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活動目標
1.學會安靜地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表演故事中某一角色的動作、語言。
3.學習詞匯“笑瞇瞇”和短句“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小兔、小鴨、小貓的手偶各1個。
活動過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介紹故事名稱,引導幼兒學說: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借助教學掛圖講述故事。講述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表情,學習用“笑瞇瞇”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教師用手偶表演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邊操作手偶邊表演故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提問,注意引導幼兒重點學習使用“笑瞇瞇”和“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教師:誰起得特別早去上幼兒園?他的心情怎樣?
教師:小兔子先碰見了誰?然后他們又碰見了誰?他們怎么去的幼兒園?
教師:小兔子是怎么上幼兒園?他臉上有什么表情?小鴨子是怎么走過來的? 他臉上有什么表情?小貓是怎么上幼兒園的?他臉上有什么表情?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體驗角色的`動作和語言。
教師: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么上幼兒園?請你學一學小兔子上幼兒園的樣子好嗎?
教師:如果你是小鴨子,你該怎么上幼兒園?請你學一學小鴨子好嗎?
教師:如果你是小花貓,你該怎么上幼兒園?我們一起學一學小花貓好嗎? 請幼兒一起模仿故事中三個好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樣子。
4.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故事。
教師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故事。
幼兒隨著教師的朗讀在故事的相應情節(jié)模仿動物的叫聲、動作和表情。
小班教案 篇2
一、背景資料
。ㄒ唬┲R背景
每當我們吃米飯的進修,會想到大米飯是片樣制做出來的,是由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米飯對人類生存起著一定的作用,它的味道好、有營養(yǎng)、吃好了飯才能長身體,長得壯。
。ǘ┓椒ū尘
小朋友們可以用小勺、小口袋等玩米,了解它的特征,知道它的用途,并觀察洗米、蒸飯的過程
二、科技活動方案
1、問題提出:
一日唐岱的媽媽入園時對講“唐岱不愛吃米飯,愛吃面食,中午就讓他少吃一點吧。”由此我意識到,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這和家庭的生活習慣有關,北方的家長就愛吃面食,這種偏食直接影響著孩子。
2、適應對象
3~4歲幼兒
3、活動時間
由認識大米的主題活動開始,搞一個系列活動,認識米的外形特征,用處,了解米飯的制作方法,知道香噴噴的大米飯來之不易,更愛惜勞動果實,尊重勞動人民。
4、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米飯的味道,有營養(yǎng),吃好飯菜身體好,了解香噴噴的米飯來之不易,要愛惜飯菜豐富詞匯,香噴噴、噴噴香、營養(yǎng)。
5、活動資源:
水、電飯煲、水盆、小水杯、小碗、口袋……
6、活動過程
。ㄒ唬┢穱L噴噴香的米飯、米粥。
聞一聞,味道是什么?
嘗一嘗,味道怎樣?
7、講述噴噴香的飯菜的作用?
(1)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我們要吃什么?
(2)為什么我們每天每頓飯要吃飯呢?不吃行不行?
(3)你喜歡吃飯嗎?為什么?說說你是怎樣吃飯的?
小結:我們每天都要吃三頓飯,香噴噴的飯菜為我們提供了生長發(fā)育的所需要的營養(yǎng),如果不好好吃飯、挑食那對學習發(fā)育都會有影響,個子長不高,還容易生病,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吃飽,吃好三頓飯,不挑食,不浪費,那樣身體才好,才會聰明。
(三)香噴噴的米飯的來歷
1、噴噴香的米飯是誰做的?
2、大米飯是誰種出來的?
3、我們是怎樣做?
噴噴香的米飯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是廚房的叔叔阿姨做出來的,他們非常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要剩飯菜。
(四)出示掛圖,復習古詩《憫農》。
8、活動評價
小朋友們從始至終都積極圍繞
活動進行,他們既覺得新奇,又覺得有趣,小朋友們通過玩米、洗米、做飯等過程,了解了制作米飯的過程,知道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小朋友們今后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寶寶。
9、活動的延件:
知道大米可以制作米花、米酒等等。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看一看,說一說,了解燒魚的過程。
2.嘗試用2~3種不同顏色的紙進行簡單的有序排列,鞏固撕貼的技能。3.體驗燒魚的樂趣。活動準備:
1.小貓玩偶一個2.已燒好的魚范例三個
3.炒鍋人手一只、各種小魚人手一條、各色彩紙條、糨糊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起幼兒制作興趣老師出示范例三盤魚,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朋友們送給我許多我愛吃的魚,看,香噴噴的胡蘿卜魚稍好了。(出示范例)
師提問:胡蘿卜在哪里?
那白色的是什么?還可以是什么?師提問:這是一盤什么魚?(綠色的、香蔥魚)
那綠色的還會是什么?(青菜、豆角、韭菜??)白色的是什么?
師總結:原來這是一盤香蔥魚,香蔥魚可真香啊,它是按照先放鹽,再放香蔥的方法做的。
師提問:這又是什么魚?(辣椒魚、番茄魚??)它是怎么做的,和香蔥魚有什么不一樣嗎?師總結:它是按照鹽、辣椒、鹽、辣椒??的方法做的。二、教師示范,鼓勵幼兒發(fā)現燒出又好吃又好看的魚的方法。
師:香噴噴的魚真好吃呀,有各種味道,我也想做一條好吃的魚。師示范:先準備炒鍋,把洗干凈的魚均勻的抹上一層油(漿糊),要抹的均勻,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我也想燒一盤香蔥魚,我先在鍋子上抹一圈油,
然后把香蔥撕成段,放在魚的周圍;再抹一圈油,把鹽和糖撒在魚的周圍。
師:這樣一盤香噴噴的魚就燒好了,你想不想幫我燒一條好吃的魚?你想幫我燒一條什么魚?需要放什么?怎么做?(幼兒討論,和旁邊的幼兒交流)
師:說的真不錯,我的肚子好餓,請你們動手吧,幫我燒一條好吃的'魚。
三、幼兒“燒魚”,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用撕剪的方法制作佐料,并能將佐料有規(guī)律得擺放在小魚的周圍。
師:我發(fā)現有的小朋友好聰明哦,把所有的香蔥都撕好了
,真不錯。四、評價幼兒作品。師:誰愿意先給我吃?
你燒的是什么魚?怎么燒的?
師:你們真棒,做了那么多好吃的魚,謝謝你們,可是我一下子吃不完,送給我的朋友們吃,好嗎?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能對三種形狀進行區(qū)分配對。
2.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形狀餅干若干。
3.張三種不同形狀嘴巴的動物。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認識形狀
1.師:"今天,我們小小四班來了三個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2.出示課件一,引出圓形寶寶。師:"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朋友,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鼓勵幼兒自由發(fā)言。
3.師:"你看這個朋友是什么形狀的?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圓形。"
4.同上引出三角形和正方形。
二、形狀寶寶找家
1.出示課件,引出三個房子。師:"你們看,這里有三幢房子,你知道這分別是誰的家嗎?"
2.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找出形狀與房子的共同點--都是相同形狀的。
3.出示課件--開門檢驗是否找對家,開門的房子里出現相應的形狀寶寶。
三、分餅干
1.請小朋友去形狀寶寶的家里做客,分發(fā)相應形狀的餅干。
2.認識手中餅干的形狀,請和手中拿一樣圖形餅干的.小朋友相互碰一碰做朋友。
3.出示小熊小貓和小青蛙。師:"有三個小動物聞到了餅干的香味也到我們小小四班來啦!"
4.師:"你們愿意請他們吃餅干嗎?他們喜歡的口味可是不一樣的。猜猜分別喜歡什么口味?從哪里看出來的?(張開的不同形狀的嘴巴)"
5.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分餅干給動物寶寶
延伸活動:
出示真的形狀餅干,請小朋友們洗手喝水,分享自己喜歡的形狀餅干。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的由來:
3—4歲的小班幼兒正處在認知水平較弱的年齡階段,他們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由于社會經驗,知識水平欠缺,自我保護的能力相對較弱,班中劉兆庭小朋友因為感冒、發(fā)燒得了中耳炎,孩子們都很關心的問:“亮亮生了什么病?怎么不來幼兒園呀!什么叫中耳炎?中耳炎是哪里生?”……從而引發(fā)了主題活動《我的耳朵》。
教育目標:
1、認識耳朵,知道自己耳朵的位置及用途。
2、能分辨出幾個常見小動物的耳朵,了解其特點。
3、引導幼兒分辨樂音和噪音的區(qū)別
4、鼓勵幼兒保護自己的耳朵,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問題板塊:
1、什么叫中耳炎?
2、中耳炎是哪里生?
3、我的耳朵什么樣?它會幫我做什么?
4、怎么保護我們的耳朵?
5、我們的耳朵喜歡聽什么樣的聲音?
6、什么小動物長著什么樣的耳朵?
主題壁報:
1、耳朵的圖片。
2、各種小動物的照片及模擬小動物耳朵列車。
3、耳朵能做什么的圖片
4、信息角:幼兒帶來的有關保護耳朵的故事書及幼兒收集的關于耳朵的資料和照片。
5、布置保護耳朵的宣傳小海報
區(qū)域游戲相關內容:
1、圖書區(qū):
A、認識五官的圖書。
B、故事:《美美的耳朵》《生病的耳朵》。
2、科學區(qū):
A、辨別聲音的玩具。
B、傳聲筒。
C、自制電話。
D、小鏡子。
E、錄音機
F、各種聲音的磁帶。
G、手電筒。
3、音樂區(qū):
A、自制的各種樂器。
B、鈴鼓、撞鐘、三角鐵、木魚、雙響筒等。
C、兒童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4、電腦區(qū):
A、辨別聲音的游戲。
B、保護耳朵的科學知識VCD
家園合作:
在家長專欄中:
1、公布本班的主題活動。
2、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豐富幼兒有關耳朵的知識。
3、配合幼兒園,在家中繼續(xù)鞏固幼兒各方面的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
4、請家長帶幼兒去動物園觀察小動物的耳朵。
5、張貼育兒知識:《陶陶的耳朵》《幼兒掏耳朵的誤區(qū)》《幼兒耳朵常見病》《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
6、鼓勵家長積極投稿:“在家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資源利用:
1、幼兒從家中帶來的有關保護耳朵的故事書及幼兒收集的關于耳朵的資料和照片。
2、請林琛小朋友的媽媽(醫(yī)院醫(yī)生)來園給幼兒講關于保護耳朵的常識,及耳朵容易生什么病。
3、與幼兒一起搜集關于耳朵的知識方面的圖片、VCD、各種聲音的磁帶。
4、去亮亮小朋友家中探望。請亮亮告訴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耳朵。
主要活動:
1、認識耳朵
2、分辨幾種常見小動物的耳朵
3、分辨樂音和噪音
4、延伸活動:認識五官
活動一:認識耳朵
活動目標:
1、認識耳朵,知道自己耳朵的位置及用途。
2、學說五官的兒歌。
活動形式:分組活動
活動準備:小鏡子、五官圖片
設計意圖:
知道耳朵是五官的一部分
通過照鏡子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啟發(fā)幼兒觀察自己的耳朵。
深入感知了解耳朵的外型特征。
利用各種聲音激發(fā)幼兒聽的欲望,知道耳朵的用途。
利用兒歌,鞏固幼兒對五官的認識。
師生互動:
一、觀察圖片,認識耳朵,知道自己耳朵的位置及外型特征。
二、游戲:《你的耳朵在那里?》每人一個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耳朵。
三、出示耳朵的圖片,進一步觀察耳朵。
幼兒討論著耳朵的外型,觀察發(fā)現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
四、游戲:《請你猜猜我是誰?》知道耳朵的用途。通過游戲分辨出各種聲音。
五、學說兒歌:《五官歌》
附兒歌:
眼睛能看亮,
鼻子能聞味,
嘴巴能吃飯,
耳朵能聽聲,
愛護我們的好朋友。
教育反思:
根據《綱要》的要求,引導幼兒認識五官,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親自使用小鏡子觀察自己耳朵的活動中,幼兒十分感興趣。通過初步的感知,幼兒對耳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明白耳朵對自己的重要。也解答了幼兒的問題,幼兒就是這樣在探索中學習的,而且幼兒還能積極的參與到班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并請父母幫助,搜集有關的知識,主動的學習。
從初步的感知到深入的了解耳朵的用途,利用聽聲音的游戲活動,較好的完成了目標,為主題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打下伏筆。
活動二:分辨幾種常見小動物的耳朵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分辨大象、兔子、大公雞、小貓、狗熊等小動物的耳朵,并能說出它們耳朵的形狀。
2、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動物世界的光盤、多媒體、快樂的動物園的音樂磁帶、錄音機、屋內貼有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請幼兒家長帶幼兒去動物園參觀)
設計意圖:
引發(fā)幼兒的知識經驗,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媒體的使用再現幼兒的經驗記憶,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保持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
媒體的使用解決了重點和難點。
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和分辨。
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特點。
師生互動:
一、啟發(fā)幼兒和教師一起去“幼兒園的動物博物館”參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入教室。
二、引導幼兒觀看大象、兔子、大公雞、小貓、狗熊等小動物的耳朵電影。
三、放大小動物耳朵的圖片,請幼兒猜猜“這是誰?”
四、鼓勵幼兒說出不同小動物的耳朵的形狀。啟發(fā)幼兒了解小動物耳朵的用途。
五、活動的延伸:
請幼兒家長帶幼兒去動物園參觀,回來分享看到的小動物的耳朵還有什么新奇的地方。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教育反思:
小動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小伙伴”,通過了解小動物的耳朵,引導幼兒學會關注身邊的事情,學會觀察,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再通過觀察了解小動物耳朵的活動,豐富幼兒知識經驗,激發(fā)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幼兒在觀看錄像之后,就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區(qū)分小動物的耳朵,并且通過觀察,發(fā)現它們的特征。幼兒在與父母去動物園后,都積極的與伙伴交流自己的收獲,同時,帶來與小動物的照片,和伙伴分享。
促使幼兒積極的參與、主動的學習,在分享的過程中大膽的表達,獲得成功感。
活動三:分辨樂音和噪音
活動目標:
1、用耳朵分辨去樂音和噪音,了解身邊的噪音是怎樣形成的`。
2、鞏固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傾聽。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與分組相結合
活動準備:錄音機、磁帶(各種聲音)、手偶兩個(一個微笑、一個痛苦)
設計意圖:
引出問題,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噪音的由來。
通過發(fā)言提高幼兒鑒別是非的能力。
通過師生活動,豐富幼兒認知經驗。
通過表演,加深幼兒的認識與感知。
幼兒的游戲體現在一日生活之中。幼兒的學習也是這樣。
師生互動:
一、幼兒游戲區(qū)結束時,放一段好聽的音樂,再放一段幼兒大聲叫時的錄音。
二、討論:那種聲音好聽呀?為什么?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幼兒分組討論:我們怎樣做才能不讓我們的耳朵聽到噪音?
四、小小表演會:請幼兒表演節(jié)目,其他幼兒做小觀眾,深入了解樂音對耳朵的好處。
五、活動的延伸: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幫助幼兒區(qū)分噪音和樂音,鼓勵幼兒學會傾聽,不大聲影響別人。
教育反思:
在幼兒園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的精神氛圍是十分重要的,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必要的,所以教師即要重視幼兒能力的發(fā)展,又要重視幼兒有意識的自覺遵守規(guī)則、秩序等社會品德。
通過音樂區(qū)的活動,延伸到聽錄音,幼兒很意外,原來自己平時大喊大叫這樣吵。但錄音來自與幼兒自己,所以幼兒能很快理解,并理解了教師平時提要求的時候安靜聽的含義,因此達到了活動的教育目的。重要的是在活動后的延伸,教師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和提醒幼兒,也因為幼兒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所以鞏固培養(yǎng)尤其重要。
活動四:延伸活動認識五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如何保護自己的五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鼓勵幼兒認真觀看故事,積極回答問題。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多媒體、VCD盤、本園保健醫(yī)生的講解說明
設計意圖:
娃娃是孩子喜歡的伙伴,所以用情感遷移的方式,引發(fā)幼兒的關注點。
利用媒體,放電影,便于幼兒理解,促進幼兒思維。
提出問題,調動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解決目標的重點和難道。
豐富幼兒的感知,促進幼兒的進一步發(fā)展。
師生互動:
一、活動區(qū)中:娃娃生病了,得了中耳炎!
二、引導幼兒觀看電影《美美的耳朵》。
三、提問:美美的耳朵為什么會疼?怎樣保護我們的耳朵?
四、請本園保健醫(yī)生來講解說明,如何保護我們的耳朵?為什么要保護我們的耳朵?
五、引導幼兒思考,五官對我們有什么作用?該如何保護它?
幼兒很快聯想到牙齒,說:“要好好刷牙!”幼兒還有說:“要好好洗臉,不用手去揉眼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所反應的是成人所教給幼兒的一些衛(wèi)生習慣知識。
六、觀看VCD《認識我們的五官》,啟發(fā)幼兒認識五官并了解他們的用途。
七、活動的延伸:啟發(fā)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講衛(wèi)生,保護自己的五官。
教育反思:
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弱,開展這樣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引導幼兒了解安全的重要,危險的后果,豐富幼兒自我保護知識,利用有效的資源,加深幼兒的理解和記憶。
活動后,幼兒刷牙、漱口都比原來自覺了,因此,保健醫(yī)生的講解效果是非常好的,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促進幼兒知識經驗的豐富,還可以請亮亮小朋友講一講,在他生病時,難受的感覺,幫助幼兒理解,同時發(fā)展主題,引導幼兒認識和保護好自己。
思維接力棒:
1、你聽過《長耳朵小象》的故事嗎?耳朵真的會變長嗎?
2、耳朵能聽見多遠的聲音那?怎么才能聽見遠方的朋友的聲音那?
3、你知道小動物的耳朵都長在那里?把你知道的關于耳朵的事情,告訴你的好朋友吧。ā膭钜龑в變捍竽懕磉_,分享經驗)
小班教案 篇6
課前提示:
小班的幼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但也存在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關注。在成長過程中,幼兒逐步體驗到了自己與同伴之間的關系,漸漸學會彼此關心和幫助。本活動通過故事《我們來幫你》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別人,體驗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理解故事內容。
2、幼兒知道要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教師戴雞媽媽的頭飾,講述:咯咯咯,今天我雞媽媽可高興了,因為我要帶著我的雞寶寶回新家去。教師可以做一些雞的動作,用夸張的語調,吸引幼兒的注意。
2、看圖片聽故事
。1)教師出示圖片,有表情地講故事。
。2)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雞媽媽帶著小雞去哪里?(去他們的新家)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橋被水沖斷了)
雞媽媽和雞寶寶又不會游泳,想想他們心里著不著急呢?(非常著急) 這時小鴨子說了什么呢?(我背你們過河)
小烏龜說了什么呢?(我們來幫你)
大象又說了什么呢?(我來幫你)
小朋友們想一想,雞媽媽和雞寶寶過河了沒有呢?(過了)
教師總結:我們要像小動物一樣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3、情景表演
。1)教師請幼兒戴上小動物頭飾分別扮演雞媽媽、雞寶寶、小鴨子、小烏龜、大象。
。2)教師講故事,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表演故事。
(3)教師評價幼兒的表演。
建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可以怎樣幫助別人。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我的世界
課前提示: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內心世界,幼兒也不例外。幼兒不僅僅要滿足簡單生理需要,更需要來自不同方面的愛。本課就是以這樣一個主題,給大家呈現一個幼兒的世界。
活動目標:
重點目標:
1、讓幼兒了解和認識自己的生活,需要來自不同方面的關心和愛。
2、幼兒能講出自己想象的世界。
相關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力,能以主題進行畫畫。
活動準備:
玩具娃娃、幼兒用書《我的世界》、白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過程1:導入
1、教師拿出玩具娃娃,并以玩具娃娃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很想給大家講講《我的世界》的故事,你們想聽嗎?”引入主題。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故事里小朋友的世界的故事。
小朋友的世界里都有誰?(鳥、太陽、玩具熊、家人、小朋友) 小朋友在她的世界里快樂嗎?
你們希望自己的世界里有誰呢?
總結: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也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在世界里,在自己的工世界里可以想象很多美好的事情。
過程3:畫畫“我的.世界”
教師給每一個幼兒發(fā)放一張白紙和彩色筆,讓幼兒畫一幅“我的世界”。 過程4:講故事
教師在幼兒畫完之后,把幼兒作品進行展覽,并讓幼兒講講“我的世界”的故事。
建議:可讓個別幼兒上臺講講“我的世界”的故事。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離不開父母的孩子
講前提示:
依戀父母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感表現。父母對幼兒的撫養(yǎng)照顧、關心、愛護,能使幼兒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在情緒上得到滿足和快樂。但幼兒過分依戀父母,則會對其交往產生障礙,使其形成過分依賴的不良性格。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調整幼兒過分依戀父母的行為,鼓勵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寫給家長的話》,讓家長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糾正幼兒過分依賴家長的行為。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卡片(內容同幼兒用書、卡片大小同賀卡大小,共5張);紅色、綠色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過程1: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卡片。咱們一起來瞧瞧! 過程2:觀察并講述卡片
出示第一張卡片,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這張卡片上有什么?(小妹妹躺在床上,她在拉媽媽的手)
為什么她要去拉媽媽的手呢?(因為這個小妹妹不敢一個人睡覺,她想讓媽媽陪她,所以拉著媽媽的手不放)
你們說她做得對嗎?
你們在家是爸爸媽媽陪著睡還是自己單獨睡呢?(幼兒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教師小結:
我們要做勇敢的小朋友,晚上不要爸爸媽媽陪,要自己睡覺。
玩“抽一抽,講一講”的游戲。請個別幼兒上來抽出還沒講述過的卡片,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述此卡片內容。
。1)這個小男孩可勇敢了,不要媽媽陪,自己就睡著了。我們要不要向他學習?(要)
。2)濤濤可喜歡他的玩具小汽車了,可他不愿意自己玩,老是纏著媽媽陪他玩。他這樣做對嗎?(不對,因為媽媽每天上班可辛苦了,回家還得做家務,所以小朋友在家要自己玩玩具)
(3)晚餐的時間到了,妞妞端著一個小碗:“我要自己吃。ㄦゆぷ龅每砂袅,”
她不用爸爸媽媽喂,自己就開心地吃起來。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她學習,自己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晚飯過后,爸爸開始看書了,可是小明一直過來吵爸爸,讓爸爸陪他玩。小明這樣做對嗎?(不對,因為爸爸有工作要忙,小明不應該打擾爸爸的工作。)
過程3:涂氣球
教師:看看你們書上,也有這些圖畫呢!請小朋友們翻到《離不開父母的孩子》一課。
教師:請你們把乖寶寶的氣球涂成綠色,把不乖的寶寶的氣球涂成紅色。
建議:
在活動中,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用我種引導性語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拓展活動:
此活動后,在信息欄里公布《寫給家長的話》,內容為:
幼兒若過分依賴家長,可采取以下方法幫助其糾正:一、調整愛的方式,或與幼兒適當的分離;二、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讓幼兒擁有一定的自主權,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人人都有好朋友
講前提示:
人是社會群體中的人。每個人可以根據個人愛好或工作性質、活動范圍等結識好朋友。教師應讓幼兒學會留心觀察人與人日常交往的情況,學會主動結交朋友。
活動目標:
重點目標:1、了解人與人之間日常交往的禮節(jié)。
2、知道家人的好朋友。
相關目標:能夠說出自己和家人的好朋友。
活動準備:
扮演不同角色的小道具。
活動過程:
過程1:導入
教師提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 過程2: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好朋友的名字。和好朋友常在一起做些什么?喜歡你的好朋友嗎?為什么喜歡和他在一起?
請一位幼兒說一說自己家中有哪些人?他們有好朋友嗎?他們的好朋友是誰?他們常常在一起做什么?
過程有:“找朋友”
教師講述游戲情景:今天是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家等朋友來。爺爺和他的好朋友張爺爺約好去釣魚;奶奶要和鄰居李婆婆到廣場去跳舞;爸爸的同事王叔叔要來陪爸爸修電腦;媽媽要和李阿姨一起聽音樂會;那么我干什么呢?對了,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明一起到院子里拍皮球。
教師根據以上情節(jié),安排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1、扮演爺爺的站起來說:“我要去釣魚,誰和我一起去?”扮演張爺爺的站起來說:“我們是好朋友,我們一起去”。兩位幼兒后拉手走到另一邊。
2、扮演奶奶的站起來說:“我要去跳舞,誰和我一起去。俊卑缪堇钇牌诺恼酒饋碚f:“我們是好朋友,我們一起去!眱晌挥變菏掷肿叩搅硪贿。 以此類推,讓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朋友。
過程4:連線活動
打開幼兒用書《我們都有好朋友》一課,讓幼兒連線找出誰和誰是好朋友。 建議:
在進行談話活動時,有的幼兒可能膽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教師要加以鼓勵和引導。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關心別人,我快樂
講前提示:
幼兒的思維方式通常是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尚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本活動引導幼兒懂得應該從哪方面去關心別人,體驗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同時也為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活動目標: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培養(yǎng)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使其富有同情心。
2、體驗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懂得在被人關心和被人愛的同時,也要關心別人。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一套。
活動過程:
過程1 :導入活動
1、舉例說說最近身邊有關關心別人的話題。(如班上小朋友的例子或老師自己的例子
2、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幾幅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上的這些小朋友是怎么關心別人的。
過程2:觀察圖畫
1、觀察第一幅圖。
這是在什么地方?
圖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小明放學回家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妹妹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小明看到小妹妹這樣難過,就跑過去問她怎么了,小妹妹說,她不小心和媽媽走散了,找不到媽媽,很難過。小明說,沒事,哥哥帶你去找警察叔叔)
這位哥哥是怎樣關心小妹妹的?(帶小妹妹去找警察叔叔)
2、出示第二幅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關心他人的?(請你和鄰座的小朋友相互討論、講述) 請個別幼兒回答。
3、出示第三幅圖。
畫面上都有誰?
他們在干什么?(樂樂住院了,小紅給他送了一束鮮花,并祝他早日康復)
4、以同樣的方式讓幼兒觀察第4、5幅圖(外公累了,小紅給外公捶背;強強正嘔吐),讓幼兒理解各種不同的關心他人的方式。
教師小結:小朋友要懂得關心別人,要關心有困難的人,關心殘疾人,關心老人,還要關心動植物等。
過程3:說一說
小朋友也是像這些小朋友那樣做的嗎?
小組討論,請說一說你關心他人的事。
教師根據幼兒討論情況進行小結。
建議:出示掛圖時,每次先請幼兒完整講述,教師稍作提醒和補充。
小班教案 篇7
時間:設計、執(zhí)教:謝思思
一、教案目標:
1、指導幼兒仔細觀察讀本中的畫面信息。
2、熟悉讀本中的文字,學習并能夠使用讀本中呈現的形容詞。
二、教案準備:
收集讀本中相關特征的鞋子,并將它們布置成一個展示柜。一次性襪子人手一雙。
三、教案過程:
1、請幼兒試穿鞋子,體驗不合適的感覺,并進行充分的表達交流,鼓勵幼兒用形容詞來描述鞋子。
2、閱讀大書:先請幼兒快速的瀏覽一遍大書,結合封面說說的梗概,然后再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畫中體現出來的信息,重點觀察每一頁中鞋子的特征。
3、請幼兒猜測土土會對末末說些什么?末末又在做什么?
4、大書指讀:向幼兒展示文字,帶領幼兒清晰、正確的朗讀文字。重點突出形容詞之間的對比,幫助幼兒使用多個形容詞來描述同一物體。
5、討論: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選到合適的鞋子呢?
四、延伸活動:
1、通過繪畫和手工制作,設計一雙自己喜歡的鞋子。
2、收集不同種類的鞋子讓孩子們進行分類。
材料
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孩子們腳上的'鞋子也開始有了變化,他們經常會在一起談論自己的鞋子,要是誰穿了新鞋子就會在那介紹與臭美一下?粗⒆觽兣d高采烈的樣子,我便和孩子們商量:“開展鞋子的主題活動,怎么樣?”結果得到了絕大多數孩子的贊同。他們紛紛開始收集各式各樣的鞋子,在班級里布置了一個鞋子的展示柜。正好本學期分享閱讀的讀本中有一本《土土的鞋子》與這一主題十分的契合,這個讀本也是一個主題式的活動,可挖掘和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詞:橡皮膏、接、撐、扶、抓。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嘗試學習設計安全標志。
設計意圖
由于小朋友都喜歡探索周圍的新奇事物,加上他們的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比較弱,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又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所以我們選擇了"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同時通過設計標志使幼兒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1、 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
2、 每人一盆已切割成小塊的圖片。
3、 圖文傳送器,圖片四幅。
4、 畫紙、蠟筆。
5、 課前已認識過一些標志。
活動過程
1、 出示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兒的好奇。
學習詞:橡皮膏。
2、 通過玩拼圖游戲,讓幼兒找出小熊受傷的原因并說出來。
3、 利用圖文傳送器出示圖片,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動中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受傷了,并學習詞:接、撐、扶、抓。
4、 組織幼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5、 幼兒設計安全標志,并與大家分享設計成功的快樂。
A、 幼兒設計標志。
B、 把個別幼兒設計的標志放到圖文傳送器上向大家介紹。
C、 鼓勵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標志向聽課的老師介紹。
活動延伸
1、 把設計出來的標志張貼在相應的地方,以引起全園小朋友的注意,提高全體幼兒的安全意識。
2、 鼓勵幼兒繼續(xù)設計各種安全標志。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經典)08-12
小班教案【精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