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10篇【集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能夠不受大小、顏色及擺放位置的影響,初步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據(jù)物體的一個特征找到與長方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各一
2、幼兒用書,筆
3、背景圖
活動重點(難點):能根據(jù)物體的`一個特征找到與長方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圖形找家,復習認識幾何圖形
1、黑板上有些什么圖形,誰來說說?
2、連線的形式幫助圖形寶寶找家。
小結(jié):圖形寶寶顏色不同,大小不同都可以找到有圖形標志的家。
二、折一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較
1、出示長方形。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它和正方形有點像,那么是不是
正方形呢?它也有四條邊四個角,為什么說它不是正方形?
2、請小朋友拿出正方形和長方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正方形和
這個圖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結(jié):這個圖形雖然也有四條邊四個角,但這個圖形只有兩條對邊一
樣長,做另據(jù)的兩條邊不一樣長,這個圖形有自己的名字,叫長方形。
三、經(jīng)驗拓展,尋找身邊的長方形。
1、觀察身邊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
2、學校、家里、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大班孩子已經(jīng)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現(xiàn)象充滿探索的興趣,同時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相當?shù)闹R和經(jīng)驗。在活動中,孩子們特別對一些自然界中物象預報天氣的現(xiàn)象頗感興趣,他們從好奇到自己主動地探索:通過信息的收集、故事的討論、繪畫的表達和做個“小小氣象預報員”等活動,孩子的好奇得以滿足,知識得以豐富、經(jīng)驗得到提升,從而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fā)幼兒觀察天氣的興趣。
2、通過理解故事和爭做氣象預報員,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事先發(fā)動幼兒收集“大自然語言”的氣象信息:如“蜻蜓低飛,天要下雨”等氣象信息。
2、倒霉的小白馬掛圖、小白馬頭飾
3、繪畫材料、“小小氣象臺”舞臺一個
活動流程:
故事導入――討論――我知道的天氣信息――小小氣象預報員――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倒霉的小白馬
。1)教師出示小白馬頭飾,引出故事:有一匹小白馬想出門,它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出示掛圖)
。3)提問: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么倒霉事?
小白馬想去樹林里散步,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4)幼兒再次完整傾聽故事。
2、討論:故事中告訴我們什么天氣信息?
。1)聽了故事,故事中有那些關(guān)于天氣信息的內(nèi)容,如:晚上星星多,白天天氣熱;朝霞映紅了天,就會下雨等等。
(2)小白馬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得天氣方面的信息?
3、我知道的天氣信息。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知道天氣的信息?(觀察天氣、動物;電視、報紙、電腦等)
。2)你收集的是什么信息,能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氣象信息用繪畫表達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小小氣象預報員。
。1)那么,我們知道這么多的氣象信息,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和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員一樣來預報氣象。
。2)討論:怎樣預報天氣。(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來表達,如:烏龜背潮濕,明天下大雨)
。3)學做“小小氣象預報員”
5、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戶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說說自己的理由。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有一天,有幼兒問:“熱水怎么會變成冷水的?”這促使我分析幼兒有關(guān)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幼兒己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讓熱水快點變冷”的辦法。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于是,我決定引領(lǐng)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guān)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
活動中,我首先通過“一杯熱水一直放著不動,結(jié)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幼兒了解熱水會自然冷卻的常用,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提出各自的想法,運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氣流動,在熱水中放進冷的東西,將熱水放在一個更冷的環(huán)境中。等等,都會使熱水冷得快些。
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guān)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目標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熱水快點變冷,探究熱水變冷水的秘密。
2.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并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敢于在集體中提出問題。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準備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讓幼兒感知水量相同),內(nèi)裝顏色水。
2.溫度計、毛巾。
3.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
4.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
過程
一、提出主題
1.師:這里有許多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xiàn)在有幾度,該怎么辦?
2.幼兒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溫度計測水溫。個別幼兒試測,并將水溫38攝氏度的結(jié)果告訴所有幼兒,大家記錄水的溫度。
3.師:如果這幾杯水一直放著,結(jié)果會怎樣呢?
幼:水溫會下降。
幼:熱水最后會變成冷水。
二、設計方案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實驗報告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兒說:“將水放在冰箱中,水溫會下降快些!”有幼兒說:“放在風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說用調(diào)羹不斷攪拌……幼兒共提出16種方案,教師將方案-一記錄在黑板上。
三、實驗論證
1,幼兒開始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如:是否根據(jù)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實驗計劃,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
@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jié)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后玻璃杯中的水溫,并將實驗過程記錄完整。
四、交流討論
1.出示一杯沒有使用過任何降溫方法的水,測量其溫度為34攝氏度。
2.請幼兒測量樣杯中的水溫,引導幼兒將自己水杯的水溫與之比較,并想辦法使熱水快點變冷,讓水溫低于34攝氏度。
3.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兒將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溫,有的幼兒嘗試在水杯中放冰塊,有的幼兒在水杯中放入許多鵝卵石,有的幼兒對著水杯吹氣……于是,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jié):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
幼:因為熱氣出來了,冷氣進去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于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著“有什么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diào)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里”等等。這么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嘗試探索用各種方法移動物品。
2、學習主人公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態(tài)度與勇氣。
活動準備:
1、故事。
2、各種大小不同的盒子,球。
活動過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故事。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
幼:老師中午好!
師:這幾個字認識嗎?(不認識老師可以標注音節(jié))幼:搬過來,搬過去。
師:你們搬過東西嗎?搬過什么?
幼:我搬過椅子。
我搬過箱子。
我搬過玩具箱。
我搬過家。
師:用什么來搬的?
幼:用手。
用頭(頂)。
用腳。
師:好,我們來聽聽故事。
二、欣賞故事,玩玩游戲。
1、欣賞故事。
師:這是長頸鹿小姐,這是鱷魚先生,他們戀愛了,盡管他們的身高相差那么多,但是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他們結(jié)婚了,你們覺得他們住在誰家里合適一些?
幼:住在長頸鹿家,因為長頸鹿高一些。
師:好,看看他們商量的結(jié)果,住在誰家?
。ǔ鍪诀{魚的房子)幼:鱷魚家?guī)煟号,他們商量了住在鱷魚家,長頸鹿小姐有好多東西要搬呢,你們愿意幫他們嗎?
幼:愿意!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幼:盒子。
師:一樣嗎?
幼:不一樣有大盒子,中盒子,小盒子。
師:有多少個呢?你們過來數(shù)數(shù)看幼:9個師:你們是一個一個數(shù)的,馬上要做小學生的朋友了,這樣數(shù)起來有點慢,有沒有更快的辦法來數(shù)一數(shù)?
幼:24689師:他剛才是2個2個數(shù)的,有誰能3個3個的數(shù)?
幼:369師:馬上要做小學生的朋友了,數(shù)數(shù)的方法肯定很多,剛才你們每人搬幾個?
幼:1個師:搬了幾次?
幼:1次相親相愛的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想快點把家搬好,誰能幫他們?
。ㄓ變簡为毎,一幼兒一次搬2個,疊放,一幼兒一次搬5個)師:看看別人的,對你有幫助的師:哦,這樣兩次就搬完了師:誰能一次就把盒子搬完?
(一幼兒嘗試,結(jié)果弄翻了)師:想想怎樣才最安全?
幼:要大中小的排列(一男孩去,不能解決)師:好,這位妹妹在這里等得很安靜的,你來幫幫他師:哦,果然兩個人在一起辦法就多些師:好,看看他們是怎么放的幼:大的在下面,中等的在中間,最小的.在下面師:好,看看這樣的辦法行不行(一幼兒搬,有一幼兒說:別倒啊,小心點)師:哦,成功了(掌聲)師:這就是你們剛才想的疊加的辦法,謝謝你,誰還有別的辦法?
(一幼兒打開盒子)(掌聲)師:他把盒子打開干嘛呢(小盒放進中盒,中盒放進大盒,放好了搬)師:沒剛才那么高了,這樣就安全了,是嗎師:把小盒放進中盒,把中盒放進大盒,這就是你們想的套裝的方法師:你們幫他們搬好了家,他們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嗎?長頸鹿小姐到處碰壁,當她想伸個懶腰的時候,頭就到屋外面去了,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你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困難嗎?會怎么辦呢?
幼:平時爸爸搬桌子就會喊我,我個子矮幼:克服困難幼:有句話說得好,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師: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難,會想什么辦法呢幼:搬到長頸鹿家去幼:鱷魚搬個梯子住到屋頂上幼:各住各的師:他們還真跟你們想到一塊去了,這次還有愛運動的鱷魚先生有很多東西,有球,你們能不用手把這些球搬過去嗎來,一人拿一個球,不用手(放嘴里,夾在手臂里)師:剛剛你們用了什么方法師:可是,放嘴里有點臟呢,能用別的方法嗎幼:用胳膊幼:用膝蓋夾幼:放肚子上,彎著腰夾過去幼:用腳輕輕的踢過去幼:用腳尖夾住慢慢跳過去師:哥哥學會等一等,你又想到什么辦法幼:還可以用衣服夾師:長頸鹿小姐和鱷魚先生的生活又遇到了困難,當他們想共進晚餐的時候,桌子太高,鱷魚先生夠不著,上衛(wèi)生間的時候,馬桶太大,他們又開始想辦法了,他們有了一個偉大的計劃,他們在門口挖呀,鑿呀,終于建好了屬于他們的新家。走,我們一起去參觀他們的新家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讓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準備:
各種糖紙、報紙、小塑料玩具、沙包。
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樹葉落下來的樣子嗎?它和樹枝落下來的樣子有什么不一樣?”
2.讓幼兒自己試驗、探索。
(1)師:“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扔東西的游戲,看看你能把這些東西扔多高,再看看它會怎么樣?最后是怎樣落下來的,落下來時有什么不一樣?”啟發(fā)幼兒觀察東西無論扔多高總要掉下來,掉下來是有快有慢的。
(2)“你扔沙包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扔塑料帶的時候呢?什么樣的東西可以扔的高?你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為什么?(重的東西落得快,輕得東西落得慢)
(3)“你能讓它們不落下來嗎?(如用嘴對它吹氣,向上打它,但一停止仍回掉下來。)東西不管扔多高,它都會落下來,但落下來有快有慢,輕得東西落得慢,重的東西落得快。”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討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也不同。
師: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重的東西落得快,我們現(xiàn)在用兩張一樣的紙,一個揉成紙團,一個不揉,讓它們比一比,看看會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紙團扔得高,落地快,沒有揉的紙扔得低,落得慢。)
4.小結(jié):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扔到空中的東西都會落下來,輕的、大的東西扔不高,落下來的速度也慢;重的、小的東西扔得高,落得也快。
5.活動延伸:剛才小朋友發(fā)現(xiàn)一張紙扔不高,那我們有什么辦法讓它扔得高呢?(揉成紙團、折成飛機。)我們來做一架紙飛機,比一比看誰飛得高,飛得遠。
課后反思:
首先,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現(xiàn)在我們選擇的內(nèi)容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東西,很少對其做一些改動。殊不知其實教材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它的設計安排也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不一定都是符合我們所面對的那群孩子的需要的。所以,在選用現(xiàn)成的教材的時候,我們應該對其進行再一次的加工,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孩子的發(fā)展狀況,對已有教案做出適當?shù)母膭,去除一些不科學的,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內(nèi)容,也可以用現(xiàn)有的材料替代書中所要求的'材料等,從而形成一個更科學地,更符合孩子需要的教案。
其次,在準備實驗材料的時候要注意幾個方面,第一,材料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能夠使實驗順利的進行,可以讓幼兒明顯的看出實驗的結(jié)果;第二,材料的多樣性,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去選擇,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進行探索;第三,材料的充足性,應準備充足的實驗,如果是一個人為單位的,就應該確保每一位幼兒人手一份材料。在這次上課過程中,由于第二個實驗的實驗材料沒有準備充足,出現(xiàn)了幼兒爭搶實驗材料現(xiàn)象。
再次,實驗操作型科學活動應強調(diào)幼兒的主動探索,應給幼兒充足的探索時間,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讓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判斷,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我在上課過程中,基本都是自己先演示,然后讓幼兒再去體驗,去驗證我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幼兒的思維,減少了他們主動探索的過程。其實可以換成讓幼兒自己先去體驗,然后,再讓他們來分享他們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現(xiàn)象,接著才對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jié)果開展討論、交流,引導幼兒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鼓勵幼兒解釋實驗結(jié)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況,知道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認識七大洲。
2、知道國旗代表一個國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國家。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開學的第一節(jié)科學活動是認識中國國旗,由于假期里,孩子們在家觀看了雅典奧運會,看到了許多升中國國旗和外國國旗的場面,很顯然僅僅了解中國的國旗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開始收集各國國旗的圖案,有的小朋友家里買了世界地圖,有的買了插國旗的玩具,有的在書店找到了《世界國旗地圖冊》,還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wǎng)下載了許多彩色的國旗,通過收集國旗,孩子漸漸對國家、對七大洲、對地球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這樣一節(jié)關(guān)于地球的活動產(chǎn)生了,通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了解:國旗→國家→七大洲→陸地(海洋)→地球這樣一種從屬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一)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世界上一些常見的國旗、國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
。ǘ┪镔|(zhì)材料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主題墻面:《世界各國國旗》;幼兒繪畫涂色作品《各國國旗》;教室里懸掛各國國旗卡片。
2、材料準備:立體世界地圖; 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盤子;水;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國旗插件。
教學過程:
。ㄒ唬、運用中國國旗引出話題:
1、這是什么?你們還見過哪些國旗?在哪里見到的?
2、為什么這些地方要掛國旗?是什么意思?(國旗代表國家)
3、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
4、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什么地方呢?
。ǘ、了解地球的概況。
1、出示立體世界地圖,幼兒觀察并說出,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2、嘗試說出這些陸地的名稱。(七大洲)
。ㄈ、認識七大洲,知道七
大洲與代表國家的關(guān)系(從屬關(guān)系)。
1、演示 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幼兒理解七大洲與地球的關(guān)系。(七大洲從屬于陸地,陸地從屬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個孩子,其中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大家親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個孩子決定分家,歐洲和亞洲首先分開,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然后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因為南極洲太冷,所以沒有國家。
2、看后提問:地球有幾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是什么?這些洲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嘗試說說這些洲有那些孩子?
。ㄋ模l(fā)幼兒運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個孩子和海洋,并將小國旗插件放入正確的洲
延伸活動:了解陸地的概況(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況(海島、火山等),嘗試用橡皮泥表示。
課后反思:
此次活動教師敢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層次強、內(nèi)容新。但由于時間倉促、幼兒年齡特點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關(guān)于國家和七大洲的關(guān)系太難,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將這兩個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鹽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濕、粘手不易操作。
三: T制作的太死板,不夠生動,應進行修改,加上聲音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葉子的特征和葉脈,知道葉子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
2、認識枯葉和綠葉,學習做科學小實驗。
3、探索茶葉的特點,欣賞茶葉的顏色和形狀。
4、復習6的組合和分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綠葉和枯葉。
2、小石臼、塑料碟。
3、圖畫紙、漿糊。
4、錄音機、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會跳舞的葉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1)合唱歌曲《會跳舞的葉子》
。2)多可愛的葉子呀!春天到了,你發(fā)現(xiàn)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嗎?(有的發(fā)出了新芽,有的樹葉凋落了)
2、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發(fā)現(xiàn)葉子的不同之處
。1)教師:“上次,我們外出散步時,收集到許多樹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葉子都一樣嗎?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樣?把你地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卡上!
。2)幼兒觀察、比較、記錄自己地發(fā)現(xiàn)。
。3)幼兒講述自己地記錄,分享經(jīng)驗。(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不一樣)
3、仔細觀察,了解葉子的各組成部分
。1)我們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發(fā)現(xiàn)葉子有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歡哪片葉子呢?這片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葉脈、葉片、葉柄)
(2)你喜歡的葉子象什么?
4、實驗發(fā)現(xiàn)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
。1)剛才我們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而有的樹葉卻是枯黃枯黃的,為什么呢?
。2)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表意見。
。3)實驗:枯葉不能舂出葉汁來,綠葉則能舂出綠色的汁液來。
(4)為什么大部分樹葉是綠色的?(這是因為葉中的葉綠體可以產(chǎn)生葉綠素)
。5)我們散步時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飄蕩到了地下,為什么呢?(因為葉子缺乏水分和營養(yǎng),所以變黃變干了就飄落了下來)飄落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葉子會慢慢枯死,因為水分都蒸發(fā)了)
5、了解葉子的用途
。1)這么多的葉子有什么用呢?
。2)幼兒自由談論,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
(3)小結(jié):可以美化環(huán)境、擋風、遮雨、有的樹葉可以加工成茶葉、有的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樹葉貼畫來布置環(huán)境。
活動結(jié)束:
請幼兒用葉子粘貼圖畫,在展覽區(qū)內(nèi)進行展覽。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秘密,漢語詞匯。拼音:mìmì釋義:1、指有所隱蔽,不為人知;2、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3、佛教指隱秘深奧之法。4、隱蔽;不讓人知道的。亦指隱蔽不讓人知道的事情。出自于《晉書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吹泡泡”是幼兒童年中最好玩、最難忘的游戲,幼兒都很喜歡它的樂趣和體驗。“吹泡泡”也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所以我通過吹泡泡的形式讓孩子們觀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繽紛,利用泡泡引發(fā)了孩子們更多的遐想,給予幼兒更多去想去說的空間。因此設計科學活動《吹泡泡》,主要培養(yǎng)幼兒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zhì),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發(fā)現(xiàn)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體驗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3.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重點: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養(yǎng)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四、活動難點:
通過動手實驗操作,知道有洞的物體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動準備
記錄表、筆、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鐵絲、吸管、毛巾等
六、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剛才老師在洗玩具,洗著洗著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玩的游戲,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游戲嗎?
2.教師操作
3.出示材料,介紹材料、記錄表,幼兒猜測
★幼兒猜測,“有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說一說?”
★你們的想法可多,我們趕緊把它記錄下來(集體記錄)
(二)幼兒操作
1.介紹四組材料,鼓勵幼兒每種材料都試一試
2.幼兒表述操作結(jié)果,共同記錄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兒再次操作
★為什么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個就不可以呢?我們再去試一試,是之前仔細的看看它們有什么一樣地方
★師幼共同總結(jié):原來它們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結(jié)束部分
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大家開心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課件:有用的石頭。
2、課-照片:巖石。
3、幼兒用水彩筆。
4、幼兒搜集的小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欣賞:漂亮的巖石
教師提出疑問:漂亮的巖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展開
1、教師講解巖石的形成
巖石是經(jīng)過風吹日曬,又經(jīng)過雨水、空氣等外力的作用,沉積成巖固結(jié)而形成的巖石。
教師:你們出去旅游的時候看見過巖石嗎?想一想在哪里見過巖石?
。ㄌ崾荆汉_叄搅值龋
2、實驗。
出示: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
你們看這是什么?現(xiàn)在,我們用吹風機吹一吹,看看有什么變化?
小結(jié):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
老師再告訴小朋友呀,巖石經(jīng)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呢。
3、了解巖石的沙化特征
課件演示:巖石和沙子
教師: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們知道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嗎?
小結(jié):巖石被風化成為小塊后,還必須經(jīng)水流的不斷沖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4、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fā)提問: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ㄒ龑в變赫f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5、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課件演示:《有用的石頭》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
結(jié)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三、結(jié)束
鼓勵幼兒在小石頭上作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后繼續(xù)收集不同的石頭,了解不同石頭的作用,然后講給大家聽。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探索與實踐,知道輪子是圓形的,可由多種材料制成,它會滾動。
2、引導幼兒觀察與操作,了解在生活中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能省力。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和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激發(fā)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guī)в休喿拥母鞣N東西。
2、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積木若干。
3、帶有輪子的玩具、實物若干,各種各樣的輪子。
4、液晶投影儀、實物投影儀、有關(guān)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第一次探索活動,知道有輪子的東西會滾。
教師指導語:小朋友,你們身后的桌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請小朋友玩一玩這些玩具,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幼兒分散玩耍、探索,教師參與指導,請每位小朋友拿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坐到位子上。
3、談話一。
師:誰來告訴大家,剛才你玩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他們有什么區(qū)別?
4、引導幼兒講述,然后教師總結(jié)。
5、幼兒第二次探索。知道輪子是圓形的,可由多種材料制成,會滾動。
6、談話二。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拿的是什么?它的輪子是怎么樣的`?
7、幼兒第三次探索,了解輪子能省力。
師:下面請小朋友來做個實驗,我這兒有幾捆書,想請小朋友把這些書從活動室的這邊送到那邊。小朋友可以想各種辦法把書送過去,看誰想的辦法最多。小朋友可以自己找朋友組成一個小組,比一比哪組小朋友的辦法多。
幼兒分散實驗,分別體驗用手拎、抱、抬和用車推等方法,從而感受輪子能省力的優(yōu)點。
8、集中談話。
師:提問:剛才你們用了哪些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小結(jié):輪子的作用很大,你還在哪里見過有輪子的東西?它有什么用處?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裝有輪子,輪子的用處真大。小朋友們,你想發(fā)明什么樣的輪子呢?
發(fā)明輪子
有多種方式供幼兒選擇:
、僬f:把自己的發(fā)明去說給客人老師聽;
、诋嫞喊炎约旱陌l(fā)明畫下來;
、圩觯河枚喾N材料制作自己發(fā)明的輪子;
、懿辉缸龅挠變嚎衫^續(xù)玩各種各樣有輪子的東西,相互交流感受。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4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