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11 11:07:44 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10篇[優(yōu)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10篇[優(yōu)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準備:

  1、毛巾、海綿、布、吸水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yī)用采血管)若干。

  3、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花,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等)

  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許多水,可是它們現在住在小盤子里太不舒服了,它們想搬到寬敞的`大盆子里,怎么辦呢? 它們想考考你們。不用倒的辦法,用小盆子旁邊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那植物能不能吸水呢?)

  二、教師設疑,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紅了的“小細管”。

  4、幼兒欣賞圖片(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百合花等)

  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的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

  5、討論:毛巾、海綿、紗布,吸水紙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等才會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白色紙花變成彩色的花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結束。

  幼兒將彩花送給樹媽媽,給樹媽媽打扮。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樹在外形特征上是多種多樣的。

  2、學習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的技能,使幼兒掌握有的樹粗、有的樹細,有的樹高、有的樹矮的特征。

  3、了解樹木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樹木。

  活動準備:

  1、尋找有各種各樣樹木的園林,為幼兒觀察時用。

  2、準備各種可作測量用的工具(如尺、繩子、布條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各樣的樹的外形特征。

  帶領幼兒到小樹林中!翱纯次覀兊闹車D男涫悄阏J識的?它的名字叫什么?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說出各種各樣樹木的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征。)

  2、比較認識各種樹的異同處。

  “這些樹長得都是一樣的嗎?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相同點:都有根、樹干、樹枝、樹葉;不同點:常綠樹、落葉樹等。)“它們高矮、粗細也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你怎么知道的?”(引導幼兒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不同點。)“這些樹有的粗有的細,有的直有的彎,有的高有的矮,葉子有的厚有的薄,樹是多種多樣的!

  3、學習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樹的粗細、高矮除了用眼睛目測以外,還有其它的方法來測量嗎?”(引導幼兒借助繩、樹枝、尺、布條等東西輔助測量。)請小朋友每人選擇一樣工具去量 量樹的粗細、高矮,量好以后,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工具,怎樣量出樹的高矮、粗細來的.?幼兒分散自由測量,個別輔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有沒有跟別人不同的測量方法?”

  4、了解樹木給動物、人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今天,我們認識和測量了各種各樣的樹,為什么人們要種這么多的樹?”(美化、綠化環(huán)境。)“這些樹木給動物和人帶來什么好處?”(可作為動物的食物,可以給人遮陰,美化環(huán)境,木材可以供建筑、制家具用。)“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來保護這些樹木呢?”(不攀折樹枝,給樹木澆水等。)

  活動延伸:

  畫各種各樣的樹,畫出各種樹木的明顯特征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區(qū)分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2、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活動準備:稻子、麥子實物和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 認識稻子和麥子

  1、引出:這幾天呀,農民伯伯很開心,他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請你們來說說秋天有哪些莊稼豐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種豆…….

  2、FLASH欣賞:豐收的秋天 (加入動作)

  小結:秋天有很多莊稼都豐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

  3.可是呀,農民伯伯遇上了一個難題,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來幫幫他吧。

  (分稻子和麥子)說說稻子和麥子有什么不同?(圖片)

  ————稻子長的彎彎的,象……/麥子長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麥穗)

  4.稻子和麥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秘密?(脫粒后的稻子和麥子)

  ————麥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針一樣的 (麥芒)

  ————稻子頭上有個小缺口、白色的,麥子身上有一條裂縫

  ————稻子用來做米飯、米糕、稀飯,麥子用來做蛋糕、面包……

  ————稻子長在水田里,麥子長在旱田里

  小結:原來呀,稻子和麥子有這么多的小秘密,他們各有各的用處。

  二、 故事:稻子和麥子

  1、 稻子和麥子一個種在水田里,一個種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2、 小結:原來呀,他們太調皮了,經常打打鬧鬧……(提醒幼兒在玩的時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 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響,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活動反思:

  稻子和麥子對于幼兒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他們從來沒親身體驗過。在這次活動之前,我們透過班里幼兒家長的配合,做了一張調查表并且?guī)в變喝タ戳耸崭詈玫牡咀。這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通過觀察能區(qū)分稻子和麥子的不同并且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認識稻子和麥子、故事:稻子和麥子、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發(fā)言也比較熱烈。由于事前的調查表和實地觀察、觸摸使幼兒積累了很好的前期經驗,對于稻子和麥子的基本特征比較了解,多數幼兒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幼兒通過自己剝開稻子和麥子的外殼,觀察了稻子和麥子的內部特征,既培養(yǎng)了幼兒自我觀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并讓幼兒大膽的向聽課的家長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覺得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對于他們來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接觸和看到的,才能讓他們有話可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但是,在整個活動中還是有不足之處。首先,沒有考慮到環(huán)境的變化。由于是向家長開放的半日活動,有的幼兒顯的有點異常興奮,雖然活動氛圍熱烈,但是部分幼兒不能仔細傾聽其他幼兒的發(fā)言,導致回答重復的比較多。其次,幼兒的問題意識不是很強。在活動中,我聽見在我邊上的幼兒在剝開稻子和麥子后,輕聲的說了一句“怎么會這樣”其實,他在觀察后產生了問題,但當我讓他提出問題時,卻膽怯了。因此,我覺得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培養(yǎng)好他們的傾聽的能力比較重要。這樣,在活動中既有利于教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有利于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而問題意識是讓孩子通過自我觀察,善于發(fā)現問題并能在活動中讓同伴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背景:最近我們要求

  幼兒在雙休日中和家長共同收集一些有關昆蟲的資料,為開展新主題的開展作一些準備。今天是主題活動的第一天,幼兒對自己收集的資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們開展這一活動,便于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和興趣點。

  活動目標:

  1、 互相交流有關昆蟲的資料,萌發(fā)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2、 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習性及其與我們的關系。

  材料與工具:

  幼兒收集到的有關昆蟲的資料

  過程設計:

  一、 師提問,引出討論的主題:

  你們收集到哪些有關昆蟲的'資料?它們的名字叫什么?

  二、 請幼兒自由發(fā)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識和經驗,教師作適當的記錄。

  三、 展示資料,幼兒互相參觀并交流有關昆蟲的話題。

  小結:幼兒共同感興趣的內容,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昆蟲的奧秘。

  反思:

  幼兒第一天開展有關于昆蟲的知識討論,興趣非常濃厚,個別幼兒帶來的書籍中介紹的昆蟲的知識也較為豐富詳盡,可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截取有針對性的昆蟲開展探索與討論!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fā)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通過 “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PPT、保護色前期準備、圖片五組、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二、基礎部分

 。ㄒ唬┎シ臥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ǘ├ハx捉迷藏。

  1、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三)幫助昆蟲藏一藏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2、幼兒操作,教師輪流指導。

  3、進行活動小節(jié)。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ㄒ唬┎粌H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ǘ┎シ艅游颬PT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2、雷鳥: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變色龍:這是誰?它為什么躲在這里?

  4、我們人類要保護動物。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四、結束部分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后,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qū)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xù)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依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fā)展機會。也借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認識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幾種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地辨認梯形,探索將各種圖形拼剪成梯形。

  3、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各種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圖形卡片若干,貼有圖形標志的分類盒3個。

  2、《梯形寶寶做游戲》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玩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按照圖形形狀進行分類。出示圖形卡片及分類盒,請幼兒根據標記,把圖形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并一起進行驗證。

  2、播放教師資源,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問題: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這幾條邊是什么樣子的?合在一起想什么?

  總結:圖形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叫——梯形。

  學習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別梯形。

  鼓勵孩子跟梯形寶寶一起玩游戲,在許多圖形中找到倒立的梯形寶寶、摔倒的梯形寶寶、躺下的梯形寶寶,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區(qū)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不同,問題:這些圖形寶寶有滑梯嗎?有幾個滑梯?這滑梯有什么不一樣?

  總結:直角梯形有一個滑梯,等腰梯形有兩個一樣的滑梯。

  活動延伸:

  打扮圖形寶寶,幫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勵幼兒說出梯形寶寶的樣子。自由選擇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彩紙,用剪刀變成梯形,或者把梯形寶寶變成自己喜歡的.圖形。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變圖形的方法。

  親子課程:

  尋找生活中梯形的物體,拍照或者畫在A4紙上。

  課后反思:

  整節(jié)課的活動流程就是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多種方法來來鞏固幼兒對梯形的認識。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幼兒在復習梯形特征的時候,幼兒能很快說出梯形的特征,其實任何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都離不開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幼兒和教師之間才能有共同的語言,幼兒才能正真掌握知識,獲得本領。教師會輕松的教,幼兒才能快樂的學習。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聽覺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過聽覺去感知周圍世界、感受周圍世界、認識周圍世界。小班年齡的孩子對周圍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他們來說,聲音是美妙的,對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更是好奇無比的。而且喜歡擺弄又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玩玩、試試、摸摸、看看,對能發(fā)出聲響的東西就尤為感興趣。因此小班幼兒通過聽覺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然而小班幼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充滿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過操作探索中去發(fā)現知識、獲得知識。所以我選擇了《奇妙的聲音》這一主題活動,讓幼兒充分自主發(fā)現聲音、探究聲音。

  本次活動的設計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讓幼兒在擺弄瓶瓶罐罐中發(fā)現存在著聲音,并自主發(fā)現空瓶沒有聲音,從而引出聲音這一主題。第二部分探索感知。我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操作,從而在幼兒自主嘗試探索中得出,有些東西放在瓶子里沒有聲音這一結論。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第三部分為部分,此環(huán)節(jié)以形式把活動推向高潮,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聲音異同的興趣。在中幼兒將三種不同的聲音猜出,從而體驗到的樂趣;顒幼詈,我為幼兒留有余地。讓幼兒持續(xù)探索興趣,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再探索的欲望。

  活動名稱:

  探索活動奇妙的'聲音(小班)

  活動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發(fā)現聲音,初步聽辨聲音的不同。

  2、激發(fā)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案準備:

  各種瓶罐、各種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蠶豆、赤豆、回形針、硬幣、鈕扣、紙、保鮮袋、棉花)。

  活動流程:

  初步感知→探索感知→感知→延伸引趣

  一、發(fā)現聲音

  今天張老師帶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盒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全體幼兒自由操作,教室從旁觀察。

 。ㄓ變鹤杂傻倪x擇喜歡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師觀察幼兒如何去操作,適時地指導幼兒)

  1、你們聽見了什么?

  幼兒1:有聲音的。

  幼兒2:咚咚咚的。

 。▎栴}非常明確的提出,幼兒能非常有針對性的回答。)

  2、聲音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1:這里有聲音的。

  幼兒2:瓶子有聲音的。

  幼兒3:盒子里有聲音的。

  3、怎么會有聲音的呢?

  幼兒1:里面有東西的。(里面有些什么呢?)

  幼兒2:瓶子里面有玩具,有聲音的。

  小結:盒子里有東西就能發(fā)出聲音,沒有東西就沒有聲音。

 。ǖ2、第3個問題清晰的點撥幼兒去發(fā)現聲音的來源,以及如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二、聽聽聲音

  1、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在瓶子里都能發(fā)出聲音呢?(是、不是)幼兒嘗試放置物品。

  幼兒1:是。

  幼兒2:不是。

 。ㄓ變和ㄟ^嘗試,大部分幼兒都能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去放進瓶子里嘗試,而對不能發(fā)出聲音的東西不感興趣。幼兒不能一下子就得出有些東西不能發(fā)出聲音的結論,因此,在幼兒操作之前提出此問題,能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嘗試,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資源去發(fā)現。)

  2、你的瓶子里發(fā)出什么聲音?

  幼兒1:我的瓶子發(fā)出咚咚咚的聲音。

  幼兒2、我的盒子里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

  3、你的瓶子里為什么沒有聲音?(放置紙、棉花、保鮮袋)

  幼兒1:紙很輕的,沒有聲音的。

  幼兒2:棉花也很輕的。

  小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發(fā)出聲音。

  (把不能發(fā)出聲音的棉花、紙重點提出,讓幼兒解決為什么沒有聲音的原因,找出沒有聲音的緣由,由幼兒自己發(fā)現,這樣能更輕易地被幼兒所接受)

  三、聽辨聲音《猜聲音》

  1、教師提供三只同樣的瓶子(內容物不同),分別搖一搖,聲音一樣嗎?(赤豆、硬幣、回形針)

  2、分別是什么聲音?

 。ㄟx擇的聲音有明顯的不同,明確三種不同的聲音,讓幼兒能初步分辨不同點。)

  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

  小結:原來一樣的瓶子裝不一樣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ぐl(fā)幼兒再次的興趣,進一步訓練了幼兒聽覺,及分辨的能力。)

  四、延伸活動

  有這么多東西都能發(fā)出聲音,那請小朋友到家里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發(fā)出聲音的?明天來告訴我們,好嗎?

  (活動延伸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使活動有延續(xù)性,幼兒有再探索的欲望。)

  評析:

  1、活動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興趣極高。

  2、選材較好,充分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操作探索興趣和表達的欲望。

  3、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層次清晰,流程遞進,安排較恰當。

  建議:提供的材料進一步豐富些,能充分讓幼兒嘗試,進一步起到聽覺的訓練。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紙,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和紙相關的經驗。從報紙、圖書到紙巾、紙盒、各種包裝紙,紙不僅是幼兒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兒游戲創(chuàng)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里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紙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征。

  2、對紙的制造過程產生興趣。

  3、體驗用紙制作的樂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紙;(皺紋紙、卡紙、電光紙、包裝紙等)

  多媒體課件:

  值得制造過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交流關于紙的發(fā)現

  1、出示紙折飛機,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紙)

  2、紙張展覽會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感官進行探索)。

  3、組織幼兒集中討論:你和哪些紙交了朋友?你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討論回答,師生小結:紙有多種多樣的,它們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

  二、通過實驗,認識紙的.特性

  1、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

  2、幼兒分組實驗并思考,你發(fā)現了紙可以怎么樣?

  3、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紙具有易燃、易撕、易皺、可折、卷、體輕等特點。

  三:觀察紙制品,了解紙的用途

  1、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制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啟發(fā)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四、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的分組活動

  1、時尚風景:利用廢舊報紙制作各種服飾。

  2、指偶游戲:讓幼兒根據信封的形狀,制作出相關的紙偶。

  3、小小玩具城:利用紙盒紙杯等讓幼兒制作飛機、機器人、汽車、昆蟲等。

  4、海底世界;提供各色的紙張及水彩筆,讓幼兒自由畫帆船、魚等。并把它粘貼到背景圖上。

  五、作品展覽會

  1、提供音樂,讓幼兒進行服裝展示。

  2、紙偶角色表演。

  3、小小玩具城的展示。

  4、對作品進行解說。

  六、鼓勵幼兒當小發(fā)明家,想象還會制造出什么樣的紙。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教材簡解:

  《我和鏡子一起玩》這一活動是根據主題“我們都是好朋友”延伸出來的科學活動。在本次活動前幼兒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認識了平面鏡、凹凸透鏡和放大鏡,在我們的科學區(qū)角內也備有各種各樣的鏡子。本次活動收集了一些生活常用的鏡子,做成幻燈片播放給幼兒觀看,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各種鏡子的用途,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并激發(fā)幼兒探索鏡子的反光現象,體驗科學游戲帶來的樂趣。

  目標預設:

  1.認識并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積極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樂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

  3.玩各類鏡子游戲,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重點: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難點:玩找光斑的游戲,探究鏡子的反光現象。

  設計理念:

  鏡子是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品,讓他們運用自己的感官了解其特征和用途,進而引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了解“光斑”現象產生的原因,激發(fā)對科學現象探究的熱情。

  設計思路:

  我主要是借助課件讓幼兒直觀地了解鏡子的用途,并創(chuàng)設一種自然生動的游戲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實際操作中解決認知的難點。

  活動準備:

  1.科發(fā)室場地布置《海底世界》

  2.幼兒人手一枚平面鏡,各中凹凸透鏡,放大鏡,三棱鏡和萬花筒若干。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平面鏡。

  1. 游戲:神奇的口袋。

  師:神奇的口袋東西多,我請誰來摸一摸?

  提問:摸上去感覺怎么樣?它可能是什么?

  2.自由探索。

  師: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摸起來怎么樣?看看鏡子里面有什么?

  小結:鏡子是用玻璃做的,反面涂了層金屬漆就能照出人和物了,摸起來很平滑、涼涼的,它是平面鏡。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1.回憶已有生活經驗。

  師:你在哪兒見到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2.觀看PPT,了解各類鏡子的.用途。

  師:誰來說說汽車上的后視鏡有什么用?

  商場里的鏡子呢?

  你還見過什么樣的鏡子?

  (依次點出凹透鏡、凸透鏡、望遠鏡和放大鏡等圖片。)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鏡子幫了大忙呢,平面鏡可以讓我們整理儀容,后視鏡讓交通更方便,放大鏡讓爺爺奶奶看東西更加清楚,鏡子真是我們身邊的好朋友。

  三、玩鏡子游戲,探索鏡子的反光現象。

  1.在陽光下玩找光斑的游戲。

  師:你在陽光下玩過鏡子嗎?

  為什么墻上會有光斑?怎樣可以讓墻上的光斑動起來?

  小結:陽光照射在鏡子上,通過折射就會在墻上產生光斑,我們只要改變鏡子對著陽光的角度就能讓墻上的光斑移動起來。

  2.游戲《海底尋寶》。

  師:現在請小朋友玩找寶藏的游戲,試一試,你怎樣把光斑移動到海底世界里的寶藏上?找一找,海底世界里有哪些寶藏?

  四、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回去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新發(fā)現告訴好伙伴。

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洋蔥、大蒜的外形特征,比較他們之間的異同。

  2.了解洋蔥、大蒜的特殊氣味,找出和他們有相似氣味的蔬菜。

  3.知道這類蔬菜營養(yǎng)好,教育幼兒喜歡吃這些蔬菜。

  活動準備:

  1.課件、洋蔥炒蛋的菜一盤。食物菜及蒜頭做的菜圖片。

  2.洋蔥、蒜頭、蒜苗、蔥、韭菜、蘿卜、菠菜、青菜等蔬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多種感官感知洋蔥

  師:出示洋蔥,小朋友這是什么?你想知道洋蔥的秘密嗎?

  1.看一看洋蔥長什么樣?剝一剝、聞一聞,你會發(fā)現什么?(在桌子上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交待安全要求(剝了洋蔥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3.幼兒回座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4.小結:洋蔥的外形、顏色、剝開來是一層一層的。剝、切洋蔥時,洋蔥身體里有一種東西會刺激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剝洋蔥時眼睛會流淚。

  二、比較洋蔥和蒜頭的異同點

  師:小朋友真棒,發(fā)現了洋蔥身上的秘密,但是老師發(fā)現小朋友在吃洋蔥做的`菜時,好多小朋友都不要吃洋蔥,不愿意跟它做朋友,所以洋蔥很難過,它要找朋友。

  1.小朋友你們看,誰會愿意和洋蔥做朋友呢?(出示課件)

  說:嗨,洋蔥,我是蒜頭,我愿意做你的好朋友。

  2.為什么蒜頭愿意和洋蔥做好朋友呢?老師帶來了蒜頭,請你們去解開這個秘密吧。

  看看蒜頭長什么樣?摸一摸、剝一剝、聞一聞,再和洋蔥比一比,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桌子上操作)

  3.幼兒操作,講解安全要求(剝了蒜頭后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4.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5.老師小結:蒜頭和洋蔥的異同點

  不同點:洋蔥的外面的皮是紫色的,蒜頭的外面的皮是白的;洋蔥剝開來是一層一層的,蒜頭剝開來是一瓣一瓣的;剝洋蔥時會刺激眼睛,剝蒜頭時不會刺激眼睛;洋蔥的個兒大,蒜頭的個兒小。

  相同點:洋蔥摸上去硬硬的,蒜頭摸上去也是硬硬的;洋蔥身上有特殊的氣味,蒜頭身上也有特殊的氣味;洋蔥可以做菜吃,蒜頭也可以做菜吃。

  三、探索和洋蔥有相似氣味的其他蔬菜

  師:原來洋蔥和蒜頭身上的氣味差不多的,所以它們就做好朋友了。但洋蔥還想找更多的蔬菜好朋友,小朋友一起幫洋蔥找找吧。(出示蒜苗、蔥、韭菜、蘿卜、菠菜、青菜等蔬菜)

  1.講解要求:和洋蔥身上的氣味差不多的蔬菜才是洋蔥的好朋友。

  2.幼兒從老師的籃子里拿一種蔬菜,找出洋蔥的好朋友,并說說理由。

  3.今天小朋友幫洋蔥找到了好多蔬菜朋友,這些蔬菜朋友都有特殊的氣味,還有豐富的營養(yǎng),而且還有殺菌的特殊功效,小朋友不要怕這些氣味,應該多吃這類蔬菜。今天葉老師用洋蔥做了一盤菜,(出示菜),我們小朋友回班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去品嘗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1-07

中班科學教案08-03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1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9-03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4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9-05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