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

時間:2023-11-22 11:32:03 教案

實用的美術教案8篇【通用】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美術教案8篇【通用】

美術教案 篇1

  第1課

  教學內(nèi)容:環(huán)境雕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zhì)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xiàn)內(nèi)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環(huán)境雕塑》要點:

  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chuàng)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xiàn)了什么?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第2課

  教學內(nèi)容:凹凸的'美感

  教學目標:

  通過對z紙箱紙的認識和觀察,讓學生感受紙箱肌理的特點。以剪,刻,貼等方法制作一個精美的相框,再則就是感受立體表現(xiàn)的獨特美,體驗廢物利用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廢物利用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教學難點:紙材特點與創(chuàng)作構思的巧組合。

  教學過程

 。ㄒ唬┯^察體驗

  引導學生觀察紙箱紙的內(nèi)部,感覺不同層面的不同特點。

  紙箱紙我們平時都很常見,但是很少有人撕開里面看。

  小結:紙箱紙中間一層是波浪式的,立體感很強。

  (二)新授

  1.欣賞老師作品

  仔細觀察,并說說你看到的相框,你認為它是怎么做出來的。

  小結:看起來簡單,但是也需要技巧。

  2.親自動手實踐

  把準備好的紙箱紙剪成一個三十二開大小的長方形,其次,在長方形里畫一個長方形,左右留邊3厘米,上下留邊2厘米,再畫一個長方形四邊各空1.5厘米。畫好兩個長方形后,借助小刀和尺子沿著第二個長方形的邊劃下,到紙箱紙的知二層。再接著輕劃第一個長方形,只需要劃到紙箱紙的第一層,劃好后,把最里面一個長方形的一二層全部取出。把中間長方形的第一層取出,第一個長方形保持原樣。

  就這樣,相框的基本形狀已經(jīng)做好,再取邊角料翦幾片葉子,做一朵花放在相框的旁邊作裝飾。

  制作完成。

 。ㄈ┳鳂I(yè)展評

  引導學生用手工是否精細方面做評論。

 。ㄋ模┧季S拓展

  除了做相框外,你還可以用這種紙做什么樣的東西?要求:有層次感,能巧妙利用它本身的紋路。

 。ㄎ澹┱n外探究

  紙箱紙是生活中的廢物利用,除了它,你還能想到別的東西嗎?

  第3課

  教學內(nèi)容:教師節(jié)的禮物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了解人物頭像的基本結構和特征。

  2、學習認為頭像的畫法,運用發(fā)散思維添畫人像。

  3、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欣賞和了解人物頭像的表現(xiàn)方法,學習利用頭像的一半創(chuàng)造性的添畫另一半。

  教學難點:

  發(fā)散和想象,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人物頭像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新課:

  大家在一年級時就從《畫自己》開始學習了一系列的人像畫的方法,對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師出示一組人物頭像),同學們你們來欣賞一下,說說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繪畫風格、人物特點)?

  出示課題:添畫人像

  二、新授

  出示課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畫、版畫、中國畫等大師作品。

  1、簡單歸納臉型、五官的的基本特點。

  2、欣賞作品中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物特點

  3、簡析作品的繪畫特色及風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體積感的表達;

  b立體派油畫注重形塊的空間表達,簡化人物的細節(jié);

  c版畫突出線條的裝飾美感;

  d中國畫強調(diào)筆墨的韻味、民族的特色。

  4、添畫指導 我們一起來看這幾幅作品,你認為哪幾張畫的比較好?為什么?

  這些作品可以怎樣添畫它的另一半呢?

  學生答: 可以用圓珠筆勾線,畫線描; 可以用彩色水筆添畫,用夸張的色彩來表現(xiàn);

  可以用油畫棒添畫,用色彩明度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另一半; 可以用顏料來添畫,模仿印象畫派的風格。

  三、學生練習,師巡回指導

  作業(yè)要求:根據(jù)不同人物頭像的基本特征,有創(chuàng)造性地畫出人像的另一半。

  教師巡視,對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幫助。

  對發(fā)現(xiàn)的普遍問題,如構圖大小、用墨濃淡、表情呆板等,給予及時點撥、啟發(fā),幫助學生解決。

  四、講評作業(yè)

  1、學生自評

  2、我們來看年輕大師們的作品,對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對自己的作品滿意呢?并說說這些作品還有哪些不恰當、不足的地方?

  (1)添畫特色(2)線條(3)形體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3、修改調(diào)整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感受卡通形象夸張的比例。

  3.能與同學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六個頭部與身體一樣大的卡通形象。

  4.知道“百變卡通玩具”正、反面的設計方法。

  二、教學要點:

  1.重點:能設計比例夸張的卡通形象、并設計制作成百變玩具。

  2.難點:正面與反面的卡通形象頭部與身體的位置,折、疊、剪的設計與制作方法。

  3.興趣點:①卡通形象的夸張比例。②百變卡通玩具。③貼上自己照片的卡通形象。

  4.觀察點:。①卡通形象的頭部與身體的1/2比例設計。②擬人化的人物表情、動態(tài)服飾設計。

  三、課前準備和課時

  1.彩色筆、油棒、剪刀、各種色紙和裝飾物。

  2.(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

  引入

  1.放課件

  2.欣賞教師的范畫

  3.了解老師作品中意境

  1.欣賞作品

  2.討論

  3.互相討論、提出看法

  通過折疊剪畫的方法,設計制作多種變化的百變卡通玩具。

  講授新課

  1.課題:百變卡通玩具

  2.提問:(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3)玩一玩,感覺夸張的`比例能產(chǎn)生幽默卡通形象。

 。4)準備用什么材料設計制作精美的百變卡通玩具?

  3.教師講授新課:

  4.過程與方法:

  ①在卡紙上設計你喜歡的圖案和禮物的外形。

  ②感受多種材料,引導巧思妙用。

 、圻\用美感形式進行設計,在裝飾設計游戲中,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1.學生活動:我能行,體驗活動。

  :體驗卡通形象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想象。

  2.交流怎樣設計卡通玩具。

  3..欣賞學生作品,感受制作方法是的基礎之一。①欣賞有趣的卡通形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②說一說你喜歡卡通形象,為什么?他們運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美在哪里和有趣在哪里?③卡通形象有趣④頭部與身體的設計正確⑤剪、折美觀。

  在活動中獲得興趣和知識。

  學生活動

  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作:

  1.用卡紙、掛力紙等的色彩筆進行創(chuàng)作。

  2..用彩色筆繪畫。

  3.裝飾:添加什么?裝飾什么才能使字母“擬人化”和具有裝飾美?

  小組活動:

  1.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探討線的種類及作用,玩一玩手中的線,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各組選出一個同學在全班進行表演。

  感情于態(tài)度:

  1.積極想象和完成各項學習活動。

  2.能與同學合作。

  3.明確自己的任務。

  小結

  評價目標:1.有創(chuàng)意:2.夸張、色塊:3.裝飾美:

  作業(yè)自評:

 、僖螅耗苓\用線表現(xiàn)物象與裝飾。

 、谀苓\用不同的線表達不同的情感。

 、圩髌藩毺兀c眾不同。

  作業(yè)要求:1.造型能力:能運紙材設計制作送給父母的小禮物。

  2.較高要求:能設計制作形式美感強的小禮物。

  3.個性發(fā)展:能秒用材料,設計制作獨特、有創(chuàng)意的小禮物。

  創(chuàng)作與眾不同的百變卡通形象玩具。

  第二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

  教師講授新課

  教學活動一:想一想導入。

  目的:1.激發(fā)好奇心,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和發(fā)現(xiàn),了解卡通形象頭部與身體的反正折疊,產(chǎn)生多種搭配,是卡通形象產(chǎn)生多種變化

  2.感受卡通形象有部、身體夸張的比例,多種的搭配所產(chǎn)生的幽默、有趣的畫面。

  活動二:禮物與材料的關系。

  活動三:美觀、精致的設計制作方法。

  活動四:創(chuàng)作與眾不同的多變的卡通玩具。

  活動五:欣賞與評價。

  1.感知能力:

  能感受比例夸張的擬人化卡通形象。

  2.造型能力:

  能設計比例夸張的擬人卡通形象。

  能用“色彩、線條、夸張、幽默”等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和設計百變卡通玩具。

  3.審美能力:

  能從“趣”、幽默的角度觀察與評述卡通形象。

  4.合作能力:

  能與同學合作做游戲、創(chuàng)作。

  能與同學共享材料、用具。

  能與同學共享成功的快樂。

  色彩鮮艷、變形、夸張等手法有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變化的卡通玩具。

  學生活動

  1.學生繼續(xù)制作。

  2.教師巡視指導。

  對制作一個能百變卡形象的玩具圖案能進行各種方法表現(xiàn),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可以在結構運用抽象形等手法來進行表現(xiàn)。

  進行創(chuàng)作,發(fā)展個性。

  小結

  作業(yè)有:造型美,色彩美,創(chuàng)意美。

  課后記:要學生學會直線撕,弧線撕和變線撕。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調(diào)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diào)和而產(chǎn)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jù)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chuàng)作。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jù)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diào)色盤。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

  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一次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jīng)小組討論后,在班上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范調(diào)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diào)色盤里,再蘸顏料在調(diào)色盤里調(diào)勻,調(diào)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范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作業(yè)時應用、嘗試。)

  4、強調(diào)在作業(yè)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范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范:我用 辦法,讓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

  三、布置課堂作業(yè):

  1、會調(diào)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

  四、學生練習:

  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yè)游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2、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于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作品有個性。教學準備:

  教具:幻燈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1.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xù)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diào)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筑的方法。

  教師:泥條盤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diào)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驟。

  制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盤筑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shù)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筑,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yè)要求。

  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yè),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jù)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制。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引導學生自編小故事,根據(jù)故事人物、場景,運用學到的繪畫、折紙、剪貼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所需各種道,培養(yǎng)造型、表達、思維能力,增強合作、探究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知、情、意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劇中角色的造型,人物塑造(語言、形象)

  教學難點:角色造型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根據(jù)小故事(可造已學過的相關內(nèi)容, 如《駱駝和羊》、《坐井觀天》等)中的角色,認識角色的造型及性格,在角色制作中表現(xiàn)出角色性格;組織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造型游戲任務。

  教學具及課前準備:分成5組,課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仔細研究小故事,鼓勵學生對小故事的角色對話進行修改,令其更貼近學生生活,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想想人物的藝術造型,并寫好各角色的臺詞;準備好所需工具材料。

  教學課時:2課時(連續(xù))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階段

  1、欣賞激趣

  ● 出示青蛙和小鳥造型及井布景

  同學們,這是老師根據(jù)我們學習的課文《坐井觀天》制作的,老師準備了一只憨憨可愛的青蛙和一只活潑樂觀的小鳥,它們需在一口古井進行對話,有同學記得這篇文章怎么寫的嗎?

  ● 老師用夸張的動作和配音表演

  ● 我知道同學們有了很多好主意,但我們還是先來認識一下老師手里頭這些玩藝兒是怎么動起來的。

  2、認識創(chuàng)作因素

  ● 認識指偶

  老師怎么讓青蛙和小鳥動起來呢?

  怎么把它們放在手上呢?

  你有沒有更好的主意?

  ● 明確游戲程序

  我們?nèi)绾尾拍苓M行生動的表演呢?首先我們要做好如下的準備。

  編寫劇本

  畫布景

  做指偶

  我們采取合作的方式進行游戲,同學們根據(jù)分工把對話寫得幽默有趣,把布景和指偶做得夸張美麗,然后才是我們最為生動有大匯演。

  二、 造型制作階段

  1、明確劇本

  同學們,可不可以先把你們的'節(jié)目名稱跟老師透露一下呢?說說劇本中有幾個角色?在哪活動呢?

  2、指導造型制作及臺詞撰寫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造型,采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撰寫人物臺詞。

  u 思考:想想如何讓指偶動得更有個性。

  3、小組排演

  三、指偶表演階段

  1、組織各小組表演匯報

  要求其余同學仔細觀察其指偶造型及表演,聽聽誰的臺詞說得好。

  2、生自評、互評

  說說哪組的造型你最感興趣。

  說說哪組的臺詞及表演最棒。

  你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呢?

  四、評價與引申

  1、在這節(jié)課里,同學們學到了什么呢?

  2、對小組分工、使用進行總體評價。

  3、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表演的基本因素,我們不僅可以用紙張、彩泥進行指偶制作,還可以用布、廢棄材料等,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人偶,可以表演這種短劇,也可以表演人物較多的內(nèi)容,例如,我們民間的“布袋戲”、“皮影戲”等。

美術教案 篇7

  美術:小兔的花衣服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油畫棒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作畫;

  2、感受畫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給小兔的衣服添畫上顏色;

  活動難點:

  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畫畫。

  活動準備:

  1、范畫一幅;

  2、油畫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畫有小兔的圖畫,用小兔的口吻向幼兒問好:(小朋友,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

  提問:

  (1):你們看看小兔今天為什么不高興呀?

  用小兔的`口吻說:“你們看看我的衣服一點也不好看,我想穿一件花衣服,”教師:原來小兔是因為衣服不好看才不高興的。

 。2):你們想一想怎么讓小兔的衣服的衣服變漂亮呢?

  2、教師示范。

  提問:你們在看看小兔高興?

  3、幼兒作畫;

  要求:

 。1)必須畫在小兔的衣服輪廓線內(nèi);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4、評價幼兒作品。

  (1)剛才是老師給小兔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給小兔穿的衣服漂亮嗎?請你們找出誰給小兔穿的衣服最漂亮。

  (2)將幼兒的作品張貼在墻上供大家欣賞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穎的形象。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chuàng)編故事,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凈涼干并分類)

  2、油畫棒、棉簽、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簽、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ㄒ唬┙處熞詣赢嬈蜗笠,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問題:1、他們是什么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嗎?

  3、**和**有什么不一樣的呀?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么?

  要求: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么,可以變成什么?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么?為什么?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師介紹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nèi)組合石頭,然后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后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ㄋ模┙處熖岢龌顒右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么。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chuàng)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chuàng)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chuàng)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制作的石頭來創(chuàng)編故事。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jīng)典)10-22

【精選】美術教案09-29

(精選)美術教案08-06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04

美術教案[精選]08-10

(精選)美術教案08-08

美術教案(精選)08-07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23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7-23

美術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