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7篇(通用)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2、讓幼兒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3、使幼兒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了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和你們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聲讓幼兒聽辯,導入新課。
二、認識青蛙
"小朋友你見到的青蛙是什么樣子的?小時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小結:小蝌蚪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變成青蛙的,我們看段視頻就明白了!
三、觀看課件,幼兒總結出青蛙的生長過程。
1、播放課件一遍,提問:
"小蝌蚪經過哪些變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師根據幼兒回答,張貼圖片。師不做評價)
2、再次播放課件一遍,提問:"小蝌蚪是這樣變成青蛙的嗎?(請個別幼兒參與評價。)
師小結:原來呀,青蛙是經過了:卵→小蝌蚪→長出前腿→長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長過程。
四、分發(fā)作業(yè)單,鞏固認識青蛙的生長過程。
五、總結: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溝及水田中,以蛾、蚊、蠅類等農業(yè)害蟲為主要食物。據統(tǒng),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蟲。每只青蛙吃掉這么多害蟲,成千上萬只青蛙吃掉的害蟲就很多了。因此,人們把青蛙稱為"捉害蟲高手",并把青蛙當做人類的好朋友。
相信小朋友們,從今天起,我們一定能做到保護青蛙,愛護青蛙。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青蛙》結束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從選材、設計、準備到教學,雖然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季節(jié)和興趣需要出發(fā),詳細地考慮了各個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在課后發(fā)現還有一些方面有待改進的。如:科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給幼兒觀察的玩具青蛙科學性不夠,幼兒的探索、嘗試機會不夠,就此問題,本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可作以下的調整和改進。
一、注重幼兒已有的基本經驗。新《綱要》明確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但是我在教學前的幼兒探究做得還不夠,幼兒只是對小蝌蚪感興趣,但課前教師沒有細致地引導幼兒觀察過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故幼兒缺乏已有的基本經驗。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都說不出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這時教師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導幼兒去觀察,講述和用身體的動作來體驗、表現,故科學活動的目標體現還不夠。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前,讓幼兒觀察過青蛙的生長過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問題的出現了。
二、提供的科學活動材料要真實。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給幼兒觀察的材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教師給幼兒提供的觀察物與真實物有所不同的話,那么會給幼兒的觀察造成一定的錯誤,影響科學活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在本次科學活動中,教師雖然為幼兒提供的玩具青蛙與真實的相差不遠,但畢竟還是有所出入的。因此,這里教師可將觀察物玩具青蛙換成圖片或多媒體,就可避免這一問題了,達到教學的目標。
三、采用的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與考慮。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出發(fā),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第二、三環(huán)節(jié)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圖片,讓幼兒枯燥地觀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幼兒講述的積極性和興趣不高。這里可制作成生動形象的課件進行教學,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說明,在我們預設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兒的基本經驗、需要、能力、興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使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教學活動中,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的目標。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是幼兒在玩水過程中了解物質沉浮現象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探索,因此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能動手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玻璃球浮起來,難點是:學習合作真實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目標:
1、幼兒動手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玻璃球浮起來,進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嘗試小組合作記錄實驗結果。
3、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球、一次性盤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籃子、小方磚、一次性碗、套筒、鮑魚殼、橡皮擦,它們有的會浮在水面,有的`會下沉。
2、大臉盆、鋼化玻璃缸、干毛巾、筆。
3、幼兒記錄表(。、教師記錄表范例(大)。
活動過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思考、設想。
師(出示玻璃球):“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個玻璃球放進水缸里,它會怎么樣?是沉下去呢?還是會浮上來?”
。ㄓ變河懻摚
師:有人說浮起來,有人說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樣呢?請一個小朋友來將它放下去,大家來看一看。
師:你知道它為什么會沉下去嗎?
2、拋出問題,引發(fā)討論。
師: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請你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讓它浮起來呢?(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大膽發(fā)言,并給予他們時間和機會)
3、幼兒進行實驗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大家可以試一試,在試之前,老師有提幾點要求:
①同一張桌子的小朋友為一組,輕聲說話,材料輪著試一試。
② 玩的時候,小心別把水灑到地上。
③ 多用幾種材料試試看,記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來。
、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與指導
放手讓幼兒進行嘗試。發(fā)現好的方法的給予肯定,實驗失敗的幼兒適時進行干預引導。
第二次操作,嘗試記錄
①出示記錄表,并講解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師: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讓玻璃球浮起來了,用什么方法記錄呢。
老師設計了一張記錄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科學領域主題活動《認識小雞的一家》選自《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小班下冊主題“可愛的小動物”中第一個主題內容。我班幼兒很喜歡小動物,我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fā),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精心設計了本次主題活動,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可自由探索的空間。從本次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夠認識雞的一家,知道雞蛋從哪來的,而且從中還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主題活動,使幼兒萌發(fā)愛護小動物的情感,愿意親近小動物,初步感受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2通過主題活動,培養(yǎng)幼兒認真傾聽和觀察,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運用各種感官,認識小雞一家的名稱、主要特征及生活習性,并學習涂色和點數。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要把握好知識點,注重各領域教育內容的整合,活動內容要貼近生活,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難點:讓幼兒學會分辨公雞和母雞。
活動準備
1在幼兒園的飼養(yǎng)角飼養(yǎng)小雞,每天定時帶領幼兒給小雞喂食,啟發(fā)幼兒觀察小雞的變化,通過多天的觀察經驗,請幼兒自由討論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2收集關于小雞的資料,供老師與幼兒研究。
3畫有橢圓形的畫紙和油畫棒,供幼兒添畫小雞使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播放《小雞圓舞曲》,教師帶領幼兒扮演小雞隨音樂來到活動室,音樂停止后,請幼兒隨意坐在墊子上。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教師請幼兒觀看錄像,仔細觀察公雞、母雞、小雞的外部特征,它們是怎么走路怎么叫的,再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模仿,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模仿能力。
2、音樂游戲“老鷹抓小雞”。教師扮演老鷹,幼兒扮小雞,播放區(qū)別表示老鷹和小雞的音樂,并根據音樂變化改變動作,以此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訓練幼兒的反應力。
3、分辨公雞和母雞。通過已有經驗,請幼兒對公雞和母雞進行分辨,說說有什么不同和相同點,它們都喜歡吃什么,以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4、添畫小雞。請幼兒在美工區(qū)進行小雞添畫活動,為橢圓形畫上小雞的嘴、翅膀和腳,再涂色,還可以加上草地、太陽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
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幼兒作品展評。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角色游戲,老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雞媽媽帶小雞去草地做游戲,模仿小雞吃米、捉蟲的不同姿態(tài),在愉快的氣氛中活動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fā)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發(fā)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
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后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梢越柚糯箸R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fā)現了什么?
7、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師:關注學生的匯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里面有什么,該怎么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xù)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
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
2、師: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字和外姓特征。
2、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擬人化的蔬菜(在青菜上帖上五官和四肢,打扮成老奶奶;辣椒的一家)。
2、幼兒收集各種蔬菜(在家里向爸爸、媽媽了解一種蔬菜的名稱及外型特征)。
3、剪好的五官,四肢(用即時貼)。
4、幼兒圍坐成半圓型。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青菜奶奶的生日。
--(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別的高興,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準備準備,等會兒我的孩子都要來為我慶祝生日。"--(出示辣椒的一家)辣椒爸爸:"青菜奶奶在家嗎?""誰呀?""青菜奶奶。我是胖胖、綠綠的燈籠辣椒。"辣椒媽媽:"青菜奶奶,我是長長、綠綠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紅紅的,光光的小辣椒寶寶。"青菜奶奶:"歡迎,歡迎!"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體健康,生日快樂!"青菜奶奶:"謝謝,請坐,快請坐。"說說我知道的蔬菜。
--猜猜還會有哪些蔬菜會來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呢?
--幼兒用一句話來介紹自己帶來的蔬菜。如:細細長長的黃瓜,紅紅的番茄,穿著紫外衣的茄子,帶著小紅帽的菠菜等。
--幼兒自選相應的五官、四肢粘貼在蔬菜上。
--說說自己打扮的是誰。
二、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
--教師扮演"青菜奶奶"幼兒扮演蔬菜娃娃,給"青菜奶奶"慶祝生日,如:"我是胡蘿卜姐姐,祝青菜奶奶生日快樂!""我是小小洋蔥頭,祝奶奶健康快樂!"--在生日歌的樂曲聲中,幼兒唱唱、說說,互相交流。
活動反思:
蔬菜家族的種類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復雜,這給幼兒認識蔬菜帶來了一定難度,而且蔬菜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他們健康成長的物質來源。幼兒在進餐時,我發(fā)現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挑食、偏食現象十分嚴重,對自己不喜歡的蔬菜有嘔吐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認識能力,教育幼兒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設計了“蔬菜一家子”這一活動。
這次教學活動我以青菜奶奶過生日,蔬菜朋友來慶祝生日來進行導入,讓幼兒在富有節(jié)日氣氛的環(huán)境中,很快的被帶入主題,并且在短時間里就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之前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經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是由于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的聯系,總能激活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的展開。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猜猜看,會有誰呢?為幼兒陳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回憶對蔬菜的已有認識這一活動做為鋪墊,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此得到了很好的激發(fā),參與活動的興趣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稱和特征,教學中,我采用了圖片和蔬菜結合的方式,讓小朋友更直觀、更真實的觀察蔬菜,并讓他們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講一講,擴展對蔬菜的進一步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青菜奶奶生日”為導火線,引出各種蔬菜為她慶祝生日來知道蔬菜的名稱。并請幼兒在小朋友身上找一找與蔬菜相同的顏色。這樣做目的是達到幼兒之間互動的效果。然后,我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吃的蔬菜是什么,這樣做有利于幼兒加深對蔬菜的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請幼兒去告訴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喜歡吃什么,并問一問好朋友喜歡吃什么,進一步展示幼兒之間互動的效果。其中我還出示蔬菜排行榜,讓幼兒將自己喜歡吃的蔬菜貼在最喜歡吃的蔬菜的下面。這樣做一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蔬菜名稱與外形的認識;二是教育幼兒樣樣蔬菜都要吃,才能達到營養(yǎng)均衡的效果,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最后,我讓幼兒把蔬菜娃娃貼上五官,并在音樂《生日歌》的音樂聲中,為“青菜奶奶”過生日。
我覺得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增設一個在每個小組里放幾樣蔬菜,讓幼兒去來摸一摸蔬菜的形狀、說一說蔬菜的顏色,聞一聞蔬菜的氣味,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在交集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
2、發(fā)展幼兒的辨別能力和推理能力
準備:兩套不同顏色的圖形,一張大的.交集圖,各組一套操作材料
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圖形)小朋友們,今天圖形王國的國王給我們小朋友帶禮物了,你們來看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用兩個詞來說,如紅色的三角形等)
二.游戲“圖形分類”。
1、現在這些圖形寶寶想回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家吧!
2. (出示圈)這就是它們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寶寶的特征,請個別幼兒給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
3.集體討論:這樣分對嗎?有不同的分法嗎?(引導幼兒發(fā)現兩個圈中圖形的共同點)
4.教師示范將兩圈擺放出現交集,將紅色三角形放在交集處。
5.教師再次出示不同顏色的圖形,讓幼兒集體進行圖形分類,并驗證。
6.小結:兩個家中都有著它的共同點,而兩個圓圈集合的地方交集,也就是它們共同的家。
三、送圖形寶寶回家
1.幼兒分組,每組一張交集圖,各成員合作完成圖形回家的任務。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檢驗,校對。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在農村的孩子,自然的環(huán)境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在我們村里,植物茂盛,大樹小樹很多,學校里面也有粗粗細細的樹木,小朋友們不管是放學回到家還是在幼兒園里,小樹都是他們最親密的玩伴,有時候孩子們對季節(jié)引起小樹的變化都非常的感興趣,秋天的時候我們會組織孩子們去見落葉,夏天孩子們會在樹下乘涼做游戲,現在正是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結合孩子的好奇心,我組織孩子們用各種自制的工具來量一量校園的小樹的`粗細。
活動目標:
1、樂意用測量工具測量小樹的粗細,并能進行比對。
2、樂意合作探索,感受小樹的成長。
活動準備:
表格6張、皮尺6根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春天到了,小草綠了小花開了,不知道我們學校的小樹有沒有長大呢,你從哪里看出來小樹長大了{長高了、變大了}
2、討論測量的方法
我們可以用測量的工具來測量小樹的粗細
3、布置測量方案
我們分為6小組,魅每組成員為6個,一個負責記錄,其他成員負責測量和監(jiān)督,測量好之后每組派一位成員進行解說。
4、解說與評價
5、活動延伸:小樹每天都在長大,我們平時可能看不出來他的變化,需要利用一些工具來測量,我們把這次測量的結果保存好,等到明年春天我們再來測量,比一比他們長大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