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幘恼淼目茖W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shù)據,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 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shù)據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shù)據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ò摧啅男〉酱蠡驈拇蟮叫〉捻樞蜻M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guī)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葉子的特征和葉脈,知道葉子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
2、認識枯葉和綠葉,發(fā)現(xiàn)樹葉有各種形狀、探索葉子的特點。
活動準備:收集各種樹葉、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發(fā)現(xiàn)葉子的不同之處 。
1、導入:春天,你發(fā)現(xiàn)樹上的樹葉有什么變化?
2、一起去室外觀察樹葉,并收集自己喜歡的樹葉。
二、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樣?
1、仔細觀察,了解葉子的各組成部分。
2、我們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發(fā)現(xiàn)葉子有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歡哪片葉子呢?這片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葉脈、葉片、葉柄)
3、你喜歡的`葉子象什么?
幼:我喜歡的葉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ㄐ〗Y: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了樹葉的很多小秘密,如它們的形狀千奇百怪,同種樹上的樹葉的顏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4、實驗發(fā)現(xiàn)枯葉和綠葉的區(qū)別
。1)剛才我們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而有的樹葉卻是枯黃枯黃的,為什么呢?
。2)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表意見。
。3)實驗:枯葉不能舂出葉汁來,綠葉則能舂出綠色的汁液來。
(4)為什么大部分樹葉是綠色的?(這是因為葉中的葉綠體可以產生葉綠素)
(5)我們散步時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飄蕩到了地下,為什么呢?(因為葉子缺乏水分和營養(yǎng),所以變黃變干了就飄落了下來)飄落下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葉子會慢慢枯死,因為水分都蒸發(fā)了)
三、記錄自己地發(fā)現(xiàn)。
1、把你地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卡上!
2、幼兒講述自己地記錄,分享經驗。(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不一樣)
四、了解葉子的用途
1、這么多的葉子有什么用呢?
2、幼兒自由談論,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3、小結:可以美化環(huán)境、擋風、遮雨、有的樹葉可以加工成茶葉、有的可以做菜吃、還可以做樹葉貼畫來布置環(huán)境。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用葉子粘貼圖畫,在展覽區(qū)內進行展覽。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組成太陽系的星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簡易太陽系模型。
2.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3.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在教室里和操場分小組教學。
2.材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shù)據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課時
一、設計太陽系模型。
1.談話:根據上節(jié)課得到的有關太陽系家族成員的信息,說一說太陽系各成員之間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2.學生匯報后組織大家在教材第43頁的空白處畫出太陽系主要成員的位置順序關系圖。
3.提問:如果我們根據已經掌握的太陽系資料做個太陽系模型,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4.學生分小組舉行深入討論交流。
5.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后,教師從八顆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擬材料選擇以及行星模擬的大小和位置關系等三方面進行總結。
6.指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對九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如何處理?(指導學生認識到需要按照比例來縮小。)
(2)如果要綜合利用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數(shù)據這兩組數(shù)據來建造模型,如何處理呢?(指導學生認識到比例要一致。)
。3)處理數(shù)據后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么?(如果兼顧體積和距離兩個數(shù)據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這個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說明部分已經有過描述,這里不再復述。)
。4)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導學生認識可以分別處理兩類數(shù)據,做不同類型的模型。)
7.指導學生按照大小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體積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擬大小為0.5厘米直徑的圓球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擬的大小分別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導學生按照距離比例計算各模擬行星的遠近數(shù)據。如果以水星到太陽模擬距離為0.6厘米為標準,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陽模擬距離分別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陽系模型。
1.講述在室內建立太陽系模型的步驟:
。1)參照一定比例將各色橡皮泥或準備的其他材料分別加工成“八顆行星”。
。2)由于八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公轉,且行星軌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顆行星的軌道平面。然后參照八顆行星分布的圖片,調整各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
。3)參照行星距離太陽的遠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運行軌道上。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開始制作太陽系模型,教師深入各小組舉行指導。
3.制作好模型后教師組織同學分別交流自制的太陽系模型,并對同學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良好品質給予充分肯定。
一、指導學生開展模擬太陽系的游戲。
1.談話:為了進一步鞏固大家對太陽系行星運轉軌道的認識,我們進行一項做模擬太陽系的游戲。2.講解游戲方法:操場中心由一位同學舉起一只籃球代表太陽。8位同學舉著象征不同行星的小球進場。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轉。誰走的路線離“太陽”遠近的次序錯了則出局,全部走對后開始第二局。(教師在組織這項活動時不要在地上畫出軌道圓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所扮演的角色確定自己離太陽的遠近和“運行軌道”,同時讓那些走錯的同學說一說自己錯在哪里。)
3.學生游戲,并在活動中熟悉行星運行軌道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到操場上建造模型。
1.提問: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
2.學生思考匯報,教師小結,指出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再按比例縮小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計算好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土星”已經距離“太陽”有143米了,一般學校的操場已無法完成這樣的建模活動,如果算上最遠的`“海王星”更是距離“太陽”有451米之遙!
3.將一顆直徑1.4厘米的玻璃珠或橡皮泥球代表太陽,在草場上分別量出距“太陽”0.58米、1.8米、1.5米、2.3米、7.8
米、14.3米、28.8米和45.1米的8個點,在這些位置上安排分別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進行一次“太空之旅”,當走到某一行星前時,不僅強調該行星距離太陽的位置關系,還可以邀請同學說一說他們自己對該行星其他特點的認識。
4.小結:說一說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
自由研究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太陽系天體及天體運動特點。
2.會查閱資料,并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資料。
教學準備
各種有關太陽系天體介紹的書籍和多媒體資料。
一根1.5米長的細繩、一截6厘米長的塑料管、一個有孔的橡皮塞、一只秒表、一個砝碼或幾個墊圈。
第一課時
1.提出問題。
(1)播放錄像:太陽系各天體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2)教師提問:關于剛才播放的這段錄像,你們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2.推斷與猜想。
。1)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推斷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例如:太陽有很強的引力、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能量使得天體在慣性的作用下還在不停的運動、天體之間有磁場在不斷的吸引和排斥的過程中使得它們不停地運動。
(2)學生思考上述問題,發(fā)表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師板書要點。
3.制定方案。
。1)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大多數(shù)同學都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研究方法,研究步驟,如何分工,如何記錄等。
。2)小組匯報研究方案。學生可以吸取別人方案的長處,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指出別的小組方案中明顯的問題或漏洞,幫助他人完善研究方案。
4.考察與研究。
。1)各學習小組按研究方案開展研究活動搜集相關資料
。2)教師在各小組巡回參觀,但不發(fā)表評價意見。當學生按研究方案進行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提供幫助;當研究方案出現(xiàn)問題,到了不修改無法進行下一步研究時,教師可提供指導。
5.交流與小結。
。1)各小組匯報研究的過程以及得出的結論。相同的研究項目,研究結論不同的小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其他小組幫助分析原因,最終確定合理的結論。
。2)選評“研究計劃最周密、結論最令人信服的學習小組”。
6.辦專題小報。
。1)學生小組討論完善專題小報的制作前的設計工作。
(2)組織學生按照既定計劃制作專題小報。
。3)根據學生專題小報制作完成情況在課內或課外進行展示、介紹和評比。
第二課時
1.談話: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行星繞太陽轉動都有各自的軌跡,而且轉動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轉周期與什么有關嗎?
2.學生討論后回答。
3.談話:猜想一下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怎樣影響行星公轉周期的,把你的假設寫在實驗記錄上。
4.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
5.在學生設計實驗匯報并給予評價的基礎上,講解探究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和行星公轉周期有什么關系實驗的有效方法:首先,把細繩穿過塑料管,一頭拴上橡皮塞,一頭拴上砝碼;其次,捏住塑料管,舉過頭頂,讓橡皮塞做勻速圓周運動,橡皮塞旋轉形成的圓代表行星的軌道。注意:使塑料管下的繩長保持不變;第三,分別使轉動的繩長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計算橡皮塞的不同運轉周期。
教師在組織同學開展此項活動時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事項:
。1)先組織學生進行假設,例如: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其公轉周期越短。然后進行實驗并做好記錄。
。2)在此實驗中,保持橡皮塞的勻速運動是操作難點。為此。課文設計了套管裝置,使實驗者能利用重物砝碼來顯示橡皮塞是否勻速運動。在實驗中,教師一定要強調:在橡皮塞轉動過程中,塑料管下端的繩長保持不變時,說明運轉基本達到勻速,這時開始計時和記錄橡皮塞轉動的圈數(shù)。
。3)可在拴橡皮塞一端的繩子上用彩筆或貼紙、橡皮筋分別標出離橡皮塞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位置,以便學生控制轉動橡皮塞的力量,使轉動的半徑保持恒定。
。4)要求學生每次轉10圈,然后用轉動所用時間除以10,要至少重復3次實驗,取平均值,為其公轉周期。
。5)注意小組內學生的分工合作?赏ㄟ^小組討論或指派的方法,確定轉橡皮塞、計時、記錄、監(jiān)督的人選,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本活動適合在操場上散開進行。
6.學生分組實驗,并把實驗記錄和實驗結論寫下來,從而驗證假設。
7.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進行小結。
8.談話:在這個實驗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值得研究的問題?
科學教案 篇4
重點
月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
難點
月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燈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有可能出現(xiàn)日食的情況。今天我們來研究月食。
。ㄖv解)月相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現(xiàn)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觀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狀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種情況,明明應該是滿月的時候,卻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變暗,過了一會后,才又逐漸明亮起來,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日、月、地三天體的位置有關。
。▽W生活動)學生分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實驗,從燈的方向觀察,畫出小球被陰影遮掩的部分并與“月全食過程示意圖”對照。
。ń處熖釂枺襞、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別代表了什么星體?
。▽W生討論回答)
。ń處煟┰率嘲l(fā)生時,月亮轉到了地球的陰影中,三星體的位置關系是日——地——月。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圖”,教師講述月食的類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地球陰影的形狀(圓錐體形)。當月亮通過圓錐陰影的位置不同時,就會出現(xiàn)偏食和全食的現(xiàn)象。
(學生活動)根據前面的講解,同學們對教材的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討論1、2、3進行思考,并說己的想法。教師講述月食發(fā)生時,可以觀察的地區(qū)比日食要大;只有在農歷的滿月時期,才能發(fā)生月食。
。▽W生活動)當堂做教材的練習第4、5題。
列表比較日食和月食。
發(fā)生時間
類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觀察范圍
日食
月食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生經歷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學習過程,指導學生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引導學生學會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學生自己探究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2. 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 通過學生學習活動,使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4. 通過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通過觀察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以及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
學習重點:
學生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觀察分析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通過月球環(huán)形山從而對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探究學習活動認識。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地球大氣層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課前搜集有關地球大氣層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次修改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直接導入新課學習內容:認識地球的面紗——大氣層。
二、學習新課:
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對課前搜集到的`文字、圖片資料,進行交流、匯總整理。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指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補充,適時出示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從而逐步使學生對大氣層形成初步整體認識。
指導學生小組思考討論“假如沒有了大氣層,地球會怎樣”。
教師出示資料,下發(fā)研究記錄卡片,引導學生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使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組織學生加強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引導學生通過“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的討論,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大氣污染的危害,引導學生小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關大氣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大氣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大氣污染的現(xiàn)狀從而對大氣污染嚴重性有了深刻認識和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性,引導學生交流提出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或方案。
三、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小結,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搜集關于大氣臭氧層污染的資料,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制作科普手抄報、黑板報、警示牌,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1、學生與教師談話、交流,了解本課學習活動:認識地球的面紗——大氣層。
2、學生小組學習活動,對課前搜集到的文字、圖片資料,進行交流、匯總整理。并在教師引導下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加強交流活動,相互完善、相互補充,學習認知圖片、文字資料,對大氣層形成初步整體認識。
學生小組思考討論“假如沒有了大氣層,地球會怎樣”。
學生學習教師出示的資料,記錄研究卡片,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學習,學生加強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通過“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的討論,深刻認識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學生認識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小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關大氣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思考大氣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動,了解大氣污染的現(xiàn)狀從而對大氣污染嚴重性有了深刻認識和治理大氣污染的必要性,交流提出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或方案。
3、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活動小結,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布置課后延伸學習活動內容拓展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與教師交流談話,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了解本課學習內容。
引領學生從資料搜集的途經與資料內容兩方面展開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地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通過觀察示意圖,了解大氣層的概貌,從而意識到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義,為下一步深入研究做好鋪墊。通過學生的資料交流與研討活動,使學生認識地球大氣層概貌,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應用資料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態(tài)度。
本活動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對大氣層的認識,通過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環(huán)形山,了解大氣層對地球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從而意識到大氣層存在的重要性,為下一步研究“大氣污染和保護”作好鋪墊。
本活動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科技的發(fā)展能夠帶給人類便利,也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大氣污染就是一個鮮活的實例,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技發(fā)展的兩面性,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通過主題宣傳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板書設計 地球的面紗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研究成果
大氣層對動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植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人的意義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xiàn)實生活中轉動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如陀螺的轉動、風車的轉動、樂園中的旋轉木馬……這些現(xiàn)象在成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了,然而卻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秘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選擇了《快樂轉轉轉》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去發(fā)現(xiàn)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學習掌握觀察、操作、記錄等科學方法,并獲取有關轉動的科學經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現(xiàn)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可轉動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樣式的陀螺、傘、輪子、石磨、風車、竹蜻蜓等。
。2)繩子、筷子、小碗、牙簽、橡皮泥、雪花片、木片、蓋子、紙板、牛奶罐等。
(3)記錄表、水彩筆、輕快的音樂。
(4)錄有各種轉動物品的錄象。
2、知識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記錄會轉動的東西并展示在交流區(qū)。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轉動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
1、幼兒自由操作可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時的有趣現(xiàn)象。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玩許多好玩的東西, 玩時要注意觀察,你玩什么東西,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2、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告訴小朋友。
師:你玩什么東西?你是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幼:我玩呼拉圈,我把呼拉圈套在腰上,扭扭腰,呼拉圈就轉呀轉,我還把它放在手上轉呀轉。
我坐在轉椅上,轉椅轉呀轉,我也轉呀轉。
我玩雨傘,我把雨傘打開,還讓它轉呀轉,雨傘轉起來很漂亮……
科學教案 篇7
一、細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分段讀。
2.小組合作,討論:這篇課文讀懂了什么?有不同標記畫出小白兔與小動物們的對話。
3.課件演示小白兔與小燕子對話情景。
A.指名讀,并評議。
B.師指導讀呢!句子。
C.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D.表演讀。
4.課件演示小白兔與小魚、螞蟻對話的場景。
A.指名讀,并評議
B.男、女生分角色讀。
C.同桌互讀對話,互相評議。
D.學生自由合作讀。
5.小組合作討論:聽了小動物的話,小白兔是否相信天真的'要下雨了。
6.師引導學生體會,說出小白兔心理變化過程。
7.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頭飾)
二、指導背誦課文
1.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
2.表演童話。骸兑掠炅恕
三、拓展延伸
學生談一談哪些動物在下雨前有異常的活動。
四、布置作業(yè)
把這篇課文講給爸爸、媽媽聽。
科學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幼兒早期識字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活動來發(fā)展幼兒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的,因此是一種玩與學合一的教學過程。而小班幼兒,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很差,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讓他們在游戲中學識字能很好地吸引其無意注意,使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識字活動中,根據這一特點,我們設計了《老師本領大》這樣一節(jié)認讀課,在活動中能創(chuàng)造多種吸引幼兒無意注意的方法讓他們識字。比如"變魔術"、"找字寶寶"、"看誰取得快"、"誰不見了"、"找朋友"等游戲,使幼兒始終保持極大的興趣和足夠的注意力,以達到相應的教育目標。
二: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正確朗誦兒歌。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認讀漢字:汽車、房子、娃娃、小鴨。
3、激發(fā)幼兒對認讀漢字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幼兒認讀叢書"一份、投影儀。
2、整首兒歌的漢字卡片一份;大字卡(汽車、房子、娃娃、小鴨)各一張。
2、幼兒人手一個盤子,里面各放有四張所要認識的字卡(汽車、房子、娃娃、小鴨)。
四: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
教師:今天老師來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好嗎?看看老師變出什么了?
2、教師以畫畫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1)畫小鴨
問:老師變什么出來了?你喜歡小鴨嗎?小鴨是怎樣叫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鴨叫,并做動作)
學說短句:小鴨呷呷呷!
(2) 畫房子
教師在紙上畫出一幢房子,問幼兒:老師又變出什么來了?(幼:老師變出了一幢房子)問:老師變出的這幢房子看上去怎么樣?高不高?(幼:很高、非常高等)引導幼兒學說短句:房子高又高。
(3) 畫汽車
教師在紙上畫出汽車,問幼兒:看看老師又變出什么來了?呀!是汽車,小朋友乘過汽車嗎?那你聽過汽車是怎么叫的?(嘟嘟嘟)我們來學習開汽車吧!(邊模仿開汽車邊學汽車叫)
(4) 畫娃娃
教師:老師變了這么都的東西,小朋友開心吧?(開心)那我們一起來笑一個吧!我來幫你們拍個照吧!呀!小朋友笑得可真好看,老師也來變個笑哈哈的娃娃吧!(教師畫出一個娃娃)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畫都是老師用什么變的呢?(筆)那你們說說看,老師的本領大不大?學說短句:"老師本領大"
3、認讀漢字:"小鴨"、"汽車"、"房子"、"娃娃"。
(1)(請另一位教師幫忙,偷偷將字卡貼在小鴨的身上)問幼兒:咦!小鴨的身上多了一樣什么呢?呀!原來是小鴨的字寶寶,我們來跟它打招呼吧!(小鴨字寶寶,你好啊!)將字卡取下,引導幼兒認讀。
(2)(指著貼在房子上的字卡)問:小朋友你們看!房子上也多了一樣東西,是什么呢?噢!原來也是房子的字寶寶,我們也來跟它打招呼吧!("房子"字寶寶,你好啊!)認讀"房子"并做動作。
(3)將汽車的字卡取下,以字寶寶的口吻對幼兒說:"小朋友好,我是汽車字寶寶!"教師:呀!"汽車"字寶寶可跑得真快,老師還沒有點到它,它就已經開過來了,它還開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去了,快把它找出來吧!(幼兒找出"汽車"字寶寶,并認讀)
(4)(教師把"娃娃"字寶寶藏在一個地方)問:咦!娃娃的字寶寶呢?我怎么沒看到呀?小朋友猜猜看,它會在哪里呢?(先讓幼兒猜一猜,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可能它躲起來了,我來找一找?(教師假裝找字卡的樣子)噢!原來它在這里,我們來認識一下吧!(認讀"娃娃")
(5)游戲:看誰取得快
教師從四張字卡中任意取出一張引導幼兒認讀,再請
小班;科學認讀:老師本領大
幼兒也在自己的字卡中取出一張跟剛才看到的一樣的字寶寶,對取得快得幼兒給予鼓勵、表揚,以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6) 游戲:誰不見了
從四張字卡中抽掉一張字卡,讓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1) 教師抽字卡,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2) 一幼兒抽字卡,其余幼兒觀察是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4、整體認讀。
教師:看到小朋友今天學得這么認真,老師很高興,我還為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老師本領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 教師邊念一句兒歌邊出示這一句的字卡,讓幼兒在聽的過程中認認有關的漢字。
(2) 在認讀了兩遍兒歌后,再請他們找找看,剛才認識的汽車、房子、小鴨、娃娃的字寶寶在這首兒歌的什么地方,找出來后,用圈把它們圈出來,作為標志,再把相應的小圖片送給字寶寶。
5、游戲:找朋友
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字寶寶,然后再幫這個字寶寶找一個一
樣的字寶寶做朋友,你可以先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聽,你拿的是什么字寶寶?好嗎?
聽音樂"找朋友"去找相同的字寶寶。
五:活動反思:
首先從課題選擇上來說,孩子們對"小鴨"、"汽車"、"房子"、"娃娃"都非常喜歡和熟悉,但小班幼兒對這些字寶寶掌握很少,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讓他們在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從設計思路上來說,《綱要》強調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而幼兒在游戲中表現(xiàn)的最開心。因此,我們在活動中強調"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快樂學習"這一首要目標展開活動。"變魔術"、"找字寶寶"、"看誰取得快"、"誰不見了"、"找朋友"等游戲,讓幼兒在開心的氛圍中激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其實,我們在完成了以上的課后。我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無意注意中自主學習。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學習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的特點和形狀,銀河系的直徑和厚度,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2.通過計算體會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長度單位。
3.通過上網、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銀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過動手制作銀河系模擬示意圖進一步體會銀河系的形狀。
5.使學生意識到宇宙之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生均搜集相關銀河系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網頁等。
2.小組活動材料:硬紙板、沙、抹布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學生對銀河系的了解情況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并回答。
。3)教師提問: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發(fā)現(xiàn)天上有一條比較明亮的光帶,它是什么?
。4)教師談話:人們把這條光帶叫“銀河”,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銀河的情況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
。2)小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資料得到的有關銀河的情況寫下來,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將大家認同的看法歸為一類,將有爭議的看法歸為另一類。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4)根據小組的匯報,將匯報結果匯編成的班級記錄:
對于銀河相同的看法對于銀河的不同意見 …………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3.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文字、圖片、有條件的可用視頻),學生學習
。1)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資料供學生學習。
。2)提問:根據這些資料,你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簡單歸納并且板書銀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學們對銀河系了解的記錄,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
4.學習課本上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許多銀河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本上給我們的資料。通過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學生看課本上的資料。
(3)匯報自己的收獲。
(4)教師提問:誰能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5)教師談話:銀河大約包含20xx億顆星體,其中恒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顆。人們把由眾多恒星組成的這一天體系統(tǒng)稱為銀河系。
。6)提問:銀河系有什么特點?
。ㄖ饕寣W生了解銀河系形狀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更像運動員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中心被一龐大而近于球形的暈所包圍。
(7)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旋渦狀星系?
。ㄣy河系的直徑約為80000光年。中間部位厚度約為6000光年)
(8)談話:通過上面的研究,大家對銀河系的了解現(xiàn)在是怎樣的?
。9)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5.教師介紹目前人們對銀河系探索的狀況,小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
6.布置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搜集銀河系的資料,了解更多銀河系的信息。
第二課時
1. 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 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渴裁词枪饽?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匯報計算結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 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我們所學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評價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 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科學教案 篇10
(一)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qū)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區(qū)別。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的來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guī)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發(fā)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經典)科學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