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

時間:2024-01-23 08:18:33 教案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1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圖片觀察能夠講出小黃雞是因為不聽話,離開了大家才險些被老貓捉去。

  2、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

  3、學習詞:難為情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套

  2、母雞媽媽頭飾一個。老貓頭飾一個。小雞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聽聲音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新朋友,小朋友們把眼睛閉上,聽一聽是誰來了!苯處熌M母雞的叫聲叫三聲。再模擬許多小雞同時叫的聲音,讓幼兒問答。

  2、教師依次出示圖片并引導提問

  讓幼兒睜開眼睛,導入圖片內容:“有一天,天氣晴朗雞媽媽帶著雞寶寶來到了草地上。出示圖片

  圖片一:請小朋友觀察,請幼兒相互間自由講述,再回答問題

  雞媽媽和雞寶寶在做什么?雞媽媽對雞寶寶說了些什么?雞寶寶怎么做的?小黃雞在做什么?

  圖片二:請小朋友觀察,請幼兒相互間自由講述,再回答問題

  小黃雞走到什么地方去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黃雞看到老貓來捉它,它表現(xiàn)的怎么樣?(請幼兒表演)

  圖片三:請小朋友觀察,請幼兒相互間自由講述,再回答問題

  誰趕來救了小黃雞?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引導幼兒做動作來想象雞媽媽是怎么趕走老貓的,請幼兒表演。)

  圖片四:請小朋友觀察,請幼兒相互間自由講述,再回答問題

  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了什么?小黃雞又對媽媽說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媽媽小黃雞時,小黃雞是怎么表現(xiàn)的?

  3、請幼兒自由講述四幅圖,教師巡回指導

  4、請個別幼兒代表性講述,教師引導鼓勵

  5、教師總結性講述:(參考)

  有一天,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到草地上捉蟲子吃,雞媽媽對雞寶寶說:“寶貝們,你們別亂走,要跟大家在一起。”小黃雞不聽話,離開了大家。

  小黃雞來到大樹下面玩,忽然從大樹后面跳出一只老貓,向小黃雞撲去,小黃雞嚇的大叫:“媽媽,媽媽,快來。 彪u媽媽趕來了,救了小黃雞,老貓?zhí)幼吡恕?/p>

  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你以后要聽話,別亂走,要跟大家在一起!毙↑S雞底下了頭,難為情的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后聽話了,再也不離開大家了。”

  6、情景游戲

  老師做雞媽媽,請一個小朋友做小黃雞,另一個老師做老貓,其他小朋友做雞寶寶,情景表演。

  活動延伸:

  到戶外請小雞吃蟲子。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張張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進行講述,然后再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對這些圖片很感興趣,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的去想去說,然后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還明白一個道理,幼兒知道了不能隨隨便便的離開集體,否則會發(fā)生危險,要學會保護自己。這節(jié)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整的講述。活動是通過小黃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黃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黃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以后要聽媽媽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真觀察畫面內容并充分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

  2、通過畫面內容,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小朋友你們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3、師:那我們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相機出示圖片1)

  二、看圖講述

  1、圖片1: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雞媽媽對小雞說了些什么?小雞們是怎樣做的?小黃雞又是怎樣做的?

  2、小黃雞不聽話,離開了大家。它會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相機出示圖片2)

  3、圖片2:小黃雞走到什么地方去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黃雞看到老貓來捉它,它表現(xiàn)怎么樣?誰會來救它呢?(相機出示圖片3)

  4、圖片3:誰趕來救小黃雞的?雞媽媽是怎樣來救小黃雞的?請幼兒做動作。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完整的講出來的?幼兒講述

  師小結:雞媽媽趕來了,老貓?zhí)幼吡恕?/p>

  5、圖片4:想一想,雞媽媽對小黃雞講了什么道理?小黃雞又懂得了什么呢?

  6、看圖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個別講。集體講。(表揚講得好的幼兒)。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么?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3、幼兒討論并講述。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真觀察畫面內容并充分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

  2、通過畫面內容,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6、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7、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小朋友你們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3、師:那我們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相機出示圖片1)

  二、看圖講述

  1、圖片1: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雞媽媽對小雞說了些什么?小雞們是怎樣做的?小黃雞又是怎樣做的?

  2、小黃雞不聽話,離開了大家。它會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相機出示圖片2)

  3、圖片2:小黃雞走到什么地方去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黃雞看到老貓來捉它,它表現(xiàn)怎么樣?誰會來救它呢?(相機出示圖片3)

  4、圖片3:誰趕來救小黃雞的?雞媽媽是怎樣來救小黃雞的?請幼兒做動作。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完整的講出來的?幼兒講述

  師小結:雞媽媽趕來了,老貓?zhí)幼吡恕?/p>

  5、圖片4:想一想,雞媽媽對小黃雞講了什么道理?小黃雞又懂得了什么呢?

  6、看圖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個別講。集體講。(表揚講得好的幼兒)。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么?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3、幼兒討論并講述。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真觀察畫面內容并充分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

  2、通過畫面內容,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小朋友你們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幼兒自由想象講述。

  3、師:那我們來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相機出示圖片1)

  二、看圖講述

  1、圖片1:雞媽媽帶著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吃,雞媽媽對小雞說了些什么?小雞們是怎樣做的?小黃雞又是怎樣做的?

  2、小黃雞不聽話,離開了大家。它會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相機出示圖片2)

  3、圖片2:小黃雞走到什么地方去了?發(fā)生了什么事?小黃雞看到老貓來捉它,它表現(xiàn)怎么樣?誰會來救它呢?(相機出示圖片3)

  4、圖片3:誰趕來救小黃雞的?雞媽媽是怎樣來救小黃雞的?請幼兒做動作。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完整的講出來的?幼兒講述

  師小結:雞媽媽趕來了,老貓?zhí)幼吡恕?/p>

  5、圖片4:想一想,雞媽媽對小黃雞講了什么道理?小黃雞又懂得了什么呢?

  6、看圖完整地把故事講述一遍。

  個別講。集體講。(表揚講得好的'幼兒)。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么?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3、幼兒討論并講述。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5

  設計意圖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動起來,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更使他們增強了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幼兒勇敢、機智、細心、友愛、合作的好品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此次活動《不聽話的小雞》旨在激發(fā)幼兒脫險自救的積極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自救的具體方法,讓幼兒在活動中有高昂的情趣,主動參與分析討論,積極地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1、用適當?shù)膭釉~講述小雞遇險和得救的經(jīng)歷,學習新詞:捉、跳、撲、飛快、跑、難為情。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圖片觀察,大膽想象,并進行表達,明確事件發(fā)生的順序進行講述。

  3、知道不能隨便離開集體,保證自己的安全。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四幅,箭頭標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媽媽為了你的安全會說什么?那你們聽不聽媽媽的話?老師有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的小雞它怎么不聽話?請2—3名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感知理解圖片

 。ǔ鍪緢D一)

  1、圖片上有誰?他們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學習動詞:捉。請2—3名幼兒回答。

  2、雞媽媽為了雞寶寶安全,會對雞寶寶說什么呢?幼兒觀察圖片,學說雞媽媽的話。

  3、雞寶寶怎么做的?

  小黃雞和別的小雞一樣?它在做什么?先請2—3名幼兒回答。

 。ǔ鍪緢D二)

  1、圖上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個別幼兒回答。

  2、老貓怎么樣的?小黃雞怎么樣?一起學學做做。學習動詞:跳、撲。引導幼兒觀察老貓和小黃雞的動作。

  3、它會說什么?誰能把動作說出來?幼兒回答。

  4、誰會來救它。吭趺磥淼?學學雞媽媽的動作。學習詞語:跑、飛快。

  5、請一名小朋友把這幅圖完整講給大家聽一聽?(完整講述圖一、二)

 。ǔ鍪緢D三)

  1、小黃雞得救了嗎?

  2、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引導幼兒做動作來想象雞媽媽是怎么趕走老貓的,請幼兒表演)看看它的動作?誰能把它說出來?

  3、老貓怎么樣了呢?

 。ǔ鍪緢D四)

  4、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了什么?

  5、小黃雞又對媽媽說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媽媽小黃雞時,小黃雞是怎么表現(xiàn)的?

  運用已有經(jīng)驗講述

  誰會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說給小朋友聽?幼兒看圖自由講述。

  引入新的講述經(jīng)驗

  圖二:看看哪件事情先發(fā)生的呢?老貓、小黃雞、雞媽媽應該先說誰?再說誰?最后說誰?用箭頭怎么標示呢?請1—2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仔細傾聽啟發(fā)幼兒動腦筋、想辦法。

  接著看圖一、圖三、圖四,繼續(xù)引用箭頭進行標示。

  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

  師生按照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完整講述。

  幼兒看著圖片完整講述。

  三、討論

  1、平時我們外出活動時,可以離開集體嗎?為什么?

  2、離開了集體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狀況?

  3、幼兒討論并講述。

  4、幼兒用繪畫表示出來。

  四、教師總結性講述

  1、這四幅圖畫組成了一個故事,叫不聽話的小雞。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講述。

  3、小結。

  課后反思:

  這節(jié)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張張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的進行講述,然后再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對這些圖片很感興趣,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認真的去想去說,然后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還明白一個道理,幼兒知道了不能隨隨便便的離開集體,否則會發(fā)生危險,要學會保護自己。這節(jié)活動,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能夠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整的講述。活動是通過小黃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黃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黃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以后要聽媽媽的話,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讓幼兒明白出去之前、回來之后都要告訴爸爸媽媽一聲。

  2、知道遇到危險時應大聲呼救。

  3、練習:媽媽,我出去玩了;媽媽,我回來了。

  活動準備:

  1、改編故事:不聽話的小雞。

  2、根據(jù)故事內容制作PPT。

  3、頭飾人手一個,雞媽媽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向客人老師問好。

  2、引導幼兒邊看PPT邊聽故事。

  一天,雞媽媽讓小雞在家門口吃蟲子,吃著吃著,小雞看到一只飛蟲從頭上飛過,它就跟著去追飛蟲了。飛蟲一會兒飛得高,一會兒飛得低,小雞只顧了追飛蟲,一直追到大樹下。忽然從大樹后面?zhèn)鱽砝县埖腵叫聲,小雞嚇得趕緊往家逃,邊逃邊喊:"救命啊,救命啊,媽媽快來救我呀。"幼兒學習:大聲呼救。

  雞媽媽聽到小雞的喊叫,飛快地跑過來,救下了小雞。小雞說:"媽媽,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亂跑了。"雞媽媽說:"是啊,多危險啊,以后出去一定要告訴媽媽,這樣媽媽才放心。"

  3、小結故事內容。

  寶寶們,故事聽完了,你說小雞聽話嗎?

  4、練習:媽媽,我出去玩了;媽媽,我回來了。

  我們小雞要出去玩了,要跟雞媽媽怎么說:媽媽,我出去玩了。

  現(xiàn)在我們玩好了,回到家我們要跟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

  雞媽媽:寶寶們真乖。

  5、結束活動:

  今天,寶寶們表現(xiàn)得真棒。接下來雞媽媽要帶我們到草地上做游戲呢。

  課后反思:

  《不聽話的小雞》是講小黑雞不聽媽媽的話,離開集體自己獨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險,大花貓差點把小黑雞吃掉,最后雞媽媽把大花貓趕跑,救出小黑雞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兒不能獨自離開集體,否則會有危險。這次的選材我自己覺得太陳舊了,選材太注重教育意義,不新穎,孩子不是很感興趣。

【幼兒園教案不聽話的小雞反思】相關文章:

不聽話的小雞教案02-26

小班語言不聽話的小雞教案03-18

小班不聽話的小雞語言教案03-21

小班語言教案《不聽話的小雞》10-01

小班語言不聽話的小雞教案5篇03-28

小雞小班教案及反思03-27

小雞之舞教案及反思08-26

可愛的小雞教案及反思03-10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小雞小雞在哪里》含反思11-26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雞快跑》含反思01-07