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05 07:53:20 教案

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于助人。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的感情朗讀、背誦;將奉獻旨意內(nèi)化心靈,外化行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趣

  1.小鹿、泉水以為別人帶來了快樂,從而自己也感到快樂。然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幫助別人為快樂中度過的。(出示:雷鋒畫像)看,他是誰?他離開我們已經(jīng)很多年了,我們到哪里去尋找他呢?板書課題。

  2.隨機識記書寫:“鋒、叔”二字。

  教師:簡介雷鋒的生平;了解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題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法指導:

  識記:標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想想:結(jié)合“我知道”中的兩條消息,思考:雷鋒叔叔,在哪里?

  1.教師:配樂誦讀

  2.學生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3.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三、寫字指導

  1.觀察我會寫的字,說發(fā)現(xiàn)。

  2.范寫:滴:右半部,不要寫成“商”。灑:不要寫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寫撇。濘: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3.學生練比,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四、認讀新詞

  冒著 泥濘 腳窩 足跡 年邁 灑下

  汗滴 尋覓 終于 獻出 愛心 荊棘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

  二、朗讀感悟

  范讀課文入境。(播放輕音樂、出示圖片)

  1.聽:脫離課本,看圖、傾聽。

  2.想:就聽到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

  3.思:沿著“彎彎的小路、長長的小溪”我們聽到了什么?

  學生讀文感悟:

  1.練讀(四人為一組)

  2.匯報(小組比賽匯報朗讀)重點指導品讀下列句子:第一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應“急”。第二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應“緩”(體現(xiàn)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扒啤焙竺娴脑娋涮岣咭粽{(diào)。(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深情地)

  3.配樂朗誦。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在哪里!崩斫夂x:想得到別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別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幫助你首先要幫助他人。

  教師:1.教學第一、第二節(jié)詩歌。

  ①理解“足跡”的意思。

 、趲熍錁防收b,學生想象,說說眼前彷佛看見雷鋒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

  ③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艽藭r,在你的眼里雷鋒是一個怎樣的人?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

 、菽隳苡美首x的`方式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嗎?

 、扌〗Y(jié)學習方法:讀——編(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編講這個故事)——讀(把對雷鋒的崇拜、對他的懷念融入自己的朗讀中。)

 、咝〗M合作學習第三、四節(jié)詩歌。

 、鄬W習最后小節(jié)。

  ⑴給“尋覓”找個近義詞。

 、普f說你讀懂了什么?

 、抢卒h還會出現(xiàn)在哪里?可以讓知道雷鋒其他故事的同學簡單講講。

  ⑷雷鋒叔叔的精神永遠在我們身邊閃光,看,我們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夸一夸吧。

  出示句式:我們班( )是小雷鋒,我想對他說( )。

 、谑前,老師多么希望我們的社會哪有困難,需要愛心,哪就有雷鋒叔叔啊!請你們再深情地讀一讀吧!請同學們再來說說對這句話的體會。

  三、積累

  (課件出示)好詞:彎彎的小路蒙蒙的細雨溫暖的春風晶瑩的露珠名句:

  1.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做好事,不做壞事。

  四、總結(jié),練習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讀:

  《爺爺?shù)臍盅ァ愤@篇課文以孩子的口氣講述了爺爺幾經(jīng)修復,“永世長存”的氈靴的故事,表現(xiàn)出爺爺對氈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關(guān)愛及小作者的深刻影響。

  課文圍繞爺爺?shù)臍盅サ那劢?jīng)歷,描寫“我”隨之產(chǎn)生的不同感受。一開始就講爺爺?shù)哪请p氈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補補,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世間萬物終有盡時,一切都回消亡,惟獨爺爺?shù)臍盅s永世長存!焙髞頎敔?shù)耐韧础P枰┲鴼盅ハ潞,氈靴損壞的很厲害,“我”又想:世間萬物總歸有個盡頭,氈靴也不可能給爺爺用個沒完沒了——這不,它快完啦。然而,爺爺用冰把氈靴變得更結(jié)實了,于是,“我”重又產(chǎn)生了那種想法:我不定爺爺?shù)臍盅ゾ褪怯肋h不會完結(jié)。春天來了,冰化可,爺爺?shù)臍盅ド⒊闪艘粩,爺爺終于扔掉了氈靴,他的殘余成了小動物溫馨的窩。長大后,每當有緣覓得一處以氈毛鋪襯的小鳥窩時,“我”總要像兒時那般思忖著:世間萬物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惟獨也的氈靴卻永世生存。爺爺珍愛氈靴,對“我”竟然產(chǎn)生這樣深遠的影響。文章的結(jié)尾,表面是寫氈靴“永存”,其實卻蘊藏著深刻的'含義。

  二、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習之前可以個學生規(guī)定閱讀時間,明確要求,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針對這篇課文,應抓住兩個重點,一個是“我”對也爺爺?shù)臍盅ギa(chǎn)生過哪些想法?這問題貫穿課文。始終,是一條主線。另一個重點是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勵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理解爺爺對氈靴的熱愛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關(guān)愛及對小作者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1、我對于爺爺?shù)臍盅ギa(chǎn)生過哪些想法。

  2、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個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作者的爺爺珍惜的東西是什么嗎?對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嗎?

  二、探究新課

  1、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指名讀文,討論解決字詞的問題。

  三、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師出示討論題:

  1、我對于爺爺?shù)臍盅ギa(chǎn)生過哪些想法?

  2、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樣理解爺爺?shù)母星椤?/p>

  學生:

  1、分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2、全班匯報。

  3、談感受

  四、總結(ji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識字方法。

  2.積累詞句,閱讀故事,提高朗讀、理解能力。

  3.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學習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會認”

  1.課件出示。

  2.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字的左邊都與字義有關(guān),右邊都與字音有關(guān)。這樣的字是形聲字。)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鞏固識字,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展示臺”。

  1.“識字交流站”。

 。╨)交換識字卡片,把自己認識的字直接讀給同學聽。

 。2)小組推薦識字多的同學交流識字方法。

 。3)在老師的指導下,舉辦“會說話的墻”,把學生認識的漢字貼在教室的墻壁上。

  2.“故事會”。

 。╨)學生自立講故事。

 。2)評一評,誰的故事講的好,評選出“故事大王”。

  第二課時

  一、讀讀記記。

  1.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詞語。

  2.自由讀一讀,要我們積累的是什么詞語。

  (以一到十的數(shù)字開頭的成語。)

  3.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4.比賽記,看誰記得最快。

  5.說說你知道的成語的意思。

  二、“我會填”。

 。╨)學生自由填,交流。(分別填上:。?)

  (2)交流為什么這樣填?

  三、“我會寫”。

 。╨)觀察,認真看圖,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ɡ蠋煄е瑢W們?nèi)ズ锷缴峡春镒。?/p>

  (2)小組合作交流。

  猴子們在干什么?

  同學們的表現(xiàn)怎么樣?心情怎么樣?

  (3)小組內(nèi)互說。

 。4)把想到的話寫下來。

  四、“我會讀”。

  (l)自由讀,把短文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合作讀課文;ハ鄮椭颜n文讀正確,讀流利。

  (3)想—想短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課時

  應該聽誰的(口語交際)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與愿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感受交際的樂趣。

  2.學習使用普通話,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3.在交際互動中,使學生能初步說清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并了解別人講話內(nèi)容;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

  4.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樂于交流,說清觀點,認真傾聽別人講話,在交流中發(fā)展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準備:

  1.自制動畫片《騎驢》。

  2.自制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

  一、讀故事,了解短文內(nèi)容及幾個基本觀點。

  3.引導學生匯報故事中的四種說法,同時板書。

 。1)中年人認為兩個人不能都騎驢。

  (2)老人認為應該尊敬老人,讓爺爺騎。

 。3)孩子認為應該讓孫子騎。

  (4)種菜的人認為有驢不騎,太笨了。

  二、搭建平臺,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爺爺應該聽誰的?教師提出:說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認真聽對方講話。

  2.小組交流,按不同觀點分組。

 。1)調(diào)查分組。

  A.同意爺爺騎驢的為一組。

  B.同意孫子騎驢的為一組。

  C.同意不能都騎的為一組。

  D.同意不騎太笨的為一組。

 。2)組內(nèi)交流。

  3.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以各自喜歡的方式匯報,互相補充,團結(jié)合作,講清組內(nèi)想法;注重師生評價,培養(yǎng)學生交際的情意態(tài)度和良好的交際習慣,提高交際能力。

  4.不同觀點互動交流。

  在相同觀點匯報的基礎上,引導不同觀點的小組進行互動交流,充分說理,說服他人。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交際更深入。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師生扮演角色,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通過這樣的交流使學生感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見。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交流。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拓展交際空間。使學生逐步感知到交際是生活中的一種需要,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與他人交流。

 。ㄔu:聯(lián)系實際的拓展交流,豐富了交際的`內(nèi)容,把故事《騎驢》所蘊含的哲理內(nèi)化,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五、總結(jié)。

  從討論和交流中,你明白了什么?

  單元后記: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jié),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借此來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該做,應該怎樣做。

  本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fā)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注重了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lián)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過本組的教學,我認為朗讀、質(zhì)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案 篇4

  習作4

  設計理念

  觀察是我們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視寫作前的作文活動設計,這樣讓學生學習觀察、攝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學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美好境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中心應是“有趣”,如何寫出當時的有趣,是一個難點,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學會觀察。

  作前準備:

  觀察小螞蟻的生活習性,以及用樟腦丸做一些小實驗。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增強持續(xù)觀察的意識;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jīng)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推理、表達,在語言表達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激發(fā)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實驗的經(jīng)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教學難點: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jīng)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入題,引導探究樂趣。

  我們在科學課上,已經(jīng)做了許多實驗,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吧,你們做過哪些實驗,還記得嗎?

  誰愿意說給其他同學聽。

  二、組織活動,攝取習作素材。

  1、我們現(xiàn)在到外面去做一個小實驗,愿意嗎?

  2、組織學生到門口選好的樹下找一只小螞蟻,用樟腦丸在螞蟻的前面劃一道線,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后……)

  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如果螞蟻穿過這道“防線”,就在螞蟻前面再劃一道線,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等小螞蟻跑累了,就在它的周圍劃一個圈,這個圈呀稍微大一點,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把圈子逐漸縮小,比一角錢的硬幣還要下,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tài)及你自己的.心情變化是怎樣的?

  3、教師做實驗,指導學生觀察。

  三、創(chuàng)設情境,交流活動發(fā)現(xiàn)。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回到教室,教師采訪學生:小攝像師們,你們剛才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2、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fā)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shù)拿鑼憽?/p>

  ②師生共同評議。

  3、口述練習,隨機指導。

  四、自主表達,擬定個性文題。

  1、自主擬題。

  如果以這次實驗為題,怎么擬訂?

  如果以你的心情變化為題,怎么擬訂?

  如果以這節(jié)課為題,怎么擬訂?

  2、學生自由習作,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五、互批互改,提高習作素養(yǎng)。

  第二課時

  一、同組交流習作。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jīng)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tài)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fā)表自己的建議。

  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后指導。

  1、推薦優(yōu)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師相機指導。

  2、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三、修改作文。

  四、學生謄寫作文。

  板書設計:

  有趣的實驗 先……再……后……

語文教案 篇5

  內(nèi)容預覽:

  16.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jié)構(gòu),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nèi)容,體會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歌會習俗。

  3.掌握本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散文特點、結(jié)構(gòu)。

  以讀講、探討方式圍繞課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展開。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米 蹲(dun1)踞

  忌諱(hui4) 酬(chou2)和 鐵箍(gu1) 熹(xi1)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經(jīng)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guān)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人 ’

  在云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每逢集會或節(jié)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蘊涵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自然引發(fā)了作者濃厚的興趣與由衷的贊賞。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四、學習課文

  1.指定學生甲誦讀1~3段。

  指定學生乙誦讀1~3段。

  評議優(yōu)劣。

  2.歸納第一段:引出歌會地方。

  3.討論并歸納第二段的中心內(nèi)容。

  分析:“這是種別開生面的場所……卻互不見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隨口而出!

  “在場的既多內(nèi)行……解口渴去了”

  爭論后歸納:寫歌會的場所、方式、勝負的情況。

  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結(jié)

  了解文章描寫的別開生面的云南歌會,表現(xiàn)了云南人民無限趣味的生活,給讀者嶄新的視野。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1日課

  聽寫詞語,并用其中的三個詞語口頭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樸

  即物起興 引經(jīng)據(jù)典 悠游自在 龍吟鳳噦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一)誦讀三~五段

  師生點評誦讀情況。

  (二)討論第三段內(nèi)容

  歸納:寫女歌手的`情況(性情、外貌、穿著、本領(lǐng)。)

  (三)討論第四段內(nèi)容

  1.本段屬于什么描寫?

  (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

  2.本段側(cè)重寫什么?

  明確:歌聲不斷。

  (1)山鳥呼朋喚侶(戴勝鳥、云雀)。

  (2)趕馬女孩子唱山歌。

  環(huán)境:樹林、山坡、花。

  側(cè)重“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

  (四)討論第五段。

  1.段落主要內(nèi)容:

  寫“金滿斗會”。

  2.發(fā)起、處所、人數(shù)、曲名、唱法(聲響)、時間、參加者(婦女飾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師傅。

  三、討論問題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fā)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

  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群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nèi)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guān)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明確:用環(huán)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jīng)據(jù)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例如:陜北民歌《信無防字》福州民歌(真鳥仔,啄波波,三歲孩子會唱歌……一條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難去放牛)……

  五、小結(jié)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nèi)容上各有側(cè)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扎扎實實地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訓練四。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語文教案 篇6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業(yè)

 、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研讀有關(guān)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郯嗌辖涣鳎攸c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結(jié)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jié)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2、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教案內(nèi)容: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閱讀課外書記籍要有選擇和如何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yǎng)選擇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讀書要做記號和如何作記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初步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

  2、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閱讀課外書記籍要有選擇和如何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yǎng)選擇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

  三、課前準備

  一排用書夾夾好的書。(約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類擺放)

  四、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的關(guān)于書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誰想來說說?

  教師補充: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贝_實,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書,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和氣質(zhì),叫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知識就如浩瀚的海洋,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更何況書也有好書和壞書之分,這就決定了我們讀書要有選擇。(板書課題:讀書要有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選擇我們所需要的`書籍。

  五、指導學生選擇圖書

  1、了解選擇圖書的渠道

 。1)過渡:從哪兒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圖書呢?

 。2)指導學生看第1頁上面的插圖,說說這些同學在哪兒選擇圖書。

  你們平時又是怎樣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的呢?(指名說)

  2、指導學生應如何選擇圖書

 。1)過渡:應該如何選擇圖書呢?我們來看第1頁最上面的圖,這位同學是根據(jù)什么選擇圖書的呢?

 。2)教師講述:為了方便讀者選擇圖書,圖書館(室)或書店的圖書都是分類擺放的,比如《學生辭!肪褪恰白值洹⑥o典”類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類的,《十萬個為什么》就是“科學”類的。我們要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首先要確定是屬于哪一類,然后在書架上按類查找。

  (3)過渡:確定好自己所需圖書是哪一類后,又應該怎樣在書架上查找我們自己所需要的書呢?

  (4)教師出示一排用書夾夾好的書,從中輕輕抽出一本書,邊指邊講述:哪兒是封面,哪兒是書脊,書脊告訴了我們書名,我們可以通過看書脊上的書名確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書,不必一本本拿下來看封面上的書名。

 。5)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第1頁上面的圓形特寫圖。找到自己需要的書以后,應該怎樣拿書?怎樣放回去?為什么要這樣拿書呢?(指名說)

  小結(jié):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后,要從書架上輕輕抽出來,也要輕輕放回去,防止圖書卷角,保持圖書整潔。

  (6)指導學生觀察第1頁下面的圖。

  誰來說說圖上這位同學在干什么?(指名說)

  小結(jié):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以后,還要打開看一看內(nèi)容提要或者大致瀏覽一下內(nèi)容,以便最后確定是否購買或借閱,如果不合適可以重新選擇。

 。7)教師示范。

  教師按剛才講述的方法,示范從講臺上的一排書中選取一本書。

 。8)學生練習。

  1.學習了該如何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大家都掌握方法了嗎?我請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來為大家做個示范,選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誰愿意給大家做示范?(指名上臺)其他同學一起仔細觀察這位同學做得對不對,如果有錯誤一起給他指出來。

  他做得怎樣?(生評價)還有誰要來給大家做一下示范?

  2.下面同桌把自己的書拿到桌上,對你的同桌提出要求,讓他選一本書,看看他做得對不對?

  四:總結(jié):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讀書要有選擇,并且掌握了選擇圖書的方法。在課外,我們要逐步養(yǎng)成有選擇地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請大家去學校的圖書館或在家長陪同下到新華書店自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

  六、板書

  讀書要有選擇

  一、確定自己需要的書

  二、到圖書館借閱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簟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吧佟薄安拧薄坝帧蓖怀隽藙谧鞯姆泵。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guān)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讀生字:塞箬蓑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jié)升華

  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語文教案 篇9

  一、[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詩詞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突破方法:通過朗讀,結(jié)合注釋,收集資料,結(jié)合畫面來感知詩詞大意,通過質(zhì)疑,小組計論,解決疑難問題,體會作者的熱愛、贊美之情。

  難點:領(lǐng)悟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突破方法:聯(lián)系詩詞中所描寫的景物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邊讀邊想象,在朗讀中體會。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學生朗讀、看圖、看注釋,理解詩詞的大意,重點訓練學生有感情吟誦,并在讀中體會、理解。

  學法:自讀,小組交流,邊讀邊想,背誦。 [教學準備]

  1、預習這首古詩,了解劉禹錫的生平及詩作。 2、收集并積累有關(guān)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自然詩1—2首。 3、課文插頁的掛圖。 4、洞庭湖的錄象資料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2、組織教學,

  3、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像意境,領(lǐng)悟詩情,積累內(nèi)化,拓展遷移。

  3、[教學過程預設]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游覽了西子湖,領(lǐng)略了西湖晴天雨天各有所妙的美景,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有誰知道洞庭湖呢?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

 。ㄎ挥诤媳辈浚狸柺懈浇,方圓八百里,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

  教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詞語?

  4、引出課題

  從古至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所吸引,寫下了許多洞庭的美詩佳句。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來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途經(jīng)此地陶醉于其中,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篇千古傳頌的佳作。

  板書: 望洞庭

  二、讀出情感,感悟意境

  1、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tán ) 磨(mó) 螺(luó)

  4

  2、指導朗讀,指名讀。 (1)、“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jié)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是誰與誰? (湖光和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2)、“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5、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之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掛圖,說說感覺。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里,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觀看錄像,聯(lián)系詩句,品味詩人的情感。 5、積累內(nèi)比,遷移運用。 (1)、朗讀,背誦

 。ㄖ该懈星樽x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2)、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比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之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3)、再次觀看洞庭湖美景錄像 說一說你所見到的用一句話寫下來。 三、[作業(yè)設計]

  抄寫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6附:板書設計

  望 洞 庭

  湖光秋月 兩相和 潭面無風 鏡未磨 寧靜和諧 洞庭 山 (美) 白銀盤 青螺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二十課

  【課前透視】: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nèi)容相對熟悉,但是城鄉(xiāng)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同時應結(jié)合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zhì)。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掛圖或課文故事的VCD、課件等。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來拜訪一位古人,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這個人你了解嗎?相機教認生字“司”,介紹復姓“司馬”以及司馬光。

 。▌(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發(fā)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了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2、觀察:出示插圖,從圖中你看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ò延^察與談話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zhì)疑,有利于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對話平臺】:

  自讀:(掃清字詞障礙,打下讀悟基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ㄅ囵B(yǎng)自我讀書能力,確保讀書活動有效,應該從一點一滴抓起。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促進學生記憶。)

  1、同桌利用字卡,互讀檢測。借助“我會認”和“我會寫”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2、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隨機選擇生字擴詞或選擇句子指導朗讀。強調(diào)重點字“玩、司”的讀音,同時引導學生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寫字:(突出重點字的指導,培養(yǎng)良好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fā)現(xiàn)六個字的規(guī)律:左右結(jié)構(gòu)。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右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扎扎實實的加強寫字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

  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如:小孩子是怎樣掉時缸里的?當時情況怎樣?是誰救了他?是怎樣救的?等。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ǔ浞职l(fā)揮學生自讀交流的優(yōu)勢,實現(xiàn)生生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16

語文下冊的教案03-29

語文關(guān)懷教案03-04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精選)語文教案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