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課題生成:
一個下雨的早晨,小朋友在活動室中,面對著窗外的綿綿細雨,你一言我一語的說:“秋天有許多水果,秋天的菊花真好看。”孩子由于沒有親身觀察雨中的美景,因而他們不能體會到秋天的雨中萬物會發(fā)生各種變化,同時更不能感受雨景中的美。幼兒即使有秋天的感受也只局限于視覺,除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給幼兒較深印象,對秋天的認識還是狹窄、片面的。因此設計本活動,利用雨天的早晨,組織幼兒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雨》。
活動目標:
1、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滿喜悅的豐收季節(jié)。
2、能細心傾聽,初步理解詩中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
3、豐富詞匯“五彩繽紛”、“溫柔”等。
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導人課題,猜謎“雨”。
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看不見。(如果活動當天下雨,更可結合進行)
2、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雨》。
老師:秋天的雨很美,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欣賞一首散文詩《秋天的雨》,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詩里說了些什么?
(1)完整欣賞《秋天的雨》!队變河^看課件)
第一幅畫面:(配樂《秋日的私語》,音樂聲響起)隨著散文詩的開始,屏幕上出現(xiàn)小雨點滴答不停地紛紛落下,(按動鍵盤)秋天的門悄悄地向兩邊打開,出現(xiàn)一幅美麗的風景(內有銀杏樹、楓樹、田野、果樹、菊花等)。
第二幅畫面:(按任意鍵)銀杏樹、楓樹、田野。水果、菊花按順序逐一染上黃色、紅色、金黃色、橙紅色、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雨點在不停地下(動畫)。
第三幅畫面:(按任意鍵)畫面中出現(xiàn)紛紛飄落的雨滴帶來了香香的菠蘿、梨子,這時菠蘿、梨子分別閃動,烤紅薯、糖炒栗子分別冒著香氣(動畫)。
第四幅畫面:(按任意鍵)落葉樹的樹葉紛紛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小刺猬背著果子回家,準備過冬了(動畫)。
第五幅畫面:(按任意鍵)小朋友唱著歌走來了,音符從他們的口中跳出,他們把水果摘下來堆成一堆又一堆(動畫),最后,一扇秋天的門輕輕關起來,雨點還在不停地落下來,音樂聲漸弱至結束。
、儆變盒蕾p一遍,完整地感受整首散文詩。
②幼兒自由討論、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簡單講述散文詩的內容)
、厶釂枺涸娎镎f了些什么?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有什么感覺?(教師可適時運用散文詩中的語句,引導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2)幼兒再次欣賞一遍。
下面我們再欣賞一遍,這次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把你最喜歡的詩歌記下來。
3、覺得最美的話記在心里,等會兒告訴大家。
①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
、趯W習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講述。
。3)同時結合畫面分段欣賞:
第一段:①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清潔和溫柔的?(引導幼兒在乏復觀察中感受清潔、溫柔)
、谪S富詞匯:溫柔。
第二段:①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重點旨導幼兒說出各種植物、花卉的色彩變化)
、谪S富詞匯:五彩繽紛。
第三段:①雨本身有沒有氣味?
、跒槭裁凑f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里來的?
第四段:①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什么?
、跒槭裁葱游镆┥虾窈竦摹⒘亮恋囊律?
第五段:秋天的雨給大地,小朋友帶來了什么樣的歌?
(4)再次完整欣賞、討論(重點引導幼兒會用散文詩中優(yōu)美的句來表達)。
、倌懵犃诉@首詩后覺得秋天美嗎?什么地方美?
、谏⑽脑娎锸窃趺磳懬锾斓拿溃
、矍锾斓娜藗?yōu)槭裁催@么高興,你是從那幾句話里感受到的?
4、初步理解散文的擬人化寫法。
提問:散文詩里怎么說秋天的雨會唱歌?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頁料?(幼兒自由討論、發(fā)言,鼓勵幼兒充分想像)
老師總結:我們把秋天的雨比作人,滴答滴答的聲音就像在唱歌,秋天下了雨以后,銀杏樹變成黃色,楓樹變成紅色,五顏六色的花盛開了,就好像人用顏料涂上去的,這樣寫就讓小朋友聽起來感到秋天更美。柔,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
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生色給了楓樹,金黃色給了田野,橙紅色給了水果,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都給了菊花仙子。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不信啊,你聞,菠蘿甜甜的,柚子香香的,小雨滴迎來了許多香味,烤紅薯、糖炒栗子……小朋友的腳呀,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穿上厚厚的、亮的衣裳。落葉樹的樹葉飄呀飄,飄到大樹媽媽的腳下,小動物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快樂的歌。
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著歌……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興趣具有動力作用,在看動畫片的興趣調動下,注視著屏幕上音樂聲響起,下雨的情景出現(xiàn),秋天的門慢慢打開時,幼兒深深的被吸引了。一幅幅動人、逼真的動畫畫面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在欣賞過程中,靈活采用連續(xù)觀看、重復觀看、定格觀看等,法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的內容。通過連續(xù)觀看使幼兒對《秋天的雨的五幅畫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秋雨串聯(lián)秋天的畫面在動態(tài)情境中有了一個完整的.概念。幼兒通過重復觀看第一幅畫面,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悄無聲息地到來,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幼兒懂得了什么是溫柔。同時秋天的雨還帶走了多少世間的灰塵,使大自然變得一塵不染,秋天的雨就像是勤勞的清潔工一樣給人們帶來了清潔。在定格觀看第二幅畫面中,幼兒看到畫面中的各種顏色,彩…紅色、黃色、橙紅色等逐一染上各種花卉時,這些充分給幼兒感性知識,使幼兒一下子就理解了詞匯“五彩繽紛”。
當看到第五幅動態(tài)畫面中,小朋友高興地唱著歌,把水果堆一堆又一堆,這時幼兒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曲快樂秧歌,它影著大地的美麗、豐收,也歌唱著自然界的種種快樂。
二、專家點評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詩,課件很好地抓住了文詩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滿感情的朗誦,鋼琴《秋日的私語》的伴奏,使散文充滿了詩意,把文學作品的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通常散文詩欣賞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以往教學中往流于形式,觀察圖片一提問一討論一記憶,幼兒不能真正感受至!文中所表現(xiàn)的意境及精髓,這次活動采用了現(xiàn)代化的手段,旨在原來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軟件;變觀察圖片、反復欣賞等靜態(tài)、單向交流的教學方法為目的、雙向交流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充分提高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將視聽形象與語言結合,把看、聽、訪一起來,使幼兒依賴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思維,對不觸到的事物更易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幼兒教育事業(yè)變革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種非常好的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
三、反思與討論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要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則。用這一原則,談談對課件利用的看法。
大班教案 篇2
(一)內容簡介
小明有一雙靈巧的手,他能用報紙做風箏、用廢品箱里撿來的一堆東西做漂亮的火車;疖嚨囊粋車廂拆下來給媽媽裝草莓,火車變成了汽車;汽車的排氣管能給奶奶插花,汽車又變成了雪橇,小明
又把雪橇做成了弟弟妹妹的玩具,F(xiàn)在,火車只剩下一個大紙箱了,小明又會做出什么玩具呢?
(二)主題分析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生活中那些看似沒用的“廢品”,其實是可以重新利用,并發(fā)揮大用處的。只要你肯動腦筋,有新穎二奇特的想法,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來實現(xiàn)。鼓勵幼兒養(yǎng)成利用廢品、珍惜物品的習慣。
(三)情節(jié)分析 打開故事書,坐在各種物品中間的一個全神貫注的`小男孩吸引了讀者的視線,大家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小明那雙手真靈巧。那份專注,活脫脫一個“小大人”。
俯身在垃圾桶中尋找“廢品”,小明踮著腳、差點要摔進去的樣子;捧著一大盒“廢品”拿也拿不下,卻如獲至寶的神情,一個執(zhí)著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
隨著故事慢慢的陳述,小明始終笑瞇瞇的,讓我們感受到他創(chuàng)作的快樂、幫助別人的快樂……
故事的結尾,小明用包裝紙做成了紙飛機。放飛紙飛機時的歡呼雀躍,一個頑皮孩童的形象又歷歷在目。放飛的是紙飛機,又豈不是滿滿的快樂呢!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小明,始終是笑瞇瞇的:做風箏時的專注、撿到一大堆“寶貝”時的興奮、刊作火車時無所不在的開懷、給媽媽和奶奶盛裝草莓與鮮花工具時的得意、改裝小火車寸的認真、看著弟弟妹妹玩時的欣慰、折疊和放飛紙飛機時的憧憬……
這笑瞇瞇,源于變廢為寶創(chuàng)作的快樂!
(五)畫面分析 1.畫面構圖、色彩
一個場景一個跨頁,隨著故事中小明“能工巧匠”般地將一堆廢品變成各種玩具、用具的同時,也讓我們目睹了小明發(fā)現(xiàn)“寶貝”、制作玩具、幫媽媽奶奶想辦法、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放飛希望的快樂。
畫面的場景非常簡單,使小明忙碌、快樂的形象凸顯,更突出了主題。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jié)
小明衣服上遍布的花紋,五彩斑斕一如他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意;那張笑臉,映襯著小明無限的快樂。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頻繁出現(xiàn)反問語句:“廢品可以用來做什么呢?”“箱子和易拉罐可以用來做什么呢?”“小明要做什么呢?”“這個紙箱可以用來做什么呢?”以此引發(fā)小讀者隨著小明一起思考;這些反問句又是故事情節(jié)展開的一個個轉折點,清晰細致地將小明創(chuàng)作的過程呈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現(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經濟給孩子們帶來了層出不窮的新式玩具,孩子們想得到、想不到的玩具,在玩具商店里都能找到。孩子們在盡情享受的同時,又缺失了什么呢?
故事中的小明,生活在和孩子們一樣的現(xiàn)代社會,卻有著一種不一樣的執(zhí)著:喜歡找來一大堆“廢品”,在拼拼、剪剪、貼貼中,有趣的玩具誕生了;“廢品”變成了媽媽和奶奶裝草莓與鮮花的器具;“廢品”又變成了弟弟妹妹玩耍的玩具……
能不能讓孩子們跟著小明一起,尋找那缺失的快樂呢?
2.活動目標(1)在看看、猜猜、說說、聽聽中了解故事內容,并能完整講述
(2)在“變廢為寶”的想象與創(chuàng)作中,感受發(fā)明的奇妙,激發(fā)好奇心
3.活動準備
圖畫書《小小發(fā)明家》、ppt課件收集廢品:紙盒、易拉罐、玻璃瓶若干
4.活動過程(1)興趣導入
、俪鍪镜1、2頁,介紹故事主人公.
、诔鍪镜3、4頁
—小明在干什么?
—他找到了什么?
(出示紙盒、易拉罐、玻璃瓶。若干。)如果你是小明,你會將這些“寶貝”變成什么呢?說說自己的設想。
(2)看圖片,猜故事
—小明會將等這些“寶貝”變成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演示ppt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小明把這些“寶貝”變成了什么?
—和你猜得一樣嗎?
(3)聽故事,動腦筋
—小明用這些“寶貝”變成了什么?
—分別用哪個“寶貝”變成了什么?
(集體看課件。)看誰猜得最準確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猜謎語是培養(yǎng)孩子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的游戲活動。猜測時的積極探索、猜對后的欣喜,小小的游戲隱藏著大大的'教育智慧,而根據幼兒熟悉的人事物學習創(chuàng)編謎語,這是對大班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又一提升。因此,根據兒歌《動物猜謎歌》我設計了大班的語言活動《猜猜這是誰》,從認識謎語、知道謎面創(chuàng)編的特點、嘗試創(chuàng)編謎語,層層深入,讓孩子們在不斷的觀察、探索、思考、表達表現(xiàn)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在猜謎游戲中,感受謎語的特點,并嘗試根據兒歌形式大膽創(chuàng)編新的謎語。。
2、通過觀察,能發(fā)現(xiàn)并表現(xiàn)人事物的基本特征,體驗設計謎語和猜謎的樂趣。
活動準備:
空白格子底板若干、勾線筆、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猜謎游戲
1、教師講述謎面,引導幼兒猜測是什么?
2、出示謎語板,邊講述邊進行簡筆繪畫,引導幼兒猜測謎底。
二、探索謎語里的秘密
1、觀察謎語板,引導幼兒回憶講述:剛才的謎語中謎面有幾句話?你還記得是什么嗎?
2、師幼探索謎語的特點
2、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嘗試根據謎語板仿編謎語
2、提供多種動物圖片,幼兒小組合作,選擇一種動物,嘗試根據謎語板,仿編謎語,其他幼兒猜測。
三、互動游戲:猜猜這是誰
1、教師現(xiàn)場創(chuàng)編謎面,請幼兒猜測是班級里的誰?
2、鞏固謎語創(chuàng)編的規(guī)律。
3、幼兒小組合作,選擇現(xiàn)場的一位同伴或成人進行謎面的創(chuàng)編。
4、集體交流,四組依次展示創(chuàng)編的謎面,集體猜測。
四:尾聲
1、探索謎語板上最后兩格的秘密。
2、展示幼兒創(chuàng)編的謎語,編成一首謎語歌。
3、教師小結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和故事中人物的對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和對美好人生的向往,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和發(fā)散性。
2.要求幼兒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分角色表演,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嚴謹性、兼容性、靈活性和敏銳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看動畫,聽錄音,學習表演人物的表情變化,培養(yǎng)幼兒情感的豐富性。
(三)人格目標
鼓勵幼兒在表演中大膽探索,互相合作,培養(yǎng)其合作性、高自控性、獨創(chuàng)性和自主性。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并熟悉和掌握故事的內容,且有一定的表演基礎。
2.物質準備 配本童話故事VCD、錄音、角色圖片,漢字(對白)條、頭飾、掛牌、表情娃娃、表演服裝、道具等。
3.環(huán)境的準備 活動室內布置圣誕節(jié)、新年氣氛。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1.引出故事名稱,出示字條“賣火柴的小女孩”。
2.看故事VCD,提出要求。
師:請小朋友邊看邊回憶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圣誕夜的。
(二)引導幼兒回憶人物對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1.出示各角色對白的漢字條,幼兒點讀。
2.講述和分析各角色特征,并在旁白和對話前貼上表情娃娃,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如:小女孩:有誰來買我的火柴?(哀求的語氣)
3.有表情地表現(xiàn)人物對話,再次練習。
(三)學習表演故事
1.準備階段。
幼兒自由交談,議論怎樣演,教師可適時參加幼兒的交談,確定角色的分配人選。
2.預演階段。
、俑鶕變鹤约哼x定的角色,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先自己嘗試表演。
、诮處熞约w(小組)或個別輔導形式教幼兒用表情、動作來表演各角色。
重點表現(xiàn)小女孩饑寒交迫的感覺以及她劃亮火柴,對美好事物的憧憬。
(四)觀看表演
1.創(chuàng)設情境 布置舞臺,根據演出需要,穿好服裝,拿好道具。
2.以抽簽的方式決定參加表演的人員。觀眾可邊觀看表演,邊跟著演員做動作和表情。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師生共同參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表演服裝和道具的制作。
社會:開展“愛心捐款”活動。
五、生活中滲透
利用戶外活動或下午游戲時間,讓幼兒多次實踐,使幼兒有機會參加表演,有機會進行觀后的講述或表演后的講述,并嘗試表演不同的角色。
六、環(huán)境中滲透
1.組織表演服裝和自制道具的作品展覽。
2.布置愛心捐款“鳴謝欄”。
七、家庭中滲透
1.建議家長多向幼兒講述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獻愛心”等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或事件。
2.建議家長選擇兒童表演方面的電視節(jié)目,陪同幼兒觀看。
八、活動評價
附童話
賣火柴的小女孩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定是她媽媽穿的。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著,另一只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一個錢。她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乎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fā)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她又擦著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jié)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樣,在向她眨眼。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簡直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線。
“有一個什么人快死了”。小女孩說。因為她那惟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她在墻上又擦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xiàn)在亮光中,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這一整把火柴發(fā)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像現(xiàn)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的小小的尸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并進行7以內數(shù)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shù)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教學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里?它們都在干什么?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并說一說每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xù)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征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樣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xù)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騾^(qū)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活動,了解各種不同的水生動物。
2、引導幼兒懂關愛、保護水生動物的情操,懂得保持水的清潔的情感。
3、嘗試用美工的方式表現(xiàn)水生動物的主要特征。
活動準備:
教師:PPT(水生動物)、哭泣的'魚, 有死魚的污水圖片、污水一盆, 污水處理物
幼兒:折、畫、泥塑、剪貼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談水生動物
1、老師出示魚和螃蟹:這是什么?它們生活在哪里?
2、啟發(fā)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生活在水里的動物
3、豐富水生動物(觀看PPT)
老師介紹不常見的水生動物的名稱與特征
介紹一些珍稀的水生動物 如:中華鱘
二、討論:關愛、保護水生動物
。ㄒ唬┏鍪尽翱奁聂~”
1、為什么這條魚在哭? (幼兒發(fā)散討論)
老師引入:要關心、保護動物
2、我們人類怎樣保護動物?
。ㄓ變河懻摚處熜〗Y)
、 不要掠殺、獵殺
、 不喂動物吃有毒、有害的食物
、 國家建立了保護區(qū)
、 保護好動物生活的環(huán)境
總結:我們要做動物的朋友等
三、保護水資源
1、出示一幅污水與死魚的圖
問:這些魚怎么死的? 這些污水是怎么形成的?
水生動物要在什么樣的水里生活?
2、我們該怎樣保護水資源
3、演示污水變清水
四、幼兒創(chuàng)作水生動物,布置環(huán)境“水生動物”
1、幼兒分成四組“折、畫、泥塑、剪貼”等方式創(chuàng)作制作水生動物
2、將作品布置在墻面“水生動物”
大班教案 篇7
一、目的:
1、初步了解服裝的作用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2、能愉快的參與討論,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二、準備:
1、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服飾(PPT)
2、各種不同場合、不同用途的服裝(PPT、實物)
三、過程:
一)、不同民族、國家的服飾
1、出示維吾爾族服飾
他們是哪個民族的人?你怎么知道的?
原來從服飾上也可以判斷出是他是哪里的人?
2、我這里還有許多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人?
二)、不同場合、不同作用的服裝
1、出示婚紗禮服
這么漂亮的衣服,它們是什么服裝?什么時候穿的?
婚紗和禮服是在結婚或比較隆重的場合穿的。
2、這里還有許多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些什么服裝?它們又是什么時候穿的?為什么要穿?
(警服、游泳裝、白大褂、護士服、迷彩服、孕婦裝、嬰兒服、校服)
。撍、消防服、擊劍服、芭蕾舞衣、廚師服、防彈衣、宇航服)
3、放音樂集中,集體討論
你們看到了哪些服裝?它們有什么作用?
三)、設計服裝
1、規(guī)則介紹:
這些服裝太棒了,我們也來做一回服裝設計師,開一個服裝設計大賽,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我來做裁判,每設計一件衣服加分,設計的'衣服和別人一樣了不得分。
2、幼兒討論
你們先可以和自己的組員商量一下,你想設計意見怎樣的衣服?
3、幼兒講述
四)、預設留疑:
我們現(xiàn)在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穿,那古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服呢?我們一起去找找資料吧!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jié)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yōu)槭裁匆^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xù)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jié)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jié)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jié)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居變簣@中、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策劃實施方案。)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fā)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xù)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并欣賞幼兒創(chuàng)編的童謠。
活動三:觀看賽龍舟(社會)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活動準備:了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lián)系,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征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xiàn),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四:美麗的龍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xié)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jié)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征,激發(fā)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么樣的?上面有什么?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fā)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么?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組協(xié)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龍舟競賽(健康)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劃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xié)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皮筋龍舟”若干。【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策劃實施方案】文章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策劃實施方案出自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劃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戲:《劃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劃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劃龍舟。
(3)劃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松動作。
活動六:我愛吃粽子(科學)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嘗中發(fā)現(xiàn)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并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過程。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狀、什么口味的?
2、觀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并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3、品嘗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jié)的樂趣。 活動七:端午節(jié)親子活動(綜合)
活動目標:
1、通過唱唱、跳跳、講講、嘗嘗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教師、幼兒、家長共同過端午節(ji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帶、表演材料等。
2、邀請幼兒家長參加活動。
3、各種端午美食(粽子、綠豆糕、鴨蛋等)。
活動建議:
1、開展家長、幼兒互動式智力競賽,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
★指導語: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
2、幼兒節(jié)目表演。
3、家長、幼兒的親子游戲(如:包粽子比賽等)。
4、端午節(jié)美食自助餐活動。
七、端午節(jié)相關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古稱“重
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又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艾節(jié)、夏節(jié)、龍日等。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傳說,是為了紀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國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民間有賽龍舟、吃粽子、吃五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黃豆芽)、掛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佩香囊等習俗。在民俗文化領域,人們常把賽龍舟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二起。古時,五月五日又稱為“惡月惡日”,吃五黃飲雄黃、掛五端于門庭、采雜藥做香囊等風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驅邪避魔、驅毒避蟲。【幼兒園中、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策劃實施方案】現(xiàn)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漸已消失外,其余的習俗已
流傳鄰近諸國,如:賽龍舟等,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2、教學資料。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楚國。他愛護百姓,幫助楚王治理國家,使楚國變得很強大,楚王很信任他。王后和奸臣們看見楚王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興,經常湊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們拼命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動員楚王相信最強大的敵國——秦國的話,放棄跟其他小國家做朋友。屈原堅決反對楚王相信敵人的話,一再勸說楚王不要與周圍的國家絕交。楚王非常生氣,撤掉了屈原的官職,將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堅持與周圍的國家斷絕了朋友關系。秦國見楚王中了計,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國。楚國被打敗了,楚王也被秦國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國。
屈原雖然被免除了官職,但他非常關心自己的國家,他擔心楚國的命運,常常整夜睡不著。在聽到楚國被打敗、楚王死在秦國的消息后,他非常傷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來到了汨羅江邊,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屈原死的這天,是農歷五月初五。老百姓們聽說后,爭著劃船,到處去撈屈原,賽船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為了紀念屈原,人們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傷害屈原。
20xx.5.31
班主任簽字:
范文十: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方案
大班端午節(jié)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jié)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jié)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拔妩S”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鄱宋绻(jié)有賽龍舟的習俗。
、芏宋绻(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jié)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活動時間:20xx年5月31日上午9點
活動地點:大一班活動室
活動對象:大一班全體師生
活動一《語言》:
屈原的故事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fā)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jié),積極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師:①人們?yōu)槭裁匆^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谌藗兪怯媚男┓椒▉砑o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美術》:
《美麗的龍舟》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xié)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賽龍舟的照片、繪畫手工工具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jié)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征,激發(fā)裝飾龍舟的興趣。 師:你看到的龍舟是什么樣的?上面有什么?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fā)合作裝飾的興趣。
師:①龍舟上缺少什么?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
、谀銣蕚溲b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組協(xié)商、分工裝飾龍舟。
(觀察幼兒合作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精選)08-19
(經典)大班教案08-19
大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大班教案08-14
大班教案【經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