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0 09:56:07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集合5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球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yǎng)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fā)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橡筋、席子、積木、沙、記錄表A、B、鉛筆)

  2、VCD機,(有關斜坡的內容)

  活動過程:

  1、引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球滾得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系。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shù)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著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球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才會贏呢?(幼兒自由議論,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說出來)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老師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fā)現(xiàn)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系。“在下斜坡時滑得太快會很危險,得想個辦法減慢速度,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小球滑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后兩個小球同時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后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球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來,為什么會這樣的呢?(在黑板簡單記錄)老師示范、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么?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guī)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fā)現(xiàn)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fā)現(xiàn)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為孩子提供的飲食也越來越富有營養(yǎng),但依然有許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飯,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證,原因是許多幼兒有一些不良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如:不吃早飯、大量喝飲料、吃冷飲、不定時大便等。為了使孩子們明白食物在體內消化吸收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學習保護自己的健康,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豆子的旅行》PPT、消化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我們天天都要吃東西,那么吃下往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又是怎樣在我們身體里面"旅行"的呢?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于"小豆子的旅行"的故事!

  二、觀看"小豆子的旅行",了解各器官的功能今天,有顆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它會看到些什么,里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請小豆子來告訴我們。

  (1)放第一段,食物進入口腔的動畫。

  提問:口腔里有些什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用呢?

  (2)放第二段,食物從口腔到食管的動畫。

  提問:小豆子從哪里進去?看到了什么?

  (3)放第三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問:胃有什么作用?

  小豆子在胃里還看見了什么?

  我們怎樣來保護我們的胃呢?

  小結:以后我們要注意,少吃冷、硬的東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凈的東西,不能吃得太飽,也不能餓壞了胃,要吃飽早飯少喝冷飲。

  (這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在了解胃的功能的基礎上知道不良的飲食習慣會使胃生病。)

 。3)放第四段提問:小豆子到哪里去?(小腸)小腸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腸里看到些什么呢?

  小豆子為什么沒有從小門里出去呢?

 。ㄟ@一部分的目標是讓幼兒知道食物沒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體吸收利用。)放第五段。

  提問: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

 。4)大腸里都是些什么呢?什么叫殘渣?能不能讓殘渣長時間在體內呢?

  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定時大便。

  小豆子旅行經(jīng)過了身體里的哪些器官?

  教師小結:小豆子旅行要經(jīng)過口腔、食道、胃、小腸,最后經(jīng)過大腸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這些器官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是幫助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吸收的。

  三、分組找順序排圖我們知道了每個消化器官的用處,現(xiàn)在,老師為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套圖片,請各組小朋友合作,按照剛才小豆子旅行的順序排列出來。然后,講一講為什么這樣排?

  教師小結:我們吃下的食物,要經(jīng)過一段長長的旅行才能被消化?谇皇窍牡谝徽,食管是第二站,胃是消化的第三站,小腸是消化的第四站,大腸是消化的最后一站,大腸將殘渣和廢物質象倒垃圾樣的排出體外,被排出體外就是大便。

  四、談話討論,保護各消化器官的好方法師:這些消化器官對我們人體來說非常重要,他們?yōu)槲覀兊慕】岛蜕L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所以要好好地保護它們。怎么樣來保護這些消化器官?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幼兒相互交流)

  1.引導幼兒交流討論

 。1)如何保護牙齒,保持牙齒的鋒利。(如:少吃糖,不吃或少吃太熱、太酸等刺激性強的食物;不咬手指和指甲;吃東西不要太快,要細嚼慢咽;堅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清潔口腔,保持牙齒的鋒利)

 。2)如何保護食管(如:食管旁邊有一把小鎖,平時是關閉。如邊吃飯邊講話,容易把食物嗆入旁邊的氣管;特別是吃魚時要仔細的挑出魚骨頭,不小心吃下去的魚骨頭會刺破薄薄的食管壁;吃食物要細嚼慢咽,可以減少食道損傷。)

 。3)如何保護胃(如:少吃冷、硬的東西,不吃太熱、刺激性強的食物,少吃零食、冷飲和飲料,要按時吃飯,不餓壞了胃,也不暴飲暴食,進食時要專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飯后不劇烈運動,要休息半個小時-1個小時,這樣胃才不會生。

 。4)如何保護小腸和大腸(如:吃食物時要嚼碎,小腸才會吸收到更多的營養(yǎng);飯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變質、發(fā)霉、發(fā)臭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防止"病從口入";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每天保持大、小便通暢,可預防腸道疾病的發(fā)生。)

  2.我們把這些保護消化器官的好辦法告訴教室里的小朋友,讓他們也要注意,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很健康。

  教學附錄:附故事:小豆子的旅行我是小豆子,我可愿意為小朋友服務了。今天,我要到淘淘的身體里去旅行一次。瞧,嘴巴已經(jīng)打開了,哇,淘淘的牙齒可真鋒利。我的朋友們一下子都變成了碎片。瞧,他們都往下走了,一會兒,我也會變成碎片往下走。哎!我怎么整個就被擠下去了;我現(xiàn)在被擠到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里,這就是食管。食管壁很薄,要是遇到魚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管中我被一點一點地往下送。

  我現(xiàn)在來到了一個大口袋里,這個口袋就是胃。它象一個磨子不停地動。我的朋友在這里不停地轉呀轉,磨呀磨,變得象漿糊一樣。"哎喲!是誰,身體硬梆梆的?""是的,胃大哥。""你怎么整個兒就下來了?""是呀,你的小主人吃飯?zhí),沒把我嚼碎,就讓我下來了。""咦,胃大哥,你身上怎么有傷口呀?你的傷口疼不疼?""那就要怪我的小主人,平時吃東西不注意,愛吃的就吃得很多,把我撐得很難受,他一會兒吃冰冷的冷飲,一會兒又喝滾燙的開水把我搞得夠嗆。有時我很想休息一會兒,可是我的小主人又要吃零食,把東西硬塞進來,讓我不停地工作。我實在是累壞了。所以,就成了現(xiàn)在這樣,我生病時可難受了。"我又來到了小腸妹妹家,小腸妹妹的家彎彎曲曲的就像一個迷宮。邊上有許絨毛,還有一扇扇小門。"我是小腸妹妹,歡迎你食物朋友。從我的小門出去就可到達淘淘的全身,使小淘淘長高,長胖,給淘淘力量。""我也要出去,為淘淘做點事。哎,怎么出不去?""喂,小豆子,到我這里來。""好吧,你是誰?""我是大腸姐姐。""我身邊怎么都是臟東西,他們是誰?要到哪里去。""他們是殘渣,他們將被排出體外。""那我呢?""你也會被排出體外。""那我還疫有為淘淘做事。""那沒辦法,因為你沒被嚼碎,不能變成營養(yǎng),被身體吸收。"我出去以后,一定要把看到的告訴小朋友,讓他們養(yǎng)成好的飲食習慣,使他們更健康。

  活動反思:

  你好又到春暖花開時,孩子們來到學校最多的話題就是: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春游去了。

  孩子們說到春游都比較興奮,有的看到了粉色的桃花、有的看到了白色的梨花、有的看到了金黃色的油菜花、有的還在公園里放風箏呢!一個個說的眉飛色舞,那是一個熱鬧啊!但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幼兒在外出活動時,場地寬敞,對外界新鮮事物特別好奇,以及幼兒與生俱來的活潑、好動,孩子經(jīng)常會好奇地去“探險”,他們不能預見行為的后果,非常缺乏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

  因此,我在本次主題中我設計了《快樂春游去》的安全教育活動。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活動一開始的談話導入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教師:春天有哪些美景呢?幼兒將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聽到的進行講述,有的說“油菜花”、有的說“有蝴蝶”、有的`說“小草綠了”……幼兒講述后我將春天的美景圖片展示在幼兒的面前,幼兒都感嘆到:真美。亩岣邔Υ禾齑笞匀坏南蛲。

  教師:在周末爸爸媽媽和我們都去哪里春游了呢?幼兒踴躍回答,自豪地介紹了自己的春游經(jīng)歷,有的去了花海、有的去了公園、有的去了動物園……幼兒的活動情緒一下子提高了,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

  二、故事貫穿,聯(lián)系實際中班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已經(jīng)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中班幼兒在活動中經(jīng)常會忘記規(guī)則的存在。

  我就運用故事中八只小熊在春游中發(fā)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制作成了PPT,在與孩子一起講述故事的同時,孩子們越來越明白,原來排隊可以避免發(fā)生危險,原來遵守紀律可以讓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防止意外的發(fā)生。

  遵守紀律能讓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大家很容易就通過,保證了安全。

  這些故事情節(jié)很快將孩子帶入了情境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孩子戶外游戲時,我抓拍了幾個幼兒爭搶玩登高游戲的鏡頭,在與幼兒討論時孩子的參與積極性也非常高,激起了幼兒的經(jīng)驗回憶,引發(fā)了幼兒的共鳴。

  三、判斷對錯,積累經(jīng)驗幼兒在《八只小熊春游去》懂得了遵守紀律,排隊等待,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平常的生活行為。

  在能夠遵守紀律懂得排隊的同時,在春游活動中還有一些我們經(jīng)常忽略的安全細節(jié),在活動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將一些常見的安全小知識制作了PPT讓幼兒直觀地進行判斷。

  在觀看每一幅圖,首先讓孩子觀察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它提醒我們要注意什么呢?孩子們平時的安全知識比較豐富,很快準確的判斷出了圖中小朋友行為的對于錯,這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幼兒辨別是非的實際能力。

  四、搶答游戲,鞏固知識為了讓幼兒鞏固知識,加深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搶答的游戲,男女小朋友分為兩組,各組推選一個拿搶答器,當老師說到“搶答開始“兩隊就敲響搶答器,最先敲響的回答問題,回答錯誤就把回答問題的權力讓對方,這個游戲我們在平時課堂中也玩過,所以幼兒熟悉了游戲規(guī)則,玩起來也相當投入,一個個情緒高漲,這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中鞏固了安全知滿意請采納。

  小百科:旅行,指遠行;去外地辦事或游覽。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是人類的朋友,初步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2、欣賞畫面和連線的方式,幫助動物找到自己的房子,感知動物居住的環(huán)境。

  3、產生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2、動物居住地標記:河流、山林、土壤等。

  3、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小卡片,椅子下面有一個動物頭飾,大灰狼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閱讀幼兒用書《動物的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2、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帶領幼兒感知閱讀《動物的房子》。

  ——教師:畫面的上方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教師:畫面下方有哪些動物?叫什么名字?他們生活在哪里?他們喜歡做什么?

  ——教師講述畫面《動物的房子》。

  3、操作活動:幫助動物找家。

  ——幼兒人手一支筆,在幼兒用書上,劃線幫小動物找家。

  ——看標記給動物找家。

 。1)發(fā)給幼兒人手一張動物卡片,說說,卡片上是什么動物?喜歡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在黑板上出示河流、草地、樹木、土壤等標記,引導幼兒將手中的動物圖片貼在相應的標記旁。

 。3)鼓勵幼兒用“……會……,生活在……”句型講述,例如:小羊喜歡吃草,小羊的家在草原上,小鳥會非,小鳥的家在樹林里,小魚會游,小魚的.家在清清的小溪里…….

  4、討論:怎樣保護動物的家。

  ——教師: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教師:動物也非常喜歡自己的家,如果動物沒有家會怎樣?怎樣保護動物的家呢?

  ——教師小結:保護野生動物,不捕殺野生動物,不砍伐山林,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維護我們的水域,創(chuàng)建豐富的綠色環(huán)境,給動物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美好的家園。

  5、游戲活動:動物找家。

 。1)扮演游戲角色,布置游戲情境。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頭飾戴在頭上,扮演小動物,教師將動物居住地的標記分別放在活動室的四周。

 。2)介紹游戲玩法:幼兒扮演動物,聽音樂自主地在活動室內走動,教師扮演“大灰狼”,當音樂聲停止時,“大灰狼”出來,動物們快速地跑回家。

 。3)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角色,開展游戲2-3遍,還可以請幼兒扮演“大灰狼”角色開展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課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在一個容器里加水水位會升高,但是幼兒雖一直能在生活中看到類似現(xiàn)象但不知道其中的原理。經(jīng)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明白這一物理現(xiàn)象;顒訌膶嶋H出發(fā)加強趣味性,有效刺激每一位幼兒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探索、了解事物的欲望和讓孩子們真正地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這也是針對幼兒這方面知識比較貧乏所提出的。

  思維拓展,通過觀察將兩個質量相等、體積相等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位有什么變化,讓幼兒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并對現(xiàn)象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維,滲透生活的實際理念,增加幼兒理解科學、熱愛科學和對生活的熱愛。

  一起合作,激發(fā)潛能。本次活動通過幼兒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水位升得越高。

  2、通過幼兒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玻璃瓶一個(內裝半瓶水)、玻璃瓶(兩種不同規(guī)格)、玻璃彈珠、筆、記錄卡、水桶等

  活動過程:

  (一)課件引題

  1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并討論怎樣喝到水?

  2課件后半段(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那你們知道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3驗證并讓幼兒認識水位:真的用這樣的辦法能喝到水嗎?現(xiàn)場演示:讓幼兒往一個裝有水的杯中加入石頭,看水面有什么變化?

  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瓶子上有一條藍色的線,這個是水位線,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線說明烏鴉可以喝到水。

  4師小結:原來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

 。ǘ┨骄康膯栴}: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位有什么變化?

  首先引出實驗:出示兩瓶水(提示幼兒瓶內裝水的多少作比較師:那老師今天準備了兩瓶水,請你們看看這兩瓶水有什么不一樣?

  然后再讓幼兒探索。

  1幼兒討論:它們都想和水桶里的`水做朋友,都說:“我跳進水桶里,水位升的肯定比你高!”請小朋友來猜猜看到底誰會贏?

  2教師出示記錄表

 。ㄕf明實驗記錄的方法:

  師: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四個小朋友一組,合作完成這個實驗,三個小朋友做實驗,另一個小朋友負責觀察并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等一會兒你們自己商量誰做實驗、誰記錄。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怎么記錄呢?

  師:那我們就采用打“√”的方法,比如說……)

  3幼兒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統(tǒng)計記錄表(原來它們倆誰也沒贏誰也沒輸,因為它們水位升到了同種顏色的線上……”)

  (三)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變化?

  引出實驗:出示兩瓶水(提示幼兒玻璃瓶的體積大小作比較)然后再讓幼兒探索。

  1.幼兒討論:

  (1)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重,水面上升一樣高。

  2.試一試:幼兒取出體積不一樣、重量相等的瓶子,先后依次放入水桶中,觀察并記錄試驗結果。

  3.小結:統(tǒng)計記錄表(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

 。ㄋ模┗顒友由欤涸谖覀兊纳钪羞有很多的材料,課后請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嘗試一下,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體驗物體沉浮現(xiàn)象。

  2、初步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能夠根據(jù)沉浮現(xiàn)象將物體進行分類。

  3、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團結協(xié)助能力,滲透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盆、紙、木塊、金屬、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老師這里有一副美麗的圖畫。(出示圖畫)

  敘述,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著好多各種各樣漂亮的魚,這些魚在大海里游得多開心呀!可是有一天,這些小魚都傷心地哭起來了,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有一些游客來游玩,把好多廢舊垃圾丟到了水里。這些垃圾嚴重污染了水里的環(huán)境,使小魚生命受到了威脅。

  2、“你們想知道人們扔到水里的都是些什么嗎?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你們認識這些都是什么物品嗎?(展示桌子上的物品,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

  3、師:環(huán)境遭到破壞,小魚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小朋友你們想幫助這些小魚嗎?那我們今天就趕緊組織一批打撈隊,去幫助小魚把水里的垃圾打撈上來好嗎?

  4、可是,這些垃圾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到了水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打撈隊分成兩隊才行,一隊去打撈浮在水面的垃圾,一隊去打撈水底的垃圾。你們說好嗎?

  5、猜測活動。

  師:小朋友,那你們知道哪些物品會沉到水底,哪些物品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嗎?(教師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6、操作活動。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請小朋友對照自己的猜測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

  7、師:小朋友你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xiàn)在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聽?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讓幼兒了解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和物體大小沒有關系。

  8、師:對,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小朋友,你們真能干!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秘密。真棒!

  9、分類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幫小魚把垃圾打撈上來之后,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老師有個提議,我們把它們裝進垃圾箱里好不好?(出示兩個帶有上浮、下沉符號的紙箱。)

  你知道這是什么標志嗎?(指導幼兒認識沉浮標志,然后把下沉和上浮的物體分類放在兩個箱子里,讓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有所鞏固。)

  10、小朋友們學到了這么多知識,能當一名合格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了,現(xiàn)在讓我們動起手來幫小魚把水里的垃圾打撈上來吧!大家要記得一定要把打撈上來的垃圾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垃圾箱里。大家準備好了嗎?開始行動吧!

  四、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還有好多上浮和下沉的物品呢!請你們回到家里仔細找一找,看一看還有哪些東西會沉下水底,哪些東西會浮上水面,把你收集到的資料記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