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06 09:16:2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2、用圖示法說明云的種類,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3、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上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天氣現(xiàn)象并記錄了天氣日歷,那么今天是個什么樣的天氣呢?生答:……

  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氣,那么天空中有什么東西出現(xiàn)呢?

  生答:云

  二、觀察云

  1、教師板書“云”字,問:看到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用網(wǎng)狀圖記錄學生的想法(伴隨)

  教師:既然大家對云有這么多的想法,我們現(xiàn)在就對云進行探究吧。

  教師:云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出示小結云的組成)

  教師: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我們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么來劃分的呢?

  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教師具體說明氣象學家如何劃分晴天、多云、陰天的。

  2、學以致用:學生根據(jù)理解判斷云的類型。(出示云的圖片)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歷記錄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陽注意不要直視太陽。

  4、師生反饋。注重學生對云量、高度、形狀的描述。

  三、對云的分類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對天氣狀況進行了劃分,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家把云分成了幾類吧。

  師根據(jù)學生剛才的觀察反饋引入云的分類并介紹云的分類。

  學以致用:出示云的圖片,學生判斷云的類型。最后提問:現(xiàn)在你能說說氣象學家是根據(jù)什么對云進行分類的嗎?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四、了解天氣諺語,豐富學生生活常識。

  五、師生小結。

  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對云的觀測的收獲,教師提示堅持記錄天氣日歷。

  附:

  板書設計

  云的觀測

  卷云

  積云

  層云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初步理解拱形能承受較大的力的現(xiàn)象,并了解其在建筑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半個雞蛋殼、鉛筆、粗氣管(長短相同)、一次性杯子一個、針筒一個(注滿有顏色的水)、小量杯(蛋殼)、長條卡紙、小積木若干、記錄表、自繪圖片“小雞出殼”、故事錄音《小雞出殼》、有關拱形的'建筑物圖片。

  活動過程:

  1、設疑激趣:

  出示圖片“小雞出殼”,講述故事。

  ——“到底是誰琢破了蛋殼?”

  幼兒動手實踐操作:把鉛筆當做小雞的嘴巴,分別戳在凹面和凸面上,感受相同的力分別作用于凹、凸面是出現(xiàn)的不同現(xiàn)象。

  2、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教師設疑——“為什么凸的一面不容易破呢?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嗎?”

  教師提升幼兒經驗:這個蛋殼是拱形的,當力落到蛋殼上就像水一樣散開了,所以薄薄的蛋殼是不容易破。拱形的蛋殼能承受較大的力。

  3、引導遷移:

  教師講述——“想不到吧,小小蛋殼里藏了這么多秘密,人們根據(jù)蛋殼的原理建造了許多建筑物,你們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嗎?”

  幼兒回憶《新房子和老房子》中看到的建筑,展開討論。

  教師結合幻燈片,講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橋梁、屋頂?shù)葓D片,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點介紹拱形橋,引導幼兒理解拱形的橋面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4、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兩人一組,嘗試建構橋。

  ——“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筑師,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后,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得牢固。”

  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大膽地建構。

  師生一起驗證的承重情況:在幼兒搭建的橋上放上積木,比較哪一組的拱形橋最牢固。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

  活動結束:教師小結,結束教學活動。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知道蝸牛和蝗蟲的區(qū)別。

  2.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能根據(jù)動物特點,描述動物的大小。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蝗蟲、蝸牛殼、放大鏡、尺、三角尺、記錄用紙和筆。

  2.蝗蟲、蝸牛、長得跟蝸牛相近的動物、長得跟蝗蟲相近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大象、長頸鹿、蜂鳥等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蝗蟲。

  1.觀察蝗蟲的身體。

  ☆觀察身體的哪些部分?(蝗蟲的頭、胸、腹;蝗蟲的頭部:眼睛、觸角、嘴;蝗蟲的腳;蝗蟲的翅)

  ☆用什么方法觀察?

  ☆按怎樣的順序觀察?

  2.描述蝗蟲的身體的特點。

  二、比較蝸牛和蝗蟲的身體。

  1.比較蝸牛與蝗蟲的相同點。都有頭部,頭部有觸角、眼睛、嘴;都有運動器官--足……

  2.比較蝸牛與蝗蟲的不同點。身體形狀、構造不同;眼睛、觸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1.看課本插圖:

  給與蝸牛相同的動物畫“〇”。

  與蝗蟲相同的動物畫“△”。

  有疑問的動物畫“?”。

  剩下的動物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

  2.匯報交流:跟蝸牛長得相近的動物:田螺、蛞蝓、蚌、蜆。

  跟蝗蟲長得相近的`動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螞蟻。

  長得既不像蝸牛又不像蝗蟲的動物:貓、青蛙、魚、鳥、烏龜。

  3.你還知道哪些長得像蝸牛的動物和長得像蝗蟲的動物?

  四、觀察蝗蟲的大小。

  1.怎么比較兩只蝗蟲的大?

  2.測量蝗蟲的大小。

  ☆測量什么?

  ☆怎樣測量?

  3.測量并描述一只蝗蟲的大小。

  五、觀察蝸牛的大小。

  1.測量蝸牛的身體長度。蝸牛的身體沒有固定的長度,測量存在難度,即使測出了數(shù)據(jù)也沒有多大用處。

  2.尋找比較蝸牛大小的方法。

  3.比較測量蝸牛殼的大小。用三角尺測量蝸牛殼口朝向桌面時的高度。

  六、動物大小的觀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張蜂鳥的圖片,問:這是什么鳥?這只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

  ☆知道這鳥有多大嗎?老師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時告訴大家,這只蜂鳥跟蜜蜂差不多大小。

  ☆瞧,大小的觀察和描述,有時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討論:大象、長頸鹿、魚、蚯蚓、蝴蝶、烏龜、瓢蟲,我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這些動物身體的大小。

  3.說說自己在尋訪小動物的調查活動中,是用什么方法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大小的。

  七、小結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觀察方法。

  教學建議:

  1.江南地區(qū)蝗蟲較蚱蜢少見,本課教學時完全可以用蚱蜢代替蝗蟲進行教學。

  2.本課只對蝸牛和蝗蟲等具體個體進行比較,不抽象出軟體動物和昆蟲的概念。

  3.蝗蟲好動,在測量它的身長和展翅長度時,需要兩個同學合作進行。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習性。

  2、知道恐龍曾是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它的滅絕至今是科學上的一個謎。

  3、激發(fā)幼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能插接的恐龍蛋圖片;幼兒自帶恐龍蛋玩具。

  2、《恐龍世界》錄象;大記錄紙一張。

  3、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嘗試提出問題。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神秘的恐龍蛋

  ——教師出示一個很大的可以打開的蛋寶寶圖片:看看誰來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蛋?(幼兒自由猜測)

  ——教師:咔嚓,蛋寶寶裂開來了,瞧,誰出來了?(恐龍出來了)

  ——教師:原來這是一個神秘的恐龍蛋,小恐龍就是從這個恐龍蛋里鉆出來的。

  2、交流:我所知道的恐龍。

  ——這段時間我們已經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很多恐龍的資料,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知道有哪些恐龍?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有什么本領?

  ——幼兒交流講述。

  3、設疑:我還想知道什么。

  ——教師:小朋友真能干,已經知道了這么多恐龍的知識。那除了這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恐龍的知識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答。

  ——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教師對幼兒的提問用文字的`形式及時地記錄在大記錄紙上。

  4、觀看《恐龍世界》錄象,解答幼兒疑問。

  ——小朋友提了這么多恐龍的問題,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找一找有沒有我們要的答案。

  ——幼兒觀看錄象后,教師針對記錄紙上的問題讓幼兒自己解答。

  5、恐龍是怎么滅絕的?

  ——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后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

  ——幼兒自由討論、猜測并交流。

  ——教師小結:就象你們的猜測一樣,我們的科學家也作了各種猜測,但卻都沒有根據(jù),所以恐龍的滅絕,至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小朋友,你們覺得恐龍神秘嗎?希望我們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恐龍,早日找到答案。

  6、結束活動:玩恐龍蛋。

  ——幼兒自由玩恐龍蛋玩具自然結束。

  活動建議和延伸

  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參觀恐龍園。

  2、可組織幼兒繼續(xù)收集恐龍的圖書、圖片、錄象資料,了解恐龍之最,舉行“恐龍知識大比拼”的比賽。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保澜炭茣刑岬降膸孜晃覈糯茖W家的主要成就,簡要了解他們的生平。

  2.提高搜集、和利用各種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檢查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相關資料,幫助他們完成作業(yè),以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玻處煈獙炭茣刑岬降膸孜豢茖W家的生平事跡做足夠詳細的`調查準備,并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水平加以。

  教學活動及過程

 。保畬。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4頁的文字,并討論一下這個笑話說明了什么?(我國是最早采用十進位制記數(shù)法的國家。)

  2.小組準備。教師引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像十進位制這樣的發(fā)明有很多,但許多都沒有留下發(fā)明者的姓名。不過在史書中也詳細地記載了一些科學家的偉大貢獻,以及他們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奮斗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課上,老師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請同學們分別搜集教科書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學家的資料,這五位科學家是張衡、祖沖之、一行、郭守敬、李時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們的動人事跡!

  教師按照布置作業(yè)時的要求,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介紹其中的一位科學家。各個小組對每個成員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后,向全班做介紹。

  在小組準備過程中,教師巡視并給予必要的幫助。

 。常嘟涣。在小組介紹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予以補充和糾正。

 。矗處?梢詫γ總小組的介紹給予有針對性的,并強調這些古代科學家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對于人類的偉大貢獻,應對他們表達由衷的敬意。

  布置家庭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

 。保c家長共同欣賞教科書第28~29頁“我給我家寫家史”的內容。

 。玻嬖V家長,在下次的品德與社會課上,每個同學要完成編寫家史的任務,需要聽取家長的意見,請他們幫助自己選取材料。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我們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都要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精妙,去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重點:識字與寫字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自主學習

  學法: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識字

  1、激發(fā)學生多讀,在讀中識字。

  2、先分小組自由讀,學生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同一小組互相幫助識字,再讓每一小組的識字能手當小老師,教大家認字。

  3、在學生互教互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類指導,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紛、識),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娃、洼),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識字。

  4、學習生字之后,通過朗讀來檢查識字效果,根據(jù)反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白R”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三)朗讀感悟

  1.范讀激趣。

  2.學生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讀第一節(jié),啟發(fā)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為家”這個詞語?

  4.朗讀第二、三、四節(jié),說一說自己最欣賞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為什么?

  5.小組合作朗讀全文,并試著背誦課文。

  6.背誦比賽(小組集體賽與個人賽結合)。

  (四)讀讀說說

  1.讀補充閱讀材料(見“資料袋”),再說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讀“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識字(排火車)注意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白R”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朗讀

 。ǘ┲笇懽,抄寫詞語

  讓學生按筆順自主寫字,第一遍描紅,第二、三遍寫正確,寫美觀。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本課有2個要求寫的字都是女字旁,指導寫字時讓學生注意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旅、降”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把字寫勻稱、美觀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不僅多,而且有趣,就讓我們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吧。

  (三)實踐活動

  1、讓學生讀讀課文后“泡泡”里的話,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拿出來展示交流,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ㄋ模┛偨Y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資料袋: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處飛揚。你知道春天柳絮飛揚的奧秘嗎?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些小顆粒,那就是柳樹的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的飛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的。

  鳳仙花媽媽的辦法跟豌豆媽媽的辦法差不多,鳳仙花果實成熟后會炸裂,風仙花媽媽用這種辦法把種子送到四面八方。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手段

  動畫片斷、演示實驗

  二、知識目標

  1、地球的自轉

  ...① 地球自轉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轉的方向(包括從北極俯視)

  ...③ 地球自轉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轉產生的星空現(xiàn)象

  2、晝夜交替的`成因

  ...① 產生晝夜的原因

  ...② 產生晝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變化

  3、計時工具

  ...① 日的定義

  ...② 古代計時工具

  ...③ 現(xiàn)代計時工具

  4、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生平與杰出貢獻)

  ...① 張衡

  ...② 祖沖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探究: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份構成的。

  2、在探究問題土壤中有什么時,能獨立思考發(fā)表意見,個人或小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方案。

  知識:

  1、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

  2、會記錄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根據(jù)事實資料研討問題,得出結論。

  情感:通過討論,知道土壤對植物及人類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樣保護土壤,樹立愛護土壤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氣、水、黏土、砂、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

  教學難點:

  在實驗中能自己提出問題,并能進行實驗研究。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課 時: 2課時

  課時1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問:同學們,土壤是動植物、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見過土壤?對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學生自由交流。

  問:對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啟發(fā)學生提出有關土壤的問題。

  問:土壤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問題: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構成的.?

  三、作出預測

  問:根據(jù)你平時的了解,你認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學生:水、空氣、雜質、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觀察、采集土壤。

  問: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準備:鐵锨、小鏟、小桶等。

  五、室內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剛才談到的物質呢?怎樣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種研究方法?

  學生:用手捏、手是濕的,說明土壤里有水……

  師:按照你們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質,看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學生:填寫活動報告單

  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匯報:你采用什么方法,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

  講述:那些死去的動植物腐爛后變成了腐殖質。

  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這些研究方法,還能用哪些方法對土壤進行研究?

  用火燒,土壤中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課時2教學過程:

  一、研討問題,通過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實驗方法 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捏土壤 手是濕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空氣)

  攪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幾層,上層黏土,下層砂

  燒土壤 有燒頭發(fā)的味道(腐殖質)

  2、根據(jù)學生對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進行評價。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這些成分外,還有別的物質嗎?

  目的:

(1)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興起。

 。2)引導學生談談土壤中污染物的問題。

  2、土壤中的這些垃圾袋、廢電池對土壤有什么影響?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適當介紹“保護土壤小知識”。對于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始提出的其他問題,留作學生課外研究作業(yè)。

  三、課后練習

  1、土壤的成分有 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氣的?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薄⒁l(fā)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yǎng)細心、持久的觀察態(tài)度。

 。、了解一些中秋節(jié)的習俗,以及月亮的'圓缺變化。

 。、積極主動的參加有關中秋節(jié)的活動。

  活動準備:

 。、收集月餅盒,布置中秋圓月及嫦娥跳舞的情節(jié)。

  2、集中展示幼兒“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創(chuàng)作畫。

 。、在教室中擺放月餅、柿子等時令食品,了解中秋習俗。

 。础⒂變骸霸铝磷兓瘓D”的觀察本,展示在墻面上。

  活動過程:

 。、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做好每晚觀察月亮及三天畫一次月亮圖,并寫上觀察日期的工作。

 。、 請家長豐富幼兒有關中秋節(jié)的知識經驗,給幼兒講講月亮的傳說。

 。场 請家長幫助收集月餅盒及攜帶各式月餅,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活動區(qū)域安排:

  科學區(qū): 提供有關宇宙、太陽、行星等圖片,激發(fā)幼兒對天體宇宙的興趣。

  數(shù)學區(qū):提供月亮的變化圖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圖。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8-12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9-0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0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