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科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2.能制作莫比烏斯圈,并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記錄。
3.體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條、紙圈、剪刀、固體膠、課件、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戲引入紙圈。(教師用食指和大拇指變化出一個圈、兩個圈、許多圈導入課題--紙圈。
1.出示紙條,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師紙條也想變成圈,你們能不能幫助紙條變出圈?鼓勵用多種方法,可以跟別人的不一樣等。)
2.幼兒嘗試做紙圈。(幼兒做出的紙圈都一樣)
3.教師以魔術的形式展示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設疑
1.幼兒第一次嘗試剪圈,讓幼兒體會挫折,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畫線對比
教師提出要求:在兩個圈上分別畫線,從接頭處開始畫,到起點處結束,可以在里面畫也可以在外面畫?梢詢扇撕献,一個人轉圈,一個人畫線。
師: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莫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紅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fā)點。
結合PPT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一個特征:普通圈有2條邊2個面,莫比烏斯圈只有1條邊1個面。
3.實驗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二個特點:沿線剪開普通圈,變成一樣大的兩個圈,莫比烏斯圈變成有兩個接口的大圈。
4.嘗試自己制作莫比烏斯圈。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莫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莫比烏斯圈。
三、探索
沿著莫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出示記錄單:
1.出示課件,教師講解記錄單。
2.猜測普通的圈沿剪線剪開會怎么樣。(記錄)
老師示范剪法。
幼兒嘗試剪普通的'圈。
3.幼兒猜測莫比烏斯圈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么樣。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1)幼兒自己剪剪看看。
。2)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匆幌,現(xiàn)在的莫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3)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4)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4.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1)幼兒猜測,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2)幼兒剪剪看看。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結果。
(4)小結: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莫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四、拓展
1.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莫比烏斯圈不光好玩還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著許多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立交橋:避免行人車輛的擁擠。
過山車:更加刺激好玩。
傳送帶:減少反復的摩擦工作,增加傳送距離和面積......
2.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原來莫比烏斯圈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方便,藝術家和建筑設計師還利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xù)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師這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嗎?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后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改變材料、發(fā)現(xiàn)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據(jù)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原有認知經(jīng)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后形狀、性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fā)現(xiàn)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后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后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折疊,但是學生會鉆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濕、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折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jié)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于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jié)課最后多余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了解較少,對于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小朋友關注和探索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小朋友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小朋友人數(shù)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小朋友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幼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小朋友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幼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小朋友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ɡ蠋熚乙娺^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小朋友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肮废茨槪埑圆,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拔浵伵懦尚,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取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小朋友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小朋友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小朋友。
讓表演好的小朋友做示范動作,全體小朋友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小朋友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從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哪些天氣不利于人們出行、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和方法了解未來的天氣情況、實踐活動等幾方面來進行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很感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并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唯一不足是學生搜集到的預報天氣的諺語不是很多,這說明他們搜集資料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最后的實踐活動我要求學生用文字和符號兩種方法記錄,目的是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加認識到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當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課堂教學也應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易于理解和掌握。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動腦,嘗試用各種方法產(chǎn)生風。
2、了解風速的不同,感受風力大小與物體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3、知道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并愿意積極與別人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風車、
2、收集材料: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幼兒人手一份
3、記錄表人手一份
4、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出示風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在我們的體驗活動中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越來越低,天氣漸漸轉涼,經(jīng)常會有刮風的現(xiàn)象。許多小朋友們對風感到非常的神奇,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
師:"牛老師先來問問小朋友們,風有顏色嗎?是什么形狀的?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呢?(風是沒有顏色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能夠感覺的到。比如我們看到樹枝搖動、國旗飄感覺到冷這都是由風引起來的。
教師:"那你們再來看一看今天牛老師帶來了什么?(風車)師:風車可以轉嗎?風車為什么能夠轉起來呢?
師小結:原來也是因為有風吹著,所以風車才能夠轉起來了!
二、互動學習
1、引導幼兒用身體制造出風。
師:怎樣用我們的身體制造出風呢?
如:用手扇出風、嘴巴吹起……
2、引導幼兒用嘴吹氣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風帶動風車轉動,觀察風力不同對風車轉動的影響。
師: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風力大小一樣嗎?
師:風車轉動的情況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風力大小和風車轉的速度有關嗎?
師小結:當我們風吹得大,風車就轉得快,風吹得小,風車就轉得慢些。
3、幼兒嘗試探索風力與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等物體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教師:"這些東西是不是都能被風吹動?哪個只要很小的風就能被吹動?第二個被吹動有可能是什么?哪個需要最大的風才能被吹動,請你到后面的桌子上操作一下并記錄到操作紙上。
(1)認識操作紙,理解記錄表中的信息。
教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張操作紙:這張表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材料,請把盒子里的東西排列在桌面上,你朝它們吹氣,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吹動它們哪個用的風力最小,哪個用的風力最大,將吹動它們所需的風力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一一粘貼(畫)在格子里。
。3)集體驗證:你實驗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師順勢將幼兒的結果貼在記錄紙上。你們同意嗎?說說理由。
師小結:風吹不同的'物體,重的物體要很大的風力才可能被吹動;輕的物體只要較小的風力就能被風吹動。
三、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1、幼兒討論交流
(1)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討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
教師:"在平時有風的時候,你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到了冬天,有時會刮很大的風,你會怎么來保護自己?"
。2)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風的好處與危害。
師:"小朋友們,你喜歡和風做游戲嗎?風除了在熱的時候能讓我們感覺到?jīng)隹焖有什么樣的好處?
教師出示課件并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看,因為有風,風箏才能飛得更遠、風車才能轉的更好看;風力發(fā)電,因為有風,風力車能為我們發(fā)電;因為有風航海員才能遠航;因為有風,蒲公英的種子才能飄到更遠的地方,長滿山坡師: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但有時風也會對我們產(chǎn)生一些危害,什么樣的情況下就會對我們產(chǎn)生危害呢?我們怎樣可以減少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加強天氣監(jiān)測并及時預報,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風來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還可以在我們多植樹,樹能夠擋住一些風,這樣帶來的危害就更小。生活中還有一些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危害的風,我們要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在不遠的將來等小朋友們長大了可以做科學家,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們利用風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來方便人們的生活,防止不好的風破壞我們的美好家園,F(xiàn)在先來請你們和風一起來做個游戲吧!
活動結束:
律動《大風車》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手持風車或羽毛,隨音樂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找出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二次逐級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多媒體學件人手一套,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圖形王國里,國王為圖形娃娃們造了二幢小洋房。圖形娃娃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圖形娃娃。
教師電腦演示,幼兒講述。
出示漢字:圓形 長方形 正方形 梯形 三角形
2、 師:只有二幢房,這么多圖形娃娃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圖形娃娃滿意呢?國王為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 幼兒討論方法,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圖形娃娃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特征來分。
出示漢字:大小 顏色 形狀
5、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按大小特征分)
二、分散活動:(二次分類)
1、師:圖形娃娃們住在一起后很開心,可是過了一些時候,覺得不舒服。它們請國王再為它們造房子。這一次國王為每一幢小洋房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里的圖形娃娃搬到兩間小房子里去。
幼兒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按顏色分特征分)
出示漢字:紅 黃 藍 綠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到了一個新的本領,就是“二次分類”。
出示漢字:二次分類
三、自主活動:
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進行二次分類練習。
幼兒操作后自由交流方法。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一天,我在給小朋友們做“水蒸氣”的試驗,孩子們看到水通過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玻璃又凝結成小水滴,都很好奇。后來,我問孩子:“我們用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好多孩子都回答“是從天上來的”,孩子們說的沒有錯,但為了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用水的來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讓小班的孩子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于是,我們就開展了“參觀水廠”的活動。由于孩子們太小,到水廠去有一定的危險性,于是,我們決定邀請個別家長和我們一起參加活動,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一同接受有關水知識的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活動,讓孩子了解生活用水的來源,初步了解水庫的重要性,建立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2、提醒幼兒和家長在生活中注意節(jié)約用水,自覺參加到節(jié)水行動中去。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與水廠的領導取得聯(lián)系,取得工作人員配合。
2、與家委會的家長商量,討論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及注意事項。
3,向家長說明活動的目的'和具體時間,鼓勵家長帶孩子參加。
4、對孩子進行參觀前的安全、禮儀方面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向家長說明車輛的安排和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大家乘車到閔行水廠
2、 觀看水廠的簡介,并請水庫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要注意的問題
二、參觀水庫的全貌后討論:
水庫有什么作用? 水庫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人們可以在水庫里游泳嗎?為什么?
三、 參觀水廠。
1、 水廠的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參觀時的注意事項和要求。
2、大家參觀水的處理過程
制水流程:
黃浦江——泵房——沉淀池——濾池——清水池——吸水井——泵房——千家萬戶
首先看到的是從黃浦江抽上來的臟水,到沉淀池沉淀垃圾,接著流到過濾池,工作人員操作過濾網(wǎng),請大家觀看水從沙網(wǎng)過濾后變得清亮的過程……。 最后,大家拿水庫的水和水廠的水做比較,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加工的水變得干凈了很多。
3、 討論:
水廠的水是怎么變得清亮的? 如果沒有水,我們會怎么樣?你有什么節(jié)約用水的好方法?
4、延伸活動 :
請小朋友把今天看到的水庫和水廠畫下來,讓爸爸和媽媽幫你們把你們的感受說出來,作為我們的“環(huán)保日記”。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變化。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教師和幼兒一起回家準備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讓其結冰)上課前帶來。
2、給每組幼兒提供一杯水
3、電磁爐、平底鍋、透明鍋蓋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個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導幼兒觀察:
1、師:這是老師昨天準備的兩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還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這兩杯水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將結冰的杯子翻轉,引導幼兒觀察)
得出結論:放冰箱的水已經(jīng)結冰,放教室的水沒有變化。
2、它們?yōu)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變化?
小結:因為冰箱的溫度低,很冷,水遇冷就變成了冰。
3、水變成冰后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小結:水是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冰是固體,有固定形狀,不可以流動。
。ǘ、幼兒實驗
1、許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實驗,把水變結成的冰,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冰再變成水呢?
2、幼兒猜測用各種方法將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熱氣,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兒操作(……)
師:冰遇熱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師繼續(xù)給這些水加熱,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ㄈ、教師實驗
1、教師進行水變氣的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將半杯水(在杯上做個記號)倒入鍋中,幼兒觀察加熱后的現(xiàn)象:
發(fā)現(xiàn)有許多熱氣跑掉了,鍋里的水變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氣
老師將鍋蓋放到鍋的上方,捉水蒸氣(鍋蓋上出現(xiàn)了許多小水滴)
小結:水遇冷結成冰,水遇熱變成氣,氣遇冷又變成水。
。ㄋ模、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談談:
1、天為什么會下雨?
2、濕的衣服為什么會干?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紙制作成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shù)后會產(chǎn)生不同的現(xiàn)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fā)現(xiàn),對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兩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記錄紙及記號筆一份。
2.立交橋、過山車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師:這是什么?(紙條)紙條中間有什么?
2.教師做圈,并猜想沿線剪開會怎樣。
。1)師:看,老師把它做成了什么?這個圈有什么特點?
。2)如果沿著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3)請個別幼兒說。
(4)教師將圈剪開。(剪的時候先剪出一個小口子,然后再沿著線剪)師:看,變出了什么?
。5)小結。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
。1)師:這里還有一個圈,這個圈和剛才那個圈有什么不一樣?
。2)個別幼兒說。
(3)師:如果我請你做一做這個圈,你會嗎?做之前,先請你研究一下,到底該怎么做。
(4)幼兒觀察已做好的圈。
。5)師:會做了嗎?好,開始做吧!
。6)幼兒制作。
。7)師:你成功了嗎?把你圈舉起來。
(8)請一幼兒到前面示范制作。(貼的時候把一頭翻一個身貼)
(9)教師小結:這個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麥比烏斯圈。是德國一個叫麥比烏斯的人發(fā)現(xiàn)的,為了紀念他我們把這個圈叫做麥比烏斯圈。
2.猜測并參與操作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后的變化,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看,這個麥比烏斯圈上也有一條線。那么我們把這條線也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后自己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3)那請你們來剪一剪,看一看到底會變出什么。
(4)幼兒剪有一根線的麥比烏斯圈,剪完后記錄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介紹:變成什么樣了啊?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比怎么樣?(變大了,紙條變細了)剛才我們只貼了幾次(1次)應該有幾個接頭。那我們來看看,年粘貼的地方有幾個?(2個)真神奇。
3.嘗試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發(fā)現(xiàn)圈的變化,激發(fā)對麥比烏斯圈現(xiàn)象的興趣。
(1)師:還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幾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3)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4)師:那請你動手試剪一剪吧,然后再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交流:變出什么了?(一大一小兩個圈,而且還可以滾動起來)
。6)教師小結:這個麥比烏斯圈有趣嗎?把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一個更大的圈圈。把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兩個圈。麥比烏斯圈不僅有趣,而且還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科學家根據(jù)麥比烏斯圈的特點、原理發(fā)明了……(圖片“立交橋”)這是什么?有了“立交橋”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么擁擠、堵塞了,所以說麥比烏斯圈的發(fā)明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什么?(過山車)科學家還發(fā)明了好玩的“過山車”。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fā)幼兒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師:看,這里還有一個麥比烏斯圈,上面有幾條線?(三條)那我們等會回到教室再來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聽說過“麥比烏斯圈”嗎?這個神奇的圈,讓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幼兒都為之激動、為之猜測。今天,我和幼兒一同走進了這個神奇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麥比烏斯圈魔術般的變化,感受了科學的無窮魅力。下面就這節(jié)課簡單談談課后感受。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循序漸進”。首先,我讓個別幼兒制作普通的圓圈,發(fā)現(xiàn)圓圈二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接著讓幼兒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猜測并探索將麥比烏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變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大膽猜測和探索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再次,通過視頻讓幼兒觀看過山車、高架橋等形象生動的讓幼兒感受到了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我出示畫有三條線的麥比烏斯圈,通過懸念性提問“如果我們沿著最邊上的一條線開始剪,把這三條線剪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變化呢?”作為延伸活動引發(fā)幼兒課后的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等分不同次數(shù)后麥比烏斯圈的變化,感受圈的神奇,體現(xiàn)了活動的延續(xù)性。
二、學習活動體現(xiàn)“以幼兒為主體”。在科學活動中,學習過程應該是充滿著探索與挑戰(zhàn)性的。新《綱要》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顒又,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層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自主、自由、積極地與材料發(fā)生互動,并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將幼兒推上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大膽猜測、想象變化的玄機在哪?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一系列關于“麥比烏斯圈”的問題中,幼兒“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fā)現(xiàn)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著科學的神奇魅力。在師生與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方式讓他們興趣備濃。
但是,活動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兩等分的麥比烏斯圈時應講解再詳細點,并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指出錯誤與不足之處,讓其他幼兒也不至于對于制作方法還是有點生硬,不知道該怎么粘貼。2、在觀看視頻“立交橋”和“過山車”時應制作PPT,使幼兒觀看起來更形象、生動。3、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幾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數(shù)的小朋友粘貼方法不正確。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