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齊桓晉文之事高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齊桓晉文之事高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齊桓晉文之事高中教案1
【設(shè)計說明】
《齊桓晉文之事》是高中語文第五冊教材第四單元“以天下為己任”的第一篇必讀課文。從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孟子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博大胸懷,睿智的思想,杰出的辯才。尤其汪洋恣肆的論辨風格,明白曉暢的語言,精致工巧的結(jié)構(gòu),取譬設(shè)喻的說理,值得我們學習。為此,第一課時,了解孟子其人作品及成就影響等一系列背景材料,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第二課時,梳理文言基礎(chǔ)知識,訓練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第三課時,分析作品的結(jié)構(gòu)及論辨層次,結(jié)合《寡人之于國也》,理解孟子的論辯風格。教學時,盡可能改變傳統(tǒng)的那種教師講學生機械記憶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手來,搜集資料,分組合作,討論分析,展示結(jié)論。既能活躍氣氛,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樂趣,不至于再出現(xiàn)“談文色變”的情況。
【教學目標】
1.基礎(chǔ)知識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和文言知識
。2)了解論辯結(jié)構(gòu)和方法
2.思想教育目標:
。1)孟子的“保民而王”“仁政”思想的認識
。2)感悟作品的內(nèi)涵,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標:研讀,討論,理順文章錯綜的思路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文言知識的積累
教學難點:論辯層次及特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揣摩、把握文章內(nèi)容
(2)把握關(guān)鍵詞句,品味語言
。3)搜集資料,制作卡片,討論交流學習
【教學過程】
。1)基礎(chǔ)知識復習回顧:
、贋橄铝屑哟值脑~注音
胡龁()無以,則王()乎彼惡()知之褊()小予忖度()之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蒞()中國商賈()皆藏于市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此惟救死而恐不贍()殆()有甚焉
、诮忉屜铝芯渥又屑哟值脑~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巯铝芯渥又屑哟值淖侄际峭僮,請寫出其本字,并解釋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B.蓋亦反其本矣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D.將以釁鐘
④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試加解釋
A.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C.然后從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荽ο铝芯渥拥木涫教攸c,指出其各屬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B.何以異?C.樹之以桑。D.臣未之聞也。
。2)導入:
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孟子是如何讓“霸道”的衷心追隨者齊宣王改變固有的主張,接受仁政的思想主張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具體問題。
。3)師提出問題:
面對不同一般的對象和談?wù)撛掝},孟子如何讓齊宣王心悅誠服的呢?
。4)生討論,組內(nèi)交流得出結(jié)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生1(二組):本文首先用一個引子“桓文之事”即霸道引出王道,接著用羊保牛的例子說齊宣王有不忍之心,然后分析不為與不能,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張,講述具體措施。
師:二組分析得很全面,由引子到話題再到分析。
生2(四組):我們組認為本文孟子先轉(zhuǎn)移話題,由齊宣王的“霸道”引入“王道”。然后說齊宣王有“不忍之心”即“仁心”,博得好感。接著舉例分析“不能”與“不為”,誘逼齊宣王說出自己的“大欲”,指明危害提出主張。
師:四組的結(jié)論很細致、生動。
生3(一組):我們基本同意四組的觀點,補充一點,齊宣王“大欲”其實就是“霸道”,孟子指明其危害引出“王道”。從論證的.角度看是屬于反面論證,有說服力。
生4(三組):孟子在講述了齊宣王有行王道的基礎(chǔ)——不忍之心后,為了不給齊宣王推脫的機會,由物及人說明行王道,齊宣王是不為而不是不能。
師點撥:個小組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大家說得都不錯,在此基礎(chǔ)上,我
們可以明確孟子的論辯思路:
第一步:轉(zhuǎn)移話題霸道→王道
第二步:提出觀點保民而王
指明基礎(chǔ)不忍之心
第三步:宕開一筆斷其后路
第四步:旁敲側(cè)擊霸欲危害
第五步:水到渠成王道舉措
小結(jié):孟子的論辯一波三折,搖曳生姿。有時故意避開話題,有時故作頓挫,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藝術(shù)水平和孟子的論辨風格,為加深認識我們一起賞析《寡人之與國也》。
。1)生自瀆課文,小組討論翻譯原文。
。2)師分發(fā)譯文參考,生比較找出理解偏差之出。
(3)生討論孟子的論證思路,小組代表發(fā)言。
生5(二組):首先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問,然后“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講明增加百姓的措施及態(tài)度。
生6(三組):首先樹耙子“民不家多”然后分析原因,取譬設(shè)喻為主張做鋪墊,接著闡述“民加多”的措施及態(tài)度,正面回答梁惠王的疑問。
師:孟子在本文的論辯有何特點呢?
生7:迂回曲折。
生8:比喻新穎。
生9:論證有氣勢。
生10:從容不迫。
……
【教學反思】
課堂是一個平臺,既是教師傳道受業(yè)的地方,更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我一直希望在這個平臺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空間。就本文而言:
1.教學目標的設(shè)計符合大綱和新課改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既注重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又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設(shè)計安排合理,每節(jié)課各有側(cè)重,重點突出。
3.教學過程中,一改以往的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真正做到了師生的互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的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4.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shù),本課教授之后,我感覺教學的容量仍需加大
和充實。情感的目標顯得有點兒空。另外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沒能進行寫作方面的強化訓練。
齊桓晉文之事高中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思想。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和句式,并總結(jié)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
(二)能力目標
1.能根據(jù)句式特點、詞類活用的規(guī)律,熟練翻譯文言語句。
2.掌握本文的論證技巧和說理方法。
(三)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闡述的“保民而王”、“仁政”的思想和主張。
(四)美育目標
欣賞孟子散文的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帶鋒芒、富于鼓動性以及善設(shè)機巧,引人人彀,先縱后擒,用比喻說理,論辯是非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體內(nèi)容;
3.體會文章磅礴氣勢及形象的'說理;
4.學習孟子的論辯技巧;
5.文言實詞、虛詞及重點語言現(xiàn)象和句式特點;
教學難點
1.孟子的實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張及在文中的體現(xiàn);
2.孟子的論辯技巧;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
1.課前結(jié)合書下注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2.閱讀課本中郭預(yù)衡的《<孟子>簡介》,找出要點。
二、關(guān)于孟子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1.民本主義思想。
2.邦國的主權(quán)在民。
3.對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從的。
4.政事以民為歸宿。
5.用人以民意為準。
6.國家應(yīng)以保民為職責。
7.國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8.孟子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
孟子善辯,在論辯時又善設(shè)機巧,先縱后擒。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
三、課文誦讀、感知
思考:
1.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文章的結(jié)構(gòu)如何劃分。
明確:
1.孟子和齊宣王的談話主要內(nèi)容的實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張。
2.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王請度之”。
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至篇末。
四、分析第一部分
依據(jù)第一部分內(nèi)容,可分三層:
第一層:開頭至“則王乎”。
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遠皰廚也”。
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
1.學生朗讀第一層,抓住重點詞。
“是以”屬固定詞。
“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的“臣未聞之也。”
。〞伦⑨屩兄攸c詞語)
教師點撥思路:
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巧妙地將話題轉(zhuǎn)向談?wù)摗巴醯馈薄?/p>
2.學生自讀第二層,明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體會“以羊易!钡年U發(fā)藝術(shù)。
重點詞:
“莫之能御”屬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
“之”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例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見之”。
3.學生自讀第三層,概括大意,并用兩個字概括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
明確:闡述齊王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學生熟讀課文。
教師點撥:
“危士臣”“朝秦楚”屬使動用法。
特殊句式:“若是其甚與”“何以異于鄒敵楚哉。”
二、分析第三部分
熟讀后譯再背。
抓住“進”“愿”“恒心”“仰”“俯”“謹”等重點詞。
三、作業(yè)
課后思考與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一、學習孟子論辯技巧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話題切換,理出作者論辯思路。
明確:
1.齊宣王以問“霸道”開頭,被孟子“臣未之聞也”巧妙將話題轉(zhuǎn)向“王道”的討論。
2.從“以羊易牛”的事例切入,將對齊桓晉文之事的注意轉(zhuǎn)到對“仁”的注意。
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對“仁政”的議論,說明齊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為。
4.列舉“霸運”的種種危害,從而襯托王道仁政的益處,進而激發(fā)仁政之道的具體措施。
二、領(lǐng)會孟子形象說理,善用比喻的妙處
學生歸納文中比喻句。
三、作業(yè)
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齊桓晉文之事高中教案3
教學目標: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guī)律;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shù),品味辯駁技巧和修辭方法。
重點難點:
體味并分析文章在論證說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思想領(lǐng)域曾經(jīng)歷過一個輝煌的時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后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在思想領(lǐng)域的變革都沒有當時那么巨大,形式都沒有當時那么多樣,內(nèi)容都沒有那么自由。這個時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家能舉出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派別嗎?其中的儒家思想對我國文化乃至政治的影響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們分別被稱為“圣人”和“亞圣”?鬃哟蠹叶挤浅J煜,而對他的再傳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誰能說說孟子的有關(guān)情況。
二、關(guān)于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
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歲左右收徒講學。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時被稱為“亞圣”。
2、《孟子》其書
《孟子》共七篇,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兩篇。作為一部語錄體著作,它記錄的是有關(guān)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論。到南宋時,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把讀經(jīng)的傳統(tǒng)推向更加狹窄的胡同,成為后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jù)。
3、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為堯舜)
、诿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
、鄹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封建時代士大夫出世進退的準則)
、芨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國君傲然視之)
、輨谛恼咧稳耍瑒诹φ咧斡谌。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義也
[思考:為什么孟子的思想會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種哲學,都會創(chuàng)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國寡民、佛家的因果報應(yīng)來說,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則誘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樂、仁義并施的王道樂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圖景。這對于王者來說,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有什么比百姓歸附,國力強盛更令他們滿意的呢?對于老百姓來說,也是如此,有誰不樂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時代意義
當時的社會背景:①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
、阝矣蟹嗜,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時代意義:孟子的.思想具有著明顯的進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貴君輕,在今天看來,它至少包括重視國家利益,反對特權(quán)意識、保護人民等多方面的含義。這種社會變革時期的新觀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在我們的思想領(lǐng)域里有著重大影響。孟子的追求是一種對社會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極高,作為文化精粹,我們當然有研究、借鑒、繼承和發(fā)揚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這是先秦時代一對相對的概念!巴醯馈笔侨寮姨岢龅囊匀柿x治天下的政治主張;霸道指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quán)勢等進行統(tǒng)治。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沿著霸道的方向前進的,凡是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便取得勝利。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當世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1、教師和學生分別讀問話和答話,其他學生默讀
2、分男女兩組分別讀問話和答話。
思考:
1、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孟子說服對方實行仁政,實現(xiàn)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觀點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作業(yè):熟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