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9-12 09:43:23 教案

【優(yōu)秀】中班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yōu)秀】中班科學教案4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大膽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欲望。

  活動準備: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氣球若干。

  2.幼兒記錄紙6份,哭臉娃娃和笑臉娃娃若干,記號筆。

  重點難點:1.通過猜測.探索知道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

  之間的關系。

  2.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大膽探索記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氣球,激發(fā)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二. 基本活動

  1.教師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并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然后進行提問。 教師小結: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氣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

  教師以探索闖關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中并讓幼兒記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里還能吹得大大的嗎?幼: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記錄紙并介紹(?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實驗操。)

  1.教師讓幼兒在猜欄做好自己的猜測記錄。 2.拿出材料讓幼兒操作實驗并在“小手”欄,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討論。 4.教師小結: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種瓶子吹氣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原先能吹大的氣球能吹大,為什么現(xiàn)在不行了呢?

  幼:幼兒自主回答

  2.幼兒先記錄猜測然后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表格,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他的出來的結論。 教師小結:原來能不能吹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也沒有?

  關系。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三. 幼兒再次探索,尋求成功的秘密。

  1.激發(fā)幼兒成功的欲望 師:我們兩次的實驗結果怎么樣?都沒有成功是不是,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很失望,別急老師這里有個好辦法。

  2.出示幼兒表情貼紙,交代要求。 實驗要求:1每個瓶子都要試一試。2認真做好記錄3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的秘密,并貼上相應的表情。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幼兒自主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三.結束部分

  1. 總結實驗結果,提升經(jīng)驗。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科學經(jīng)驗。

  師:為什么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來呢?請你們來說一說。

  幼:自主回答。

  2.教師總結: 師: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為瓶子里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從小洞里擠了出去,沒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四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氣球。仔細觀察一下記錄表我們還有那一欄沒填?老師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豎在瓶子里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實驗吧!和客人老師再見,帶幼兒走出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2、喜愛動物,有興趣了解家畜和家禽。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善待動物,萌發(fā)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3、數(shù)組動物卡片(如雞、鴨、鴿、鵝、豬、羊、馬、牛等)農(nóng)場場景(農(nóng)舍、草地、山坡、小河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觀察農(nóng)場場景

  農(nóng)場里有些什么動物?

  小結:農(nóng)場里有雞、鴨、鵝、豬、羊、馬和牛。

  2、簡單認識農(nóng)場里的小動物

  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小豬長得什么樣?

  小結:胖胖的身體、肥肥的腳、尖尖的耳朵、四條腿。

  二、動物進農(nóng)舍

  1、飼養(yǎng)員請客

  農(nóng)場飼養(yǎng)員要請客了,猜猜請了誰?

  小結:是啊,請了雞、鴨、鵝、豬、羊、馬和牛。

  2、按特征分類

  飼養(yǎng)員準備了2大桌的食物,動物們要怎么坐呢?

  小結:我們可以仔細觀察它們哪些地方長得一樣的,根據(jù)特征來分類。

  3、幼兒按動物們的某個特征進行分類。

  4、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并說一說各自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兩條腿,有翅膀,會生蛋的動物,我們叫它們家禽。四條腿,沒有翅膀的哺乳動物,叫做家畜。

  三、動物就餐

  1、按照家禽家畜分類

  現(xiàn)在請你們按照家禽和家畜分成2桌。

  小結:小朋友的本領真大,都幫小動物們找對了位置。

  2、說說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家禽家畜喜歡吃什么食物呢?

  小結:小雞喜歡吃小蟲。鴨和鵝喜歡吃河里的小魚。豬、牛、羊和馬喜歡吃草。

  四、動物去散步:觀察農(nóng)場里的風景

  農(nóng)場里有哪些漂亮的地方?

  小結:有草地、河流和山坡。

  動物們喜歡去什么地方散步呢?

  小結:小雞喜歡去草地。鴨和鵝喜歡去小河。豬喜歡呆在豬舍里。羊、馬、牛喜歡去山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樂于思考, 善于傾聽,體驗活動的快樂。但由于孩子受到經(jīng)驗、能力等諸方面的.影響,在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矛盾、問題、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此時老師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有效引導,調整策略,在活動中,注意回應,幫助梳理,提升經(jīng)驗,整體推進孩子的發(fā)展。在多重分類的經(jīng)驗基礎上幫助孩子提升關于家禽與家畜的概念。 整個活動力求讓孩子玩的開心,學的有效,從而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chǎn)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2、5、7號,)

  大小不同的電筒若干個(分別使用1號、2號及5號電池)

  錄音機、磁帶 黑貓警長圖片電視機、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fā)現(xiàn)電池的差異。

  1、 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電池)“這些電池一樣嗎?”(不一樣)“它們有那些地方不一樣?請你從籃子里分別拿兩個不一樣的電池來比一比,找一找!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兒交流。

  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

  師生共同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粗細不一樣…

  “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帽子,另一頭都是平的或是凹進去的。

  二、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并探索為大小不同的.電筒安裝電池。

  1、教師提問:“這些電池有什么用呢?”

  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講述,了解電池的用途(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錄音機里裝電池的情況,并放錄音讓錄音機響起來,引起幼兒安裝電池的興趣。

  “剛才是誰呀?”(黑貓警長)

  “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怎么幫?”

  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筒,讓幼兒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電筒亮起來。

  3、幼兒操作結束,教師組織:“請裝好電池的小朋友趕快把亮起來的電筒去送給黑貓警長!”(教育幼兒要節(jié)約用電)

  4、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筒才會亮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5、師生共同小結:電筒的大小不同,它們也需要大小不同的電池,大電池裝在大電筒里,小電池裝在小電筒里。為電筒安裝電池時,要讓電池上有小帽子的一頭先放進去,第二個電池也是一樣,然后蓋緊蓋子,打開開關,電筒就會亮了。

  6、再次放錄音,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xù)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活動結束:

  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 設計意圖

  在這次優(yōu)質課評比中,我抽到的題目是《物體的轉動》,因為這個課中班已上過,再加上自己的教學水平的限制,對中大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不是了解得很透徹,自從上次家長半日活動后發(fā)覺中班幼兒對科學領域很感興趣,因此我降低了難度,在制訂活動目標時淺些,選擇了中班進行教學。轉動這個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盡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并培養(yǎng)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重難點

  1、 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 培養(yǎng)幼兒對“轉動”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并在操作、引導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jīng)驗。

  3、 體驗物體轉動的樂趣,初步感受現(xiàn)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這是一堂科學課,主要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見的物體讓幼兒進行探索,設計了課件讓幼兒能直觀的欣賞,這樣可以加深幼兒的印象,因此整堂課重點就在于讓幼兒對物體的轉動有初步的了解并獲得物體轉動的相關經(jīng)驗,而作為難點,是讓幼兒自己去動手發(fā)現(xiàn)物體是怎樣在轉動的原理。

  三、活動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傘、鐘、自行車、電動玩具、風車等

  四、教法和學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穿插運用講述

  法、操作法、啟發(fā)聯(lián)想法等教學方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明者,而教師是幼兒的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要放手讓他們通過親生經(jīng)歷并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活動過程:

  一、我首先設計情節(jié)來引出轉動并揭示課題:1、老師想喝水了,誰能幫我把瓶蓋打開?剛才你是怎樣把蓋子打開的?2、教師再次演示幾樣能轉動的物體,(傘、鐘、按摩器)讓幼兒找找他們的共同點,在讓幼兒找的同時引出“轉動”。

  二.設計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法,直接感性地獲得經(jīng)驗。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幾個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思考問題的習慣。我設計的題問是(1)哪些東西能夠轉動?(2)它們又是怎樣轉動的?

  1、在給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時,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2、等幼兒操作完后進行交流,請部分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么在玩的,把幼兒的玩法呈現(xiàn)出來,初步讓幼兒了解轉動原理。3、最后教師進行小結:這些物體的轉動都是圍著一個轉動軸作圓周運動。但考慮到小班幼兒對轉動軸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傘的轉動,讓幼兒找找轉動軸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討論轉動帶給我們的好處,首先我先對幼兒進行提問,讓他們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出電風扇、鐘、自行車、門等。然后我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從圖片中更直觀地得到啟發(fā)。

  四、運用轉動的原理,享受現(xiàn)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出示榨汁機,并進行演示,讓幼兒品嘗果汁。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1-07

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01

中班科學教案08-03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7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9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