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21 10:16:07 教案

[集合]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科學教案6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再現(xiàn)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guī)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shù)學中的規(guī)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lǐng)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guī)律。

 。ㄒ唬┏鍪緢D片,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ㄒ龑в變喊l(fā)現(xiàn)并講出其中的規(guī)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ㄒ唬┮龑в變喊匆(guī)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為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么容易哦!小熊還為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xiàn)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xiàn)蘿卜)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xiàn)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xiàn)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ㄒ唬┖唵谓榻B活動內(nèi)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為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guān)成功的小朋友才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guī)律畫。畫對的小朋友才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ǘ┙處煹氖痉吨v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制作要求:

  按一定規(guī)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后舉手告訴老師。

科學教案 篇2

  教育目標:

  通過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動,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常見的不安全因素,樹立基本的安全意識,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具體內(nèi)容及要求:

  社會活動

  1、醫(yī)生家長進課堂

  目標:了解醫(yī)生看病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了解常用的醫(yī)療器材

  形式:通過談話、操作活動來達到目標。

  2、安全逃生

  目標:進行安全上下樓梯的'演練工作(不推不擠、不牽手,要靠右邊上、下樓梯)。

  形式:模擬著火時的情景,進行演習。

  3、安全玩滑滑梯

  目標:用剪刀剪紙,用小刀削東西時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好,不要向著同伴使用。

  形式:談話的方式進行教育。

  語言活動

  1、去醫(yī)院看病

  目標:了解看病的主要過程,知道常用的醫(yī)用工具。

  形式:講述故事和情景創(chuàng)設(shè)。

  2、大狗醫(yī)生

  目標:知道要養(yǎng)成良好地生活衛(wèi)生習慣,預(yù)防生病。

  形式:講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shè)。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根據(jù)安全教育周的內(nèi)容,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相應(yīng)的主題墻、環(huán)境布置。

  1、在主題墻上張貼了安全標志的圖片,鞏固幼兒對安全知識的掌握。

  2、讓幼兒講述在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危險事故。

  3、通過家園共育,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

  家長工作:

  1、積極向家長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安全教育周的具體內(nèi)容。

  2、教育幼兒在家中自覺遠離帶電插座、火、熱水等危險物品,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具體措施:

  1、讓幼兒知道一些安全常識,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在日常生活、體育活動中的一些安全常識和自我保護的簡單方法,上下樓梯不跑、不跳、乘車不把頭、手伸出窗外,不拿棍或鋒利的東西奔跑,奔跑時在拐彎處要減速、不推撞同伴等。

  2、讓幼兒控制自己不靠近危險物品,不到危險的地方去玩,懂得安全使用玩具、用具。

  3、了解在活動中掌握保護五官的方法。

  4、學會一些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方法。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意圖:

  利用教材資源和實際條件,給幼兒提供充盈的探究條件和廣闊的探究空間,發(fā)揮每位幼兒的潛在能力,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經(jīng)歷探究的整個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探究的熱情,實踐中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材料準備:

  各式各樣的塑料袋、土、盆、水。

  實驗操作:

  (1)請幼兒打開塑料袋在室內(nèi)或到室外去捉空氣,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緊,然后朝著自己的臉放開,感受空氣的存在,或者讓幼兒扎住塑料袋口,觀察了解空氣看不見、無色無味的特性。

  (2)把土塊放入水盆中,請幼兒觀察土中是否有氣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氣。

  指導建議:

  ●捉空氣時,最好讓幼兒跑動起來,等塑料袋被空氣充盈起來后,讓幼兒扎住口,再朝著臉打開塑料袋。這樣空氣釋放帶動的空氣流會給幼兒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氣時,要引導幼兒到每一個角落都試一試,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把土塊放入水中時提醒幼兒認真觀看,不要用手去觸摸。

  拓展與替代:

  可以用充氣筒給各種充氣玩具打氣,或者用扇子扇風等其他形式來讓幼兒感受空氣的存在。

  和幼兒一起動手制作風車,并嘗試讓幼兒用吸管吹風車使風車轉(zhuǎn)動,以此來讓幼兒感受空氣的流動。

  科學小知識 :

  在我們的'生活中,空氣無處不在。它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氣、氧氣、稀有氣體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氣約占21%、氮氣約占78%。絕大多數(shù)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所以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氣往粒越新鮮。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活動主要通過實驗活動引導幼兒進行感知。真正促進了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發(fā)揚了個性,發(fā)展了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幼兒利用自己的手指分合變化,練習5的組成分解。

  找瓶蓋:將各種小瓶和瓶蓋分別貼上算式和得數(shù),然后旋開打亂,幼兒通過計算小瓶上的算式去尋找瓶蓋,若算對了就能將瓶蓋和瓶子配對旋上。

  認數(shù)字: 提供各種數(shù)字畫,讓幼兒找出畫上都有哪些數(shù)字,哪個數(shù)字出現(xiàn)了兩次,。

  打花棍:兩人游戲,各拿一根短竹竿,邊念兒歌,邊打竹竿,念數(shù)多少敲擊幾下。順數(shù)時兩人各自敲地,倒數(shù)時兩人對敲,直到兒歌念完。教師還可根據(jù)幼兒的能力,設(shè)計不同的敲法。 1 121, 123, 321, 12345, 54321, 1234567, 7654321, 123456789, 987654321,

  量物:投放彈簧秤、尺、線、繩、天平(可自制)、小石子、雪花積塑、布娃娃等材料,讓幼兒用這些材料測量布娃娃或人體的身高胸圍,比較物體的長短、輕重、高矮等。

  

  結(jié)冰:在寒冷結(jié)冰的季節(jié),幼兒可以用透明的小容器盛水,并在水中放些顏料或彩色紙屑,第二天看看水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不結(jié)冰的季節(jié)或地區(qū)可以放在冰箱里制作。

  融化:鼓勵幼兒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開水澆、冷水泡等),發(fā)現(xiàn)冰融化的原因;還可以讓幼兒用手握住小塊的冰,觀察感受冰塊的.融化,從中捂出冰塊受熱融化的道理。

  水蒸氣:提供玻璃杯、開水、玻璃片或塑料片若干,幼兒可將玻璃片扣在盛有開水的玻璃杯上,觀察杯中的開水冒出的水蒸氣,獲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jīng)驗。

  溶解:讓幼兒自由選擇鹽、糖、面粉、沙子、小塊肥皂或肥皂粉等分別放在容器里,通過搖勻、攪拌,觀察物體的溶解,了解怎樣加速溶解,知道有些東西能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

  沉與。1):提供水盆、水和各類不同材料。如: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等,讓幼兒將各種材料放置在水里,觀察沉與浮現(xiàn)象,然后歸類擺放。還可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qū)⑿¤F釘放在積木上等。

  沉與。2):(浮在水面的針):提供茶杯、大頭針、小張薄紙,先在杯中盛滿水,將針放在紙上,一起放入杯中,紙濕透并下沉,針仍然浮在水面上,以此讓幼兒感知水的表面張力。

  沉與。3)(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xiàn)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玩肥皂水:用易于彎曲的細鐵或電線彎繞成各種立體形狀,如小房子、眼睛、花籃、盒子等等。放進較濃的肥皂水中取出,展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一個個玲瓏剔透的水晶物體,注意不能用無泡肥皂粉配制肥皂水。

  巧拼五角星:五根火柴對折,但不能折斷,將五個折痕處朝內(nèi)放成()形,用滴管在折痕中心滴幾滴水,被折的火柴梗就會逐漸張開呈五角星狀。

  會走的火柴:將火柴梗尾部從中間割開約占桿的1/4裂口,夾進去一小塊肥皂,然后放在清水中,由于肥皂的溶解會使火柴梗向前移動。

  過濾水:將可樂瓶或礦泉水瓶的底部截去,在瓶蓋上鉆孔,旋緊瓶蓋,將瓶子倒放,依次將棉花、小石子、沙子、紗布逐層放入瓶內(nèi)。慢慢倒入泥漿水,可以看到流出的水變干凈了。

  滴水計時:將兩只螺口塑料瓶蓋對粘在一起,然后在瓶蓋上鉆兩個小洞,插入兩根吸管,旋上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和一個空瓶,將有水的瓶朝上立起,通過滴水來計時。

  觀察河面:讓幼兒觀看山、樹、房子、藍天、白云等在平靜的河面上的倒影以及潑水、投石或起風時水面倒影產(chǎn)生的變化。

  水三棱鏡:用玻璃制成三角筒,裝進水放在陽光下,慢慢轉(zhuǎn)動角度,直至折射出彩虹。

  電

  提供稠布、皮毛、絨布和塑料棒、玻璃棒、金屬棒、木棒等摩擦物,讓幼兒自由摩擦,以能吸起碎紙屑、毛發(fā)等為準,觀察什么材料會因摩擦產(chǎn)生靜電。

  提供電珠、電線、電池、電池盒,讓幼兒自己安裝電路,使小電珠亮起來。開始可先提供一節(jié)電池,待幼兒掌握后在增加電池、電珠、電線的數(shù)量,指導幼兒做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實驗。

  提供各類電池,如各種型號的干電池、紐扣電池、蓄電池、電池板,以及用電池啟動的電動玩具、電器等,讓幼兒用不同的電池與電器配對,了解電池的正、負極、撥弄開關(guān)。使幼兒了解電池的廣泛

  應(yīng)用,感受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特性,知道空氣無處不在。

  2.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習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白紙若干張;泡泡液每組一盆,圓形紙筒每人一個,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個;歡快的音樂。

  2.有吹泡泡游戲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魔術(shù)表演

  魔術(shù)過程中,采用幾種用手掌拿紙的方式。

  誰愿意和我一起來表演魔術(shù)?

  每人一張白紙進行魔術(shù)表演。

  二、為什么不掉

  1.集體討論。

  手掌上的紙為什么不掉?

  2.小結(jié)。

  當我們帶著我們手掌上的紙運動起來的時候周圍的空氣寶寶也跟著運動了起來,它們使勁的把紙按在了我們的手掌上,所以紙就會牢牢的貼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紙接泡泡。

  2.說一說。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诳諝馐窃趺催M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氣吹進去嗎?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觸泡泡液?

  教師小結(jié):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觸的,因為不衛(wèi)生、有毒。

  3.分組操作。

 、僭囈辉嚢鸭埻怖锏'空氣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谧尲埻怖锏目諝庾约号艿脚菖堇。

  提示:第二次操作。

 、壅f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將紙筒里的空氣吹到泡泡里的?

 、芸諝鉃槭裁磿约号艿脚菖堇?

  5.小結(jié)。

  紙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這時將紙卷桶向下壓,水寶寶們就進入到了紙卷桶里了,使紙卷桶里的空氣寶寶受到擠壓慢慢上升,然后吹動樂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總結(jié)評價

  通過變魔術(shù)游戲了解了空氣流動會產(chǎn)生壓力,通過吹泡泡的游戲又了解了空氣受到擠壓也會產(chǎn)生壓力的科學原理。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把紙筒一端插到沙子里會不會壓出泡泡?

  活動反思:

  活動的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收獲也很多。只是幼兒在做實驗中急于想動手操作,沒聽清老師的注意事項,活動紀律比較混亂。可見幼兒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yīng)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yīng)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小百科:空氣是指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混合,為此,空氣屬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氣、氧氣、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氡、氫),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質(zhì)(如水蒸氣、雜質(zhì)等)組合而成。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xiàn)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yīng)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guān)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出示鹽、糖、味精。

  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實驗結(jié)果:從剛才的實驗來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那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小結(jié):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jīng)驗:死海

  看一段有關(guān)“死!钡慕榻B。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師小結(jié):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鹽的奇妙之處。在我們的科學區(qū)域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8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04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