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我是小畫家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我是小畫家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教學,使幼兒理解《我是小畫家》這首兒歌的內容,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嚴謹性、靈活性。
2、豐富詞匯:嗡嗡,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ǘ┣楦信c人格目標
培養(yǎng)幼兒模仿創(chuàng)編兒歌的興趣,鼓勵幼兒不斷嘗試新事物,形成高靈活性的人格特征。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了解動物的習性。
2、邀請中班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畫家。
。ǘ┪镔|準備
1、實物投影機、蜜蜂、青蛙、小鴨子等小動物圖片各一個。
2、背景圖一幅。
3、漢字卡片:嗡嗡。
。ㄈ┉h(huán)境準備在動物樂園圖中,相應地增加動物叫的象聲詞。(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和布置)
三、活動過程
。ㄒ唬┯螒蚍ǎ榻B兒歌角色,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請中班幼兒扮演小畫家出現。讓中班幼兒第一次示范兒歌。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內容。提問:小畫家畫了什么東西?葉兒是怎樣的?花兒又會怎樣?小畫家還畫了什么?它們是怎樣的?(學習兒歌內容)
。ㄈ┙處熓痉独收b兒歌。
(四)鼓勵幼兒學編兒歌《我是小畫家》。
1、以老師當小畫家示范創(chuàng)編兒歌,如:畫的小兔蹦蹦跳,畫的小鴨呷呷叫。
2、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五)請幼兒把自己編好的兒歌輕輕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繪畫活動鼓勵幼兒爭當小畫家,畫自己喜歡的物品。
科學:指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物品的特點。
五、生活中滲透
在活動室內播放兒歌錄音。
六、環(huán)境中滲透
將配有文字的兒歌圖片布置在活動區(qū),便于兒童自由創(chuàng)編。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指導幼兒在家繪畫自己喜歡的物品。
————————————————————————
我是小畫家
畫的花兒紅又紅,畫的葉兒青又青。
畫的青蛙呱呱叫,畫的蜜蜂嗡嗡嗡。
————————————————————————
粗心的小畫家
丁丁是個小畫家,紅藍鉛筆一大把。畫只螃蟹四條腿,畫只鴨子尖嘴巴,畫只小兔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哈哈哈,哈哈哈,真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活動反思:
唱歌教學中,老師的目的都希望聽到幼兒優(yōu)美的童聲,可是有時候往往事與愿違。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一節(jié)好的音樂,是會讓幼兒和聽課的老師都能產生舒適感和愉悅感的。這就是靠教師。讓幼兒唱出優(yōu)美的童聲,這也是靠教師。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使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審美觀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除了應具備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深入挖掘音樂內在本質的美感因素外,教師上課的教態(tài)及語言對幼兒潛移默化的美感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服飾、儀態(tài)、言行舉止、情緒都對本節(jié)課都是很必要的,當然最影響幼兒的還是教師的語言。
在音樂課中需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或者是否可以用音樂來代替教師的部分語言?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感受音樂的美,學習欣賞音樂。同時也可以減少教師一些不必要的語言,給課程增加羅嗦、累贅感。讓音樂成為另一種語言,美化音樂課堂,美化音樂氛圍,美化課堂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