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11-03 09:46:32 教案

小班教案7篇[優(yōu)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7篇[優(yōu)秀]

小班教案 篇1

  游戲目標:

  1.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玩圈,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2.在游戲中鍛煉幼兒雙腳行進跳的能力。

  3.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游戲重難點:

  能探索出紙圈的`多種玩法。

  游戲準備:

  紙圈人手一個、平整的活動場地。

  游戲過程: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玩好不好?好,開上你們的小汽車,出發(fā)。汽車進站了,請你們找好了車位停好車。

  剛才我們把紙圈當成了方向盤,那除了可以當方向盤外,還可以怎樣玩呢?你們去試一試吧。

  幼兒自由探究紙圏的玩法。教師邊巡視邊認真觀察幼兒。

  2.小朋友們玩得真開心,現(xiàn)在誰大膽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請個別幼兒展示玩法,老師引導幼兒跟著學一學,玩一玩。

  3.小朋友們說了許多玩法,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玩的?(.教案網(wǎng)出處)把紙圈放在地上,兩腳并攏,膝蓋彎一彎,然后跳進圈內。

  教師講解示范。幼兒反復練習。啟發(fā)幼兒將紙圈排列組合成不同形狀,練習連續(xù)向前跳圈,提醒幼兒雙腳并攏。

  4.跳圈比賽,將幼兒分組成兩組進行。

  5.你們都有點累了, 我們一起放松一下。蹬蹬腳、敲敲腿、伸伸懶腰、相互捶捶背等。

  6.開車回家。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紙圈可以怎么玩?想的辦法越多越好,幼兒便想出各種富有童趣的玩法,有的扔、有的跳、有的把圈背在背上當烏龜殼、有的當方向盤,幼兒一個個玩得很開心。幼兒也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玩樂中促進了幼兒基本動作的發(fā)展。但由于氣溫高,天氣熱,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粗淺地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會用甜美的聲音歌唱。

  2、能根據(jù)歌詞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

  3、感知春天的美好,在歌唱活動中萌發(fā)這種美好的'情緒。

  活動準備

  1、課件。

  2、曾觀察過春天的景色,教師與學生討論過春天的特征。

  活動過程

  1、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

 。1)聽著歌曲歡快的進入活動室。

 。2)教師:你聽到剛才這首歌的時候覺得怎么樣?

  學生:很高興;很舒服;心里暖洋洋的;很快樂。

  2、學唱歌曲。

 。1)學生傾聽歌曲。

  教師:你聽到歌里面唱了什么?

  學生:花兒;柳樹;蝴蝶;蜜蜂;小白兔。

  (2)觀賞課件,根據(jù)圖片有節(jié)奏的朗誦歌詞。

 。3)學生將歌詞與旋律相匹配,跟著老師輕聲唱。

  3、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各種形象的動作。

 。1)教師:春天真美呀!我們一起站起來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好嗎?

  學生大膽表演,老師觀察。

  教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做的動作真美,請你上來做給大家看看吧!

  教師請學生模仿動作,鼓勵更多不同的表演動作。

 。2)能夠根據(jù)歌詞內容進行完整表演。

  4、結束活動。表演給客人老師看一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學生情緒很高,心情愉快,活動中積極主動,感受到了歌曲優(yōu)美、歡快的情緒初步學會了演唱歌曲;但是本次活動的目標多了一個,應該以學唱歌曲為主,創(chuàng)編動作可以放在延伸活動中或者是第二課時。課件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能夠先由老師清唱,并用動作提示,學生就能很快理解并記住歌詞。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參與折紙活動的興趣。

  2、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及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用長方形紙進行簡單的折、粘、畫,做成小小電視機。

  活動準備:

  范例作品一件,長方形紙、長條形、漿糊、蠟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小小電視機。

  1、出示范例作品:這是什么?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嗎?幼兒討論。

  2、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并示范小小電視機制作步驟和方法:將長方形紙段邊對折,做成電視機的機身;將長紙條斜折成一個“V”字型,做電視機的天線;將紙折成“V”字型,做電視機的機身上;在電視機的一面畫上屏幕和開關,一臺電視機就做好了。

  二、幼兒制作。

  1、交代作業(yè)要求,幼兒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先折電視機身,短邊要對齊。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除了畫開關和屏幕之外,還可添畫簡單的圖畫作為電視節(jié)目圖像。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天線的折疊和黏貼發(fā)。

  三、結束活動。

  1、評價幼兒作品。表揚積極動手、折疊平整、大膽添畫的幼兒。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五官的構成和用途,知道要愛護五官

  2.能聽懂老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同樣的人物頭像2幅,眼、耳、口、鼻的圖片各1幅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出五官

  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頭部。請小朋友們認真的看一看老師的頭部和小伙伴的頭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張臉,一個鼻子,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兩只眼睛)

  二、游戲"找五官"

  1.按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眨眨你們的小眼睛,指指你們的小鼻子,張張你們的小嘴巴,摸摸你們的小耳朵。

  2.貼五官老師在小黑板上用粉筆畫一張臉,請小朋友將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圖片貼在臉部合適的位置。

  三、說說五官的作用

  1.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說話、吃東西)

  2.我們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聞氣味)

  3.我們的眼睛有什么用?(看東西)

  4.我們的耳朵有什么用?(聽聲音)

  四、看圖說話

  老師拿出準備好的相同的人物頭像2幅,請小朋友觀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貼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張圖片的臉染成黑色,再把圖片貼在小黑板上,兩張圖片對比,讓小朋友說說哪張圖像好看?為什么?

  總結:同樣的一張臉,如果弄臟了就不好看,所以請小朋友們要愛護自己的五官,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弄臟別人的五官。

  五、保護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護它。怎樣保護它們呢?

  不要把臟東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東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兒念兒歌

  這是我的眼睛,眼睛會看;這是我的鼻子,鼻子會呼吸;這是我的嘴巴,嘴巴會說話;這是我的耳朵,耳朵會聽話。

小班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由于小朋友都喜歡探索周圍的新奇事物,加上他們的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比較弱,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又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所以我們選擇了“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同時通過設計標志使幼兒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詞:橡皮膏、接、撐、扶、抓。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嘗試學習設計安全標志。

  三、活動準備

  1、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

  2、每人一盆已切割成小塊的圖片。

  3、圖文傳送器,圖片四幅。

  4、畫紙、蠟筆。

  5、課前已認識過一些標志。

  四、活動過程

  1、出示貼著橡皮膏的玩具小熊,引起幼兒的好奇。學習詞:橡皮膏。

  2、通過玩拼圖游戲,讓幼兒找出小熊受傷的原因并說出來。

  3、利用圖文傳送器出示圖片,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小熊在活動中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受傷了,并學習詞:接、撐、扶、抓。

  4、組織幼兒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5、幼兒設計安全標志,并與大家分享設計成功的快樂。

  A、幼兒設計標志。

  B、把個別幼兒設計的標志放到圖文傳送器上向大家介紹。

  C、鼓勵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標志向聽課的老師介紹。

  五、活動延伸

  1、把設計出來的標志張貼在相應的地方,以引起全園小朋友的注意,提高全體幼兒的安全意識。

  2、鼓勵幼兒繼續(xù)設計各種安全標志。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初步產生了探索興趣。然而,他們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保護自己的經(jīng)驗又比較缺乏,又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生活上的依賴,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也比較差。"橡皮膏小熊"這一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講講小熊受傷的原因,使幼兒了解如何避免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道一些粗淺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我在活動中為了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fā)其對活動的興趣,我給玩具熊貼上了橡皮膏,讓幼兒猜猜小熊身上的橡皮膏是怎么弄的,幼兒的興趣特別大;顒又形疫\用了談話法、經(jīng)驗感知法,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圍繞“小熊和朋友們都做了些什么運動?為什么會貼滿橡皮膏?”展開討論。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讓孩子們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如何保護好自己。此外,我還借助圖片,再現(xiàn)故事內容,讓幼兒邊看圖片邊跟著老師講述故事,如:學說安慰小熊的話“別哭別哭,貼上橡皮膏就不痛了。”在教師的帶動下,孩子們邊說邊配上相應的動作。在做做、講講中,培養(yǎng)了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效果不錯。在復述故事時,幼兒都能夠說出故事中重復的詞語.如“又紅又腫”、“扶好”、“抓緊”等,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幼兒知道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弄傷自己。

  故事中的小熊好似幼兒的化身,幼兒耳濡目染。樂意去學習進步的小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親自學習接球的動作、扶扶手的動作,能在自己原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建構并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活動以后,我見到幼兒做的不對的時候,只要輕聲的問他一句:還記得橡皮膏熊熊嗎?孩子就笑著改正了。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領域:

  語言、健康、藝術

  活動目的:

  1、 學習兒歌《吃水果》,熟悉兒歌內容,理解兒歌含義。

  2、 學習朗誦兒歌,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兒歌。

  3、 正確發(fā)音:削、剝、擠、切。

  4、 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圖卡若干;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水果,你是怎樣吃這些水果的?

  2、 請個別孩子自由選擇甘蔗、香蕉、橙子、楊桃,說一說它們的食用方法,教師引導孩子說出削、剝、擠、切等詞語,一邊學習,一邊展示圖卡,學習相關的句子:削削甘蔗,剝剝香蕉,擠擠橙汁,切切楊桃。哇,真好吃!

  3、 教師把句子連起來完整朗誦一到兩遍,請孩子欣賞,學習朗讀。

  4、 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請孩子加上動作進行兒歌表演若干次。提醒孩子注意,當我們吃到水果的時候,應該用特別高興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

  5、 請孩子思考,除了香蕉要剝著吃,還有什么水果要剝著吃呢?教師示范仿編:剝剝葡萄,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大膽開動腦筋進行仿編。教師在孩子仿編時出示相應的圖卡幫助孩子記憶。

  6、

  請孩子將仿編的.兒歌連起來朗誦。

  7、 跟隨錄音機的音樂學習演唱歌曲。

  8、 延伸活動:吃水果。給孩子準備果汁機、塑料刀,進行水果大餐活動。

  活動反思:這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顒忧,我們請孩子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活動后,還進行了水果品嘗會,整個半日活動設計意圖明顯,讓孩子在操作中學到了自己平時在家里不敢嘗試的本領(切水果),效果良好。在語言活動中,通過讓孩子親自感知,激發(fā)孩子學習語言的欲望,并引導高水平孩子自己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孩子們很快就熟悉了兒歌,能正確掌握發(fā)音。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能提出不同水平的問題引導不同水平的孩子。但在活動中,老師要注意自身活動的每一動作都對孩子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特別在衛(wèi)生常規(guī)方面,老師要做到充分的準備。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

  2、認識線條的基礎上運用線條設計娃娃發(fā)型。

  3、感受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樂于參與水墨活動。

  重點難點:

  幼兒認識并會畫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

  活動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做個好玩的游戲好嗎?請看(連環(huán)畫展示點變直線,波浪線)

  師:你看到了什么?幼:直線,還有曲線。

  師:這是直線,(在宣紙上畫出直線和波浪線),這條彎彎曲曲的線條不叫曲線,你看它像什么呢?它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波浪線,跟它打個招呼吧。

  2、教學過程

  師:哎呦,孩子們線條寶寶跑到了老師手里,看看它跑去哪里了,跑到了娃娃的頭上,你在娃娃的頭上看到了哪些線條寶寶。(讓幼兒再次記憶線條寶寶名字)

  師:你們覺得他們發(fā)型酷嗎?

  師:為了讓這個發(fā)型更有水墨畫的風格,我們用這個小小的'工具進行暈染,你們想不想試試呢?

  3、教學結束:展示并交流作品

  師:孩子們,你們的作品可真有趣呀,趕緊和旁邊的孩子來交流交流吧。

  教學反思:

  xx 年6月份我園開展了“水墨畫”的課題實踐課,在這次活動中因為針對小班的年齡特點,對于生活中線條的運用,所以設計了《有趣的線條》這一活動,讓幼兒認識線條:直線、斜線、波浪線,并在認識線條的情況下會用墨的方式表現(xiàn)線條。因為小班幼兒的手指肌肉還沒有發(fā)育的很好,所以我用棉簽代替毛筆,讓幼兒進行畫線條的練習。

  活動之前我針對這個活動想了很久,《有趣的線條》,怎么樣能夠突出有趣是關鍵,如果本次活動只是單純的畫線條那就毫無有趣而言,所以在活動引入環(huán)節(jié)我以點慢慢變直線然后慢慢變波浪線的連環(huán)畫的形式出示線條,抓住幼兒的注意力,然后在宣紙上畫出直線,波浪線,對于直線大部分孩子都了解也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對于波浪線孩子們都說是曲線,我讓孩子們說一說波浪線像什么,一步步的引導幼兒認識波浪的形狀特征,說出它的名字,然后用擬人的方式,多次詢問波浪線叫什么,加強幼兒對波浪線的認知。在斜線認識中我采取有趣的方式,哎呦,直線寶寶摔倒了,這一摔可不得了了,它變了一個名字,叫斜線寶寶。通過有趣的語言讓幼兒認識枯燥的線條。

  在操作環(huán)節(jié)我沒有直接讓幼兒畫線條,而是讓幼兒尋找的方式在卡通娃娃的臉上發(fā)現(xiàn)線條,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的興趣,讓孩子運用線條給自己畫的娃娃頭像進行發(fā)型設計。然后在最后環(huán)節(jié)運用我制作的一個小工具對頭發(fā)進行暈染,這樣水墨效果就非常好,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孩子們都很樂意參與互動,有一點在讓幼兒尋找線條寶寶的時候視頻和電腦切換我沒有準備好,所以在活動中顯得銜接不是很自然,其他方面我很滿意。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精選]小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