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共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針對吹泡泡能夠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2、能夠從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3、知道科學是什么。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4、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想知道,愛提問。
二、教學準備
1、洗滌劑、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制吹泡泡的溶液。
2、各種粗細不同的吸管。
3、鐵絲或鋁絲。
三、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討論“什么是科學?”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吹泡泡游戲里也有科學嗎?
2、教師演示:吹泡泡。
談話:關(guān)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將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合并同類項。)? 大家提出的問題哪一個適合我們這一節(jié)課研究呢?
怎樣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
學生嘗試配制吹泡泡溶液,選擇吸管吹泡泡。
3、比一比,誰的泡泡大,為什么?
4、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樣。
5、思考:說一說吹泡泡都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總結(jié):吹泡泡經(jīng)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學?茖W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討論:我們身邊哪里還有科學?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天空是大自然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孩子們置身其下是那么的自由、歡暢,多變的云朵猶如變換的玩具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挑逗著他們的好奇心。每天游戲、午飯散步等我班幼兒都會談論這一話題,所以我設計了《千變?nèi)f化的云》這一內(nèi)容,讓幼兒進一步感受云彩的變化和奇妙,引發(fā)幼兒無限的想象。并增進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與人類的依存關(guān)系,懂得要愛護環(huán)境。
活動目標
1、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談論對云的認識。
2、通過觀察、談話、操作,使幼兒感受云的多種變化。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云彩的'奇妙變化。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感受云彩變化的原因,即:云兒變化需要風兒的幫助。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棉花、吹塑紙、課件、白色顏料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導言:小朋友我們一起抬頭看看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答:云,今天啊,老師就帶你們?nèi)ヒ粋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你們一定要多想、多說,你們會變得更聰明、更厲害。
二、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你們看過什么顏色的云?幼兒說:
今天老師也收集一些好看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ǔ鍪菊n件)
出示白色的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xiàn)的是白色的云
出示多種顏色的云:火燒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xiàn)火燒云
出示烏云:
問:什么時候天空中出現(xiàn)烏云
小結(jié):云的顏色變化與天氣的變化有關(guān)。
2、云的形狀是各種各樣,小朋友看云都像什么。坑變赫f:有的像、、、、、有的像、、、、、、、
出示課件:云的各種形狀的圖片,讓幼兒說都像什么?
3、云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形狀變化呢?因為風的吹動,風一吹動,云的形狀就會變化。
做實驗:小朋友做能干的風,證實風吹動,云的形狀會發(fā)生變化。
4、展示作品:幼兒用棉花制作不同的云彩,并粘貼在不同的背景上。(晴天、陰天、天陽落山等天空背景)
5、游戲:“會變的云彩”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室外玩游戲。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 知道身體會彎是關(guān)節(jié)的作用。
2. 會用關(guān)節(jié)彎曲肢體,進行造型,體驗身體造型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一個關(guān)節(jié)娃娃。
2. 三張大蛇圖片。
三.活動過程:
1. 出示大蛇圖片,導入主題。
——出示圖片1.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個小客人,它就是大蛇彎彎。
——出示圖片2,3。 師:大蛇彎彎很喜歡跳彎彎舞,它先是彎成這樣(出示圖片2),后來又彎成這樣(出示圖片3),它玩的可開心了。
2. 初步體驗彎曲的樂趣。
——和老師一起彎曲。師:大蛇彎彎會彎曲,那我們小朋友會不會彎曲?大家和老師一起彎曲好嗎?
3. 知道身體彎曲時關(guān)節(jié)的`作用。
——提問,出示關(guān)節(jié)娃娃引發(fā)幼兒興趣。師:剛才,我們是用身體的哪里彎的?
——出示關(guān)節(jié)娃娃,引導幼兒觀察。師:老師這里還有個小客人,他叫關(guān)節(jié)娃娃。他和我說,想和我們一起玩,你們愿不愿意?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關(guān)節(jié)娃娃為什么會彎曲嗎?(引導幼兒說出關(guān)節(jié))
4. 幼兒一起體驗彎的樂趣。
——請幼兒上來彎曲,請下面幼兒想象像什么,彎曲了哪里。
——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跳彎彎舞。
5. 活動結(jié)束
——以彎彎舞結(jié)束。
6.活動延伸:回去可以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彎彎舞。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氣體。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zhì)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空氣的成分。
2、教學難點是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準備:
三只相同的蠟燭、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紅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膠帶等。
《3、空氣中有什么》學案:
一、我看書:看實驗圖示,讀實驗說明。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上網(wǎng)查找資料:空氣有哪些物質(zhì)組成的?
2、上網(wǎng)查找資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zhì)?
3、帶一杯冰或一礦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鮮袋扎緊。
4、請家長幫忙,找一礦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組帶一個打火機,上課用。注意安全,不能隨意點火玩。
四、我總結(jié):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jīng)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識空氣的成分。
教學分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
3、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zhì)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演示實驗1: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
。1)展示三只點燃的蠟燭,按圖所示。
。2)猜一猜:這三只蠟燭中,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3)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中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4)學生討論:實驗中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
2、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你能解釋這些現(xiàn)象?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些問題。
二、研究空氣的成分
1、實驗2: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
。1)師:為了弄清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的原因,我們做個實驗。
。2)學生實驗:學生分組按要求做實驗,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見書9頁)(瓶內(nèi)水上升)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瓶內(nèi)水上升,因為瓶子內(nèi)的空間原先被空氣占據(jù)著,蠟燭燃燒時燃燒了一部分空氣,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間,這時由于大氣壓力的作用,水就占據(jù)了這部分空間。)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
。5)師:這種水上升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燃燒時燃燒了瓶內(nèi)的一部分空氣,這部分空氣支持燃燒。)
。6)小結(jié):也就是說,空氣中有一部分氣體是支持燃燒的。
2、實驗3:剩下的空氣不能支持燃燒.
。1)想一想:飲料瓶中剩下的空氣還能不能支持燃燒呢?
(2)學生實驗:我們繼續(xù)分組實驗,按要求做實驗(見書10頁),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火柴熄滅了,不再燃燒了。)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
。5)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火柴不能繼續(xù)燃燒,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剩下的空氣不能支持燃燒)
(6)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
。7)小結(jié):剩下的這部分空氣不能支持燃燒,也就是說,空氣中有一部分氣體是不支持燃燒的。
3、分組討論探討:根據(jù)以上的研究,我們現(xiàn)在可以初步確定:空氣中至少含有幾種氣體?他們各有什么性質(zhì)?(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支持燃燒,一種不支持燃燒。)
4、匯報交流探討結(jié)果。
5、小結(jié):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初步確定:空氣中至少有兩種氣體,一種氣體是支持燃燒的,另一種氣體是不支持燃燒的。
6、那空氣中除了有這兩種氣體之外,還有沒有其它氣體呢?猜一猜,你是怎么知道的`?
7、閱讀資料:空氣的組成。(見書10頁)
8、匯報:通過閱讀,我們知道:
(1)空氣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由哪些氣體組成呢?
板書:
氧氣21%支持燃燒
氮氣78%
二氧化碳水蒸氣……1%不支持燃燒
。2)你知道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么氣體?
。3)不支持燃燒的氣體可能是哪些氣體?
9、實驗4:證明空氣中有少量的水蒸氣。
。1)想一想:空氣中有少量的水蒸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水蒸氣存在呢?
。1)學生觀察實驗:觀察學生各自帶來的冰凍礦泉水瓶,放置空氣中,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
。2)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瓶壁外有小水珠出現(xiàn))
。3)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
(4)討論:瓶子外壁出現(xiàn)小水珠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匯報交流討論結(jié)果。(由于空氣遇冷,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jié)成小水珠,附著在瓶外壁,說明了空氣中存在水蒸氣。)
。6)小結(jié):空氣遇冷,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jié)成小水珠,附著在瓶外壁。這個實驗很好地證明了空氣中存在水蒸氣。
。7)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空氣中有水蒸氣?(把餅干放在空氣中,時間久了餅干會變軟)
三、總結(jié):
1、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三只蠟燭,為什么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的原因了吧?
2通過探究性學習,我們對空氣的成分有了具體的認識,說說空氣由哪些成分組成?
3、關(guān)于空氣的成分,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可提出來。
四、作業(yè)設計
請同學們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二氧化碳、氮氣的性質(zhì)。
板書:3、空氣中有什么
氧氣21%支持燃燒
氮氣78%
二氧化碳水蒸氣……1%不支持燃燒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識二氧化碳
教學目標:
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滅火,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掌握制造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空氣是由那些氣體組成的?
2、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你知道氮氣有什么性質(zhì)?
3、你了解二氧化碳嗎?今天,我們來研究它。
二、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1、了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看書,認識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師演示實驗1:制取二氧化碳。
。3)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如我們呼出的氣就有含量很高的二氧化碳。
2、實驗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這是清石灰水,如果倒入二氧化碳,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猜一猜。
。2)學生分組實驗:向澄清石灰水吹二氧化碳,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得怎樣?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得怎樣?
(5)小結(jié):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
3、實驗3: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滅火。
。1)學生猜測:向杯中吹入二氧化碳,階梯狀放置的燃燒著的蠟燭會不會熄滅?是否同時熄滅?
。2)分組實驗,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下面的蠟燭先滅?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jié):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下面的蠟燭先滅?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zhì)?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jié)果。
(3)小結(jié):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三、總結(jié):
1、通過探究,我們認識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zhì)?(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支持燃燒,能滅火)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證明空氣中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
3、通過探究學習這兩節(jié)課,我們知道空氣有哪些成分?你需要空氣中的哪些物質(zhì)?不需要哪些物質(zhì)?為什么?
四、作業(yè)設計:
1、上網(wǎng)查資料,進一步認識空氣中各種氣體的性質(zhì)和作用。
2、預習《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板書: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能滅火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并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么和如何著手做。
2.能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搜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jié)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基礎知識。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fā)現(xiàn),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搜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保シ乓曨l或閱讀一段有關(guān)宇宙單元的。
。玻治觯
。ǎ保┻@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nèi)容?
。ǎ玻┠男┦俏覀円呀(jīng)學習了解過的內(nèi)容?哪些是新知識?
。ǎ常┩ㄟ^《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么?
。ǎ矗┻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3.整理和分類: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guān)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jié)辦報步驟:
。1)根據(jù)主題每個同學分頭搜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jù)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nèi)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并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相關(guān)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1.交流個人搜集的圖文資料,并進行整理和篩選。
。玻畬W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保懻摚
各小組已經(jīng)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玻中〗M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常中〗M展示科普小報。
。矗w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jié)與交流。
1.集體交流:
。ǎ保┩ㄟ^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ǎ玻┬蕾p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3)通過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3.教師小結(jié):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希望大家回家后繼續(xù)學習宇宙知識,了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盀槭裁磁菖菟艽党雠菖?”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欲,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yǎng)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欲望。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及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探索興趣。
2、初步感知洗滌用品的特性。
3、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育幼兒注意個人衛(wèi)生。
二、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音樂磁帶。
2、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洗衣粉、洗潔精、洗手液、肥皂等;攪拌棍、水桶、小杯、臉盆、圍裙、擦手布;吹泡泡用具。
3、活動室環(huán)境設置(張貼五顏六色的泡泡畫,讓幼兒感到走進五彩繽紛的世界中。)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活動:抓泡泡
播放音樂,教師吹泡咆,讓幼兒抓泡泡,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觀察、討論活動:
、偬釂枺骸芭菖莺猛鎲帷?(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話題)
、谧層變河懻撛鯓涌梢宰雠菖菟。
、厶釂枺骸芭菖菟锩嬗惺裁茨亍?(幼兒觀察泡泡水,通過看看、聞聞、摸摸、說說自己的感覺。)
、茉鯓又谱髋菖菟?(通過討論,打電話請教化工廠的叔叔阿姨)
教師小結(jié):洗滌用品和水混合在一起能做成泡泡水。
3、操作活動:制作泡泡水
、僬堄變哼x擇一種洗滌用品,加上水制作泡泡水。
、谔崾居變涸趯嶒炛凶屑氂^察水中有什么變化。
、劢逃變翰灰雅菖菟丛诘厣虾鸵路稀
、芙處熝不刂笇,讓幼兒知道洗滌液溶化在水里,會冒出泡泡。
并豐富詞匯:大泡泡、小泡泡、圓泡泡。
4、玩《吹泡泡》游戲。
、俳M織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游戲。
5、結(jié)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僮層變悍謩e在戶外有陽光及無陽光的地方吹泡泡、玩泡泡、追泡泡游戲。
、谔嵝延變翰灰雅菖菟吹阶炖。
活動延伸:
1、用洗衣粉等洗滌用品開展勞動活動。
2、開展繪畫——有趣的泡泡活動。
附:兒歌: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成一個大泡泡,
泡泡吹散了,
泡泡飛上天了,
泡泡吹破了,嘭!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洗滌用品的名稱及用途
2、能講述洗滌用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3、嘗試用相應的洗滌用品搓泡泡,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活動準備:
教具:教學大書
學具:幼兒用書、泡泡器、裝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塊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發(fā)幼兒的互動興趣。
師: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述泡泡哪里來
師:除了吹泡泡,平時,你們還在哪里看到過泡泡,摸到過泡泡?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啟發(fā)幼兒介紹生活經(jīng)驗,指認圖片真能干相應洗滌用品的`名稱,并嘗試說出其用途。
師:圖上有沒有會變泡泡的東西?你們認識嗎?有什么用?
1、幼兒自由表述自己對洗滌用品作用的認識。
2、引導幼兒說一說洗手液、洗衣液等變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師出示洗手液,引導幼兒去盥洗室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科學教案 篇8
都站起來吧!
設計意圖:
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將書平放在桌上認真的看圖說話,而有個孩子卻將書打開撐在桌上,雙手沒有扶書跟著小朋友一起看圖說話,一副悠哉游哉的樣子…….本次活動就是抓住幼兒的這一“小聰明”,以“平時不能在桌面立起來的物體,使之能夠在桌面上立起來”,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立在桌面上,為什么有的物體不能立在桌面上。從而發(fā)展幼兒探索的能力,增強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活動目標:
1、 通過參與分類活動,了解物體立起來與接觸面的關(guān)系。
2、 大膽探索使物體立起來的多種方法,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
3、 交流探索結(jié)果,萌發(fā)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教師知識經(jīng)驗:知道各種物體的材質(zhì),了解物體立起來的原因。
幼兒知識經(jīng)驗:了解各種物體的名稱及材質(zhì)。
2、 物質(zhì)材料準備: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體:瓶盒鉛筆水彩筆積木書紙吸管(粗、細)羽毛、
。2) 記錄表每人一份。
。3) 錄音機,磁帶。
3、 環(huán)境的準備
(1) 活動區(qū)投放各種輔助材料,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米、沙子、膠帶、皮筋、剪刀、等。
。2) 活動前一周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收集各種物體(盒子、瓶子、羽毛等物體)
活動過程:
1、 將物品分類。
。1) 觀察:哪些物體可以站立?哪些物體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動:將簍子內(nèi)物體分類,并做好記錄。
2、 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物體能站立,有的物體卻不能站立。
3、 嘗試用多種方法讓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1)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使紙立來。
。2) 在使紙立起來的 基礎上,利用輔助材料,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其它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3) 幼兒討論:為什么利用了這些東西就能使不能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
。4) 小結(jié):只有物體接觸面大才能使物體立起來。
4、 游戲:糊涂的餐廳老板
有個糊涂的餐廳老板總是記不住客人點的菜,他想請小朋友幫他想想辦法,讓他能夠記住每位客人點的菜。每組幼兒通過現(xiàn)有的材料做一個簡單的餐桌號牌。
5、 成列展覽,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
課后找出家里壞掉不能立起來的物體,通過這個活動也能幫助它們立起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jié),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shù)一數(shù)。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shù)。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shù)活螃蟹腿”這個環(huán)節(jié)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xiàn)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fā)求知欲望,萌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xiàn)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chuàng)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guān)于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zhì)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ǔ鍪靖鞣N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ǔ鍪舅膫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么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后,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么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diào)皮了,躲起來很難發(fā)現(xiàn),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結(jié)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么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制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
2.能夠通過收集資料,模擬細菌的繁殖來探索細菌的特點。
3.學會一些防止病菌傳播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發(fā)孝而變成的;
3.學會對有害細菌的預防措施。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學知識。
2.通過搜集資料,能更好的學習知識。
3.關(guān)心科學和人類相關(guān)的社會問題。
4.體驗科學技術(shù)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粉筆灰、黃豆、試驗記錄紙、紙杯。
學生準備:做好的酸奶、課前收集的各種細菌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學習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師:你們吃過酸奶嗎?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誰能說?
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ㄗ寣W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提醒學生回去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許會有所發(fā)現(xiàn))
3.教會學生學習動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僭阱伬锓湃胍恍r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
、谙颈乇蜕鬃。(可用開水燙一燙)
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鼙8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強調(diào)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wèi)
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業(yè)
1.制作酸奶,下次帶來和大家一起品嘗。
2. 為什么鮮奶會變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下次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組織學生開展酸奶品嘗會
1.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做了酸奶(板書課題)。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親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就舉行一個酸奶品嘗交流會。
要求:在酸奶品嘗交流會上,你可以品嘗其他同學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選出你認為最好喝的酸奶。
2.學生分組進行品嘗并交流。
3.全班匯報并交流。
4.質(zhì)疑問難:在做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產(chǎn)生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5.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認識細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2.學生針對問題討論并猜測。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通過網(wǎng)絡、書本收集有關(guān)細菌的資料。
4.學生進行組內(nèi)交流,然后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民主評議小組研究情況。
6.教師小結(jié):
。1)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
(2)細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細菌與人和自然界的關(guān)系。
7.模擬細菌的繁殖試驗:
介紹模擬細菌繁殖的實驗,并讓學生說出試驗中各種物品環(huán)節(jié)模擬的是什么?
進行試驗,試驗到細菌繁殖到第八代。
預測第二十一代細菌的數(shù)量。
填寫試驗紀錄,匯報實驗后的結(jié)論和感受。
8.討論和交流:1.酸奶是怎樣制成的。
2.你能說出那些細菌有用、那些細菌有害?
三、了解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病毒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成員,它就是病毒。
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jié):病毒個頭很小,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病毒單獨存在時,不會生長、繁殖,像一個沒有生命的非生命體。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就能夠生長繁殖,對生物體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細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桿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
6.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四、認識病菌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學生猜測。
3.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是這個道理。
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學生交流。
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guān)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8.教師介紹幾種常見的病菌預防方法。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8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4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