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11 07:41:56 教案

(經(jīng)典)大班教案4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經(jīng)典)大班教案4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生日愿望,并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引導幼兒說一些祝愿朋友的話。

  4、讓幼兒體驗過集體生日的樂趣。

  二、準備。

  1、環(huán)境布置:一塊空白的墻面,作為幼兒的許愿墻。

  2、課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的生日。

  3、生日蛋糕一盒。

  4、《生日快樂》的磁帶,錄音機,照相機。

  5、白紙、蠟筆。

  三、過程。

  1、聽歌曲《生日快樂》,引出課題。

 。1)音樂響起,師生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2)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我們一般會在什么時候唱這首歌曲?

  2、幼兒講述過生日的情景。

 。1)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你是什么時候過生日的?

 。2)你和誰一起過生日?在哪里過的?是怎樣過的?心情怎么樣?(請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3)你收到過哪些生日禮物,是誰送的?

  3、幼兒講述生日愿望。

  你希望下一個生日怎么過?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教師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生日愿望)。

  4、幼兒許愿。

  (1)你想實現(xiàn)你的生日愿望嗎?讓我們到許愿墻旁來許個愿吧!

 。2)剛才你許了什么愿呢?能告訴我們嗎?(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心愿)

  5、畫生日愿望。

  (1)我們把這些愿望畫下來,然后貼在許愿墻上,讓所有知道的`人都來祝愿你們早日實現(xiàn)這個愿望,好嗎?

 。2)幼兒畫生日愿望。(教師指導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

 。3)請先畫好的小朋友與身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生日愿望。

 。4)請小朋友講講自己畫的是什么生日愿望?(教師把幼兒的話貼在許愿墻上)

  (5)想看看楊老師的生日愿望嗎?(出示我的愿望卡)我畫了一顆心,衷心地祝愿小朋友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生日愿望。

  6、過集體生日,體驗集體生日的快樂。

  (1)你們知道嗎?這個月我們班有位小朋友生日了,她是誰呢?請這位小朋友上來,今天我們一起為xx小朋友過生日,好嗎?

 。2)出示蛋糕,點蠟燭。我們應該對xx說些什么祝愿的話呢?(教師引導)

 。3)xx心情怎么樣?讓我們把這開心一刻永遠保留下來吧。◣熒恼樟裟睿

 。4)放《生日快樂》歌,師生一起唱。

 。5)師生一同享用蛋糕。

  (6)結(jié)束。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用連貫的語言,圍繞“有用的繩子”進行談話。

  2、學習用輪流、修補的方式進行自由、有序的交談。

  3、能大方地向同伴、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繩子(毛線、尼龍、扎頭的發(fā)帶)若干。

  2、幼兒每人自帶一根繩子。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引出談話話題。

 。1)老師講故事:有一個糊涂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繩子打結(jié)幫助自己記事,大事打大結(jié),小事打小結(jié),結(jié)果呀……

 。2)與幼兒討論如下問題:在哪里看過繩子?繩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沒有繩子。

  2、運用“玩一玩,說一說”的方法,讓幼兒自由地交談。

 。1)讓幼兒自由組合,將自己帶來的繩子創(chuàng)造性地玩一玩,說一說它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與幼兒共同活動。

  例如:將繩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繩子放在地上,在繩子上面走、玩蹦蹦繩游戲。

 。2)老師指導幼兒邊玩邊說。通過插話,幫助那些只玩不說的.幼兒與同伴進行交談。

  3、運用假設(shè),拓展談話范圍。

  老師推出假設(shè):假如我們的身體是一根繩子,軀干是根粗繩子,四肢是根不粗不細的繩子,手指腳趾是根細繩子,頭發(fā)是根細細的繩子,它們又能干什么用?啟發(fā)幼兒圍繞這些假設(shè),有興趣地與旁邊的小朋友進行交談,也可以用集中談話的方式進行有趣的談話活動。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遷移已有經(jīng)驗,學習用自然物一個接著一個的方法測量出蔬菜的長度。并在此基礎(chǔ)上嘗試探索不同的測量方法。

  2、會用短線、圓點、簡單的圖形等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測量的結(jié)果。

  3、較細心地進行測量,樂意參加測量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測量圖形邊長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長長的蔬菜實物若干,各種小型測量工具如回形針、棉簽等若干,記錄紙人手兩張。

  教學過程:

  1、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導入活動)——教師:這段時間我們認識了很多的蔬菜,而且找到了很多長長的蔬菜,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長長的蔬菜?

  ——那這些長長的蔬菜有多長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量一量),

  2、遷移測量經(jīng)驗。

  ——用什么量?怎樣量?引導幼兒遷移測量圖形邊長的經(jīng)驗。

  ——請一個幼兒作演示用一個接著一個的測量方法測量絲瓜。

  ——量好后還要想辦法記錄下來,怎么記錄呢?

  ——教師:有一根棉簽就畫一條短線,剛才量出來有幾根棉簽就畫幾條短線。教師在黑板上示范。那么除了可以畫短線來表示,還可以畫什么呢?(圓點、圖形等)

  3、嘗試測量蔬菜。

  ——提出測量要求:每張桌子上有兩種蔬菜和一種測量工具,先量一種,然后跟對面的朋友交換。量好了從椅子底下拿出一張記錄紙和筆用我們剛才說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對記錄有困難的進行引導。

  ——請一組兩個小朋友一起交流:你們用的是什么工具測量的,你們的蔬菜量出來有多長?教師引導幼兒從結(jié)果不同的小組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討論:為什么兩個人用同樣的工具量一樣的蔬菜,可是量出來是不一樣長的呢?引出測量方法的問題。

  ——教師依次出示三張圖: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張圖上都有哪些問題?教師小結(jié):測量時如果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那就容易量錯。

  ——幼兒第二次測量,教師重點觀察并指導測量的正確方法。記錄好后讓兩個孩子相互驗證測量的結(jié)果是否一致。

  4、嘗試用多種工具測量蔬菜。

  ——剛才我們用了一種工具來測量蔬菜,現(xiàn)在請你們前后兩組互相交換,試試用其他的工具去測量,然后也像剛才一樣記錄驗證。

  ——幼兒操作。

  5、延伸活動——教師出示兩根棉簽和一根長長的絲瓜:現(xiàn)在趙老師手里只有兩根棉簽來量這根長長的絲瓜,怎么量呢?

  活動反思:

  《長長的蔬菜》這一數(shù)學活動,主要內(nèi)容是比長短。所選的比較材料就是孩子熟悉的蔬菜,練習的要求是在最長的后面打鉤,在最短的`后面畫○。在上課時小朋友們都很認真都能找對,當一拿到書本叫他們做。一個個都在叫老師我不會做,我很納悶,當我走到他身邊教時問他們會了沒都說會了,結(jié)果一看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一部分小朋友都是亂涂亂畫,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找出最長和最短的,但對于那些不是最長和最短的蔬菜,他們就不知道怎么處理,有的把剩下的都打里鉤,也有的都打差。 我覺得數(shù)學活動最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yǎng)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fā)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chuàng)造。本課我設(shè)計了“猜一猜、擺一擺”等活動,牢牢地把握住了小朋友的特點,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本堂課中,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扎實。如在利用學習擺規(guī)律,讓小朋友合作交流自己做法和想法,在交流中學生發(fā)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互相啟發(fā),使每位小朋友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同時也受到了思維的訓練,獲得了知識發(fā)展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shè)計思路:

  春天是個多風的季節(jié),孩子們對“風”這種自然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室外組織了活動“好玩的風”。小朋友說,“我們把風搬到室內(nèi),我們自己制作風”。于是我與幼兒共同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風,并將這些計劃畫在記錄表中,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計劃收集材料。于是,我們共同開展了“我們來制造風”的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多種方法。

  2、能運用繪畫、語言講述的形式表達制造風的過程。

  3、在制造風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有感受風、尋找風的經(jīng)驗,并對如何制造風有了自己的設(shè)想。

  2、物質(zhì)準備:

  (1)幼兒按照制造計劃收集的扇子、電風扇、打氣筒、氣球、硬紙板、布、吹風機、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樹、大黑板、記錄紙張。

  重點、難點:

  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各種方法。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前些天我們到外面找風去了,你到哪里找到風了呢?

  幼兒:柳樹、小草、頭發(fā)、衣服。

  教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風的?

  幼兒:我看見柳樹、小草、頭發(fā)都動了,衣服都飄起來了。

  幼兒分享自己關(guān)于“如何制作風”設(shè)計記錄。

  (1)你們要用什么方法制造風?

  幼兒:我想用扇子扇風。

  幼兒:我用手抓緊塑料袋的口,然后一捏塑料袋,就有風了。

  幼兒:我想用打氣筒打氣,就有風了。

  幼兒:我用吹風機,可以有風。還有用布扇。

  幼兒:我用硬紙板扇,就能有風了。

  (2)你為了制造風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兒:我準備了扇子。

  幼兒:塑料袋。

  幼兒:氣球、打氣筒。

  (3)怎么才能知道制造出風了呢?

  幼兒:可以吹在臉上感覺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風了。

  幼兒:讓一個人來試就知道了,把風吹在臉上。

  幼兒:可以用吹風機吹我們的門簾,如果門簾動了,就說明有風。

  幼兒:還可以吹頭發(fā)、衣服,如果動了就說明有風。

  2、幼兒按照計劃制造風。

  (1)提出實驗規(guī)則。

  ①請幼兒用自己想到的方法進行試驗。幼兒可以在教室里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試驗,當你用完一樣材料后要把你的實驗結(jié)果記錄在表格中。

  ②請將實驗方法和結(jié)果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樣實驗的',制造出風了沒有。

  ③有些幼兒的實驗材料需要用到電,請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觸摸插銷。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探究并及時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制造風的時候,用很小的一塊布去扇高處的門簾,門簾沒有動。她很沮喪地回到座位記錄。于是我請她再用布扇扇我,讓我感受一下有沒有風,同時讓她觀察我的頭發(fā)有沒有動。她高興地發(fā)現(xiàn)我的頭發(fā)動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馬上告訴我她感覺到風了:“涼涼的!庇谑歉吲d地把結(jié)果記錄了下來。

  情境二:

  陳頎林用塑料袋實驗時,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緊,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制造的風很小,幾乎感覺不到。于是他請我?guī)退芰洗锎禋,然后從吹滿氣的塑料袋中擠出了風,他高興地說:“這回的風大多了。”我問他:“你剛才是請別人幫助你制造風的,你想想有什么方法自己就可以制造出風呢?”他想了一會兒,高興地告訴我:“我想到好方法了!彼檬帜弥芰洗倏罩谢蝿,把空氣裝到塑料袋里再進行擠壓!帮L來了!”他高興地大喊,并將把實驗的方法畫了下來。

  (3)幼兒分享制作風的過程及結(jié)果。

 、僬堄變航柚鷮嶒炗涗洷恚蛲榉窒碜约簩嶒炛械陌l(fā)現(xiàn)。

  頎林:我把塑料袋口這打開,然后這樣(用動作演示,用塑料袋裝空氣)。然后把口抓緊了,再一捏,就有風了。我在我畫的實驗下面打了個鉤,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師一起做試驗,有風,因為教師的頭發(fā)都動了。(邊說邊為別的小朋友扇了起來)我也畫了個鉤。

 、谝龑в變簩⒅圃祜L的記錄貼在記錄板上,同伴相互交流與欣賞。

  3、教師小結(jié)。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氣球,有的用打氣筒打,用吹風機吹,這么多的方法,都制造出了風。

  我們在外面找到的風是自然風,我們今天用這些方法制造的風是人造風。你們,還可以開動腦筋再想一想,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風,下次我們再試一試。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教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引導性,問題層層深入。在活動時教師能發(fā)現(xiàn)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活動后能及時小結(jié),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已有經(jīng)驗。

  2、活動中的不足:

  (1)活動中提問的準確性不夠。如提問幼兒:“你怎么才能成功?”應說成:“你制造出風了嗎?”這樣會更適宜。

  (2)在記錄中,幼兒只畫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沒有畫出試驗的過程,在這方面老師還需進一步引導。老師最后總結(jié)時,還可以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說有些東西動了(如柳條、頭發(fā)),就證明你制造出了風?”為“風是怎樣來的”延伸活動做準備。

  主要內(nèi)容:

  1、教案重點突出、有層次性。教師思路清晰、節(jié)奏準確,但語言要準確,例如,“你用什么方法制造風?”“怎么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簡單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還可以開展“風的利與弊”的延伸活動。

  2、每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部分都有小結(jié),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幼兒已獲得的經(jīng)驗。

  3、幼兒設(shè)計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于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都很愿意去證實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有集體的目標,幼兒有個人的方法,實現(xiàn)了小組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

  4、整個活動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間也引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區(qū)投人許多有關(guān)風的活動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和發(fā)現(xiàn)。

  5、教師的引導很有層次,先“讓幼兒回憶”“自己想辦法”“材料是什么”“怎樣讓別人知道有風”。在活動時有幼兒使用吹風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知熱風和涼風。

  綜合評析: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表現(xiàn)在活動的來源、活動中幼兒自己對方案的預設(shè)、材料的選擇、實驗的方法都源于決定。每個幼兒在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材料和過程不統(tǒng)一,而是富有個性的,即尊重了每個幼兒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案。

  活動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是教師的敏銳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探究中的畏難情緒和挫敗情緒,給予及時的啟發(fā)、鼓勵和支持。如在活動中當一個幼兒扇窗簾而沒有動時,幼兒產(chǎn)生了沮喪的情緒,這時張老師說:“你扇扇我的頭發(fā)吧!苯Y(jié)果幼兒試驗成功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建議:教師讓所有的幼兒都體驗用一個塑料袋制造出大風與小風;教師讓幼兒用同樣的力氣拿布和扇子來制造風,比較哪個制造的風大,哪個制造的風小。之后,再讓幼兒討論制造大風的過程,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空氣流動能產(chǎn)生風。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精選)07-23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3

大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3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9

(精選)大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