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

時間:2024-01-06 08:47: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知道天氣與氣候在s念上的區(qū)別。

  2.記住影響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鋒面、低壓(氣旋)系統(tǒng)、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3.理解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掌握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4.理解低壓系統(tǒng)和高壓系統(tǒng)的區(qū)別,記住它們對天氣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識圖能力。

  2.通過閱讀各類圖形,使學生學會綜合分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閱讀各類圖形,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鋒面分類及對天氣的影響。

  2.難點

  鋒面氣旋的形成及對天氣的影響。

  3.疑點

  鋒面與氣旋如何相互聯(lián)系形成鋒面氣旋。

  4.解決辦法

  (1)在講“鋒面的分類”時,采用讀圖分析法,先讓同學讀圖分析出哪種氣團是主動移動的氣團,依此來判斷鋒面的類型!颁h面對天氣的影響”是比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畫圖分析法,讓同學想象冷暖氣團相遇后出現(xiàn)的天氣變化。

  (2)鋒面氣旋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是綜合性較強的知識。它的形成書中并沒有寫出。因此,可采用畫圖設問法來尋找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逐漸深入問題內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這樣可大大降低學習難度。鋒面氣旋對天氣的影響,可采用綜合分析法,通過抓住鋒面的概念、對天氣的影響、移動等知識來綜合分析問題。

  三、課時安排

  1.5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節(jié)學生活動的重點放在畫圖讀圖分析問題。通過教師一系列設問,來指導學生讀圖,從圖中尋找各種事物的'形成原因、發(fā)展過程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冷鋒的定義,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變化。(2)知道在冷鋒影響下形成的災害性天氣。

  (3)知道暖鋒的定義,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和天氣變化。(4)知道低壓系統(tǒng)的概念及分類。

  (5)記住低壓系統(tǒng)對天氣的影響。

  (6)知道高壓系統(tǒng)的概念。

  (7)記住高壓系統(tǒng)對天氣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途“冷鋒與天氣”“暖鋒與天氣”圖,學會區(qū)分冷鋒和暖鋒。

  (2)通過閱讀“冷鋒天氣、暖鋒天氣”圖,學會從圖中分析天氣現(xiàn)象。

  (3)通過閱讀“鋒面氣旋”圖,學會區(qū)分冷鋒、暖鋒天氣系統(tǒng)和低壓、高壓天氣系統(tǒng)。

  (4)通過閱讀“1996年1月6日8時地面天氣”圖,使學生學會區(qū)分冷鋒與暖鋒,研究其對天氣的影響,提高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通過閱讀“1996年1月31日4時地面天氣”圖,幫助學生區(qū)分高低氣壓天氣系統(tǒng),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德育目標

  (1)通過閱讀各類形式的地圖,提高學生把圖形語言轉換為口語語言的能力。

  (2)通過地圖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在講課之前,教師可先播放一段反映冷鋒或暖鋒、高壓或低壓的天氣形勢預報錄像。實際的天氣狀況配有解說員的解說,可幫助學生建立天氣現(xiàn)象與天氣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新課導入]:[問]:每天電視臺都播放“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這個名詞,可以不可以改成“氣候預報”?

  (學生討論后,教師播放一段天氣預報錄像。)

  [問]:這個天氣預報是預報多長時間內的天氣形勢?

  [教師]是預報24—48小時左右的天氣形勢,所以只能用“天氣”這個名詞來表示。

  [板書]:一、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教師]:從天氣預報中可看出,在同一時間段內各地天氣有明顯的區(qū)別,這是因為各地受不同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或處于天氣系統(tǒng)不同部位的緣故。

  任何一個天氣系統(tǒng)都是大氣環(huán)流中相當獨立的系統(tǒng),其生存時間一般較短,它的形成、移動都會對某地的天氣有明顯的影響。

  [板書]:二、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系統(tǒng)

  (1)概念: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叫鋒面。

  (2)分類:冷鋒、暖鋒。

  (看課本第49頁“冷鋒、暖鋒與天氣”圖)

  [教師]:由于冷空氣密度大,暖空氣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是冷氣團在鋒面下面,暖氣團在鋒面上面。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在黑板上畫出閉合的等壓線,讓學生填出氣壓狀況并畫出兩條槽線,說出該地的氣流運動狀況。)

  (學生畫在圖中填注出:低氣壓,并指出是氣旋。見圖一)

  (讓同學根據(jù)風向原理在圖中畫出A、B、C三點的風向。見圖二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表示風向。)

  (A、B兩地吹偏北風——冷空氣,C地吹偏南風——暖空氣。)

  [教師]:與低氣壓相伴的氣旋,其水平氣流在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由于在低氣壓不同的部位風向及性質均不同,因而出現(xiàn)冷暖氣流相互追趕相遇的現(xiàn)象。A、B兩地的風都是從北部吹來,所以氣溫比較低,屬于冷空氣;C地的風來自南部,所以氣溫比較高,屬于暖空氣。

  假設C地吹南風,當它向北移動時會和A地的氣流相遇,冷暖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鋒面。因為是暖空氣主動向冷空氣方向移動,所以叫暖鋒。

  假設B地吹北風,當它向南移動時會和C地的氣流相遇,冷暖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鋒面。因為是冷空氣主動向暖空氣方向移動,所以叫冷鋒。

  (教師讓學生在圖中A、C之間和B、C之間畫出冷鋒和暖鋒鋒面符號。見圖三)

  (看課本第49頁“冷鋒天氣、暖鋒天氣”剖面圖)

  [問]:在冷鋒、暖鋒天氣圖中都有暖空氣沿鋒面爬升,但爬升的原因不相同,各是什么?

  [教師]:冷氣團主動移動的鋒是冷鋒,暖氣團是被動爬升;暖氣團主動移動的鋒是暖鋒,暖氣團是主動地沿著鋒面爬升的。

  (看課本第52頁“1996年1月6日8時地面天氣圖”)

  [問]:圖中表示的冷鋒還是暖鋒天氣?

  (學生回答:是冷鋒天氣。)

  [問]:冷鋒過境時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狀況?

  [教師]:當冷鋒過境時,隨著暖氣團的被動爬升而逐漸冷卻,其中水汽容易凝結成云、雨,常出現(xiàn)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等天氣現(xiàn)象。因為是暖氣團被動爬升,所以降水區(qū)域在鋒后。

  (讓學生回答課本第51頁“活動”的第一題)

  [問]:當冷鋒移動到我國東部地區(qū)后,內蒙古和青海一帶屬于冷鋒過境時還是過境后?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教師]:屬于冷鋒過境后。這時內蒙古和青海被冷氣團控制,氣溫和濕度降低,氣壓升高,天氣晴朗。

  [教師]:冷鋒對我國的天氣影響很大。比如:在夏季會形成狂風暴雨,在冬季形成寒潮。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問]:我國東部的江淮地區(qū)是被冷鋒還是暖鋒控制?過境時會出現(xiàn)什么天氣?

  [教師]:是被暖鋒控制。過境時,暖空氣主動徐徐爬升,冷卻凝結產生云、雨,降水多發(fā)生在鋒前,多產生連續(xù)性降水。

  暖鋒過境后,當?shù)厥芘諝饪刂,氣溫會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板書]:

  [教師]: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除鋒面外,還有一個氣壓系統(tǒng)。氣壓是影響天氣狀況的重要因素,風霜雨雪的形成與變化,都與氣壓系統(tǒng)及其變化狀況密切相關。

  [板書]:2.氣壓系統(tǒng)

  (1)分類:低壓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讓同學指出高壓和低壓中心)

  (看課本第50頁“低壓系統(tǒng)和高壓系統(tǒng)天氣圖”)

  [問]:高壓中心區(qū)和低壓中心區(qū)的氣流如何運動?

  在高壓和低壓系統(tǒng)的控制下,當?shù)貢霈F(xiàn)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低氣壓中心區(qū)氣流輻散下沉,天氣晴好。高氣壓中心區(qū)氣流輻合上升,云雨較多。)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問]:蒙古和我國新疆東北部受高壓系統(tǒng)控制是什么天氣?

  我國長江中游地區(qū)受低壓系統(tǒng)控制是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蒙古和我國新疆東北部是晴朗的天氣。長江中游地區(qū)會出現(xiàn)云雨天氣。)

  (看課本第50頁“低壓槽和槽線”圖和第51頁“高壓脊和脊線”圖)

  [問]:什么是低壓槽?低氣壓中心若從氣流運動狀態(tài)來看屬于氣旋還是反氣旋?

  什么是高壓脊?高氣壓中心若從氣流運動狀態(tài)來看屬于氣旋還是反氣旋?

  [教師]:低壓槽是從低氣壓區(qū)向外延伸的狹長區(qū)域,低氣壓中心屬于氣旋。高壓脊是從高氣壓區(qū)向外延伸的狹長區(qū)域,高氣壓中心屬于反氣旋。

  (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北半球氣旋圖)

  [問]:在北半球氣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風?

  (學生回答:東南部吹西南風,西南部西北風)

  (看課本第50頁“低壓槽和槽線”圖)

  [教師]:所以在低壓槽圖中,槽線的兩側分別刮偏北風和偏南風。這樣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在槽線附近相遇形成鋒面,形成鋒面氣旋。

  (看前面的圖三)

  [教師]:在氣旋槽部形成鋒面有暖鋒也有冷鋒。

  (看課本第51頁“鋒面氣旋”圖)

  [教師]:鋒面氣旋是具有鋒面的低壓系統(tǒng)。我國全年都受溫帶氣旋影響,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在此圖中有兩個鋒面氣旋,一個分布在內蒙古北部,另一個分別在長江中游地區(qū)。從兩個冷鋒的移動方向看,大體上是自西向東移動。從鋒面的影響地區(qū)來看,我國西部主要受冷鋒影響,東部主要受暖鋒影響。

  以影響我國北部的鋒面氣旋為例,根據(jù)暖鋒和冷鋒分布地區(qū)可看出,華北和東北的南部主要受暖氣團的控制,如果暖氣團中的水汽充足而又不穩(wěn)定,這里可出現(xiàn)弱的降水天氣;若氣團干燥則為晴見多云天氣。若從西部來的冷空氣勢力很強,冷鋒便會追趕暖鋒,致使暖空氣被抬升,華北和東北的南部就會被冷空氣占據(jù),氣溫明顯下降,天氣以冷、晴、干為主。

  [板書]:(2)比較

  [教師]:在實際的天氣狀況中,一個地區(qū)的天氣是受很多天氣系統(tǒng)綜合影響的,但最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是鋒面氣旋和氣壓系統(tǒng)。

  (四)總結、擴展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jù)

  2.使學生了解各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

  二、能力要求:

  1.使學生了解研究地球內部構造的方法,從而認識人類對未知事物所進行的探索實踐,激發(fā)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

  2.了解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從宏觀上認識全球的整體面貌,形成地球系統(tǒng)觀念。

  3.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鼓勵學生獻身于科學教育事業(yè)。

  【教學重點】

  1.地震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區(qū)別橫波與縱波。

  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特別是地殼的特點。

  3.巖石圈概念,軟流層知識。

  4.激發(fā)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地球系統(tǒng)觀念的形成。

  【教學難點】

  1.“地!钡挠嘘P知識。

  2.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形成地球系統(tǒng)觀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設計】

  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投影片(或多媒體、圖片)。

  【教具設計】

  【講授過程】

  【導入新課】“談天”是為了“說地”,“談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狀──球體,但它既不同于籃球──空心,也不同于鉛球──均質體,而是從里向外劃分為若干個球形的層次──圈層(出示“地球的圈層構造”示意圖)。地球有六大圈層:內部三個,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態(tài)的地表。六大圈層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有四個(“立足之地”──地殼、“空氣”──大氣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主要講述這幾大圈層,  【板書】第四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

  【過渡】首先我們學習地球的內部圈層:

  【引發(fā)思考】地球內部因地殼的阻擋,對人類來說始終是神密的,我們怎么會知道地球內部是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的呢?

  【討論】學生討論人類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學生回答】略。

  【講解】鉆探取樣分析,火山噴發(fā)帶來的地球內部信息;地震波帶來地球內部信息等。

  【提問】哪種方式能將地心的信息也傳遞出來呢?

  【學生回答】地震波。

  【討論】你知道其機理嗎?

  【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解】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同學們總結機械波特點,進一步歸納地震波特點。人類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劃分了三層。

  【板書】

  一、劃分依據(jù)——對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點

  1.縱波(P波):傳播速度較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S波):傳播速度較慢,只通過團體傳播

  2.物質密度越大,傳播速度越快

  【過渡】雖然人類限于巖石圖阻擋,目前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僅是皮毛,但人類的認識潛力是無限的,人類會日益深入地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從而和諧地與之共存。人類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是:了解宏觀結構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觀結構。對地球內部認識就是如此,首先通過研究地震波變化曲線了解其結構。

  【板書】

  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讀投影片“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分析: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的物質性質而變化。根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的研究,人們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幾個圈層結構。

  分析P、S波的波速變化情況,由波速的突然變化引入不連續(xù)面的存在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賰蓷l波速變化曲線,區(qū)別出P、S波(依據(jù):同一物質中P波速較S波快)

 、诳偨YP、S波速變化情況,歸納波速發(fā)生突然變化的層次及大致深度。

 、鄱x不連續(xù)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2.河流侵蝕地貌和河流堆積地貌。

  3.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分析法、討論法。

  2.探究與活動,理解溝谷和河谷的演變關系。

  3.利用景觀圖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理解事物是發(fā)展的,發(fā)展既有內部條件,也有外部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河流的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教學難點

  河流侵蝕的不同類型。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以山岳地貌為例,學習了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種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_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板書)。

  [教師精講]

  師: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們在自然界中所見到的最常見的地貌種類之一。請看下面兩幅圖片。

  (出示圖片“三峽地貌”“崇明島”)

  師:以上兩幅圖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們的成因相同嗎?

  生:成因不同。三峽是長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蝕地貌;崇明島是長江攜帶的泥沙在河口堆積而成,是河流的堆積地貌。

  師:分析得很正確!這兩種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結果,只不過它們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形成的地貌,讓我們首先來認識河流侵蝕地貌。

  (板書)(一)河流侵蝕地貌

  師: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并帶走地表的物質,形成侵蝕地貌。河流的侵蝕主要有三種類型,由于它們對地表的侵蝕方向不同,因而對河谷形態(tài)的影響也不同。這三種類型是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

  (播放錄像“虎跳峽”或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一定為虎跳峽洶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從高處奔流跌落而下,對河谷的巖石有著強烈的沖刷作用。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種侵蝕的最終結果會使河谷怎樣發(fā)展?這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種?

  生:(討論后回答)強大的流水作用會侵蝕巖石,使巖石向著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漸消退,這是溯源侵蝕。

  師:非常好。這種侵蝕會使河谷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從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發(fā)育。請大家再看虎跳峽的橫剖面圖,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字母?

  生:“V”字形

  師:對!虎跳峽處于長江的上游,在長江的發(fā)育過程中處于較晚的時期,也就是河流發(fā)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積較小。

  (出示圖片“長江三峽”)

  李白的詩《朝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這首詩描寫了三峽壯麗的景色,江如奔馬,舟若飛箭。請大家思考:三峽的橫斷面像英語字母中的哪個呢?這種侵蝕是三種類型中的哪一類呢?

  生:三峽橫斷面呈“U”形,屬于“下蝕”.

  師:很好!三峽的成因是地殼運動導致構造裂隙,水流順構造裂隙強烈侵蝕、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材料:荊江是長江自中國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陽縣城陵磯段的別稱。全長420千米,而直線距離僅約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腸”之稱。每逢汛期,從上游洶涌而至的洪水在這里左沖右突,兩岸堤防險象環(huán)生。據(jù)史載,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50年間,荊州江河堤防潰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師:人們常說“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請同學們看圖片和材料思考討論,為什么說荊江河段險呢?

  生:(討論后回答)因為荊江河段特別彎曲,所以水流不暢,容易潰堤。

  師:說得很好。那么請同學們思考:荊江河段的河流侵蝕屬于哪一種類型呢?它又會產生怎樣的'河流侵蝕地貌呢?

  生:屬于側蝕。它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向橫向發(fā)展。

  師:不錯。我們已經了解了河流的三種侵蝕方向及其對河谷地貌的影響,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呢?即陸地上本沒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閱讀課文并思考討論。

  (出示圖片“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面貌”)

  師:黃土高原上有著這么多的溝谷,為什么它們卻沒有形成河谷呢?溝谷和河谷的區(qū)別究竟在哪里呢?

  生:河谷是由溝谷發(fā)育而來的。溝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蝕和溯源侵蝕作用很強,從而使溝谷不斷加深和延長。當溝谷深及地下含水層時,地下水開始匯入溝谷。如果溝谷獲得了穩(wěn)定的地下水補給,溝谷就逐漸演變成了河谷。

  師:很好!發(fā)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積比較小,橫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請看下圖并思考討論:圖中A、B兩點哪里更適于建河運碼頭,說明理由。

  生:B點。A點是凸岸,水流緩慢,泥沙堆積;B點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烈,因此水深較深,適合做碼頭。

  師:分析得很好!請讀教材圖4.17,這種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不停地進行,河谷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呢?

  生:出現(xiàn)連續(xù)的河灣。河灣不斷向兩側擴展,最終將河谷展寬,并在河谷內堆積大量泥沙。

  師:對!這個時候,河谷的發(fā)育就進入了成熟期。同學們看c圖,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態(tài)有何特點?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較寬,橫剖面呈槽形。

  師:不錯。我們了解了河谷的形成過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實例,看看大家對剛才學的內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動)

  (學生閱讀材料,教師出示張家界有關圖片)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張家界的澧水源頭、婁水上游、茅巖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蝕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峽谷,是由于地殼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強烈,來不及將河流拓寬,從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峽谷。河的谷底極窄成線形,河流兩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間灘多水急。

  師:從張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過程可以知道,雖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結果,但張家界特殊而秀險的河谷地貌也離不開地殼的抬升作用。

  (活動探究)

  課后讓學生自己到網(wǎng)上尋找一些冰川、風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觀圖片,試著描述它們的特點并推測其形成過程。

  課后習題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

【高二地理選修六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案】相關文章:

中國地理高二教案03-28

高二旅游地理優(yōu)秀教案12-06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03-16

高二地理教學總結集合六篇01-22

高二地理教學總結合集六篇01-12

高二地理教學總結匯總六篇01-11

高二地理教學總結匯編六篇01-11

高二地理說課稿03-28

高二地理教學總結范文匯編六篇01-27

高二地理教學反思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