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11-25 10:34:24 教案

[合集]中班教案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中班教案6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讓幼兒了解廢物是可以再利用的,我將報紙作為突破口,對幼兒進行一物多用的教育,啟發(fā)幼兒熱愛生活,關心身邊小事的情感。

  二.活動目的:

  1.在操作中進行探索,一物可以多用。

  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三.活動準備:

  1.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知道報紙的一般用途.

  2. 物質(zhì)準備: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報紙若干.

  四.活動過程:

  1. 導入:教師引出報紙,請幼兒說說報紙的一般用途.

  幼:可以看上面的.內(nèi)容,學知識。

  2. 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報紙還有其他的用途.

  (1).請幼兒說說看過的報紙還能用來干什么?請幼兒個別演示..

  幼1:能夠折飛機、風箏......

  幼2:可以擦臟東西。

  幼3:能夠在上面寫字打草稿。

  幼4:擦玻璃。

  幼5:包東西。

  ......

  (2).幼兒集體相互交流,討論,探索,演示.用動作來表現(xiàn)報紙的新用途.教師指導,合作.鼓勵幼兒想出多種與別人不一樣的用途.

  (3).在集體面前講述演示,比一比誰的辦法又多又好.

  (4).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象報紙一樣有許多的用途.小朋友們可以去找一找,把你的發(fā)現(xiàn)來告訴我們.

  (5).折紙飛機玩活動結束。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肢體語言感受活潑歡快的音樂。

  2、了解集體游戲方法,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3、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4、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庫乞乞》、導游旗三面分別寫上數(shù)字"3"、"4"、"5";粉筆筆一支;ppt。

  2、幼兒12人,小椅子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說說快樂的旅行。

  教師:"老師最喜歡出去旅游了!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到過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樂,大家一起快樂地"庫乞乞"。

  今天老師邀請你們參加我的音樂旅行團,旅行的時候有首動聽的曲子,仔細聽哦,播放音樂《庫乞乞》

  教師:"你覺得音樂什么地方特別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種很特別的聲音,誰來學一學?"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注意里面的"︱庫0︱庫0︱庫乞︱乞—︱",并帶著孩子一起念音樂里的這個部分。

  教師:"大家猜猜看,什么是庫乞乞?"教師:"我們今天就學學快樂語錄——庫乞乞。旅行中玩得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說︱庫0︱庫0︱庫乞︱乞—︱,我們一起來說一遍,看誰說的最大聲最開心——︱庫0︱庫0︱庫乞︱乞—︱"。

  教師:"老師想問下我們班的孩子們旅游的時候什么事情讓你們感到最開心!你能用我們今天學會的快樂語錄來表達一下自己愉快的心情嗎?"

  3.通過圖譜和律動進一步感受音樂。

  教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著音樂去旅行吧!看看我們的音樂旅行團去到了什么地方?先去海邊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頂啦。úシ乓魳,教師隨著音樂繪圖譜。)

  教師:"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nèi)チ四膸讉地方?音樂到哪里我們開始上山?"(播放音樂,教師指圖譜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結構)。

  教師:"一共要爬幾次才到山頂?"引導幼兒坐著,用自己的兩只手指當兩條腿,平放的膝蓋想象成海邊的`平地,身體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腳、山坡、山腰、山頂?shù)任恢谩?/p>

  層次1:教師和幼兒一起聽著音樂律動——A段"海邊走走"、B段"登山"、C段"庫乞乞"。

  層次2:教師指圖譜,幼兒律動。

  層次3:個別幼兒指圖譜,教師和幼兒律動。

  層次4:請幼兒站起身大膽創(chuàng)編A、B兩段的動作,教師幫助幼兒配合音樂優(yōu)化動作。

  4.合作游戲"快樂的旅行團"。

  1、教師出示"導游旗"。

  教師:"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們游覽的地點是海邊和高山,我們一起手拉手出發(fā)吧——"

  2、請3個幼兒當導游選游客游玩。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nèi)容,感受歌曲中詼諧、愉快的氣氛。

  2.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xiàn)歌曲的詼諧意味。

  教學重難點: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xiàn)歌曲的詼諧意味。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2.媽媽、爸爸、小馬的圖片3.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馬圖片,導入活動。

  1.你們看誰來了呀?這是一匹幸福的小馬,有愛它的爸爸和媽媽。小馬的爸爸和媽媽每天都會帶著它出去玩,小馬快樂極了!

  2.有一天,小馬又跟著爸爸出去玩了,你們看!

 。ǘ├斫飧枨谝欢蝺(nèi)容,學習演唱。

  1.教師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演示小馬圖片,表現(xiàn)小馬跑和摔跤的情節(jié)。

  2.看明白了嗎?小馬跟著爸爸出去玩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4.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歌詞。

 。1)小馬小馬搖著尾巴,跟著爸爸去干嘛?它為什么會摔跤?你聽到歌曲是怎么唱的?(當幼兒說出歌詞內(nèi)容后,教師用歌唱的方式來加以回應。)(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5.結合圖譜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馬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來的樣子,好嗎?(教師引導幼兒邊學小馬跑邊說"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詼諧。)

  6.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一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摔一跤"處由幼兒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內(nèi)容,學習演唱。

  1.第二天,小馬跟著媽媽出去了,你們想知道它跟媽媽出去干了什么?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趕快來聽一聽吧!

  2.傾聽第二段歌曲錄音3.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小馬為什么要跟媽媽出去?它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嗎?

  (2)誰愿意來學一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樣子?(請個別幼兒表演)

 。3)小馬吃飽了心情怎么樣?(引導幼兒表演小馬吃草時快樂的樣子,并說"包古里包古里吃個飽",進一步感受歌曲詼諧和愉快的氛圍。)

  4.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吃個飽"處由幼兒接唱。

  四、完整學唱歌曲,嘗試表現(xiàn)歌曲。

  1.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2.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歌曲有時唱得慢、有時唱得快?(小馬和爸爸一起玩耍時,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馬和媽媽一起走,肚子餓走不動,要唱的慢;小馬吃飽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師現(xiàn)場在圖譜上畫出速度變化的`符號,如 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師用生動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在演唱時表現(xiàn)出歌曲詼諧愉快的情感意蘊,還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個飽"處邊唱邊做動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動:唱唱玩玩小馬的手指游戲。

  1.教師邊唱邊表演手指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2.播放錄音,教師帶領幼兒邊做手指游戲邊唱歌曲。

  3.幼兒在熟練后,可兩兩合作結伴表演。

  活動反思:

  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是否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要經(jīng)常蹲下身聆聽幼兒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兒在想什么、喜歡什么;要了解他們經(jīng)常談論的問題、感興趣的內(nèi)容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原有經(jīng)驗。同時,我們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準活動中幼兒發(fā)展的支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思考怎樣把這些點轉換成可行的、合適的活動!缎●R》這首歌本身所體現(xiàn)的特點是符合孩子的興趣的,這在回答的實施中已經(jīng)明確可見。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剪刀石頭布是一項簡單的傳統(tǒng)民間游戲,孩子們也喜歡玩,有時也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活動以猜拳游戲貫穿始終,又在新年之際用甜甜蜜蜜的糖果作為教具,在游戲中計數(shù),將不同的數(shù)數(shù)方法融合進去,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幼兒一起回憶剪刀石頭布的游戲規(guī)則;第二環(huán)節(jié)兩兩比賽,并在計數(shù)時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第三環(huán)節(jié)分組對抗,并鞏固接著數(shù)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數(shù)數(shù)方法進行計數(shù),比較兩個集合數(shù)量的`多少。

  2、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積極地面對輸贏。

  重難點:遵守游戲規(guī)則,用多種數(shù)數(shù)方法進行計數(shù)并比較。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會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

  物質(zhì)準備:糖果、盤子、透明罐子

  活動過程:

  剪刀石頭布——鞏固游戲經(jīng)驗

  1、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游戲嗎?是怎么玩的?

  2、小結:原來剪刀石頭布要說到最后一個“布”字的時候才能一起出拳,不能有先后;剪刀可以剪掉布、布可以包住石頭、石頭可以敲碎剪刀;出拳之后不可以再改變。有時候剪刀石頭布也可以是兩個人決定輸贏的一種方式。

  3、今天,我們就要用剪刀石頭布來玩一個“誰的糖果多”的游戲。

  二、數(shù)糖果——鞏固游戲玩法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對12以內(nèi)的糖果正確計數(shù)

  1、交代游戲規(guī)則:

  1)每張桌子上有一籃糖果,兩人面對面為一組,每人有一個盤子。

  2)當宣布游戲開始,兩人猜拳,誰贏就從籃子里拿1顆糖放在自己的盤子里。

  3)老師說5-4-3-2-1時游戲結束,比一比誰得到的糖果多誰就算贏。

  2、幼兒第一次游戲

  1)重點觀察: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了解幼兒數(shù)數(shù)的方法。

  2)你們小組誰贏的糖果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3)誰是我們所有人當中的冠軍?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贏到最多的糖果?

  小結:原來我們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就能知道誰的糖果多,糖果多的就贏了。

  3、幼兒第二次游戲

  1)游戲規(guī)則:誰贏了就從籃子里拿2顆糖果;聽到倒計時停止游戲;

  根據(jù)自己盤子里的糖果數(shù)量將盤子放到相應的數(shù)字前面。

  2)共同驗證放的是否正確,怎么數(shù)出來的?(點數(shù)、目測群數(shù)…)誰是冠軍?

  小結:原來用不一樣的數(shù)數(shù)方法都可以知道你贏到了幾顆糖果。

  三、分組對抗——鞏固接著數(shù)的經(jīng)驗并在團隊游戲中體驗快樂

  1、交代游戲規(guī)則:

  1)分成人數(shù)相等地兩隊。

  2)每隊依次請隊員來玩剪刀石頭布,贏的人抓一把糖果放到自己隊的罐子里。

  3)所有的隊員都比好了之后,比一比哪隊的糖果多就算勝利。

  2、重點:那個多?那個少?剛才的數(shù)量是幾個?把它記在心里。

  3、哪個隊贏了?輸了有關系嗎?

  4、小結:下次我們也可以用好辦法,把數(shù)字記在心里,你們也一定能獲得勝利,我們兩隊的朋友們擁抱一下,我們都是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安裝電池的活動,了解一些電池和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發(fā)現(xiàn)能力,并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記錄探究過程。

  3、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不同型號的電池若干;

  2、鐘表、手電、電動玩具、錄音機、手機等;

  3、 記錄單;

  活動過程:

  1、老師介紹活動任務要求:

  * 第一個任務是;用老師準備的電池,讓鐘表走起來,讓手電筒亮起來;讓玩具動起來。

  * 第二個任務是:在安裝電池的過程中,讓幼兒發(fā)現(xiàn)、觀察、思考:電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樣安裝電池的?找一找看安裝電池有沒有小竅門,好辦法。

  2、介紹記錄單,鼓勵幼兒把安裝電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

  提示:記錄表上有個X,√?幼兒也可以自己畫笑臉、哭臉等。

  3、介紹活動一共分四桌,幼兒可以選擇喜歡的物品去操作。

  4、幼兒動手操作,老師觀察、指導幼兒活動情況。

  指導重點:

  (1)電池上有什么標記?電池兩頭一樣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

 。ǎ玻┌惭b時電池鼓的一端頂在哪兒?平的一端放在哪兒?

 。ǎ常┬$姳、手電筒、電動玩具等在安裝電池的地方有什么標記?有沒有和電池一樣的標記?

 。ǎ矗┠銥槭裁催x擇這個電池?你知道你裝的是幾號電池嗎?

 。ǎ担┯變旱挠涗浨闆r。

  5、幫助幼兒總結歸納電池的一般常識和安裝電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師檢查幼兒第一項任務完成的情況:讓鐘表走起來,讓手電筒亮起來;讓玩具動起來。

 。2) 老師引導幼兒把操作中的.經(jīng)驗,進行歸納總結:

  第一步:歸納有關電池的一般常識。

  * 提問:電池上有什么標記符號?知道電池上有“+”正極、“-”負極。

  * 電池的兩端一樣嗎?知道鼓出來的一端是正極,平的一端是負極。

  * 電池都是一樣大小的嗎?知道電池的大小不同,型號也不同。常用電池有1號、2號、5號、7號電池等。

  第二步:引導、歸納安裝電池的方法。

  * 引導幼兒歸納安裝電池槽中的彈簧和電池安裝時的關系。知道把電池平的一端(負極)放在彈簧上,鼓的一端(正極)放在沒有彈簧的一端。

  * 引導幼兒歸納雙向電池排列方法。知道雖然是兩排,但仍然是電池平的一端(負極)放在彈簧上,鼓的一端(正極)放在沒有彈簧的一端。

  * 引導幼兒歸納單向兩節(jié)電池的安裝方向。知道電池是正級負級、正級負級相連。

  *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說出:電池上正負極的標記,和電池槽中正負極標記的關系和作用。知道這些標記是告訴人們安裝電池的方法;

  6、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結束:

  幼兒可以到其他組去嘗試,讓別的玩具也亮起來、動起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經(jīng)驗。

中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里,用科學的角度培養(yǎng)和實施環(huán)境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價值觀和態(tài)度,具有環(huán)境道德觀,有深遠教育意義。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對“自動澆花”科學小實驗會操作。

  2.人人動手實踐和參與,個個嘗試解決問題。

  3.逐步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模式。

  活動重點:

  做“自動澆花”實驗。

  活動難點:

  逐步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模式。

  活動準備:

  1.裝有水的.盆、棉繩、積木、盆種花若干人手一個背包月牙橋等

  2.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1.導入:103班要參加環(huán)保特別行動,時間是10天左右,可是我們種了一些美化環(huán)境的花,每天都要澆水,所以我們必須想出“自動澆花”的辦法才能保護這些花。

  2.幼兒討論:怎樣才使花兒每天都有水喝,又不會被水淹。

  3.提示幾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繩、等。讓幼兒動手實踐和參與,證實自己的辦法能解決“自動澆花”的問題。

  4.環(huán)保行動。(環(huán)保行動意義和本次行動做法)

  出發(fā)——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裝,分成兩隊,走小路、踩石頭、過小橋、最后來到草地;

  環(huán)保行動——把草地上垃圾、樹葉、小動物帶到一個地方集中進行有效的處理;

  5.環(huán)保行動回程,檢查“自動澆花”的效果,并進行總結還表揚。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1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14

(精選)中班教案08-14

(精選)中班教案09-25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5

【精選】中班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