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使用油畫棒,棉簽畫出迎春花,嘗試用彩泥泥塑語言來設計,畫出迎春花的特征。
2、技能目標:運用繪畫 、粘泥、點,壓等手法表現(xiàn)迎春花的特征。
2、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教學重點:
觀察迎春花的特征。
教學難點:
大膽作畫,注意畫面的合理布局,整潔美觀。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帶幼兒到達花園觀察迎春花的`主要特征。
物質(zhì)準備,教具:迎春花的圖片 實物 學具:棉簽 顏料 油畫棒 彩泥 牙簽 鑷子 木工板 勾線筆
活動過程:
激發(fā)幼兒對觀察迎春花的興趣
讓幼兒自由自在地觀察講述迎春花,并有強烈的繪畫制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很美的花,小朋友想看嗎?這是什么花?(出示迎春花實物)這是春天開的最早的花,向我們報告春天來了,所以它叫迎春花,也叫報春花。
2、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花瓣的層數(shù)香味來觀察認識迎春花。
師:迎春花是什么樣的呢?什么顏色的?它有幾片花瓣?花瓣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引導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迎春花)
3、師小結;迎春花的紙條長長的,上面開滿了一朵朵的花,它是先開花,后長葉子。迎春花的花是黃色的,有的有四片花瓣,有的有五片花瓣,看起來像一個個小喇叭,聞起來香香的。
師:迎春花這么美,我們把它畫下來,讓我們的教室永遠開滿迎春花好嗎?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便箋盒,并說一說它們的結構和功能。
2、巧用廢棄紙盒設計、制作一個美觀實用的便箋盒。
3、利用廢棄材料設計制作成品,學生體會成功的輕松和愉悅。
教學重點:通過設計制作便箋盒,讓學生體會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如何對廢棄紙盒進行構思、設計和制作。
課前準備:各種廢舊紙盒、剪刀、彩紙、膠水、彩筆、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紙盒,向?qū)W生介紹盒子的形狀、顏色、用途和作用。
2、組織學生介紹各自的紙盒
3、提問:在平時你們是如何處理這些紙盒的?
4、出示范作,說明自己對紙盒的處理。
5、揭示課題:便箋盒
6、說一說便箋盒有哪些功能。
二、藝術實踐
1、分析思考:怎樣使你帶的紙盒變成一只便箋盒?
。ㄐ〗M討論:可以單獨用一個紙盒做,也可以用多個紙盒組合。)
2、嘗試制作:巧妙利用紙盒的形狀和顏色,制作出一個便箋盒的雛形。(教師指導)
3、小組選出1—2件作品介紹制作經(jīng)驗。
4、給同學的設計制作提供一些建議。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師生共同解決)
6、加工、裝飾:用不同的方法對便箋盒的'雛形進一步加工、裝飾,使之更新穎、美觀、實用。(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
三、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yè):小組內(nèi)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2、評價:你認為誰的設計最好?如果讓你來評價的話,你看重便箋盒的造型美觀,還是看重實用功能?說一說理由。
四、總結
教育學生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尋找身邊的一些廢棄材料;具有一顆創(chuàng)造的心,把它們變成可以美化我們生活的東西
美術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小畫冊的制作,學會制作小畫冊
難點:正確制作小畫冊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小畫冊范本、課件
學具:白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 欣賞導入,明確學習目標。
1.欣賞小畫冊,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書課題:神奇的小畫冊
(二) 探究質(zhì)疑,嘗試了解折制方法。(探究性學習。第一部分:師生探討;第二部分:學生實踐研究)
1.討論:神奇小畫冊是怎樣制作的呢?
2.請學生上臺來嘗試折。
3.運用媒體直觀了解折法。、
4、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嗎?
5、 請你來給它編個故事,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
6、 怎么樣,這個小畫冊好玩吧,我們也來試一試
(三) 教師示范,解決折剪處添畫、銜接問題。
師生互動制作小畫冊。
提示:剪部位與小畫冊變化中的聯(lián)系。
(出示例圖進行說明)
1、 看到老師的小畫冊,你來猜一猜,這個小畫冊該怎么做呢?
2、 老師小結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聰明,老師沒教,就能猜到小畫冊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兩張紙折成書本形狀,然后在已折好的紙上剪一個缺口,小畫冊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畫出圖形即可。
身的變化。
3、 動腦筋:怎樣才能使畫面翻動后頭和身子仍然會有機的連接起來?
。ㄋ模⿲W生制作、老師指導
制作好空白的畫冊,準備下節(jié)課添畫
。ㄎ澹┱n后拓展
今天,我們觀察了神奇的小畫冊是怎么制作的,準備好了制作的.工具,下節(jié)課我們來完成神奇的小畫冊,同學們可以課后構思,怎么樣添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折折剪剪畫畫,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紙片變成一個神奇的小畫冊。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畫冊的輪回繪畫中變得豐富多彩有趣味。
教學重難點
重點:畫冊的折剪添畫過程與方法
難點:有新意的變化,變化的統(tǒng)一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小畫冊范本、課件
學具:自制小畫冊、白紙、油畫棒、剪刀
教學過程
。ㄒ唬┬蕾p有趣的學生作品
1、 互相有關聯(lián)的四張連在一起的小畫冊。
2、 已經(jīng)脫節(jié)的四張相連的小畫冊
(二)拓展思維發(fā)散,分組進行添畫比賽。(通過討論、比賽、欣賞,使學生思維更活躍,同時鞏固銜接問題)
1、討論:小畫冊除了畫人物之外,還能畫什么?
2、分組比賽:各組同學按座位順序逐個上臺輪流畫。
3、評析作業(yè),解決銜接問題。板書:巧妙銜接。
4、欣賞畫冊,鞏固知識。
(三)學生自主表現(xiàn),教師指導。(明確作業(yè)要求,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作業(yè)要求:運用折、剪、畫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小畫冊。
2、 你可以將自己的小畫冊的第2、3、4頁給你的同桌繼續(xù)添畫,看他能不能將你的畫冊變得更加神奇。
3、 當然,如果你不想給同學添畫也可以
4、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相互賞析評價,總結下課。(通過相互賞析評價,滿足學生表現(xiàn)欲望)
1、師生開展評述交流活動。
2、將做好的小畫冊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凑l的故事最奇特。
3、 根據(jù)同學們的推薦請做得好,又講得好的同學上臺來講一講你的神奇小畫冊和神奇的故事
4、教師總結。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刺繡藝術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中的一種。刺繡又稱針繡、扎花、繡花,是以針穿引彩線在織物上運針刺綴,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古代稱刺繡為"黹"、"針黹",由于多為婦女所作又稱"女紅"。"繡"與"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錦紋為平凹凸感,繡為高花,以覆蓋面料形成花紋為特點。中國的刺繡,先是刺繡衣裳,逐漸擴展到刺繡起居用品;后來才上升到刺繡觀賞品。所以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分作兩類,即刺繡生活用品和刺繡書畫。刺繡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之一。明朝時產(chǎn)生了享譽世界的四大名繡:蘇繡、粵繡、湘繡、蜀繡。發(fā)展到今天的刺繡工藝已相當精湛,各民族都有異彩紛呈的刺繡工藝。
本課選材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縫繡,不僅要學生了解刺繡作品,掌握縫繡的基本知識,還要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我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情,使學生形成保護和發(fā)展民間藝術的意識,增強對生活的熱愛。教科書上還展示了一些民間刺繡作品,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另外教科書為學生出示了縫繡基本針法和制作過程的示意圖,教師可利用示意圖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教學。
教學目標:
1.了解縫繡的基本知識。
2.能夠掌握縫、繡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驟,能夠完成簡單的縫繡作品。
3.愿意體驗用針線縫繡,養(yǎng)成耐心細致的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找同學說一說自己服飾上的圖案都什么,這些圖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貼的、有印染的、有繪畫的、有刺繡的)二、欣賞民間傳統(tǒng)刺繡
1、介紹四大名繡(四大名繡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點)
2、欣賞、討論繡品的圖案、顏色搭配、針法
3、說說繡品上的圖案與生活中的真實圖案有什么不同之處,顏色又如何?
三、演示繡品制作工序(課件),學生觀察。
1、制作中應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針法。
四、學生制作
1、自由想象,為自己的小手帕設計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圖案。
2、整體考慮布的運用,把圖案繡在恰當?shù)奈恢蒙稀?/p>
五、作品交流
1、選出自己喜歡的繡品,并說出理由。
2、介紹自己的繡品和自己的收獲。
3、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對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特別是縫繡工藝,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技能領域:利用彩筆或線性工具,表現(xiàn)自己窗口。
認識領域:懂得用基本的畫法,通過窗口景物表現(xiàn)美的窗口。
創(chuàng)造領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現(xiàn)窗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作能力。
情感領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與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啟發(fā)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多角度去認識與表現(xiàn)窗口。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窗口的美,從申提煉組織畫面,使畫面層次清楚。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自制cAI教學軟件,范畫用紙。
(學生用具)
線性表現(xiàn)工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教師帶學生游覽我市美麗的風光。(播放課件)我們就來學習《窗口》這一課。
教學設計:教師運用cAI課件,直接把生活中富有影響的景觀轉(zhuǎn)化為靜態(tài)的畫面欣賞,不僅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感知窗口的形狀,色彩,線條等,引發(fā)審美的直接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師:通過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給人們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戶a、有哪些形狀?b、有哪些部分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圖片)。
學生:討論回答。
a、方形、方圓結合等。
b、窗框、窗頁、窗簾等。(教師同時板書)。
教學設計:窗口是由窗戶而提供的,和窗戶密不可分。窗戶的形狀,結構具有一定的 特征,它影響窗口的形狀變化,有的窗口還具有強烈個性、民族性、地域性。讓學生感知窗戶 (口)的特征。
2、憶窗
老師:請同學想想,剛才通過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節(jié)、時間的景物?b、還有描述哪些季節(jié)、時間的窗口?c、哪些物體上還有窗口?
學生:討論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車、飛機、輪船等。
教學設計:通過對課件對窗口觀察,啟發(fā)學生思考:在自己日常生活記憶申所能感知的窗口,引導學生想象和形象思維,為學生有意識進行創(chuàng)造提供契機。
3,評窗
老師:a、展示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中的各種造型窗口圖片。
b、展示歐式建筑申窗戶圖片二、三幅。
c、展示我國雅羅申標《到處是生活》、美國羅志威爾《出游》的美術作品。
學生討論回答:a、這幾幅畫表現(xiàn)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特點?
b、您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教學設計:這些窗口或自由靈活,相互供資、推求得景;或造型獨物,色彩斑讕、五彩緩紛;或表達人們追求生活,向往自由美好愿望。有目的進行欣賞、評論,是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激勵,進行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過程,是老師的講述、啟發(fā)的重要補充,便于學生開拓思路,激發(fā)靈感、深化作品立意。
4、畫窗
老師:通過欣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有直接表現(xiàn)以窗戶造型為主的。
b、有表現(xiàn)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兩類較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時板書)
學生討論回答:a、自己想表現(xiàn)的窗口。
b、如有近、申、遠景應怎樣表現(xiàn)?(學生回答時,教師示范)
教學設計:學生在憶窗、評窗過程中獲取的對窗口的經(jīng)驗,學生再次的討論,讓教師進行歸納,是啟發(fā)學生逐步確立自己構思或構圖的過程。對近、申、遠的探討,教師的示范則是學生獲取造型、構圖知識,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便學生的創(chuàng)作構想變成畫面更容易。
三、作業(yè)要求
1、以線為主,創(chuàng)作一幅構思,構圖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畫面飽滿,注意近、申、遠景的表現(xiàn)。
3、教師巡回輔導時,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要耐心幫助,特別是在近、中、遠景有層次畫 面的處理上。
4、鼓勵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間接體驗,有目的,創(chuàng)造的想象。
五、欣賞講評作業(yè)
請學生自己選擇本組二、三幅作業(yè)展示,共同賞評。
a、先請作者說說自己的想法。
b、再請學生評優(yōu)劣或提修改建議 (一句話)。
美術教案 篇6
《彩陶》教案
13級美術學2班
2013051207
劉永堪
《彩陶》教案
課程名稱:彩陶
授課老師:劉永堪
班級:八年級(下冊)
教學實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從時代、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點。2·能夠聯(lián)系時代及社會生活認識彩陶。
3·能夠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彩陶,并運用相關美術知識和歷史知識。教學重點:
通過對彩陶的欣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工藝美術發(fā)展不同時期的現(xiàn)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初步的審美經(jīng)驗和鑒賞能力.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祖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教學用具:
課件,教案、圖片資料。陶泥,馬克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件,揭示課題(2分鐘)
1展示現(xiàn)代陶瓷,
2揭示課題——彩陶
二:討論(11分鐘)
1從時代,造型,紋飾,紋飾意義,用途等方面說說你知道的彩陶。2·說說“舞蹈紋盆”“旋紋尖底瓶”“魚紋彩陶”“人面魚紋盆”的特點。3·彩陶類型介紹
仰韶文化彩陶: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其裝飾以彩繪為主,于器物上繪精美彩色花紋,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部分內(nèi)容及藝術創(chuàng)作的聰明才智?半坡彩陶:早期紋飾,多為散點式構圖。紋飾的形象可愛,表現(xiàn)了人類童年的天真稚氣和與自然的親切關系。紋飾形象有奔跑的鹿、魚紋、人面紋、蛙紋、鳥紋、豬紋以及由以上紋樣兩種或三種組合的紋樣。也有一些單純的任何紋樣如折線紋、三角紋、網(wǎng)紋等
廟底溝彩陶:點、線、面搭配得當,空間疏朗明快。曲面之間,穿插
活潑的點和線
馬家窯文化彩陶:陶質(zhì)呈橙黃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細膩。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制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并用繪制花紋。開始使用慢輪修坯,并利用轉(zhuǎn)輪繪制同心圓紋、弦紋和平行線等紋飾
半山彩陶:多為罐、壺造型飽滿近似球,足內(nèi)收,腹近直線
馬廠類型彩陶:出現(xiàn)單耳筒形杯,耳、紐的造型富有變化紋飾有同心圓紋、菱形紋、人形蛙紋、平行線紋、回紋、鉤連紋
當代彩陶
4·看圖說出其類型
三;討論(3分鐘)
古代彩陶的制作過程
四:動手實踐(23分鐘)
制作陶瓷胚胎
五:作品展示,課堂總結(6分鐘)彩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實物,特別是在文字沒有產(chǎn)生的原始社會,彩陶就相當于一部浩瀚的史書,忠實地記錄了那個遙遠的時代所發(fā)生的一切。所以大家應該努力學習,多去了解我們先人的生活與藝術。
六;拓展練習(0.5分鐘)
課后了解國外陶器特點。
美術教案 篇7
洋洋八千兵馬俑
一、三維目標:
1、了解秦代兵馬俑的來源和基本藝術特征,產(chǎn)生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學習觀賞兵馬俑中有代表性的塑像,尤其是通過對具體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身份的展現(xiàn)和衣飾、車馬等的刻畫。
2、認識作為寫實雕塑的秦傭與我們?nèi)祟惿烙^念、喪葬習俗、宗教信仰的密切關系。
3、在對兵馬俑的觀察和探索中,初步掌握制作面具的手法,學習一些與兵馬俑有關的簡單的表演動作,并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感受的體驗“秦”文化的博大。
三、教學難點:
秦兵馬俑頭像的的觀察方法,及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準備:
查找兵馬俑的相關知識,卡紙、剪刀、畫筆、顏料。
五、教學過程:
前言:本課是由美術切入的藝術課。通過對兵馬俑藝術造型的欣賞和文化背景的探索,學生產(chǎn)生模仿、表演和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愿望,
在教學和創(chuàng)作實踐中,學生將美術、觀賞、表演融合為一體,獲得藝術的綜合能力。
1、觀察:
學生根據(jù)教師出示的“兵馬俑”一詞和教師預先準備好的一組兵馬俑圖片,以及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兵馬俑的知識和信息,對秦俑的特點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有關動作的模仿等。
2、掌握:
。1)、展示一系列有關兵馬俑及其發(fā)掘地的照片和影視資料片段,使學生充分領略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風采。
。2)觀察秦俑人物性格、動態(tài)及服飾的特點學會采用由宏觀到微觀,以點帶面的基本表現(xiàn)方法。
3、結合中國“古代畫論”對秦俑的臉型極其特征進行總結歸納(秦俑“人物”頭像表現(xiàn)方法歸納):
國:上(上額)下(下頜)同寬,五官緊湊。
申:兩端略窄,中間(顴骨較高)稍寬。
根據(jù)臉型可分為: 用:上下同寬,面龐寬闊。
甲:上寬下窄
由:上窄下寬
目:上下同寬,五官比例勻稱。
4、引導學生進行秦俑頭像的“對號入座”游戲,在游戲中提高
學生的觀察能力。
5、學生練習:
。1)根據(jù)觀察和理解對秦俑頭像進行臨摹。
。2)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如用紙殼等材料制作兵馬俑的面具,并可以自己的身體為媒介,創(chuàng)編關于兵馬俑的多種動作雕塑和陣形進行表演以增強學生的記憶觀察和理解能力。
六、1、舉行學生繪畫作品的小畫展
2、師生共同參與表演的創(chuàng)編和彩排,并進行欣賞。
教學小結:本課重在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把欣賞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人物造型能力等集于一體。使學生在學習中既有深度的知識挖掘又能涉及廣度的知識層面,同時又由于本課的特性,教師易于授課,把握重點,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既定的預期效果,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精選]08-10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9-11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7-29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7-28
美術教案【精選】07-30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04
(精選)美術教案08-08
美術教案(精選)08-07
(精選)美術教案08-06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