三只小狗送三顆糖果。

 。ㄈ┧托游锘丶。

  1、師:小動物們想回家了,它們的家就在我們小朋友身邊,看一看,綠色的.房子,尖尖的屋頂,找到了嗎?請幼兒觀察周圍小屋。

  2、這些房子都有什么標記呢?它們的標記一樣嗎?

  3、你覺得一個圓點、兩個圓點、三個圓點的家是那個小動物的家呢?為什么?

  與幼兒一起觀察討論。

  小結(jié):一只小貓可以用一個圓點來表示,兩只小熊可以用兩個圓點來表示,三只小狗可以用三個圓點來表示。

 。ㄋ模┯變鹤杂蛇x擇,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操作一:給小動物送食物。

  操作二:給小動物送圓點。

  操作三:按點圈物。

 。ㄎ澹┗顒釉u價

  請個別幼兒邊說邊演示操作過程與結(jié)果。

【小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數(shù)學教案06-10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2

小班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2

小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1

(精選)小班數(shù)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小班數(shù)學教案07-24

【精選】小班數(shù)學教案07-25

小班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小班數(shù)學教案06-12

小班數(shù)學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