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精華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幸福七彩泡》是中班的一個科學活動,活動內容新奇有趣,對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狀的同時,別出心裁地讓幼兒以吹泡泡的形式給同伴送去祝福。從中體驗到吹泡泡的快樂,并感受給別人帶去幸福的喜悅感。
活動實錄及評析:
一、觀賞泡泡,激發(fā)活動興趣
師:寶寶們,你們玩過吹泡泡嗎?
幼:玩過
幼:沒有
教師出示自制吹泡器(圓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吹泡器,請你們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它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圓形的
教師表演吹泡泡,幼兒觀察。
。ɑ顒釉u析:活動開始,當孫老師吹出的幾個泡泡在空中飄動時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興奮地大叫起來,有的跑出來用手去抓泡泡,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
二、猜測泡泡形狀,產生探索的興趣
師:原來圓形的吹泡器真的會吹出圓形的泡泡,寶寶們都猜對了!現在老師想再考考你們。
看,我這里還有其它形狀的吹泡器呢!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的?
(出示正方形吹泡器)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正方形的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出示三角形吹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三角形的
師:這個吹泡器是什么形狀的?(出示長方形吹泡器)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
幼:長方形的
師:看,這里有張表格,現在老師就用這張表格來記錄你們猜想的結果。(教師將幼兒猜想的結果一一記錄在表格中)
。ɑ顒釉u析:讓孩子們進行猜想,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參與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搶著說。但由于教師在示范時用的是圓形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因此當教師出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吹泡器,引導幼兒猜測時,孩子們都猜測會吹出與吹泡器相同形狀的泡泡,沒有人反對。)
三、探索幸福七彩泡
師:是這樣嗎?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吹泡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實驗:幼兒自由選一個吹泡器吹泡泡,教師個別詢問實驗結果。
師:請大家告訴我,你們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和原來猜想的一樣嗎?
幼:不一樣;都是圓的。
師:好奇怪呀!不管是什么形狀的吹泡器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你們還想玩嗎?
幼:想玩
師:那好,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吹泡器,用它朝著你的好朋友吹幸福七彩泡,吹出一個泡泡,就送一句祝福的話好嗎?
。ɑ顒釉u析:讓幼兒帶著猜想進行吹泡泡實驗,在具體的操作實驗中,引導幼兒發(fā)現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從中感受實驗的有趣,并在不經意中獲得了新知) 四、互送幸福七彩泡
教師示范吹泡泡送祝福。(祝你天天快樂;祝你笑口常開)
引導幼兒互送祝福。
。ɑ顒釉u析:在相互的吹泡泡和送祝福中,孩子們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既體驗了吹泡泡的快樂,又感受到了給別人帶去幸福的喜悅。)
五、活動延伸
七彩泡泡里藏著美好的祝福,剛才我們把祝福送給了好朋友,回去后我們把藏著祝福的泡泡送給爸爸媽媽和更多的人,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開心快樂好嗎?
課后總評: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新奇感和探索欲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是一個融知識性和游戲性于一體的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案例。總的說來,這個活動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因為天氣原因,活動是在室內進行的,所以“七彩泡”的顏色不明顯,致使孩子們對其感受不深?衫藐柟夂玫娜兆釉趹敉饨M織開展,著重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
二、由于小孫老師是一位新教師,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某些方面的交代和講解不夠明確,課堂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個別幼兒沒有吹出泡泡來,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顧全大局的基礎上要兼顧個體,要讓所有孩子都能體驗成功與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有些動物也能預報天氣,知道一些常見動物在預報天氣時的表現。
2、通過模仿、表演,掌握動物在預報天氣時的動作。
3、引起幼兒探索關于動物的各種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
二、活動準備
1、農地、小河的圖片各一張、農民伯伯及小朋友游泳的圖片、烏龜、螞蟻、青蛙、燕子、魚、雞等動物及與他們相對應的圖片、下雨的圖片若干張。(也可制作與其相對應的課件)
2、烏龜、螞蟻、青蛙、燕子、魚、雞等動物的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烏云、太陽的頭飾個一個;沙包若干。
3、錄音機、磁帶
4、提前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關注天氣變化,使幼兒對天氣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提問的方式導入
(1)今天天氣怎么樣?
(2)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天氣的?
2、了解知道天氣預報的幾種方法
。1)教師讀報紙上的天氣預報和手機上的天氣預報
提問:剛才老師是從哪里知道天氣的情況的?
你聽到了什么樣的天氣?
。2)觀看錄象[CCTV—天氣預報]
提問:電視里的阿姨在干什么?
她是怎么給我們播報天氣預報的?
天氣預報員是怎么知道天氣的變化的? (引導幼兒討論,充分發(fā)揮想象,主動表達自己想到的各種預知天氣的方法)
教師總結:“氣象專家是通過衛(wèi)星定位系統,觀測云象,利用專業(yè)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來預知天氣。(可出示衛(wèi)星定位系統。氣象儀器等圖片)3、知道一些動物于天氣的關系
。ㄒ唬┪浵伆峒
師:氣象員阿姨的本領可真大,每天都告訴我們天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看!農民伯伯正在地里干著活(教師出示農民伯伯干活的'圖片)咦!他看到了什么?(教師出示螞蟻搬家的圖片)
幼:螞蟻搬家!
師:于是農民伯伯就回家了(收起農民伯伯的圖片)不一會,天就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圖片,放在螞蟻搬家圖片的后面)
提問:(1)咦!農民伯伯沒聽天氣預報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誰給農民伯伯報的天氣呢?(引導幼兒討論,并根據已有經驗和圖片的暗示知道是螞蟻給農民伯伯預報的天氣)
。3)螞蟻是怎么告訴農民伯伯天要下雨的呢?
(4)螞蟻們?yōu)槭裁匆谙掠甑臅r候要搬家呢?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螞蟻是怎么說的?(教師播放錄音機,聽螞蟻說搬家的理由)
(教師小結:原來快要下雨的時候,螞蟻怕他們的家被雨水淹沒,要把家搬到高高的地方去。當人們看到螞蟻搬家了也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小螞蟻用搬家來告訴我們,天要下雨了,讓我們也能快快找安全的地方躲雨。)
師:,小螞蟻也能預報天氣變化,真神奇!讓我們也來學學小螞蟻搬家預報天氣吧。ㄍㄟ^運用肢體語言及沙包,學學螞蟻搬家,加深幼兒的記憶)
(二)知道魚兒在下雨前的表現
師:大哥哥在河里游泳,多開心!小魚兒也探出腦袋來湊熱鬧啦!(出示圖片)咦?大哥哥怎么不游回家了呢?(拿走大哥哥的圖片)啊呀!下雨啦!(貼上下雨的圖片)幸虧大哥哥早回家,不然久要淋雨了!
提問:(1)大哥哥怎么知道天要下雨的呢?
。2)是誰給他報的天氣預報呢?(根據螞蟻搬家的經驗,幼兒能很快說出是魚兒報的天氣預報)
。3)魚兒是怎么告訴大哥哥的呢?
師:我們來聽聽魚兒探出腦袋來說了些什么。(播放錄音,聽魚兒為什么露出小腦袋)
師:快下雨之前,,水里很悶,魚兒只好探出小腦袋,到水面來透透氣。魚兒們探出小腦袋也是想告訴人們要下雨拉,快回家吧!魚兒真神奇,他也能給我們預報天氣。我們特來學學魚兒露出小腦袋預報天氣。
(三)出示剩余的幾副圖片
師:看,這些小動物又在干什么呢?(同時剩余的幾副圖片,讓幼兒說說動物們的表現)
先觀察小燕子低飛的圖片
提問:小燕子怎么飛的這么低呢?
師:我們來聽聽小燕子是怎么說的?(播放錄音)
提問:(1)小燕子為什么飛的這么低?
(2)小燕子想告訴我們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上對應的下雨圖片)
師:小燕子也是個神奇的氣象員,它低飛是因為在下雨之前高處的空氣潮濕,會打濕昆蟲的翅膀,那昆蟲只能降低飛行高度,小燕子為了能吃到昆蟲,也只能飛低點。我們也讓學學小燕子飛的低低,告訴人們要下雨了!
。ǜ鶕變簩π∥浵、魚兒、小燕子預報天氣時的現象,剩下的“青蛙呱呱叫、烏龜出汗、雞在雞窩門前跑來跑去不肯進窩“等圖片,教師可先聽錄音在提問或者久根據換面提問,可這樣提問:它是怎么樣來預報天氣的呢?并和幼兒一起模仿它們的動作預報天氣)
。ㄋ模┛偨Y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神奇,,他們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種動作來提醒人們要下雨了。它們是神奇的氣象員!那我們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氣會怎么樣?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如:空氣悶熱、空氣潮濕等)
師:一些動物也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小動物們幫助了我們知道天氣的變化,他們很厲害。”
4、游戲《我是小小氣象預報員》
師:小動物們是神奇的氣象員,那我們小朋友也來當回神奇的氣象員吧!
游戲玩法:幼兒戴上小動物的頭飾,教師戴上太陽的頭飾,那小朋友們就隨樂玩耍,教師戴上了烏云的頭飾,小朋友們就根據自己扮演的動物,用肢體語言預報天氣。(游戲可進行數次,每次可讓幼兒交換頭飾,感受不同動物的表現,也可讓幼兒來當太陽和烏云。)
游戲注意點:表演時不可碰到旁邊的小朋友,及時根據教師的頭飾做相應的反應。
三、活動延伸
請幼兒仔細觀察還有哪些動物可以做氣象員的,并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與天氣”這方面的資料。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幼兒對雨十分好奇,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對此充滿幻想。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根據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發(fā)展的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利用視、聽、講、做的結合,幫助幼兒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聲音和動作對雨進行模仿,引發(fā)幼兒對雨的思考,打開幼兒思維的空間,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2、探究云和風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風頭飾,紙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
小花,小草,小樹,小鳥和小朋友都說太熱了,要被曬干了。幫他們想辦法。
二、欣賞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幫了什么忙?(許多云聚在一起,負荷太重,變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們怎么會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變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風,吹得云很冷很冷,它們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它們變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1、討論。
2、分組合作畫雨循環(huán)圖。
五、游戲:云彩和風兒
幼兒演風和云。
扮演“風”的幼兒站在周圍一圈,用力吹氣,扮演“云”的幼兒先表現出各自的形態(tài),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當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時,發(fā)出“嘩啦啦”的雨聲。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guī)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fā)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fā)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力量和它的反作用力。
2、探索用氣球使小車向前行駛的方法。
3、愿意交流實驗中的發(fā)現與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空的力量,知道什么是空氣的反作用力。
難點:探索利用空氣的反作用力,使小車向前行駛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孩子們有玩氣球的經驗,會用打氣筒給氣球打氣;
2、使用過雙面膠粘貼固定物品;
物質準備
1、兩個充好氣的氣球,兩根長繩。
2、相同的玩具小汽車若干;
3、記錄表、筆、雙面膠若干;
4、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憶以往玩氣球的經驗,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提問:(1)、“你們玩過氣球嗎?都是怎么玩的?”幼兒回憶和交流。
。2)、“氣球里有什么?”
2、探索氣球會怎樣運動。
(1)、教師手持充好氣的氣球尾部,提問:如果老師松手,氣球會怎樣?
。2)、教師驗證幼兒猜想:把氣球的嘴松開,氣球會亂飛。
。3)、師幼討論:當老師松開手的時候,氣球剛才向哪個方向移動呢?
。4)、小結:松開氣球的嘴,氣球會向頭部的方向移動。
二、進行部分
1、感知空氣的力量。
(1)、情景演示:兩名教師分別拉住兩根繩子的兩頭,繩子上固定好用吸管連接的方向、顏色不同的兩個氣球。
(2)、播放課件,展示氣球移動的慢動作,了解空氣的反作用力。
2、小車跑起來。
。1)、結合本節(jié)活動,引發(fā)幼兒思考:“小汽車沒電了怎么辦?”
提問:“氣球放在小汽車的什么位置能使車跑起來呢?”
3、幼兒分組實驗:小氣球放在汽車的什么位置,汽車可以跑起來?
(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用雙面膠將充好氣的氣球粘在小車的不同部位,小車在跑道上實驗,粘在哪個部位能使小車向前跑,并在記錄紙上進行記錄。
。2)、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并做好記錄。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配合記錄表講解)
。4)、幼兒通過實驗結果達到共識:氣球放在小車的尾部可以使小車向前跑。
4、教師總結: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是有力量的,今天空氣的力量幫助我們讓小車跑起來了。那么他還可以為我們做哪些事呢?
三、延伸環(huán)節(jié)。
播放“噴氣式飛機”表演視頻,幫助幼兒提升氣的反作用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空氣在生活中的科學奧秘。
活動總結
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抓不住的,但空氣是有力量的。這一特性很抽象,是幼兒園科學教育對空氣教學所要求達到的基本目標。
首先,幼兒回憶以往玩氣球的經驗,通過松手的氣球會亂飛,引出猜想“氣球的移動有沒有方向呢?”繼而設計了一個情景為幼兒驗證猜想,幫助孩子發(fā)現:氣球會向氣球頭部的方向移動。
其次,用空氣的力量幫助小車跑起來,這個探索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反作用力這一特點。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本次科學活動以孩子生活中經常接觸,非常熟悉的“紙”為切入點,從孩子的視角去感知自然,認知世界。
現實生活中人們浪費紙的現象比較嚴重,再生紙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符合現代社會倡導的資源意識,環(huán)境意識。再生紙是自然未來的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對自然的保護能根植于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用舉手之勞去營造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本次科學活動讓幼兒通過探索與創(chuàng)造,動手制作再生紙,為幼兒充分提供了動手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勤儉節(jié)約,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目標:
1.懂得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學會看流程圖,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體驗制作再生紙的快樂。
3.建立幼兒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準備:
再生紙、盆子、攪拌器、廢紙、網架、毛巾
過程;
一、了解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1.討論廢紙的去向。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廢報紙、廢畫紙等廢紙制品)
你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哪里呢?幼兒討論。
2.認識“回收利用的標志”。
教師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提問:你在哪里見過?這是什么標志?
3.了解廢棄的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并且可以做成再生紙。
師:我們生活當中的廢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他可以做成再生紙。
4.了解再生紙的定義和意義。
師:以廢紙為原材料,經過去色、制漿、消毒等多種工序加工出來的紙就是再生紙。
再生紙可以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所以也被稱為環(huán)保形的紙,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二、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
1.討論廢紙怎樣變成紙漿,感受紙漿的特性。
師:你摸摸紙漿,感覺怎樣?(濕濕的、粘粘的)
2.會看流程圖,了解再生紙的制作過程。
師:請幼兒看看流程圖,說說制作的過程。
三、幼兒動手制作再生紙
1.教師提出要求:兩個小朋友合作一張再生紙。
2、先看流程圖,兩個小朋友探討制作紙漿的辦法。
3、幼兒開始制作再生紙。
4、教師有意識巡視指導。
5、做好再生紙,幼兒分工:整理工作臺、擺放再生紙。
四、教師小結:我們不要浪費紙張、要節(jié)約用紙。要把廢紙收集起來變成有用的新紙。人人都來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教育活動,我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語言要簡潔、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孩子們剛看到再生紙的流程圖時有些迷茫,不知從哪兒看起。我并沒有馬上告訴他們方法,而是用簡潔的語言提示孩子“圖上有什么?箭頭的作用是什么?”讓幼兒自由思維,孩子們很快找出了看流程圖的方法:看箭頭——看提示圖——看說明。另外,孩子在思考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操作前要看說明的意識。
二、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想到,孩子的`興趣為什么會很濃厚,參與的積極性為什么很高呢?是因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教育活動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地探索,讓孩子真正動手操作,自如地運用材料,自動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孩子的興趣隨著成功的體驗變得更濃。
三、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活動我體會到,幼兒的合作意識可以多種形式展開:我采取將幼兒分三組的方式進行探討、交流、總結再生紙的自作方法。每組的團隊意識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了增強。在操作的過程中,兩個小朋友合作看流程圖探討做再生紙的過程,并合作一張再生紙;而每一組的小朋友又分工合作同時撕紙、共同攪拌紙漿,兩人合作、多人合作的團結氛圍在此時淋淋盡致的表現出來了。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幼兒的合作行為有明顯的進步。
活動點評:
本次教育活動教師給了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教師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作為孩子們的老師,能較好地把握身邊的教育因素,培養(yǎng)他們探究事物的興趣,并拓展興趣,這對于孩子們今后走向科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教師的角色定位于是幼兒的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上。不包辦,不限制,使幼兒自由發(fā)展。在操作中教師能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到幼兒瞬間的問題,并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
本次教育活動讓幼兒真正地去動手實踐、操作,他們對獲得的經驗很能感興趣,幼兒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巴陼r期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與沖動,可能對兒童將來走向科學之路產生神奇的影響。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并嘗試記錄。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為游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里散放著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里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為什么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著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么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并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著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為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fā)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征。
3、說一說:為什么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著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為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游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游戲的優(yōu)點在于,縮短了幼兒等待游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fā)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fā)現,讓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游戲,幼兒會發(fā)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fā)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fā)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并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后,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為什么這些紙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贊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游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小朋友自愿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為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游戲——趕小豬。這個游戲巧妙之處在于,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于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著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為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游戲中繼續(xù)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盡量不去打擾。
游戲結束后,老師提問:
“剛才,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fā)散思維空間,由于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于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fā)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于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贊賞幼兒的發(fā)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后,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游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并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于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后繼續(xù)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匯,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興趣,他們經常對著鏡子點頭、彎腰、擠鼻子弄眼等等。孩子們這種無意識的行為說明他們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針對大班孩子的認知特點,我設計了這節(jié)探索學習活動,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身體的主要關節(jié),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目標:
1、了解人體的主要關節(jié),知道關節(jié)的名稱。
2、感知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體驗運動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歡快的`音樂
2、沙包、拉力器、毽子、皮球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發(fā)興趣
播放歡快的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跳舞,活動全身。
二、感官體驗探索
1、問:跳舞時你身體的哪些地方在動?為什么會動?進而引出關節(jié)概念。
2、摸:找出關節(jié),學習關節(jié)名稱。
三、游戲強化認知
1、看誰指得又快又準:老師說關節(jié)名稱幼兒指出自己相應的關節(jié)。
2、看誰說得又快又對:教師活動關節(jié),幼兒說出相應的關節(jié)名稱。
3、音樂游戲:動動你的關節(jié)。
四、圖片(x線像)呈現模樣
五、活動體驗作用
1、玩中體驗: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體驗關節(jié)與運動的關系。
2、看中尋找:讓幼兒觀察周圍老師的活動,發(fā)現關節(jié)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六、嘗試懂得保護
用紙筒固定關節(jié),讓幼兒嘗試關節(jié)受傷后的不便,初步懂得保護關節(jié)的重要性。
七、總結提升經驗
八、舞蹈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我的教育行為與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這次活動讓我更加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他們喜歡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探索中領悟知識。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活動自然的認識了關節(jié),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
1、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動開頭以一段舞蹈引起幼兒的興趣,自然導入課題。首先我讓幼兒隨音樂自由舞蹈,當這段熱身活動結束后我請幼兒想一想我們的身體這么靈活?手指頭為什么會彎曲?讓幼兒從自身對手指會彎曲這一認識入手,知道我們的手指上有關節(jié)。從而讓幼兒比較容易進入探究狀態(tài),并保持持續(xù)的求知欲望。
在認識關節(jié)這一活動過程中,我著眼于以活動各個關節(jié)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幼兒通過想象在關節(jié)上畫畫,使幼兒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玩中體驗,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幼兒的親歷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我們身體上的關節(jié)后,我又以如果不彎曲手指關節(jié),能不能拿到我手里的東西?為游戲,讓幼兒親自體驗人體關節(ji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認識、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通過這樣的親歷活動,使幼兒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
3、注重幼兒對關節(jié)這一概念是否準確理解。
在引出關節(jié)這一概念時,我強調了它是骨頭與骨頭之間可以動的連接部分叫關節(jié)。但有一幼兒說我們的舌頭上也有關節(jié),他認為舌頭能活動就有關節(jié),這無疑是不正確的。于是我就問他:我們的舌頭上有骨頭嗎?(沒有),這樣就自然地讓幼兒明白了我們的舌頭上是沒有關節(jié)的。
不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還可以讓幼兒發(fā)現我們的眼皮、心臟、鼻子、嘴唇等地方都可以活動,但它們都不是關節(jié)。從而讓幼兒對關節(jié)的概念更加準確的理解。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變化。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有目的的引導幼兒觀察天上的云,啟發(fā)幼兒根據云的.形狀去想想他們像什么;
2.酒精燈1盞、燒杯1個,玻璃瓶每人一個,玻璃片每人1塊,毛筆,火柴。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花,有時像魚鱗。幼兒猜出后,讓他們去討論:云是怎么來的?
二、探索發(fā)現
1.教師動手實驗
。1)將毛筆浸濕,在黑板上畫畫,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畫漸漸看不見了。
。2)將放有冷水的燒杯放在燃燒的酒精等上,引導幼兒觀察蒸發(fā)現象,讓幼兒知道水燒開就形成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fā)。
2.啟發(fā)幼兒見過的蒸發(fā)現象。洗過的衣服在太陽下被太陽一曬,就變成了水蒸氣;江河里的水被太陽一曬也變成了水蒸氣。
3.討論:那么多的水蒸氣都飛到哪兒去了?(飛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來的呢?
4.讓幼兒水蒸氣遇到冷空氣變成小水珠的現象。給幼兒桌前的玻璃瓶倒入開水,幼兒先觀察水蒸氣蒸發(fā)的現象,然后提醒幼兒摸一摸玻璃片,感覺其冷熱,將玻璃片蓋在瓶口上,引導幼兒觀察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片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5.啟發(fā)幼兒聯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氣正發(fā)到很冷的天空后會怎樣?(變成許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為什么沒有立即掉下來?(引導幼兒觀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們已相互連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來的?(幼兒討論)
三、云的形成
水遇熱變成了水蒸氣,水蒸氣蒸發(fā)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氣,變成了許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現空氣無處不在。
2、感知空氣無色、無味、可以流動的特性。
3、體驗空氣在塑料袋里被擠壓爆炸“嘭”一聲的樂趣,了解空氣污染方面的知識。
【活動準備】: 塑料袋、凳子、垃圾桶、扇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直接出示塑料袋,繞著所有幼兒從幼兒前面走過套一袋空氣。(直接導入,不讓導入過程顯得繁雜、冗長)
二、空氣是怎么樣的?
1、 詢問老師袋子里裝的是什么?(空氣)
2、請幼兒觀察老師手中的空氣有何特性?(無色)
3、請幼兒上前問一下袋子里裝的空氣有什么味道?(無味)
三、空氣會流動
1、撕破充滿空氣的'塑料袋并擠壓,問幼兒你們觀察到了什么?請幾個幼兒上前用身體來感受袋口空氣的流動。并向其他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2、之前我們用我們自身來感受,還可以借助什么來幫助我們知道空氣流動起來就是風嗎?(引導:例如扇子)適當延伸至如果空氣流通速度和量變大會變成風。
四、在哪里能找到空氣
1、老師之前在自己的面前裝了一袋子的空氣,還有哪些地方我們沒找?那里也有空氣嗎?
2、分發(fā)塑料袋,把幼兒分組,分別安排到教室的不同地方裝一袋空氣,回到座位上。
3、請每組的小朋友說自己是在哪里裝的空氣。
4、教師展示往塑料袋里吹氣。原來我們身體里也有空氣的呀!空氣真是無處不在。
5、請小朋友往袋子里吹氣,捏緊塑料袋,然后一起“放鞭炮”。然后將破損的垃圾袋放到面前的垃圾桶內。
五、空氣污染
1、請小朋友們用右手捏住自己的鼻子,左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并維持一段時間,之后詢問幼兒的感受,引導其了解空氣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2、你們知道有哪個東西會污染我們身邊的空氣嗎?(汽車尾氣、爸爸抽煙的煙霧等)
3、我們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減少空氣污染呢?(植樹造林、少抽煙、少開私家車等。)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電》科學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學教案04-13
大班蝸牛科學教案09-30
大班科學教案01-02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