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1 10:33:31 教案

科學教案必備(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必備(6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取樣、測量、整理數(shù)據(jù)、畫曲線圖等方面得到訓練,并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注高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能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解釋生活現(xiàn)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的探究。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探究活動:測量和獲取實驗數(shù)據(jù)

  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這是說的變異現(xiàn)象。

  學生舉例,踴躍發(fā)言。

  討論使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兩人合作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記錄。

  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畫出曲線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計算平均數(shù)。

  學生思考,分析原因。

  大小不同的花生應該是基因不同導致的。

  大花生(小花生)中有大有小,可能是環(huán)境引起的。

  看書上第44頁的圖片 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十個樣”,你從這句話中能悟出什么?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 第五節(jié) 生物的變異)

  你還知道哪些變異現(xiàn)象?

  我們前面學過的'各種相對性狀,其實也是通過變異產生的。下面我們對一種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地探究。

  組織學生進行測量,應盡量減少誤差。

  與學生一起分析處理實驗結果

  為什么都是花生卻有大有?

  大花生中有的個大有的個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樣。得出結論: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引導學生分析性狀是受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差異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環(huán)境不同引起。

  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huán)境有關。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單純由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變異。

  引導學生分析高產奶牛的選擇繁育、小麥的雜交育種、甜椒的太空育種的原理。

  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科技造福人類的實例。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十個樣”,你從這句話中能悟出什么?

  學生:這說的是變異現(xiàn)象。

  教師: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生物變異的知識。(板書 第五節(jié) 生物的變異)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變異現(xiàn)象?

  學生:比如金魚有許多種,菊花有許多顏色和形態(tài),狗有很多品種。

  教師:說得很好。不同種類的生物固然千差萬別,同種生物之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都源于生物的變異。

  教師:我們前面學過的各種相對性狀,其實也是通過變異產生的。下面我們對一種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地探究。(板書 一、探究一種變異現(xiàn)象)

  教師:按照課前分好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請你選擇適當?shù)墓ぞ撸瑏頊y量每個花生的長度。注意怎樣測才能使誤差降到最?同時作好記錄。

  學生:討論使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兩人合作完成測量工作,并做好記錄。

  教師:把你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畫出曲線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并計算出平均數(shù)。

  教師:通過測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看著差不多的花生卻有大有小。

  教師:是的,這下你就認識到了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板書 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教師:為什么都是花生卻有大有。看蠡ㄉ杏械膫大有的個小,是什么原因?小花生也一樣有長有短,為什么?

  學生:學生思考,分析原因。

  教師:生物的一些相對性狀表現(xiàn)出的是數(shù)量差異(如大小花生的果實大小)。由于任何性狀都是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基因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實的長度有長有短,這主要是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但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實大小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

  學生:哦,是的,我畫的曲線圖就顯示了這種情況。比較這類相對性狀的差異,應該比較它們的數(shù)量的平均值。你們計算的平均值有什么差異?

  學生:大花生的大,小花生的小。

  教師:正常情況下,大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應大于小花生果實的平均值。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遺傳物質的差異引起的。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討論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花生果實長度的變異,有的是環(huán)境引起的,有的是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

  教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這兩種變異有什么本質的區(qū)別?

  學生: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應該可以遺傳,僅由環(huán)境引起而遺傳物質未發(fā)生改變的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教師:是的。(板書 變異的原因和類型)

  教師:人們在了解了遺傳變異的原理后可以把它應用在培育新品種上,請同學們來看書上的例子。(板書 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學生:看圖片,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師:由于遺傳物質的變異,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奶?刂飘a奶量的基因組成可以不同,通過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含有控制高產奶量的遺傳物質),通過繁育,后代還會出現(xiàn)各種變異,再從中選擇、繁育,數(shù)代后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甚至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教師:大家再來看看小麥的雜交育種是怎么回事?

  學生:通過雜交,把好的基因組合在一起,即后代既高產又抗倒伏。

  教師:同學們判斷正確。那太空椒又是怎么產生的?

  學生:觀察圖片,思考。

  教師:太空椒是在太空條件下,引起基因發(fā)生改變而培育成的新品種。

  學生:就是基因突變吧?

  教師:對,基因突變可以引起生物的變異。還有染色體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變異。利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還有許多,同學們課后可以查閱資料,一起交流。

  教師: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錄像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的偉大和科技造福人類的實例。

  教學點評:

  該教學案例較好的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改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層層深入,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看到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tài)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tài)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索:如果改變生態(tài)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tài)瓶的非生物環(huán)境,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shù)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tài)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tài)瓶中的生物數(shù)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shù)。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一樣的生態(tài)瓶,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shù)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tài)瓶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shù)。

  3、把實驗前后生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并記錄,再得岀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shù)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shù)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xù)觀察生態(tài)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科學教案 篇3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身邊的植物

  教學目的:

 。ㄒ唬┛茖W探究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 征,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

 。ǘ┣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fā)學生參與科 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顏色、氣味、外形等內容。

  教學重點: 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會依據(jù)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放大鏡、植物卡片、各種奇異植物的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教學導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 有多少種植物嗎? l

  教學新課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植 物特征,認識植物。

  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

  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

  5、教師小結。 l 拓展延伸 繼續(xù)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課時 l

  教學導入

  1、介紹我國明代醫(y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l

  教學新課

  一、給身邊的植物分類

  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植 物做上相同的記號。

  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jié)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

  5、教師小結。

  二、有趣的植物

  1、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四種有趣的植物。

  2、學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資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師補充、小結。 拓展延伸 課后繼續(xù)搜集了解植物的有關資料。

  板書設計: 略

科學教案 篇4

  1.光的行進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常見的光傳播現(xiàn)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

  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

  3、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qū)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3、會制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是誰,

  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 是誰,

  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 是誰,

  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 ……是誰,

  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

  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科學教案 篇5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探索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形成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

  1.我在成長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成長證據(jù),能夠測量身高和體重。 2、能夠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繪制身高、體重曲線圖。 3、能夠根據(jù)圖表對生長發(fā)育情況做出解釋。 4、能夠交流和表達成長變化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自己從出生到現(xiàn)在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知道人體生長發(fā)育有兩個生長突增期; 3、能通過繪制曲線圖來整理有關資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證據(jù)在得出結論中的重要性;

  2、學生能積極參與,樂意與人交流合作,體驗成長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繪制曲線圖來整理有關資料, 能夠根據(jù)圖表對生長發(fā)育情況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量身高的紙、秤、卷尺、長尺、記錄表、學生體檢記錄表。 學生準備:直尺、課前搜集能記錄自己成長的資料,了解自己出生時的身高、體重及第一年的生長情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出示課件:猜猜我是誰。

  2.談話:同學們,這是我們班一些同學小時候的照片,請大家猜一猜他們分別是哪位同學?

  3.提問:看了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訴大家? 二、合作探究

 。ㄒ唬┙涣髯约撼砷L的證據(jù)

  1.談話:你從哪些方面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長的證據(jù)。

  3.談話:老師這里有一位同學不同階段所拍攝的四張照片(出示順序打亂的照片),你能將它們排排序嗎?

  4.學生進行排序。

  5.匯報:你是怎樣排的?為什么這樣排?

  6.小結:同學們剛才通過觀察相片,感覺自己的身高、體重變化了;比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長大。

 。ǘy量自己的身高、體重等

  1.講述:剛才有同學說,自己今年比去年長高了,長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測量后就知道自己的.變化了嗎?

  2.小結:對,同學們真聰明,要從數(shù)據(jù)上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一定要進行“測量——記錄——比較”。

  3.談話:你們想測量嗎?那測量前我們是不是該討論一下,制訂好方案呢?下面就請每一小組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制訂好方案。

  4.出示思考題:

 。1)如果測量身高、體重,應該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體重,你還喜歡測量什么項目,準備怎樣測量? 5.匯報:你們小組想測量什么?怎樣測量?

  6.小結:同學們想測量的項目可真多,那老師就給你們充足的時間去測量,測量要認真,測好后要記錄。身高、體重每個同學都要測的,測完后可測量其它項目,請組長負責。

  三、繪制身高、體重的曲線圖

  1.提出要求:你能將自己從入學到現(xiàn)在的身高、體重繪制成曲線圖嗎?

  2.學生繪制身高、體重曲線圖。

  3.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曲線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提問: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向家長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長情況,你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長速度一直長下去,會怎樣? 四、總結、拓展

  1、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長情況,通過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成長的痕跡除了課上研究的這些內容外,還有許多,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去尋找。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我在長大 身體發(fā)生變化 能力不斷提高。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感知水的特征,喜歡玩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二、重點難點:

  感知水的特征,體驗玩水的活動。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玩水經驗,喜歡玩水。

  2、物質準備:水桶、氣球、水球、漏斗、水槍、管子、瓶子、水等。

  三、活動過程:

  1、提出玩水活動,介紹玩水的材料。

  2、 引導寶寶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玩水。

 。1)嘗試用海綿吸水,用漏斗漏水,讓小船漂浮在水上等。

 。2)注意觀察寶寶的游戲表現(xiàn),如發(fā)現(xiàn)有獨特的玩法,可引導其他寶寶觀察。

 。3)提醒寶寶將工具拿的低一些,以免將水濺到同伴身上。

  3、鼓勵寶寶用玩過的水給植物澆水。

  -引導寶寶用能夠吸水或盛水的用具給植物澆水,如海綿,小船等。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10-0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