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

時間:2023-08-27 07:08:52 教案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1

  1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行提問,課前整合,教師引導合作解決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和探究能力。

  2.賞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3.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與形象。

  4.體會我國民間藝人泥人張的高超技藝及過人的智慧,關注民間文化遺產。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尚可,字詞方面基本能夠自行解決。對于提疑難問題和有價值的問題,平時也在訓練,因此,對于本堂課進行“問題課前整合”是可行的。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合作解決疑難問題,了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對文章的表現力。

  難點:理解泥人張在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精氣神”,弱勢群體對強權反抗。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單刀直入,整體感知。

  導語: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捏泥人的高手!

  出示投影: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活動2【活動】交流疑問,進入文本。

  根據學生事先提出的問題,整理后合作探究解決。

  第3小組(章宇組):為什么“賤賣海張五”這件事能傳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

  第6小組(徐琦波組):“泥人張”的奇,除了捏泥人,還奇在什么地方?

  以第3小組和第6小組兩個大問題為基石,先交流式探討以下三個小問題,適時歸納解答兩個大問題:

  1.故事在泥人張和海張五之間展開,那么兩人進行了幾個回合的較量?

  2.事端是誰先挑起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回擊?

  3.泥人張是怎么回應的?你讀到哪個句子或哪個詞時感覺特痛快?

  第二問之后追問:那么,如果這樣回擊的'話,結果你們估計會是怎樣?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簡單探討:第二回合的起因是什么?泥人張又是如何反擊的?

  活動3【活動】問題補充,查漏補缺。

  第3小組:海張五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句中的“找”怎么理解?

  第4小組(黃思憶組):為什么海張五的權力那么大,卻不直接把泥人張干掉,而要把他的原型泥人全部買下呢?

  806班問題:為什么要插敘“海張五”的地位、背景、經歷?為什么泥人張只捏了一個海張五的頭,而沒捏下身?

  ……

  說明:以上問題,如果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已經解決掉,此處可省略。

  活動4【活動】歸結性格,取精煉神。

  你能夠從泥人張或者海張五身上得到一些生活或學習上的啟示嗎?

  總結:俗世奇人泥人張“賤賣海張五”這件事還能再傳一百年、兩百年……

  活動5【作業(yè)】欲知原意,下回分解。

  下節(jié)課,學完《好嘴楊巴》,揭曉謎底,敬請期待!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2

  活動背景

  “江南一枝花,錫劇頂呱呱”,錫劇是江南文化傳承中的一朵藝苑奇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以婉轉清麗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蕓蕓眾生。

  月城,古稱臥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淵源流長,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尤其是戲曲文化更是獨領風騷。在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沃土上,戲曲為廣大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田間小憩,小曲隨口唱;夏夜納涼,胡琴聲悠悠;有朋遠至,絲竹情深。街頭巷尾,不時傳來悠揚婉轉、高亢嘹亮的曲調,名劇名家家喻戶曉。群眾的熱情參與,領導的熱情支持,使月城擁有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全國小戲之鎮(zhèn)”等一系列的榮譽。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地方特色,我園抓住契機,充分挖掘人文資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將戲曲教學作為我園的特色活動,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抓起。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戲曲不僅是成人的藝術活動,同時也是孩子鐘愛的東西。在兒童那里,我們常?梢钥吹阶钤嫉摹⒆顩_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戲曲活動的雛形,孩子喜愛扮演各種角色,表現各種動作,他們不僅喜愛戲曲,而且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戲曲天性。

  活動目標

  1、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學習運用“紫竹調”說唱《捏泥人》。

  2、根據泥人形象創(chuàng)編歌詞。

  3、增進求知欲與好奇心,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捏泥人學問的.興趣。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泥人、泥人圖片

  活動過程

  1、我們班有個小朋友他特別愛動腦筋,喜歡問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問號,最近他買了幾個泥人,所以他對泥人特別感興趣,他問我泥人為什么這么有趣、這么漂亮,是怎樣做出來的,我一時答不上來,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藝的專家,所以他拜托我請教你們,請你們告訴我怎樣做的。(幼兒回答)

  師:我懂了,我回去轉告他,他還請我把他的泥人也帶來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們就把小問號的泥人和他要問的問題唱到歌里去。

  (1)、瞧瞧,豬八戒最會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齊學八戒怎么吃西瓜)邊出示圖片。

  (2)、八戒扛著釘耙走了,唐僧有來了,唐僧是怎樣類的?“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3)、西天取經中,有一個人最辛苦,誰呀?(沙和尚)“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4)、大師兄來了,他有著什么本領?引出“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3、師與幼兒完整練習

  4、師:你們編的真棒,捏泥人的學問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來唱一唱,你們聽老師還把小問號的問題也唱進去了。

  5、提問:這里的調子你聽過嗎?是什么調?(紫竹調)對了,紫竹調是我們錫劇里的,那你聽到歌里唱的和說的有什么不同?(說的地方用普通話,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師:剛才老師唱了些什么?(幼兒回答)

  (1)、輕輕地跟老師練習

  (2)、真棒,老師發(fā)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會了,我們大聲地來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別說和唱。

  7、師:小問號要把泥人送給我們,但他有個條件,誰能邊唱邊做動作,他就送給誰(要求用戲曲動作)

  (1)、全體幼兒邊唱邊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說。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

  8、師:剛才老師發(fā)現很多客人老師也會唱了,我們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師向他們挑戰(zhàn),比一比誰學的好

  9、揭示題目《捏泥人》

  10、我們知道了泥人的簡單制作過程,這個制作泥人還有許多的技巧和學問,怎樣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還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走,我們到你們的陶吧里去試一試吧。

  捏泥人

  為啥泥人這么有趣?

  為啥泥人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來捏一捏

  捏泥人的學問真不少。

  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

  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再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活動反思

  1、選材:本次比賽主題為《小問號》,眾所周知,每個領域都包含著許多知識和疑問,泥塑包含著許多學問,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學性,因此我結合我園的園本課程以及孩子們所表現出對泥人的喜愛和困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捏面人創(chuàng)編了錫劇說唱《捏泥人》。

  2、歌詞:西游記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愛,通過歌曲不僅提升了幼兒已有經驗而且可以領略到地方戲曲的風味,同時還激發(fā)了幼兒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識。

  3、音樂:錫劇音樂抒情優(yōu)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格,同時唱詞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兒接受。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的:

  1、嘗試用身邊的材質(橡皮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用橡皮泥通過揉捏敲等方式來制造自己喜歡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過活動來了解襲擊想要了解的有關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玩橡皮泥、塑造形體和面部表情,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難點:如何運用泥塑夸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課時:

  1課時

  教學設計:

  1、師生問好

  2、提問學生是否玩過泥巴,(農村的孩子對于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從提問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都玩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來做一些簡單的造型(放棄專業(yè)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讓學生對泥巴有一種喜歡)

  3、結合課件展示,闡述泥塑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是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張”、無錫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譽中外,在表現形式與藝術風格上體現了民間藝術純樸、稚拙的特點。

  4、欣賞泥塑作品(將審美教育落實于學生的實踐中,有機的協(xié)調發(fā)展,促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請學生按分好的小組進行組合練習,各小組可以按照本組的討論

  結果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不固定主題。(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功能,讓學生體會合作和個人完成的區(qū)別,創(chuàng)造集體智慧)

  6、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創(chuàng)作當中。

  7、作業(yè)要求:

  制作時,要大膽發(fā)揮,敢于實踐,貴在生動?捎每鋸、變形的藝術手法,使用捏、卷、貼、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同時照顧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變化,注意立體效果。

  8、教學評價:

  對小組完成的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己的信心。師生共同參加點評。

  后記:同學們動手能力很強,他們能在集體合作中找到樂趣,但是有些同學顯得很孤立,他不愿意和別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調節(jié)這部分同學,幫這些孩子拉在一個群體里。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教學,體會到學生們非常喜歡親手接觸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這也許是人的天性;學生不是雕塑家,老師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

小泥人教案優(yōu)秀4

  一、教材分析與學習時間安排

  《生動小泥人》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第13冊第四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tǒng)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人來了解祖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文化,欣賞各地區(qū)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特別是了解文化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學習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本課我計劃兩課時完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民間藝術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民間泥塑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運用夸張、簡練的基本造型方法,給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標:用黏土捏一個生動的小泥人,體驗原始材料的樂趣。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民間泥塑作品,特別是陜西鳳翔泥塑,通過制作陜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運用泥塑造型的夸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安塞腰鼓”視頻、鳳翔泥虎彩塑一件

  學具準備: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學特點

  引導、啟發(fā),將家鄉(xiāng)本土文化貫穿其中,使學生領會家鄉(xiāng)文化的內涵,培養(yǎng)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和保護家鄉(xiāng)文化的責任感。

  六、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課前5分鐘,課件展示一組民間泥塑作品。(背景音樂:悠揚悅耳的二胡音樂)

  設計意圖:上課前先烘托出一種民間藝術氛圍,學生從中領略民間藝術的稚拙樸素的美感,并通過對屏幕上圖片的觀察,交流信息,為學習本課知識打下基礎。

 。ǘ┬抡n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欣賞導入(約15分鐘)

  欣賞活動一:教師提問“你們見過屏幕上的這些作品嗎?它屬于,?”

  學生異口同聲:“泥塑作品”。

  教師簡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來造型,是我國民間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師再次啟發(fā)學生:“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國的什么地區(qū)?”

  學生回答:“陜西鳳翔地區(qū)”。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鳳翔泥塑是我們陜西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鳳翔泥塑欣賞起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請學生概括鳳翔泥塑的特點:學生歸納出“造型生動”“夸張”“色彩對比強烈”“有花紋”等。

  教師總結:我們陜西的鳳翔泥塑是從周朝就開始出現雛形,有流傳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泥塑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員,鳳翔泥塑吸取了我們陜西民間年畫、剪紙、刺繡中的紋飾,造型夸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過年或趕廟會的時候當地人就要以泥塑為禮品,在孩子過滿月時,長輩們要送泥虎。

  教師出示鳳翔泥虎實物,提問學生送泥虎的原因,學生回答出:生龍活虎,虎頭虎腦。

  教師對同學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補充:鳳翔泥虎概括了兇猛動物的性格特征,如圓睜的怒目、尖利的牙齒,也有驅邪避難、吉祥如意的含義,它的色彩運用了鳳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顏色如大紅、桃紅、晶綠、米黃為主色并以黑色勾線進行填彩敷色。請同學們觀察它的造型后討論總結:夸張,大大的耳朵象兩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蓮的形象象征“蓮生貴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錢幣圖案象征“富貴榮華”,教師總結,民間藝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燈片欣賞二:天津泥人張彩塑

  通過欣賞比較,教師啟發(fā)同學們說出天津泥人張彩塑的特點,教師總結,泥人張彩塑是清道光緒年間發(fā)展起來自張明山先生首創(chuàng),隨后傳給張玉亭、張景祜、張錫等,流傳到今有100多年歷史,泥人張彩塑一般高不過尺,多取材于民間傳說,神話人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動,用色典雅秀麗。

  幻燈片三:江蘇無錫惠山泥人

  教師啟發(fā)學生說出這一組泥塑為江蘇無錫惠山泥人并總結特點,教師補充并總結,惠山泥人相傳有400多年歷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壽桃、元寶,有的身掛金鎖片,色彩鮮明亮麗,體現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燈片四:河南淮陽“泥泥狗”

  學生討論總結河南淮陽“泥泥狗”的特點,教師補充講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陽泥玩具的總稱,造型古樸,當地人說它是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若買回去送親友,可以去邪水災。它的色彩是以黑色為底,配以紅、綠、黃、白、桃紅等色。制作過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鍋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桿削或斜尖蘸顏色,以點、線結構的圖案加以彩繪。

  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上海、山東高密、北京、浙江海鹽、河北溝鎮(zhèn)等地區(qū)的泥塑作品,請同學們總結出民間泥塑的特點。

  教師最后總結:泥塑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夸張生動的造型、鮮艷強烈的色彩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欣賞了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們今天也學著民間藝人的樣子學習制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各地泥塑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民間泥塑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產生想要動手的愿望。

  二、講授新課:小泥人的技法學習

  問題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圖例《彈吉它的小男孩》

  教師分別講解演示泥條法、泥團結、泥板法、塑形法,請同學們根據圖例依次說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同學們能直觀學習制作方法,通過圖例對比,啟發(fā)學生知道小泥人身體的各個部分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完成。

  問題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驟。

  出示步驟圖解,分別制作頭、身體、四肢道具等,又將各部分粘接,強調要將接口處抹平。

  問題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動”?

  欣賞:東漢《擊鼓說唱俑》

  課堂活動:請同學們做擊鼓說唱俑的動作,體會說唱藝人夸張的動作和表情。

  說唱藝人席地而坐,頭部碩大,裹著頭巾,前額由大笑而布滿皺紋,左臂環(huán)抱一個圓鼓,右手高舉鼓錘,動作手舞足蹈,表情眉開眼笑,仿佛表演已經進入高潮,雖然我們不了解他說唱的內容,但一看到這位熱情、樂觀、充滿生命活動和幽默的藝人,都會受他的情緒感染。

  設計意圖:由學生嘗試模仿《擊鼓說唱俑》的動作到引導學生對《擊鼓說唱俑》的分析,教會學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動起來,突破本課難點。

  (三)、課堂練習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與步驟,感受了《擊鼓說唱俑》中說唱藝人生動的動作表情,讓我們也嘗試創(chuàng)作一個具有陜西特色的生動的小泥人。我們陜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現出西北人民粗獷、豪放氣質的要屬陜北的安塞腰鼓了!保ㄕn件出示小資料:安塞腰鼓是陜北特有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每逢歡度節(jié)日、慶祝豐收的時候,當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興。安塞腰鼓的演出陣容龐大,一般都有60多名鼓手,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體現了陜北人民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下面讓我們欣賞一段安塞腰鼓視頻,請同學們體會!

  視頻播放:陜北安塞腰鼓

  請同學們用一些詞來描繪陜北安塞腰鼓的氣勢。學生:“剛毅”、“兇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師:“請同學們欣賞由雕刻家劉士銘制做的銅塑《安塞腰鼓》。”使學生了解:不用做細節(jié)的刻畫,重點表現了鼓手的動作、氣質即可。

  學生嘗試制作一個鼓手形象。(背景音樂:陜北安塞腰鼓)

  設計意圖:這個課堂練習的設計目的一是為了弘揚陜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學們通過練習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動”,也為了使作業(yè)具有可比性,為下節(jié)課的自由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四)展示、評價

  將同學們的泥塑作品統(tǒng)一布置放至班內桌子上,舉辦一個小型泥塑展,請同學們欣賞評出最生動小泥人。

 。ㄎ澹┫抡n

  總結本課重難點,自我檢測。布置下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自由創(chuàng)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七、教學反思

  《生動小泥人》這一課首先從欣賞民間泥塑入手,讓學生了解這一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同時在欣賞中產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傳授技法,而是由學生欣賞總結和教師演示想結合,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在解決難點“如何使小泥人生動”的問題上我出示了《擊鼓說唱俑》,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學表情,分析其生動的原因,啟發(fā)學生學習制作;在練習上我設計了讓學生來制作陜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這樣一是為了宏揚陜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動,能夠帶給人一種沖擊力量比較容易表現,同時將美術與音樂很好的結合,使學生感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旋律和結構,并隨A段音樂的節(jié)拍表現捏泥人欣賞泥人的動作,體驗和表達歡快的情緒。

  2、創(chuàng)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yōu)美舒緩的情緒。

  3、在與同伴協(xié)作的過程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ㄒ唬⿲胄∨笥眩銈兡筮^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根據幼兒回答,帶幼兒有節(jié)奏的說做動作。)

 。ǘ┝私庖魳贰断惭笱蟆。

  1、捏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我們?yōu)樗渖弦欢魏寐牭囊魳,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捏泥人的動作吧!(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2、這段音樂共有幾段,每段是不是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欣賞音樂)

  3、分段欣賞,區(qū)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動作,配合體會《喜洋洋》樂曲A段音樂的歡快節(jié)奏。

  1、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團搓壓捏的動作,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2、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jié)奏做捏泥人的動作。

  第一遍:兒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動作大)

 。ㄋ模﹦(chuàng)編泥人造型,隨B段音樂用舒緩的動作表現。

  1、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師隨B段音樂,與一幼兒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3、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泥人造型。

  4、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

  (五)隨A段音樂表現欣賞泥人時高興和贊賞的動作神態(tài)。

  1、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欣賞泥人的動作神態(tài)。

  泥人捏好了,真高興。∥覀兛梢杂檬裁磩幼骱蜕駪B(tài)來表示高興來贊賞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師示范表現欣賞泥人的情景。

  3、幼兒隨音樂表現。

  (六)完整表現捏泥人的過程。

  1、師隨音樂示范一次。

  2、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

  3、請客人老師合作一次。

 。ㄆ撸┱勗捫〗Y。

  進一步明確音樂《喜洋洋》讓人開心,與同伴協(xié)作讓人開心,希望小朋友把開心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顒右婚_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為下面做游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huán)節(jié)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