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綠兩色彩色紙條,黃、藍兩色不同長度的小棒、小正方體、回形針、硬幣。
學生準備:
1把尺子,1把剪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老師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經準備好了。請最快的3生上來做排隊游戲,看他們是怎么排的?
生:從矮到高(從高到矮)
師:你們可真行,一眼就看出這個隊形是根據(jù)小朋友個子的高矮排列的。那你們能看出物體的長短嗎?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提供:2件物體的長短比較。
2、用學具表示
師:如果我們想知道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你能不能用桌上的學具,通過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的方法來表示呢?
。1)指導量的方法
(先找一個學生到實物投影來示范擺的方法)
師:想一想,怎樣擺才能量的準呢?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臺,指導擺法:左端要對齊、沿物體擺直、一個接著一個等)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就能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大約是4枚回形針的長,真不錯。
。2)用學具比較紙條的長度
師:選你喜歡的學具,就用剛才xx小朋友的方法來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比比看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
生操作,師指導。
3、反饋[直接用媒體展示]
[課件出示用3種學具量紅紙條的結果]
為什么同樣是量紅紙條,結果卻不一樣呢?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來進行測量,也就是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板書:統(tǒng)一的標準]
二、做一做,引出1厘米
師:下面,我們就選用統(tǒng)一的標準——小正方體,來量物體的長[課間出示:做一做]先請你來估計這些物體的`長度
1、用統(tǒng)一小正方體來估計下面物體的長度,再擺。
(全部出示后用小正方形作標準說一說)
2、師:數(shù)學家規(guī)定像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這樣的長度為1厘米。[板書:1厘米]
一起來讀一讀。
3、用厘米說一說這些物體的長度約幾厘米。
4、挑幾個說誰比誰長幾厘米
三、認識厘米,用厘米尺量
。ㄒ唬┱J識厘米
1、介紹尺子
師:要知道物體的長度,一般都用尺子來量。[課件出示:厘米尺]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這把尺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識1厘米有多長同時滲透如何用尺子量
師: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是1厘米,我們是這樣看的。[課件出示]
師:拿出你的尺子,在你的尺子上找出這個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師: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想想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可以拿一個小正方體,用它的邊長去比一比。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有多長。
。1)比劃1厘米
。2)剪1厘米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4)認識幾厘米
師:把兩個1厘米拼在一起,是幾厘米呢?
。ǘ┯贸咦恿
1、拿出黃色的小棒,估一估它大約有幾厘米長呢?
師:怎么才能準確地知道這根小棒的長呢?我們可以用尺子來測量。
2、請1生上臺演示用尺子量的方法。
每生自己動手量一量。
3、師:紅顏色的小棒長幾厘米呢?請你先估一估,然后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師:這些小朋友是這樣測量蠟筆的長的(4厘米)你們看行不行?[課件出示]
。1)小紅:左端未對準0
。2)小明:從0刻度起的正確量法
(3)小東:從刻度2~6
師:小東的這種量法可以嗎?
5、師:現(xiàn)在你還想用這把尺子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呢?(自己量吧)
6、量曲面物體的長
。ㄈ┬〗Y、揭題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講,師補充課題]
四、知識拓展(欣賞)
[媒體]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邊長約11厘米
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直徑7厘米
奧運會火炬——祥云高72厘米
奧運會門票——長20厘米寬9厘米
五、實踐作業(yè)
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課后,請小朋友們收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2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8~49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長。
2.使學生掌握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或畫出整厘米長的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紙條、作業(yè)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入新課
1.師生談話
、 老師和學生比高矮,讓學生體會要知道物體的長度是多少必須量一量。
、 用喜歡的工具測量課桌面的長,讓學生體會要想得到統(tǒng)一、準確的測量結果。必須用尺子來測量。
、 指出:尺的種類有很多(出示學生尺、鋼尺、卷尺、米尺……并逐一介紹名稱),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學生尺。
2.出示學生尺,觀察一下尺上有些什么。(討論)
、 交流:尺上有數(shù);有很多長短不一的線;有字母“cm”。
、 講解:尺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叫做刻度線,每條長的刻度線下面或者旁邊都寫著數(shù),第一條刻度線下面寫著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袄迕住笔菧y量長度的常用單位,人們一般用它作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
今天老師就帶領小朋友一起來認識厘米。(板書:認識厘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1厘米
、 師:你們想知道1厘米有多長嗎?
指出:0到1這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問:從1到2這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嗎?從2到3這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呢?
、 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說一說:還有哪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在直尺上,哪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 小結:學生尺上相鄰的兩個數(shù)對應的刻度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2.體驗1厘米有多長。
① 仔細觀察1厘米的長度,并用手比劃一下,再記在腦子里。
、 取出寬是1厘米的硬紙條,提問:用這張紙條的寬和1厘米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樣長)那么這根紙條的寬是多少呢?(1厘米)
要求:用拇指和食指把紙條輕輕夾住,再把紙條輕輕抽出,仔細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空隙,保持不動,再舉起手來互相看一看。
、 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用手勢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用硬紙條插進去校正一下。
、 舉例: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長(或寬)大約是1厘米?
3.認識幾厘米
師:小朋友已經找到了很多大約是1厘米長的.物體,也知道了1厘米就是尺上兩個相鄰數(shù)之間的長度。那么2厘米就是尺上哪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3厘米、5厘米、8厘米?
4.測量物體長度
①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么你能說出下面物體的長各是幾厘米嗎?(出示書上例2圖)
提問:量的是什么?有多長?你怎么知道的?
、 師:小朋友已經會看圖說出物體的長度了,那么你們會用尺量出物體的長度嗎?
試著量一量剛才那根紙條的長是幾厘米。
教師詢問不同的答案,學生用實物投影儀演示不同的測量方法,教師逐一講評。
提問:你覺得在用尺量物體的長度時,有什么地方是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你們自己總結了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現(xiàn)在請大家用這個方法來量一量自己手掌的寬和一指的長。
5.用尺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 提出要求: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 交流畫法,并明確:一般從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刻度4。
、 練一練: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畫好后,同桌交換測量檢驗。
三、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如果請你用厘米作單位來測量一下黑板較長邊的長度,你覺得怎么樣?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罢J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情解讀:
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jié)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tǒng)的經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目標解讀:
1、創(chuàng)設情境,從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設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荚O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shù)字、單位(厘米cm)(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交流
。2)呈現(xiàn)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yōu)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尺子:刻度線、數(shù)字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4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病⑹箤W生進一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什么是線段?
二、新授
。、引入新課。
。ǎ保┱埻瑢W們看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
現(xiàn)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ǎ玻┨釂枺合胍幌霝槭裁此麄冋f的數(shù)不同?
。ǎ常┬〗Y:為了更加準確,我們在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
說明了:量比較短的東西,可以用厘米做單位。
。病⒄J識厘米
。ǎ保┯^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shù)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shù)字寫著“0”,說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
。ǎ玻┛纯潭瘸呋卮穑
。、“0”在哪兒?
B、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這么長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長。
。ǎ矗┱埫课粚W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找一找。
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1~52頁“想想做做”第1~6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核對。
。础ⅰ跋胂胱鲎觥钡冢搭}。
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想想做做”第5題。
做題時,可利用已有的各種表象作為參照來估計,估計的長度與實際長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學生的估計。
6、“想想做做”第6題。
讓學生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畫完后,同桌之間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對方所畫的線段的長。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難點: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fā)現(xiàn)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fā)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shù)字和厘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壅J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 用厘米量。
、 每人發(fā)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ò殉咦由系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shù)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1) 認識厘米
認識1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認識幾厘米
。2) 用厘米量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6
教學內容:
課本第61-6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建立對1厘米的印象
教學難點:
能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二、知識新授。
1、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圖,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shù)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shù)字寫著“0”。聲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一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書:1厘米)那么從0到3的長度就是3厘米,從0到7的長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2、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鉛筆。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將鉛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鉛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鉛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鉛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4)打開書第62頁,學生看書將例題中括號填完整。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shù)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結: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shù),只要接近幾厘米,我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4、教學例4。
。1)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分三步畫:先對著0刻度,點出一個端點。
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到所要的刻度4。
。2)學生按這樣的方式試一試,畫一畫。
。3)提問:我們怎樣畫一條線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shù)據(jù)。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 識 厘 米
測量較短的物體:厘米 cm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過程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通過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而深刻認識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學習測量和估測的重要基礎,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對1厘米實際長度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紙條、小棒、各種尺子、釘子、圖釘?shù)?/p>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讓學生們用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釘子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五花八門:有4拃那么長,8根小紙條那么長……)
2.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結果卻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導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課桌到底有多長.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4.師: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擴展介紹:厘米在國際上,都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呀?
師: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問:找找看,大家?guī)淼奈矬w中,還有你的周圍,什么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徑、指甲蓋的寬度、牙齒的寬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匯報)
問: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數(shù)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shù),得幾就是幾厘米;3.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嘗試測量同一個學具(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根小棒,請你用尺子試著量一量這個小棒有多長?
問:測量的結果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正確的量法與錯誤的量法對比(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兩種量法),使學生鑒別出正確的量法.
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學生活動:先從自己帶來的學具中任選一件,舉給同學們看一看,大概估計一下它的長度有幾厘米.然后實際測量所選物體的長度,看是否與估計的數(shù)值相等.
3.師:通過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每人拿出一根細繩,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鄰的同學比一比,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發(fā)展性練習
問:假如一個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幾個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圖片“磨損的尺子”),你們有什么辦法能就用這把磨損的尺子測量出物體的準確長度嗎?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
1.回家后,以厘米位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做單位的.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cm
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教案點評:
導入時先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隨后通過一個“為什么結果都不一樣”的提問很自然地引出測量單位和測量方法。教學認識厘米時,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隨后通過實物來感受1厘米的長度,實現(xiàn)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量小棒長度時,老師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探索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然后教師以規(guī)范的動作,標準的測量方法量給學生看,讓學生與自己的操作產生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產生頓悟,從而掌握量的要領;最后再親自實踐,使知識技能的掌握經歷了由淺到深,由表及里這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8
教學內容:
第65頁的例1、例2,完成練習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長度。
師讓學生拿出他們自己的小尺子,說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幫助他們認識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實際長度。 1厘米到底有多長,要讓每個學生都清楚,這對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很重要的。
讓學生認識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長度,再用尺量一量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個手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
師可以讓學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寬度,看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二、鞏固練習
第67頁的練習十七第1-3第1題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長度。
師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讓學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師檢查。
2、第2題和第3題,讓學生自己做,師巡視幫助。
三、小結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四、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第1、2題。
2、課外作業(yè):第1、3題。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厘米、會用直尺測物體的長度
數(shù)學思考:1厘米到底有多大,建立幾何模型
問題解決:從數(shù)學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tài)度: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1厘米有多長;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感知1厘米的長短及如何正確、規(guī)范地用直尺測
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學具
課件、1厘米長的橡皮泥、課堂嘗試單、課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
由長——短、寬——窄、高——矮、厚——薄這些反義詞引出“長度”
一詞,學生自由說所見過的長度單位,猜想為什么要先認識厘米呢?(先激趣后設疑)
(二)探究新知
以三個字“知”、“認”、“用”為主線在,展開整個教學。
1、尺子產生的必要性(“知”字)
師:上節(jié)課我們量了教師黑板的長①大約17本數(shù)學書長②大約23個文具盒長③張老師的27拃長④崔嬌嬌的40拃長……
學生議:為什么同樣的黑板,每次測量的結果卻各不相同呢?
師:看來,要想知道黑板到底有多長,我們必須統(tǒng)一用同一工具,選取同一個標準。
2、認識尺子(“認”字)
。1)各種各樣的尺子:鋼卷尺、皮尺、米尺、軟尺、直尺。
。2)直尺上各種名稱:刻度、刻度線、0起點、厘米的字母符
號(重點強調0表示的意義及其作用)
3、認識1厘米(“認”字)
。1)在尺子上找各種各樣的1厘米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每大格都是1厘米
(3)用手比畫、感知1厘米
。4)生活中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
4、認識幾厘米(“認”字)
。1)以0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2)以任意刻度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ㄖ攸c滲透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①末尾刻度-起始刻度②把任意刻度當0起點推理③1厘米1厘米相加)
5、動手測量(“用”字)
嘗試用直尺“量線段”、“畫線段”
。1)組內交流量法、畫法
。2)集體交流量法、畫法,學生先評價,老師再點撥。
。3)組內互換嘗試單再次規(guī)范的量、畫。
。4)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重在體會尺子不夠用時怎么測量物體的長度)
。5)判一判哪種測法正確(歸納“測量兒歌”,強調一平、二對、三看,正確的測量步驟)
。ㄈ┱n堂檢測(完成課堂檢測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內互改,最后統(tǒng)計并改錯)
五、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完成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
。2)學生幫助笑笑完成數(shù)學日記“我的新朋友”
六、作業(yè)設計:
課堂檢測單
七、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長度單位)
八、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包括認識厘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畫出幾厘米長的.線段。在認識概念的時候,先圍繞1厘米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展開。先讓學生觀察1厘米,再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認識3厘米、5厘米等。
我覺得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有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shù)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shù)刻度線。另外,學生在作圖時很容易畫不準確,長出一些,或者短了一些。因此后來我讓學生先在0和幾刻度的地方點一個小點,然后再把兩點連起來。這樣作圖的情況會好一些。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shù)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我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了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shù)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衣服怎么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么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磥碓跍y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tǒng)一的工具,F(xiàn)在我們一般用什么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著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ㄉ河袛(shù))有哪些數(shù)?讀一讀。
還有呢?
。ㄉ河芯)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著一個數(shù)?潭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ㄉ鹤帜福ò鍟篶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書: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厘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瞧,(課件演示1厘米長度)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說說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厘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說一說。(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厘米。)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ㄍR粫䞍海┠銈冇袥]有發(fā)現(xiàn),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指著課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長,我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厘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厘米了,找找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學生說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我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厘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厘米。
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了,2厘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么認為它是2厘米?(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師自己說。)
有2個1厘米,就是2厘米。
還有誰也找到2厘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厘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厘米?指著尺子說給同桌聽聽。
。▽W生說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有3個1厘米是3厘米。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伲ǘ紡0開始)你們?yōu)槭裁炊紡目潭?開始?
、冢ú皇菑0開始的)你數(shù)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數(shù)一數(shù))還有誰也找到8厘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5)看,這枝鉛筆長幾厘米?你是怎么看的?線段呢?
。6)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厘米,還知道看幾厘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F(xiàn)在厘米和尺是我們的好朋友了嗎?和我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樣?請出我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熍e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我們認識了直尺、厘米,現(xiàn)在和好朋友玩?zhèn)闖關游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ǔ鍪緦W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厘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
誰想上來量。
。]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么意見?
。ㄒ话惆芽潭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厘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厘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ǚ磐,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ò鍟毫浚簩史牌健#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并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厘米?說說你的想法。正好6厘米嗎?(更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厘米可以說大約幾厘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厘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我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我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后,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說。
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這么長。(指著學生作業(yè))
。2)再畫一條比它長3厘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zhàn)?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里。
。ǖ葘W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ㄒ部梢越柚鷮1厘米或2厘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厘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過2厘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么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我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shù)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里。
小朋友估計得怎么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ò褜W生作業(yè)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么樣?(如果相差遠:沒關系,我們剛估計了2個,以后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我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干什么?(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長度?你還想量什么?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么了?
看來,用厘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xù)研究嗎?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數(shù)學教案06-08
認識厘米的教案04-15
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案06-25
《厘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03-12
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3-26
二年級上冊認識厘米教案范文(精選17篇)11-19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小學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