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3-12-04 07:36:20 教案

【合集】實用的大班教案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實用的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為了完成骨干教師研修班送教到園的任務(wù),筆者設(shè)計了本節(jié)開放性的語言活動——《小猴出租車》。其中經(jīng)歷了三次試教。三易課案的過程,讓我飽嘗了磨礪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第一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著出租車遇到了大象。為了讓大象能坐上去,小猴的出租車可以有什么變化呢?

  幼兒(異口同聲):把出租車變大!

  教師:你們說得對!小猴的出租車可是輛神奇的出租車呢:他一摁按鈕,出租車就自動“砰——”地一聲變得又高又寬。大象坐上去,覺得一點兒也不擠?磥,小猴的出租車真是太神奇啦!

  教師:送完大象,小猴又出發(fā)了。這一路上小猴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點擊課件,出示小魚、長頸鹿、蝸牛和刺猬。)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和你們組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

  (教師要求幼兒分組看圖討論,以四個人為一組。組長拿著一張圖片,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只有極少數(shù)孩子參與討論。預想中應該很熱鬧的分組討論活動顯得異常冷清。)

  案例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開放式的導入一一讓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自主建構(gòu)。在活動中,我試圖通過反復暗示出租車的“神奇”來打開幼兒的思路,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并通過“大象”這一具有鮮明形體特征的動物來吸引幼兒對于改造出租車的大膽想象和闡述。然而,我示范講述了大象是如何坐上出租車的情節(jié)后,幼兒創(chuàng)編中模仿的痕跡過重。教師的“示范”實際上局限和阻礙了幼兒的自主想象和自主語言建構(gòu)。幼兒在活動中沒有能夠大膽地想象與創(chuàng)編,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討論中幼兒也顯得膽怯,沒有設(shè)想中的激情。試教結(jié)束后,我在同伴(研修班學員)的幫助下對活動進行了調(diào)整:教師不再示范講述小猴如何改造出租車,鼓勵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情節(jié);以“神奇”為線導入活動,打開幼兒的思路;在分組活動時,讓幼兒每組相對靠攏,注意幼兒能力強弱的搭配,方便幼兒討論。

  第二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你們見過什么神奇的東西嗎?

  幼兒1:我有一個溜溜球,每次一轉(zhuǎn)就會發(fā)出紅色的光。

  幼兒2:我看過魔術(shù)師的表演,會從帽子里變出小鳥呢。

  教師:哦,會變化的東西都很神奇。小猴的出租車就很神奇。一天,小猴開著出租車遇到了大象。你們猜猜大象會不會坐小猴的車子呢?

  幼兒(齊):不會!

  教師:為什么他不愿意坐呢?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神秘地):別忘了,這可是一輛神奇的出租車啊。

  幼兒1 (興奮地):會變大!會變大!

  (老師沒有回應.接著說下去。)

  教師:其實,這一路上小猴除了遇到大象,還遇到了許多動物呢。(出示小魚、蝸牛和刺猬。)他和這些動物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和你身邊的朋友討論一下。一路上,小猴遇到了誰?小動物會不會上他的車?小猴的車是怎么變化的?

  四個幼兒為一組,圍在桌子旁,針對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

  教師:討論好了嗎?哪一組的組長先來發(fā)言?

  (幼兒沉默了。)

  案例分析

  改進后的活動延續(xù)了第一次活動中對“神奇”的描述,并將之擴展。這部分的改進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在分組討論時讓幼兒隨意地圍著圖片交流,也使課堂氣氛顯得輕松起來。然而,活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1.由于過于強調(diào)不示范講述,活動顯得流于形式:在幼兒激動地大喊“會變大!”時教師甚至故意忽略幼兒的表達欲望。 2.在分組表述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任務(wù)量過大:“遇到誰?會不會上車?車會怎么變化?”實際上,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幼兒尚不能完整講述前因后果。我們意識到,讓幼兒自主建構(gòu)需要基礎(chǔ),需要教師恰當?shù)奶釂柌栴}進行剖析。我再次將活動課案進行了調(diào)整: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討論小猴遇到的幾個有代表性的動物體態(tài)特征,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將提問分解為三個層次,幫助幼兒梳理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三次試教片段回放

  教師:小猴開著出租車,一路上遇到了大象、長頸鹿、小刺猬還有小魚。他們會不會坐小猴的出租車呢?為什么?

  幼兒紛紛搖頭:不愿意。

  教師:大象為什么不愿意上車?

  幼兒1:大象太胖了!

  教師:大象坐不下,所以不愿意。那小刺猬呢? (依次解決三個動物的問題,分析原因。)

  教師總結(jié):看來小動物們需要的是一輛神奇的出租車呀!

  1.教師:小猴要怎么改造他的出租車才能讓小動物滿意?我們幫他想一想吧。 (分組討論。幼兒隨意地圍坐在小動物圖片周圍。)

  2.幼兒代表發(fā)表意見。(依次表述幫小猴想什么方法以適應小動物。)

  3.經(jīng)過你們的改造,出租車變成了一輛神奇的出租車。我們一起來邀請小動物們上車吧。(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4.送完了第一批客人,小猴開著神奇的出租車又出發(fā)了。一路上又遇到了許多動物(選一張動物圖片)。想一想小猴會用他的神奇出租車怎么幫助他們?這次要講清楚小猴遇到了誰?說了什么話?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么解決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講一講,也可以講給老師聽。(幼兒個別講述,教師指導。)

  案例分析

  第三次試教活動延續(xù)了第二次的`活動構(gòu)想。但在環(huán)節(jié)中更凸顯了細節(jié)的處理。比如在創(chuàng)編之前,鼓勵幼兒說出動物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又比如講述過程由簡到難,由分散到集中。改進后的講述活動分為了三個層次:由理清動物與出租車之間的問題,到想辦法改進出租車,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欲望,再到教師與幼兒集體講述,幫助幼兒習得創(chuàng)編故事的技巧,最后自由創(chuàng)編講述,實現(xiàn)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目標。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積極的互動,并愿意大膽地表述。相較于第一、第二次的試教,第三次在不斷改進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案例反思

  語言活動離不開幼兒的講述。幼兒“想不想說、會不會說、說得好不好”是衡量一節(jié)語言活動是否成功、是否高效的核心所在!毒V要》強調(diào),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guān)鍵”是要將幼兒帶人情境,“引導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在活動課案連續(xù)三次的打磨與改進中,我領(lǐng)悟到,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僅要滿足于“教”的需要,更要滿足“學”的需要。幼兒的學習狀態(tài)是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的依據(jù)。

  首先,在以幼兒講述為基礎(chǔ)的語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提煉幼兒的語言要點,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精煉幼兒的語言,讓幼兒掌握表述的方法。教師在與幼兒的問答和回應中要靈活機智,適當總結(jié),有效整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在語言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強化幼兒的成就感,鼓勵幼兒表述,激發(fā)他們講述或創(chuàng)編的激情。只有教師以“學”導“教”,巧妙地構(gòu)思,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和能力合理地安排環(huán)節(jié),積極地與幼兒語言互動,才能激發(fā)語言教學活動中思維的火花,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地“有話可說”。

大班教案 篇2

  一、準備:

  蠟燭一支,紙杯兩個,牙簽一支,膠帶一卷,棉線一條(約20厘米),剪刀一把。

  二、看一看:

  燃燒中的蠟燭,你是否感覺到有一股氣流向上流動呢?

  三、做一做:

  1、取一紙杯,在杯身對稱處各剪開一個方形大口,并在杯底固定上蠟燭,作為燈的底座。

  2、另一個紙杯則在杯身約等距位置剪出三四個長方形的扇葉;在杯底中央穿上棉線,并用牙簽固定,作為燈的上座。

  3、將兩個紙杯上下對口用膠帶貼好固定,就成了一個走馬燈。點上蠟燭,拉起棉線,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產(chǎn)生。

  四、說一說

  你和爸爸媽媽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樣?你知道它的秘密嗎?請把它記下來

  1、蠟燭燃燒時,火焰的尖端是朝_______________方向的。

  2、走馬燈旋轉(zhuǎn)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馬燈旋轉(zhuǎn)的方向和上方紙杯扇葉開口的方向有什么關(guān)系?

大班教案 篇3

  【設(shè)計思路】

  在參觀大馬路的時候,孩子們被路邊養(yǎng)路隊叔叔阿姨的工作吸引住了:“他們在干什么呀?’’“為什么要用稻草圍住小樹?”一個個問題油然而生。于是,我干脆就帶孩子走上前去探個究竟。通過觀察、詢問,孩子們知道他們是在給小樹保暖。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可以培養(yǎng)孩子愛護、關(guān)心樹木,也可以讓孩子探索樹保暖的各種方法。正好在學習活動中有這樣一個主題“有用的植物’’,于是我就發(fā)動孩子和家長一起尋找、收集各種給樹保暖的方法和材料,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集體活動。

  在活動前一部分,我創(chuàng)設(shè)了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天冷了,人們身上有什么變化’’、“樹朋友冷了怎么辦”等來引發(fā)孩子們對生活經(jīng)驗和已知經(jīng)驗的回憶、再現(xiàn);顒又校易⒅剡\用體驗性師幼互動,讓孩子們參與給樹“穿衣”的實踐過程,從而獲得真實的體驗。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孩子們一起商量討論選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給小樹保暖。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孩子們和同伴的經(jīng)驗與智慧得到共享。同時,在合作互動中,孩子們的學習主體性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活動變得更為生動活潑。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給樹保暖,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木,要關(guān)心、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

  2、樂意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wù)。

  3、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的準備:幼兒觀察過養(yǎng)路隊的叔叔阿姨給小樹進行養(yǎng)護的工作。

  2、材料的準備:(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的)稻草席、各種繩子、蛇皮袋、麻袋、舊床單、塑料紙、石灰水、剪刀、記號筆、雙面膠、透明膠、別針等。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給樹朋友保暖的材料與方法

  1、冬天到了,天氣一天天冷了,你們發(fā)現(xiàn)人們的身上有什么變化嗎?

  2、我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就不覺得冷了,可樹朋友沒有衣服穿會冷的,怎么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各種給樹朋友保暖的方法。)、

  (這里通過幼幼互動的方法,使幼兒在前期積累的一些個別經(jīng)驗得到共享。)

  3、出示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的各種保暖材料。

  師:這些是什么?你們認識嗎?它們能保暖嗎?

  幼兒和老師一起看看說說大家收集的材料。(進一步了解稻草席、石灰水的作用。)

  (這里老師充分地和幼兒進行互動,將幼兒收集的各種不同的材料展示出來,引導幼兒觀察,介紹、比較這些保暖材料。同時老師悉心觀察幼兒的言行舉動,然后思考和判斷幼兒的需要,并適時、適度地與之進行互動,來強化幼兒的體驗。)

  二、分工合作:學做小小護樹員

  1、三個好朋友一組,先商量一下,準備用哪些材料、什么方法來給小樹保暖?(幼兒自由結(jié)伴,三人一組,體驗給幼兒園的樹朋友“穿衣服”o)

  2、幼兒分組交流商量的結(jié)果。

  (提醒用石灰水一組的幼兒使用前穿上工作服,戴上小手套,小心石灰水濺到衣服和皮膚上。)

  3、幼兒分組操作,老師巡回觀察,必要時給以適當?shù)奶崾竞椭笇А?/p>

  提醒用繩子綁樹的一組幼兒從根部開始一圈圈繞上去,要收緊。

  引導石灰水的`一組幼兒尋找刷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鼓勵用稻草裹的一組幼兒三個人分工合作,這樣綁得又牢固又快。

  (在幼兒操作時,老師除了是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外,更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適時、適當?shù)睾陀變哼M行體驗性師幼互動,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任務(wù)。比如,對于用稻草綁的這一組,老師就要根據(jù)幼兒可能會出現(xiàn)綁得不牢或分工不合理等狀況,以游戲玩伴的身份去介入,和他們進行互動,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困難。)

  三、交流分享:樹朋友不冷了

  1、互相觀看保暖好的樹朋友,交流各組的操作方法,共同分享經(jīng)驗。

  師:你們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替樹朋友保暖?

  鼓勵幼兒在介紹時要說明三個人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2、以后我們要經(jīng)常來看看,要關(guān)心、保護樹朋友。

  四、延伸活動:設(shè)計樹牌

  幼兒結(jié)伴自主設(shè)計、制作的不同樹牌標志,認養(yǎng)一棵樹朋友,以后經(jīng)常來關(guān)注這棵樹,給它澆水、拔草,激發(fā)幼兒保護、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反思】

  1、理解兒歌內(nèi)容,學習看圖譜念兒歌;

  2、知道要愛護樹木保護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兒歌圖譜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怎樣看圖譜學念兒歌,將已往傳統(tǒng)的跟讀跟念轉(zhuǎn)換為幼兒自己看著圖譜幫助記憶誦讀兒歌。

  這是一個設(shè)計優(yōu)美的課件,有著美麗的意境和悅耳的音樂,一開始孩子們就被課件所深深吸引,課件中憨態(tài)可掬的小熊,設(shè)計恰當?shù)膶υ挾寄芎芎玫奈變旱淖⒁饬Γ徊揭徊礁S課件層層深入,理解了兒歌的內(nèi)容,為兒歌圖譜的識讀奠定了基礎(chǔ)。在課件中結(jié)合了環(huán)保的教育,將沒有樹木的危害很直觀的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風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鳥給了孩子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在課后都會自發(fā)的談?wù)摏]有樹的危害,他們對我說:“沒有樹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來老師單純的說教對比生動直接的視覺沖擊來說顯得那么的淡薄和無力,因此我了解到中班的幼兒心理還是以直觀形象的刺激為主,我們應該多為他們準備的是直觀形象直接的東西,他們能理解,能產(chǎn)生共鳴!在圖譜的教學上教師通過簡單的示范讓孩子了解了圖譜上的圖片文字一起組成了兒歌的內(nèi)容,可以幫助記憶兒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由于地域的習慣,“屋”他們總是習慣的念為“房”,我在此進行了多次的糾正,課后有老師提出疑問:是否有必要為此進行多次的糾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習慣用語念成房即可。我的個人意見,兒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押韻的u,念成“屋”時能夠體現(xiàn)兒歌的押韻的美,因此在這我產(chǎn)生了疑問。

  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是由于使用課件造成教師頻繁地在操作臺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同時由于使用的不是自己制作的課件,在操作上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調(diào)整,我同時打開了3個課件進行操作,因此在銜接上也出現(xiàn)了小問題,這些是課件操作上的不足。

大班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水煎包是山東名吃之一,在魯西南和魯北地區(qū)受歡迎程度比較高。在東營市,無論城區(qū)還是鄉(xiāng)村,無處不彌散著水煎包的香氣,三縣兩區(qū)最有名的當屬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揚名于民國年間。為發(fā)面煎包,分葷、素餡兩種,包子下鍋后經(jīng)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皮薄餡大,香而不膩。

  本次活動是我在執(zhí)教上海建構(gòu)課程《做饅頭》這一活動中的生成活動,因為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對做饅頭非常感興趣,活動完成后,他們意猶未盡,在區(qū)角活動中經(jīng)常表演做饅頭的游戲。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在與孩子的談話中深深體會到:雖然我們生長在特色小吃——水煎包的家鄉(xiāng),我們的孩子也經(jīng)常吃水煎包,但卻對它的制作方法、起源了解甚少。于是我靈機一動,何不將孩子的這一興趣轉(zhuǎn)移到我們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水煎包的活動中來,所以因勢利導開展了這次活動。開展這次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以談話的方式熟悉了解做水煎包的過程,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下體驗做水煎包的樂趣,更重要的激發(fā)幼兒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隨著音樂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xiàn)做水煎包的過程。

  2、體驗輕松、愉快的情緒。

  3、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家長聯(lián)系好,可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去飯館看水煎包的制作過程。

  2、實物水煎包。

  3、音樂《向前沖》、音樂《喜洋洋》。

  4、錄制好的做水煎包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設(shè)懸念,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收到一封信,你們想知道信的內(nèi)容嗎?(教師手拿一封信)(幼:想。)

  師:(師神秘得打開信封并讀信的內(nèi)容):原來是夢幻城堡的老爺爺邀請我們?nèi)ビ瓮,你們想去嗎?(幼兒回答想?/p>

  師:"好,現(xiàn)在我們準備好了,抬頭、挺胸,一起出發(fā)!"(音樂《向前沖》開始)"夢幻城堡的老爺爺給我們準備了禮物,但是我們必須勝利闖關(guān)到達終點,才能得到禮物,一共有四關(guān)游戲,小朋友可要加油呀。ń處煄ьI(lǐng)幼兒邊做動作邊說)

  二、師幼共同闖關(guān),層層遞進,討論如何做水煎包。

  1、以魔術(shù)箱的形式出示實物水煎包。

  師:夢幻城堡到了。我們先來進入第一關(guān):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好,請小朋友坐好?矗∵@是什么?(魔術(shù)箱)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里面有什么好東西?(教師神秘拿出,幼兒高興得回答:水煎包)

  師:回答正確。原來里面住著的是我們小朋友最熟悉最愛吃的水煎包。水煎包不光我們利津的人愛吃,很多外地的人也愛吃,因為它皮薄餡大,香而不膩,水煎包還是我們利津人民的驕傲呢,因為我們利津的水煎包最有名了。

  2、師幼談話,激發(fā)幼兒說一說的愿望。

  師:好第一關(guān)我們已經(jīng)順利通過。我們一起來進入第二關(guān)——我說、我說、我說說說。

  師:星期天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們?nèi)タ丛鯓幼鏊灏耍膫小朋友來說一下,你看到的水簡包是怎么做的?(喚起幼兒的記憶)

  幼:和面、搟面、洗菜、切菜……(幼兒自由回答)

  3、整合幼兒對做水煎包的思路。

  師:剛才小朋友說得可真好,說明你們都是一個細心愛觀察的好孩子。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做水煎包的錄象,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好)(師幼共同觀看已錄制好的水煎包的制作過程)。

  師:(小結(jié))我們利津水煎包的做法并不復雜,就和小朋友說得一樣先活面、發(fā)面,再剁餡,搟皮,最后捏成圓柱狀的包子,這樣就做成了。

  三、師幼共同闖關(guān),層層遞進,逐步熟悉音樂并聽音樂配動作。

  1、初步接觸音樂,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歡快。

  師:好。第二關(guān)我們已經(jīng)順利通過。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關(guān)——我聽、我聽、我聽聽聽。

  師:為了鼓勵你們在下面的闖關(guān)活動中表現(xiàn)更加得更好,下面老師請你們聽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音樂《喜洋洋》)

  師:聽完這首音樂,你心里感覺怎么樣呀?

  幼:我覺得這是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我覺得這是一首非常輕松、歡快的音樂……(幼兒自由回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隨著這首輕松、歡快的音樂做水煎包好嗎?(好)

  2、教師帶領(lǐng)幼兒深入理解音樂《喜洋洋》的音樂結(jié)構(gòu)。

 。1)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喜洋洋》的第一段,聽完音樂以后告訴老師你想表演做水煎包的哪個動作好嗎?(師幼共同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哪個小朋友先來表演一下?

  幼:老師我想做和面的動作(幼兒邊說邊做);老師我想做揉面的動作(幼兒邊說邊做);……

  師:請小朋友們一起和老師做和面、揉面的動作好嗎?(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做動作)

 。2)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喜洋洋》的第二段,聽完音樂以后告訴老師你想表演做水煎包的哪個動作好嗎?(師幼共同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哪個小朋友先來表演一下?

  幼:老師我想做洗菜的動作(幼兒邊說邊做);老師我想做切菜的動作(幼兒邊說邊做);我想做剁餡的動作(幼兒邊說邊做)……

  師:請小朋友們一起和老師做洗菜、切菜、剁餡的動作好嗎?(教師和幼兒一起做動作)

 。3)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喜洋洋》的第三段,聽完以后告訴老師你想表演做水煎包的哪個動作好嗎?(師幼共同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哪個小朋友先來表演一下?

  幼:老師我想把餡放到搟好的包子皮中(幼兒邊說邊做);老師我想把做好的水煎包一個一個放到鍋里(幼兒邊說邊做)……

  師:說的真好,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雙手我們一起做一下好嗎?(教師和幼兒一起做動作)

  師:小朋友說得可真好。我們一起編一個好看的水煎包舞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第四關(guān)我做、我做、我做做做。

  3、教師給幼兒分組,幼兒在愉快的音樂中自由設(shè)計動作。

  師:下面老師把小朋友分成蘋果隊、香蕉隊、菠蘿隊。我們來比賽做水煎包好嗎?

 。ń處煼派弦魳,幼兒分組自由設(shè)計動作,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組織幼兒依次表演。

  師:哪組的小朋友先來?(好,我們給他們拍手鼓勵)

  師:剛才香蕉隊小朋友做的這個動作真有趣,好了我們大家一起模仿一下。

  (師帶領(lǐng)幼兒集體模仿大家共同設(shè)計的有趣的動作。)

  四、勝利到達終點,升華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1、師:小朋友今天表現(xiàn)可真好。我們戰(zhàn)勝了一個個困難終于到了夢幻城堡。我們一起數(shù)1、2、3,來看一下老爺爺給你們準備的什么禮物。(教師出示已經(jīng)準備好的一盤水煎包。)

  2、教師給幼兒分發(fā)水煎包。

  3、幼兒邊吃教師講述水煎包的起源,增強幼兒的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延伸活動:

  1、教師把水煎包的圖片投放在欣賞區(qū),讓幼兒自由觀看。

  2、教師在操作區(qū)中投放橡皮泥等供幼兒做水煎包用。

  3、教師在表演區(qū)設(shè)置區(qū)角"愛我家鄉(xiāng)——好吃的水煎包"

  活動反思: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教材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為我們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本次活動是我在執(zhí)教上海建構(gòu)課程《做饅頭》這一活動中的生成活動。因為在這次活動以后我深深的體會到我作為利津人,雖然知道自己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水煎包,但卻從未自豪過,我們的孩子更是了解甚微,所以自己感觸很深。因此開展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從小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在這次活動中我采用的是以"夢幻城堡"為引線,用闖關(guān)的形式層層遞進的方式,先是以魔術(shù)的形式導入,然后帶領(lǐng)孩子猜、說、看、做、演;活動的重點放在第三部分——聽音樂配動作,也就是做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并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師幼共同順利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孩子們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在活動的最后品嘗水煎包時,萌發(fā)了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附:利津水煎包的制作方法及圖片:利津水煎包的做法不太繁瑣,先發(fā)其面,再剁其餡,捏成圓柱狀的包子,置平鍋一口,燃猛火一爐,水煎包口朝下擱置,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頂端,蓋上鍋蓋,此乃為水煎是也。翻個。至水漸干,鍋底始有炸響,便改文火細烤,湯汁收盡之后,揭起鍋蓋,以細嘴油壺繞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以油煎至起焦殼止。全程制作約十五分鐘,起鍋,擱置于圓盤之內(nèi)。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不受物體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

  2、會用目測、點數(shù)、群數(shù)等方法,判斷兩組及以上物體的數(shù)量。

  3、感受守恒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不受物體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

  難點:會用目測、點數(shù)、群數(shù)等方法,判斷兩組及以上物體的數(shù)量。

  活動準備:

  教具:五種紫色彩紙、五種藍色彩紙;顏色不同大花7個、顏色不同小花7個;兩組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雪花各9個

  學具: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10以內(nèi)數(shù)卡4套及圓形圈、積木、雪花片等材料顏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通過實物操作,正確感知10以內(nèi)物體數(shù)量。

  基本部分:

  一、通過觀察感知10以內(nèi)物體的數(shù)量。

  1、感知數(shù)量守恒與顏色無關(guān)。

  出示5張紫顏色卡片,5張藍顏色卡片,讓幼兒知道兩種卡片顏色不同,但數(shù)量相同。

  2、感知數(shù)量守恒與大小無關(guān)。

  出示7朵大紅花和7朵小紅花卡片,讓幼兒知道兩組花大小不同,但數(shù)量相同。小結(jié):數(shù)量相同的物體,無論它的顏色、大小怎樣變化,數(shù)量不變。

  3、理解數(shù)量守恒與空間的變換無關(guān)。

  出示兩組排列不同的雪花,比較鞏固幼兒認知。

  二、通過操作,會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兩組及以上物體的數(shù)量。

  1、請幼兒從盒子中拿出操作材料,任意放在桌子上,數(shù)數(shù)有幾個;

  2、讓幼兒變換不同形式擺放,數(shù)數(shù)有幾個。小結(jié):排列方式不同,但數(shù)量相同。

  三、游戲“找朋友”。

  1、抽出一張數(shù)字卡片,取出數(shù)量相同的積木擺放成不同形式,比比誰擺的形式多。小結(jié):數(shù)量相同的物體,無論它的顏色、大小、位置、外形特征怎樣變化,它的數(shù)量都不會變。

  結(jié)束部分: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多種方法感知物體的數(shù)量。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通過對顏色、大小、擺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幾方面的比較和理解,感知數(shù)量守恒。本次活動的.組織來源于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需要;顒幼允贾两K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進行的,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的游戲性,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地教授,而是以啟發(fā)引導為主,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思考,尋求答案,調(diào)動了幼兒探索學習的積極性。注重了動手操作,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達到活動目標;顒訒r材料準備充分,人手一份,保證每位都能操作。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幼兒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引導幼兒探索的同時,沒有為每位幼兒創(chuàng)造講述的機會。

大班教案 篇6

  設(shè)計思路

  本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慢慢體驗媽媽對自己的愛,并將自己對媽媽的愛表達出來。

  生活中媽媽就在幼兒的身邊,很多幼兒從未想過媽媽的辛苦,也從未稱贊過自己的媽媽;顒又薪處熅x了幾幅畫,引導幼兒從局部到整體進行觀察,對比畫面的細節(jié),再現(xiàn)生活情境,將一個愛全家、愛自己、愛寶寶的全能媽媽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讓幼兒從不同側(cè)面去解讀。

  整個活動中教師一直微笑著傾聽幼兒講述媽媽的本領(lǐng),并在小結(jié)部分多次重復“我媽媽真的很棒”這句話,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在這個充滿愛的氛圍中,幼兒對媽媽的愛和贊美也從開始的被動重復和模仿,逐漸轉(zhuǎn)變成情不自禁。

  活動中從肢體模仿到游戲互動,處處體現(xiàn)著一個“趣”字。第三環(huán)節(jié)中,當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將媽媽比作“沙發(fā)”“蝴蝶”的理由時,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想象能互動起來,趣味盎然。

  活動目標

  1.了解媽媽的本領(lǐng),理解書中媽媽的形象變化。

  2.感受媽媽的愛,增進親子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PPT,圖書《我媽媽》,背景音樂,沙發(fā)、蝴蝶、太陽、小貓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談媽媽

  1.猜猜愛心代表什么?

  提問:這是誰的愛心?愛心里藏了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會是什么呢?

  【設(shè)計意圖:此問題主要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能引導幼兒很快進入活動正題。讓幼兒猜猜“這是誰的愛心”,其實紅色的愛心象征著媽媽的愛,它將在后面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在每個畫面中。】

  小結(jié):這就是媽媽的愛心,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我們的媽媽。

  2.幼兒表述媽媽的本領(lǐng)。

  (1)你的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2)媽媽除了在工作上有許多本領(lǐng)之外,在家里還有哪些本領(lǐng)呢?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并說出媽媽的工作和在家里的本領(lǐng),關(guān)注幼兒對媽媽的了解程度。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一一進行回應,引導幼兒對媽媽本領(lǐng)背后的意義進行思考。)

  小結(jié):媽媽不但在工作中本領(lǐng)大,在家里也有很大的本領(lǐng)!

  【設(shè)計意圖:通過回憶交流媽媽的“本領(lǐng)”,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媽媽在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種本領(lǐng),并通過小結(jié)幫助幼兒理解這些本領(lǐng)的背后蘊涵著媽媽對家庭的付出與對家人深深的愛意。】

  二、讀圖片,夸媽媽

  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書《我媽媽》,書里有一位媽媽,仔細看看,書里這位媽媽的本領(lǐng)你媽媽有嗎?

  1.出示“大力士媽媽”圖片。

  提問:媽媽買了什么?為誰買的?為什么東西這么重媽媽卻這么開心?你媽媽有沒有像圖片里的媽媽一樣呢?

  (教師引導幼兒從局部到整體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圖片中媽媽拎著許多塑料袋,塑料袋里裝著許多東西,讓幼兒進行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當幼兒說到這些東西是媽媽為全家人買的時候,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關(guān)注媽媽臉部的細節(jié):有汗珠和帶著微笑。通過汗珠和微笑的對比,引導幼兒理解媽媽對全家人付出的愛。引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媽媽的贊美,推動幼兒表達對媽媽的愛。)

  小結(jié):一想到家人,媽媽覺得提再重的東西都很開心。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媽媽吧——我媽媽真的很棒!

  2.出示“化妝的媽媽”圖片。

  提問:媽媽為什么天天要把自己打扮得這么漂亮?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片內(nèi)容,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媽媽不但愛家人,也愛自己。通過模仿媽媽化妝,讓幼兒發(fā)現(xiàn)媽媽很美麗。第三次積累對媽媽的愛,情不自禁地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對媽媽的贊美。)

  小結(jié):媽媽天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一家人的心情都很愉快,媽媽棒不棒?一起來夸夸媽媽吧——我媽媽真的很棒!

  3.出示“園丁媽媽”圖片。

  提問:媽媽是怎樣照顧小花的?她最愛的那朵“愛心花”會是誰呢?

  (教師觀察幼兒是否關(guān)注到畫面中媽媽手捧的“愛心花”,引導幼兒思考這朵“愛心花”的寓意。逐步將媽媽愛的對象從全家、自己,聚焦到幼兒本人。體會媽媽濃濃的愛,第四次飽含深情地表達對媽媽的愛。)

  小結(jié):媽媽用心照顧家里的每個人,可是媽媽最愛的`那朵小花就是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媽媽吧——我媽媽真的很棒!

  4.出示“仙女媽媽”圖片。

  提問: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有哪些辦法讓你高興起來?

  (當幼兒說出媽媽逗幼兒開心的辦法時,教師可以扮演媽媽和幼兒進行互動。如抱抱幼兒、親親幼兒、撓撓癢癢。在快樂的氛圍中,鼓勵幼兒再現(xiàn)和媽媽在一起的情景,重溫媽媽的愛。第五次大聲喊出對媽媽的愛。)

  小結(jié):每次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都會想盡辦法讓我們開心起來,媽媽棒不棒?讓我們一起來夸媽媽吧——我媽媽真的很棒!

  【設(shè)計意圖:教師從不同角度精選幾幅畫面,向幼兒呈現(xiàn)出媽媽的各個側(cè)面——勤勞的媽媽、能干的媽媽、愛漂亮的媽媽、多才多藝的媽媽……運用細節(jié)觀察、肢體模仿、游戲互動等形式幫助幼兒解讀畫面,傳遞媽媽愛的情感。讓幼兒在一次次情感的共鳴中,用“我媽媽真的很棒!”重復表達對媽媽的愛和贊美!

  三、找圖片,喻媽媽

  1.出示“沙發(fā)”圖片。

  提問:有人說,媽媽像沙發(fā)。為什么說媽媽像沙發(fā)呢?

  (引導幼兒理解為什么把媽媽比喻成沙發(fā),如坐在媽媽身上就像坐在沙發(fā)上一樣舒服、溫暖等。)

  2.出示 “蝴蝶”“太陽”“小貓”圖片。

  提問:你覺得媽媽像什么?為什么?

  (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媽媽與這些事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嘗試比喻。)

  3.出示“媽媽和寶寶擁抱”的圖片,并完整欣賞故事《我媽媽》。

  【設(shè)計意圖:對大班幼兒來說,用比喻的手法將沙發(fā)、蝴蝶、太陽、小貓圖片與媽媽聯(lián)系起來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幼兒在充分理解、感受媽媽愛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去體會、消化、聯(lián)想、表達。教師要在與幼兒的互動過程中將幼兒零碎的語言組織起來描述媽媽,如我媽媽像小貓一樣溫柔,我媽媽像沙發(fā)一樣柔軟……活動最后“擁抱”的畫面,將本次活動的情感推到最高潮:“不管媽媽像什么,我知道她永遠愛你們,而你們也永遠愛她!”】

  活動建議

  如果教師具有良好的組織技巧,幼兒也有較好的聯(lián)想經(jīng)驗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擴展第三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充分而大膽地想象,說說自己的媽媽像什么,說說自己的理由,有興趣的教師可以嘗試一下。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精選]08-1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30

(精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9-05

大班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