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22 10:47:32 教案

大班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匯總【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感知廢舊物的妙用,知道要節(jié)約資源、充分利用資源

  鞏固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會拼、拆紙盒,初步建立形與體的雙向聯(lián)想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難點:由平面紙張制作立體紙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基本掌握它們的特征

  物質準備:各種廢舊紙盒(長方體、正方體);制作紙盒的各種材料:廢舊紙盒和舊掛歷紙、筆、剪刀、回形針、雙面膠、漿糊、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以“紙盒廠需要一批紙盒急用,請小朋友幫忙制作”引出課題。

  二、感知立方體

  請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舊紙盒,提問:

  1.你帶來的紙盒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

  2.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3.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怎么樣的

  幼兒邊觀察,邊自由交流。建議幼兒每數一個面標上一個數字(從“1”開始按順序標數字),標上數字后,觀察有幾個面,每個面是怎樣的。

  三、初步感知立體與平面之間的關系

  1.拆紙盒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拆開來,看看紙盒子會變成什么樣子”

  幼兒拆紙盒,互相交流紙盒拆后的樣子。

  2.紙盒還原

  請幼兒把紙盒還原,并討論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你能把紙盒變回原來的樣子嗎”請個別幼兒演示,大家反復練習。

  討論:“平面的紙是怎樣變成紙盒的”

  3.了解粘合面的`作用

  師:“大家找一找,剛才寫的數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數字的面以外,還有其他面嗎這些沒有標數字的面剛才躲在哪里有什么用”(重合、粘貼、封口)

  四、嘗試做紙盒

  1.教師示范用舊掛歷紙做紙盒。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在制作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立體與平面的關系。

  3.請幼兒把做好的紙盒送到“紙盒廠”。

  延伸活動

  把有關材料投放到數學區(qū),讓幼兒在自選活動中繼續(xù)操作。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無論從目標的制定、教學具的選擇還是過程的組織都體現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環(huán)境教育特點。首先,廢舊紙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較多的廢棄品,幼兒平常只是看或用紙盒子而沒有去動手做過紙盒子。讓幼兒拼拆舊紙盒,既能讓幼兒較直觀形象地感知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而且能讓幼兒在玩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廢品可以用、可以玩、可以為我們服務。因此,用紙盒子進行教學能取得一舉兩得的作用。其次,用舊掛歷做紙盒子,既美觀、不易破碎,又節(jié)約了紙張。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用的舊紙盒、舊掛歷都是幼兒從家里收集來的,這些本來都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廢棄物,現在發(fā)揮了這么大的用處,因而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專注。整個活動提供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滿足了大班幼兒喜歡交流的特點,在拆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鞏固了知識,做紙盒再一次滿足了幼兒的動手欲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尋找物體浮起來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動中大膽提出猜想,并學習實驗驗證。

  3、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沉浮現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實驗的經驗。

  2。物質準備:樹葉、樹果、樹枝、花瓣等若干,八只做實驗用的臉盆(半盆水),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問題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秋天即將過去,冬天就要來臨。樹林里的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請你幫小螞蟻想想看,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螞蟻既簡單又安全地過河呢?

  2。師:如果你是小螞蟻,在樹林里你會找什么東西來辦忙?

  3。但是螞蟻選澤坐船,哪些東西可以當小船的材料呢?

  二、預測猜想,第一次操作

  1。師:剛才小朋友幫小螞蟻想了很多可以當小船的材料。我們來看看小螞蟻自己在樹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2。師:對小螞蟻來說,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們再來幫幫小螞蟻吧,看看哪些東西是適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適合的,為什么?

  3。師:剛才小朋友說的還只是你們的猜測,那么有什么辦法證明猜測是否正確呢?

  4。驗證操作。師:我們知道實驗是科學家做的。既然我們今天做了小小科學家,就要像科學家那樣規(guī)范操作。先請你們仔細看看需要驗證的材料,并把它畫在你的記錄紙上,像科學家那樣預測一下它們在水中的情況,做好第一次的記錄。然后就可以開始實驗了,做一樣實驗記錄一樣。每一樣物品做完后要放回籮筐中。最后我們還要一起來說說我們的實驗結果和我們預先的猜測是否一樣。實驗時注意輕輕地放材料,盡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來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5。交流第一次實驗結果。師:請大家收好所有的實驗材料,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實驗結果。根據你的試驗,你覺得什麼做小船最合適,為什么?環(huán)節(jié)分析: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實驗過程的快樂。

  6。小結:今天我們像科學家那樣用實驗的方法幫助小螞蟻找到了合適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螞蟻一定會非常感謝大家的。

  三、進一步嘗試實驗,感知物體的浮力

  1。師:既然我們的小科學家這么厲害,我還想問一個問題。

  2。師:為什么葉子在水里會浮起來呢?

  3。再次實驗,初步感知浮力。師:接下來我還要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將樹葉輕輕地放在水面上,然后用你的食指輕輕地點在中間,慢慢地向下壓,你的手有什么感覺?壓到水底的時候再放開,樹葉怎樣了?等下請你們來說一說。

  4。交流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描述表達實驗過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小結:(手指演示)原來樹葉在水中飄著的時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里也有一種力在推著你,讓你覺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開的時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樹葉又推到了水面,這種力就叫浮力,原來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動

  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興趣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實驗,看看不同的東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樣的。我們聰明的人類利用水的浮力發(fā)明了很多方便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下一次再來研究研究吧!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顒又薪處熗ㄟ^兩個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fā)現浮力的秘密,培養(yǎng)孩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恒。

  2、在操作過程中能積極嘗試,主動學習。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小長方形每人5個三角形若干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設疑(教師出示兩個形狀不同,但面積相同的紙)

  師:小朋友,老師這兒有兩張紙,你們覺得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你能有什么辦法證明誰大,誰小?

  小結:這兩張紙到底誰大?誰小?這問題可好難?怎么辦?如果我給你們一些小長方形,你們能利用小長方形來解決誰大,誰小的問題嗎?

  二、利用小長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積守恒概念

  師:誰來用小長方形試一下?這張紙你用幾個小長方形鋪滿的?再試一下另外一張紙,需要幾個小長方形?

  小結:這兩張紙都用了5個小長方形,說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三、幼兒操作,鞏固概念。

  師:請小朋友每人拿5塊小長方形,拼出一個圖案,并把你的圖案的'形狀記錄下來。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都拼出了那些圖案。你們拼出的圖形都用了幾塊小長方形。我們都用了5塊,說明這些圖形都是一樣大的。

  四、幼兒操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現在,你們看,老師手中有什么?這三角形有多大嗎?請你們看一下,這兩個圖形是不是一樣大?為什么?

  現在,也請你們用三角形和小長方形拼出一個圖形,并把圖形的形狀和你使用了幾塊長方形幾塊三角形記錄下來。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圖形,你覺得哪些圖形是一樣大小的?

  活動延伸:

  師:在小朋友的操作紙上,有一些圖形,請你們看一看,哪些圖形是一樣大小的。請你用一定的標記把它標出來。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豐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在我們農村許多的玉米材料都被農民當材燒飯,特別是近幾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氣了,這些玉米材料都被當成垃圾焚燒,產生很多的煙霧,影響了環(huán)境。我想,如果能變廢為寶那該多好。結果我發(fā)現這些玉米材料顏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葉、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須和老師準備的輔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鍛煉幼兒的小手肌肉,同時這些玉米材料也很適合幼兒創(chuàng)造發(fā)揮。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玉米各組成部分的特征,鼓勵幼兒發(fā)現這些部分變通的功能。

  2.嘗試用玉米的各組成部分設計出不同種類的物品,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3.積極參與制作,感受到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玉米桿、玉米葉、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桿、玉米葉、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藝品的圖片和老師的作品。

  3.剪刀 、雙面膠、彩色紙、水筆、軟鐵絲各一些。

  活動過程:

 。ㄒ唬┏鍪居衩,感知其特征,發(fā)現變通的功能。

  1. 師幼共同觀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變通功能。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們知道是誰嗎?(玉米)

  幼:你們的知識真豐富,都認識玉米了。

  師:那我就要來考考你們了,這個長長的東西像什么呀?

  幼:海帶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那么這個長的像海帶一樣的東西是玉米的什么呀?(葉子)玉米的葉子我們可以叫它玉米葉。

  師:有誰認識它呀?它是什么樣的?

  幼:高高、長長、細細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這是玉米桿。

  師:你還想認識玉米的什么東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師:大家看看這個東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掃帚。

  幼:指玉米棒

  師:這個東西很特別,讓我們掰下來,仔細研究一下吧。(放課件)最外面的一層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這一根一根的東西叫玉米須,你覺得它像什么?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們看它又像什么?

 。ǘ┬蕾p圖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樣性、創(chuàng)意性。

  1.欣賞圖片

  師:你們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種有趣的東西,有一些藝術家,對玉米也很感興趣的,他們還用這些東西做成了許多漂亮的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2.說說圖片上的東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師: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ㄈ┯變河懻摗⒉僮,教師指導。

  1.幼兒討論。

  師:藝術家真有創(chuàng)意,能把玉米的各個部分變出這么好看好玩的東西,老師今天也準備了許多這些東西,你們覺得它們還可以做些什么呢?請和你的好朋友討論一下吧。

  師: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兒操作,教師交代要求。

  教師:你們的想法真好,老師收集了各種玉米材料,有些還進行了加工,這是玉米桿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還有找了一些對你們有幫助的`輔助材料,如:軟鐵絲、剪刀、雙面膠等,小朋友用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對了,玉米葉的邊上很粗糙,不小心會劃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時候可要小心哦。

  師:如果你做的時候碰到困難你怎么辦呢?

  師:當然,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的,那么今天你們想不想挑戰(zhàn)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們請客人老師做我們的裁判,看看我們的挑戰(zhàn)能否成功。孩子們那就趕快去吧。

 。ㄋ模┳髌吩u價,展示作品。

  1.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1)師:現在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嗎?

 。2)師:今天大家的創(chuàng)意可真多呀,讓我來問問客人老師,我們的挑戰(zhàn)有沒有成功?"客人老師,我們的挑戰(zhàn)成功了嗎?"客人老師都表揚我們了,我們小朋友高興嗎?讓我們擺一個最能表現你現在心情的動作,請老師給我們拍張照。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在區(qū)角活動中繼續(xù)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動。

  2. 作品展覽: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臺上讓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們看一看我們的小手真能干。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三句半的結構與形式。

  2、借助照片,幫助幼兒回憶游生態(tài)園的快樂情景,在老師的引導下創(chuàng)編三句半。

  3、在看看、說說、議議中感受生態(tài)園的美景,加深幼兒對生態(tài)園的熱愛。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照片、字卡,樂器、白紙、筆

  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生態(tài)園嗎?上個星期,我們去生態(tài)園秋游,拍了許多漂亮的照片,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說說你最喜歡哪張照片,為什么?

  2、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喜歡這三個地方,你們看,(取出照片)我喜歡……我喜歡……我喜歡……(留白,讓孩子說,在孩子說的同時,將照片放在展示板上)

  3、現在,請你們聽一聽,我是怎么說我喜歡這些地方的?(教師說前三句)老師是怎么說的?(個別提問)請你們再仔細地聽一聽,教師在照片的前后放上字卡,一邊出示一邊慢慢地說:一看看,龍之源噴泉多氣派 二看看,花崗巖浮雕真壯觀 三看看,龍之行廊架好風光

  好,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些地方真漂亮,我們一起來夸一夸(真漂亮)

  4、(出示圓點)這兩個圓點就表示我們小朋友夸的半句,我們一起來夸一夸,完整朗誦。

  請你們想一想,這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三句半)

  5、生態(tài)園不僅有漂亮的.風景,還非常好玩,誰來選擇一張你覺得好玩的照片,按照這樣的格式來編一編。請個別幼兒選擇照片進行創(chuàng)編,在個別回答后,選擇一種寫在紙上,邊寫邊讓幼兒說。

  6、現在我們編了三句,要在后面加上圓點來夸一夸,我們一起來夸一夸(真好玩),好,我們一起來念一念自己編的三句半,然后將第一段和第二段連在一起念一遍。

  7、現在要編七看看了,誰來選照片,個別回答后,選擇一種寫在紙上。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八看看、九看看。我們去秋游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真開心)我們一起來夸一夸,(完整朗誦第三段三句半)

  完整朗誦三句半。

  8、現在,我要請殷思源和我合作,我們在念的時候會換一種形式,你們仔細地聽聽哪里不一樣?(教師用普通話說前三句,殷思源用石莊話說后半句)我們念的哪里不一樣?你們會用石莊話來說半句嗎?老師不是石莊人,不會說石莊話,那我來向你們學一學,我說前面的三句,你們用石莊話說后半句,好嗎?

  9、今天,我們小朋友真棒,自己會編三句半了,這個三句半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游生態(tài)園》。

  下面,我請殷思源、段阿姨、周阿姨和我一起表演這個三句半,大家歡迎!

  第一段表演結束后,請一個小朋友替換段阿姨來表演。

  第二段表演結束后,請一個小朋友替換周阿姨來表演。

  10、老師在區(qū)角活動的柜子里準備了許多樂器,呆會我們一起到外面表演三句半,好嗎?

  和客人老師說再見,結束。

  活動反思:

  活動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充分發(fā)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教師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情趣。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大班教案08-14

大班教案(經典)09-05

【精選】大班教案11-02

(精選)大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