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集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賦予的時代內(nèi)容。
3、學習寓言式雜文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賦予的時代內(nèi)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對深化主題的作用。
4、認識寓言式雜文的語言特點。
三、介紹作者及背景:
l劉征,現(xiàn)代作家,又是寫故事新編的好手。有作品集《劉征文集》和《劉征十年集》。本文寫于1988年8月,當時,經(jīng)濟在部分價格開放、部分價格仍由行政機關(guān)控制的“雙軌制”下運行。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能夠依靠行政權(quán)利取得低價買進或高價賣出的特權(quán)的人們,便能大發(fā)橫財。本文諷刺的,正是這種現(xiàn)象。后來,由于商品市場逐漸放開,也由于“雙軌價格”差價有所縮小,通過審批權(quán),干預賺取差價牟利 的基礎(chǔ)被削弱,倒賣“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斂。
文章開篇就說“潮流不可阻擋”。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知道,這個潮流顯然是指當時席卷中國大地的下海經(jīng)商的'大潮。各個領(lǐng)域包括文化領(lǐng)域都受到大潮的沖擊,許多官員下海,許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虛構(gòu)了莊周棄文從商的寓言故事。
四、莊周經(jīng)商養(yǎng)魚買水 故事情節(jié)
五、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所引有關(guān)莊子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試著解讀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兩個故事。
六、思考、討論:這是一篇寓言式雜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藝術(shù)特色
八、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jié)、贊賞、捶背、僵硬、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義,做有尊嚴的人。
2、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故事導入,復述課文(聽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或想問的`嗎?)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哈默年輕時候的一個小故事,從中我們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體會深刻的道理。ò鍟n題《尊嚴》)
二、初讀課文,設疑自探。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正確,讀流利。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表現(xiàn)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
。ǹ纯醋髡咄ㄟ^什么寫作方法來表現(xiàn)哈默的尊嚴的?)
三、自學反饋,解疑合探。
1、解答疑難,提示生字詞學習的難點。
2、理清事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并復述。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朗讀。找出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三次對話,并用筆在書中標注出來。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三次對話
1、探究問題一:通過三次對話這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問題二:杰克遜大叔怎么知道年輕人將會是百萬富翁?
二、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演一演這三次對話。
三、師生互評,質(zhì)疑再探。
1、師:正是由于年輕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動了杰克遜大叔,愿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正是對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贊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杰克遜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保┠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2、師小結(jié):年輕人擁有了這么多的高貴品質(zhì),但是它的成功還要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板書:努力
四、總結(jié)課文:
是。∧贻p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哪怕從一件小事中葉要保持做人的尊嚴,堅持做人的原則,最后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尊敬,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板書設計:
尊嚴
(自立+講原則+自強+自尊)x努力=成功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稱贊》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chǎn)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贊,得先學會稱贊別人。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展開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lǐng)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lǐng)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了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復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后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課文內(nèi)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學習生字,并且書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隨機表揚:
(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贊你!)
(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贊你!)
(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贊你們!你們真棒!)
聽了老師的稱贊,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2、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干,平時得到的稱贊一定少不了。 請同學們用上“稱贊”一詞來說一句話。
師:(你表現(xiàn)得那么好,的確該得到稱贊;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優(yōu)點,是該好好稱贊一番啊!)真為你們高興,得到了那么多的稱贊!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贊”為題目的文章,隨機出示:稱贊(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讓學生問)
4、同學們問的題目非常好,這些問題讓我們共同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圖,思考課文講了誰稱贊誰?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
學習生字“猬”跟讀正音(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看圖片:我們對刺猬已經(jīng)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了!可對于獾我們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長相吧!看圖片。
點擊這兩個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讀通每句話,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內(nèi)自習生字,游戲“你指我讀”。
三、認讀感知(檢查自讀效果)
1、我能認:
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氣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認讀沒帶拼音的生字詞語(開火車讀)。
2、我能記:
出示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3、我能讀: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指名讀。
四、書寫指導
1、我發(fā)現(xiàn):
出示本課的8個生字,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我會寫:
每個生字寫三個。
五、小結(jié)
這節(jié)課的收獲真不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知道了課文講小刺猬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的事,那他們?yōu)槭裁词露Q贊對方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fā)生在美麗的大森林,講了小刺猬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他們?yōu)槭裁炊Q贊對方呢?今天我們?nèi)ゴ髽淞峙靼缀貌缓?
(出示課件)你瞧,這是一座美麗的大樹林,森林里有許多小動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歡迎我們呢,他們身上背著五個生字,原來他們也愛學習呀。我們來讀讀字,跟他們比比看。(點擊身上的字)
二、學習課文
1、師:這篇課文老師自己也很喜歡,我在這讀一讀,請小朋友仔細聽,邊聽邊記:哪句是小刺猬稱贊小獾的話?哪句是小獾稱贊小刺猬的話?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有關(guān)互相稱贊的句子。
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師:稱贊別人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帶著這樣的語氣自己來練讀是試試吧!(再請同學來讀讀)
(老師注意到了,他把“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地方讀好了,一下子就讀出了稱贊別人的語氣,真好!)(誰愿意再來試試)
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兩句話。(師生配合讀)
2、那這樣的稱贊會起到怎樣的神奇效果呢?請同學再細細讀讀課文,找找相關(guān)的語句。(口頭交流兩句稱贊作用的句子)
3、簡短的幾句稱贊的話,為什么會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們來看看小獾是怎樣說的?(出示小獾的話)
小獾拉著小刺猬的手,說:“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崩斫狻靶箽狻保o“泄氣”找一個近義詞來說說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再齊讀。
4、請同學快速讀讀1~7小節(jié),找找小獾在什么情況下感到泄氣了?
出示課件和有關(guān)句子。
小獾已經(jīng)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圖理解:粗糙的`小板凳會是怎樣的呢?)(出示三個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亂順序給學生看,先讓學生直觀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排列一下,哪個是他做的第一個板凳,哪個是第二、第三個,引導學生從刺猬的話中“一個比一個好”體會)。小組自由讀讀,你讀懂了什么?然后齊讀。
5、看著這樣一個個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當時會怎樣想呢?
師:是啊!小獾雖然做得并不怎樣,但當時的他卻更需要別人的稱贊啊!
這時,是誰發(fā)現(xiàn)了小獾的優(yōu)點?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稱贊的話)引讀:所以小刺猬──
6、聽了小刺猬的稱贊,小獾高興極了,它接著會怎樣做呢?出示課件,想想再說。
師:是啊!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稱贊,當別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就更應該稱贊,因為稱贊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棄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終于做成了板凳。
7、那么,當小刺猬把蘋果送給小獾,聽了小獾的稱贊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課件,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決不能吝嗇對別人的稱贊,因為稱贊有著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為_____稱贊能______________
8、是啊!稱贊多有魅力啊!綜合剛才小朋友說的,我們一起來聽記這樣一句話:稱贊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稱贊帶給我們進步,稱贊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出示)
齊讀這句話。
三、組內(nèi)分角色讀,在分角色表演讀
四、總結(jié)
稱贊給予我們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那么多的歡樂,那么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贊。
五、練習說話
1、舉例:***最近寫字寫得很端正,我想對他說:“你進步可真大啊!”
學生說話訓練、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覺得( )。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形聲字的特點,學習利用形聲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識記生字的方法,培養(yǎng)同學自主識字的能力,不時擴大自主識字效果和經(jīng)驗的交流。
2、學習積累詞語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認識幾種基本句式。
3、學習觀察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春風依舊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放手讓同學觀察發(fā)現(xiàn),交流討論。
2、先讓同學拼讀生字,朗讀韻語,在讀中發(fā)現(xiàn)字的特點
3、讀學習伙伴的話,讓同學說泡、飽等6個字的特點
4、認一認生字條中的生字,再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5、教師還可舉出幾個聲旁是“包”的子,讓同學試著認一認{苞、胞、炮等}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1)自由讀。
。2)師生相互數(shù)數(shù)字對詞語的游戲。
(3)師生相互數(shù)數(shù)字對詞語的游戲。
(4)生生相互數(shù)數(shù)字對詞語的游戲。
(5)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講解。
。6)你記住了哪些詞?
2、我會填。
(1)自由朗讀,感受語氣。
。2)填寫標點符號。
。3)指導朗讀,加深對這三種句式特點的認識。
3、我會寫。
。1)同學自由看圖,然后讓同學自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引導同學仔細聽。
。3)同學評價
。4)在此基礎(chǔ)上,再給機會讓同學有條理地把幾句話連起來說,比一比,看誰說得有條理。
。5)把自身說的.幾句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我會讀”和“口語交際”。
1、老爺爺和小孫子有驢也不敢騎,這是怎么回事呢?自身讀一讀這則故事,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同桌聽聽,比比看,誰讀得更有意思。
3、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議一議:你認為老爺爺應該聽誰的?為什么?
4、你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如一人騎一會兒)
5、假如遇到這種事,你會怎樣做?
6、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演一演好嗎?聽了人們的議論,爺孫倆后來會怎么做呢?把你編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臺(課前精心安排“展示臺”)。
“識字交流站”。
“同學字,有方法,課內(nèi)學,課外集,互相交流進步大!毙∨笥褌,歡迎來到識字交流站。
1、把識字卡分別擺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中間,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學自身的卡片怎么讀。
2、找到自身的好朋友互相學習生字。
3、自身練習讀生字,每組推薦一位參與班級的竟賽。
4、評選出“識字大王”。
三、“故事會”。
1、最近,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風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多動腦筋。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動腦筋的故事呢?講給大家聽一聽。
2、分組準備,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幾個人商量編一個故事,還可以加上一點動作邊講邊演。
3、在小組里講一講,再講給大家聽。
4、評一評,誰的故事講得最好?好在哪里?
5、誰的故事不夠好,哪些地方可以改一改?
6、頒獎,評出故事大王以和優(yōu)秀評論家。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語言,感悟母愛,啟發(fā)學生融進愛的世界;
2、了解小小說特點,理解小小說驚奇結(jié)尾的意義;
3、適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倡導批判性學習。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感受母愛親情。
2、難點:發(fā)散性思維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小小說,故事情節(jié)較簡單,但立意深遠,所以怎樣讓學生從簡單的情節(jié)中體會缺位母愛的無所不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運用直觀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采用討論,分組交流和談話的方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打開,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意見。
3、教時:1課時
四、教學進程
1、情境導入: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談到了父子間相互眷念的深情。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又會感受到什么樣的情感呢?我們先不談,請大家看一副圖片(展示圖片),看了這副圖片,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母愛的偉大、無私。
2、引出文章體裁(小小說):老師展示這副圖畫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題有關(guān),母愛和泥土有什么關(guān)系?文章哪些地方寫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結(jié)尾,講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來,還做好標志,下次挖起來再吃,結(jié)尾顯得有點突然。美國作家歐亨利講過有一種文章體裁結(jié)尾很具有驚奇性,大家可能依據(jù)自己的文學知識積累來猜猜這是什么文體?小小說。
小小說: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微型小說”、“超短篇小說”。
3、小說的人物、環(huán)境是圍繞情節(jié)來設置的,這篇小說是圍繞什么樣的情節(jié)寫的呢?請同學讀文章(設置小組交流活動),歸納總結(jié)文章情節(jié)。
4、請一位同學用自己語言簡單復述文章內(nèi)容:一位離異母親給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離異母親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這是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主要情節(jié)呢?
。ò鍟┧湍烫
吃奶糖缺位母愛
埋奶糖無所不在
融奶糖融于社會
5、師生交流:讀文章時感覺文中哪些語句對你觸動比較大,怎么樣體現(xiàn)出母愛的無私、偉大,缺少母愛的'艱辛、悲慘,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點撥。
6、寫法透視,延伸主題:母愛在兩個主要人物之間展開,但是文中也寫到了只有在夢中“過去的媽媽”才能再回到小亮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他無私的母愛,但畢竟是不現(xiàn)實的,那怎么能說是“無所不在”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文中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還有沒有其他人物(怎么刻畫的)?這些人物的存在有沒有必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傳達室老頭:“面帶慍色”、“不耐煩”,“疑惑中嘆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么”——對缺位母愛的理解支持
同學們:“嘻嘻哈哈”——快樂被分享才是快樂;老師:“背過了身”——老師是成人,對小亮的處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那么這些小亮身邊的人把母愛化做自己的理解,融于生活的一絲一縷當中,給予小亮以幫助和支持,相信小亮必
將在這種總匯“母愛”的關(guān)愛之下,茁壯成長,因為他把這種愛融入了他的心田,才有了“甜甜的泥土”!
7、發(fā)散思維:你認同文章的立意嗎?它的所述符合你所見所聞嗎?你是怎么想和做的?
語文教案 篇6
課題
后赤壁賦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學習和積累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賦》的異同和聯(lián)系
3、體會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
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
2、兩篇《赤壁賦》的比較閱讀
難點:
1、鑒賞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義特色
2、道士化鶴的寓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與教學內(nèi)容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要求消除語言障礙,了解文章大意;賞析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要求:(課前完成)
1、熟讀全文,注意棲鶻馮夷蒙茸悄然戛然翩躚等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以及巉的書寫
2、借助注釋和詞典,初步理解文意;查閱成語詞典,積累成語不時之需水落石出風起云涌
3、復習蘇軾的《赤壁賦》(必修一P96)
4、不懂的地方或吃不準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提問或討論
5、思考課文后面的閱讀與探討1、2題,爭取自己能獨立解決一個問題
二、導入: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詩人去世前兩個月所寫,就其政治事業(yè)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yè)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后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chuàng)作于此時
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zhì)環(huán)境的超越態(tài)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zhí)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chuàng)作活力
前后《赤壁賦》都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一個寫于元豐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個寫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僅相隔三個月,這兩篇同名賦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學習第十四課《后赤壁賦》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正音、釋義,疏通文意(同學質(zhì)疑,提出不會解釋、翻譯的詞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濉Ⅻc名誦讀(最好是自告奮勇)至復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釋義
皋gāo坂bǎn行xng鱸l
從:使跟從,譯為帶領(lǐng)
坂:山坡,斜坡
樂:以之為樂
行:走
已而:不久,一會兒
何:怎么辦
。浩冉
舉:撒
顧:可是
謀:商量
諸:兼詞,相當于之于
須:通需
(二)讀第二段(同上),正音、釋義
巉chn棲qī鶻h馮png劃hu悄qiǎo凜lǐn
斷:阻隔
曾:才,剛剛
攝:提
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
履:踐踏,踩
巉巖:險峻的高山,此處指赤壁
披:撥開
蒙茸:茂盛的草叢
踞:蹲坐
危:高
焉:相當于之,譯為我
悄:憂愁樣子
肅:恐懼的樣子
凜:恐懼的樣子
(三)齊讀第三段(同上),正音、釋義
裳chng縞gǎo戛ji翩piān躚xiān揖yī俛fǔ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裳:古人穿的下衣
縞:原指白絹,此指白色
西:向西飛,方位名詞作動詞
羽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羽毛做的衣服
翩躚:形容輕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頭,和仰相對
疇昔:過去,以前
寤:睡醒,與寐相對
戶:泛指門
2、通過誦讀來體會作者蘊涵在景物描繪中的情感: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同樣是黃州赤壁,所游的時間是不同的,那么景色也發(fā)生了變化作者在《前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是樂悲樂,那么在《后赤壁賦》中作者的情感脈絡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將自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讀出來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分組討論作者的情感變化再推薦代表誦讀全文并簡述節(jié)奏及重、弱讀處理的理由
(事先予以必要指導:敘述的句子要讀得平緩,描寫的句子要注意語境,議論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感情色彩,以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調(diào)讀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節(jié)):樂(優(yōu)游自在)語調(diào)舒緩輕快
游中(2節(jié))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陰森險峻讓人悲恐壓抑)語調(diào)由感嘆漸入悲傷沉重
游后(3節(jié))惆悵(失意苦悶,茫然無緒)語調(diào)深長緩慢
四、賞析課文第一段:
1、在復游赤壁之前,詩人寫了夜游黃泥坂這樣一個輕松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事情,這件事寫得頗有波瀾請找出文中能顯示情節(jié)變化波瀾的動詞
顧樂嘆謀游
(初到黃州,蘇軾寓居城東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來到了黃州,便遷居到城南江邊的臨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闊,僅靠他微薄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難后蒙老友馬正卿為他請得城東荒地數(shù)十畝,讓其開墾耕種糧食,才基本解決了生活問題他還在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繪有雪圖,故取名為雪堂堂前屋后廣種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時之需,并將雪堂自比為陶淵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黃州的東坡,遂自此取號為東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樣的美景令詩人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
、凇⒆寣W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這四句所寫之景點一到兩位學生朗讀所寫語段
直譯到描述,對作品的鑒賞層面從意讀上升到了美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飛躍只有對作品的語言進行想象、還原,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這其實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也是很多學生缺乏也未能給予重視的一種審美能力
白描式的寫景語言,質(zhì)樸清新,語淡而意豐寥寥十六字,盡顯初冬景物之神韻:清靜、明潔、空靈逼真地寫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環(huán)境之清空,靜謐寧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的學生對霜沒有生活的認識,有必要說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我國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的詩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時節(jié),秋蟲鳴叫,繁霜出現(xiàn),草木凋零的景象嚴霜殺物令百工休霜并非是露結(jié)成,而是二物同一氣,都是水氣凝成,凝成物若暖則是露;若寒甚,水汽直接凝華為冰晶則是霜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的詩說霜使秋色更美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在詩中也贊美霜后色愈濃荒荒瘦日作秋暉,稍稍微喧破曉霏,只有江楓偏得意,夜搖霜水染紅衣可見霜的出現(xiàn)可帶來美景和好的旅游季節(jié))
3、主、客、婦三方的對話
要特別提一下以備子不時之須與友人一起飲酒賞月,進而詩歌相和,本來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況此酒乃賢妻所備?在患難之中,能有這樣一位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生活中的蘇軾是位什么樣的人呢?蘇堤和東坡肉在普通百姓中早已聞名遐邇,而蘇軾的家庭生活呢?在他的小品文中我們可以一窺一二這些類似便條、日記的小文,記錄了他作為普通人日常的喜怒哀樂而最令人動容的,當屬《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diào),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以小豆做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這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時,當時蘇軾由于政治上堅持己見遭貶斥,連累了妻兒甚至連工資也沒有,他把所有的錢都吊在屋頂以防浪費,每天只用一吊生活異常艱苦,有時甚至要采杞食菊充饑蘇軾也親自耕種大麥,和著粳米做飯,當然很難下咽小兒女為此調(diào)笑說像嚼虱子于是他設法改進工藝,加入了小豆妻子就美名其曰為二紅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家人沒有怨言沒有責難,有的只是其樂融融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的老妻即是王閏之,一位能夠懂得、體貼詩人的女性她是王弗的堂妹,因排行的兄弟姐妹很多,稱二十七娘她是蘇軾的知已不僅能夠詩情畫意地生活,在患難中也能相伴共苦
在烏臺詩案中,王閏之幾怖死,哭得死去活來,蘇東坡也萬箭鉆心,卻無一語之,只回頭顧老妻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詩送我乎?王閏之聽后不覺失笑看到妻子笑了,于是東坡便分手而去由此可看出,東坡與王閏之的感情極為篤厚,當此生離死別之時,尚能以曠達態(tài)度處之,說明他們間的理解是極深的
黃州的日子令蘇軾成熟起來,也讓他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自省,從而找到真正的自己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寫到:他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其實,他并不是一個人醫(yī)治詩人傷痛最好的心靈補劑,恰恰是來自他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個細細體味生命的平臺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賞析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從中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矛盾和被貶之后在苦悶中尋求精神解脫的心情;比較閱讀兩篇《赤壁賦》;擴展閱讀蘇軾《定風波》
教學過程:
一、賞析課文
第二段:
良宵、貴賓、佳肴、美酒,四美已具,重游赤壁,乘興而為
時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是怎樣一番妙境呢?
1、來到赤壁首先進入詩人一行視線的是怎樣的景色?這四句寫景句子,你最喜歡哪句,為什么?(先教師直譯這四句寫景的句子,而后學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師小結(jié))
《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斷岸千尺,夸張手法,明寫岸之高,暗寫(水之淺)
(2)為什么會有山高月小的感覺?(農(nóng)歷十月,已是初冬,天氣清朗,作為參照物的山,就顯得格外高峻;相比之下,月亮就顯得小了)
小結(jié):全用白描,狀景寫情,字字如畫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賦的清幽它不僅展現(xiàn)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遺世獨立的美態(tài),而且充溢著濃濃的憑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歷史情緒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2、由此詩人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為什么會有如此感慨?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既有對人生短促、年華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詩人由此生發(fā)了下小舟、登高山,與大自然和而為一的沖動
因為上次游赤壁時所見之景是怎樣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那是何等邈遠遼闊!現(xiàn)在反差如此之大,作者就不能不生感慨了
3、學生翻譯予乃攝衣而上俯馮夷之幽宮
目的在于訓練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體會該語段句式參差所造成的特殊表達效果
該語段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攝、履、披、踞、登、攀、俯,寫登山以六字句開頭,間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節(jié)奏呈緩急緩的變化節(jié)奏由急而緩,暗示著登頂行為已結(jié)束,也預示著詩人情感的進一步變化
4、詩人為何會劃然長嘯?
融入自然后情緒轉(zhuǎn)為激昂(平靜的樂激昂的樂),以嘯聲抒發(fā)內(nèi)心感慨
5、詩人又為何會悄然而悲,凜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見景物巉巖、蒙茸、虎豹、虬龍、危巢、幽宮,色彩是陰暗的,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營造的是陰森恐怖的氛圍與自然和而為一后,詩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偉力,而深感個體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賦》所寫: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高昂的情緒陡然低落,轉(zhuǎn)為高處不勝寒的憂懼、傷感
另,作者被貶黃州,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在黃州,仍是待罪之身,起居行動還受到監(jiān)視、管制,心中恐懼的陰影實在是揮之不去,沉痛、悲涼時不時地向作者襲來,所以這正是他艱難的政治處境和驚恐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
6、長嘯之后的寂靜悲傷,使蘇軾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葉扁舟從流飄蕩,表現(xiàn)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變化?
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感情又轉(zhuǎn)為平靜
這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xiàn)實的途徑
7、小結(jié):詩人在夜游赤壁的過程中,情感經(jīng)歷的變化:
江山不可復識劃然長嘯凜乎不可久留聽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變化:平靜的樂激昂的樂悲平靜
第三段:
1、該段共三層:
、佟⒔幸婜Q
、、夢中道士化鶴
③、不見其處
2、如何理解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所傳達的詩人的情感?
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正如金圣嘆所說:前賦特地發(fā)明胸前一段真實了悟,后賦是承上文從現(xiàn)身現(xiàn)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實了悟若無后賦,前賦不明;若無前賦,后賦無謂要讀懂此段,應引導學生對前后二賦進行一個比較,深入地把握蘇軾外儒內(nèi)道的思想世界
《清夜錄》云:蘇軾有詞曰: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赤壁之游,樂則樂矣,轉(zhuǎn)眼之間,其樂安在?以是觀之,我與二客,鶴與道士,皆一夢也那夜半飛鳴而過的孤鶴,那夢中神情翩然的道士,一為方外之禽,一為方外之人,孰真孰幻?鶴化道士抑或鶴本道士所化?如莊周夢蝶,一片迷離恍惚見鶴本為生活真實,在《為楊道士書帖》中,蘇軾曾追憶此事:十月十五日與楊道士泛舟赤壁,飲醉夜半,有一鶴自西南來,掠余舟而西,不知其為何祥也?而見道士則在夢幻之中,未必是真,亦未必非真,由實生虛,虛虛實實,營造出一種恍惚奇幻的氣氛,含蓄地傳達出他企望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隱秘心態(tài)與前賦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脈相承的
(蘇東坡被貶謫黃州,某天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說話,不覺已經(jīng)入夜,看江天一色,風露浩然,他有所觸動,填了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詞,下闋云: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闋為: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寫完之后,與客人們高聲唱了幾遍,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傳,很多人就嚷嚷:蘇東坡已經(jīng)把冠服掛在江邊,坐一條小舟長嘯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隱居去啦!郡守徐君猷聽了是又驚又怕,擔心真的走失了這個罪人,急急忙忙趕到蘇宅察看,卻見大蘇先生還酣睡未醒呢,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然而這事傳得非常邪乎,連遠在東京汴梁的宋神宗都聽說了,也將信將疑的)
鶴的象征義:形貌出眾,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傳說中鶴能翩翩于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傳說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為鶴所以鶴是超然物外,隨緣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寫了夢見所遇道士為鶴的化身這一情節(jié)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騰入自然,將自己升華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曠達之思此時孤鶴、道士、作者已經(jīng)三位一體這種想法與道家文化對蘇軾的影響密不可分(年少時蘇軾讀《莊子》曾言:吾昔有見于心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可見莊子所講之理便是他一向心中所向往的且他在黃州期間結(jié)交的朋友不乏僧人道士,他也間一、二日輒往安國寺披覽佛經(jīng))
盡管蘇軾一生崇尚儒學,講究務實,奮厲有當世之志、致君堯舜,但每當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會從老莊思想尋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脫(曠達不因外物的得失榮辱所累)
小結(jié):道士化鶴這一情節(jié)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作者的處境窘困,心情苦悶,現(xiàn)實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夢鶴仙境尋求解脫,就像李白想借助夢游天姥與神仙相聚一樣,也像李賀的《天上謠》,把天庭仙境描繪成令人向往的樂土一樣,而且與蘇軾《前赤壁賦》中作者想怎么樣一致的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一致藝術(shù)手法方面,是大膽新穎的奇思遐想,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3、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夢鶴化為道士后又增添醒來尋找道士一筆?
夢是一種追求,但是現(xiàn)實是所追求的未必能獲得不知其處表明作者內(nèi)心面對前途、理想、抱負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無跡可求,以此結(jié)尾意味深長蘇軾常常在儒家的積極入世和道家的消極避世之間徘徊困惑,這種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復雜感情的真實體現(xiàn)
二、總結(jié)前后赤壁賦的不同與聯(lián)系:(先學生說,教師小結(jié))
1、景物不同:一寫初秋之物,側(cè)重寫江與月;一寫孟冬之景,側(cè)重寫江月木石
2、游蹤不同:前賦側(cè)重泛舟,人不離舟;后賦寫了舟游、山游、舟游側(cè)重登壁但相同的是都善于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不同地點,抓住景物特征來描寫
3、表達方式不同:前賦通過主客問答,議論風生,后賦以記游為主,重在敘事;同:都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都寓情于物,寓情于景,都寄寓著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4、所抒情感不同:表達的情趣和胸襟也有不同,前賦表現(xiàn)作者胸襟曠達,不以得失為懷;后賦卻借助幽深寂寥的境界,主要表達想出世的思想,有虛無色彩;但相同的是均為被貶之后所作精神苦悶,想尋求解脫
三、全文小結(jié):
后赤壁賦,全篇著重蘇軾自身情感的轉(zhuǎn)換,由景而樂,樂而歌,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壯之氣,而有豪壯之行,又因景物而生憂,憂而長嘯,長嘯后的寂靜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靜心情,夢境的空靈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視覺、聽覺、動態(tài)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隨景物的轉(zhuǎn)換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這么多的情感與景物,卻完全融合為一體,若不是心中真實感觸,必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地而將難以言喻之情,以精簡的文字呈現(xiàn),可見蘇軾文學修養(yǎng)的不凡
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四、布置作業(yè):
解決課后練習題
板書
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時間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點黃州赤壁黃州赤壁
景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月白風清,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樂悲樂樂悲惆悵迷茫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第1、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第2、感悟語言運用的妙處。
第3、熟讀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第1、體會景、情、理三者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第2、語言運用的妙處。
三、教學課時:三課時
四、對本單元的整體思考:
本單元為古代散文,三篇之中《赤壁賦》文學色彩最為濃厚,又在全單元甚至全書的最后。無論從單元編排的角度還是從三冊為“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教材編寫者建議用三課時教讀都是非常合理的。
對于古代文學作品的學習,我認為既要考慮文學作品的本質(zhì)特點,又要揣摩課文的個性特征。文學即人學,是人的感情、思想與自然(絕非僅僅是自然景物)、社會和諧共處,相互激活,相互欣賞,相互提高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必須要結(jié)合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結(jié)合創(chuàng)作時具體的時間、地點來進行。對于這篇課文而言,則還需把握作者從1080年初貶黃州到1082年秋游赤壁創(chuàng)作此賦期間情感思想起伏變化的心路歷程,把課文當作這條線上的一個點來理解。再一個,就是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從編排上看,這也是整個單元的教學重點,起到收束整個單元的作用。最后,古代文學作品一般都是適合朗讀的,這篇課文要求全文背誦,積累是新教材、新大綱一個突出的重點,因此應該把朗讀、背誦貫穿到教學過程之中完成,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教學過程
。ㄒ唬┮
作家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為這段煉獄般的經(jīng)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板書課文題目
(二)教師配樂朗誦全文,要求聽準字音,聽出節(jié)奏,聽教師對文章感情變化的處理。
。ㄈ┩队罢故颈竟(jié)課的教學任務:
第1、著重體會景與情及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2、熟讀并背誦一、二段。
(四)學習第一段
第1、抽讀第一段,正音。
第2、全體朗讀一遍。
第3、劃出寫景的句子,兩人討論,形成一個整體畫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將這個畫面描述出來?梢源蚋垢,也可以擬個簡單的提綱,目的在于通過想象再現(xiàn)東坡先生的此時此地此景。請一個同學描述。
4投影一幅畫面小結(jié)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五)學習第二段
第1、抽讀第二段,其他同學默讀并正音。
第2、教師引導。如此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請在此段找一個詞概括。
第3、作者寫了飲酒放歌之樂后,接著寫誰?簫聲如何?請找四個詞概括,并分別組詞。(哀怨、思慕、啜泣、傾訴)
第4、歌是歡樂的,而簫聲卻如此悲愁。此處有一個問題,從行文看,“主樂客悲”是明顯的`,而正文前的提示卻說作者“力求排遣苦悶”,這個矛盾應該怎樣解決?請大家認真思考之后討論,用簡潔的語句表達出來。假如有難度,可結(jié)合提示中“作者運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tǒng)手法”這一句話思考。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客的苦悶就是蘇子的苦悶,問答的過程其實就是蘇軾自身思考、排遣的過程。就在此處,作者的心情由樂轉(zhuǎn)悲了。
第5、其實,作者的心情變化不僅僅體現(xiàn)在本文中,而是貫穿在被貶到黃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們來共同感受一下。投影兩詞:《卜算子》和《定風波》。教師簡述如下:第一首詞作于公元1080年初貶黃州之時。寫出了蘇軾經(jīng)歷人生重大打擊后孤苦凄涼而又驚魂未定的感覺,與本文表達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詞寫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時的蘇軾已經(jīng)能夠坦然面對甚至享受人生的風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而這些情感變化合在一起恰好說明了蘇軾抒寫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蘇軾的人生是真實的人生。
。┬〗Y(jié)兩段
。ㄆ撸┫旅嫖覀兝檬S嗟臅r間背誦一、二段
第1、對于古文,我們一定要做到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然成誦。
第2、組織朗讀。
、偃w齊讀兩段,要求不錯一字,讀出感情。
②分成兩組,各讀一段,要求一組讀時另一組默讀。
、鄯帜信x,要求一組讀時另一組丟開課本試背。
、軐W生自讀三遍。
3、組織背誦。
、俳處熗队氨痴b提示一,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背一遍,再齊背一遍。
、谕队氨痴b提示二,全體齊背一遍。
、鄢閮晌煌瑢W檢查背誦情況。
④總結(jié)背誦方法:重點詞提示法;層理思路法;韻腳法;句式法;想象畫面法等。
。ò耍┬〗Y(jié)本課,投影板書。
寫景抒情
樂悲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受了蘇軾初游赤壁的情懷,至于東坡先生為什么由樂轉(zhuǎn)悲,又為什么總是能很快超脫,答案就在下節(jié)課,后兩段蘇軾對人生的詮釋對我們會有更大的啟迪。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課文《自己去吧》,認識了兩位好媽媽──鴨媽媽和鷹媽媽,她們?yōu)榱俗屪约旱暮⒆訉W好本領(lǐng),就讓孩子“自己去吧”。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好媽媽,她是誰呢?
2、課件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
3、課件播放:燕子媽媽叫聲燕子媽媽在對小燕子說什么呀?
4、課件出示: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5、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夸小燕子做什么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課件出示:蔬菜圖片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蔬菜嗎?
二、聽課文錄音
導語:聽了你們的疑問,老師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了,讓我們趕快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1、錄音機播放播放全文的朗讀錄音
2、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學課文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自己拼讀,并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什么、再、仔細、做得對、高興。“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興”是后鼻音。
五、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
2、提問:小燕子去了幾次菜園,看了哪些蔬菜?每一次都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3、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⑴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可用序號標一標。
、菩⊙嘧用看慰吹搅耸裁?可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畫。
出示句子: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媽媽、媽媽,我發(fā)現(xiàn)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指導朗讀:讀小燕子的話時,語速可稍快,讀出它每一次有新發(fā)現(xiàn)后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4、小燕子三次到菜園看冬瓜和茄子,一次比一次仔細,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燕子媽媽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呢?請小朋友找到燕子媽媽說的話。
從燕子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媽媽?(耐心、親切、會鼓勵人等)
從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媽媽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從哪里看出燕子媽媽很會鼓勵小燕子?(說得對、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指導朗讀(燕子媽媽說話時態(tài)度親切,讀它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贊揚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體會燕子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啟發(fā)、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燕子媽媽可能還會怎么鼓勵小燕子?請小朋友當當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5、分角色朗讀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
6、除了小燕子觀察到的,你還知道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實物,讓學生觀察。
六、表演課本劇
七、拓展練習
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八、指導寫字: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guān)門,整個字的字形稍扁,上寬下窄。
片:豎撇要寫直一些,由重到輕。
皮:橫鉤是新筆畫,寫的時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鉤短而有力。
九、走進生活
觀察兩種蔬菜或者水果,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guān)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guān)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shù)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guān)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xiàn)出太陽與人類關(guān)系的密切。
設計思路:
將以人為本,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并將讀懂的內(nèi)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為《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
過程與方法:
了解到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guān)太陽的資料。
。閷W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ㄅ囵B(yǎng)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guān)系這兩方面來寫的`,F(xiàn)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ㄕn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xiàn)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jié)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W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nèi)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nèi)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nèi)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里面填的是數(shù)字,通過數(shù)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shù)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shù)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jù)的。這就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shù)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ㄅ囵B(yǎng)學生自學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lǐng)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jié):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chǔ),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diào):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shù)。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jié)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guān)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guān)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語文教案 篇10
人教版第十一冊《游子吟》是唐朝詩人孟郊所吟的一首母愛的頌歌,千百年來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一直膾炙人口。為了讓這凝聚了人類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學生的精神世界,教者設計了一堂網(wǎng)絡課,經(jīng)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片段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體驗
師: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他要接母親來溧陽,以盡孝心。此時,孟郊眼前浮現(xiàn)出母親關(guān)愛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寫下了一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歌《游子吟》。
(進入網(wǎng)絡學習平臺“指導欄”出示全詩,教者配樂朗誦)
在這首詩中,孟郊采擷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場景呢?請大家認真讀詩,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并觀察插圖,發(fā)揮想象,進入“寫一寫”欄目,把這一場景描繪出來。
生:(通過網(wǎng)絡讀、看、寫;教者播放琵琶古曲)
課始,教者精心設計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寫作背景娓娓道來,隨之配樂配畫感情朗讀,使教學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繼而學生在悠悠琵琶古曲中解讀詩句、觀察畫面、想象寫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和各種教學媒體中含蓄潛在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浮動起來,生發(fā)開去,促使學生將自己原有的生命體驗和新鮮材料相結(jié)合,產(chǎn)生一種新的體驗。
片段二:欣賞交流,加深心靈體驗
師:已經(jīng)發(fā)表的同學請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你特別欣賞誰寫的,請有感情朗讀,呆會兒可以向同學推薦,最好說說欣賞的理由。
生:(很投入地讀著其他同學的網(wǎng)上作品。)
師:慈母燈下縫衣的那一幕令詩人永志難忘。誰來為大家推薦描寫感人的作品?
生1:我覺得王欣寫得很感人!耙晃伙柦(jīng)風霜的慈母,坐在微弱的燈光前,為自己疼愛的兒子縫制著衣物。這是母親在兒子臨行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母親年紀大了,眼睛花了,手腳不靈活了,可為了兒子,母親還是費勁地穿著針,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穿進為止。母親為了兒子,用不靈便的手,細致地縫著一件件衣物,縫得那么仔細,一針一線,毫不馬虎。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子在一旁看著,眼睛濕潤了……”
生2:李仕婷寫得也很好!耙粋夜晚,母親細心地為兒子縫制明天出行的衣物,她說:‘兒啊,你明天就要遠行,娘不能幫你什么,就為你把破了的衣服縫一縫,記住,在路上要多加小心,注意身體,冷天要多加點衣服,別凍著,不要惦記我!’油燈照耀著母親蒼白的頭發(fā),穿針的手在微微顫抖著,那樣細心、妥帖,縫了一針又一針,那縫在衣服上的每一針,不僅是花花綠綠的線,還是一個慈祥母親對兒子深切的關(guān)懷、愛意,一絲一縷的愛溢滿一針一線之中,都傾注著那偉大的母愛!彼胂竽赣H的語言雖然樸素但很感人。
生3:我認為謝家曄寫得簡潔明了,富有詩意!澳赣H坐在破舊的毯子上,忽明忽暗的燈光那邊,淚水已模糊了正在讀書的游子的眼睛。母親年事已高,看不清針眼,筋脈突兀的手已感覺不到針刺的隱痛。游子雖然捧著書,卻已無心看書。母親的一針一線都是那么令人感動,那么令人心酸……”
師:同學們很會欣賞。誰能毛遂自薦,讓大家來欣賞你的生花妙筆。
生:(略)
師:同學們的描寫都很感人。李緯用“顫顫巍巍”來形容母親的`雙手,史凱云設想這是“寒風凌厲的夜晚”,周志宏想象“母親累得腰酸背疼”,陳韻致說母親是“淚眼昏花”……的確,詩人行前的此時此刻,慈母把一片愛子的深篤之情化作密密的針線,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
借助網(wǎng)絡學習平臺,每個學生直接進入交流區(qū)域,一展風采。上傳后,人人直面所有學習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賞與被欣賞的過程。師生之間以學習成果為中介,產(chǎn)生交流和對話的欲望,無論是津津有味地誦讀同學的作品,還是聲情并茂地介紹自己的成果,抑或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賞識,充滿美好的情趣和氛圍。師生在這種和諧、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達和聆聽的喜悅,更進一步加深心靈的體驗。
片段三:發(fā)掘人文內(nèi)涵,豐富精神體驗
師:母愛之厚博難以為報。孟郊的這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廣為流傳,今天,人們還常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請同學們上資料室看一看,人們在哪些情況下用上了這句話。
生:(進入網(wǎng)絡學習平臺資料室,看四篇文章。)
交流:
生1:夢話在母親節(jié)給母親送禮物時用上了這句話,表達自己感恩的心情。
生2:唐仲英獎學金獲得者,在獲得獎學金之后,主動帶領(lǐng)其他同學開展愛心工程之后說的。
師:這是回報社會的肺腑之言。
生3:北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地區(qū)校友會的校友說的,他們發(fā)動校友為母校捐款,同時組織了百年校慶喜慶會。
師:讀讀文中的句子。
生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捐款雖然不多,但也表達了游子的拳拳心意。我們在母校的所學所得是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恢弘博大的北大精神是鼓舞我們攀登新高峰的強大動力。我們唯愿祖國明天更強大,北大未來更美好。
生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偉大祖國永遠是我們親愛的母親。我們留法學者唯有奉獻終生的努力,去報答養(yǎng)育和培養(yǎng)我們的偉大祖國!边@是留法學生學者的代表與李嵐清副總理座談時的發(fā)言。
師:人們在表達自己報答母親,報答母校,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的感情時,都會用上這一千古佳句。也許在下一個母親節(jié),也許在你離開母校的時候,也許在你為國爭光的時候,你也會情不自禁地吟出這一句——
生:(異口同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歌的語言是一種臻于精粹的藝術(shù),是從形式到表達都充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的語言!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得益于它的音韻美,更因為其中包含著的對慈母的頌揚,已成為人類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體味,而且不同的讀者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賦予了它獨特的內(nèi)涵。以上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通過網(wǎng)絡提供的作品,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豐富學生的精神體驗。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受中所培養(yǎng)起來的人文精神,在他們今后的人生經(jīng)歷中發(fā)揮的作用,將會更加持久更加內(nèi)在。
片段四:設計課外延伸,激發(fā)生命體驗
師:課后,希望大家到資料室提供的網(wǎng)站上去開闊視野,這里都是關(guān)于母親的主題。下節(jié)班隊課我們就開展“唱給媽媽的歌”主題活動,好不好?
生:Ye。ǚ浅8吲d)
新課程強調(diào)“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因此,教者立足課內(nèi),注目課外,在結(jié)束課堂教學之時,巧妙地布置了延伸性閱讀。沒有機械的技能訓練,沒有功利的占有知識的目的,有的只是激發(fā)學生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與超文本進行對話,讓網(wǎng)絡提供的材料撥動學生的心弦,震撼學生的心靈,讓生命的體驗上升到體悟、品味、欣賞的境界。在之后的班隊活動課上,有的同學追溯了母親節(jié)的來歷,有的向大家介紹名人眼中的母親,有的朗誦了歌頌母親的詩歌散文,有的深情地獻上頌揚母親的歌曲……主持人的串聯(lián)詞更是令人驚異的精美。這一切,源于學生自主地從文化精品中汲取營養(yǎng),審美的愉悅深入主體的心靈,激發(fā)了主體鮮活而豐富的生命體驗。
總的來看,在本課的教學中,教者嘗試將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課程整合,將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加以變革,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shù)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實踐了“讓凝聚了人類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學生精神世界”的初衷。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下冊教案12-29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備課教案01-21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母雞教案04-18
語文《跳水》教案06-13
語文《影子》教案06-13
有關(guān)語文的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