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20 11:26:18 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儆懈星榈乩首x課文,感知內(nèi)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三、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四、教學內(nèi)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墒窃诶仙嵯壬墓P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赡芪覀兌紱]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語言之美。

  2、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趯W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梢娮髡呤菓阎鴮Α肮枢l(xiāng)”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③感知內(nèi)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3、研讀與賞析

 、僬w感知后,對內(nèi)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

  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 }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皟骸迸c“小”搭配,貼切地表現(xiàn)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jié)。

  4、[教師小結(jié)]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②自由探究

  [問題組]

  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xiàn)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xiàn)。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痹~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diào)、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③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zhì)疑,也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明確]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e.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jié)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jié)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5、體驗與反思

 、儋|(zhì)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jīng)過內(nèi)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xiàn),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fā)現(xiàn)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打下牢固的基礎。

  ③延伸作業(yè)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xiāng)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shù)不限。

  6、信息反饋:

  《山中訪友》

  一、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課文,感知內(nèi)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gòu)思。

 、壅归_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軣釔圩匀,熱愛生活。

  二、教學重點

  感知內(nèi)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教學內(nèi)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nèi)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賹胄抡n

  閱讀標題,揣測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如果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趯W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鄹形騼(nèi)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倬毜乩首x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诤献魈骄浚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gòu)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蹘е星槔首x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4、體驗與反思

  ①質(zhì)疑交流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zhì)疑,也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5、[教師小結(jié)]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谕卣寡由熳鳂I(yè)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jīng)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shù)不限,下節(jié)課交流。

  6、信息反饋:

  《秋天》

  一、教學目標

 、倭骼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隗w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鄞Α⑵肺侗疚膬(yōu)美的語言。

 、芘囵B(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袤w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诖、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三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趲熒献髦谱髑锞皥D的圖片或。

 、蹨蕚滗浺魩А浺魴C、微機或投影儀。

  四、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賹诵抡n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趲熍錁贩蹲x課文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凵杂衫首x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

  問題組: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nóng)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2、研讀與賞析

  ①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jù)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nèi)容):

  農(nóng)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yōu)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yōu)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埤R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jié):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fā),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nóng)閑的景象:農(nóng)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3、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nèi)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4、布置作業(yè)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谡浴扒铩睘閮(nèi)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5、信息反饋:

  《古代詩歌五首》

  一、教學目標

 、倭私庠娫~有關知識。

 、谄肺墩Z言,體味詩詞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④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三、課前準備

  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

  二、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1、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偃娨阅膫字展開來寫的?

  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明確]

 、偃娨浴坝^”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谌妼懥巳龑右馑肌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研讀與賞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1、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2、感知內(nèi)容

  3、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谀男┰娋渲苯颖磉_了思鄉(xiāng)之情?

  4、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偈茁(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谖猜(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5、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僭姷乃穆(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明確]

  ①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保瑢懘核跎,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5、作業(yè)

  背誦這三首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材分析: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2、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3、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僖孕〗M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zhì)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jié)論。

 、劢處熂右渣c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jié)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五、課堂總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偻瓿烧n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僭诮處熤笇拢囵B(yǎng)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趯W習欣賞神話傳說。

 、叟囵B(yǎng)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茉趯嵺`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偎鸭Y料,整理資料。

 、诳谡Z表達。

 、巯胂駥懽饔柧。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nèi)容給小組命名。

  ②圍繞活動內(nèi)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wǎng)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勖拷M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zhàn)》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倜拷M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nèi)互講故事。

 、诿拷M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偎鸭檎谊P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xù)查找相關資料。

 、圩屝〗M成員熟悉資料內(nèi)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苻q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jù)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以小組合作情況、發(fā)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xiàn)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①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诿糠嬕龊喴f明,說明主要包括:

 。1)外形設計理念;

 。2)服飾搭配理念;

 。3)人體結(jié)構(gòu)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郛嬒褚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chuàng)作理念。

  ④根據(jù)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chuàng)意、說明內(nèi)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菝咳艘浴拔磥硎澜纭睘轭},寫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覽

 、倜拷M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qū)。

 、勖啃〗M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qū)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qū)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qū)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j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的`情感和態(tài)度,同時也根據(jù)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xiàn)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活動小結(jié)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了解了關于人類起源的發(fā)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yǎng)和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nèi)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要點點撥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jù)注音寫出漢字。

 。1)篝火()(2)wú桐()(3)shu獵()

 。4)喧囂()(5)yīn啞()(6)靜謐()

 。7)cuàn奪()(8)螽斯()(9)吮吸()

  2、根據(jù)下面的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1)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2)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一點兒也不拖拉,干脆果斷。()

 。4)形容非常地慌張,以致一點辦法都沒有。()

  3、本文中運用了很多擬人的修辭手法,請找出兩句并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體感知

  4、快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蟈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征外,還寫了哪方面的內(nèi)容?

  三、品讀賞析

  6、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7、你最喜歡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學習小結(jié)

  9、通過學習本文,你學習到了哪些寫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達標檢測

 。ㄒ唬┲赋鱿旅婢渥又屑狱c詞語運用不當?shù)囊豁。(?/p>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說

  B、遇到意外事情,要鎮(zhèn)定,不要驚慌失措。

  C、軍軍找到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稍遜一籌的歌手了。

 。ǘ┱n內(nèi)閱讀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蟈蟈關在我的金屬網(wǎng)罩里。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關于食物,我遇到了與喂養(yǎng)螽斯時同樣的麻煩。我給它們?nèi)n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但不喜歡。我必須另找食物,它們大概是要鮮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么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只蟈蟈正在啄著處于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樹上,發(fā)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龐然大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jié)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xiàn),因為蟬沒有武器,只能哀鳴踢蹬。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yǎng)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后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蟬肉的,因此別的東西也得吃。對于金龜子一類的昆蟲,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頭和爪。

 。6)這一切都說明蟈蟈喜歡吃昆蟲,尤其是沒有過于堅硬的盔甲保護的昆蟲。它十分喜歡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樣只吃肉。蟈蟈這蟬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漿,有時沒有好吃的,甚至還吃一點兒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這幾自然段的說明中你可以看出蟈蟈吃哪些食物?

  3、“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本渲屑狱c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么?

  4、文章并沒有直接寫綠色蟈蟈吃哪些食物,而是領著讀者去發(fā)現(xiàn),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xiàn)”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換一種說法應怎樣說?

  6、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敢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

  (2)是不是由于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yǎng)它們。()

  7、從作者的描寫中你認為蟈蟈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ㄈ┩卣归喿x

  蟋蟀出世記

  法布爾

  (1)想看蟋蟀產(chǎn)卵的人,不必花一個錢做準備工作;他只要有點耐心就夠了。布封稱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稱之為觀察工作者的最可貴的品質(zhì)。我們在四月,或最遲五月,把鄉(xiāng)野蟋蟀一雌一雄單獨地關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梢杂萌n苣葉做它們的食物,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新鮮的。容器口上蓋一塊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義的資料,就是通過這種簡陋的設備獲得的。需要的話,還可以利用優(yōu)質(zhì)金屬網(wǎng)做的籠子,作為輔助設備。金屬籠里的情況,將在后面予以介紹,F(xiàn)在,我們來監(jiān)視產(chǎn)卵過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覺,不要錯過產(chǎn)卵良機。

  (3)時至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堅持不懈的觀察工作開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見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產(chǎn)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對我有失禮貌的偷看行為,它毫不介意,依然長時間定在一個點上不動。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點播種子的小鏟,草草扒拉幾下,抹掉鉆眼的痕跡;它稍微喘口氣,又溜達到另一個地點,再度開始往土里插產(chǎn)卵器;它這兒插一下,那兒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點播到了。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二十四小時過去,我覺得產(chǎn)卵結(jié)束了。但是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況,我又繼續(xù)觀察了兩天。

 。4)兩天過后,我開始搜索土層。卵粒呈稻草黃色,都是有兩個終端的小圓柱體,長約三毫米。它們彼此不接觸,豎埋在土里,點播的距離很近。種子數(shù)量多少,取決于一個連續(xù)產(chǎn)卵過程中的產(chǎn)卵次數(shù)。整個土層下都發(fā)現(xiàn)了卵粒,它們離土表層大約兩厘米。用放大鏡觀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根據(jù)這樣所能觀察到的結(jié)果估計,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chǎn)卵過程,大約產(chǎn)出五六百粒卵。這等規(guī)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大幅度裁員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絕妙的小小機械系統(tǒng)。幼蟲完成卵孵化時,卵殼就像一個白色的遮光套,頂部有一個很規(guī)則的圓孔;沿圓孔周邊扣著一個拱形頂帽,成為一個封蓋。封蓋不是在新生兒盲目推頂或割劃下被劃開,而是沿一道特意準備的、質(zhì)地極其脆弱的線紋自動開啟。這奇妙的孵化過程,也應該了解一下。

 。5)產(chǎn)卵后十五天左右,卵殼前端隱約看得見一對黑里透紅的視覺器官的大圓點。從視覺點稍稍向上,恰好在圓柱體頂端,此刻顯現(xiàn)出一個微型環(huán)狀墊圈。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斷裂線。不久,透過半透明的卵殼,可以看見里面那小動物身體的細小分節(jié)。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覺,頻頻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時間里。

 。6)好運氣所偏愛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來報答我所付出的艱辛勞動。經(jīng)過一種精妙絕倫的加工,微型墊圈已經(jīng)變成一道強度甚低的條紋;就在這個時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額頭一碰,卵蓋便沿著自己的周邊分離開去,被頂起來。隨后落在一旁,其情狀與注射劑細頸薄玻璃瓶的頂帽斷落一樣。蟋蟀從卵殼里出來,猶如從玩偶盒里彈出了個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點的“監(jiān)視”在句子中的含義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就語言特點上來看,此句屬于何種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點的“大約”能否去掉?為什么?

  4、從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蟋蟀的出世的?請用文中的關鍵詞語來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之外你還能找到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一個例子,并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6、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一說法布爾告誡我們觀察事物需要怎樣的品質(zhì)?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這樣的品質(zhì)?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請把他的情況寫在下面。

  答案18、綠色蟈蟈

  學習過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強食(2)隱隱約約(3)連續(xù)不斷(4)驚慌失措

  3、(1)句子: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弱肉強食處四周的綠野叢中,蟈蟈在竊竊私語;作用:很生動地寫出了蟈蟈在夜晚發(fā)出的細小的聲音,也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子:它們對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這樣寫顯得親切、自然,形象生動,把蟈蟈吃食的情景描繪

  地活靈活現(xiàn),很是吸引人。

  4、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文中運用了描寫性語言,將蟈蟈進行擬人化描寫,寫出了它的漂亮、可愛,透露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5、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藝筆調(diào)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達標檢測

  (一)D

 。ǘ┱n內(nèi)閱讀

  1、描寫;外形特征;喜愛之情。2、蟬、很甜的水果、金龜子一類的昆蟲、青草。3、不能去掉,因為這里是猜測“它抓到蟬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沒有什么科學的依據(jù),帶著它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4、告訴讀者,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你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了人們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說蟈蟈的打顎非常有力,鉗子非常地銳利,很容易就把獵物的肚子劃開;絕大多數(shù)的俘虜都會被它開膛破肚6、(1)擬人(2)設問(3)比喻7、從外表特征、生活習性、作者對它的態(tài)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ㄈ┩卣归喿x。

  1、保持高度警覺,耐心,細致,不錯過任何觀察機會。2、打比方;生動說明(文藝性說明);生動地說明了母蟋蟀產(chǎn)卵的特點。3、不能,因為“大約”表示估計、推測,不確定,是個約數(shù),去掉后說明就不準確了。4、時間順序;如:“時至六約的第一個星期”“兩天過后”“產(chǎn)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較: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樣,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緩慢?梢粤私鈨煞N不同昆蟲的各自特征,夜對不夠熟悉的蟈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數(shù)字:每只母蟋蟀的一個產(chǎn)卵過程,大約產(chǎn)出五六百粒卵。準確地說明了母蟋蟀每次產(chǎn)卵的數(shù)量。6、耐心,警覺;如:觀察母蟋蟀產(chǎn)卵的全過程就體現(xiàn)出他的耐心、警覺。7、布封,法國學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理解文言文實詞的意義。

  2.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方法。

  能力培養(yǎng)點:

  1.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

  2.圍繞中心,選取富有表現(xiàn)力的同類材料進行表述。

  情感體驗點:

  體驗生活,愛惜生靈,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言字詞,掌握誦讀方法。

  背誦全文。

  課型:朗讀課

  教學方法:采用四輪誦讀的方法,層層推進不斷提高閱讀要求,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正音、指導朗讀、反復朗讀。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兒時觀察昆蟲的童趣。

  3.體會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鋵W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shù)狞c撥。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教師: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請一學生講講。

  (備學生)沒有學生回答,教師可以講講自己童年時的快樂時光。

  三、指導朗讀,了解文意。(目標1)(15分鐘)

  1.教師正音。

  藐( )小項為之強( )鶴唳( )怡( )然

  土礫( ) 壑( ) 蝦( )蟆( )

  2.教師提示、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翻譯課文。(目標2)(23分鐘)

  1.幻燈顯示,先根據(jù)課文注釋完成練習提綱,再翻譯全文。

 。1).弄清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帳中,徐噴以煙(慢慢地)

 、郾迶(shù)十驅(qū)之別院(用鞭子打)

 、芤韵x蚊為獸(把……當作……)

 。2).弄清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俦丶毑炱浼y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凼怪疀_煙飛鳴(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萦^之正濃(代二蟲)

  ⑤驅(qū)之別院(代蝦蟆)

  (3)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①心之所向,則或干或百果然鶴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了鶴。)

 、诔6灼渖恚ǔ6紫律碜樱,使與臺齊(使身子與花臺平齊)。

 、凵裼纹渲,恰然自得。(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悅,自覺是一種滿足。)

  ④見二蟲斗草間。(看見二只蟲子在草間爭斗。)

  2.講解聯(lián)系答案。

 。▊鋵W生)有個別詞語較難或教重要,教師板書而且要求學生進行識記。

  3.根據(jù)剛才的練習,學生獨立試譯。

  4.學生糾正或修改,教師補充。

  五、小結(jié)(1分鐘)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從文章里,我們看出了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確實,我們跟作者的年代比較,現(xiàn)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們是否要更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業(yè)(1分鐘)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詞語造句。(A)

  2.翻譯全文。(B)

  3.找出課文當中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原因。(C)

  七、說課精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設計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詞語,自主翻譯課文。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口頭翻譯課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nèi)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來的。

  3.學習作者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象。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shù)狞c撥。

  二、以舊聯(lián)新,復習導入。(2分鐘)

  1.請一學生回憶上界課的內(nèi)容。

  2.教師明確今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來的。)

  三、復述課文內(nèi)容,先擬出復述提綱。(目標1)(15分鐘)

  1.教師提出問題:作者記敘了兒時哪幾件"物外之趣"?

  2.請學生先列好提綱,再根據(jù)提綱復述課文內(nèi)容,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①擬夏蟻為“群鶴舞空”。

 、诎巡、蟲、土礫擬作森林、野獸、丘壑。

  ③懲治蝦蟆,為小蟲打抱不平。

  (備學生)這一步要讓中下生有發(fā)言的機會,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指導,讓學生敢說、樂說。

  四、討論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標2)(23分鐘)

  1.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解決。

 。1)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產(chǎn)生的?

 。ㄖ父鶕(jù)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

 。2)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鶴舞空。

  沖煙飛鳴(想象成)青云白鶴

  叢草——森林 蟲蚊——獸類 土礫——丘壑

 。ǜ挥袆(chuàng)造性)

  (3)你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試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鋵W生)這題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并不需要太多的講解。

  五、小結(jié)(1分鐘)

  文章這種“物外之趣”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而得來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體現(xiàn)了作者小時候知識豐富,想象力的豐富。

  六、布置作業(yè):(1分鐘)

  1.熟讀、翻譯全文。(A) 2.《掌握語文》練習。(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組或班上說給同學聽。(C)

  七、說課精要: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復述文章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務求能夠讓中下生有一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還專門設計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八、教學后記:

  九、板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學生人,經(jīng)過三年半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大部分學生有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興趣濃,他們能夠主動預習、復習,堅持課外閱讀。閱讀中能基本把握的主要內(nèi)容,讀出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品味一些重點詞句。大多數(shù)學生有積累的習慣,并能用積累的詞語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用好幾種常用的標點符號。

  同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情況不一,學生的學習效果存在差距。個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量不足,課外閱讀的書籍偏重于“笑話”、“漫畫”類,語言的積累少。另外,學生的認真書寫,寫好字仍是本學期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8篇主體課文,安排了12個主題單元,其中第7單元為開放單元。這些單元與學生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相結(jié)合,圍繞這些主題或情境,設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本冊課文內(nèi)涵豐富,文化含量加大,彈性內(nèi)容增多,閱讀的要求相對較高,重視學生自讀方法的指導,注重圍繞課文和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調(diào)習作與閱讀結(jié)合,與活動結(jié)合,與日記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學會表達,并且指導學生如何對自己的的習作進行修改。除在閱讀教學和課后思考題中安排續(xù)寫、仿寫、補寫等小練筆,引導學生積累、領悟、及時揣摩寫法外,還在“語文天地”中設有專門的習作練習題——“筆下生花”,它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使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實踐能夠與單元文化主題整合起來,使習作成為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機部分。

  本冊教材在交際能力、交際質(zhì)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體現(xiàn)在:

 、僮鲋攸c發(fā)言人;

 、谧鲇懻撝鞒秩;

 、鄯直嬗懻撝械牟煌庖姡c不同意見交流,正確對待反對意見等;目的是讓學生樹立對方意識,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學詞,寫好摘錄筆記,能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正楷字,認字240個,寫字200個。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

  3、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動的內(nèi)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4、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表個人見解、針對同學發(fā)言發(fā)表意見。在交談中認真傾聽,能把握主要內(nèi)容,并簡要轉(zhuǎn)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

  5、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結(jié)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和社會,書面和口頭結(jié)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趣味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理清故事情節(jié)。

  2. 揣摩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從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難點: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面對這樣荒涼的土地,你會做些什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荒涼的阿爾卑斯山地,見證一位牧羊人是怎樣把這里變成洋溢著幸福的綠洲。

  二、檢查預習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 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1)諾爾曼·白求恩(1890-1939),偉大的國際主義戰(zhàn)士,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著名的醫(yī)生。他生前最后一句話:“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辟前面的事業(yè)!”

  (2)背景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初的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的一片荒蕪、破落、毫無生氣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兒過著冷漠、孤獨的生活。有一個牧羊人,他一邊牧羊,一邊每天都種100棵橡樹。由于氣候不好,種十萬棵樹,最終只有一萬棵長成大樹。盡管如此,牧羊人沒有氣餒,沒有沮喪,依然堅持每天種樹。森林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漸漸地,這個地區(qū)有了霧氣、水分、溪水、村莊、泉水、笑聲,整個地區(qū)都活了起來。作者為老人的見識、胸懷、堅持而感動,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以做紀念。

  三、整體感知

  1. 大聲朗讀一遍課文。

  2. 閱讀課文后思考: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堅持不懈、慷慨無私地為荒漠種樹創(chuàng)造綠蔭的故事。贊美了植樹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對植樹老人的無限敬佩之情。

  四、細讀分析

  1. “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這一段在全文中起著什么作用?

  總領全文,贊揚牧羊人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2. 第一次遇見牧羊人的時候“我”看到了怎樣的環(huán)境?

  那是在1913年,我走進法國普羅旺斯地區(qū),在游人稀少的阿爾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處是荒地。光禿禿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長著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陽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無遮攔的高地上,風吹得人東倒西歪。狂風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fā)出吼叫。

  房間里收拾得很整齊,餐具洗得干干凈凈,地板上沒有一點兒灰塵,槍也上過了油。爐子上,還煮著一鍋熱騰騰的湯。看得出,他剛剛刮過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縫得結(jié)結(jié)實實,補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

  這些直接描寫牧羊人的細節(jié)內(nèi)容,從正面刻畫了牧羊人的性格,從中可看出他是一個積極生活、態(tài)度認真、勤勞不懈、堅韌執(zhí)著的人,凡事一絲不茍,不愿馬虎度日。

  3. 牧羊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牧羊人時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既描寫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絲絲的井水”后的特別感受,側(cè)面表現(xiàn)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也暗示了他將給這個荒涼的地方帶來灌溉滋潤和富饒豐美。

  4. 分析下列句子的含義。

  (1)牧羊人讓大狗看著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為他要來說我,嫌我一直跟著他。可是,他沒有。這本來就是他要走的路。他還說,如果我沒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體現(xiàn)了牧羊人安靜、忠厚、不張揚的性格特點。

  (2)我們沿著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約兩百米。他停了下來,用鐵棍在地上戳了一個坑。然后,他輕輕地往坑里放一顆橡子,再仔細蓋上泥土。

  動作描寫,“爬”“戳”“放”“蓋”這幾個動詞寫出了牧羊人一絲不茍、執(zhí)著忘我的'勞動情景,同時也展現(xiàn)了植樹過程的艱難。

  (3)他是在種橡樹!我問他,這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說,不是。那是誰的地?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他說不知道。

  語言描寫,寫出了牧羊人的慷慨無私。

  (4)“既然沒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動手種樹吧!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語言樸素簡單,仿佛在不經(jīng)意之間“隨便”道出了自己多年來執(zhí)著地堅持義務植樹信念的簡單原因,更表現(xiàn)出牧羊老人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的可貴。

  5. 再見牧羊人時,環(huán)境有什么變化?

  這一帶乍看好像沒有什么變化。不過,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向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

  牧羊人還活著,而且,身體還很硬朗……他一直在種樹。種橡樹,種山毛櫸,還種白樺樹。牧羊人改養(yǎng)羊為養(yǎng)蜂并且一直堅持種樹。默默無聞長期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

  6. 體會下列語句的含義。

  他還指著一片白樺林說,這是五年前種的。他認為谷底比較濕潤,就把白樺樹種在那里。他是對的。這些白樺樹棵棵鮮嫩、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

  把白樺樹比喻成少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樺樹的活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顯回報。

  7. “我從沒見過他有任何動搖或懷疑,只有天知道這有多難!”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內(nèi)容之間的這些議論,恰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僅僅是關于植樹的故事,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震撼。

  8. 最后一次相見的環(huán)境又有什么變化?

  以前那種猛烈而干燥的風,變成了飄著香氣的微風;高處傳來流水般的聲音,那是風穿過樹林的響聲。

  1913年我來時見到的廢墟上,建起了干凈的農(nóng)舍,看得出人們生活得幸福、舒適。樹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們挖了水渠,農(nóng)場邊上、楓樹林里,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泉水,澆灌著長在周圍的鮮嫩薄荷。

  充滿生氣,富饒,幸福,舒適

  9. 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見到植樹的老人。那年,他已經(jīng)87歲了……每當我想到這位老人,他靠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把這片荒漠變成了綠洲,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這樣一件事,需要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無私,我就從心底里,對這位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普通農(nóng)民,感到無限的敬佩。

  劃線句子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謳歌牧羊人的堅毅、無私和偉大。

  10. 作者在第17段說“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跡”,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證“奇跡”的具體描述嗎?

  樹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許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們的笑聲又開始在熱鬧的鄉(xiāng)村聚會上飄蕩。人們生活得幸福、舒適。

  五、深入探究

  1. 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體力和毅力,把荒涼的土地變成了充滿了生氣、富饒的樂園。學習課文后,你能說說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撐著他這樣做嗎?

  2. 布菲老人長期義務植樹,“把這片荒原變成了綠洲”,行為令人稱贊。生活中類似“種樹”的行為也有許多,你怎樣看待這些事?

  堅持身體力行和貫徹美好的品德,便能將各處的“荒地”變成同樣的“沃土”!生活中,辛勤耕耘默默“種樹”的人很多,他們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萬千道德模范、最美普通勞動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辭辛苦,協(xié)作拼搏,共同為“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六、分析藝術特色

  1. 抓住特點寫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語言、外貌、動作、細節(jié)等描寫將植樹老人平凡、孤獨、安詳、執(zhí)著、無私、慷慨的性格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了出來!拔覇査@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說,不是!(語言描寫);“他拿出一個袋子,從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著,一顆一顆仔細地挑選起來!(動作描寫)等。

  2. 分清主次定結(jié)構(gòu)。

  課文按時間順序?qū)懥恕拔摇焙湍裂蛉巳我娒娴那樾。首次見面的第一印象,文章不惜筆墨,對牧羊人進行了全方位的細致描繪,同時,對高原惡劣環(huán)境的描寫堪稱細致入微,這是伏筆,為下文突出高原的變化之大巧設鋪墊。所以詳寫。第二、三次見面,則突出地描寫了牧羊人艱辛植樹的情景,還有高原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為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升華文章主旨而略寫。這樣的結(jié)構(gòu)安排,主次鮮明,主題突出。

  3. 敘議結(jié)合顯主題

  本文通過講述者“我”一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回憶,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男人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文章不僅僅是關于植樹的故事,更是一種象征——“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chuàng)造”“如果一個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這是老人種樹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跡”。

  七、拓展延伸

  楊善洲:退休后義務植樹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動放下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去世前,他把當?shù)?0萬元個性貢獻獎全部捐出,價值3億元的林場也無償上繳給國家。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淮說: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么?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頒獎詞】綠了荒山,白了頭發(fā),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fā),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八、達標檢測

  九、作業(yè)

  搜集與植樹相關的故事或口號標語,與同學們分享。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領會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重點)

  2.把握情感變化,體會殘疾人學習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難點)

  3. 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

  ●作家作品: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的一生》《走出黑暗》《樂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海倫·凱勒是人類創(chuàng)作的一個奇跡。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她的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教會她寫字、手語。海倫·凱勒和莎莉文一起相處近50年,莎莉文老師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海倫,海倫內(nèi)心充滿了對老師的感激。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字。

  模(mó)仿綻開(zhàn)小心 yì yì(翼)(翼)感kǎi(慨)搓niǎn (捻) pì(譬)如jié(截)然相反慚kuì(愧)

  (2)按照意思寫出詞語

 、佻F(xiàn)在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不求甚解

 、诿篮玫臇|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美不勝收

 、鄹鞣N各樣的花顏色鮮明華麗。 花團錦簇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恍然大悟

  3.整體感知: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莎莉文老師教了“我”什么。

  文中寫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為一個陌生人第一次摟抱我,有意識地給我玩具,教我拼寫洋娃娃“doll”。還教我學會了拼寫“針”(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這些詞。特別具體寫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師讓我一只手接觸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寫出“水”這個字,使我終于領悟到“水”這個字就是我手上流過的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從此,海倫·凱勒開始大量認識具體事物。

  (2)找出文中表示“我”感情變化的詞語,劃在書上。思考:莎莉文老師為什么會使“我”的情感產(chǎn)生變化?第一段中“最重要”、“感慨萬分”、“不尋!钡仍~語,體會海倫對老師由衷的敬愛和感激。

  第四段中“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和結(jié)尾兩段來體會作者對莎莉文老師教育方法的高度評價,和對老師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3)文中有一句話指出了莎麗文老師對我的人生影響,請找出這句話,劃在書上。

  (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莎麗文老師)

  【課堂探究】

  1. 為什么海倫對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在莎莉文老師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了“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從而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來,“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下,“我”的靈魂被喚醒,再次擁有“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里的“光明”一詞是用其喻義)

  莎莉文老師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國通俗的話說,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詞表達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感激之情 莎莉文小姐以她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凱勒的生命

  2. 學習本文后,你覺得莎莉文老師是 的一個老師,從文中找出理由。

  理由: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有愛心、耐心。

  愛海倫,有責任心,對海倫的教育講究方法,做到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善于抓住教育契機,開啟了海倫思維、情感、智慧,是一個出色的教育藝術家。

  3. 課文1-5段作者寫了什么,與莎莉文老師有何關系?

  鋪墊的內(nèi)容:先寫“我”的感受,再寫家人的活動、“我”的等待,最后用設問、比喻進行烘托,表達自己的渴望。(這是鋪墊)

  好處:(1)用層層鋪墊烘托出莎莉文老師對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開頭所說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給讀者留有閱讀期待,讓我們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師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隨堂檢測】完成課后練習四,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這句話在文章中緊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師教“我”水這一個詞,讓“我”認識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時也喚醒了對世界萬物認識的一種愿望,形象地說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說“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滿了嶄新的希望。

  【拓展延伸】生活中許多殘疾人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你知道誰?從他的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請寫在下面。(字數(shù)不少于50字)

  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世界不給他歡樂 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給與世界。

  張海迪:5歲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 高位截癱……

  自學掌握英語 、日語 、德語等,當代知名作家 ,翻譯家。

  富蘭克林·羅斯福 :美國政治家,41歲時因患脊髓灰質(zhì)炎 下肢癱瘓……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lián)四屆的總統(tǒng)

  奧斯特洛夫斯基 :蘇聯(lián)作家,25歲全身癱瘓 雙目失明……以頑強的意志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校本作業(yè)。

  2.熟記下列名言,并試著在寫作中運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jié)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xiàn)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jié)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zhì)疑。

  三、質(zhì)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蹦阏J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尚:還。

  輒:當即。可:肯、同意。舍:拋棄。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當于“嗎”,表疑問。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jié)合課文注釋進行翻譯,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zhì)疑。

  三、質(zhì)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yōu)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ā镀谛小沸形暮啙,故事情節(jié)緊湊,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尋味。)

 。ā冻舜沸形暮啙,故事情節(jié)完整,通過對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總結(jié):

  通過本文兩個小故事的學習,我們主要學到了什么?

  布置作業(yè)。

  圍繞對課文中所闡明的主旨——“誠信”,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結(jié)合生活實際以“誠信”為題材寫一段話。

  課堂檢測:

  《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世說新語》是由組織編寫的。(2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驟(俄而:)

 、迫鳆}空中差可擬(差可擬:)

 、顷愄鹋c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逝c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詠雪》中兩個比喻哪個更好?(4分)

  4、《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4分)

  5、"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4分)

  6、《陳太丘與友期》中,"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4分)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ㄒ唬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4分)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釋詞:(4分)

  日中:()舍去:()

  無禮:()引之:()

  10、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4分)

  11、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門后,友人會怎樣?(4分)

  答案:

  1、劉義慶

  2、⑴俄而:不久,一會兒⑵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丟下,舍棄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4、"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猶今之"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5、略

  6、略

  7、元方,語言和行為

  8、守信用、講禮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沒有禮貌;拉元方

  10、"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1、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

  13、略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理解聯(lián)想和想像手法的應用。

  感受文中所表達的歡樂。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培養(yǎng)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歡樂感。

  教學過程:

  導入:使用神話動畫片進行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介紹袁珂,神話學家。

  關于神話

  檢查學生在預習生詞和朗讀課文方面的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復述課文,并對比《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描述,找出課文中添加了哪些內(nèi)容,并找出作者的想像力最為突出的部分。

  就女媧形象進行認識:她明顯是人,而不是神。

  感受到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樂:人類成功創(chuàng)造的歡樂和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象是神話的重要部分,馬克思的'神話論述。

  通過放映《女媧造人》動畫片來總結(jié)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放映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以展現(xiàn)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精神,也讓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角,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歡樂。

  布置作業(yè):

  收集與神話相關的故事,并分享給他人聽。

  在閱讀綜合性學習資料中尋找與人類起源相關的信息。

  構(gòu)思一種新的女媧造人方法。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暮x。

 、谡_地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

 、鄹惺軆(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

 、倮斫庠⒀院x。

 、趯W習精美的表達。

  三、課前準備

 、俨樽值、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陬A習課文內(nèi)容。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俳榻B寓言。 ②解讀寓意。

 、垡龑W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崳惺б脖赜械。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1、出示課題。

  2、介紹寓言

  3、朗讀

  4、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5、整體感知

 、俑兄獌(nèi)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nèi)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tài)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诟兄Z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6、問題研究

 、僬页龉适虑楣(jié)中的兩次轉(zhuǎn)折。

  把握結(jié)構(gòu)。

  ②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chǎn)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谀闶欠裼羞^患得患失的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7、作業(yè)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相關作業(yè)。

 、陬A習《落難的王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鄧稼先》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讓你最感動?反復細讀后,再想想這些內(nèi)容是否最能體現(xiàn)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現(xiàn)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zhì)的詞語及細節(jié),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jié)論。(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三、精讀課文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有什么作用?結(jié)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借古詩文來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并由此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率領部下奮斗犧牲時的心情,從而突出他的堅強意志,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結(jié)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他有著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

  (二)課文最后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zhì)!苯Y(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zhì)決定的。)

  (三)本文分段較多,有時一兩句就是一段,簡潔精煉,鏗鏘有力。試找一些例子,反復誦讀,體會這些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于感情表達的需要。例如,在“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作者用了四個短句分段列舉了1898年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表現(xiàn)力強。)

  (四)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有自己的氣質(zhì)和品格。)

  (五)小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任選其中一位科學家,由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并啟發(fā)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二、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三、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五、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并朗讀課文補充資料:“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ǘ┱w感知:

  云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钡,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試著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是:

  “往往”、“常!眱蓚副詞起什么作用?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ㄈ┱n文研討

  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列表:

  云的種類

  形狀

  位置

  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jù)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云交云,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三天不見面”“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試著用科學現(xiàn)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guī)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jié)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云識天氣嗎?

  七、布置作業(yè):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yè)本

  八、教學反思: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俜磸屠首x,感知內(nèi)容,體會美

 、诶砬逅悸,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勐(lián)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二、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三、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四、教學內(nèi)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nèi)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nèi)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nèi)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2、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fā)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xiàn)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巴低档亍睂懗隽瞬唤(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巴低档亍币p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xiàn)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3、[教師小結(jié)]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xiàn)了結(jié)構(gòu)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xiàn)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diào)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诼暻椴⒚乩首x,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3、體驗與反思

 、儋|(zhì)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zhì)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cè)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jié)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4、[作業(yè)]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shù)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5、信息反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欧e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zhuǎn)、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屏鲿车乩首x并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

 、糯π蕾p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普莆照n文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的寫作特點。

 、菍W習作者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進行生動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標: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里行間濃郁的情味,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誦讀;結(jié)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體會語言表達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領會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是篇美文,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在聲情并茂的涵詠中創(chuàng)設欣賞氛圍,讓學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點撥法: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比如選用語言實例賞析,體會關鍵詞語的妙處和所抒發(fā)的情感,教師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3、課堂討論·評述·借鑒:如在討論、評述課文精彩片斷的基礎上,借鑒語言表達技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本節(jié)課在充分誦讀感知的基礎上,揣摩品析精彩詞句,體味文章樸實雋永的語言美。理清盼春──繪春──頌春的行文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課件展示冬春對比動態(tài)畫面,以《藍色多瑙河》作背景音樂。)

  同學們,正如圓舞曲之王施特勞斯的經(jīng)典名曲《藍色多瑙河》所表達的,人們在飽受了寒冷的嚴冬之后對春天到來的企盼、歡悅,春天在人們心目中不僅是一個明媚艷麗、鳥語花香的季節(jié)概念,更是有著感知和生命的歌詠對象,許多名句廣為傳誦。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以聲寫春,表達喜愛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則以色寫春,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則描寫了春游踏青的樂趣。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盡享詩情畫意中去探訪作者是怎樣用他的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這江南春景圖的。(板書文題)

  二、根據(jù)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

  投影:

  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學國文教員的永恒記憶: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門,就看見一群小學生在爭著搶著地看一張當天的報紙,其中一個驚慌地喊道:“老師,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們那種愴惶悲戚的神情,不禁無言地流下淚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人。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他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麗樸素、真摯質(zhì)樸、獨樹一幟,“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引》(郁達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發(fā)他對自然景色的內(nèi)心感受。”

  ──《現(xiàn)代六十家散文札記》(林非)

  《春》大致寫于1928年至1937年,此時創(chuàng)作風格鮮明地表現(xiàn)出新鮮的格調(diào)和歡樂的情緒。

  三、感知樸實雋永的語言美

  1、學生自由認知閱讀,要求讀準字音。

  投影顯示:

 、耪粽郑(查閱字詞典,注意辨識)

 、漆屃x:(結(jié)合注解,理解詞義)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朗潤:明朗潤澤。

  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

  舒活:舒展,活動。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宛轉(zhuǎn):同“婉轉(zhuǎn)”。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tài)優(yōu)美。

  2、感知閱讀,要求讀得順口、流暢。請班里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1~2名范讀,教師作朗讀指導。

  是篇貯滿著“詩意”的散文,描繪了春回大地、詩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贊美春天的活力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語言優(yōu)美、形象生動、節(jié)奏感強,朗讀時采用的基本語調(diào)是輕盈的,各部分因內(nèi)容不同可有所變化,表達盼春天到來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悅的語調(diào);表達作者對春喜愛欣賞的感情,應用輕松明快的語調(diào)朗讀;表達作者對春天贊美之情,應用高昂的語調(diào)。朗讀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匯到課文的情景氛圍中。

  針對朗讀的情形,作簡短的點評。

  3、放多媒體課件的配套畫面,配樂朗誦,學生循聲朗讀,進入情景,欣賞如詩如畫的春景。

 、沤M織學生小組討論語言的形式特點,選請小組代表陳述,教師可作如下歸結(jié):

  文中句式以短句為主,短句節(jié)奏明快,適合描寫春天的旋律;運用大量疊字,如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大量運用輕聲、兒化,輕盈優(yōu)美;排比句和“了”字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韻味和節(jié)奏感。

 、普埻瑢W們?yōu)g覽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優(yōu)美、貼切的詞、句,比喻、擬人來描寫景物,你最喜歡哪些?談談看法,進而可仿例造句。

  學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佟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教師可設置情景讓學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經(jīng)歷了漫長寒冬,當你剛從有些松軟的土地里蘇醒過來,你會做些什么?

  你能說出“偷偷地”和“鉆”這兩個詞語好在哪里嗎?(教師歸結(jié):“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用在小草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教師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朗讀,突出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凇耙盎ū榈厥牵弘s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請仿照這個句式造一個句子。

  比如:

  蝴蝶滿天飛:五彩的,絢麗的,繽紛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還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叢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開”呢?說出你的理由。

 、邸傍B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賣弄”解釋為“炫耀”,含貶義。在本句中還可以這樣理解嗎?為什么?

 、堋啊得娌缓畻盍L’,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句中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你能說出這是什么感覺?春風除了像母親的手,你覺得還像什么?

  如果將“不錯的”句改為平實說法“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表達效果你認為會有什么區(qū)別?

  四、感知課文思路流向,理清層次

  1、提問:由閱讀提示得知,是篇繪寫江南春景的散文,請同學們采用跳讀的方式找出課文哪些語段是描繪春景的?

  學生回答。

  明確:課文的2~7語段。其中第2段是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情態(tài),是以下5個語段具體描繪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可稱之為“春之五圖”。(板書加粗詞)

  2、提問:請同學們輕聲誦讀第1段,體會其中兩個“著”、兩個“了”動態(tài)助詞在語氣上的柔和親切的感覺,思考它和文章主體繪春部分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交流。

  明確:疊用“盼望著”是運用反復手法,生動地表達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則運用擬人手法,表達喜春的感情。(教師適機補充擬人手法的常識:把物當作人來寫,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樣的思想感情)寫盼春,為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基調(diào),創(chuàng)設詩一樣的氛圍,是繪春的依托。(板書加粗詞)

  3、朗讀8~10段,思考這樣的結(jié)尾與描繪景物時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聯(lián)系?

  學生討論。

  明確:三個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體由出生──美麗──健康的成長順序排列的,強調(diào)春天的“新”“美”“力”(適機補充比喻的有關常識)。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畫卷后,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贊美。頌春,著墨于意。(板書加粗詞)

  小結(jié):文章以盼春落筆,中間以繪春續(xù)筆,結(jié)尾以頌春收筆,這是的思路。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2-18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1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3-17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13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教案05-23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01-23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15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18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理想》08-08

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