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2 10:46:42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秀【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秀【10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常常忽視或放棄一些常見的物質資源,而花錢去給孩子添置各類益智玩具、運動器械。其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東西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報紙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利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報紙,設計開展有關的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說說、玩玩、剪剪、畫畫、貼貼的過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設計意圖:

  報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幼兒所熟識。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物品或廢舊材料進行游戲、學習為指導思想,設計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報紙,讓幼兒知道過期的報紙可以被我們利用,可以作為我們游戲的玩伴。

  活動通過多次嘗試,讓幼兒帶著疑惑和問題,在不斷的操作中,探索出“邊連邊剪的剪紙方法”,并在相互的觀察、比較中發(fā)現剪更長紙條的關鍵因素;顒油ㄟ^親歷探究的過程,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發(fā)現報紙紙條的多種剪法。

  2、在玩玩剪剪中,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讓幼兒探索報紙紙條各種剪法。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如何將紙條剪的更長。

  活動準備:報紙、剪刀

  一、我們的報紙

  1、出示報紙,談話提問:這是報紙,誰喜歡看報紙?

  2、為什么很多人喜歡看報紙,報紙里有些什么?

  3、教師小結:人們通過報紙及時了解新聞和信息。

  二、過期的報紙

  教師出示一張過期的`報紙,提問:1、過期的報紙還有用嗎?有什么用?

  2、過期的報紙可以玩嗎?怎么玩?

  3、教師小結:過期的報紙能和我們玩。

  三、好玩的報紙

 。ㄒ唬﹪L試玩“望遠鏡”

  1、出示單筒望遠鏡,請幼兒嘗試把單筒望遠鏡變得更長。

  2、請幼兒嘗試制作讓單筒望遠鏡變的長。

 。ǘ﹪L試如何剪更長紙條

  第一次嘗試:

  1、提出要求:“請你從報紙上剪下一根紙條,越長越好,我們比一比,看誰的最長”。

  2、幼兒嘗試

  3、比較結果

 。1)請幼兒講述,剪下的紙條是報紙的哪個部分。

 。2)結論:報紙有長邊和短邊,剪長邊的紙條比剪短邊紙條長。

  第二次嘗試: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想辦法,還能把紙條剪的更長嗎?”

  2、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討論結果:“如果把紙條長邊和短邊一根一

  根一根連著剪,你的紙條會更長嗎?”

  4、幼兒嘗試。

  5、比較結果:

 。1)和第一次剪的紙條比較,幼兒發(fā)現用一根一根一根連著剪的方法剪出的紙條長。

 。2)提出問題“用同樣的方法剪,為什么有的紙條更長些?”請幼兒觀察、討論,尋找其中的秘密。

  6、教師總結:在一張報紙上,用邊連邊剪的方法,剪的越細越多,剪下來的紙條會更長。同時還有很多好方法等待我們去發(fā)現。

  四、整理廢報紙:紙團游戲

  教師小結:過期的報紙讓我們玩的真開心。這么多的紙條,仍下多可惜啊,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做什么?小朋友把剩下廢舊報紙捏好紙團,紙團有什么用?(投、拋……)

  那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嘍!

  通過談話,引起幼兒對報紙的一些記憶,加深幼兒對報紙的了解。

  通過談論,引起幼兒玩報紙的興趣。

  簡單的卷報紙能玩出“望遠鏡”,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第一次嘗試,使幼兒知道,報紙有長邊和短邊之分,剪長邊的紙條比剪短邊的紙條長。

  通過第二次嘗試,在充分的操作比較中明確剪更長紙條的方法。

  在教師的啟發(fā),幼兒的討論中,明白在一方報紙上,用邊連邊剪的方法,剪的越細越多,剪下來的紙條會更長。

  給幼兒留下探索的空間,鼓勵幼兒不斷的積極探索。

  將活動后的整理一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幼兒感興趣,并能更好的養(yǎng)成好習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游戲快樂。

  活動難點:了解光和影子的關系。

  活動準備: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

  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 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著幾個任務去看,

  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況下找到的)

  第二個:我們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為什么?(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

  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了解光與影子的關系(出示圖片)

 。ㄒ龑в變憾迷谟泄獾那闆r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

  (發(fā)現光和影子的關系)好,下面張老師就帶著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

  第一個游戲:手影游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范,幼兒猜并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并模仿)

  第二個游戲:給影子涂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中發(fā)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紙屑、鉛筆、水彩筆、記錄卡、兩種顏色的盤子等。

  活動方法:實驗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碎紙片,請小朋友們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里的.紙屑放到黃色的盤子里。

  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到的辦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試一試:

  請幼兒嘗試用一支水彩筆把小紙片從一個盤子里取到另一個盤子。

  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看,這是什么呀?(水彩筆)水彩筆也能把小紙片取出來,你們信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玩一玩,注意玩的時候不要把小紙片掉在地上,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孩子。(教師巡回指導)你們把小紙片取出來了嗎?誰來說說看?

  三、幼兒實驗,嘗試用水彩筆取出小紙片。

  我的辦法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小朋友仔細看,彩筆彩筆頭上擦,紙片紙片起來吧。你們看小紙片怎么樣了?(吸起來了)誰來說說看我是怎么做的?(在頭發(fā)上擦擦)那你們想試一試嗎?(幼兒實驗)你們剛剛實驗成功了嗎?誰來試試看?

  小結: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呢?原來水彩筆與頭發(fā)摩擦以后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叫什么呀?(摩擦起電)

  四、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

  1、猜一猜。

  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鉛筆、筷子等)這兒還有一張記錄表,先請小朋友猜一猜,它們跟頭發(fā)摩擦以后,能不能產生靜電,將小紙片吸起來,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們把它記錄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試一試。

  剛才小朋友都猜想了,現在我們來試一試,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請小朋友拿每樣材料跟你的頭發(fā)摩擦,看看那種物體能將紙屑吸起來,把你的驗證結果告訴老師記錄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兒操作,老師進行記錄。

  3、提問:為什么梳子、直尺、水彩筆能與頭發(fā)摩擦起電呢?它們有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呢,想一想?(因為它們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fā)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

  認知目標:

  了解潛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樂于探究其中的奧秘。

  技能目標:

  1、通過潛水艇的制作過程,鍛煉幼兒的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2、通過活動鍛煉幼兒動腦思考的能力

  3、通過反復的實驗了解潛水艇上沉與下浮的過程以及簡單的`原理。

  采用的科學方法:

  提問法、探索發(fā)現法、動手實踐法、比較法。

  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塑料瓶、醫(yī)用注射器、膠皮管、重量鐵桿

  (二)教師材料:潛水艇圖片

 。ㄈ⿲嶒灢襟E

  1、將瓶蓋擰下

  2、用膠皮管連接瓶蓋

  3、用膠皮管連接注射器

  4、將重量鐵桿放入瓶中

  5、將瓶蓋擰緊

  6、備水

  7、將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內注滿水,兩孔沖下

  8、推動活塞,觀察現象

  活動過程:

 。ㄒ唬┨釂枌

  教師出示潛水艇圖片。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潛水艇)

  2、誰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呢?(能浮在海上,還可以潛入海底)

  3、讓幼兒想像一下魚在水中沉浮時的樣子,他們是利用什么來完成浮與沉的?(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魚鰾并讓幼兒了解魚鰾的用處:魚是因為有了魚鰾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魚鰾控制著小魚的沉與浮,當魚鰾里充滿空氣時,魚就能上;小魚想下沉時就將魚鰾里的空氣排出來。看,小魚就像小潛水艇一樣,在水中自由上下,簡直就是“活的潛水艇”。

 。ǘ┗顒舆M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請幼兒探索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質、形狀、顏色等,并請幼兒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見到)

 。2)接著請幼兒探索材料的關系和作用:潛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醫(yī)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實驗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膠管是安裝在哪里的?鐵桿有什么作用?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1)將重量鐵桿放入潛水艇模型中

 。2)將罐子沉入水中將潛水艇模型中的氣體排出

  (3)塑膠管一頭接上注射器,另一頭插入瓶蓋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處于拉開的狀態(tài),為了把空氣打進去。

  3、總結:在實驗中,潛水艇中注滿水時,潛入水下,當拉動注射器時,水被排出,重量減小,所以潛水艇上浮。

 。ㄈ┗诱n堂

  小朋友們,下面有兩個水盆,第一個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個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將物品序號寫在水盆里。

  。篈小盤 C 紙花D鉛筆 G乒乓球 沉:B鐵釘 E橡皮泥F曲別針

 。ㄋ模┙處熍c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在實驗中,潛水艇中注滿水時,潛入水下,當拉動注射器時,水被排出,重量減小,所以潛水艇上浮。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誰的潛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ㄎ澹┛偨Y延伸

  回家后,自己尋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個潛水艇。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經驗的先決條件。教師巧妙的設計、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就能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主動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認識溫度計,學會使用溫度計,學會記錄溫度,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常見溫度計人手一支,每組熱水、冰水各一杯。

  2.記錄表、水彩筆。

  3.統計匯總表一張。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謎語:直直一條小紅河,河水從來無波浪,天熱水位就上漲,天冷必定往下落。(溫度計)

  2.提問討論,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用途。

  “小朋友見過溫度計嗎?在哪里見過?溫度計是做什么用的?”

  教師小結:溫度計分很多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有測量體溫的溫度計,測量室溫的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溫度計。

  3.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溫度計上的標示、線條和數字,認讀記錄溫度。

  幼兒觀察溫度計上面紅線的.位置,記錄下來。

  4.分組操作,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請幼兒將溫度計依次放入盛有熱水、冷水的杯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并能大膽表述。

  5.游戲“我是溫度計”。

  通過游戲,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示溫度計遇熱上升,遇冷下降,進一步感知溫度計與冷熱的關系。

  6.幼兒自由探索測量溫度的變化,小組合作記錄。

  請幼兒自由選擇地點(活動室、寢室、盥洗室、走廊等)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并能與同組的同伴合作記錄溫度,知道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溫度。

  7.溫度統計匯總,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溫度是會變化的,陽光、風、活動室的大小等都會影響溫度的變化,所以相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溫度。

  8.活動延伸

  (1) 請幼兒連續(xù)一個月觀察教室內溫度計變化,記錄每天的氣溫,感知氣溫在一個月內的變化幅度。

  (2) 根據氣溫變化,請幼兒調查統計冬天取暖的方式和用具。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海底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2、初步認識海洋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對神秘海底世界的探究欲望。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環(huán)境與材料】

  1、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介紹"海底寶藏"的圖片。

  2、《科學》下P.24~25。

  【教學過程】

  一、海底的風景

  1、請幼兒根據收集的海底寶藏信息,講一講:你眼中的海底世界是怎樣的?

  2、幼兒討論:海底有什么?可以根據自己帶來的圖書上的內容進行介紹。

  3、教師和幼兒一起分類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帶領幼兒驚醒概括"海洋資源"。

  二、海底的寶藏

  1、教師帶幼兒初步認識海底的一些資料。

  2、幼兒交流感受。

  3、看畫冊《海底探寶》,豐富幼兒對海底世界的.認識。

  三、海洋的聲音

  1、"你覺得現在海洋的環(huán)境好嗎?"請幼兒說出一些了解到的海洋污染的情況。

  2、"為什么會這樣呢?"組織幼兒展開討論。

  3、"怎樣保護海洋?"教師鼓勵幼兒說出多種保護海洋的辦法,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操作、記錄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的關系。

  2.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操作結果。

  3.通過瓶中吹氣球,體驗科學探究的有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人手一份材料:氣球兩個;一樣大小的礦泉水瓶2個(其中1號瓶子上沒有洞,2號瓶子上有洞);裝有紙屑的碗;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我們來玩吹氣球游戲吧,比比誰的氣球吹得最大。并且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結:原來要用嘴巴緊緊貼住氣球用力吹,才能將氣球吹得大大的。

  二、觀察比較,大膽猜想。

  1.觀察比較瓶子的不同

  師:剛才我們都把氣球吹得大大的,你們覺得把氣球裝在瓶子里,還能吹起來嗎?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兩個瓶子,請你們去玩一玩,看看兩個瓶子寶寶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猜想,教師進行記錄。

  師:兩個瓶子寶寶一個有洞,一個沒有洞,那你們來猜一猜哪一個更能把調皮的小氣球吹大呢?

  三、操作記錄,比較結果。

 。ㄒ唬┏鍪居涗洷恚岢霾僮魅蝿。

  1.提出任務。

  師:有的.小朋友覺得1號瓶子寶寶可以把氣球吹大,有的覺得2號,那現在調皮的小氣球想請你們幫忙,讓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請你們試一試哪個瓶子更容易把氣球吹得大大的。

  2.介紹記錄表。

  3.提出要求:

  a:吹完以后把你的發(fā)現記錄在記錄表上。

  b:操作完把氣球和瓶子放回托盤,并且將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ǘ┯變翰僮鞑⒈A舨僮鹘Y果。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將吹好的氣球擰緊在用夾子夾緊。

 。ㄈ┙柚變旱牟僮鹘Y果進行交流。

  師:誰愿意來跟大家說一說你覺得哪個瓶子更容易把氣球吹大,并且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記錄的。

  小結:我們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號瓶子容易把氣球吹大,1號瓶子比較不容易把氣球吹大。

  四、游戲遷移:會跳舞的紙屑。

  1.師:為什么瓶子上有洞氣球就容易吹起來,瓶子上沒有洞氣球就不容易吹起來呢?老師不僅給你們準備了氣球,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紙屑,請你們拿著瓶子對著紙屑吹氣,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幼兒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師:哪個小朋友來和大家講講發(fā)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個別幼兒驗證操作,幼兒交流原因。

  師:有小朋友說紙屑飛起來了,像在跳舞。我們請他來吹給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說的一樣。究竟是為什么會這樣呢?

  五、教師提煉,總結經驗。

  師:原來在我們的瓶子中有許多空氣,當我們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氣球時候,瓶子中的空氣被擠壓從洞里跑了出來,氣球就越來越大,要是瓶子沒有洞,空氣就沒有地方跑,氣球就吹不起來了。

  活動延伸:

  今天的實驗讓我們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氣,那在我們周圍還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氣呢?你們可以再去找一找,記得把結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風,是一年四季孩子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一種自然現象。孩子們的很多游戲:玩風車、放風箏等都離不開風,所以孩子對風有著很多的感性經驗。但他們對風的形成、風力的認識并不很準確,充滿新奇感。因此,雖然這是傳統的教育內容,但我認為孩子們仍有必要探究和認識它。本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以常見的的自然現象“風“為載體,通過提供豐富多樣,適宜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主動地探究,從而直觀、形象、生動的獲得有關風的經驗。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2、 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難點: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感受過風,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于“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扇子、KT板、空塑料瓶若干、滾筒青蛙(鐵飲料罐外包上手工紙,手工紙上畫有青蛙)。

  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玩具電扇、扇子、圖書、報紙、盒子、盤子、各類彈性瓶子。風車、打氣筒、針筒、塑料墊板等),風與人們關系的PPT。記錄卡等

  活動過程:

  回憶說說風在哪里

  意圖:通過回憶,自然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前幾天,老師請你們回家去尋找風娃娃,說說你在哪里找到風娃娃?

  2、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風吹來了時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探索感受風的產生

  意圖:幼兒通過各種材料和用具嘗試制造風。

  1、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提問: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試一試怎樣變出風娃娃?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和探索的結果。

  3、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變出風的?(師:邊總結變風的方法邊出示記錄卡)

  大班科學活動:風娃娃4、為什么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會產生風?

  5、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當我們扇一扇、捏一捏、吹一吹,翻一翻、一按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動了,空氣流動就產生了風。

  意圖:通過幼兒對風的觀察和實驗,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感知風會產生動力

  探究活動一

  1、出示(瓶子、嘴巴的圖片、KT板)

  探究的問題: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手,就用瓶子、嘴巴、KT板讓“小青蛙”跑起來?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在讓“小青蛙”跑起來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什么?

  4、小結:用瓶子捏一捏,“小青蛙”沒有動;用嘴吹一吹,“小青蛙”跑得慢;用KT板扇一扇,“小青蛙”跑得快。

  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

  2、幼兒操作探索。

  3、分享交流:你覺得是什么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

  4、小結:原來是風的力量使“小青蛙”跑得這么快。風大“小青蛙”就跑得快,風小“小青蛙”就跑得慢。

  5、游戲:趕小青蛙(鞏固經驗)

  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意圖: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1、師:今天我們動腦筋變出了風,你喜歡風嗎?為什么?

  2、幼兒觀看PPT,了解風與人們的關系。

  3、小結:原來,合適的風可以幫助我們,而風太大了,反而會帶來麻煩哦!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能按要求連接管子,發(fā)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2.嘗試繪制和使用管子組合連接線路圖,了解線路圖的作用。

  3.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接管子的模型(線路)結構框架、長短不一的各種管子、接頭、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驗操作:按要求連接管子。

 。1)觀察操作材料,了解連接要求:將分離的兩個管子連接在一起,并能通過兩個“花園”。

 。2)幼兒兩人一組連接管子。

 。3)幼兒交流介紹,發(fā)現管子的多種連接方法。

  3.依據管子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1)集體討論線路圖的'繪制方法。

 。2)幼兒根據本組管子的組合連接順序繪制線路圖。

 。3)集中展示線路圖,并驗證是否正確。

  4.實驗操作:看線路圖接管子。

 。1)幼兒交換線路圖,并看圖連接管子。

 。2)討論并小結:線路圖的作用。

  5.延伸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里的。

  2.知道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難重點:

  了解電是怎樣傳輸到家里的。

  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大電池若干節(jié)、電線3若干根(大約1尺5)、小燈泡若干個、各種型號的電池、手電筒一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提問,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需要用電呢?”(電視機、錄音機、燈棍、消毒柜、空調等)。

  2.“這么多東西都需要用電,你知道電是從哪里來的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國家在很多地方建有發(fā)電站,有用火力發(fā)電的火力發(fā)電站,用水力發(fā)電的水力發(fā)電站。還有用風力發(fā)電的風力發(fā)電站。這些發(fā)電站發(fā)好電后,電工叔叔通過長長的電線把電傳到工廠、醫(yī)院、商店、幼兒園和小朋友的家里等所有地方,照亮城市,照亮千家萬戶。

  師:“電工叔叔的本領大嗎?”(大)“你們長大了想不想也當一名電工?”(想)

  二、基本部分:

  小實驗:燈泡亮了

  1.教師出示手電筒:

  提問:(1)這是什么?(手電筒)

 。2)它有什么用?(照亮路)

 。3)在沒有電的地方我們可以用手電照亮路,你們知道手電是靠什么發(fā)光的嗎?(電池)

  2.教師出示電池:

  提問:

 。1)這是什么?為什么叫它電池?(因為它里面儲存著電)

 。2)它里面儲存的電量比較少,可供一些小電器使用,(如:手電筒、電動玩具)

 。3)還有什么東西用電池?(電動剃須刀錄音機手機遙控板電子表等不同型號的電池可給不同的電器供電。)

 。4)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電線、小燈泡,小朋友想想并動手操作,看怎樣可以用電線把電池里的電傳輸給小燈泡,使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通過這個小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小朋友都明白了電池有“+”、“—”標記,“+”叫正極,“—”叫負極,電流從正極通過小燈泡和電線流入負極,負極通過電池再流入正極,電流不斷循環(huán)流動,小燈泡就會亮起來。

  4.幼兒兩兩合作探索操作:用兩節(jié)電池怎樣可以使小燈泡亮起來?小燈泡又有什么變化?

  小結:電量越大,小燈泡越亮。有的小朋友說:“我想讓小燈泡更亮,,就用5節(jié)6節(jié)電池連接,這樣可以嗎?這樣是不可以的,每個用電器,它的用電量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他的用電范圍,就會損壞電器。

  5.教師提問:“小朋友學會了電工叔叔的本領,能使小燈泡亮起來,你們真棒!那你們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安全用電嗎?”

  三、結束部分:

  討論:日常生活中怎樣安全用電?

  1.不用濕手、濕抹布觸摸燈頭、開關、插座和電器。

  2.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插銷。

  3.不要在高壓線附近玩耍,不要爬電桿。

  4.不要在電線附近放風箏。

  延伸活動:

  提供手電筒、電動玩具,供幼兒操作,探索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

  反思

  在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電》中,目的在于讓幼兒了解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節(jié)約用電,并知道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初步培養(yǎng)幼兒安全用電的意識。

  活動過程中,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提問,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出生活中的'電視機、空調、微波爐、洗衣機等等都需要用到電,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電,并了解了電是從發(fā)電廠傳輸過來的。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因此,在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小實驗“小燈泡亮了”,充分調動起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在親身感受、體驗和發(fā)現中提高能力,達到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電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了電流是不斷循環(huán)流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討論,得出了幾條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并適時的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興致很高,探索欲望很強,每一位幼兒都能積極動手去探索,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效果很好。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蝸?茖W教案09-30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