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08-11 09:37:58 教案

[精]小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小班教案7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紛紛探出了頭,美麗的花兒競相開放,孩子們有著去春游的沖動與愿望。上周五,我園組織了一次去上海動物園的親子游,他們帶上大大小小的食品,當然,很多一部分都是瓶瓶罐罐的東西。遺憾的是我班參加親子游的孩子只有少數(shù),剩下的孩子只能無奈地聽同伴的講述,看老師拍攝的錄像,眼中流露的是羨慕與向往,并且吵著爸爸媽媽也要帶他們?nèi)ァA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孩子們用瓶瓶罐罐作為玩具,滾、踢、推甚至是壘高,對此親睞有加,常常是不亦樂乎。為了滿足這一部分孩子想去春游的需求,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挖掘出瓶子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和潛能,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活動試圖在生活中整合,以“春游”為主線,從整理瓶蓋到裝食品,最后去春游,孩子們一直尾隨自己生成的內(nèi)容開展下去。

  二、活動目標:

 。薄⒁龑в變簽槠繉殞氝x擇合適的蓋子蓋緊,初步知道瓶蓋的作用。

 。、根據(jù)瓶蓋上的圖案要求,會按數(shù)取物和按物取數(shù)。

 。场⒐膭钣變簶酚趨⑴c操作,能大方地與同伴和老師交流。

  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部分幼兒已經(jīng)有過春游的體驗。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式帶蓋子的瓶子與罐子。蓋子上粘有圓點卡,瓶子上粘有糖、餅干、瓜子等食品。

  3、每個幼兒自備一個小包。

 。、部分幼兒去上海動物園的錄像帶,VCD,錄音機,歌曲《去游玩》的磁帶。

  四、活動流程:

  看錄像——蓋瓶蓋——裝食品——去春游

 。ㄒ唬┛翠浵

 。薄⑦@是什么地方?前幾天,我們有些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到上海動物園去游玩,可高興了。你們都帶了哪些好吃的東西?

  2、但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要去上班就沒有和我們一起去,一直很不開心。你們想不想去游玩?

 。场⒗蠋煖蕚淞嗽S多食品,想放在瓶子里,可一不小心,瓶子、蓋子全打亂了,這可怎么辦?

 。ǘ┥w瓶蓋

 。、引導幼兒討論:沒有了蓋子,瓶子和罐子好用嗎?為什么?

 。病⑿〗Y瓶蓋子的作用:沒有蓋子里面的東西會掉出來,還會把東西弄臟,用起來不方便,吃的東西也會變得不衛(wèi)生。

  3、請幼兒為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4、幼兒操作,蓋上瓶蓋并擰緊。

 。、啟發(fā)幼兒談談:你是怎么找到最合適的蓋子的?

 。、幼兒再次嘗試用擰、按等方法蓋瓶蓋,檢查是否蓋對了,蓋好了。

  二、裝食品

 。、引導幼兒先正確點數(shù),瓶蓋上的圓點數(shù)量和數(shù)字。

  瓶子和蓋子都找到了,我們一起把這些好吃的東西裝到瓶子里去?匆豢,蓋子上都有些什么?

  2、根據(jù)圓點的數(shù)量與瓶子上所示的食品投放相應數(shù)量與品種的的食品。

  瓶子上有些什么?瓶子上有什么圖案,我們就裝這樣東西,而且照著瓶蓋上的數(shù)量去裝。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啟發(fā)幼兒談談:你是怎么裝這種食品的?

  三、去游玩

 。、把瓶子裝在小背包里。

  這么多的好吃的東西都已經(jīng)裝到瓶子里了,我們帶上它們一起去春游。

 。、播放歌曲《去游玩》,邊唱歌邊走出活動室。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學折紙大炮,感受紙大炮發(fā)出的聲響。

  準備材料: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教師演示用紙一張

  重點難點:折疊紙大炮、引導幼兒比較辨別聲音的響和輕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聽聽紙大炮的聲音:

  紙能夠發(fā)出像一樣的聲音,你們相信嗎?

  教師出示自制的紙大炮,捏住兩個角,用力抖脘向下一甩,發(fā)出“砰”的響聲。

  我們讓紙大炮發(fā)出更響的聲音,怎么樣?教師以積極的情緒激發(fā)幼兒對紙大炮的好奇和制作愿望。

  2、制作紙大炮。

  咱們一起做個紙大炮吧!

  教師講述折紙大炮的過程,幼兒跟隨教師折疊。教師控制好折疊的`速度,盡量讓每個孩子看清折疊方法。

  3、玩玩紙大炮吧。

  啟發(fā)幼兒探索讓紙大炮發(fā)出聲響。

  教師告訴

  幼兒讓紙大炮發(fā)出聲響的方法:抓牢兩個角,用最快的速度向下甩。

  幼兒自由玩紙大炮,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比較誰的紙大炮的發(fā)出的聲音響,誰的聲音輕。

  怎么樣才能讓紙大炮的聲音變得響些?

小班教案 篇3

  適宜對象:

  該材料適用于小班、中班幼兒區(qū)域化學習活動使用。

  價值指向:

  1、這些小小的筆帽主要有美工、語言、數(shù)學三大游戲功能,在小小筆帽上拓展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充分發(fā)揮一物多用、一物多玩的特點。

  2、通過豐富的游戲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美工、數(shù)學活動的'濃厚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幼兒大膽操作,不斷嘗試,勇于探索,互相合作,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材料與工具:

  五顏六色的水彩筆筆帽、手工紙、雙面膠、顏料、皺紋紙、各色毛線、剪刀、海綿等。

  具體操作:

  (一) 美工領域

  1、做指偶帽

  玩法提示:

  (1)用皺紋紙或毛線對筆帽進行裝飾。此游戲適合小班幼兒。

  指導要點:讓幼兒把皺紋紙或毛線粘在筆帽上。

  (2)讓幼兒制作小動物指偶。此游戲適合中班幼兒。

  指導要點:先讓幼兒畫一些小動物頭像,然后剪下來粘在筆帽上。

  2、印章游戲

  玩法提示:將幾個筆帽捆在一起成某個形狀,筆帽中塞上海綿,蘸上顏料作印章用。此游戲適合小、中班幼兒。

  指導要點:幼兒可按自己的意愿把多個筆帽捆成各種形狀玩印章。

  (二) 語言領域

  1、指偶表演

  玩法提示:將指偶帽套在手指上,再在手指上畫上娃娃的各種表情,即可進行指偶表演。此游戲適合小、中班幼兒。

  指導要點:幼兒能根據(jù)各種表情,說出一些簡單的詞語或說上一句簡單的話,如“開心、難過、高興、痛苦”等等。如:“為什么開心、為什么難過”的原因等等。

  2、角色對話

  玩法提示:在活動區(qū)增添一些場景布置,讓幼兒進行角色對話。此游戲適合中班幼兒。

  指導要點:激發(fā)幼兒說話的欲望,鼓勵幼兒敢想、敢說、敢做。

  (三) 數(shù)學領域

  1、顏色排序

  玩法提示:將各種不同顏色的筆帽進行排序,并在排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顏色的規(guī)律。此游戲適合小、中班幼兒游戲。

  指導要點:可將筆帽在桌上擺放,也可將筆帽疊成一根小棍排序,排序方法可兩色相隔或幾色相隔排序。如:紅綠、紅綠黃……

  2、點卡匹配

  玩法提示:幼兒根據(jù)點卡上的數(shù)量,送上相同數(shù)量的筆帽。此游戲適合小、中班幼兒游戲。

  指導要點:讓兩個相同數(shù)量的朋友在一起。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講講玩玩的過程中了解毛毛蟲愛吃水果蔬菜才變成美麗的蝴蝶。

  2、養(yǎng)成樣樣東西都愛吃,不挑食的好習慣。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準備:

  1、毛毛蟲、蝴蝶。

  2、各種水果、蔬菜。

  重難點:

  了解毛毛蟲多吃水果,蔬菜才變成美麗的蝴蝶。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毛毛蟲,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1、出示毛毛蟲。

  師:看看誰來了,毛毛充想和你們一起玩游戲,你們開不開心呀!

  2、引出故事名稱。

  師:毛毛蟲長大后會變成什么?今天胡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想變蝴蝶的毛毛蟲》。

  二、講述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

  1、師:有一只毛毛蟲,長的又瘦又小,可是它非常想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它就跑去問媽媽:"媽媽、媽媽我怎樣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毛毛蟲媽媽告訴它:"你要多吃點水果蔬菜,樣樣東西都喜歡吃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毛毛蟲聽了媽媽的話,它想:那我一定要多吃點東西……

  2、教師提問:毛毛充是怎樣變成美麗的蝴蝶的。

  3、教師小結:毛毛蟲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水果蔬菜里面有很多的營養(yǎng),毛毛蟲才長大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三、請幼兒喂毛毛蟲吃東西

  1、出示另一只毛毛蟲。

  師:"我也想變成蝴蝶,那我該怎么辦?可以喂我吃哪些水果蔬菜。"

  2、請個別幼兒上來喂毛毛蟲吃東西3、教師小結: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長大變成美麗的蝴蝶。

  四、游戲

  1、師:那我們也來玩一玩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

  2、教師示范操作的要求。第一次吃一個和媽媽一樣的水果。第二次吃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蔬菜。第三次吃一個自己沒吃過的蔬菜、水果。

  3、幼兒操作。

  五、活動結束和幼兒一起出活動室。(放音樂)師:我們都變成了蝴蝶,一起去外面玩吧!

  活動名稱:

  健康活動《想變蝴蝶的毛毛蟲》

  活動目標:

  1、講講玩玩的過程中了解毛毛蟲愛吃水果蔬菜才變成美麗的蝴蝶。

  2、養(yǎng)成樣樣東西都愛吃,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了解毛毛蟲多吃水果,蔬菜才變成美麗的蝴蝶。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毛毛蟲、蝴蝶。

  2、各種水果、蔬菜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語:今天天氣真好,小毛毛蟲們?nèi)ヅ酪慌,玩一玩把。ǜ乙魳纷雠佬,伸展,卷曲,打滾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故事名稱。

  師:毛毛蟲長大后會變成什么?今天馬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想變蝴蝶的毛毛蟲》。

  2、講述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

  (1)、師:有一只毛毛蟲,長的又瘦又小,可是它非常想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它就跑去問媽媽:"媽媽、媽媽我怎樣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毛毛蟲媽媽告訴它:"你要多吃點水果蔬菜,樣樣東西都喜歡吃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毛毛蟲聽了媽媽的話,它想:那我一定要多吃點東西、、、、、、

 。2)教師提問:毛毛蟲是怎樣變成美麗的蝴蝶的。

 。3)教師小結:毛毛蟲吃了很多的'水果蔬菜,水果蔬菜里面有很多的營養(yǎng),毛毛蟲才長大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3、請幼兒喂毛毛蟲吃東西

 。1)出示另一只毛毛蟲。

  師:"我也想變成蝴蝶,那我該怎么辦?可以喂我吃哪些水果蔬菜。

  (2)請個別幼兒上來喂毛毛蟲吃東西

 。3)教師小結:樣樣東西都要吃才能長大變成美麗的蝴蝶。

  4、游戲。

  ( 1)師:那我們也來玩一玩毛毛蟲變蝴蝶的游戲。

  (2)教師示范操作的要求。第一次吃一個和媽媽一樣的水果。第二次吃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蔬菜。第三次吃一個自己沒吃過的蔬菜、水果。

  5、幼兒操作。

  三、結束部分和幼兒一起出活動室。(放音樂)師:我們都變成了蝴蝶,一起去外面玩吧!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tài)自然,能夠根據(jù)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xiàn)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內(nèi)容:

  烏龜爬

  發(fā)展動作:

  通過爬的練習,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檢查幼兒衣物、鞋子安全

  2、檢查場地安全、泡沫地墊

  指導重點(玩法):

  一、導入部分:談話

  1、今天小烏龜來我們班是作客了。小烏龜你好啊,聽說你昨天不在家,去哪里了?

  2、小烏龜請我們小朋友猜猜它昨天去哪了?

  3、它是怎么去旅行的?

  二、展開部分:

  1、模仿烏龜爬的動作

  1)、小烏龜是怎么爬的?我們和小烏龜一起爬一下。

  2)、小烏龜今天還要去旅行,你們想不想跟它一起去旅行?

  2、布置場景,介紹游戲規(guī)則。

  1)、活動前為了避免孩子間手被踩,都把鞋子脫掉。]

  2)、你們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小烏龜一起去旅行的地方,我們先看看小烏龜是怎么走的。先爬過泡沫墊,再爬是小床,在小床上不能掉到外面去,小床外是懸崖,也不能躺在床上,要不燃就會被別的小烏龜踩到。而且爬的時候要一個跟這一個,要不然就會被擠到懸崖下。

  3、分兩組跟著音樂爬。

  現(xiàn)在小朋友們跟著音樂和小烏龜一起旅行吧,當音樂慢的時候我們就慢慢的爬,快的時候就要快怕了。

 。ㄎ澹┱務勁肋^泡沫墊、地板、的不同感受爬過泡沫墊/地板的感覺是怎么樣的?(泡沫墊是軟的.腳不會痛,地板是硬的)

  三、結束部分幼兒一起做放松運動結束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幼兒模仿喜歡的動物-小烏龜練習不同方式的爬,其活動方式非常適合活波好動的小班幼兒學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這節(jié)課,讓幼兒在體驗模仿小烏龜爬行的樂趣的同時,鍛煉和提高幼兒四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并促進幼兒的大腦發(fā)育。活動過程中,結合游戲進行了活動練習,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學習中體驗到很多快樂。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幼兒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種各樣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種,它們看起來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絨球就會分散,如同降落傘,又似羽毛般輕盈.。我認為相比較其他的植物來說,蒲公英對幼兒的吸引力會大一些,除了能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之外,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科學活動的延伸。從蒲公英生長的特性來表現(xiàn)律動,更有利于幼兒的理解與記憶。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二、過程實錄:

 。ㄒ唬┗顒幽繕耍

  1、初步熟悉和感受樂曲旋律,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蒲公英的傳播、生長過程。

  2、能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技能,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

  3、初步了解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ǘ┗顒訙蕚洌

  1、創(chuàng)設場景(房子、籬笆、大樹、草地等)

  2、課件:蒲公英在風中搖擺——種子四處飛揚——逐漸長大(課件中的背景音樂即為本次韻律活動的音樂,ABA三段分別表示三個過程)

  3、一棵種子已飛走的蒲公英媽媽(木偶)

  4、錄音機、磁帶。

  5、圖譜(附后)

  6、絨球每人2個(可戴在手腕上),四散于所創(chuàng)設的場景邊。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學小蝴蝶飛進活動室。

  師:我們象小蝴蝶一樣飛著出去玩好嗎?老師帶領幼兒邊觀賞所創(chuàng)設的場景邊模仿蝴蝶的各種動作。

  幼A:我們來到了大樹下。

  幼B:我們來到了小河邊。

  幼B:我們來到了花叢中。。

 。ㄔu析:引導

  幼兒觀賞周圍景物,使幼兒較快融入情景之中,而帶領幼兒做各種動作,則是為下面幼兒的創(chuàng)編動作作了一點鋪墊。)

  2、蒲公英找娃娃(木偶表演:蒲公英媽媽在著急的來回移動)

  師:蒲公英媽媽,你這么著急,在找什么呀?

  蒲:我在找我的娃娃,剛才一陣大風吹來,我的娃娃就全都不見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別著急,我來告訴你。

  (評析:通過木偶表演,較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帶著問題進行活動更能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3、觀看課件,初步了解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講述:

 、龠@天,天氣很好,風輕輕的吹著,很輕,很輕,蒲公英媽媽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擺著。

 、谕蝗唬L大了起來,蒲公英寶寶離開了媽媽,跟著風婆婆,飛呀飛呀,有的落在了池塘邊,有的落在了柳樹下,有的落在了花叢中。

 、蹪u漸的,蒲公英寶寶長大了,個子越長越高,越長越高,有的和它們的媽媽長的一樣高,有的長的更高,又過了一段時間,它們開花了,身上長出了許多蒲公英寶寶,他們也做媽媽拉!

  師:蒲公英媽媽現(xiàn)在你知道了吧,小朋友你們知道蒲公英寶寶去哪了嗎?

  幼A:風大了,蒲公英寶寶離開媽媽飛走了

  幼B:蒲公英跟著風婆婆,飛呀飛飛到了池塘邊。

  幼C:蒲公英飛到了柳樹下,飛到了花叢中。

  師:蒲公英寶寶離開了媽媽以后會怎么樣呢?

  幼A:蒲公英寶寶會越長越大。

  幼B:蒲公英寶寶越長越高,越長越高,比它們的媽媽長的還高。

  幼C:它們會開花,身上還會長出許多蒲公英寶寶,它們也做媽媽拉

 。ㄔu析:運用課件,不僅有機整合了科學知識,使科學的內(nèi)容更直觀化,還讓幼兒初步接觸了音樂,初步體會到音樂結構與蒲公英生長過程的聯(lián)系。)

  4、欣賞音樂,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理解音樂,使音樂內(nèi)容與故事內(nèi)容匹配。

  師:老師這兒有段音樂也講了蒲公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遍 :邊聽音樂邊看圖譜邊聽老師語言提示:這段音樂是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晃;這第二段是蒲公英種子隨風飄走了;第三段是蒲公英寶寶慢慢地長大了。

  第二遍:一邊聽,一邊可以講講蒲公英的故事。

 。ㄔu析:在這一步驟中,著重引導

  幼兒聽,使幼兒對音樂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通過聽,讓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去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內(nèi)涵,將音樂和故事一一對應匹配。)

  5、分段欣賞,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編動作。

  (1)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擺的動作。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媽媽在風中搖擺可以做什么動作?

  幼A動作:雙手舉到上面左右搖動

  幼B動作:身體輕輕搖動

  幼C動作:手放兩邊輕輕抖動

 。2)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出蒲公英種子在風中四處飛揚的動作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種子在風中四處飛揚可以做什么動作?

  幼A動作:象小鳥一樣飛

  幼B動作:一邊轉圈一邊飛

  幼C動作:手放在后面象小蜜蜂一樣飛

  幼D動作:一會兒飛高一會兒飛低

 。3)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蒲公英逐漸長大最后變成媽媽的過程。

  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

  師:蒲公英逐漸長大最后變成媽媽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幼A動作:蹲下慢慢的站起來

  幼B動作:雙手雙腳并攏慢慢張開

  幼C動作:手從下面慢慢舉高

 。ㄔu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要求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分段創(chuàng)編韻律動作。體現(xiàn)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6、幼兒隨音樂表演。

  師:我們也來變成一棵蒲公英,用動作來講講它的故事好嗎?(每人戴上兩個絨球)

 。1) 教師帶幼兒一起表演。

 。2) 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進行表演,教師運用語言稍做提示。

  7、結束:

  提醒幼兒這次風很大,所以蒲公英的種子會飛的更遠,帶領幼兒飛出

  活動室結束。

 。ㄔu析:這一部分是完整表現(xiàn)與體驗階段。幼兒對音樂的結構較為熟悉,對所表現(xiàn)的形象也有了初步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經(jīng)驗。在這基礎上,幼兒已能在提示下進行表演。)

  三、活動評價:

  整個活動雖是一次韻律活動,用律動來表現(xiàn)蒲公英的生長過程,卻有機整合了科學知識,使幼兒初步了解了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jié)的引導下、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chǎn)生表現(xiàn)的激情,并在激情的驅(qū)動下,創(chuàng)編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進行表演。將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yōu)閯?chuàng)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小班教案 篇7

  小班美術活動《美麗的顏色》

  設計意圖:班級里幼兒喜歡觀察,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培養(yǎng)他們對顏色的感性認識。美術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chuàng)作這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這節(jié)活動中,也是通過先感知觀察作品的形狀、顏色,然后讓幼兒去探索制作的步驟,最后去嘗試。教師起到啟發(fā)、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美工活動中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動中不僅要會觀察、會思考,會操作,還要會說話。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紅、橘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主色是紅、橘黃、綠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畫棒卡片紙若干,紙上用白色油畫棒畫有各種玩具的圖案

  3、紅、橘黃、綠色顏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請幼兒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兒玩玩具的時候教師鼓勵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玩具的顏色,進一步認識紅顏色、橘黃色、綠顏色

  指導語:(1)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漂亮玩具,讓我們一起玩吧

 。2)在玩的時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這個玩具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綠色的天線寶寶

  指導語:(1)快看,誰來了?

  它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沒有和它一樣顏色的?

  (3)誰拿的.是紅色(橘黃色)的玩具?

  3、擴展幼兒思維,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

  指導語:還有那些東西是綠色(紅色)的?

  二、游戲“照相“

  指導語:大家做個小小攝影師,為玩具拍張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畫棒紙)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用形象的語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點水,放在紙上輕輕刷”用刷子蘸上顏料輕輕的在紙上來回的刷,全部刷滿顏料后相片洗好了

  指導語:(1)下面我們也來試一試洗照片

  (2)可以選一種你最喜歡的顏色洗相片

  2、輔導幼兒“洗相片”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四、作業(yè)評價

  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9

【精選】小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